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教学课件(共3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教学课件(共3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4.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9-27 15:41: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三单元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图史
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发展
【课程标准】认识这一时期(辽宋夏金元)在经济、文化与社会等方面的新变化;
封面图像资料来源:台北故宮博物院官方网站
穿越时空,接收到创作者希望传递的丰富讯息
何为 “图像证史”?
即一种借助图像资料来研究历史、解读历史的方法和理念,它突破了传统文字史料的局限,将绘画、壁画、器物纹饰、雕塑等各类图像视为历史的 “无声证言”。通过对图像的分析、解读和阐释,挖掘其中蕴含的历史信息,以补充、验证或拓展传统文字史料对历史的记载与叙述。
运用图像证史,需遵循严谨的方法:
①辨析图像的创作主体与创作意图对内容呈现的影响;
②对比同时期文字史料、考古实物,交叉验证图像所传递信息的真实性;
③结合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环境,深入解读图像背后的历史密码。
图像证史
▲ 宋墓壁画《夫妻对坐宴饮图》
▲  北齐徐显秀墓室内《宴饮图》
▲ 宋墓壁画《夫妻对坐宴饮图》
经济层面:
画面中桌椅、注壶、茶盏等器具的呈现
桌椅 木工技术进步
注壶 陶瓷业的进步
饮茶 商品经济发达,经济作物种植
文化层面:
重视家庭伦理、夫妻关系的文化观念。
对祖先祭祀和家族传承的重视,唐宋时期
家庭观念和家族意识日益强化。
经济的发展
宋 耕作图 插秧
宋 蚕织图 织
粮食作物
一年一熟
一年两熟(南方普及)
一年三熟(有些地方)
经济作物
固定种植某种经济作物
植棉始于宋朝,元朝推广
农业
经济的发展
手工业 · 制瓷
▲ 中国瓷窑分布图
稳定的粮食供应
保障窑工的生活需求
中国古代的制瓷技术不断发展
农业发达地区商品活跃
对瓷器的需求旺盛
经济的发展
手工业 · 制瓷
汝窑、官窑、定窑、哥窑、钧窑
釉里红
青花瓷
宋 建窑 兔毫盏
名称:元青花龙纹大瓶
年代:元代至正十一年
类别:瓷器
规格:高63.6cm,宽22cm
现藏:大英博物馆
继丝绸之后
中华文明新的物质象征
经济的发展
矿冶业、印刷业
◎材料1:
昔汴都数百万家,尽仰石炭,无一家然薪者。
——庄绰《鸡肋编》卷中《石炭》
◎材料2:
景德二年五月戊辰朔,幸国子监阅书库,问祭酒邢昺书板几何,昺曰:“国初不及四千,今十余万,经史正义皆具。”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60
雕版印刷普及
印刷业发展迅速,带动造纸业
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煤的需求量大、开采量大
燃料的改进
冶金的产量和质量提高
硝石硫磺的获取,火药发明
经济的发展
商贸 · 陆
商品流通规模扩大
城市的兴盛
各政权经济往来密切
官方设置榷场互市,民间贸易活跃
北宋
交子

纸币
北宋东京、南宋临安、
元朝大都、杭州
城市的繁荣
宋 张择端 清明易简图 明摹本
形式:卷
本幅 纵38 横673.4公分
语出《易经·系辞》:“易则易知,简则易从。”即平易简单之意,作者希望透过画面,让观者对都城繁华胜景一目了然。
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市民生活
宋元时期娱乐生活丰富
杂技、说书演出盛行
经济的发展
商贸 · 水
对外
对内
大运河取直
缩短航程
开辟长途海运航线
中国
丝织品、瓷器等
香料、珠宝等
外国
广州、泉州、明州等为主要外贸港口
经济的发展
问题1:元朝为何可以开辟海运?
天文观测
郭守敬设计并监制天文观测仪、
编撰《授时历》
江南百景图-简仪模型
商贸 · 水
航海技术
人工磁化造出指南针
造船技术的提高
江西省博物馆-司南模型
经济的发展
元朝运河、海运路线图
◎材料3:
元都于燕,去江南极远,而百司庶府之繁,卫士编民之众,无不仰给于江南。自丞相伯顾献海运之言,而江南之粮分为春夏二运。盖至于京师者一岁多至三百万余石,民无挽输之劳,国有储蓄之富,岂非一代之良法欤!
——《元史 食货志》
经济重心南移
问题2:元朝为何需要裁弯取直、开辟海运?
魏晋南北朝
唐中期以来
北宋
南宋

