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天壹名校联盟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南省天壹名校联盟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9-27 06:19:12

文档简介

2025 年下学期高三 9 月联考
地 理
本试卷共 6 页。全卷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75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和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有改动,用橡皮
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图中出露岩层经历了晚古生代的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和中生代的三叠
纪、侏罗纪、白垩纪等地质时期的变迁。据此完成 1~3 题。
1.图示碎屑岩形成时期
A.哺乳动物盛行 B.裸子植物兴盛
C.鱼类繁盛 D.两栖动物开始出现
2.图中未知岩层最可能是
A.石炭纪石灰岩 B.泥盆纪砂砾岩
C.侏罗纪砂页岩 D.三叠纪花岗岩
3.晚二叠纪到早白垩纪时期,该区域主要经历
A.沉积过程 B.侵蚀过程 C.褶皱变形 D.断裂位移
入夜后,暴雨突袭,云南某救援队接到紧急求救信息:驴友小林与小吴登山后失联,手机信号中断。
救援队根据小林当天的微信朋友圈内容(节选如下),对照地形图,推断两位驴友的可能位置,并结合过
去对地表景观的了解,判断小吴可能面临泥石流的风险。经紧急施救,两位驴友得以脱困。据此完成 4~
5 题。
4.推测救援队最终找到小吴和小林的可能位置分别在
A.④地和②地附近 B.④地和③地附近
C.①地和②地附近 D.①地和③地附近
5.推测此次登山的月份和小林发布该条朋友圈的时间分别是
A.7 月;17 时 B.2 月;17 时 C.7 月;19 时 D.2 月;19 时
非洲冰鼠是啮齿类食草动物,夜伏昼出,不冬眠,不囤积食物,常通过晒太阳或蜷缩等方式应对寒
冷。在非洲南部某山地(29°33′S,29°14′E)海拔 2800 米处的缓坡上,某科研团队对非洲冰鼠群体的
活动规律进行观测。下图示意连续几日观测的平均结果。据此完成 6~7 题。
地面上的个体占群体总数的比例(%)
6.非洲冰鼠冬季与夏季活动时长差异明显,主要影响因素是
A.昼夜长短 B.天敌数量 C.太阳辐射 D.食物数量
7.北京时间 22:00 左右,非洲冰鼠冬季晒太阳的地点最可能位于该山地的
A.东北坡 B.西北坡 C.东南坡 D.西南坡
罗浮山(23°13′N 23°25′N,113°55′33″E)主峰海拔为 1281.5 米,气候温暖湿润,植物种类丰
富,以热带—亚热带植物为主。罗浮山的土壤与当地自然条件相适应,具有多种多样的土壤类型。下图
示意某调查小组对罗浮山不同海拔的样地调查记录统计。该调查小组于某日测得罗浮山正午太阳高度约
为 55 度。据此完成 8~9 题。
8.罗浮山腐殖质有机质含量垂直变化的主要成因是
A.高海拔残体多 B.低海拔分解快
C.高海拔干扰强 D.低海拔下渗快
9.小组测得最接近该正午太阳高度数据的日期是
A.3 月 8 日 B.4 月 8 日 C.7 月 8 日 D.11 月 8 日
赫哲族是历史上中国北方少数民族中唯一以渔业为主的民族,主要分布在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
江交汇构成的三江平原和完达山余脉。赫哲族人通常在渔闲期修理捕鱼工具,为捕鱼季节的到来做准备。
下图示意我国赫哲族聚落分布及赫哲族人晾晒渔网和修理捕鱼工具场景。据此完成 10~11 题。
10.赫哲族人修理捕鱼工具的季节通常在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1.赫哲族聚落在松嫩平原中部分布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A.鱼类资源少,难以获取食物 B.地势低洼,沼泽广布
