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历史
高中道德与法治(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生物
高中音乐
高中美术
高中体育
高中信息技术
高中通用技术
资源详情
高中数学
高考专区
一轮复习
第五章 第34讲 平面向量的综合问题(课件 学案 练习)2026届高中数学人教A版(2019)一轮复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章 第34讲 平面向量的综合问题(课件 学案 练习)2026届高中数学人教A版(2019)一轮复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9-27 09:10:50
点击下载
文档简介
第34讲 平面向量的综合问题
● 课前基础巩固
【知识聚焦】
1.(1)向量 向量问题 (2)向量运算
【对点演练】
1.5 [解析] ∵·=0,∴AC⊥BD,∴四边形ABCD的面积S=
||||=××2=5.
2.- [解析] ∵=,=-=-=(+)-=-,∴·=·=·-=×2×2·cos -×22=-.
3.15 正北
[解析] 如图,设表示小船的航行速度,表示河水的速度,以,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ABCD,则就是小船实际航行的速度.由已知条件及余弦定理可得||=15,
∴∠BAC=∠ACD=90°,∴小船实际航行速度的大小为15 km/h,方向为正北.
4.重 [解析] 由原等式得-=λ(+),即=λ(+),根据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知+=2(D为BC的中点),所以点P的轨迹一定过△ABC的重心.
5.外心 [解析] 设D为BC的中点,可得+=2,∵-=(+)·(-),∴2·=-=2·(-),∵=-,∴·=·,∴·(-)=0,即·=0,∴⊥,∴点P一定是△ABC的外心.
● 课堂考点探究
例1 [思路点拨] (1)由三角形“四心”的性质即可判断出答案.(2)根据给定条件,利用数量积的运算律及数量积的定义可得AP平分∠BAC,BP平分∠ABC,结合三角形内心的定义判断即可.
(1)B (2)D [解析] (1)∵++=0,∴+=-,设AB的中点为D,则+=2,∴C,M,D三点共线,即M为△ABC的中线CD上的点,且MC=2MD,∴M为△ABC的重心.∵||=||=||,∴NA=NB=NC,∴N为△ABC的外心.∵·=·,∴·(-)=0,即·=0,∴PB⊥AC.同理可得,PA⊥BC,PC⊥AB,∴P为△ABC的垂心.故选B.
(2)在△ABC中,由·=0,得·=·,即·=·,由·=0,同理得·=·,显然≠0,即P与A不重合,同理≠0,则||cos∠PAC=||cos∠PAB,即cos∠PAC=cos∠PAB,可得∠PAC=∠PAB,于是AP平分∠BAC,同理得BP平分∠ABC,所以点P是△ABC的内心.故选D.
变式题 (1)重心 (2)1 [解析] (1)因为=λ,=μ,所以==,==,设G为△ABC的重心,则=+=+, 又因为λ+μ=λμ,且λμ≠0,即+=1,所以+=1,所以G,M,N三点共线,故MN恒过△ABC的重心.
(2)∵=m(++),=-,∴-=m(++),∴=(m-1)+
m(+).取BC的中点D,连接OD,则OD⊥BC,∴+=2,·=0.∵AH⊥BC,∴·=0,又·=(m-1)·+2m·,∴0=(m-1)·+0,∵·不恒为0,∴m-1=0,解得m=1.
例2 [思路点拨] (1)由题意设a=5m,b=5m,c=8m(m>0),由余弦定理结合·=-28可求出m,从而可求出a,b,c的值,求得△ABC外接圆的半径R及cos∠GCB,结合向量数量积的定义求解即可.(2)记||=c,||=b,||=a,由余弦定理及基本不等式求出bc的最大值,用,表示出,,求数量积后可得结论.
(1)B (2) [解析] (1)由题意设a=5m,b=5m,c=8m(m>0),所以△ABC是等腰三角形,由余弦定理,得cos∠ACB==
-.因为·=-28,所以5m×5m×cos∠ACB=-28,解得m=2(负值舍去),所以a=10,b=10,c=16.设△ABC的外接圆半径为R,因为sin∠ACB===,所以2R==,所以R=CG=.由△ABC为等腰三角形知∠GCB=∠ACB,所以cos2∠GCB==,即cos∠GCB=,所以·=||||cos∠GCB=×10×=50.故选B.
(2)记||=c,||=b,||=a,由余弦定理得a2=b2+c2-2bccos,即b2+c2-bc=3,即b2+c2=3+bc,由基本不等式得3+bc=b2+c2≥2bc,得bc≤3,当且仅当b=c=时等号成立.由题意知=+=+=+(-)=+,=(+)=+,所以·=·=++·=(b2+c2)+bccos=(b2+c2)+bc=(3+bc)+bc=+bc≤,当且仅当b=c=时取等号,所以·的最大值为.
变式题 [解析] 设内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由·-·=-,可得·+·=,所以accos(π-B)+abcos C=a2,可得2(-ccos B+bcos C)=a,由正弦定理得2sin Bcos C-2sin Ccos B=sin A,又因为sin A=sin(B+C)=sin Bcos C+cos Bsin C,所以2sin Bcos C-2sin Ccos B=sin Bcos C+cos Bsin C,所以sin Bcos C=3cos Bsin C,则tan B=3tan C.因为B,C为三角形的内角,所以tan C>0,则tan(B-C)===,又因为+3tan C≥2=2,当且仅当=3tan C,即tan C=时,等号成立,所以tan(B-C)≤=,即tan(B-C)的最大值为.
