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第45讲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课件 学案 练习)2026届高中数学人教A版(2019)一轮复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七章 第45讲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课件 学案 练习)2026届高中数学人教A版(2019)一轮复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9-27 09:19:50

文档简介

第45讲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 课前基础巩固
【知识聚焦】
1.(1)任意一条直线 垂线 垂面
(2)两条相交直线 一条直线
另一条直线 任意一条直线 平面
2.(1)直二面角 (2)直二面角
∠AOB=90° 垂线 二面角的平面角 ∠AOB=90° 交线 垂直
【对点演练】
1.4 3 [解析] 由PD⊥平面ABCD,得平面PAD⊥平面ABCD,平面PDB⊥平面ABCD,平面PDC⊥平面ABCD.因为AC⊥BD,AC⊥PD,BD∩PD=D,所以AC⊥平面PDB,所以平面PAC⊥平面PDB,故互相垂直的平面有4对.与AC垂直的直线有PD,BD,PB,共3条.
2.② [解析] 在①中,如图甲,a α,b β,且a,b与l都不垂直,则a,b不一定垂直,故①错误;在②中,如图乙,a α,b β,b⊥l,则b⊥α,所以β内所有与b平行的直线都与a垂直,故②正确;在③中,如图丙,a α,但a与l不垂直,则a与β不垂直,故③错误;在④中,如图丁,若a不在α内,则a与β不垂直,故④错误.故填②.
3.(1)外 (2)垂 [解析] (1)如图①,连接OA,OB,OC,在Rt△POA,Rt△POB和Rt△POC中,PA=PB=PC,所以OA=OB=OC,即O为△ABC的外心.
(2)如图②,延长AO,BO,CO,分别交BC,AC,AB于点H,D,G.因为PC⊥PA,PB⊥PC,PA∩PB=P,PA,PB 平面PAB,所以PC⊥平面PAB,又AB 平面PAB,所以PC⊥AB,因为AB⊥PO,PO∩PC=P,PO,PC 平面POC,所以AB⊥平面POC,又CG 平面POC,所以AB⊥CG,即CG为△ABC的边AB上的高.同理可得BD,AH分别为△ABC的边AC,BC上的高,所以O为△ABC的垂心.
4.必要不充分 [解析] 根据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知,“直线a与平面α内的无数条直线都垂直”不能推出“直线a与平面α垂直”,反之则可以,所以应填必要不充分.
5.②③ [解析] 在①中,若α∥β,n α,m β,则m与n平行或异面,故①错误;在②中,若m⊥α,m⊥β,则α∥β,又n⊥α,所以n⊥β,故②正确;在③中,若m⊥n,m⊥α,则n∥α或n α,又n⊥β,所以α⊥β,故③正确;在④中,若m∥α,n∥β,α⊥β,则m与n平行、相交或异面,故④错误;在⑤中,若α⊥β,m α,n β,则m,n平行、相交或异面,所以⑤错误.故填②③.
6.5 [解析] 由底面ABCD是边长为a的正方形,PA=a,PB=PD=a,得PA⊥AB,PA⊥AD,又AB∩AD=A,所以PA⊥底面ABCD,由PA 平面PAB,PA 平面PAD,可得平面PAB⊥平面ABCD,平面PAD⊥平面ABCD.又AB⊥AD,PA∩AD=A,所以AB⊥平面PAD,又AB 平面PAB,所以平面PAB⊥平面PAD.由BC⊥AB,BC⊥PA,AB∩PA=A,得BC⊥平面PAB,又BC 平面PBC,所以平面PAB⊥平面PBC.由CD∥AB,得CD⊥平面PAD,又CD 平面PDC,所以平面PAD⊥平面PDC.故共有5对互相垂直的面.
7.一定 [解析] 因为PA=PB=PC,所以点P在平面ABC内的射影O为△ABC的外心,因为∠BAC=90°,所以O为BC的中点,所以PO在平面PBC内,所以平面PBC⊥平面ABC.
● 课堂考点探究
例1 [思路点拨] (1)由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及线面、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判定定理逐一判断各选项即可.(2)利用线面垂直、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判断即可.
(1)C (2)B [解析] (1)若m⊥n,n⊥l,则m∥l或m,l相交或m,l异面,所以A为假命题;若α⊥β,β⊥γ,则α∥γ或α,γ相交,所以B为假命题;若m⊥α,m∥n,则n⊥α,又n∥β,则α⊥β,所以C为真命题;若m∥n,m∥α,则n α或n∥α,所以D为假命题.故选C.
(2)∵PA⊥平面ABC,PA 平面PAC,∴平面ABC⊥平面PAC,故D中说法正确.∵BC 平面ABC,∴PA⊥BC,又AB⊥BC,PA∩AB=A,∴BC⊥平面PAB,又BC 平面PBC,∴平面PAB⊥平面PBC,故C中说法正确.∵AN 平面PAB,∴BC⊥AN,∵AN⊥PB,BC∩PB=B,∴AN⊥平面PBC,又AN 平面ANS,∴平面ANS⊥平面PBC,故A中说法正确.对于B,假设平面ANS⊥平面PAB,∵AN⊥平面PBC,NS 平面PBC,∴AN⊥NS,∵平面PAB⊥平面ANS,平面PAB∩平面ANS=AN,∴NS⊥平面PAB,∴NS⊥PB,∵AN⊥PB,AN∩NS=N,∴PB⊥平面ANS,又AS 平面ANS,∴PB⊥AS,∵AS⊥PC,PB∩PC=P,∴AS⊥平面PBC,与AN⊥平面PBC矛盾,故B中说法不正确.故选B.
变式题 (1)C (2)BC [解析] (1)对于选项A,若l∥α,且m∥α,则l,m可能平行、相交或异面,不一定垂直,故A错误;对于选项B,若α⊥β,m∥α,n⊥β,则m,n可能平行、相交或异面,不一定平行,故B错误;对于选项C,若m∥l,且m⊥α,则l⊥α,故C正确;对于选项D,若m⊥n,m⊥α,n∥β,则α与β相交或平行,不一定垂直,故D错误.故选C.
(2)折叠前后得到AH⊥HE,AH⊥HF不变,又EH∩FH=H,所以根据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可得AH⊥平面EFH,故B正确;过点A只有一条直线与平面EFH垂直,且AH⊥平面EFH,点G与H不重合,故A不正确;AG⊥EF,EF⊥HG,又AG∩HG=G,所以根据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可得EF⊥平面AGH,故C正确;因为HG与AG不垂直,所以HG与平面AEF不垂直,故D不正确.故选BC.
例2 [思路点拨] 思路一:取AD的中点O,连接SO,则SO⊥AD,连接OE,OF,则OE⊥AD,从而AD⊥平面SOE,进而得到SE⊥AD,再证SE⊥OF即可.思路二:要证SE⊥DF,SE⊥AF,故只需连接AE,DE,再证AE=SA,DE=SD即可.
证明:方法一:取AD的中点O,连接SO,OE,OF,如图.
因为四边形ABCD是矩形,O,E分别是AD,BC的中点,
所以EO AB,所以EO⊥AD.因为△SAD是等边三角形,所以SO⊥AD.因为SO∩OE=O,所以AD⊥平面SOE.因为SE 平面SOE,所以AD⊥SE.因为SA=2AB,所以OS=SAsin∠SAD=SA=×AB=AB=OE,所以△SOE是等腰三角形.
因为F是SE的中点,所以OF⊥SE.
因为OF∩AD=O,OF,AD 平面ADF,所以SE⊥平面ADF.
