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课件(共54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3.1《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课件(共54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3.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26 22:41: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4张PPT)
-----《水浒传》第九回
1.了解作品《水浒传》,理清文章情节发展脉络,赏析情节安排的特点;
2.把握林冲的性格特征,认识其转变原因及其意义;
3.赏析课文中“风雪”的描写,注意分析景物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4.认识封建社会的罪恶本质以及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古典小说之最
吴承恩
《西游记》
最奇
施耐庵
《水浒传》
最义
罗贯中
《三国演义》
最智
曹雪芹
《红楼梦》
最情
文学常识
章回体小说是我国古典长篇小说的主要形式,特点是分回标目,段落整齐,首尾完整。“章回”的“回”是“次”的意思。它是由宋元讲史话本发展而来的。讲史时,说话人不可能把一段历史有头有尾地一两次说完,必须连续讲若干次,每讲一次,就等于后来所说的一回。在每次讲说前,要用题目向听众提示主要内容,这就是章回小说回目的起源。从章回小说中经常出现的“话说”和“看官”等字样,可以看出它和话本之间的继承关系。
文学常识

知人论世,初入文本
作者简介
施耐庵(约1296—约1370),祖籍苏州,后迁居兴化白驹镇。元末明初杰出小说家。元至顺年间,施耐庵考中进士,在钱塘(今浙江杭州)做过两年官,因为看不惯官场的黑暗,不愿对当道权贵逢迎拍马,因此弃官回乡,专心著述。传说他曾参加过元朝末年的张士诚起义军,在张士诚起义失败后,逃回兴化,隐居著书。著有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被誉为"中国长篇小说之父"。相传《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是他的弟子。
作品简介
《水浒传》是明代长篇小说,它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全过程的长篇小说,并非一人一时之作,而是在民间口头传说、艺人讲说演唱的基础上,由文人加工编撰而成。全书前半部写“官逼民反”,好汉林冲、鲁智深等一个个被“逼上梁山”,在宋江上山后,写了几场反土豪、打官军的战争;后半部分写宋江被招安,攻辽,打方腊,最后以悲剧结尾。它反映了中国历史上宋江起义从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揭示了起义的社会根源,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和社会理想,揭示了起义失败的内在历史原因。
关于林冲
姓名:林冲
座次:6
星名:天雄星
绰号:豹子头
相貌:豹头环眼,燕颔虎须
身高:八尺
原职:东京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工作稳定,有编制)
所用兵刃:丈八蛇矛
最不可能造反的那一位
关于林冲
东京头条——
禁军教头因何落草为寇?
关于林冲
第六回 花和尚倒拔垂杨柳 豹子头误入白虎堂
第七回 林教头刺配沧州道 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第八回 柴进门招天下客 林冲棒打洪教头
第九回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陆虞侯火烧草料场
第十回 朱贵水亭施号箭 林冲雪夜上梁山
第十一回 梁山泊林冲落草 汴京城杨志卖刀
相国寺辱娇妻
林冲妻子张氏(又称林娘子)去东岳庙上香时,被殿帅府太尉高俅的义子高衙内调戏,幸得使女锦儿告知林冲,将其喝止。但高衙内淫心不死,又使高俅的心腹虞候、林冲好友陆谦,骗林冲外出饮酒,其乘机对张氏施暴,幸为林冲赶回得免。
课文背景
课文背景
白虎堂设奸计
高太尉设计将林冲带入太尉府,欺负林冲不认识路把他带入了军机重地白虎堂。高俅突然出现,指控林冲携刀私入白虎堂,欲行刺自己。林冲百口莫辩。高俅本想制其于死地,但在开封府尹的周旋下,林冲被判携刀私入白虎堂,刺配沧州。
课文背景
野猪林谋性命
林冲被陷害刺配沧州途中,由公差董超、薛霸二人押送。这两个公差早已被高俅收买,图谋于路途之中杀死林冲。在路过一个酒店之时,二人故意使用开水给林冲洗脚,并给他换上一双草鞋,使得林冲脚底磨出大水泡。在野猪林时林冲被二人绑在树上,险些被杀,幸亏他的结义兄弟花和尚鲁智深一路相随,林冲被鲁智深所救。
原文题目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候火烧草料场”。
*林教头:即林冲,原是北京城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
*风雪:指故事发生的天气环境。
*山神庙:指人物活动场所。
*三个名词连用,构成了一幅有人有物、有景有情的画面,创造了一种凄凉、悲壮的诗的意境。
解题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沧州遇旧交
密谋害林冲
买刀寻仇人
交接草料场
沽酒风雪中
愤怒杀仇敌
火烧草料场
雪夜上梁山
图解情节
复述本课故事情节
分别从林冲和陆虞候团伙的角度梳理故事情节。
(来到
沧州)
密谋
陷害
(阴谋进行中)
阴谋败露被杀
沧州
遇旧
听闻仇至
买刀寻仇
接管
草料场
复仇
山神庙
茶酒店
草料场
山神庙

