第三单元 单元质量检测(课件 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 单元质量检测(课件 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9-27 14:53:23

文档简介

单元质量检测(三) 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从公元前两千纪到公元前7世纪左右,以印欧人为主体的游牧部落在整个欧亚大陆出现了一种以南俄草原为中心,向海岸线辐射的民族大迁徙的运动,正是这种民族大迁徙,使得诸区域文明之间的关系趋于空前的活跃和密切。这表明印欧人的迁徙(  )
A.解决了迁出地区的人地矛盾
B.促进了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
C.改变了亚欧大陆的人口布局
D.传播了印欧民族先进的文化
2.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的最后一部著作《人类与大地母亲——一部叙事体世界历史》的部分目录如下。可以推断此书的基本特点是(  )
第10章:世界的地平线(约公元前2500—前2000年)
第11章:旧大陆文明中心(约公元前2140—前1730年)
第12章:马的驯化与欧亚草原游牧生活的创造
第13章:区域文明之间的相互关系(约公元前1730—前1250年)
第14章:旧大陆的民族大迁徙(约公元前1250—前950年)
A.断代史整体史观 B.编年史社会史观
C.编年史文明史观 D.国别史生态史观
3.4世纪中后期,遭到匈奴进攻的西哥特人进入罗马帝国境内,并于410年攻占罗马城。此后西罗马帝国被汪达尔人和日耳曼人陆续进入,最终在476年灭亡了西罗马帝国。据此可知,西罗马帝国灭亡的主要原因是(  )
A.匈奴人的进攻 B.西哥特人的占领
C.欧洲的民族大迁徙 D.西罗马帝国的没落
4.贵霜帝国的建立,为佛教的东传创造了有利条件。2012年10月,位于古丝绸之路东道北段的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县出土了17枚铜币,经鉴定为贵霜帝国的钱币。这表明贵霜帝国的建立(  )
A.促进了南亚与中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往
B.沟通了中亚与欧洲之间的商贸联系
C.成为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中枢地带
D.保存和继承了古希腊、罗马的文化遗产
5.中国古代由于战乱、饥荒等原因,中原汉民族逐渐南下,其中一部分进入赣闽粤三角区,与当地土著居民发生融合,最终形成一个独特而稳定的汉族支系,也形成了以汉民族传统文化为主体,融合当地土著文化,具有独特方言、独特文化民俗的客家文化。这说明(  )
A.东南沿海形成单一的汉族文化
B.人口迁徙促进了地域文化发展
C.民族交融提升了少数民族文化
D.经济重心南移引发了北民南迁
6.史学界认为:奴隶贸易严重地破坏了非洲社会的发展。部族之间相互猎取对方人口,引起部落间的战争,导致部落和民族之间原有的社会联系被破坏。一些中世纪建立的国家消失了,新的民族国家的形成过程被中断。材料的核心观点是,奴隶贸易(  )
A.阻滞了非洲地区的社会发展
B.打破了多元文明格局的平衡
C.加速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
D.推动了世界统一市场的形成
7.下表反映了欧洲、美洲、非洲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百分比的变化(单位:%)情况。据此推知(  )
年份 欧洲 美洲 非洲
1650年 18.3 2.4 18.3
1750年 19.2 1.6 13.1
A.欧美国家政府鼓励移民
B.奴隶贸易的发展和泛滥
C.高产作物的引进和种植
D.西方国家殖民扩张加快
8.下表是某大洲15—19世纪居民人种变化的估计数值,通过对表中信息的解读,你认为该大洲最有可能是(  )
年份 白人(人) 混血人种(人) 原住民(人)
1490年 0 0 50 000 000
1570年 138 000 25 000 9 700 000
1650年 725 000 644 000 9 105 000
1852年 1 319 000 6 252 000 8 211 300
A.亚洲 B.欧洲
C.非洲 D.美洲
9.1866年,清政府与英法两国签订《续定招工章程条约》,第一次全面提出了华工的权利及招工各国应负的责任,包含了工期、工时、工食、工资、往返路费、满期安置、患病医治、招募行为等。材料反映出清政府(  )
A.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B.注重维护天朝尊严
C.产生近代维权意识 D.大力提倡华工出国
10.1788年英国库克船长在悉尼登陆时,居住在澳洲的土著有30万人,500个左右的部落。到了19世纪中叶,澳洲土著只剩下5万多人,后来越来越多的欧洲人来到澳洲。这一变化导致(  )
A.大量黑人被贩卖为奴隶
B.清廷积极鼓动华工出国
C.白人成为当地主要居民
D.混血人种成为最大族群
11.19世纪中叶后,华工为美洲和大洋洲的开发作出了重要贡献。华工出国的直接原因是(  )
①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②印第安人大量死亡导致劳动力不足 ③英美等国颁布禁止奴隶贸易的法令 ④清政府被迫允许列强招募华工出国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2.二战后,西欧、北美和大洋洲从南欧、北非、东南亚、拉丁美洲等地吸收了大量劳动力。这一现象(  )
A.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实现社会转型
B.推动了发达地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C.得益于欧美劳动力市场最终形成
D.体现了南半球国家工业生产的国际化
1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和国际分工的日益深化,劳动力出现了大规模的全球流动现象。下列符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全球劳动力流动方向的是(  )
A.拉美→欧美 B.非洲→拉美
C.中国→东南亚 D.中东→非洲
14.欧洲难民危机,指自从2010年起,主要从叙利亚、阿富汗和厄立特里亚进入欧盟国家寻求居留而产生的移民潮。欧洲难民危机是欧债危机以来西方遭遇的又一次严重挑战,规模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所罕见,西亚、北非成为难民的重要来源。应该说,在这场难民危机中,美国是罪魁祸首,欧洲则是助纣为虐。欧洲难民危机不是天灾,而是人祸。材料中观点的形成主要是因为(  )
①战争和地区冲突   ②宗教或部族矛盾
③自然灾害、经济恶化 ④冷战政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5.下表所示为2010年美国人口普查中不同人种占总人口的比例情况。这种人口结构(  )
人种 占总人口比例
白人(含西班牙裔和拉丁裔) 72.4%
美国印第安人 0.9%
夏威夷及其他太平洋岛屿原住民 0.2%
亚洲人 4.8%
黑人 12.6%
混血及其他人种 9.1%
A.促进了美国多元文化的发展
B.是民权运动发展的结果
C.反映了美国种族歧视的消失
D.体现了美国的制度优势
16.下面是1860—1970年间美国移民情况变化的曲线图。其中①②两个时段分别是移民的最高峰和最低谷。其原因分别是(  )
美国每年移民人数(1860—1970年)
A.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B.美国工业产量跃居世界第一;经济大危机的影响
C.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美苏冷战的影响
D.美国工业产量跃居世界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二、非选择题(第17题16分,第18题10分,第19题14分,第20题12分,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在古代,既有游牧民族的迁徙,也存在着农耕民族因多种原因进行的迁徙。大概从公元200年到500年之间,全球气候发生变化,与以往相比,各处都变得更为寒冷。……由于气候改变的关系,草原上的民族慢慢地向南移动……
——摘编自许倬云《大国霸业的兴废》
材料二 15世纪末到17世纪,伊比利亚白人大举移民中南美洲、加勒比海。在伊比利亚人移入美洲之际,印第安人便开始了锐减和被灭绝的过程,16—17世纪时锐减了90%。在印第安人锐减的同时,欧洲人又大肆猎捕黑人,运往美洲供奴役。16、17世纪,英国人、法国人、荷兰人又大量移民北美,最后形成了今天美利坚人、加拿大人的主体。
——摘编自《拉丁美洲史稿》《澳大利亚史》
材料三 
公元1—1850年中国和西欧的人口增长比较表
时间 地区 公元 元年 1000 1300 1400 1500
中国 59 600 59 000 100 000 72 000 103 000
西欧 24 700 25 413 58 353 41 500 57 268