方法二:不妨设AB=,则SA=AD=SD=2.如图,连接AE,DE,因为E为BC的中点,所以AE=DE=2,所以SD=DE,SA=AE.又F为SE的中点,所以DF⊥SE,AF⊥SE.
因为DF∩AF=F,DF,AF 平面ADF,所以SE⊥平面ADF.
变式题 证明:∵底面ABCD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CO=,CD=CB.平行六面体ABCD-A1B1C1D1中,C1C=A1A=2.在△C1OC中,∠C1CO=45°,C1C=2,CO=,由余弦定理得cos∠C1CO===, 可得C1O=,∴C1O2+CO2=C,∴C1O⊥CO.如图,连接C1D,C1B,在△C1CD与△C1CB中,∵CD=CB,∠C1CD=∠C1CB,C1C=C1C,
∴△C1CD≌△C1CB,∴C1B=C1D,即△BC1D为等腰三角形,又O为BD的中点,∴C1O⊥BD.
∵CO 平面ABCD,BD 平面ABCD,CO∩BD=O,∴C1O⊥平面ABCD.
例3 [思路点拨] 利用余弦定理和勾股定理证明DA⊥AB,再由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得到DA⊥平面ABC,从而DA⊥BC,DA⊥AC,进而得到BC⊥AE.根据题目条件得BE=1,由勾股定理得AC⊥AB,最后利用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得AC⊥平面ABB1A1,从而AC⊥BB1.
证明:连接DA,EA,如图,
DA1=1,
AA1=2,
∠DA1A=60°,
由余弦定理可得DA=
=,满足DA2+D=A,所以DA⊥DA1,即DA⊥AB.因为平面ABB1A1⊥平面ABC,且交线为AB,DA⊥AB,DA 平面ABB1A1,所以DA⊥平面ABC.又BC,AC 平面ABC,所以DA⊥BC,DA⊥AC.因为DE⊥BC,DA∩DE=D,且DA,DE 平面DAE,所以BC⊥平面DAE.又AE 平面DAE,所以BC⊥AE.设BE=t,CE=3t,则BA2-t2=AC2-(3t)2,可得t=1,即BE=1,所以BC=4,满足BA2+AC2=BC2,即AC⊥AB.又因为DA⊥AC,DA∩AB=A,且DA,AB 平面ABB1A1,所以AC⊥平面ABB1A1.因为BB1 平面ABB1A1,所以AC⊥BB1.
变式题 解:(1)证明:取棱A1A的中点D,连接BD,如图,
因为AB=A1B,所以BD⊥AA1.在三棱柱ABC-A1B1C1中,AA1∥BB1,所以BD⊥BB1,所以BD=.
因为AB=2,所以AD=1,AA1=2.
因为AC=2,A1C=2,所以AC2+A=A1C2,所以AC⊥AA1,同理AC⊥AB.因为AA1∩AB=A,且AA1,AB 平面A1ABB1,所以AC⊥平面A1ABB1.因为AC 平面ABC,所以平面A1ABB1⊥平面ABC.
(2)过B1作B1E⊥AB,垂足为E,连接CE,如图,由(1)可知平面A1ABB1⊥平面ABC,且平面A1ABB1∩平面ABC=AB,所以B1E⊥平面ABC,因为CE 平面ABC,所以B1E⊥CE.
由(1)可知,△ABA1是等边三角形,可得B1E=,CE=,B1C=4.
在△A1CB1中,A1C=2,A1B1=2,B1C=4,由余弦定理得cos∠B1A1C==-,则sin∠B1A1C=,可得△A1B1C的面积为×2×2×=.==×××2×2=,设点N到平面A1B1C的距离为h,则=··2h,可得h=.
例4 [思路点拨] (1)利用三角形相似及等量代换得AC⊥BD,利用线面垂直得EA⊥BD,进而得BD⊥平面EAC,结合已知条件得证;(2)通过等体积法得到A到平面FBD的距离,再求线面角.
解:(1)证明:设AC与BD的交点为O,连接OF,如图,因为AD∥BC,且AB⊥AD,所以AB⊥BC.
因为2AD=2,所以AD=1,又AB=,AB⊥AD,且BC=2,AB⊥BC,所以△ABD∽△BCA,所以∠ABD=∠BCA,
所以∠BAC+∠ABD=∠BAC+∠BCA.
因为AB⊥BC,所以∠BAC+∠BCA=90°,
所以∠BAC+∠ABD=90°,即∠BAO+∠ABO=90°,所以∠AOB=90°,所以AO⊥OB,即AC⊥BD.因为EA⊥平面ABCD,BD 平面ABCD,所以EA⊥BD.因为EA∩AC=A,EA,AC 平面EAC,所以BD⊥平面EAC,又因为平面α⊥BD,且B 平面EAC,
所以平面α∥平面EAC.
(2)如图,取AC的中点M,连接FM,因为F为棱EC的中点,所以FM==1,且FM∥EA,又因为EA⊥平面ABCD,所以FM⊥平面ABCD.
因为OM 平面ABCD,所以FM⊥OM.
因为AB⊥AD,AB⊥BC,所以BD==,AC==.易知△OBC∽△ODA,所以==,所以OA=,即OA==.又AM==,所以OM=AM-OA=.因为FM=1,且FM⊥OM,所以OF==.因为BD⊥平面EAC,OF 平面EAC,所以BD⊥OF,所以S△FBD=×BD×OF=××=.因为AD=1,AB=,且AB⊥AD,所以S△ABD=.设h为A到平面BFD的距离,因为VA-BFD=VF-ABD,所以S△BFD·h=S△ABD·FM,即×h=×1,解得h=.记直线AD与平面FBD所成的角为θ,则sin θ==,所以直线AD与平面FBD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变式题 证明:(1)记AF,CD的中点分别为I,J,连接GI,IJ,JH,因为AG=GF=,AF=6,所以GI⊥AF,且GI==2.因为平面AGF⊥平面ABCDEF,平面AGF∩平面ABCDEF=AF,GI⊥AF,所以GI⊥平面ABCDEF.因为平面AGF∥平面HCD,所以平面HCD⊥平面ABCDEF,同理可得HJ⊥平面ABCDEF,HJ=2,所以GI∥HJ,且GI=HJ,所以四边形GIJH为平行四边形,所以GH∥IJ.因为GH 平面ABCDEF,IJ 平面ABCDEF,所以GH∥平面ABCDEF.
(2)由正六边形的性质可知,IJ⊥AF,又平面AGF⊥平面ABCDEF,平面AGF∩平面ABCDEF=AF,所以IJ⊥平面AGF,因为GH∥IJ,所以GH⊥平面AGF.第45讲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1.C [解析] ∵b∥α,∴b平行于α内的某一条直线,设为b',∵a⊥平面α,且b' 平面α,∴a⊥b',∴a⊥b,但a与b可能相交,也可能异面.故选C.
2.D [解析] 如图,对于A选项,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AD∥BC,显然BC与B1C不垂直,故AD与B1C不垂直,故A错误;对于B选项,连接A1B,可知△A1BD为等边三角形,故A1D与BD成60°角,故B错误;对于C选项,连接A1C1,AC,易知四边形ACC1A1为矩形,故AC1与A1C不垂直,故C错误;对于D选项,连接C1D,因为AD⊥平面CDD1C1,CD1 平面CDD1C1,所以AD⊥CD1,又CD1⊥C1D,C1D∩AD=D,C1D,AD 平面ADC1,所以CD1⊥平面ADC1,又AC1 平面ADC1,所以AC1⊥CD1,故D正确.故选D.
3.A [解析] 若a⊥β,由b β可知a⊥b成立;若a⊥b,可能a∥β或a与β相交,故不一定有a⊥β.所以“a⊥β”是“a⊥b”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故选A.
4.C [解析] 若m垂直于AB,由平面ABCD⊥平面ABB1A1,得平面ABB1A1内的所有直线均与m垂直,无法证明AB和n的关系,故A,B错误;若m不垂直于AB,因为BB1⊥m,所以当m⊥n时,BB1∥n,又因为BB1⊥AB,所以n垂直于AB,故C正确,D错误.故选C.