明暗交错
明线:林冲被逼上梁山
暗线:陆虞候设计害林冲
故事情节设计的巧妙之处:
分组讨论
1.沧州遇旧设计李小二及其酒馆这一情节的作用是什么?
2.李小二偷听的情节和林冲在山神庙偷听的情节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这样设计?
3.林冲和陆虞候一伙同时活动为什么没遇上?
小二曾在东京生活(后凭口音判断陆谦乃东京人氏)
林冲有恩于小二(小二中报信)
林冲沧州初遇小二谈及刺配缘由(得罪高太尉--小二听到差拨口中说出“太尉”,心生警惕)
草料场情形(四下里堆满马草--火烧草料场)
伏笔之妙
老军提及壁上挂的大葫芦(林冲以此沽酒)
草厅破败情况(四下崩坏,朔风摇振得动--草厅塌坏)
林冲沽酒路上遇古庙(草厅倒后暂宿古庙)
林冲沽酒前盖火炭,草厅塌后探火盆(知火种已灭--火烧草料场事出有因,有人预谋)
林冲夜宿古庙(偷听到陆谦等人谈话。知晓真相)
伏笔之妙
林冲冲进了古庙,以石抵门(陆谦等人推门未成)等
巧合、悬念之妙
林冲巧遇小二
陆谦“巧”进小二店等
酒店偷听--李小二妻子的隔墙有耳,是听不清陆谦密谋的。如果听清了,后续情节就索然无味了。正是似听到非听到的情境,让人生疑:这些人到底想干什么 (留下悬念)
伏笔之妙,草蛇灰线,伏脉千里。
双线结构,明线暗线并行、交织
跌宕起伏,张弛有致。
巧合、悬念之妙
详略得当
引人入胜的叙事手法:

深入研读,仔细品味
分析林冲人物形象
1.李小二店中的林冲
2.天王堂里的林冲
3.草料场里的林冲
4.古庙里的林冲
分小组探究:细读相关段落分析林冲的形象。
1.李小二店中的林冲
林冲指着脸上道:“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受了一场官司,刺配到这里”。
忍辱求安、不思反抗、性格软弱
心地善良
语言描写
语言描写
林冲道:“我是罪囚,恐怕玷辱你夫妻两个。”
……林冲听了,大惊道:“这三十岁的正是陆虞候。那泼贼敢来这里害我!休要撞着我,只教他骨肉为泥!”…大怒,买把解腕尖刀,带在身上,前街后巷一地里去寻。…街上寻了三五日,不见消耗,林冲也自心下慢了。
从以上句子看出林冲什么样的性格?
急躁冲动,强烈的反抗意识
得过且过,委曲求全
语言、动作描写
2.天王堂里的林冲
“这屋如何过得了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
②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出到大门首,把两扇门草场反拽上锁了;带了钥匙…
动作描写
语言、心理描写
③看见一所古庙,林冲顶礼道:“神明庇祐”
语言描写
3.草料场里的林冲
安分守己、随遇而安
忠于职守,小心谨慎
逆来顺受、随遇而安
①吃酒回来,草厅倒了,首先想到的是火炭延烧;去山神庙安身前依旧把门反拽上,锁了
心理、动作描写
②林冲进了山神庙,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拨将过来靠了门。
动作描写
4.古庙里的林冲
小心细致、做事谨慎
谨慎细心
③轻轻把石头掇开,挺着花枪,左手拽开庙门,大喝一声:“泼贼那里去!”……
动作、语言描写
4.古庙里的林冲
④喝道:“泼贼!我自来又和你无甚么冤仇,你如何这等害我!正是:‘杀人可恕,情理难容!’”
英勇果敢、奋起抗争丢掉幻想、清醒决绝
(扯、剜、提、按、割、挑)
林冲原是武艺高超、孔武有力而骁勇善战的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
他乐于助人、扶危济困,有着一颗侠义心肠;
他细致谨慎、安分守己,做事忠于职守;
但他一味忍让、委曲求全、随遇而安,幻想苟且偷安;
最后在敌人的赶尽杀绝中果断刃敌,奋起反抗,从幻想麻痹中彻底清醒过来。
小结:
言行细节
一个称呼:“高太尉、罪囚” 忍
一次冲动:也自心下慢了 怒
一个打算:修屋过冬 安
一次祷告:“神明庇佑” 安
一个动作:人头摆上供桌 反
奴性;求稳
刚烈;反叛
行头细节
酒葫芦
——以酒麻醉,借酒浇愁,消极逃避
尖刀、花枪
——以枪自卫,以刀杀敌,积极反抗
将葫芦里冷酒都吃尽了,被与葫芦都丢了不要,提了枪,便出庙门投东去。”
—— 抛弃性格中原有的“安”与“忍”,带着“反”的心性上路
林冲的性格转变