例3 [思路点拨] 设a=,b=,c==(x,y),根据已知设出a,b的坐标,由(c-a)⊥(c-b)得到C在以AB为直径的圆上,得出a·c+b·c=x+y,设x=+cos θ,y=+sin θ,利用辅助角公式得到a·c+b·c的最大值.
C [解析] 令a=,b=,c==(x,y),如图所示,不妨令a=(1,0),b=,所以||=,线段AB的中点坐标为.因为(c-a)⊥(c-b),所以C在以AB为直径的圆上,即在圆+=上.a·c+b·c=x-x+y=x+y,令x=+cos θ,y=+sin θ,则a·c+b·c=x+y=+=+cos θ+sin θ=+=+cos,因为cos∈[-1,1],所以a·c+b·c=+cos∈,所以a·c+b·c的最大值为.故选C.
变式题 B [解析] 方法一:因为|a|=1,|b|=,a·b=0,所以|b-a|==2,由|a-c|=|b-c|得|a-c|2=|b-c|2,即a2-2a·c+c2=b2-2b·c+c2,即1-2a·c=3-2b·c,所以b·c-a·c=1,即(b-a)·c=1.设b-a与c的夹角为θ,则(b-a)·c=|b-a|·|c|·cos θ=1,所以|c|=,则当cos θ=1时,|c|的最小值为.故选B.
方法二:|a|=1,|b|=,a·b=0,如图所示,设Rt△ABC中,=a,=b,则||=2,设=c,由|a-c|=|b-c|知,点C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设D为AB的中点,连接OD,则OD=1,则|c|的最小值为点O到垂直平分线的距离,即为OD=.故选B.
方法三:|a|=1,|b|=,a·b=0,设=a,=b,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则A(0,1),B(,0).设c=(x,y),由|a-c|=|b-c|知=,所以y+1=x,则|c|==,当x=时,|c|取到最小值.故选B.第34讲 平面向量的综合问题
1.D [解析] 由=+,可得+=+,所以=,所以BC∥AD且BC=AD,所以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由·=0,可得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互相垂直,所以四边形ABCD一定是菱形.故选D.
2.D [解析] 如图,设BC的中点为D,连接AD,因为点P是△ABC的重心,所以P在AD上,且==×(+)=(2+)=+=(+)+=-,由此可知A,B,C错误,D正确,故选D.
3.A [解析] 因为m⊥n,所以bsin 2A-asin B=0,即2bsin Acos A-asin B=0,由正弦定理可得2sin Bsin Acos A-sin Asin B=0,又因为A,B∈(0,π),所以2cos A-1=0,即cos A=,所以A=.故选A.
4.B [解析] 由|-|=||,得||=||,又四边形ABCD是菱形,所以△ABD是正三角形,于是∠BAD=,·=||||cos=||2,因此在上的投影向量为·=,所以λ=.故选B.
5.B [解析] 如图,设=a,=b,则|a-tb|为直线OB上的点C与点A之间的距离.当t=时,|a-tb|取得最小值,可知此时C为线段OB的中点且AC⊥OB,又|a|=|b|,所以
=∠AOC=.故选B.
6.外心 [解析] 设M为BC的中点,若-=2·,则-=(+)·(-)=2·=2·,则有(-)·=·=0,所以⊥,所以动点O在线段BC的中垂线上,则点O的轨迹必经过△ABC的外心.
7.1 [解析] 如图,延长AG交BC于D,∵G是△ABC的重心,∴AD为△ABC的中线.由·=·得·-·=0,即·(-)=0,故·=0,即AD⊥BC,故△ABC是等腰三角形,且AB=AC,则△ABC外接圆的圆心在AD的延长线上,设为O,连接OC,则OA=OC,∵∠OAC=,∴△OAC是等边三角形,∴OA=OC=AC=AB=1,即△ABC外接圆的半径为1.
8.B [解析] 设AB=AC=1,由余弦定理可知BC2=AB2+AC2-2AB·AC·cos 120°=1+1+1=3,∴BC=,∠ABC=30°.∵ AD平分∠BAC且与BC相交于点D,△ABC是等腰三角形,∴D是BC的中点,BD=,如图,过点D作DE⊥AB,垂足为E.由图可知向量在上的投影向量为 ,又||=||cos 30°=,∴||=||,∴=,故选B.
9.B [解析] 令=e1,=e2,=a,则a-e1=-=,a-e2=-=,因为e1·e2=0,|e1|=|e2|=1,所以E1E2=.因为
=,所以∠E1AE2=,所以过E1,A,E2的圆C的半径r=E1C===,连接OC交E1E2于点D,则OD=DE1=E1E2=,CD===,所以OC=+,所以||的最大值为OC+r=,故选B.