5.B [解析] 显然,在荡秋千的过程中,秋千绳与墙面始终平行,但与道路所成的角在变化,秋千板与墙面垂直,故也与道路始终垂直.故选B.
6.m⊥α,n⊥β,α⊥β m⊥n(或m⊥n,m⊥α,n⊥β α⊥β) [解析] 由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m,n是平面α及β之外的两条不同直线,构造命题:m⊥α,n⊥β,α⊥β m⊥n.由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得m⊥n.构造命题:m⊥n,m⊥α,n⊥β α⊥β,由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得α⊥β.构造命题:α⊥β,n⊥β,m⊥n m⊥α,但这里m与α相交、平行或m α,故得不出m⊥α.构造命题:m⊥n,α⊥β,m⊥α n⊥β,但这里n与β相交、平行或n β,故得不出n⊥β.
7.③ [解析] 对于①,设α∩β=l,当a∥l,a α,a β时,a∥α,a∥β,所以α与β不一定平行,所以①不正确;对于②,若a∥b,a∥α,则b∥α或b α,所以②不正确;对于③,由a⊥α,a⊥β,根据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得α∥β,所以③正确;对于④,若α⊥β,a∥α,则a与β的位置关系不确定,所以④不正确.
8.C [解析] 因为四棱锥P-ABCD与四棱锥Q-ABCD的所有侧棱长均为2,所以点P,Q在底面ABCD上的射影都是四边形ABCD的外心,所以两射影重合,即有PQ⊥平面ABCD,且四边形ABCD有外接圆.对于选项A,当四边形ABCD是AB=AC=2的菱形时,四边形ABCD没有外接圆,所以选项A错误;对于选项B,当四边形ABCD是矩形时,显然满足题意,所以选项B错误;对于选项C,因为直角梯形没有外接圆,所以选项C正确;对于选项D,因为PQ⊥平面ABCD,又PQ 平面APQ,所以平面APQ⊥平面ABCD,所以选项D错误.故选C.
9.D [解析] 对于A,因为二面角A-BC-D为直二面角,所以平面ABC⊥平面BCD,又因为平面ABC∩平面BCD=BC,CD⊥BC,且CD 平面BCD,所以CD⊥平面ABC,所以A中判断正确;对于B,由CD⊥平面ABC,AB 平面ABC,可得CD⊥AB,又因为AB⊥AC,且AC∩CD=C,AC,CD 平面ACD,所以AB⊥平面ACD,故B中判断正确;对于C,因为AB⊥平面ACD,且AB 平面ABD,所以平面ABD⊥平面ACD,故C中判断正确;对于D,因为CD⊥平面ABC,CD 平面BCD,所以平面ABC⊥平面BCD,若平面ABD⊥平面BCD,且平面ABC∩平面ABD=AB,则AB⊥平面BCD,又BC 平面BCD,可得AB⊥BC,因为AB与BC不垂直,矛盾,所以平面ABD与平面BCD不垂直,故D中判断不正确.故选D.
10.A [解析] 如图,过P作PE⊥AB于E,PF⊥BC于F,PD⊥AC于D,则PE=PF=PD,连接OD,OE,OF,∵PO⊥平面ABC,AC 平面ABC,AB 平面ABC,BC 平面ABC,∴PO⊥AC,PO⊥AB,PO⊥BC,又PO∩PD=P,PO∩PE=P,PO∩PF=P,∴AC⊥平面POD,AB⊥平面POE,BC⊥平面POF,又OD 平面POD,OE 平面POE,OF 平面POF,∴AC⊥OD,AB⊥OE,BC⊥OF.在Rt△POD,Rt△POE,Rt△POF中,OD=,OE=,OF=,∵PE=PF=PD,∴OD=OE=OF,故O一定是△ABC的内心.故选A.
11.ACD [解析] 要成为“AC1=A1C”的必要条件,则该条件可由“AC1=A1C”推出.对于A,因为在平行六面体ABCD-A1B1C1D1中,AA1∥CC1,AA1=CC1,所以四边形ACC1A1为平行四边形,又AC1=A1C,所以四边形ACC1A1为矩形,故A正确;对于B,假设平面ABB1A1⊥平面ACC1A1,由选项A可知四边形ACC1A1为矩形,则AC⊥AA1,又平面ABB1A1∩平面ACC1A1=AA1,AC 平面ACC1A1,所以AC⊥平面ABB1A1,因为AB 平面ABB1A1,所以AC⊥AB,与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矛盾,故B错误;对于C,因为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所以AC⊥BD,因为AC⊥AA1,AA1∥BB1,所以AC⊥BB1,又BB1∩BD=B,BB1,BD 平面BDD1B1,所以AC⊥平面BDD1B1,又AC 平面ABCD,所以平面BDD1B1⊥平面ABCD,故C正确;对于D,因为四边形ACC1A1为矩形,O为A1C1的中点,易得OA=OC,又正方形ABCD中,AD=CD,OD是公共边,所以△OAD≌△OCD,则∠OAD=∠OCD,又BC∥AD,AB∥CD,所以∠OAD,∠OCD分别为直线OA,BC所成的角(或其补角)与直线OC,AB所成的角(或其补角),则直线OA,BC所成的角与直线OC,AB所成的角相等,故D正确.故选ACD.
12. [解析] 如图,取CD的中点G,连接MG,NG.因为四边形ABCD,四边形DCEF均为正方形,且边长为2,所以MG⊥CD,MG=2,NG=.因为平面ABCD⊥平面DCEF,平面ABCD∩平面DCEF=CD,MG 平面ABCD,所以MG⊥平面DCEF,又NG 平面DCEF,所以MG⊥NG,所以MN==.
13. [解析] 如图,取AB的中点F,连接DF交AE于点H,连接PH,EF.易知四边形DEFA为正方形,则DF⊥AE,由翻折前后的不变性可知,PH⊥AE,当平面PAE⊥平面ABCE时,又平面PAE∩平面ABCE=AE,PH 平面PAE,所以PH⊥平面ABCE.由题意可知,S△ABC=4,PH=DF=×=,所以VP-ABC=××4=.
14.证明:连接OP,BD,如图.由底面ABCD为菱形,∠BAD=60°,得AD=AB=BD,又因为O为AD的中点,所以OB⊥AD.因为在△APD中,∠APD=90°,O为AD的中点,
所以PO=AD=AO.
设AD=PB=2a,则OB=a,PO=OA=a,即PO2+OB2=4a2=PB2,所以OB⊥OP,
又因为OP∩AD=O,OP 平面PAD,AD 平面PAD,
所以OB⊥平面PAD.
15.解:当点G为DE的中点时,平面ABC⊥平面AFG,证明如下:
因为四棱锥A-BCDE是正四棱锥,所以AD=AE,AG⊥DE,又因为在正方形BCDE中,DE∥BC,所以AG⊥BC.
在正方形BCDE中,CD⊥BC,因为AF∥CD,所以AF⊥BC,因为AF∩AG=A,AF,AG 平面AFG,所以BC⊥平面AFG,因为BC 平面ABC,
所以平面ABC⊥平面AFG.
16.解:(1)证明:如图,取BC的中点E,连接B1E,AE,则AE⊥BC,又因为ABC-A1B1C1为正三棱柱,所以平面ABC⊥平面B1BCC1,
又平面ABC∩平面B1BCC1=BC,所以AE⊥平面B1BCC1,又BC1 平面B1BCC1,所以AE⊥BC1.又AB=2,BB1=,所以tan∠EB1B==, tan∠B1C1B==,
所以 tan∠EB1B= tan∠B1C1B,所以∠EB1B=∠B1C1B,又∠B1C1B+∠B1BC1=90°,所以B1E⊥BC1,
又AE∩B1E=E,所以BC1⊥平面AB1E,所以AB1⊥BC1.
(2)过点D作DF⊥BC于点F,如图,
由(1)知AE⊥平面B1BCC1,所以AE∥DF,所以DF⊥平面B1BCC1.
又D为AC的中点,所以AE=2DF,
因为AB=2,所以AE=,所以DF=,又=×2×=,
所以=××DF=××=.
(3)过点F作FG⊥BC1于点G,连接DG,如图,因为DF⊥平面B1BCC1,且FG⊥BC1,所以∠DGF即为平面DBC1与平面BCC1的夹角.
