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质量监测试题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n-119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新情境·传统文化】“烟火向星辰,所愿皆成真”,下列描写烟火的诗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人间巧艺夺天工 B.火树银花不夜天
C.柳絮飞残铺地白 D.桃花落尽满阶红
2.【新情境·生活情境】下列现象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的是( )
A.春天细雨纷飞 B.夏天柳枝飘扬 C.秋天桂花飘香 D.冬天雪花飘飘
3.化学智慧实验考评系统将应用于初中化学实验操作考核及日常教学。以下通过智慧实验考评系统捕捉到的学生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倾倒液体 B.加热液体
C.点燃酒精灯 D.塞紧橡胶塞
4.我国古代书法家、画家用墨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能够保存很长时间而不褪色是因为墨汁中碳( )
A.具有可燃性 B.具有还原性 C.具有氧化性 D.常温下性质稳定
5.(2024·山西中考)为保护他人和自己的生命财产安全,运输危险化学品火药、汽油、浓硫酸等的车辆,必须使用重要的警示标志,其中在运输火药的车辆上应该张贴的是( )
A.腐蚀品 B.爆炸品 C.易燃液体 D.自燃物品
6. 2024年中国航天全年预计实施100次左右发射任务,有望创造新的纪录。在航天科技中会用到大量金属材料。下列有关金属材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 B.金属单质在常温下都是固体
C.生锈的钢铁制品没有回收价值 D.合金中一定只含金属元素
7. 下列有关金刚石、石墨和C60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硬度都很大 B.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C.元素组成不同 D.都有良好的导电性
8.【新情境·中国科技】我国“鹊桥二号”中继星使用镀金钼丝天线,搭建了地面与“嫦娥六号”的通信桥梁。如图是钼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钼的元素符号是Mo B.钼属于金属元素
C.钼的相对原子质量为95.96 D.1个Mo2+中含有的电子数为44
9.(2024·山西中考)家庭生活中常将自来水煮沸后饮用,其主要作用是( )
A.除去水中杂质 B.消毒和降低硬度
C.消除水中异味 D.使水变为纯净物
10.“糖醋鲤鱼”是一道传统名菜,其烹饪过程中用到了黄酒和食醋。黄酒中的乙醇与食醋中的乙酸发生反应生成乙酸乙酯(C4H8O2),使烹饪出的菜品别具香味。下列关于乙酸乙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乙酸乙酯属于氧化物 B.乙酸乙酯由4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
C.乙酸乙酯的相对分子质量是88g D.乙酸乙酯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6:1:4
11. 小明对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探究,为了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设计了以下实验。下列实验设计不符合该探究目的的是( )
A. B. C. D.
12.化学观念是化学学科重要的核心素养。下列有关化学观念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微粒观:钠原子和钠离子的核电荷数一定相同
B.守恒观: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一定相等
C.结构观:H2O和H2O2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的组成元素不同
D.转化观:CO与CO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13.【新考法 ·跨学科实践】给汽车开动和人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两个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两个过程都是通过剧烈氧化反应释放出能量
B.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作为汽车燃料,可适当节省石油资源
C.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相对稳定
D.葡萄糖氧化产生的二氧化碳若不能及时排出人体,则血液的碳酸含量增加
14.“对比法”是实验探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为了检验铁生锈的条件,进行了如图(略去其中的夹持装置)所示三个对比实验。一段时间后,①中铁丝发生锈蚀且试管中液面上升,②和③中均无明显变化,以下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A.对比①②可以说明铁生锈一定要有氧气参加
B.对比②③可以说明铁生锈一定要有水参加
C.对比①③可以说明铁生锈一定要有水参加
D.对比①②③可以说明铁生锈必需水和氧气同时参加
15.(2024·安徽中考)某实验小组按图a装置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一段时间后,发现锥形瓶内部分固体变为红棕色。实验过程中瓶内物质或元素质量变化与图b相符的是( )
A.铁粉的质量 B.氮气的质量 C.氧元素的质量 D.固态物质的质量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0分)
16.(5分)【新情境·跨学科实践】人类文明的进步,得益于化学的不断发展。
(1)石器时代:火的使用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古人钻木取火,说明燃烧需达到可燃物的________。
(2)青铜时代:青铜的硬度远比纯铜________(填“大”或“小”),因而能够取代石器和陶器,在当时社会生产、生活许多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3)铁器时代:大约在公元前500年,至今铁仍是年产量最高的金属,但铁器的使用最怕的就是生锈。请写出一条你所熟悉的防止铁生锈的措施 。