10.ABD [解析] 如图,取BC的中点E,连接AE,因为AB=AC=5,所以内心P,外心O,重心G都在中线AE上,且AE⊥BC,AE==4,设内切圆半径为r.对于A,由S△ABC=AE×BC=r(AB+AC+BC),得×4×6=r(5+5+6),解得r=,故A正确;对于B,因为PE=,所以AP=4-=,所以=-,所以6+5+5=6+5(+)=6+10=6-10××=0,故B正确;对于C,由余弦定理得cos∠BAC===,又0<∠BAC<π,所以sin∠BAC==,所以△ABC的外接圆半径为AO===,则OE=4-AO=4-=,所以=-,所以6+5+5=6+5(+)=6+10=6-10×=≠0,故C错误;对于D,△ABC的外接圆半径为AO=,因为AG=AE=,所以OG=AO-AG=-=,故D正确.故选ABD.
11.BCD [解析] 如图,作=a,=b,=c,由|a-c|=|b-c|=,得||=||=,可知A,B均在以点C为圆心,为半径的圆上.由a·b=0,得OA⊥OB,以OA,OB为邻边作矩形OADB,由矩形的性质可知,||2+||2=||2+||2,可得||==8,即点D在以点C为圆心,8为半径的圆上,所以|a-b|=||=||∈[8-2,8+2],即|a-b|∈[6,10].故选BCD.
12.重心 4 [解析] 由=,可得D为BC的中点,所以直线AD一定经过△ABC的重心.由A,N,D三点共线,可设=x,故=x(+),又=-+=+x,=-+,且,共线,所以=,解得x=,故=,所以=,故=4.
13.2 [解析] 表示与同向的单位向量,表示与同向的单位向量,∵=+λ,∴-==λ,∴点P在∠BAC的平分线上,即AD为∠BAC的平分线.在△ABD中,∠BAD=,AD=||=1,利用正弦定理知BD=×sin=.同理,在△ACD中,CD=×sin=,∴BC=BD+CD=+=,其中B+C=,分析可知当B=C=时,BC取得最小值,即BCmin=×2×=2,∴||min=2.
14.解:(1)=-=+=-+=-+(-)=--,=-=--=--(-)=-.
(2)由题易知BC=2,设=λ,0≤λ≤,则=,所以·=(+)·(+)=+(+)·+·=2+·+λ=2+×2××cos+λ×4=4+,因为0≤λ≤,所以·的取值范围是.
15.C [解析] 如图,作=a,=b,=-ta,因为 t∈R,不等式|b+ta|≥|b-a|恒成立,所以|-|≥|-|,即||≥||恒成立,从而有AB⊥OA,故||=·cos=2.设=xb,=a,则f(x)=|xb-a|+=|-|+|-|=||+||.作点E关于直线OB的对称点F,则||=1,∠FOA=,所以f(x)=||+||=||+||≥||==,当且仅当F,D,A三点共线时取等号.故选C.
16.AD [解析] 因为锐角三角形ABC内部的一点O满足OA=OB=OC,所以O为△ABC的外接圆的圆心,圆心O在△ABC内.设外接圆的半径为R,因为++=0,所以+(-)+(-)=0,所以+(·-)+(·-)=0,即R2
+(R2cos∠AOB-R2)+(R2cos∠AOC-R2)=0,
从而得+(cos 2∠ACB-1)+(cos 2∠ABC-1)=0,即+(-2sin2∠ACB)
+(-2sin2∠ABC)=0,所以=2sin∠ACBcos∠ABC+
2sin∠ABCcos∠ACB=2sin(∠ABC+∠ACB)=2sin∠BAC,即2sin∠BACcos∠BAC=,所以sin 2∠BAC=,因为0<∠BAC<,所以2∠BAC=或,所以∠BAC=或.故选AD.第34讲 平面向量的综合问题
【课标要求】 会用向量方法解决简单的平面几何问题、力学问题以及其他实际问题,体会向量在解决数学和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1.用向量方法解决平面几何问题的“三步曲”
(1)建立平面几何与向量的联系,用 表示问题中涉及的几何元素,将平面几何问题转化为 ;
(2)通过 ,研究几何元素之间的关系,如距离、夹角等问题;
(3)把运算结果“翻译”成几何关系.
2.三角形“四心”的概念与性质
(1)重心——三角形的三条中线的交点.
(2)垂心——三角形的三条垂线的交点.
(3)内心——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平分线的交点(三角形内切圆的圆心).
(4)外心——三角形的三条垂直平分线的交点(三角形外接圆的圆心).
(5)各心的性质:重心将中线长度分成2∶1;垂线与对应边垂直;角平分线上的任意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外心到三角形各顶点的距离相等.
3.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
(1)向量有着丰富的物理背景,如物理学中的力、速度、加速度都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力的做功是向量数量积的物理背景;向量加法的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法则与位移的合成、力的合成、速度的合成有着密切的联系.
(2)用向量法解决物理问题的一般步骤:
①问题的转化:把物理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
②模型的建立:建立以向量为主体的数学模型.
③参数的获取:求出数学模型的相关解.
④问题的答案:利用建立起来的数学模型,解释和回答相关的物理现象.