又sin∠FBG===,且BF=,所以GF=,
所以 tan∠DGF==1,所以平面DBC1与平面BCC1夹角的大小为.第45讲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课标要求】 1.从立体几何的有关定义和基本事实出发,了解空间中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并能够证明相关性质定理.
2.能用已获得的结论证明空间基本图形位置关系的简单命题.
1.直线与平面垂直
(1)定义:如果直线l与平面α内的     都垂直,就说直线l与平面α互相垂直,记作l⊥α.直线l叫作平面α的    ,平面α叫作直线l的    .
(2)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类别 语言表述 图形表示 符号语言 应用
判定 根据定义,证明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 b是平面α内的任意一条直线,a⊥b a⊥α 证明 直线 和平 面垂 直
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      垂直,那么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 l⊥α
如果两条平行直线中的    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     也垂直于这个平面 b⊥α
性质 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垂直,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内的      都垂直 a⊥b 证明 直线 与直 线垂 直
垂直于同一个   的两条直线平行 a∥b 证明 直线 与直 线平 行
2.平面与平面垂直
(1)定义:两个平面相交,如果它们所成的二面角是    ,就说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2)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类别 语言表述 图形表示 符号表示 应用
判定 根据定义,证明两平面所成的二面角是    ∠AOB是二面角α-l-β的平面角,且   ,则α⊥β 证明 两个 平面 垂直
如果一个平面过另一个平面的    ,那么这两个平面垂直 α⊥β
性质 如果两个平面垂直,那么它们所成        是直角 α⊥β,∠AOB是二面角α-l-β的平面角,则      证明 两条 直线 垂直
两个平面垂直,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一直线垂直于这两个平面的     ,那么这条直线与另一个平面     a⊥α 证明 直线 与平 面垂 直
常用结论
1.与线面垂直相关的常用结论:
(1)两条平行直线中的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垂直,则另一条直线也与这个平面垂直;
(2)一条直线垂直于两个平行平面中的一个,则与另一个平面也垂直;
(3)过空间一点有且仅有一条直线与已知平面垂直;
(4)过空间一点有且仅有一个平面与已知直线垂直.
2.三种垂直关系的转化:
线线垂直线面垂直面面垂直
3.三垂线定理及逆定理
(1)定理:若平面内的一条直线与平面的一条斜线在这个平面内的射影垂直,则它也和这条斜线垂直.
(2)逆定理:若平面内的一条直线与平面的一条斜线垂直,则它也和这条斜线在该平面内的射影垂直.
题组一 常识题
1.[教材改编] 如图,已知PD垂直于菱形ABCD所在的平面,连接PA,PB,PC,AC,BD,则一定互相垂直的平面有   对,与AC垂直的直线有   条.
2.[教材改编] 若平面α⊥平面β,且α∩β=l,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序号是    .
①平面α内的直线必垂直于平面β内的任意一条直线;
②平面α内的直线必垂直于平面β内的无数条直线;
③平面α内的任意一条直线必垂直于平面β;
④过平面α内任意一点作交线l的垂线,则此垂线必垂直于平面β.
3.[教材改编] 在三棱锥P-ABC中,点P在平面ABC上的射影为点O.
(1)若PA=PB=PC,则点O是△ABC的    心;
(2)若PA⊥PB,PB⊥PC,PC⊥PA,则点O是△ABC的    心.
题组二 常错题
◆索引:证明线面垂直时,易忽视平面内两条直线为相交直线这一条件;忽略线面垂直、面面垂直的条件致误;面面垂直的判定中找不到哪个面和哪条线垂直;注意排除由平面到空间的思维定势的影响.
4.“直线a与平面α内的无数条直线都垂直”是“直线a与平面α垂直”的       条件.(填“充分不必要”“必要不充分”或“充要”)
5.已知m,n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现有以下说法:
①若α∥β,n α,m β,则m∥n;
②若m⊥α,m⊥β,n⊥α,则n⊥β;
③若m⊥n,m⊥α,n⊥β,则α⊥β;
④若m∥α,n∥β,α⊥β,则m⊥n;
⑤若α⊥β,m α,n β,则m⊥n.
其中正确说法的序号为    .
6.如图所示,已知四棱锥P-ABCD的底面ABCD是边长为a的正方形,PA=a,PB=PD=a,则它的5个面中,互相垂直的面有    对.
7.在△ABC中,∠BAC=90°,P为平面ABC外的一点,且PA=PB=PC,则平面PBC与平面ABC    (填“一定”或“不一定”)垂直.
 垂直关系的基本问题
例1 (1)设m,n,l是三条不同的直线,α,β,γ是三个不同的平面,下列命题中为真命题的是 (  )                 
A.若m⊥n,n⊥l,则m⊥l
B.若α⊥β,β⊥γ,则α⊥γ
C.若m⊥α,m∥n,n∥β,则α⊥β
D.若m∥n,m∥α,则n∥α
(2)如图所示,AC为圆O的直径,PA垂直于圆O所在的平面,B为圆周上不与点A,C重合的点,AS⊥PC于点S,AN⊥PB于点N,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平面ANS⊥平面PBC
B.平面ANS⊥平面PAB
C.平面PAB⊥平面PBC
D.平面ABC⊥平面PAC
总结反思
解决线、面位置关系判定的问题一般是利用正方体模型或画图分析解决,其实最好的办法是笔当线,纸、手掌当面动态演示.
变式题 (1)已知l,m,n表示不同的直线,α,β表示不同的平面,则下列四个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若l∥α,且m∥α,则l⊥m
B.若α⊥β,m∥α,n⊥β,则m∥n
C.若m∥l,且m⊥α,则l⊥α
D.若m⊥n,m⊥α,n∥β,则α⊥β
(2)(多选题)如图所示,在正方形ABCD中,E,F分别是BC,CD的中点,AC与EF交于点G,现沿AE,AF及EF把这个正方形折成一个空间图形,使B,C,D三点重合,重合后的点记为H,那么在这个空间图形中必有 (  )
A.AG⊥平面EFH B.AH⊥平面EFH
C.EF⊥平面AGH D.HG⊥平面AEF
 线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例2 [2024·湘豫名校联考] 如图,在四棱锥S-ABCD中,△SAD是等边三角形,四边形ABCD是矩形,且 SA=2AB,E是BC的中点,F是SE的中点.证明:SE⊥平面ADF.