时间 地区 1600 1700 1820 1850
中国 160 000 138 000 381 000 412 000
西欧 73 778 81 460 132 888 164 428
——摘编自[英]安格斯·麦迪森
《世界经济千年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3—6世纪,欧、亚游牧民族向南迁徙的事件各一例,分析指出此时中国农耕民族迁徙的方向和原因。(8分)
(2)参考材料一、二、三,自选一个角度,运用近代以来中外历史的相关信息,围绕人口与社会发展的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题目自拟。(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条理清晰,表述成文。)(8分)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 下表所示为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情况。
1500—1850年 1850—1945年 1945—2000年
主要移出地 欧洲、非洲 欧洲、亚洲 亚洲、非洲、拉丁美洲
主要移入地 美洲 美洲 西欧、北美洲、大洋洲
人口迁移数量 至1850年,贩卖的黑人奴隶约为1 500万人,为白人移民的4—5倍 1846—1924年欧洲移出4 800万人,1834—1941年亚洲移出1 200—3 700万人 1960年迁移人口325万人,1974年为947.5万人,1985—1990年迁移人口年增长率为2.59%
——摘编自邬沧萍《世界人口》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以来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和趋势。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靖康之乱后的北方人口南迁是我国三次北方人口大规模南迁的浪潮之一,且它的规模最大,距今最近,对近现代的中国族群的分布和文化传承都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一时期的人口南迁持续了约一个半世纪,按照时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靖康之乱时期:从1125年至1142年前后共十七年,这一时期的移民分布面最广,遍及南宋各个地区,其中江南、江西和福建吸引了大量的移民,为移民的主要分布区域。宋金对峙时期:从1141年至1234年,由于双方发生大规模战争,人口南迁也随之出现。南宋蒙元对峙时期:宋蒙战争持续了20余年,受此影响,这一时期又出现移民的高峰。后面两阶段的移民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离长江不太远的地方,以及淮南、荆襄与四川的北部。
——摘编自吴松弟《中国移民史—辽宋金元时期》
材料二 综观美国历史,出现过三次大的移民浪潮。第一次移民高潮(1680—1880):移居北美的清教徒把北美视为上帝恩赐的希望之乡,把新大陆描绘成地肥水美的人间天堂,吸引了大批欧洲移民。他们主要来自英国,还有其他西欧和北欧国家的人。除了欧洲人,这一时期的另一主要移民群体是非洲黑人。自1619年首批黑人奴隶被贩卖到北美,在几个世纪的奴隶贸易中共有1 000万黑人被贩卖到西半球,其中有40万人到了今天美国境内的各个殖民地。第二次移民高潮(1900—1920):南北战争结束后,美国进入大规模工业化和城市化阶段,需要大量劳力。第二次移民浪潮中的移民主要来自南欧、中欧和东欧,以意大利、匈牙利、波兰和俄国移民为主体,这些移民多数来自乡村。第三次移民浪潮(1965—现在):1965年美国通过了移民和归化法,1961—1984年之间还通过了一系列难民法,移民政策的放宽带来了第三次移民浪潮。这一时期的移民来自更广阔的领域、更多的国家。……来自不同大陆、不同国度的移民构成了美国人口的主体,而且每年的新移民仍然在不断改变着美国人口的种族、民族构成。
——摘编自《美国文化的移民特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时期移民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影响。(5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美国三次移民浪潮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移民浪潮给美国带来的影响。(5分)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人口迁徙的认识。(4分)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人类历史伴随着人口流动。人口迁移是指一个人或一群人为了定居的目的越过一定地界的现象。如果越过的地界为国界,这种迁移就成为国际人口迁移。人口迁移是一种人口现象,更是一种社会现象。当今的国际人口迁移同各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与国家间的关系有着十分密切而又错综复杂的联系。下表所示为历史上人口迁移的基本情况。
时期 概况
古代末期到中世纪初期 在欧洲,日耳曼人逐渐扩散、分居到中欧、西欧和北欧;斯拉夫人的一支—南斯拉夫人逐渐扩散、分居到东欧;在亚洲,阿拉伯人从阿拉伯半岛逐渐扩散、分居到西亚和北非;突厥人逐渐扩散、分居到中亚和小亚细亚;在非洲,班图人从尼罗河流域扩散、分居到非洲南部
新航路开辟到20世纪前期 15世纪开始,西班牙人、葡萄牙人从欧洲到达南美洲;18世纪后,荷兰人从欧洲到达南部非洲;19世纪后,英国人和其他欧洲人到达北美洲、大洋洲和亚洲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发展中国家人口向发达国家迁移;非洲内陆国家人口向西非海岸国家迁移;亚洲、欧洲一些国家的人口向中东石油生产国迁移;日本、德国、意大利等第二次世界大战失败国的人口返回本国
——摘编自李宏规《国际人口迁移与国家政策》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人口迁移”为视角自拟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单元质量检测(三) 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
1.B 印欧人的迁徙使得诸区域文明之间的关系趋于空前的活跃和密切,对区域文明之间的交流起到了重要作用,故选B项;材料呈现的是印欧人的迁徙对区域文明之间的联系带来的影响,并未涉及人地矛盾,排除A项;材料中并未提供亚欧大陆人口布局的信息,C项由材料无法得出,排除;印欧民族的文化在当时并不是先进的文化,排除D项。
2.C 从材料可以看出各章节是根据时间进行编排的,这是编年史的写法,同时从章节的内容上看,有旧大陆文明、区域文明等内容,这是文明史观的写法,故选C项;A、B、D三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3.C 据材料可知,由于欧洲的民族大迁徙导致日耳曼人等外族入侵西罗马帝国,加速了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故选C项;匈奴人的进攻只是促使了日耳曼各分支进入西罗马帝国,排除A项;西哥特人的占领是欧洲各民族迁入罗马帝国的原因,排除B项;西罗马帝国的没落是其灭亡的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D项。
4.A 贵霜帝国是大月氏人西迁后建立的,它的势力一度到达印度北部,结合材料可知,贵霜帝国的建立促进了南亚与中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往,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材料均未体现,排除。
5.B 据材料可知,客家文化是中原汉民族迁入赣闽粤三角区后,中原文化与当地文化融合而成的文化,这体现了人口迁徙会促进地域文化的发展,B项正确;“单一”的表述与材料不符,材料体现的是不同文化的融合,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当地少数民族文化对汉族文化的影响,不是强调对少数民族文化的提升,排除C项;材料“中国古代由于战乱、饥荒等原因,中原汉民族逐渐南下”涉及战乱、饥荒,没有提到经济重心的南移,排除D项。
6.A 根据材料可知,奴隶贸易阻滞了非洲原有的社会发展历程,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多元文明被打破的表述,排除B项;C、D两项材料未体现,排除。
7.D 从1650年到1750年,美洲和非洲人口在世界人口占比下降,而欧洲人口占比上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正是西方国家殖民扩张时期,高产作物的传播以及经济的发展,使得欧洲人口增加,但是美洲和非洲由于殖民扩张,导致其人口数量下降,D项正确;政府鼓励移民并不会导致非洲人口减少,排除A项;B项不能解释欧洲人口占比上升,排除;C项不能解释非洲和美洲人口占比下降现象,排除。
