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粤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空气、物质的组成与构成测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空气、物质的组成与构成测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2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科粤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9-27 17:10: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测试题
(共100分,时间5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
1.对相对原子质量测定做出卓越贡献的中国化学家是(  )
A.张青莲 B.侯德榜 C.屠呦呦 D.门捷列夫
2.【新考法·地域特色】“回南天”南方地区春季的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空气湿度增大,其微观原因是由于空气中(  )
A. 水分子体积变大 B. 水分子分解加快 C. 水分子数目增多 D. 水分子质量增大
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加碘食盐”“加铁酱油”,这里的“碘”“铁”是指(  )
A.分子 B.质子 C.单质 D.元素
4.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各成分都具有广泛的用途。下列不属于稀有气体用途的是(  )
A.制电光源 B.做保护气 C.制造氮肥 D.制冷冻机
5. 【新考向·跨学科实践】下图均表示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其中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
空气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下列关于空气及其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空气中各成分含量固定不变 B.氮气充入食品包装中以防腐
C.臭氧属于稀有气体,主要分布在距地面10~50 km的高空
D.稀有气体化学性质不稳定
7.研究物质要从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开始,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氮气(N2)由氮分子构成
B.水(H2O)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C.二氧化碳(CO2)分子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D.1个水(H2O)分子中含有1个氢分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8. 【新考向·中国科技】202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广泛开展科学普及。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推出了“嫦娥五号模拟月壤及陨石展”,陨石中还含有多种金属元素如镍、铁等。镍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右图,下列有关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最外层电子数是28 B.原子序数是28
C.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58.69 D.相对原子质量为28
9. 2024年3月,西安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70.9%,如图为西安某日空气质量日报。如图为西安市某时刻的空气质量日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缺少二氧化碳的数据 B.污染指数越低,说明空气质量越差
C.当日最主要的污染物是PM10 D.当日一氧化碳对空气造成了污染
10.【新考向·跨学科实践】成语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瑰宝。要求元素符号表示的元素名称要与成语中的字相同或谐音。如:功高(Ca)世,火树(Ag)花。下列仿照示例完成的成语中不正确的是(  )
A.十全十(Mg) B.雪中送(C) C.(Si)根结底 D.点石成(Cu)
11.【新考向·中国科技】华南理工大学研究团队利用动态“局域柔性”框架材料,实现了在室温下对重水和普通水的有效分离。一个重水分子(2H2O)中含有的质子个数为(  )
A.3 B.10 C.12 D.20
12.【新考向·跨学科实践】一种有趣的钟表式元素周期表如图所示,关于时针所对应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3:00对应元素是稀有气体元素
B.9:00对应元素的离子符号为F+
C.11:00对应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
D.该钟表的整点时间小时数与对应元素原子的质子数相等
13. 【新考向·跨学科实践】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模型建构没有错误的是(  )
A.原子的构成 B.物质的分类 C.空气的组成 D.地壳中元素的含量
14. 【新考向·跨学科实践】甲、乙、丙、丁四种原子的电子层数和最外层电子数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属于金属元素 B.乙原子核内质子数为3
C.丙原子形成的离子是氧离子 D.丁为第三周期元素的原子
15. 【新考向·数字化实验】小雨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和试剂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氧气传感器测得集气瓶内氧气的体积分数变化曲线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体现了铜的导热性
B.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
C.反应时,集气瓶内可观察到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D.倒吸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等于空气中氧气的体积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30分)