常用结论
1.“四心”向量形式的条件:
已知H,G,O,I是△ABC所在平面上的任意点,a,b,c分别为三个内角A,B,C所对的边.
(1)H为垂心 ·=·=· ||2+||2=||2+||2=||2+||2.
(2)G为重心 ++=0.
(3)O为外心 (+)·=(+)·=(+)·=0 ||=||=|| ==.
(4)I为内心 a+b+c=0.
2.平面向量与平面几何综合的有关结论
(1)若,为非零向量,则·=0 MA⊥MB;·<0 ∠AMB是钝角或两向量反向共线;·>0 ∠AMB是锐角或两向量同向共线.
(2)λ= MP是∠AMB的平分线.
(3)在 ABCD中,(+)·(-)=0 ABCD是菱形;|+|=|-| ABCD是矩形.
3.平面四边形对角线向量定理及其相关结论
(1)在平面四边形ABCD中,有·=.
(2)在平面四边形ABCD中,若AC⊥BD,则有+=+.
(3)在平面四边形ABCD中,有cos<,>=.
4.三角形面积公式的向量表示
平面上O,A,B三点不共线,设=a=(x1,y1),=b=(x2,y2),则S△OAB==|x1y2-x2y1|.
题组一 常识题
1.[教材改编] 在平面四边形ABCD中,若=(1,2),=(-4,2),则该四边形的面积为 .
2.[教材改编] 如图,在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ABC中,点D为AC的中点,点E为中线BD的三等分点(靠近点B),点F为BC的中点,则·= .
3.[教材改编] 有一条东西向的小河,一艘小船从河南岸的渡口出发渡河,小船航行速度的大小为30 km/h,方向为北偏西30°,河水的速度为向东15 km/h,则小船实际航行速度的大小为 km/h,方向为 .
题组二 常错题
◆索引:不理解各心的概念致误.
4.已知O是平面上的一定点,A,B,C是平面上不共线的三个动点,若动点P满足=+λ(+),λ∈(0,+∞),则点P的轨迹一定过△ABC的 心.
5.已知点P是△ABC的内心(三个内角的平分线交点)、外心(三条边的中垂线的交点)、重心(三条中线的交点)、垂心(三条高的交点)之一,且满足2·=-,则点P一定是△ABC的 .
平面向量与三角形的“四心”
例1 (1)点M,N,P在△ABC所在平面内,且满足++=0,||=||=||,·=·=·,则M,N,P依次是△ABC的 ( )
A.重心、外心、内心
B.重心、外心、垂心
C.外心、重心、内心
D.外心、重心、垂心
(2)[2024·四川南充三模] 已知点P在△ABC所在平面内,若·=·=0,则点P是△ABC的 ( )
A.外心 B.垂心 C.重心 D.内心
总结反思
已知O是平面上的一定点,A,B,C是平面上不共线的三个动点.
(1)若动点P满足=+λ(+),λ∈(0,+∞),则点P的轨迹一定过△ABC的重心.
(2)若动点P满足=+λ,λ∈(0,+∞),则点P的轨迹一定过△ABC的外心.
(3)若动点P满足=+λ,λ∈(0,+∞),则点P的轨迹一定过△ABC的垂心.
(4)若动点P满足=+λ,λ∈(0,+∞),则点P的轨迹一定过△ABC的内心.
变式题 (1)M,N分别为△ABC的边AB,AC上的点,且满足=λ,=μ,若λ+μ=λμ,且λμ≠0,则MN恒过△ABC的 .(填四心中的一个)
(2)设O,H分别为斜三角形ABC的外心与垂心,若=m(++)(m∈R),则m= .
平面向量数量积与解三角形综合问题
例2 (1)已知△ABC的外心为G,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且a∶b∶c=5∶5∶8.若·=-28,则·= ( )
A. B.50
C.25 D.25
(2)如图,在△ABC中,BC=,∠BAC=,D为线段AB上靠近点A的三等分点,E为线段CD的中点,若=,则·的最大值为 .
总结反思
求解平面向量数量积与解三角形综合题的方法:选取合适的基底,把三角形中的边对应向量用基底表示,利用平面向量数量积结合正余弦定理沟通边角关系求解.
变式题 [2025·江南十校质检] 在△ABC中,·-·=-,则tan(B-C)的最大值为 .
平面向量数量积与构图
例3 [2025·南京模拟] 若单位向量a,b满足
=120°,向量c满足(c-a)⊥(c-b),则a·c+b·c的最大值为 ( )
A. B.
C. D.
总结反思
条件中的向量运算结果如果可构成特殊的几何图形(如直线或圆等),且所求向量问题与几何图形中的某条线段或角相关,可考虑利用几何意义处理.
变式题 平面向量a,b满足|a|=1,|b|=,a·b=0,若|a-c|=|b-c|,则|c|的最小值为 ( )
A.1 B. C. D.第34讲 平面向量的综合问题
(时间:45分钟)
1.在四边形ABCD中,若=+,且·=0,则四边形ABCD一定是 ( )
A.矩形 B.等腰梯形
C.正方形 D.菱形
2.[2024·西安一模] 已知点P是△ABC的重心,则 ( )
A.=+
B.=+
C.=+
D.=+
3.记△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设向量m=(b,sin B),n=(sin 2A,-a),若m⊥n,则A= ( )
A. B.
C. D.
4.[2024·福州质检] 在菱形ABCD中,若|-|=||,且在上的投影向量为λ,则λ= ( )
A.- B.