C.气候寒冷,不利于农业种植 D.森林广布,有野兽出没
安克雷奇市隶属美国阿拉斯加州,世界上大多数活动冰川在该州境内。总部位于西雅图(47°N,
122°W)的北方航空货运公司宣布,将于 2025 年 10 月 5 日开通西雅图一塔科马国际机场与安克雷
奇市之间的直达货运航线。新航线将为安克雷奇市的偏远社区及企业提供支持,仅需一份航空货运
单,即可在 12 至 18 小时内送达货物。据此完成 12~14 题。
12.阿拉斯加州州内主要交通运输方式是
A.水运 B.铁路 C.公路 D.航空
13.若有一份货物 10 月 10 日 21:00 从西雅图(西八区)发出 18 小时后送达安克雷奇市(西九区),
则送达时的当地时间为
A.10 月 11 日 15:00 B.10 月 11 日 14:00
C.10 月 11 日 16:00 D.10 月 10 日 16:00
14.一架飞机从哈尔滨(45°N,125°E)沿最短航线飞到西雅图,则飞机的航向为
A.先向东北飞,再向东南飞 B.先向东南飞,再向东北飞
C.先向西北飞,再向西南飞 D.先向正北飞,再向正南飞
北冰洋碳汇是全球海洋碳汇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表明,北冰洋的面积仅占全球海洋的 3%~4%,
但其( 净吸收量却占全球海洋的 5%~14%。在温暖的春夏季,极地海冰与表层积雪在吸收太阳辐
射后会发生融化,融水聚集于海冰表面所形成的水池,称为融池(如下图)。融池大体上可以分为底
部直接与海水相连和不与海水直接接触的两类。据此完成 15~16 题。
15.关于融池对北冰洋碳汇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融池形成增加海冰反照率,减弱碳吸收
B.融池底部与海水相连的更利于 交换
C.融池形成后加速海冰融化,减少碳汇
D.所有融池均会抑制海洋碳汇过程
16.两类融池相比,底部直接与海水相连的融池
A.盐度更低 B.更新速度慢
C.对海冰消融影响更小 D.水体稳定性差
二、非选择题:共 52 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 分)
甘肃省酒泉市深居内陆,年均降水量不足 100mm,蒸发量超过 2000mm,地表以戈壁荒漠为主。近
年来,当地通过引进智能温室、无土栽培、水肥一体化等技术,在戈壁滩上发展起规模化设施农业,
让戈壁滩变成“商品粮基地”“瓜果基地”和“蔬菜产区”,出产的蔬菜、瓜果远销北京、上海和粤
港澳大湾区等地。下图为酒泉市地理位置示意图。
(1)说明无土栽培技术和智能温室在酒泉戈壁农业中发挥的作用。(8 分)
(2)全球变暖背景下,酒泉地区气候呈现“暖湿化”趋势,分析这一变化对戈壁农业水资源利用的影
响。(4 分)
(3)关于酒泉戈壁农业模式在西北干旱区的推广,有人认为应谨慎发展。请说明理由。(4 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 分)
青藏高原某断陷谷地势西高东低,海拔 3470—3650 米。距今 1.8 万年前,断陷谷中的 P 河沉积
了深厚的松散物质。分水岭以北,L 河源区发育了深切峡谷,河床海拔 3280—3320 米。距今 1.8 万年
以来,L 河通过溯源侵蚀切穿分水岭,在断陷谷内向上游持续延伸近 80 千米。此后,L 河的支流 X 河
开始发育。图 1、图 2 分别示意距今 1.8 万年前和现代断陷谷及其周边地貌与水系格局。
(1)分析距今 1.8 万年前,断陷谷中 P 河能沉积深厚松散物质的有利条件。(4 分)
(2)说明 L 河能切穿分水岭的原因,并阐述此过程对断陷谷内水系格局演变的影响。(8 分)
(3)某地理研学小组计划实地考察该断陷谷内 L 河延伸后形成的地貌景观,为确保考察活动安全顺利
进行,需提前做好哪些准备工作 (6 分)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 分)
材料一 喜马拉雅山脉东段的南迦巴瓦峰(29.6°N,95°E)海拔 7782 米,其南北坡均发育了完整