经济的发展
江南得到大规模开发
南方的经济实力增长迅速
经济对南方依赖明显
户口分布呈南多北少格局
重心南移完成
“苏湖熟,天下足”
南北经济差距继续扩大
大部分人口和税收集中在江南
经济重心南移
北方的移民
填补了南方的
劳动力
带来先进的
耕作技术
人口不断增长
交通运输发展
社会发生变化
社会的变化
社会身份趋于平等
国家控制相对松弛
门第观念逐渐淡化
“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
土地买卖、典当不受官府干预
迁移住所、更换职业更为松弛
“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
世袭奴婢减少
雇佣农民增多
较少受到契约以外的人身束缚
宋朝的变化
活动探究
图史:解码儒学复兴
运用图像证史,需遵循严谨的方法:
①辨析图像的创作主体与创作意图对内容呈现的影响;
②对比同时期文字史料、考古实物,交叉验证图像所传递信息的真实性;
③结合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环境,深入解读图像背后的历史密码。
问题2:儒学如何复兴
问题3:理学为何脱颖而出
图像证史
问题1:儒学为何需要复兴?
问题1:儒学为何需要复兴?
图史介绍-虎溪三笑
慧远法师在庐山住了三十多年,从不离开庐山,也不接触尘俗。当他送客人越过虎溪,老虎总是会大叫,仿佛在提醒慧远不能越溪。
某次他送别诗人陶渊明与道士陆修静,一路上三人谈论道理,意气相合,不知不觉走过了虎溪。三人发现后,不禁相视大笑。
绢本设色 册页
本幅 纵26.4 横47.6公分
儒学为何要复兴
资料来源:台北故宮博物院展覽《書語 會說故事的圖書》
宋 虎溪三笑图
图史介绍
慧远法师在庐山住了三十多年,从不离开庐山,也不接触尘俗。当他送客人越过虎溪,老虎总是会大叫,仿佛在提醒慧远不能越溪。
某次他送别诗人陶渊明与道士陆修静,一路上三人谈论道理,意气相合,不知不觉走过了虎溪。三人发现后,不禁相视大笑。
儒学为何要复兴
三教和谐,三教交融
慧远法师为主角
绢本设色 册页
本幅 纵26.4 横47.6公分
资料来源:台北故宮博物院展覽《書語 會說故事的圖書》
宋 张激 白莲社图(节选)
儒学为何要复兴
纸本 
本幅 纵34.9,横848.8公分
资料来源:江西省博物院展览《江西古代历史文化展》
图史介绍
《白莲社图》描绘了东晋元兴年间,慧远在庐山东林寺同18位文人士大夫白莲结社参佛,并与陆修静、陶渊明、谢灵运相善的故事,展现了儒释道三教相融共进的景象。
三教和谐,三教交融
慧远法师还是主角
宋以前三教的发展
儒家
佛教
道教
两汉时期
魏晋南北朝
隋唐时期
尊崇儒术
初传
民间萌芽
僵化危机
本土化
玄学兴起
主动吸收
鼎盛
官方化
辽宋夏金元