C.- D.
5.若非零平面向量a,b满足|a|=|b|,且当t=时,|a-tb|取得最小值,则
= ( )
A.0 B.
C. D.
6.已知点O为△ABC所在平面内一点,若-=2·,则点O的轨迹必经过△ABC的 .(填内心、外心、垂心或重心)
7.在△ABC中,A=,AB=1,G为△ABC的重心,若·=·,则△ABC外接圆的半径为 .
8.[2024·湖南雅礼中学二模] 在等腰三角形ABC中,∠BAC=120°,AD平分∠BAC且与BC相交于点D,则向量在上的投影向量为 ( )
A. B.
C. D.
9.向量e1,e2,a满足e1·e2=0,|e1|=|e2|=1,
=,则|a|的最大值为 ( )
A. B.
C.+ D.
10.(多选题)△ABC的内心为P,外心为O,重心为G,若AB=AC=5,BC=6,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
A.△ABC的内切圆半径r=
B.6+5+5=0
C.6+5+5=0
D.OG=
11.(多选题)[2024·云南师大附中月考] 已知平面向量a,b,c满足a·b=0,|c|=2,|a-c|=|b-c|=,则|a-b|的取值可能为 ( )
A.5 B.6
C.7 D.8
12.如图,在△ABC中,D,E分别为BC,AC上的点,且满足=,=,则直线AD一定经过△ABC的 (填重心、垂心、内心或外心),若线段BE和AD相交于点N,则的值为 .
13.已知O是△ABC所在平面内一定点,P是△ABC所在平面内的动点,且满足=+λ(λ>0),射线AP与边BC交于点D,若∠BAC=,||=1,则||的最小值为 .
14.如图,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AB=AC=,D,E是边BC上的点,且=.
(1)若=,M是边AB的中点,N是边AC靠近A的四等分点,用向量,表示,;
(2)求·的取值范围.
15.[2024·湖北新高考协作体模拟] 向量a,b满足
=,|b|=,且 t∈R,不等式|b+ta|≥|b-a|恒成立,则函数f(x)=|xb-a|+(x∈R)的最小值为( )
A. B.1
C. D.
16.(多选题)设锐角三角形ABC内部的一点O满足OA=OB=OC,且++=0,则∠BAC的大小可能为 ( )
A. B.
C. D.(共93张PPT)
第34讲 平面向量的综合问题
课前基础巩固
课堂考点探究
教师备用习题
作业手册
答案核查【听】
答案核查【作】
【课标要求】 会用向量方法解决简单的平面几何问题、力学问题以
及其他实际问题,体会向量在解决数学和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1.用向量方法解决平面几何问题的“三步曲”
(1)建立平面几何与向量的联系,用______表示问题中涉及的几何
元素,将平面几何问题转化为__________;
(2)通过__________,研究几何元素之间的关系,如距离、夹角等
问题;
向量
向量问题
向量运算
(3)把运算结果“翻译”成几何关系.
◆ 知识聚焦 ◆
2.三角形“四心”的概念与性质
(1)重心——三角形的三条中线的交点.
(2)垂心——三角形的三条垂线的交点.
(3)内心——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平分线的交点(三角形内切圆的圆
心).
(4)外心——三角形的三条垂直平分线的交点(三角形外接圆的圆
心).
(5)各心的性质:重心将中线长度分成 ;垂线与对应边垂直;
角平分线上的任意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外心到三角形各顶点的
距离相等.
3.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
(1)向量有着丰富的物理背景,如物理学中的力、速度、加速度都是
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力的做功是向量数量积的物理背景;向量加法
的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法则与位移的合成、力的合成、速度的合成
有着密切的联系.
(2)用向量法解决物理问题的一般步骤:
①问题的转化:把物理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
②模型的建立:建立以向量为主体的数学模型.
③参数的获取:求出数学模型的相关解.
④问题的答案:利用建立起来的数学模型,解释和回答相关的物理现象.
常用结论
1.“四心”向量形式的条件:
已知
,
,
,
是
所在平面上的任意点,
,
,
分别为三
个内角
,
,
所对的边.
(1) 为垂心
.
(2)为重心 .
(3) 为外心
.
(4)为内心 .
2.平面向量与平面几何综合的有关结论
(1)若,为非零向量,则 ;
是钝角或两向量反向共线;
是锐角或两向量同向共线.
(2)是 的平分线.
(3)在中, 是菱
形; 是矩形.
3.平面四边形对角线向量定理及其相关结论
(1)在平面四边形中,有 .
(2)在平面四边形中,若 ,则有
.
(3)在平面四边形中,有, .
4.三角形面积公式的向量表示
平面上,,三点不共线,设 ,
,则
.
题组一 常识题
1.[教材改编] 在平面四边形中,若 ,
,则该四边形的面积为___.
5
[解析] ,,
四边形的面积 .