的山地垂直植被带谱,但两坡的植被类型、分布高度及降水条件存在显著差异。下图示意南迦巴
瓦峰南北坡垂直植被带分布,表为南迦巴瓦峰南北坡不同海拔年均降水量数据。
海拔(米) 南坡降水量(mm) 北坡降水量(mm)
500 3000

1000 4000

2000 3500 400
3000 2500 350
4000 1500 300
5000 800 250
材料二 研究表明,南迦巴瓦峰南坡在海拔 2000 米附近出现一个“最大降水带”,其形成与大气环
流、山谷地形密切相关。该降水带对植被分布具有关键影响。
(1)指出南迦巴瓦峰南北坡降水量的空间差异,并分析南坡“最大降水带”的成因。(6 分)
(2)指出南迦巴瓦峰南北两坡中垂直带谱更复杂的一坡,并说明原因。(6 分)
(3)若未来西南季风强度增强,推测南坡 4000 米处植被类型可能发生的变化,并解释原因。(6 分)2025 年下学期高三 9 月联考·地理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 B 据图可知,碎屑岩形成于白垩纪,属于晚中生代时期,裸子类植物繁盛,B 正确;哺乳动物在新生代盛行,
古生代鱼类繁盛,两栖动物开始出现于石炭纪,排除 ACD。故选 B。
2. D 据图结合可知,未知岩层形成时间距今 1.6 亿年,从时间上看,介于 2.6 亿年形成的古生代二叠纪页岩与 1.2
亿年的中生代白垩纪碎屑岩之间,可能为中生代侏罗纪砂页岩或侏罗纪花岗岩,图中未知岩层位于形成年代较早
的岩层下方,可判断未知岩层应该是岩浆侵入、冷却凝固而成,花岗岩为侵入型岩浆岩。故选 D。
3. B 二叠纪页岩形成之后,到白垩纪碎屑岩形成之间,岩层出现缺失,且二叠纪页岩上方出现侵蚀面,因此推测
该区域主要经历侵蚀过程。故选 B。
4. C 根据朋友圈内容,可知小林当时登上了当地海拔最高的山顶,②地或③地都有可能,根据“东侧有一道狭窄
山梁 一座低矮山丘”结合指向标可判断,②地最可能,③地排除,BD 错误;材料显示,小吴向南走下陡坡时,
一小时后翻越小山坡进入沟谷,消失在夕阳下,①地最可能,而④不需要翻越山坡。故选 C。
5. C 材料显示“入夜后,暴雨突袭”可见当天降水量大且集中,当地为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在 6—9 月份,而 2
月份降水较少,出现暴雨的概率低,且 2 月份日落时太阳位于西南侧,受③号高地遮挡,夕阳下看不到小吴,BD
错误;材料显示,小吴翻越小山坡进入沟谷,此时接近日落时刻,7 月份,北半球昼长夜短,日落在当地时间 18
点后,北京时间是 19 点后,排除 A,故选 C。
6. A 读图可知,非洲冰鼠夏季活动时长长于冬季,主要原因为夏季时长长于冬季,日出更早,日落更晚。故选 A。
7. B 材料信息表明,当地经纬度为 29°33'S,29°14'E,北京时间 22:00 时,当地地方时约为 16 时。当地冬季时太
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当地太阳从东北升起,西北落,正午时太阳位于当地正北,下午时间太阳均在西北方,16
时时西北坡为向阳坡,因此非洲冰鼠冬季晒太阳的地点最可能位于该山地的西北坡,B 项符合题意。
8. B 罗浮山地处低纬季风气候区,低海拔处水热条件优越,微生物分解作用活跃,植物残体分解和流失速度快,
导致有机质含量低;B 正确。高海拔地区热量条件较差,植物生长不如低海拔旺盛,残体输入量并非更高,A 错
误;高海拔地区人类活动干扰弱,而非强,C 错误;材料未提及低海拔地区土壤颗粒特征,且有机质流失主要与
分解作用相关,并非下渗,D 错误。故选 B。
9. D 当地纬度约为 23°N,正午太阳高度为 55 度,可计算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 12°S,太阳直射点 1 个月移动
约 8°,通过计算可得,当 11 月 8 日或 2 月 7 日时,太阳直射点纬度在 12°S,故答案选 D。
10. B 夏季修理捕鱼工具主要是从鱼类生长规律、渔网使用规律等方面考虑的。夏季温度高,鱼类正值繁殖生长季
节,此时停止捕捞有利于鱼类休养生息,保证产量。B 正确。
11. B 松嫩平原中部受河流汇集的影响,沼泽广布,积水较多,不利于聚落布局,B 正确。松嫩平原中部多沼泽湿