(4)蒸汽时代:蒸汽机的动力之源是 (填化石燃料名称)。
(5)信息时代:芯片制造是信息产业的核心技术,硅是制造芯片的主要材料,用SiO2来制取,SiO2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
17. (8分)氨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在工农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
(1)氨气是一种无色、刺激气味的气体。在常温、气体压强为101kPa时,1体积水中最多大约能溶解700体积的氨气,极易溶于水。
①组成氨气的某种氮原子的原子模型如图所示,该氮原子的原子核内有______个质子。
②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氨气的原因是_______。
(2)Fe3O4可作为合成氨的催化剂,反应过程中因部分Fe3O4与H2反应而失效。在一定温度下可用O2再生,原理如图所示。
①写出失效时的化学方程式 。
②再生过程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工厂的氨氮废水可用电化学法处理,其中氨气在电极表面的反应微观过程如图所示。
①画出过程Ⅱ中微粒X的微观示意图_______。
②Ⅰ、Ⅱ、Ⅲ过程中,都会产生的一种物质是_______。
③保持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_______(写名称)。
18.(8分)【新情境·中国科技】 2024甲辰龙年,上海科技馆推出生肖特展——“有龙则灵”,将传统中国龙元素与大国重器巧妙结合,为观众呈现了一场视觉与知识的科普盛宴。分析图文信息。解答下面的相关问题。
(1)核能之光“华龙一号”,采用先进的非能动安全设计,顶部安装有水箱,一旦断电,阀门会自动打开,将大量水放入反应堆,防止过热融化。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所用燃料为相对原子质量是235的铀,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该铀原子有__________个电子层,中子数为__________。
(2)深海探索“蛟龙”号,在世界载人潜水器中下潜深度最大。生命支持系统可为3名下潜人员保证12小时正常呼吸,该系统可提供__________,除去呼出的二氧化碳。
(3)展翅飞翔“鲲龙”号,可用于森林灭火和水上救援的大型水陆两栖飞机。机身底部为双曲面流线型船体结构,它由铝合金制成,体现了其良好的__________,从空中洒水灭火的原理是______。
(4)破冰前行“雪龙”号,是采用多项创新设计的极地双向破冰船。配备有四台大功率柴油发电机,以提供足够的动力,柴油为__________炼制的产品,主要含有__________元素。
19.(9分)【新情境·地方特色】贵州蕴藏丰富的铝、锰、锌、铁、铜等矿产资源。合理开采、充分利用这些矿产资源,可实现“富矿精开”。
Ⅰ.精准识矿
(1)金属的性质与存在形式。
①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因为铝在空气中能与氧气反应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分别在放有锰片、铜片的试管中加入稀硫酸,锰片表面有气泡产生,铜片表面无明显变化。由此可知金属活动性:锰 (选填“强”或“弱”)于铜。
③在放有锌片的试管中加入硫酸铜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 。
多数金属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它们主要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于自然界。如菱锌矿(ZnCO3)、铝土矿(Al2O3)、菱锰矿(MnCO3)等。
Ⅱ.精深用矿
(2)工业上用赤铁矿(Fe2O3)炼铁,CO与Fe2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炼铁时,加入菱锰矿可制得冶炼锰钢的材料。锰钢用作高铁的钢轨,利用了锰钢的 性能。
(3)用某菱锰矿为原料制备高附加值新型电池材料Mn3O4的流程如图1。
已知:菱锰矿中除MnCO3外,还有SiO2;MnCO3能与稀硫酸发生复分解反应,SiO2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硫酸反应。
①过滤器中得到的滤渣是 。
②反应器中,MnSO4溶液与O2反应可生成锰的氧化物,如MnO2、Mn2O3、Mn3O4。发生的反应之一是6MnSO4+6H2O+O2═2Mn3O4↓+6X,X的化学式是 。
三、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18分)
20.(10分)下图为实验室制取并收集气体的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填装置序号)。若用C装置收集CO2,验满的方法是 。
(3)用A、E装置制取并收集氧气,得到的气体中除氧气外,还含有 ;实验完毕后,先将导管移出水槽,再熄灭酒精灯,目的是 。
(4)模拟海洋生态系统
①绿色植物在生态箱中通过呼吸作用和________作用参与碳循环;
②科科向生态箱中通入CO2,一段时间后烧杯中出现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请你列举一条具体措施减少大气中CO2排放量,结合生活实际:________________。
21.(9分)【新考法·项目化学习】氢能作为极具发展潜力的多元化能源,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某校实践小组的同学们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对氢气的制取方法、应用优势、储存手段和发展前景等展开了项目式问题探究。
任务一:调查氢能制取方法
【咨询专家】小组同学通过数字化平台向专家进行咨询,知道了氢气可用多种工艺过程制备,方法有电解水制氢和工业副产品制氢等。
【实验模拟】同学们在实验室中用电解水的方法制取了少量氢气(如图)。
步骤I:在电解器玻璃管a、b里加满3%的硫酸钠溶液,接通直流电源,观察到______。
步骤Ⅱ:切断装置中的电源,用燃着的木条分别在两个玻璃管尖嘴口检验电解反应中的气体。
【分析评价】实验中硫酸钠的作用是______。
任务二:探究氢能应用优势
【提出问题】氢气作为理想能源的原因是什么?