◆ 对点演练 ◆
2.[教材改编] 如图,在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
中,点为的中点,点为中线 的三等分
点(靠近点),点为的中点,则
_ ___.
[解析] ,
, .
3.[教材改编] 有一条东西向的小河,一艘小船从河南岸的渡口出
发渡河,小船航行速度的大小为,方向为北偏西 ,河水
的速度为向东,则小船实际航行速度的大小为______ ,
方向为______.
正北
[解析] 如图,设表示小船的航行速度,
表示河水的速度,以, 为邻边作
平行四边形,则 就是小船实际航行的速度.
由已知条件及余弦定理可得 ,
, 小船实际航行速度的大小为 ,
方向为正北.
题组二 常错题
◆ 索引:不理解各心的概念致误.
4.已知是平面上的一定点,,, 是平面上不共线的三个动点,
若动点满足,,则点 的轨迹一
定过 的____心.
重
[解析] 由原等式得,即 ,
根据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知(为 的中点),
所以点的轨迹一定过 的重心.
5.已知点是 的内心(三个内角的平分线交点)、外心
(三条边的中垂线的交点)、重心(三条中线的交点)、垂心
(三条高的交点)之一,且满足,则点 一定
是 的______.
外心
[解析] 设为的中点,可得 ,
,
,
,,,
即 ,, 点一定是 的外心.
探究点一 平面向量与三角形的“四心”
例1(1)点,,在 所在平面内,且满足
, ,
,则,,依次是 的( )
A.重心、外心、内心 B.重心、外心、垂心
C.外心、重心、内心 D.外心、重心、垂心
[思路点拨]由三角形“四心”的性质即可判断出答案.
√
[解析] ,,
设 的中点为,则,,,三点共线,
即为 的中线上的点,且,为 的重心.
,,为 的外心.
,,即 ,
.
同理可得,,,为 的垂心.故选B.
(2)[2024·四川南充三模]已知点在 所在平面内,若
,则点是 的( )
A.外心 B.垂心 C.重心 D.内心
[思路点拨]根据给定条件,利用数量积的运算律及数量积的
定义可得平分,平分 ,结合三角形内心的
定义判断即可.
√
[解析] 在中,由,得 ,
即,
由 ,同理得,
显然,即与不重合,同理 ,
则,即 ,
可得,于是平分,
同理得平分 ,所以点是 的内心.故选D.
[总结反思]
已知
是平面上的一定点,
,
,
是平面上不共线的三个动点.
(1)若动点
满足
,
,则点
的
轨迹一定过
的重心.
(2)若动点
满足
,
,则点
的轨迹一定过
的外心.
(3)若动点满足 ,
,则点的轨迹一定过 的垂心.
(4)若动点满足,,则点 的
轨迹一定过 的内心.
变式题(1),分别为的边, 上的点,且满足
,,若 ,且,则 恒过
的______.(填四心中的一个)
重心
[解析] 因为, ,
所以,,
设 为的重心,则 ,
又因为 ,且,即 ,
所以,所以,,三点共线,
故恒过 的重心.
(2)设,分别为斜三角形 的外心与垂心,若
,则 ___.
1
[解析] , ,
,
.
取的中点,连接 ,则,,
,,又 ,
,
不恒为0, ,解得 .
探究点二 平面向量数量积与解三角形综合问题
例2(1)已知的外心为,内角,,的对边分别为,, ,且
.若,则 ( )
A. B.50 C.25 D.
[思路点拨]由题意设,, ,
由余弦定理结合可求出,从而可求出,,的值,
求得 外接圆的半径及 ,结合向量数量积的定义
求解即可.
√
[解析] 由题意设,,,所以 是等
腰三角形,由余弦定理,得 .
因为,所以 ,
解得(负值舍去),所以,,.
设 的外接圆半径为,
因为 ,
所以,所以.
由 为等腰三角形知,
所以 ,即,
所以 . 故选B.
(2)如图,在中,,, 为
线段上靠近点的三等分点,为线段 的中点,
若,则 的最大值为___.
[思路点拨]记,, ,由余
弦定理及基本不等式求出的最大值,用,表示出, ,求数量
积后可得结论.
[解析] 记,, ,由余弦定理
得,即 ,即
,
由基本不等式得,得 ,
当且仅当 时等号成立.
由题意知 , ,
所以 ,当且仅当
时取等号,所以的最大值为 .
[总结反思]
求解平面向量数量积与解三角形综合题的方法:选取合适的基底,
把三角形中的边对应向量用基底表示,利用平面向量数量积结合正
余弦定理沟通边角关系求解.
变式题 [2025· 江南十校质检] 在 中,
,则 的最大值为_ __.
[解析] 设内角,,所对的边分别为,, ,
由,可得 ,
所以,可得 ,
由正弦定理得 ,
又因为 ,
所以 ,
所以,则.
因为, 为三角形的内角,所以 ,则
,
又因为,
当且仅当 ,即时,等号成立,
所以 ,即的最大值为 .
探究点三 平面向量数量积与构图
例3 [2025·南京模拟]若单位向量,满足, ,向量 满足
,则 的最大值为( )
A. B. C. D.
[思路点拨] 设,,,根据已知设出,
的坐标,由得到在以 为直径的圆上,得出
,设 , ,利
用辅助角公式得到 的最大值.