16.(7分)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语言,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1)用化学符号表示:
①磷元素:   ;
②两个氮原子:   ;
③铝离子:   。
(2)说出符号或数字的含义:
①SO2表示  。
②3Mg2+中的“3”表示  ,“2”表示  。
③中“17”表示  。
17.(7分)【新考向·科普阅读】
用科学家认识事物的方式认识“空气”
【资料一】1766年,英国科学家卡文迪许发现一种无色的可燃性气体,他将这种气体叫做“可燃空气”。同一时期,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里,也在研究这种“可燃空气”,他发现这种气体密度只有空气的,这种气体在玻璃容器燃烧,容器内壁会产生水雾。1775年,法国科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验证空气是一种混合物,其中氧气约占。1781年,卡文迪许改进了原来的实验方案,他用纯净的氧气代替空气,发现“可燃空气”在纯氧中可以安静燃烧,生成物只有水,没有别的物质。1782年,拉瓦锡为证明水不是由“水元素”组成的,将水蒸气通过高温金属铁管,获得了“可燃空气”和一种黑色固体。由此他认为水是由“可燃空气”和氧结合形成的化合物。
【资料二】为航天员提供的“人造空气”中含有体积分数为70%的氮气、20%以上的氧气、少量二氧化碳等气体。
请根据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1)“可燃空气”的物理性质有 (填写一种即可)。
(2)“可燃空气”属于 (填“单质”或“化合物”),发生燃烧的符号表达式是 。
(3)以下是某同学对“人造空气”的分析,正确的是 (填字母)。
A. 氮气含量比空气低
B. 氮气不能供给宇航员呼吸,因此“人造空气”中的氮气是多余的
C. 在“人造空气”中燃着的蜡烛不会迅速熄灭
D. 在太空呼吸时,呼出的气体中含量最高的是二氧化碳
(4)如图是测定“人造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实验装置,主要操作是:在实际容积为250mL的集气瓶里,先装进50mL的水,用弹簧夹夹紧橡皮管,点燃燃烧匙内足量的红磷后,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冷却后,打开弹簧夹,集气瓶中水为94mL。该实验中红磷需稍过量,目的是____________,则“人造空气”中氧气含量为____________。
18.(8分)在宏观、微观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物质的构成关系如图1所示,图中b表示的是________,氯化钠是由________(填具体的粒子符号)构成的。
(2)近日中国科学家研制出用纳米催化剂催化水得到氢气的技术,图2为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①方框A、B、C内的物质表示纯净物的是________(填字母)。理由是   。
②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______,由图可得到的微观信息是 。
(3)图3表示水、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循环图。
①从宏观角度看,这三种物质的组成中都含有  ;
②从微观角度看,这三种物质都是由   构成的。
19.(8分)【新考法·中国科技】“化学观念”是一种化学学科素养。
(1)观察如图1实验,回答:水与酒精混合后,总体积   (填“>”“=”或“<”)30 mL。该实验说明    。
(2)“天宫二号”使用的冷原子钟精度居于世界最高,三千万年误差小于1秒,制作该冷原子钟应用了铷原子。图2为元素周期表部分信息及铷的粒子结构示意图。
①铷原子结构示意图中,m=   ,n=   。
②铷元素与钠元素的本质区别是________;它们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都比较容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稳定结构。
③当原子转化为离子时,一定发生变化的是 (填字母)。
A.电子层数 B.相对原子质量 C.电子总数 D.化学性质
(3)2024年3月17日前,日本政府启动并先后进行了四轮H-3核污染废水排海,每轮排放量均为7800吨核污水。核污染水中的氚、碳14等难以去除的放射性物质,通过环境循环进入食物链影响人类安全。碳14指的是核内有6个质子和8个中子的碳原子,表示为;氘()和氚()是核聚变的原料,聚变中产生巨大能量,氘、氚原子核转变为氦原子核。图3能正确表示氚原子结构的是______(填字母),氚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19分)
20.(9分)【新考法·创新实验】为探究分子的运动及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某同学设计了以下三种实验方案,请回答有关问题。(提示:浓氨水是氨气溶于水形成的溶液、浓盐酸是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形成的溶液,二者均具有挥发性,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盐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实验方案一】如图1所示。
(1)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微观解释是 。
【实验方案二】如图2、图3所示。
图中无色透明塑料瓶的材质、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瓶内用细线固定有用滤纸折叠成的大小和形状完全相同的小纸花,小纸花上都均匀喷有酚酞溶液,按照图4的操作方式分别用注射器向图2和图3的塑料瓶中同时注入5滴浓氨水,然后将针孔处密封,再将两个塑料瓶分别同时放入等体积的冷水和40 ℃的热水中。
(2)观察到的现象是 。
(3)图2、图3采用对照实验的方法,变量只有一个,被控制的量有多个,请说出3个被控制的量为 、 、 。若图4中的小纸花喷有 ,而注射器向瓶中注入的是浓盐酸,可以观察到小纸花的颜色从下至上变为红色。
【实验方案三】如图5所示。
用长柄V形玻璃管进行实验,向左、右两端的V形玻璃管口分别同时滴入等量的浓氨水和浓盐酸,塞紧橡皮塞。
(4)过一会儿后,从图5中观察到有白烟产生且位置偏右,说明_____(填“氨分子”或“氯化氢分子”)运动得快。
【实验结论】(5)上述实验证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且分子的运动速率与_____有关。(写出一点即可)。
21.(10分)【新考向·项目式学习】某化学兴趣小组以“生命之源——水”为主题开展项目式学习。
【任务一】认识水的蒸发
(1)如图是两杯等体积的水在不同温度下放置时发生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已知两杯水的水温分别是20℃和50℃,则温度为20℃的水为_____(填字母)。