地,鱼类资源丰富,A 错误;赫哲族以渔业为主,农业种植不是其聚落布局的主要影响因素,C 错误;松嫩平原
中部地势较低,森林分布比地势较高的山地少,D 错误。故选 B。
12. D 阿拉斯加州纬度高,气温低,河流通航时间短,冰川冻土广布,地势起伏大,地表崎岖,公路建设和维护
的成本高,陆路交通和水运不便,ABC 错误;阿拉斯加州面积大,人口密度低,地广人稀,城镇分散,航空运输
速度快,效率高。故选 D。
13. B 货物 10 月 10 日 21:00 从西雅图(西八区)发出,经过 18 小时后送达,则送达时为西八区 10 月 11 日的 15 时,
即西九区 10 月 11 日的 14 时,B 正确。
14.A 哈尔滨与西雅图都在北半球,纬度大致相等,且根据劣弧定东西原则,西雅图在哈尔滨的东方,所以从哈尔滨到
西雅图沿最短航线飞行时应先向东北飞,再向东南飞,A 正确。
15.B 底部与海水相连的融池促进海一气交换,增强碳汇,B 正确;A 项融池降低反照率,加速吸热;C 项海冰融化可能
暴露更多海水,增强碳汇;D 项需分类讨论。故选 B。
16.D 底部与海水直接相连的融池,盐度受海水影响较高;与海水交换频繁,更新速度快;与海水连通更易传递热量,
对海冰消融影响更大;水体与海洋交换频繁,稳定性较差。故选 D。
17.(1)无土栽培技术的作用:①替代传统土壤耕作,直接克服当地戈壁滩土壤贫瘠、有机质含量低的限制;②通过营养
液精准供给,避免土壤盐碱化问题,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智能温室的作用:①调节温湿度,克服冬季低温冻害和昼夜温差过大的限制,延长作物生长期;②减少水分蒸发,提高
水资源利用效率,缓解干旱缺水压力;③防沙防风,保护作物免受风沙侵害。(无土栽培和智能温室各 4 分,其中每小
点 2 分)
(2)①降水略有增加可一定程度上缓解农业用水压力,提高水资源补给(2 分);
②气温升高导致蒸发加剧,可能抵消部分降水增加的正面效应,农业需水量仍较大(2 分)。
(3)应谨慎发展的理由:①水资源承载力有限,大规模推广可能加剧水危机;②初始投资大,技术门槛高,贫困地区难
以承担;③过度依赖能源(如温室补温、补光),可能增加碳排放。(每点 2 分,答出两点即可)
18.(1)该区域(冻融)风化作用显著,河流附近有丰富的碎屑物质;断陷谷西高东低,为 P 河提供稳定流向,利于物质
输送;谷内地形平坦,P 河流速慢,搬运能力弱,松散物质易沉积;青藏高原冰川等外力作用提供充足泥沙来源。(每
点 2 分,共 4 分)
(2)原因:L 河源区河床海拔低于断陷谷,地势落差大,湖泊侵蚀动力足;分水岭及周边有深厚松散沉积,抗侵蚀能力
弱。(每点 2 分,共 4 分)
影响:改变断陷谷原有水系流向;使原 P 河成为古河道;形成以 L 河为主干的新水系;支流发育增多,使水系网络更
复杂。(每点 2 分,共 4 分)
(3)收集气象、地形资料;规划安全路线;准备防滑装备;定位设备及急救药品;开展安全培训;明确应急措施。(言
之成理即可,任答三点得 6 分)
19.(1)空间差异:南坡降水量远大于北坡;南坡降水量随海拔先增后减,北坡随海拔增加而递减;南坡降水量最大值出
现在 1000m 或以上,北坡降水最大值出现在 2000m 附近。(任答一点得 2 分)
成因:南坡为西南季风迎风坡,水汽充足;地形抬升形成地形雨;海拔 2000 米附近水汽抬升凝结高度适宜,降水最丰
富;局地环流(如山谷风)加剧抬升作用。(任答两点得 4 分)
(2)南坡的垂直带谱更复杂。(2 分)
原因:南坡位于阳坡,温度较高,热量条件更好(或南坡纬度更低,热量条件更好);南坡位于迎风坡,降水较多,水
分条件更好;南坡相对高度大,所以垂直带谱更复杂。(每点 2 分,任答两点得 4 分)
(3)变化:可能由灌丛草甸向森林演化(或植被类型变得更湿润)(2 分)。
原因:西南季风增强使南坡水热增多(尤其 4000 米处降水可能增多)(2 分);土壤水分条件改善,促进森林植被向上扩
张(2 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给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