8.D 随着早期殖民扩张,大量的欧洲人来到美洲,通过奴隶贸易,非洲的黑人被掳掠到美洲,所以原住民人数不断减少而外来人口不断增加的大洲应该是美洲,故D项正确,排除A、B、C三项。
9.C 从材料可以看出,清政府注重维护华工的各种权益,这是近代维权意识的具体体现,故C项正确;1866年处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国际地位因战败而明显下降,故A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天朝上国的尊严,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维护华工权益,而不是提倡华工出国,故D项错误。
10.C 18世纪中后期,英国殖民者来到澳洲,随着英国殖民扩张的加剧,澳洲土著人口数量锐减,到19世纪中叶,越来越多的欧洲人来到澳洲,这一变化导致白人成为当地的主要居民,故选C项;材料体现的是澳洲被殖民的历史,大量黑人被贩卖为奴隶与美洲地区的殖民有关,不是澳洲,且19世纪工业革命时期,奴隶贸易被逐步废除,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清廷积极鼓励华工出国,排除B项;混血人种是拉美最大族群,不是澳洲,排除D项。
11.D “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是在新航路开辟及之后的殖民扩张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故①错误;印第安人大量死亡导致劳动力不足,16—19世纪欧洲人把非洲黑人作为奴隶贩卖到美洲,故②错误;19世纪初,英美等国开始陆续颁布禁止奴隶贸易的法令,黑奴贸易受到限制,殖民者不得不寻找新的廉价劳动力,故③正确;19世纪中叶后,清政府被迫允许列强在中国招募华工出国,华工被运往美洲,形成苦力贸易,故④正确。故选D项,排除A、B、C三项。
12.B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欧、北美和大洋洲属于世界经济发达地区,南欧、北非、东南亚、拉丁美洲等地的大量劳动力进入西欧、北美和大洋洲,促进了这些地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B项正确;北非、东南亚、拉丁美洲等地的大量劳动力进入西欧、北美和大洋洲,导致一些发展中国家大量劳动力丧失,不利于发展中国家实现社会转型,排除A项;欧美劳动力市场在二战前早已形成,排除C项;D项中的“南半球国家”与西欧、北美不符,排除。
13.A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受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分工深化的影响,全球劳动力迁移的方向主要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使发达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受益最大,故A项正确。
14.A 欧洲难民问题是近年来的时政问题,冷战政策是针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伴随苏联解体已经结束,所以④不正确;欧洲难民危机是战争和地区冲突、宗教或部族矛盾、自然灾害、经济恶化的结果,①②③正确。综上,A项正确,排除B、C、D三项。
15.A 根据材料可知,美国人口中有不同的种族和族裔,反映了白人、印第安人、黑人、亚洲人和其他种族的文化构成了美国多元文化,A项正确;美国黑人反对种族歧视和种族压迫、争取政治经济和社会平等权利的民权运动并不会改变美国人口结构,排除B项;美国依然存在种族歧视,排除C项;美国人口结构体现了多元文化发展,不能体现美国资本主义制度的优势,排除D项。
16.B 根据材料可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移民人数达到一个高峰,而1930年左右降至低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过第二次工业革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工业产量跃居世界第一,工作机会和致富机会就比较多,而1930年左右是经济大危机时期,美国经济萧条,工厂倒闭,工人失业,所以向美国移民的数量大大下降,B项正确;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是在二战后,第一次世界大战是1914—1918年,A、C、D三项时间与材料①②段时间不符,排除。
17.(1)事例:中国北方民族(匈奴、鲜卑、羯、氐、羌)内迁到中原地区;欧洲日耳曼人进入罗马帝国建立国家,灭亡西罗马帝国。
方向:中原农耕民族(汉人)迁往江南地区。
原因:少数民族内迁的冲击;北方陷入长期战乱之中,南方相对比较稳定;南方统治者政策的支持(如东晋政府不向白籍人口征发赋役)。
(2)观点一:人口的增长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论述:人口增长能够提供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劳动力,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新航路开辟后,殖民者屠杀、奴役以及天花等传染病造成印第安人大量死亡,大量的非洲黑人被贩卖到美洲作奴隶,为殖民者在美洲种植园和矿山提供了劳动力,促进美洲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失去大量劳动力的非洲,人口结构改变,严重影响了非洲社会的发展。19世纪中期以来,中国华工成为加利福尼亚金矿和中央太平洋铁路等繁重劳动场所的主要劳动力,为美国西部发展作出了贡献。二战后,西欧、北美和大洋洲从南欧、北非、东南亚、拉丁美洲等地吸引了大量劳动力,推动了发达地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综上,人口增长是经济增长的基础;反过来,经济的增长也促使人口增长。
观点二:1500年前后人口的大增长有助于西欧社会转型。
论述:1500年左右,欧洲人口快速增长,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西欧社会的转型和发展。14世纪的黑死病造成欧洲人口的大量死亡,严重影响了欧洲的发展。到16世纪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自然科学的进步,在人口总数与农业总产量方面都达到较以往更高的水平,增加了欧洲人口。随着人口的增加,促使欧洲对新大陆殖民的愿望更加强烈,也为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提供了一定的社会劳动力,有利于促进西欧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型。人口增长提供了经济发展的必要的劳动力,在16世纪的欧洲,成为推动社会转型的力量之一。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一“在古代,既有游牧民族的迁徙,也存在着农耕民族因多种原因进行的迁徙”及所学可知中国北方民族(匈奴、鲜卑、羯、氐、羌)内迁到中原地区;欧洲日耳曼人进入罗马帝国建立国家,灭亡西罗马帝国。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农耕民族迁徙的方向是中原农耕民族(汉人)迁往江南地区。第三小问,分别从少数民族内迁的冲击;北方陷入长期战乱之中,南方相对比较稳定;南方统治者政策的支持等方面分析说明。第(2)问,首先拟定题目,再用史实表述。注意史实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18.主要方向:工业革命之前,人口迁移主要从欧洲和非洲迁移至美洲,以奴隶贸易为主;工业革命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人口迁移主要从欧洲和亚洲迁移至美洲,以欧洲人居多;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人口迁移主要从亚非拉地区迁移至欧洲、北美洲、大洋洲,人数逐年增长。
趋势:人口迁入地逐渐由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转变;迁移方式由被迫迁移向自愿迁移转变;国际间人口移动数量不断增加;范围不断扩大。