【进行实验】设计纯净氢气与天然气燃烧的对比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分别在带尖嘴的导管口点燃氢气和天然气,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小烧杯 均有水生成
②迅速把①中的烧杯倒过来,分别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 罩在天然气火焰上方烧杯内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而氢气火焰上方的烧杯内无变化
【反思评价】(1)通过上述实验对比,氢气作为燃料的优点是 。
(2)在理想状态下,小组同学通过图1实验,将测得的实验数据绘制成的图像如图2所示,分析图像,可得出的结论是 。
任务三:调研氢能储存手段
【查阅资料】我国绿氢规模化储存是商业化应用的基本保障,为了进行大量储存,通常将氢气转化为液氢,从微观角度分析,发生改变的是 。
任务四:展望氢能发展前景
【市场调研】目前,氢燃料电池在公共交通中应用已较为成熟,其工作原理如图3所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未来氢能将在航空、航天、电力和建筑领域大力推广。
成果分享:通过问题探究,大家对氢能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氢气作为一种理想的新型能源,其产业链包括“制—储—输—用”四个主要环节。因此,降本增效、规模化发展,将是我国经济增长和服务民生的一项重要举措。
四、综合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22.《天工开物》记载了锡的冶炼方法:入砂(指锡砂)数百斤,丛架木炭亦数百斤,鼓鞲(指鼓入空气)熔化,用铅少许,(锡)沛然流注。其反应原理为C+SnO2Sn+CO2↑。
(1)炼锡时加入少许铅形成合金,产物更易熔化流出,原因是______。
(2)现有151kg含SnO220%的锡砂,理论上可以炼出锡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期末质量监测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B 2.C 3. B 4. D 5. B 6. A 7. B 8. D 9. B 10.D 11. C 12. C
13.A
解析 A.燃料燃烧过程比较剧烈,属于剧烈的氧化反应,而呼吸作用比较缓慢,不易察觉,属于缓慢氧化;B.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能节省石油资源;C.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相对稳定;D.葡萄糖氧化产生的二氧化碳若不能及时排出人体,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则会使血液的碳酸含量增加。
14.B
解析 ①中的铁丝既与氧气接触,又与水蒸气接触,铁丝生锈;①中的铁丝只与水接触,没有生锈;③中的铁丝只与干燥的氧气接触,没有生锈。A.对比①②可以说明铁生锈除了有水,还一定要有氧气参加,结论正确;B.②中没有气只有水,③中只有氧气没有水,铁都没有生锈,因此不能说明铁生锈一定要有水参加,结论错误;C.对比①③可以说明铁生锈一定要有水参加,结论正确;D.对比①②③可以说明铁生锈必须有水和氧气同时参与,结论正确,不符合题意。
15.A
解析 A. 铁粉与氧气、水反应生成铁锈,随着反应的进行,铁粉的质量逐渐减少,最终反应停止,质量不再发生改变,与图b相符;B.铁粉与氧气、水反应生成铁锈,氮气的质量不变,与图b不相符;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实验过程中瓶内氧元素的质量不变,与图b不相符;D.铁粉与氧气、水反应生成铁锈,实验过程中瓶内固态物质的质量逐渐增加,与图b不相符。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0分)
16.(5分)(1)着火点 (2)大 (3)刷漆或涂油等 (4)煤炭 (5)+4
17.(8分)(1)①8 ②氨气极易溶于水
(2)①Fe3O4+H2 3FeO+H2O ②减小
(3)① ②水或H2O ③氨分子
解析 (1)①根据原子模型和原子核内存在质子和中子,其中质子带正电,该氮原子的原子核内有8个质子;
②在常温、气体压强为101kPa时,1体积水中最多大约能溶解700体积的氨气,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氨气的原因是氨气极易溶于水;
(2)①根据流程图和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失效时发生的反应是四氧化三铁与氢气在高温条件下生成FeO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3O4+H2 3FeO+H2O ;
②“再生”时,是FeO和氧气反应生成Fe3O4,FeO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7.8%,Fe3O4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2.4%,所以铁元素的质量分数减小;
(3)①根据反应微观示意图,过程Ⅰ时NH3分子少一个氢离子,过程Ⅱ时再少一个氢离子,微粒X为:;