总结反思
解决直线与平面垂直问题的常用方法:
(1)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l⊥a,l⊥b,a α,b α,a∩b=P l⊥α.
(2)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
α⊥β,α∩β=l,a α,a⊥l a⊥β.
(3)性质:①a∥b,b⊥α a⊥α;
②α∥β,a⊥β a⊥α.
变式题 如图,平行六面体ABCD-A1B1C1D1中,底面ABCD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O为AC与BD的交点,AA1=2,∠C1CB=∠C1CD,∠C1CO=45°.
证明:C1O⊥平面ABCD.


 面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例3 [2024·武汉调研] 如图,在三棱柱ABC-A1B1C1中,侧面ABB1A1⊥底面ABC,AB=BB1=2,AC=2,∠B1BA=60°,点D是棱A1B1的中点,=4,DE⊥BC.证明:AC⊥BB1.


总结反思
1.判定面面垂直的方法:
(1)面面垂直的定义;
(2)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a⊥β,a α α⊥β)(一般在一个平面内找交线的垂线,证此线与另一平面垂直).
2.在已知面面垂直时,一般要用性质定理进行转化.在一个平面内作交线的垂线,转化为线面垂直,然后进一步转化为线线垂直.
变式题 [2024·陕西宝鸡三模] 如图,在三棱柱ABC-A1B1C1中,AA1与BB1间的距离为,AB=AC=A1B=2,A1C=BC=2.
(1)证明:平面A1ABB1⊥平面ABC;
(2)若点N是棱A1C1的中点,求点N到平面A1B1C的距离.