解析: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近代以来世界人口迁移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工业革命之前、工业革命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主要方向:根据材料“1500—1850年”,主要移出地为欧洲、非洲,迁入地为美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之前,人口迁移主要从欧洲和非洲迁移至美洲,以黑奴贸易为主;根据材料“1850—1945年”,主要移出地为欧洲、亚洲,迁入地为美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人口迁移主要从欧洲和亚洲迁移至美洲,以欧洲人居多;根据材料“1945—2000年”,主要移出地为亚洲、非洲、拉丁美洲,迁入地为西欧、北美洲、大洋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人口迁移主要从亚非拉地区迁移至欧洲、北美洲、大洋洲,人数逐年增长。第二小问,结合近代以来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并联系所学知识,从人口迁入地、迁移方式、人口迁移数量、人口迁移范围等方面回答。
19.(1)特点:由北向南移民;规模大;范围广;时间长,具有阶段性;受政局的影响。
影响:积极方面,有利于南方地区的发展;促进民族的交融;影响近现代中国族群分布和文化传承。消极方面,导致北方人口的减少,影响社会的繁荣与进步;对南方的自然环境造成一定的压力。
(2)原因:欧洲的战争和政治动荡;黑奴贸易的进行;美国工业飞速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美国移民政策的调整。
影响:丰富了美国的民族成分;促进美国的发展和繁荣;创造了多元的美国文化;局限:存在文化冲突和种族歧视,带来一些社会问题。
(3)人口迁徙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产物;人口迁徙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人口迁徙也是文化交流和融合的重要途径;人口迁徙也会带来一些挑战和问题。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由材料“靖康之乱后的北方人口南迁是我国三次北方人口大规模南迁的浪潮之一”可得出由北向南移民;规模大;由材料“这一时期的人口南迁持续了约一个半世纪,按照时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靖康之乱时期:从1125年至1142年前后共十七年,这一时期的移民分布面最广,遍及南宋各个地区,其中江南、江西和福建吸引了大量的移民,为移民的主要分布区域”及所学可得出范围广;时间长,具有阶段性;由材料“宋金对峙时期:从1141年至1234年,由于双方发生大规模战争,人口南迁也随之出现。南宋蒙元对峙时期:宋蒙战争持续了20余年,受此影响,
这一时期又出现移民的高峰”可得出受政局的影响。第二小问,由材料“靖康之乱时期:从1125年至1142年前后共十七年,这一时期的移民分布面最广,遍及南宋各个地区,其中江南、江西和福建吸引了大量的移民,为移民的主要分布区域”及所学可得出有利于南方地区的发展;促进民族的交融;由材料“对近现代的中国族群的分布和文化传承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可得出影响近现代中国族群分布和文化传承;由材料“从1125年至1142年前后共十七年,这一时期的移民分布面最广,遍及南宋各个地区,其中江南、江西和福建吸引了大量的移民,为移民的主要分布区域”及所学可得出导致北方人口的减少,影响社会的繁荣与进步;对南方的自然环境造成一定的压力。第(2)问第一小问,由材料“第一次移民高潮(1680—1880):移居北美的清教徒把北美视为上帝恩赐的希望之乡,把新大陆描绘成地肥水美的人间天堂,吸引了大批欧洲移民。他们主要来自英国,还有其他西欧和北欧国家的人”及所学可得出欧洲的战争和政治动荡;由材料“除了欧洲人,这一时期的另一主要移民群体是非洲黑人”可得出黑奴贸易的进行;由材料“南北战争结束后,美国进入大规模工业化和城市化阶段,需要大量劳力”可得出美国工业飞速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由材料“1961—1984年之间还通过了一系列难民法,移民政策的放宽带来了第三次移民浪潮”可得出美国移民政策的调整。第二小问,由材料“吸引了大批欧洲移民。他们主要来自英国,还有其他西欧和北欧国家的人。除了欧洲人,这一时期的另一主要移民群体是非洲黑人”可得出丰富了美国的民族成分;由材料“南北战争结束后,美国进入大规模工业化和城市化阶段,需要大量劳力”及所学可得出促进美国的发展和繁荣;由材料“这一时期的移民来自更广阔的领域、更多的国家。……来自不同大陆、不同国度的移民构成了美国人口的主体,而且每年的新移民仍然在不断改变着美国人口的种族、民族构成”及所学可得出创造了多元的美国文化;存在文化冲突和种族歧视,带来一些社会问题。第(3)问,由材料“南宋蒙元对峙时期:宋蒙战争持续了20余年,受此影响,这一时期又出现移民的高峰。后面两阶段的移民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离长江不太远的地方,以及
淮南、荆襄与四川的北部”及所学可得出人口迁徙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由材料“南北战争结束后,美国进入大规模工业化和城市化阶段,需要大量劳力”及所学可得出人口迁徙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产物;由材料“这一时期的移民来自更广阔的领域、更多的国家。……来自不同大陆、不同国度的移民构成了美国人口的主体,而且每年的新移民仍然在不断改变着美国人口的种族、民族构成”及所学可得出人口迁徙也是文化交流和融合的重要途径;人口迁徙也会带来一些挑战和问题。
20.示例
论题:人口迁移带来文化重构,形成新的文化认同。
阐述:古代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改变了亚欧大陆从东到西的政治格局。各民族在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基础上,促进了本民族文化的发展,对亚欧大陆各主要区域文化的形成和转型产生重大影响。新航路开辟后,欧洲殖民者在世界各地进行侵略活动,拓展殖民地。美洲等地出现了族群的巨大变化,形成了新的文化认同,发展了以欧洲文化为主导、融合多种文化因素的新的美洲文化;华工参与美洲、大洋洲的开发,促进了中华文化与当地文化的融合,推动着新文化的形成和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展中国家人口向发达国家迁移,经济全球化孕育了全球流动的劳动力市场,全球化背景下的现代世界出现了遍及各国的移民社会,移民社会的居民由不同文化传统的民族组成,在不同文化的交汇、借鉴与认同中,这些移民社会形成多元一体的移民文化。
总之,人口迁移促进了多样文化广泛接触、交流和融合,形成新的文化认同。
解析:首先,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人口迁移”为视角自拟一个论题,如由历史上人口迁移的基本情况表中的内容,并结合所学史实得出论题:人口迁移带来文化重构,形成新的文化认同。其次,结合表格信息和所学“人口迁移、文化交融与认同”的史实分析阐述。最后,总结归纳,完成表述。
6 / 6(共72张PPT)
单元质量检测(三)
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 从公元前两千纪到公元前7世纪左右,以印欧人为主体的游牧部落
在整个欧亚大陆出现了一种以南俄草原为中心,向海岸线辐射的民
族大迁徙的运动,正是这种民族大迁徙,使得诸区域文明之间的关
系趋于空前的活跃和密切。这表明印欧人的迁徙(  )
A. 解决了迁出地区的人地矛盾
B. 促进了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
C. 改变了亚欧大陆的人口布局
D. 传播了印欧民族先进的文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印欧人的迁徙使得诸区域文明之间的关系趋于空前的活
跃和密切,对区域文明之间的交流起到了重要作用,故选B项;材
料呈现的是印欧人的迁徙对区域文明之间的联系带来的影响,并未
涉及人地矛盾,排除A项;材料中并未提供亚欧大陆人口布局的信
息,C项由材料无法得出,排除;印欧民族的文化在当时并不是先
进的文化,排除D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的最后一部著作《人类与大地母亲——一
部叙事体世界历史》的部分目录如下。可以推断此书的基本特点是
(  )
第10章:世界的地平线(约公元前2500—前2000年)
第11章:旧大陆文明中心(约公元前2140—前1730年)
第12章:马的驯化与欧亚草原游牧生活的创造
第13章:区域文明之间的相互关系(约公元前1730—前1250年)
第14章:旧大陆的民族大迁徙(约公元前1250—前950年)
A. 断代史整体史观 B. 编年史社会史观
C. 编年史文明史观 D. 国别史生态史观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从材料可以看出各章节是根据时间进行编排的,这是编
年史的写法,同时从章节的内容上看,有旧大陆文明、区域文明等
内容,这是文明史观的写法,故选C项;A、B、D三项不符合材料
主旨,排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3. 4世纪中后期,遭到匈奴进攻的西哥特人进入罗马帝国境内,并于
410年攻占罗马城。此后西罗马帝国被汪达尔人和日耳曼人陆续进
入,最终在476年灭亡了西罗马帝国。据此可知,西罗马帝国灭亡