理学兴起的背景
问题2:儒学如何复兴?
佛道为何兴盛
道教
佛教
◎材料3:
初,钜鹿张角自称 “大贤良师”,奉事黄老道,畜养弟子,跪拜首过,符水咒说以疗病,病者颇愈,百姓信向之……十余年间,众徒数十万,连结郡国,自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州之人,莫不毕应。
——《后汉书 皇甫嵩传》
◎材料4:
昙曜又奏:“平齐户及诸民,有能岁输谷六十斛入僧曹者,即为僧祇户,粟为僧祇粟,至于俭岁,赈给饥民。又请民犯重罪及官奴以为佛图户,以供诸寺扫洒,岁兼营田输粟。”高宗并许之。
——《魏书 释老志》
材料研读
通俗
儒学如何复兴
宋 问喘图
绢本水墨 卷
本幅 纵21.7 横118.1公分
本篇故事出自《汉书》:
描述汉代宰相丙吉外出巡访,遇路上有人死伤的斗殴事件,却未停下关切。反而在看到路边吐舌喘息的牛只,特地命人询问其喘气原因,借以确认季节运行和民生状况,被后代视为勤政爱民的代表。
资料来源:台北故宮博物院展覽《書語 會說故事的圖書》
◎材料5:
(张载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道,为去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天地以生生为心,圣人参赞化育,使万物各正其性命,此“为天地立心”也。建明义理,扶植纲常,此“为生民立道”也。继绝学,谓缵述道统。开太平,如有王者起,必来取法,利泽垂于万世。学者以此立志,则所任至大而不安于小成,所存至公而不苟于近用。
—《近思录集解》卷2
问题3:理学为何脱颖而出?
宋代理学的主要人物
周敦颐
宋代理学开山鼻祖
文学家、哲学家
提出太极图说等理学基本概念
程颢
程颐
思想家,宋代理学奠基者
理为世间万物的本源
人伦者,天理也
格物致知需钻研积累
老师
朱熹
思想家,理学集大成者
继承“理”的基本概念
存天理,灭人欲
格物致知的目的是明善修身
理学的发展历程
程朱理学
二程
即指中国北宋理学家程颢、程颐兄弟。程颢世称“明道先生”;程颐世称“伊川先生”。有《二程集》,故其学说有二程学派、二程儒学之称
◎材料6:
问:天道如何?曰:只是理。理便是天道也。且如说“皇天震怒”,终不是有人在上震怒,只是理如此。
——程颢、程颐《河南程氏遗书》卷22上《伊川杂录》
物物皆有理。如火之所以热,水之所以寒,至于君臣、父子间皆是理。
——程颢、程颐《河南程氏遗书》卷19《杨遵道录》
理学的概念
程朱理学
格物
致知
存天理
灭人欲
◎材料7:
或问:“格物须物物格之,还只格一物而万理皆知?”曰:“怎生便会该通?若只格一物便通众理,虽颜子“亦不敢如此道。须是今日格一件,明日又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
——《河南程氏遗书》卷18《伊川先生语四 刘元承手编》
◎材料8:
问:“饮食之间,孰为天理,孰为人欲?”
曰:“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
——《朱子语类》卷12、13
理学的概念
理学为何脱颖而出
元 二十四孝图
此卷以先图后文描绘四则孝行故事:武妻股伤、陆绩怀橘、王祥冰鱼、曹娥投江。
卷末李居敬撰写图序,强调儒家观点下孝悌重要性,指出此卷具有“修身之资,训子之方”的教育功能。由篇题挖补旧痕及内文推断,此作或为二十四孝图残卷
绢本设色 卷
本幅 纵32.9 横502.7公分
资料来源:台北故宮博物院展覽《書語 會說故事的圖書》
理学为何脱颖而出
图史介绍-王祥冰鱼
王祥从小失去父亲,长大后一心奉养母亲。母亲生病,药物无法治愈。到了冬天,王母突然很想吃鲤鱼,王祥便四处寻找湖泊取鱼。但湖面结冰无法捕鱼,王祥向天哭求,然后脱下衣服,试图用体温融解湖冰。
冰层突然自动裂开,两条鲤鱼从水中跃出。开心获得鲤鱼的王祥,将鱼煮成羹汤给母亲吃,不久,她便痊愈了。
资料来源:台北故宮博物院展覽《書語 會說故事的圖書》
理学为何脱颖而出
理学 宇宙观 “理”是一切的本源
道德观 “存天理,灭人欲”
认识论 格物致知、明善修身
“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与六籍同功,四时并运,发于天然,非由述作。”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 卷一 叙画之源流》
“成教化,助人伦”
淳祐元年(1241),程朱理学获官方承认,程朱诸儒入祀孔庙。
皇庆二年(1313),元朝重开科举,程朱理学成为官方正统学说。
理学对后世的影响
文学、艺术与科技
少数民族文字
女真文字
女真进士科
用女真文答题


契丹大字、小字
用途:刻石立碑
文学创作
西夏文
佛经、法典、字典
翻译汉文经史著作


畏兀体蒙古文
用于修史
八思巴文字
拼音化最早的尝试
北宋苏轼(1037-1101)等人关注绘画与诗词艺术之融合,视画为“无声诗”,诗为“无形画”或“有声画”,带动艺文界诗画紧密关系的创作。
在此背景下如何表现“有声”画,对画家既具挑战性,同时也成为绘画发展特殊的面向。
传世画作中不少呈现“听松”、“听泉”、“听雨”、“听琴”等表现自然界或人文世界之中声音或乐音,值得观者驻足倾听。
课后活动
资料来源:台北故宮博物院展覽《悦耳 倾听书画里的声音》
课后活动
资料来源:台北故宮博物院展覽《悦耳 倾听书画里的声音》
阅读第四子目,用AI工具,搜索含有“倾听”意境的文学作品,
总结宋元两朝文学、书法、绘画的艺术特点。
活动1:
活动2:
根据本课所学,利用线上虚拟展厅,
分析并介绍一则图像史料,策划一个小展览。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