 平行垂直关系的综合问题
例4 [2024·厦门一模] 如图所示,在四棱锥E-ABCD中,AD∥BC,2AD=BC=2,AB=,AB⊥AD,EA⊥平面ABCD,过点B作平面α⊥BD.
(1)证明:平面α∥平面EAC;
(2)已知点F为棱EC的中点,若EA=2,求直线AD与平面FBD所成角的正弦值.


总结反思
垂直关系综合问题的解题方法:
(1)对于三种垂直的综合问题,一般通过作辅助线进行线线、线面、面面垂直间的转化.
(2)对于垂直与平行相结合的问题,应注意平行、垂直的性质及判定的综合应用.
(3)对于存在性问题,可以利用所给垂直条件先求出点的位置,再进行位置关系证明或求角.
变式题 [2024·西安模拟] 如图,在九面体ABCDEFGH中,平面AGF⊥平面ABCDEF,平面AGF∥平面HCD,AG=GF=CH=HD=,AB=6,底面ABCDEF为正六边形.证明:
(1)GH∥平面ABCDEF.
(2)GH⊥平面AGF.

第45讲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时间:45分钟)
1.已知直线a⊥平面α,b∥α,则 (  )                 
A.a⊥b,且a与b相交
B.a⊥b,且a与b不相交
C.a⊥b
D.a与b不一定垂直
2.[2024·苏北七市二调] 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
A.AD⊥B1C
B.A1D⊥BD
C.AC1⊥A1C
D.AC1⊥CD1
3.设a,b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若a α,b β,α⊥β,则“a⊥β”是“a⊥b”的 (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4.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直线m,n分别在平面ABCD和ABB1A1上,且m⊥n,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若m垂直于AB,则n垂直于AB
B.若m垂直于AB,则n不垂直于AB
C.若m不垂直于AB,则n垂直于AB
D.若m不垂直于AB,则n不垂直于AB
5.《蝶恋花·春景》是北宋大文豪苏轼所写的一首词作.其下阙为:“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如图所示,假如将墙看作一个平面,墙外的道路、秋千绳、秋千板看作是直线,那么道路和墙面线面平行,秋千静止时,秋千板与墙面线面垂直,秋千绳与墙面线面平行.那么当佳人在荡秋千的过程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秋千绳与墙面始终平行
B.秋千绳与道路始终垂直
C.秋千板与墙面始终垂直
D.秋千板与道路始终垂直
6.已知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m,n是平面α及β之外的两条不同直线,给出下列四个论断:
①m⊥n;②m⊥α;③n⊥β;④α⊥β.
请你根据上面四个论断写出一个真命题:        .
7.[2024·湖北新高考协作体联考] 已知a,b是不同的直线,α,β是不同的平面,给出下列四个结论:
①若a∥α,a∥β,则α∥β;
②若a∥b,a∥α,则b∥α;
③若a⊥α,a⊥β,则α∥β;
④若α⊥β,a∥α,则a⊥β.
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    .
8.已知点P,Q分别在平面ABCD的两侧,四棱锥P-ABCD与四棱锥Q-ABCD的所有侧棱长均为2,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
A.四边形ABCD可能是AB=AC=2的菱形
B.四边形ABCD一定是正方形
C.四边形ABCD不可能是直角梯形
D.平面APQ不一定与平面ABCD垂直
9.在某次数学探究活动中,小明先将一副三角板按照图①的方式进行拼接,然后他又将三角板ABC折起,使得二面角A-BC-D为直二面角,得到如图②所示的四面体A-BCD.小明对四面体A-BCD中的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作出了如下判断,其中不正确的是 (  )
A.CD⊥平面ABC
B.AB⊥平面ACD
C.平面ABD⊥平面ACD
D.平面ABD⊥平面BCD
10.过△ABC所在平面α外的一点P,作PO⊥α,垂足为O,若点P到直线AB,AC和BC的距离都相等,则点O是△ABC的 (  )
A.内心 B.外心
C.重心 D.垂心
11.(多选题)[2024·山西吕梁二模] 如图,在平行六面体ABCD-A1B1C1D1中,底面ABCD是正方形,O为A1C1与B1D1的交点,则下列条件中能成为“AC1=A1C”的必要条件的有 (  )
A.四边形ACC1A1是矩形
B.平面ABB1A1⊥平面ACC1A1
C.平面BDD1B1⊥平面ABCD
D.直线OA,BC所成的角与直线OC,AB所成的角相等
12.如图所示,已知正方形ABCD和正方形DCEF不在同一平面内,M,N分别为AB,DF的中点.若CD=2,平面ABCD⊥平面DCEF,则MN=    .
13.如图,在矩形ABCD中,AB=4,AD=2,点E为线段CD的中点,沿直线AE将△ADE翻折,点D运动到点P的位置.当平面PAE⊥平面ABCE时,三棱锥P-ABC的体积为    .
14.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为菱形,∠BAD=60°,点O为AD的中点,
∠APD=90°且AD=PB,求证:OB⊥平面PAD.
15.[2024·安徽合肥一中期末] 如图,多面体ABCDEF是由一个正四棱锥A-BCDE与一个三棱锥F-ADE拼接而成的,AF∥CD,在棱DE上找一点G,使得平面ABC⊥平面AFG,并证明你的结论.
16.[2024·巴蜀中学模拟] 如图,在正三棱柱ABC-A1B1C1中,AB=2,BB1=,D为AC的中点.
(1)证明:AB1⊥BC1;
(2)求三棱锥D-BCC1的体积;
(3)求平面DBC1与平面BCC1夹角的大小.(共117张PPT)
第45讲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课前基础巩固
课堂考点探究
教师备用习题
作业手册
答案核查【听】
答案核查【作】
【课标要求】 1.从立体几何的有关定义和基本事实出发,了解空间中
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
并能够证明相关性质定理.
2.能用已获得的结论证明空间基本图形位置关系的简单命题.
1.直线与平面垂直
(1)定义:如果直线与平面 内的______________都垂直,就说
直线与平面 互相垂直,记作 .直线叫作平面 的______,
平面 叫作直线 的______.
任意一条直线
垂线
垂面
◆ 知识聚焦 ◆
(2)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类别 语言表述 图形表示 符号语言 应用
判定 根据定义,证明一 条直线垂直于一个 平面内的任意一条 直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平面 内 的任意一条 直线, 证明直线
和平面垂