的主要原因是(  )
A. 匈奴人的进攻 B. 西哥特人的占领
C. 欧洲的民族大迁徙 D. 西罗马帝国的没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据材料可知,由于欧洲的民族大迁徙导致日耳曼人等外
族入侵西罗马帝国,加速了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故选C项;匈奴人
的进攻只是促使了日耳曼各分支进入西罗马帝国,排除A项;西哥
特人的占领是欧洲各民族迁入罗马帝国的原因,排除B项;西罗马
帝国的没落是其灭亡的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D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4. 贵霜帝国的建立,为佛教的东传创造了有利条件。2012年10月,位
于古丝绸之路东道北段的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县出土了17枚铜币,
经鉴定为贵霜帝国的钱币。这表明贵霜帝国的建立(  )
A. 促进了南亚与中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往
B. 沟通了中亚与欧洲之间的商贸联系
C. 成为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中枢地带
D. 保存和继承了古希腊、罗马的文化遗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贵霜帝国是大月氏人西迁后建立的,它的势力一度到
达印度北部,结合材料可知,贵霜帝国的建立促进了南亚与中
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往,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材料均
未体现,排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5. 中国古代由于战乱、饥荒等原因,中原汉民族逐渐南下,其中一部
分进入赣闽粤三角区,与当地土著居民发生融合,最终形成一个独
特而稳定的汉族支系,也形成了以汉民族传统文化为主体,融合当
地土著文化,具有独特方言、独特文化民俗的客家文化。这说明
(  )
A. 东南沿海形成单一的汉族文化
B. 人口迁徙促进了地域文化发展
C. 民族交融提升了少数民族文化
D. 经济重心南移引发了北民南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据材料可知,客家文化是中原汉民族迁入赣闽粤三角区
后,中原文化与当地文化融合而成的文化,这体现了人口迁徙会促
进地域文化的发展,B项正确;“单一”的表述与材料不符,材料
体现的是不同文化的融合,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当地少数民族
文化对汉族文化的影响,不是强调对少数民族文化的提升,排除C
项;材料“中国古代由于战乱、饥荒等原因,中原汉民族逐渐南
下”涉及战乱、饥荒,没有提到经济重心的南移,排除D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6. 史学界认为:奴隶贸易严重地破坏了非洲社会的发展。部族之间相
互猎取对方人口,引起部落间的战争,导致部落和民族之间原有的
社会联系被破坏。一些中世纪建立的国家消失了,新的民族国家的
形成过程被中断。材料的核心观点是,奴隶贸易(  )
A. 阻滞了非洲地区的社会发展
B. 打破了多元文明格局的平衡
C. 加速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
D. 推动了世界统一市场的形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奴隶贸易阻滞了非洲原有的社会发展历
程,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多元文明被打破的表述,排除B项;C、
D两项材料未体现,排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7. 下表反映了欧洲、美洲、非洲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百分比的变化(单
位:%)情况。据此推知(  )
年份 欧洲 美洲 非洲
1650年 18.3 2.4 18.3
1750年 19.2 1.6 13.1
A. 欧美国家政府鼓励移民
B. 奴隶贸易的发展和泛滥
C. 高产作物的引进和种植
D. 西方国家殖民扩张加快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从1650年到1750年,美洲和非洲人口在世界人口占比下
降,而欧洲人口占比上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正是西方
国家殖民扩张时期,高产作物的传播以及经济的发展,使得欧洲人
口增加,但是美洲和非洲由于殖民扩张,导致其人口数量下降,D
项正确;政府鼓励移民并不会导致非洲人口减少,排除A项;B项
不能解释欧洲人口占比上升,排除;C项不能解释非洲和美洲人口
占比下降现象,排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8. 下表是某大洲15—19世纪居民人种变化的估计数值,通过对表中信
息的解读,你认为该大洲最有可能是(  )
年份 白人(人) 混血人种(人) 原住民(人)
1490年 0 0 50 000 000
1570年 138 000 25 000 9 700 000
1650年 725 000 644 000 9 105 000
1852年 1 319 000 6 252 000 8 211 300
A. 亚洲 B. 欧洲
C. 非洲 D. 美洲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随着早期殖民扩张,大量的欧洲人来到美洲,通过奴
隶贸易,非洲的黑人被掳掠到美洲,所以原住民人数不断减少
而外来人口不断增加的大洲应该是美洲,故D项正确,排除A、
B、C三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9. 1866年,清政府与英法两国签订《续定招工章程条约》,第一次全
面提出了华工的权利及招工各国应负的责任,包含了工期、工时、
工食、工资、往返路费、满期安置、患病医治、招募行为等。材料
反映出清政府(  )
A. 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B. 注重维护天朝尊严
C. 产生近代维权意识 D. 大力提倡华工出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从材料可以看出,清政府注重维护华工的各种权益,这
是近代维权意识的具体体现,故C项正确;1866年处于第二次鸦片
战争后,清政府国际地位因战败而明显下降,故A项错误;材料未
涉及天朝上国的尊严,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维护华工权益,
而不是提倡华工出国,故D项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0. 1788年英国库克船长在悉尼登陆时,居住在澳洲的土著有30万
人,500个左右的部落。到了19世纪中叶,澳洲土著只剩下5万多
人,后来越来越多的欧洲人来到澳洲。这一变化导致(  )
A. 大量黑人被贩卖为奴隶
B. 清廷积极鼓动华工出国
C. 白人成为当地主要居民
D. 混血人种成为最大族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18世纪中后期,英国殖民者来到澳洲,随着英国殖
民扩张的加剧,澳洲土著人口数量锐减,到19世纪中叶,越来
越多的欧洲人来到澳洲,这一变化导致白人成为当地的主要居
民,故选C项;材料体现的是澳洲被殖民的历史,大量黑人被
贩卖为奴隶与美洲地区的殖民有关,不是澳洲,且19世纪工业
革命时期,奴隶贸易被逐步废除,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清廷
积极鼓励华工出国,排除B项;混血人种是拉美最大族群,不
是澳洲,排除D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1. 19世纪中叶后,华工为美洲和大洋洲的开发作出了重要贡献。华
工出国的直接原因是(  )
①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②印第安人大量死亡导致
劳动力不足 ③英美等国颁布禁止奴隶贸易的法令 ④清政府被
迫允许列强招募华工出国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是在新航路开辟
及之后的殖民扩张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故①错误;印第安人大
量死亡导致劳动力不足,16—19世纪欧洲人把非洲黑人作为奴隶
贩卖到美洲,故②错误;19世纪初,英美等国开始陆续颁布禁止
奴隶贸易的法令,黑奴贸易受到限制,殖民者不得不寻找新的廉