忍辱求安
不思反抗
奋起反抗
嫉恶如仇
怒火中烧
买刀寻敌

沧州遇旧
阴谋陷害
草堂交接
雪夜寻仇


安于现状
逆来顺受
狠(豹子头)
忍(林教头)

北宋黑暗腐败的社会现实。林冲是北宋京城八十万的枪棒教头,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像林冲这样的人尚且无法维持安定生活,广大的劳动群众更是痛苦不堪,这就说明了北宋王朝的黑暗腐败。
认识到封建社会人民群众奋起反抗统治者的必然性。林冲性格的转变关键是一个“逼”字。正是由于封建统治阶级肆无忌惮地残害人民,使人民无法生活。为了活下去,人民群众才不得不进行反抗斗争,这就是“官逼民反”,表明了封建社会受压迫者反抗的必然性。
林冲由“忍”到“狠”性格转变的原因
鉴赏环境——品味风雪
环境鉴赏
课文题目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风雪”是故事发生的主要自然环境,文章也着力在“风雪”上作景物描写。课文是怎样描写风雪的?本文对风雪的描写有何作用?
(1)直接描写风雪
林冲初到草料场时,写风雪初起:
“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第7段)
林冲去市井沽酒时,写雪势正大。
“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俪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第8段)
离开酒店回草料场时,进一步写雪势之大:
“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第9段)
(2)侧面描写衬托风雪
①通过环境描写衬托风雪
林冲看住处草屋时,只见:“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林冲沽酒回到草料场,“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写的是草屋,给人的印象却是风很猛,雪很大。
②通过人的动作、感觉衬托风雪
如写林冲在草屋内“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是用人物感觉暗写风雪。写林冲在神庙里,“先取下毡笠子,把身上的雪抖了”,上盖白布衫也“早有五分湿了”。因为风雪大,天气冷,所以吃酒时,林冲“把被扯来盖了半截身”。
环境鉴赏
“风雪”的作用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环境。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
这里的彤云、朔风、大雪,渲染了一种凄冷、悲凉的气氛,很好地烘托了人物沉郁的心情和危机四伏的处境。当林冲在风雪中大踏步走上反抗道路时,风雪烘托了一个孤独、悲壮、坚定、勇敢的英雄形象。
暗示故事趋向,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因为风大雪紧,林冲想喝酒驱寒,才会在沽酒途中看到山神庙。因为风大雪紧,草屋被风吹雪压而倒塌,林冲才被迫到山神庙安身。为了挡风雪,林冲才用大石块靠住庙门。为了避风雪,陆虞候一伙才直奔庙里来等等,描写风雪的笔墨虽不多,却是故事发展的重要因素。
风雪环境探究
“风雪”是怎样推动小说情节一步步发展的?请简要分析说明。
身寒沽酒
途中见庙
压倒草厅
投宿庙中
大石倚门
(1)林冲到草料场时正是风雪交加,想喝酒驱寒才会“投东”而去,到市井沽酒,也因此得遇山神庙。
(2)因为下雪,致使林冲住的草屋塌了,这使林冲想起离 这半里路上有个古庙,可以安身。
(3)正由于风大雪紧,为了挡风雪,林冲才用大石头靠住门,致使陆虞候三人没能直闯进山神庙来。
(4)正因为风大雪紧,陆虞候一伙人放完火,就直奔山神庙来避风雪。
知人论世
“字里行间觅风雪”
——“风雪”中的悲剧逻辑
探究一:落下林冲身上的“风雪”
(1)自然的风雪:
1.林冲接管草料场,与李小二分别: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