类别 语言表述 图形表示 符号语言 应用
判定 如果一条直线与一 个平面内的______ _________垂直, 那么该直线与此平 面垂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证明直线
和平面垂

两条相交直线
续表
类别 语言表述 图形表示 符号语言 应用
判定 如果两条平行直线 中的__________垂 直于一个平面,那 么____________也 垂直于这个平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证明直线
和平面垂

一条直线
另一条直线
续表
类别 语言表述 图形表示 符号语言 应用
性质 如果一条直线和一 个平面垂直,那么 这条直线和这个平 面内的__________ _____都垂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证明直线
与直线垂

任意一条直线
续表
类别 语言表述 图形表示 符号语言 应用
性质 垂直于同一个 ______的两条直线 平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证明直线
与直线平

平面
续表
2.平面与平面垂直
(1)定义:两个平面相交,如果它们所成的二面角是__________,就说
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2)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直二面角
类 别 语言表述 图形表示 符号表示 应用
判 定 根据定义,证明两 平面所成的二面角 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二面角 的平面 角,且__________ ____,则 证明两
个平面
垂直
直二面角
类 别 语言表述 图形表示 符号表示 应用
判 定 如果一个平面过另 一个平面的 ______,那么这两 个平面垂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证明两
个平面
垂直
垂线
续表
类 别 语言表述 图形表示 符号表示 应用
性质 如果两个平面垂 直,那么它们所成 ________________ 是直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是 二面角 的平面角,则 ____________ 证明两
条直线
垂直
二面角的平面角
续表
类 别 语言表述 图形表示 符号表示 应用
性 质 两个平面垂直,如 果一个平面内有一 直线垂直于这两个 平面的______,那 么这条直线与另一 个平面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证明直
线与平
面垂直
交线
垂直
续表
常用结论
1.与线面垂直相关的常用结论:
(1)两条平行直线中的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垂直,则另一条直线也
与这个平面垂直;
(2)一条直线垂直于两个平行平面中的一个,则与另一个平面也垂直;
(3)过空间一点有且仅有一条直线与已知平面垂直;
(4)过空间一点有且仅有一个平面与已知直线垂直.
2.三种垂直关系的转化:
线线垂直线面垂直 面面垂直
3.三垂线定理及逆定理
(1)定理:若平面内的一条直线与平面的一条斜线在这个平面内的
射影垂直,则它也和这条斜线垂直.
(2)逆定理:若平面内的一条直线与平面的一条斜线垂直,则它也
和这条斜线在该平面内的射影垂直.
题组一 常识题
1.[教材改编] 如图,已知 垂直于菱形
所在的平面,连接,,, ,
,则一定互相垂直的平面有___对,与 垂
直的直线有___条.
4
3
◆ 对点演练 ◆
[解析] 由 平面,得平面 平
面,平面 平面 ,平面
平面.因为, ,
,所以 平面 ,所以平
面 平面,故互相垂直的平面有4对. 与垂直的直线有 ,
, ,共3条.
2.[教材改编] 若平面 平面 ,且 ,则下列说法中正
确的序号是____.
①平面 内的直线必垂直于平面 内的任意一条直线;
②平面 内的直线必垂直于平面 内的无数条直线;
③平面 内的任意一条直线必垂直于平面 ;
④过平面 内任意一点作交线的垂线,则此垂线必垂直于平面 .

[解析] 在①中,如图甲, , ,
且,与都不垂直,则, 不一定垂直,故
①错误;
在②中,如图乙, , ,
,则 ,所以 内所有与 平行的直线都与垂直,故②正确;
在③中,如图丙, ,但与 不垂直,则与 不垂直,故③错误;
在④中,如图丁,若不在 内,则与 不垂直,故④错误.故填②.
3.[教材改编] 在三棱锥中,点在平面上的射影为点 .
(1)若,则点是 的____心;


[解析] 如图①,连接,,,在 ,
和中, ,所以
,即为 的外心.
(2)若,,,则点是 的____心.


[解析] 如图②,延长,,,分别交 ,
,于点,,.因为, ,
,, 平面,所以
平面,又 平面,所以 ,因
为,,, 平面 ,
所以 平面,又 平面 ,所以
,即为的边上的高.同理可得, 分别为
的边,上的高,所以为 的垂心.
题组二 常错题
◆ 索引:证明线面垂直时,易忽视平面内两条直线为相交直线这一条
件;忽略线面垂直、面面垂直的条件致误;面面垂直的判定中找不到哪
个面和哪条线垂直;注意排除由平面到空间的思维定势的影响.
4.“直线与平面 内的无数条直线都垂直”是“直线与平面 垂直”
的____________条件.(填“充分不必要”“必要不充分”或“充要”)
必要不充分
[解析] 根据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知,“直线与平面 内的无数条
直线都垂直”不能推出“直线与平面 垂直”,反之则可以,所以应填必
要不充分.
5.已知,是两条不同的直线, , 是两个不同的平面,现有以下说法:
①若 , , ,则 ;
②若 , , ,则 ;
③若, , ,则 ;
④若 , , ,则 ;
⑤若 , , ,则 .
其中正确说法的序号为______.
②③
[解析] 在①中,若 , , ,则与 平行或异面,故①错
误;
在②中,若 , ,则 ,又 ,所以 ,故②正确;
在③中,若, ,则 或 ,又 ,所以 ,
故③正确;
在④中,若 , , ,则与 平行、相交或异面,故④错误;
在⑤中,若 , , ,则, 平行、相交或异面,所以⑤
错误.故填②③.
6.如图所示,已知四棱锥的底面
是边长为的正方形,, ,则
它的5个面中,互相垂直的面有___对.
5
[解析] 由底面是边长为 的正方形,
,,得, ,又
,所以 底面,由
平面, 平面,可得平面 平面
,平面 平面.又, ,所以 平
面,又 平面,所以平面 平面.由 ,
,,得 平面,又 平面 ,所以平
面 平面.由,得 平面,又 平面 ,
所以平面 平面 .故共有5对互相垂直的面.
7.在中, ,为平面外的一点,且 ,
则平面与平面 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垂直.
一定
[解析] 因为,所以点在平面内的射影为
的外心,因为 ,所以为的中点,所以在平面 内,
所以平面 平面 .
探究点一 垂直关系的基本问题
例1(1)设,,是三条不同的直线, , , 是三个不同的
平面,下列命题中为真命题的是( )
A.若,,则
B.若 , ,则
C.若 ,, ,则
D.若, ,则