价劳动力,故③正确;19世纪中叶后,清政府被迫允许列强在中
国招募华工出国,华工被运往美洲,形成苦力贸易,故④正确。
故选D项,排除A、B、C三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2. 二战后,西欧、北美和大洋洲从南欧、北非、东南亚、拉丁美洲
等地吸收了大量劳动力。这一现象(  )
A. 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实现社会转型
B. 推动了发达地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C. 得益于欧美劳动力市场最终形成
D. 体现了南半球国家工业生产的国际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欧、北美和大洋洲属于世界经
济发达地区,南欧、北非、东南亚、拉丁美洲等地的大量劳动力
进入西欧、北美和大洋洲,促进了这些地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
展,B项正确;北非、东南亚、拉丁美洲等地的大量劳动力进入
西欧、北美和大洋洲,导致一些发展中国家大量劳动力丧失,不
利于发展中国家实现社会转型,排除A项;欧美劳动力市场在二
战前早已形成,排除C项;D项中的“南半球国家”与西欧、北美
不符,排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3.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和国际分工的
日益深化,劳动力出现了大规模的全球流动现象。下列符合第二
次世界大战后全球劳动力流动方向的是(  )
A. 拉美→欧美 B. 非洲→拉美
C. 中国→东南亚 D. 中东→非洲
解析: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受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分工深化的
影响,全球劳动力迁移的方向主要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
移,使发达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受益最大,故A项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4. 欧洲难民危机,指自从2010年起,主要从叙利亚、阿富汗和厄立
特里亚进入欧盟国家寻求居留而产生的移民潮。欧洲难民危机是
欧债危机以来西方遭遇的又一次严重挑战,规模为第二次世界大
战后所罕见,西亚、北非成为难民的重要来源。应该说,在这场
难民危机中,美国是罪魁祸首,欧洲则是助纣为虐。欧洲难民危
机不是天灾,而是人祸。材料中观点的形成主要是因为(  )
①战争和地区冲突 ②宗教或部族矛盾
③自然灾害、经济恶化 ④冷战政策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欧洲难民问题是近年来的时政问题,冷战政策是针对
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伴随苏联解体已经结束,所以④不正确;
欧洲难民危机是战争和地区冲突、宗教或部族矛盾、自然灾害、
经济恶化的结果,①②③正确。综上,A项正确,排除B、C、D
三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5. 下表所示为2010年美国人口普查中不同人种占总人口的比例情
况。这种人口结构(  )
人种 占总人口比例
白人(含西班牙裔和拉丁裔) 72.4%
美国印第安人 0.9%
夏威夷及其他太平洋岛屿原住民 0.2%
亚洲人 4.8%
黑人 12.6%
混血及其他人种 9.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 促进了美国多元文化的发展
B. 是民权运动发展的结果
C. 反映了美国种族歧视的消失
D. 体现了美国的制度优势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美国人口中有不同的种族和族裔,反
映了白人、印第安人、黑人、亚洲人和其他种族的文化构成了美
国多元文化,A项正确;美国黑人反对种族歧视和种族压迫、争
取政治经济和社会平等权利的民权运动并不会改变美国人口结
构,排除B项;美国依然存在种族歧视,排除C项;美国人口结构
体现了多元文化发展,不能体现美国资本主义制度的优势,排除
D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6. 下面是1860—1970年间美国移民情况变化的曲线图。其中①②两
个时段分别是移民的最高峰和最低谷。其原因分别是(  )
美国每年移民人数(1860—1970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 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B. 美国工业产量跃居世界第一;经济大危机的影响
C. 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美苏冷战的影响
D. 美国工业产量跃居世界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移民人数达
到一个高峰,而1930年左右降至低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过
第二次工业革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工业产量跃居世界第
一,工作机会和致富机会就比较多,而1930年左右是经济大危机
时期,美国经济萧条,工厂倒闭,工人失业,所以向美国移民的
数量大大下降,B项正确;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是在二战
后,第一次世界大战是1914—1918年,A、C、D三项时间与材料
①②段时间不符,排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二、非选择题(第17题16分,第18题10分,第19题14分,第20题12
分,共52分)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在古代,既有游牧民族的迁徙,也存在着农耕民族因多
种原因进行的迁徙。大概从公元200年到500年之间,全球气候发
生变化,与以往相比,各处都变得更为寒冷。……由于气候改变
的关系,草原上的民族慢慢地向南移动……
——摘编自许倬云《大国霸业的兴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材料二 15世纪末到17世纪,伊比利亚白人大举移民中南美洲、
加勒比海。在伊比利亚人移入美洲之际,印第安人便开始了锐减
和被灭绝的过程,16—17世纪时锐减了90%。在印第安人锐减的
同时,欧洲人又大肆猎捕黑人,运往美洲供奴役。16、17世纪,
英国人、法国人、荷兰人又大量移民北美,最后形成了今天美利
坚人、加拿大人的主体。
——摘编自《拉丁美洲史稿》《澳大利亚史》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材料三 
公元1—1850年中国和西欧的人口增长比较表
时间地区 公元元年 1000 1300 1400 1500
中国 59 600 59 000 100 000 72 000 103 000
西欧 24 700 25 413 58 353 41 500 57 268
时间地区 1600 1700 1820 1850 中国 160 000 138 000 381 000 412 000 西欧 73 778 81 460 132 888 164 428 ——摘编自[英]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3—6世纪,欧、亚游牧民族
向南迁徙的事件各一例,分析指出此时中国农耕民族迁徙的方
向和原因。(8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事例:中国北方民族(匈奴、鲜卑、羯、氐、羌)内迁到中原地区;欧洲日耳曼人进入罗马帝国建立国家,灭亡西罗马帝国。
方向:中原农耕民族(汉人)迁往江南地区。
原因:少数民族内迁的冲击;北方陷入长期战乱之中,南方相
对比较稳定;南方统治者政策的支持(如东晋政府不向白籍人
口征发赋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第一小问,据材料一“在古代,既有游牧民族的迁徙,也存在着农耕民族因多种原因进行的迁徙”及所学可知中国北方民族(匈奴、鲜卑、羯、氐、羌)内迁到中原地区;欧洲日耳曼人进入罗马帝国建立国家,灭亡西罗马帝国。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农耕民族迁徙的方向是中原农耕民族(汉人)迁往江南地区。第三小问,分别从少数民族内迁的冲击;北方陷入长期战乱之中,南方相对比较稳定;南方统治者政策的支持等方面分析说明。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参考材料一、二、三,自选一个角度,运用近代以来中外历史