√
[解析] 令,, ,如图所示,
不妨令, ,所以,
线段的中点坐标为 .
因为,所以在以 为直径的圆上,
即在圆 上
,令 ,
,则 ,
因为 ,所以 ,所以的最大值为 .故选C.
[总结反思]
条件中的向量运算结果如果可构成特殊的几何图形(如直线或圆
等),且所求向量问题与几何图形中的某条线段或角相关,可考虑利用
几何意义处理.
变式题 平面向量,满足,, ,若
,则 的最小值为( )
A.1 B. C. D.
√
[解析] 方法一:因为,, ,
所以,
由得 ,
即,即 ,
所以,即.
设与的夹角为 ,则,
所以,则当 时,的最小值为 .故选B.
方法二:|,, ,如图所示,
设中,,,则 ,
设,由知,点 在线段
的垂直平分线上,
设为的中点,连接 ,则,
则的最小值为点到垂直平分线的距离,即为 .故选B.
方法三:|,, ,设
, ,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
坐标系,则,.
设 ,由 知
,所以
,则 ,当
时,取到最小值 .故选B.
【备选理由】例1考查三角形四心的判断与性质,考查平面向量的数量
积运算,考查学生的运算能力以及化归转化能力;
例1 [配例1使用] (多选题)点在 所在的平面内,则以下
说法正确的有( )
A.若,则点为 的外心
B.若,则动点 的轨迹一定经过
的重心
C.若,,分别表示 ,
的面积,则
D.若 ,则
点是 的内心
√
√
√
[解析] 对于A选项,由题意知 ,即
,故 ,
同理可得,,则点为 的垂心,A错误;
对于B选项,如图,过点作于点,
取的中点,连接 ,则
, ,
则 ,
故点在中线所在直线上,故动点的轨迹一定经过 的重心,
B正确;
对于C选项,如图,设,分别为, 的中点,
连接,,
因为 ,
所以 ,所以
,故,即,, 共线,
所以,故 ,C正确;
对于D选项,,分别表示与,同方向的单位向量, ,
故,
由 ,得,
由三线合一可得,在 的平分线上,
同理可得,在, 的平分线上,
则点是的内心,D正确.故选 .
例2 [配例2使用] [2024·华中师范大学附中月考] 已知 是边
长为的正三角形,点是 所在平面内的一点,且满足
,则 的最小值是( )
A.1 B.2 C.3 D.
√
【备选理由】例2考查平面向量的模的计算等基础知识,考查学生的
转化化归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析] 方法一:设的重心为 ,则
,
,,
点 的轨迹是以 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如图,
又 ,
的最小值是 .
方法二:如图,以所在直线为轴,以 的中
垂线为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则 ,
,,
设 , ,
,化简得
, 点的轨迹方程为,
设圆心为 ,,由圆的性质可知当过圆心且在,之间
时 最小,又,
故 的最小值为 .故选C.
例3 [配例3使用] [2024·广东六校联考] 已知在同一平面内的三个
点,,满足,,则 的取值范
围是( )
A. B. C. D.
√
【备选理由】例3考查利用正弦定理求外接圆半径、向量数量积的运
算律、向量夹角的计算、数形转化等知识,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
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析] 设,,则是与 同方向的单
位向量,是与 同方向的单位向量,
对于,即 ,两边平方得
,化简得,可得与的夹角 .
在如图所示的圆中,点,在圆上,其中劣弧所对的圆心角为 ,
不妨设点在上或点在上方,则点在优弧上运动,
或点 在圆的内部.
若点在圆上,根据正弦定理,可得圆 的半径满足
,即,
设为 的中点,则,
当时, 取到最大值,此时 为等边三角形,
可知,此时;
当点与点 重合时,,此时 取得最小值0.
综上所述,的取值范围为 .故选D.
作业手册
1.在四边形中,若,且 ,则四边形
一定是( )
A.矩形 B.等腰梯形 C.正方形 D.菱形
[解析] 由,可得,所以 ,
所以且,所以四边形 为平行四边形.
由,可得四边形 的对角线互相垂直,
所以四边形 一定是菱形.故选D.
√
◆ 基础热身 ◆
2.[2024·西安一模]已知点是 的重心,则( )
A. B.
C. D.
[解析] 如图,设的中点为,连接 ,
因为点是的重心,所以在 上,且
,
由此可知A,B,C错误,D正确,故选D.
√
3.记的内角,,的对边分别为,, ,设向量
,,若,则 ( )
A. B. C. D.
[解析] 因为,所以 ,
即 ,
由正弦定理可得,
又因为, ,所以,即,
所以 .故选A.
√
4.[2024·福州质检]在菱形中,若,且 在
上的投影向量为,则 ( )
A. B. C. D.
[解析] 由,得,
又四边形 是菱形,所以是正三角形,
于是 ,,
因此在 上的投影向量为,所以 .故选B.
√
5.若非零平面向量,满足,且当时, 取得最
小值,则, ( )
A.0 B. C. D.