2.侧面描写,林冲刚到草料场时: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震得动。
3.出门沽酒: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
4.喝酒后迎风回草料场:到晚越下得紧了。
雪花落得很密集,叠加朔风肆虐,可见自然环境很恶劣,写出林冲生存环境极端艰苦。也营造了一种紧张的气氛,为下文故事发生埋下伏笔。
另外,4处描写风雪的放到一起比较读,可以发现这“风雪”是越来越大的,有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紧张感,这种感觉,与情节推进是完全一致的。
(2)社会的风雪:
林冲本是八十万禁军教头,有一份养家的体面差事,有美满的家庭,前程大好。只因高衙内看上林冲妻子在东岳面公然调戏被林冲赶回来阻止。然后故意设计让他误闯白虎堂,构成犯罪而发配沧州;在发配途中,收买押解官试图谋害他性命,幸得鲁智深相救。于是总算无虞到了沧州。
面对陆谦等人的步步紧逼,林冲可以说是一忍再忍。然而高衙内的利爪,并没有打算放过含冤发配、背井离乡的林冲,而是追杀到了沧州,设下阴毒计策非致他于死地不可。“忍者林冲”终于在面对绝境的时候,被逼成一个坚决的反抗者。
林冲在风雪中奋起复仇,杀死了旧敌;同时也杀死了自己,那个怀着幻想、忍辱偷安的自己。所以林冲是凶手,但更是最大的受害者。
探究二:“风雪”中的叙事逻辑
风雪庇护了林冲?风雪逼迫着林冲?
小组讨论:
思考陆谦等人为何要把风雪夜定为作案的时间。
三人又为何会作案失败,最终丧命。
身寒沽酒
途中遇庙
草厅坍塌
投宿庙中
大石靠门
密谋六天前
等待风雪
选择草料场
大风促燃烧
庙前谈阴谋
知晓阴谋
雪夜复仇
没有设防
雪夜被杀
偶然性在悲剧中是没有一席之地的。
——别林斯基
自然风雪肆虐,社会风雪飘摇。风雪无处不在。
逻辑力度:“风雪中”的情节环环相扣、密不透风。
探究三:“风雪”中英雄何归?
被迫反抗杀人后,林冲做了什么。
回来把富安、陆谦头都割下来。把尖刀插了,将三个人头发结做一处,提入庙里来,都摆在山神面前供桌上,再穿了白布衫,系了胳膊,把毡笠子带上,将葫芦里冷酒都吃尽了。被与葫芦都丢了不要。提了枪,便出庙门投东去。
“林冲自然是上上人物,写得只是太狠。看他算得到,熬得住,把得牢,做得彻,都使人怕。”
——金圣叹《读第五才子书》
逻辑力度:风雪中的形象——悲情依旧!
人物形象
林冲原是武艺高超、孔武有力而骁勇善战的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
他乐于助人、扶危济困,有着一颗侠义心肠;
他细致谨慎、安分守己,做事忠于职守;
但他一味忍让、委曲求全、随遇而安,幻想苟且偷安;
最后在敌人的赶尽杀绝中果断刃敌,奋起反抗,从幻想麻痹中彻底清醒过来。
我们说,现实主义作品往往都离不开它的批判性,如果我们在这个地方来审视一下所谓的“批判性”的话,施耐庵在林冲这个人物的身上几乎完成了“批判性”的最大化,——天底下还有比林冲更不想造反的人么?没有了,就是林冲这样的一个怂人,大宋王朝也容不下他,他只能造反,只能“走”到梁山上去,大宋王朝都坏到什么地步了。
——毕飞宇《林冲夜奔》
逻辑力度:风雪中的主旨——官逼民反!
知识积累
【环境描写的作用】
1.交代人物、时间、地点及背景等。
2.奠定全文感情基调。
3.烘托人物性格形象。
4.暗示人物命运、结局。
5.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6.渲染气氛,为下文做铺垫。
知识积累
【塑造人物性格的方法】
1.从情节发展变化中概括人物性格;
2.抓住人物的言行、心理等细节描写概括人物性格(正面描写) ;
3.通过其他人的评价或者作者的评价(侧面描写)概括人物性格;
4.环境描写对人物的烘托(侧面描写)。

总结全文,概括主旨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以林冲的思想性格变化为主要线索,描写了林冲由忍辱负重到奋起反抗的思想飞跃过程,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极端黑暗、腐败,以致官逼民反的社会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