的相关信息,围绕人口与社会发展的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
题目自拟。(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条理清晰,表述成
文。)(8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论述:人口增长能够提供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劳动力,促进社会
经济的发展。新航路开辟后,殖民者屠杀、奴役以及天花等传
染病造成印第安人大量死亡,大量的非洲黑人被贩卖到美洲作
奴隶,为殖民者在美洲种植园和矿山提供了劳动力,促进美洲
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失去大量劳动力的非洲,人口结构改变,
严重影响了非洲社会的发展。19世纪中期以来,中国华工成为
答案: 观点一:人口的增长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加利福尼亚金矿和中央太平洋铁路等繁重劳动场所的主要劳动
力,为美国西部发展作出了贡献。二战后,西欧、北美和大洋
洲从南欧、北非、东南亚、拉丁美洲等地吸引了大量劳动力,
推动了发达地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综上,人口增长是经济增长的基础;反过来,经济的增长也促
使人口增长。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观点二:1500年前后人口的大增长有助于西欧社会转型。
论述:1500年左右,欧洲人口快速增长,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西欧社会
的转型和发展。14世纪的黑死病造成欧洲人口的大量死亡,严重影响
了欧洲的发展。到16世纪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自然科学的进步,
在人口总数与农业总产量方面都达到较以往更高的水平,增加了欧洲
人口。随着人口的增加,促使欧洲对新大陆殖民的愿望更加强烈,也
为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提供了一定的社会劳动力,有利于促进西欧封建
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型。人口增长提供了经济发展的必要的劳动
力,在16世纪的欧洲,成为推动社会转型的力量之一。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首先拟定题目,再用史实表述。注意史实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 下表所示为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情况。
1500—1850年 1850—1945年 1945—2000年
主要 移出地 欧洲、非洲 欧洲、亚洲 亚洲、非洲、拉丁美洲
主要 移入地 美洲 美洲 西欧、北美洲、大洋洲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500—1850年 1850—1945年 1945—2000年
人口迁 移数量 至1850年,贩
卖的黑人奴隶
约为1 500万
人,为白人移
民的4—5倍 1846—1924年欧洲
移出4 800万人,
1834—1941年亚洲
移出1 200—3 700
万人 1960年迁移人口325万
人,1974年为947.5万
人,1985—1990年迁
移人口年增长率为
2.59%
——摘编自邬沧萍《世界人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以来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
向和趋势。
答案:
主要方向:工业革命之前,人口迁移主要从欧洲和非洲迁移至美
洲,以奴隶贸易为主;工业革命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人口迁
移主要从欧洲和亚洲迁移至美洲,以欧洲人居多;第二次世界大
战之后,人口迁移主要从亚非拉地区迁移至欧洲、北美洲、大洋
洲,人数逐年增长。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趋势:人口迁入地逐渐由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转变;迁移方式由
被迫迁移向自愿迁移转变;国际间人口移动数量不断增加;范围
不断扩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近代以来世界人口迁移主
要分为三个阶段:工业革命之前、工业革命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
间、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主要方向:根据材料“1500—1850
年”,主要移出地为欧洲、非洲,迁入地为美洲并结合所学知识
可知,工业革命之前,人口迁移主要从欧洲和非洲迁移至美洲,
以黑奴贸易为主;根据材料“1850—1945年”,主要移出地为欧
洲、亚洲,迁入地为美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至第二
次世界大战期间,人口迁移主要从欧洲和亚洲迁移至美洲,以欧
洲人居多;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根据材料“1945—2000年”,主要移出地为亚洲、非洲、拉丁美洲,
迁入地为西欧、北美洲、大洋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世界大
战之后,人口迁移主要从亚非拉地区迁移至欧洲、北美洲、大洋洲,
人数逐年增长。第二小问,结合近代以来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并
联系所学知识,从人口迁入地、迁移方式、人口迁移数量、人口迁移
范围等方面回答。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靖康之乱后的北方人口南迁是我国三次北方人口大规模
南迁的浪潮之一,且它的规模最大,距今最近,对近现代的中国
族群的分布和文化传承都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一时期的人口南迁
持续了约一个半世纪,按照时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靖康之乱时
期:从1125年至1142年前后共十七年,这一时期的移民分布面最
广,遍及南宋各个地区,其中江南、江西和福建吸引了大量的移
民,为移民的主要分布区域。宋金对峙时期:从1141年至1234
年,由于双方发生大规模战争,人口南迁也随之出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南宋蒙元对峙时期:宋蒙战争持续了20余年,受此影响,这一时期又
出现移民的高峰。后面两阶段的移民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离长江不太
远的地方,以及淮南、荆襄与四川的北部。
——摘编自吴松弟《中国移民史—辽宋金元时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材料二 综观美国历史,出现过三次大的移民浪潮。第一次移民
高潮(1680—1880):移居北美的清教徒把北美视为上帝恩赐的
希望之乡,把新大陆描绘成地肥水美的人间天堂,吸引了大批欧
洲移民。他们主要来自英国,还有其他西欧和北欧国家的人。除
了欧洲人,这一时期的另一主要移民群体是非洲黑人。自1619年
首批黑人奴隶被贩卖到北美,在几个世纪的奴隶贸易中共有1 000
万黑人被贩卖到西半球,其中有40万人到了今天美国境内的各个
殖民地。第二次移民高潮(1900—1920):南北战争结束后,美
国进入大规模工业化和城市化阶段,需要大量劳力。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第二次移民浪潮中的移民主要来自南欧、中欧和东欧,以意大利、
匈牙利、波兰和俄国移民为主体,这些移民多数来自乡村。第三
次移民浪潮(1965—现在):1965年美国通过了移民和归化法,
1961—1984年之间还通过了一系列难民法,移民政策的放宽带来
了第三次移民浪潮。这一时期的移民来自更广阔的领域、更多的
国家。……来自不同大陆、不同国度的移民构成了美国人口的主
体,而且每年的新移民仍然在不断改变着美国人口的种族、民族
构成。
——摘编自《美国文化的移民特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时期移民的主要特点并
分析其影响。(5分)
答案: 特点:由北向南移民;规模大;范围广;时间长,
具有阶段性;受政局的影响。
影响:积极方面,有利于南方地区的发展;促进民族的交融;
影响近现代中国族群分布和文化传承。消极方面,导致北方人
口的减少,影响社会的繁荣与进步;对南方的自然环境造成一