A. B.
【任务二】探究水的电解
(2)图C所示装置是电解水的装置,收集到氢气的试管是____________(填“a”或“b”)管,写出电解水的符号表达式 ,经检验气体成分后,可推知水是由_______组成的。
【任务三】再探究影响电解水速率的因素
以收集到20mL氢气为标准,记录时间和收集氧气的体积,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序号 ① ② ③ ④ ⑤
氢氧化钠溶液的温度/℃ 15 15 15 30 45
外加电压/V 6 9 12 6 6
氧气/mL 9.9 10 9.5 9.6 9.7
时间/s 54.6 23.4 15.0 46.2 35.4
(3)实验①②③可探究_______因素对电解水快慢的影响;欲探究氢氧化钠溶液的温度对电解水快慢的影响,应选择的实验是_______(填实验序号)。
(4)根据表中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
(5)影响电解水快慢除上述因素外,可能还有_______(写出1点即可)。
(6)请设计实验方案验证你的猜想_______。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22.在化学学习中,简单的计算分析也是认识物质的一条重要途径。已知:碳-12原子的质量为1.993×10﹣26 kg,相对原子质量为12,1个钙原子的质量为6.64×10﹣26 kg,1个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请根据要求计算。
(1)钙的相对原子质量=   (写出计算式即可)。
(2)1个镁原子的实际质量。(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三位)
(3)原子的相对质量之比与原子的实际质量之比    (填“相等”“不相等”或“无法比较”)。
第二单元测试题
选择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
1.A 2.C 3.D 4.C 5.C 6.B 7.A 8.B 9.C 10.D 11.B 12.D 13.A 14.A
15.D
解析 A.铜具有良好的导热性,用酒精灯加热粗铜丝,目的是利用铜丝的导热性,引燃白磷;B.为减少误差,耗尽瓶中氧气,白磷的量要足量;C.白磷燃烧生成白色的五氧化二磷固体,所以可观察到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D.倒吸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等于被白磷燃烧消耗的氧气的体积。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30分)
16.(7分)(1)P 2N Al3+
(2)①1个二氧化硫分子(或者二氧化硫这种物质)
②3个镁离子 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 ③氯原子的质子数是17
17.(7分)(1)无色或密度小于空气 (2)单质 H2+O2 H2O (3)AC
(4)耗尽集气瓶中的氧气(合理即可) 22%
18.(8分)(1)原子 Na+、Cl-
(2)①A 由同种分子构成 ②氢分子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再分(合理即可)
(3)氧元素 分子
19.(8分)(1)< 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
(2)①37 1 ②核电荷数不同 失去 (3)A 3
解析 (1)观察如图1实验,水与酒精混合后总体积<30 mL。说明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
(2)①铷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5.47,m=37,n=37﹣2﹣8﹣18﹣8=1。
②铷元素与钠元素的本质区别是核内质子数不同;两者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化学性质相似。它们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都比较容易失去电子形成稳定结构。
(3)氚原子属于氢元素,其原子核内有1个质子,2个中子,核外只有1个电子,所以表示氚原子结构的是A;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氚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1(质子数)+2(中子数)=3。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19分)
20.(9分)(1)酚酞溶液变红色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2)两个塑料瓶中小纸花由下至上逐渐变成红色,且小纸花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变红速率更快
(3)塑料瓶的材质、大小、形状相同 滴加浓氨水的量、时间相同 小纸花形状、大小相同等 紫色石蕊溶液
(4)氨分子 (5)温度(或分子质量)
解析 (1)由于浓氨水具有挥发性,即分子是不断运动的,且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所以图1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酚酞溶液变成红色。
(2)由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所以图2、图3中观察到的现象是两个塑料瓶中小纸花由下至上逐渐变成红色,且小纸花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变红速率更快。
(3)本题中的变量是分子运动的快慢,被控制的量有多个,比如,塑料瓶的材质相同,大小相同、形状相同;滴加浓氨水的量相等、滴加浓氨水的时间相同;小纸花形状、大小相同等。由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盐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所以图4中的小纸花喷有紫色石蕊溶液,注射器向瓶中注入的是浓盐酸,可以观察到小纸花的颜色由下至上变为红色。
(4)从图5中观察到有白烟产生且位置偏右,说明氨分子运动得快。
(5)由于实验方案二小纸花在热水中比冷水变色速率快,说明分子的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由于实验方案三氨分子比氯化氢分子运动得快,说明分子的运动速率与分子质量有关,分子质量越小,分子运动越快。
21.(10分)(1)B (2)a H2OH2+O2 氢、氧元素
(3) 外加电压 ①④⑤
(4)温度越高、外加电压越大,电解水的速率越快
(5)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
(6)在温度和外加电压相同的条件下,分别配制不同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实验,测收集等体积氢气的时间
解析 (1)温度越高,分子间的间隔越大,由图可知,则20°C的水中分子间隔减小,故选B。
(2)在电解水实验中,正氧负氢,a管与负极相连,说明a管收集的气体是氢气。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H2OH2+O2;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氧气是由元素组成,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则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
(3)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实验①②③的变量为外加电压,则可探究外加电压因素对电解水快慢的影响;若想探究氢氧化钠溶液的温度对电解水快慢的影响,则应控制其他条件相同,只有氢氧化钠溶液的温度不同,而表中①④⑤的温度不同;
(4)对比①②③可知,温度相同,外加电压越大,收集等体积的气体所需时间越短,反应速率越快,对比①④⑤可知,外加电压相同,温度越高,收集等体积的气体所需时间越短,反应速率越快。
(5)影响电解水快慢的因素可能还有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电极材料等。
(6)若想探究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对反应快慢的影响,可在温度和外加电压相同的条件下,分别配制不同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实验,测收集等体积氢气的时间。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22.(1)
(2)解:24××1.993×10﹣26kg=3.986×10-26 kg
答:1个镁原子的实际质量为3.986×10-26 kg
(3)相等
解析 (1)由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方法可知,钙的相对原子质量=
(2)由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方法可知,镁的相对原子质量= =24××1.993×10﹣26 kg=3.986×10-26 kg。
(3)由相互对原子质量的定义可知,原子的相对质量之比与原子的实际质量之比相等。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