[解析] 如图,设,,则 为
直线上的点与点之间的距离.
当 时,取得最小值,
可知此时为线段 的中点且,
又,所以 , .故选B.
√
6.已知点为所在平面内一点,若 ,则
点的轨迹必经过 的______.(填内心、外心、垂心或重心)
外心
[解析] 设为的中点,若 ,
则 ,
则有,所以,
所以动点 在线段的中垂线上,则点的轨迹必经过 的外心.
7.在中,,,为 的重心,若
,则 外接圆的半径为___.
1
[解析] 如图,延长交于,是 的
重心,为的中线.
由 得,
即 ,故,即,
故是等腰三角形,且 ,
则外接圆的圆心在的延长线上,设为,
连接 ,则,
, 是等边三角形,
,即 外接圆的半径为1.
8.[2024·湖南雅礼中学二模]在等腰三角形中, ,
平分且与相交于点,则向量在 上的投影向量为
( )
A. B. C. D.
√
◆ 综合提升 ◆
[解析] 设 ,由余弦定理可知
,
, .
平分且与相交于点 ,是等腰三角形,
是的中点,,
如图,过点 作,垂足为.
由图可知向量在上的投影向量为 ,
又,
, ,故选B.
9.向量,,满足,,, ,
则 的最大值为( )
A. B. C. D.
[解析] 令,, ,
则 ,
,
因为 ,,所以.
√
因为 , ,所以,所以过,,
的圆的半径 ,
连接交于点,则 ,
,
所以,所以的最大值为 ,
故选B.
10.(多选题)的内心为,外心为,重心为 ,若
,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的内切圆半径 B.
C. D.
√
√
√
[解析] 如图,取的中点,连接 ,因为,
所以内心,外心,重心 都在中线上,且,
,设内切圆半径为 .
对于A,由 ,
得,解得,故A正确;
对于B,因为 ,所以,所以 ,所以
,故B正确;
对于C,由余弦定理得 ,
又 ,所以,所以 的外接圆半径为 ,
则,所以,
所以,故C错误;
对于D,的外接圆半径为 ,因为
,所以,故D正确.故选 .
11.(多选题)[2024·云南师大附中月考] 已知平面向量,, 满足
,,,则 的取值可能
为( )
A.5 B.6 C.7 D.8
√
√
√
[解析] 如图,作,, ,由
,得 ,
可知,均在以点为圆心, 为半径的圆上.
由,得,以, 为邻边作矩
形 ,由矩形的性质可知,
,可得
,即点在以点 为圆心,8为半径的圆上,所
以,即.故选 .
12.如图,在中,,分别为, 上的点,且满足
,,则直线一定经过 的______
(填重心、垂心、内心或外心),若线段和相交于点,则
的值为___.
重心
4
[解析] 由,可得为 的中点,
所以直线一定经过的重心.
由,, 三点共线,可设,
故 ,
又 ,,
且, 共线,所以,解得,故 ,
所以,故 .
13.已知是所在平面内一定点,是 所在平面内的动点,
且满足,射线与边交于点 ,
若,,则 的最小值为_____.
[解析] 表示与同向的单位向量,表示与 同向的单位向
量,, ,
点在的平分线上,即为的平分线.
在 中,, ,利用正弦定理知
.
同理,在 中, ,
,其中 ,
分析可知当时, 取得最小值,
即, .
14.如图,在等腰直角三角形 中,
,,是边 上的点,且
.
(1)若,是边的中点, 是
解: ,
.
边靠近的四等分点,用向量,表示 ,
;
(2)求 的取值范围.
解:由题易知,设,,则 ,
所以
,
因为 ,所以的取值范围是 .
15.[2024·湖北新高考协作体模拟]向量,满足,, ,
且,不等式 恒成立,则函数
的最小值为( )
A. B.1 C. D.
√
◆ 能力拓展 ◆
[解析] 如图,作,, ,
因为,不等式 恒成立,
所以,即 恒成立,
从而有,故 .
设, ,则
.
作点关于直线的对称点,则 ,
,所以 ,
当且仅当,, 三点共线时取等号.故选C.
16.(多选题)设锐角三角形内部的一点满足 ,
且,则 的大小可能
为( )
A. B. C. D.
√
√
[解析] 因为锐角三角形内部的一点满足 ,
所以为的外接圆的圆心,圆心在内.
设外接圆的半径为 ,
因为 ,
所以,
所以 ,
即 ,从而得
,
即 ,
所以,即 ,
所以,
因为,所以或 ,
所以或.故选 .
【知识聚焦】1.(1)向量 向量问题 (2)向量运算
【对点演练】1.5 2.- 3.15 正北 4.重 5.外心
课堂考点探究
例1 (1)B (2)D 变式题 (1)重心 (2)1
例2 (1)B (2) 变式题
例3 C 变式题 B
教师备用习题
例1 BCD 例2 C 例3 D
基础热身
1.D 2.D 3.A 4.B 5.B 6.外心 7.1
综合提升
8.B 9.B 10.ABD 11.BCD 12.重心 4 13. 2
14. (1) =--,=- (2)
能力拓展
15.C 16.AD
点击下载
同课章节目录
点击下载
VI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