②过程Ⅰ、Ⅱ、Ⅲ中,都存在:氢氧根离子结合氢离子生成水分子,所以同时产生水。
③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观粒子,表示的是氨气,保持氨气化学性质最小的微观粒子是氨分子。
18.(8分)(1)降温 7 143 (2)氧气 (3)延展性 降温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4)石油 碳、氢
19.(9分)(1)①4Al+3O2=2Al2O3 ②强 ③锌片附着一层红色固体,溶液由蓝色变成无色
(2)Fe2O3+3CO2Fe+3CO2 硬度大、耐腐蚀
(3)①SiO2 ②H2SO4
解析 (1)①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因为铝在空气中能与氧气反应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Al+3O2=2Al2O3。
②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分别在放有锰片、铜片的试管中加入稀硫酸,锰片表面有气泡产生,说明锰在氢前。铜片表面无明显变化,说明铜在氢后。由此可知金属活动性:锰强于铜。
③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前面的金属能将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化合物的水溶液中置换出来,在放有锌片的试管中加入硫酸铜溶液,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Zn+CuSO4=Cu+ZnSO4,生成的铜附着在锌片的表面,所以观察到的现象是:锌片附着一层红色固体,溶液由蓝色变成无色。
(2)工业上用赤铁矿(Fe2O3)炼铁,CO与Fe2O3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2Fe+3CO2;炼铁时,加入菱锰矿可制得冶炼锰钢的材料。锰钢用作高铁的钢轨,利用了锰钢的硬度大、耐腐蚀的性能。
(3)①通过过滤可将难溶于水的固体物质与水分离,因为SiO2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硫酸反应,所以过滤器中得到的滤渣是SiO2。
②反应前有6Mn、32O、12H、6S,反应后(X除外)有6Mn、8O,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各种原子个数相等,则X的化学式是H2SO4。
三、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19分)
20.(10分)(1)锥形瓶 (2) B 将燃着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证明已满
(3)水蒸气 防止水倒吸入试管,使试管炸裂
(4)①光合 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③绿色出行
21.(9分)任务一:【实验模拟】电极上产生气泡,玻璃管中的液面下降
【分析评价】增强水的导电性
任务二:①烧杯内壁均有水雾产生 ②天然气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氢气燃烧不生成二氧化碳
(1)生成物只有水,无污染 (2)氢气燃烧的热值比天然气高
任务三:分子间的间隔 任务四:2H2+O2 2H2O
解析 任务一:在电解器玻璃管a接通直流电源,水通电分解生成气气和氧气,可观察到电极上产生气泡,玻璃管中的液面下降。
【分析评价】纯水的导电性很弱,实验中硫酸钠的作用是增强水的导电性。
任务二:①分别在待尖嘴的导管口点燃氢气和天然气,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小烧杯,烧杯内壁均有水雾产生,则说明氢气和天然气燃烧均有水生成。
②迅速把①中的烧杯倒过来,分别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罩在天然气火焰上方烧杯内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而氢气火焰上方的烧杯内无变化,说明天然气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氢气燃烧不生成二氧化碳。
(1)通过上述实验对比,氢气作为燃料的优点是生成物只有水,无污染。
(2)分析图像,相同质量的氢气、天然气,用氢气加热的水温高,说明氢气燃烧的热值比天然气高。
任务三:为了进行大量储存,通常将氢气转化为液氢,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从微观角度分析,发生改变的是分子间的间隔。
任务四:工作原理图可知,宏观上该反应是氢气在氧气中在催化剂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 2H2O
四、综合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22. (1)合金的熔点降低
(2)解:设理论上可炼出锡的质量是x。
C+SnO2Sn+CO2↑
151 119
151kg×20% x
x=23.8kg
答:理论上可炼出锡的质量是23.8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