定的压力。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第一小问,由材料“靖康之乱后的北方人口南迁是我国三次北方人口大规模南迁的浪潮之一”可得出由北向南移民;规模大;由材料“这一时期的人口南迁持续了约一个半世纪,按照时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靖康之乱时期:从1125年至1142年前后共十七年,这一时期的移民分布面最广,遍及南宋各个地区,其中江南、江西和福建吸引了大量的移民,为移民的主要分布区域”及所学可得出范围广;时间长,具有阶段性;由材料“宋金对峙时期:从1141年至1234年,由于双方发生大规模战争,人口南迁也随之出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南宋蒙元对峙时期:宋蒙战争持续了20余年,受此影响,这一时期又
出现移民的高峰”可得出受政局的影响。第二小问,由材料“靖康之
乱时期:从1125年至1142年前后共十七年,这一时期的移民分布面最
广,遍及南宋各个地区,其中江南、江西和福建吸引了大量的移民,
为移民的主要分布区域”及所学可得出有利于南方地区的发展;促进
民族的交融;由材料“对近现代的中国族群的分布和文化传承都产生
了重要影响”可得出影响近现代中国族群分布和文化传承;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由材料“从1125年至1142年前后共十七年,这一时期的移民分布面最
广,遍及南宋各个地区,其中江南、江西和福建吸引了大量的移民,
为移民的主要分布区域”及所学可得出导致北方人口的减少,影响社
会的繁荣与进步;对南方的自然环境造成一定的压力。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根据材料二,概括美国三次移民浪潮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
识,说说移民浪潮给美国带来的影响。(5分)
答案:原因:欧洲的战争和政治动荡;黑奴贸易的进行;
美国工业飞速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美国移民政策的调整。
影响:丰富了美国的民族成分;促进美国的发展和繁荣;创造
了多元的美国文化;局限:存在文化冲突和种族歧视,带来一
些社会问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第一小问,由材料“第一次移民高潮(1680—1880):移居北美的清教徒把北美视为上帝恩赐的希望之乡,把新大陆描绘成地肥水美的人间天堂,吸引了大批欧洲移民。他们主要来自英国,还有其他西欧和北欧国家的人”及所学可得出欧洲的战争和政治动荡;由材料“除了欧洲人,这一时期的另一主要移民群体是非洲黑人”可得出黑奴贸易的进行;由材料“南北战争结束后,美国进入大规模工业化和城市化阶段,需要大量劳力”可得出美国工业飞速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由材料“1961—1984年之间还通过了一系列难民法,移民政策的放宽
带来了第三次移民浪潮”可得出美国移民政策的调整。第二小问,由
材料“吸引了大批欧洲移民。他们主要来自英国,还有其他西欧和北
欧国家的人。除了欧洲人,这一时期的另一主要移民群体是非洲黑人”
可得出丰富了美国的民族成分;由材料“南北战争结束后,美国进入
大规模工业化和城市化阶段,需要大量劳力”及所学可得出促进美国
的发展和繁荣;由材料“这一时期的移民来自更广阔的领域、更多的
国家。……来自不同大陆、不同国度的移民构成了美国人口的主体,
而且每年的新移民仍然在不断改变着美国人口的种族、民族构成”及
所学可得出创造了多元的美国文化;存在文化冲突和种族歧视,带来一些社会问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人口迁徙的认识。(4分)
答案:人口迁徙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产物;人口迁徙
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人口迁徙也是文化交流和融合的重要途
径;人口迁徙也会带来一些挑战和问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由材料“南宋蒙元对峙时期:宋蒙战争持续了20余年,受此影响,这一时期又出现移民的高峰。后面两阶段的移民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离长江不太远的地方,以及淮南、荆襄与四川的北部”及所学可得出人口迁徙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由材料“南北战争结束后,美国进入大规模工业化和城市化阶段,需要大量劳力”及所学可得出人口迁徙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产物;由材料“这一时期的移民来自更广阔的领域、更多的国家。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来自不同大陆、不同国度的移民构成了美国人口的主体,而且每
年的新移民仍然在不断改变着美国人口的种族、民族构成”及所学可
得出人口迁徙也是文化交流和融合的重要途径;人口迁徙也会带来一
些挑战和问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人类历史伴随着人口流动。人口迁移是指一个人或一群人
为了定居的目的越过一定地界的现象。如果越过的地界为国界,
这种迁移就成为国际人口迁移。人口迁移是一种人口现象,更是
一种社会现象。当今的国际人口迁移同各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与国家间的关系有着十分密切而又错综复杂的联系。下表所示为
历史上人口迁移的基本情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时期 概况
古代末
期到中
世纪初
期 在欧洲,日耳曼人逐渐扩散、分居到中欧、西欧和北欧;
斯拉夫人的一支—南斯拉夫人逐渐扩散、分居到东欧;在
亚洲,阿拉伯人从阿拉伯半岛逐渐扩散、分居到西亚和北
非;突厥人逐渐扩散、分居到中亚和小亚细亚;在非洲,
班图人从尼罗河流域扩散、分居到非洲南部
新航路
开辟到
20世纪
前期 15世纪开始,西班牙人、葡萄牙人从欧洲到达南美洲;18
世纪后,荷兰人从欧洲到达南部非洲;19世纪后,英国人
和其他欧洲人到达北美洲、大洋洲和亚洲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时期 概况
第二次
世界大
战以后 发展中国家人口向发达国家迁移;非洲内陆国家人口向西
非海岸国家迁移;亚洲、欧洲一些国家的人口向中东石油
生产国迁移;日本、德国、意大利等第二次世界大战失败
国的人口返回本国
——摘编自李宏规《国际人口迁移与国家政策》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人口迁移”为视角自拟一个论
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
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答案:示例
论题:人口迁移带来文化重构,形成新的文化认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阐述:古代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改变了亚欧大陆从东到西的政
治格局。各民族在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基础上,促进了本民族文
化的发展,对亚欧大陆各主要区域文化的形成和转型产生重大影
响。新航路开辟后,欧洲殖民者在世界各地进行侵略活动,拓展
殖民地。美洲等地出现了族群的巨大变化,形成了新的文化认
同,发展了以欧洲文化为主导、融合多种文化因素的新的美洲文
化;华工参与美洲、大洋洲的开发,促进了中华文化与当地文化
的融合,推动着新文化的形成和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展中国家人口向发达国家迁移,经济全球化孕育了全球流动的劳
动力市场,全球化背景下的现代世界出现了遍及各国的移民社
会,移民社会的居民由不同文化传统的民族组成,在不同文化的
交汇、借鉴与认同中,这些移民社会形成多元一体的移民文化。
总之,人口迁移促进了多样文化广泛接触、交流和融合,形成新的文化认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首先,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人口迁移”为视角
自拟一个论题,如由历史上人口迁移的基本情况表中的内容,并
结合所学史实得出论题:人口迁移带来文化重构,形成新的文化
认同。其次,结合表格信息和所学“人口迁移、文化交融与认
同”的史实分析阐述。最后,总结归纳,完成表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感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