[解析] 若,,则或,相交或, 异面,所以A为假
命题;
若 , ,则 或 , 相交,所以B为假命题;
若 ,,则 ,又 ,则 ,所以C为真命题;
若, ,则 或 ,所以D为假命题.故选C.
[思路点拨]由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及线面、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
判定定理逐一判断各选项即可.
(2)如图所示,为圆的直径,垂直于圆
所在的平面,为圆周上不与点, 重合的点,
于点,于点 ,则下列说法不正
确的是( )
A.平面 平面 B.平面 平面
C.平面 平面 D.平面 平面

[解析] 平面, 平面, 平面
平面,故D中说法正确.
平面,,又,
, 平面,又 平面, 平面
平面 ,故C中说法正确.
平面, , ,, 平面
,又 平面, 平面 平面,故A中说法正确.
[思路点拨]利用线面垂直、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判断
即可.
对于B,假设平面 平面 , 平面,
平面,, 平面 平面
,平面 平面, 平面,
,,, 平
面 ,又 平面, , ,
, 平面,与 平面
矛盾,故B中说法不正确.故选B.
[总结反思]
解决线、面位置关系判定的问题一般是利用正方体模型或画图分析
解决,其实最好的办法是笔当线,纸、手掌当面动态演示.
变式题(1)已知,,表示不同的直线, , 表示不同的平面,
则下列四个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 ,且 ,则
B.若 , , ,则
C.若,且 ,则
D.若, , ,则

[解析] 对于选项A,若 ,且 ,则, 可能平行、相交或
异面,不一定垂直,故A错误;
对于选项B,若 , , ,则, 可能平行、相交
或异面,不一定平行,故B错误;
对于选项C,若,且 ,则 ,故C正确;
对于选项D,若, , ,则 与 相交或平行,
不一定垂直,故D错误.故选C.
(2)(多选题)如图所示,在正方形中,,分别是 ,
的中点,与交于点,现沿,及 把这个正方形折成
一个空间图形,使,,三点重合,重合后的点记为 ,那么在
这个空间图形中必有( )
A.平面
B.平面
C. 平面
D. 平面


[解析] 折叠前后得到 ,
不变,又 ,所以
根据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可得
平面,故B正确;
过点 只有一条直 线与平面垂直,且 平面, 点与 不重
合,故A不正确;
,,又 ,所以根据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可得 平面,故C正确;
因为与不垂直,所以 与平面不垂直,故D不正确.故选 .
探究点二 线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例2 [2024·湘豫名校联考] 如图,在四棱锥
中,是等边三角形,四边形
是矩形,且 ,是的中点,是
的中点.证明: 平面 .
证明:方法一:取的中点,连接,, ,
如图.因为四边形是矩形,,分别是,
的中点,所以,所以.因为
是等边三角形,所以.
因为,所以 平面.
[思路点拨] 思路一:取的中点,连接 ,则,连接
,,则 ,从而 平面,进而得到,再
证 即可.
因为 平面,所以.因为
,所以
,所以 是等腰三角形.
因为是的中点,所以 .
因为,, 平面,所以 平面 .
方法二:不妨设,则 .如
图,连接,,因为为 的中点,所以
,所以,.又为 的
中点,所以, .
因为,, 平面,所以 平面 .
[思路点拨]思路二:要证, ,故只需连接,,
再证, 即可.
[总结反思]
解决直线与平面垂直问题的常用方法:
(1)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
(2)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
.
(3)性质:
.
变式题 如图,平行六面体中,底面 是边长
为2的正方形,为与的交点,, ,
.证明: 平面 .
证明: 底面 是边长为2的正方
形,, .平行六面体
中, .在
中, , ,
,由余弦定理得 ,
可得,,.
如图,连接 ,,在与中,,
, ,
, ,即
为等腰三角形,又为 的中
点, .
平面, 平面 ,
, 平面 .
探究点三 面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例3 [2024·武汉调研] 如图,在三棱柱
中,侧面 底面 ,
,, ,点
是棱的中点,, .证明:
.

, , 由余弦定理可得

满足,所以,
即. 因为平面 平面,
[思路点拨] 利用余弦定理和勾股定理证明,再由面面垂直
的性质定理得到 平面,从而, ,进而得到
.根据题目条件得 ,由勾股定理得,最后利用
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得 平面 ,从而 .
且交线为,, 平面,所以
平面.又, 平面,所以
, .因为,,且,
平面,所以 平面.又 平
面,所以.设, ,则
,可得,即,所以 ,满
足,即.又因为, ,
且, 平面,所以 平面.因为 平
面,所以 .
[总结反思]
1.判定面面垂直的方法:
(1)面面垂直的定义;
(2)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一般在一个平面
内找交线的垂线,证此线与另一平面垂直).
2.在已知面面垂直时,一般要用性质定理进行转化.在一个平面内作
交线的垂线,转化为线面垂直,然后进一步转化为线线垂直.
(1)证明:平面 平面 ;
证明:取棱的中点,连接 ,如图,
因为,所以.在三棱柱
中,,所以,所以
.因为,所以, .
变式题 [2024·陕西宝鸡三模] 如图,在三棱柱
中,与间的距离为 ,
, .
因为,,所以,所以 ,
同理.因为,且, 平面 ,所
以 平面.因为 平面,所以平面 平
面 .
解:过作,垂足为,连接 ,如图,
由(1)可知平面 平面 ,且平面
平面,所以 平面 ,
因为 平面,所以 . 由(1)可知,
是等边三角形,可得, ,
.
(2)若点是棱的中点,求点到平面
的距离.
在中,,, ,由余弦定理得
,则,可得
的面积为 .

设点 到平面
的距离为,则 ,
可得 .
探究点四 平行垂直关系的综合问题
例4 [2024·厦门一模] 如图所示,在四棱锥
中,, ,
,, 平面,过点 作
平面 .
(1)证明:平面平面 ;
证明:设与的交点为,连接 ,如图,
因为,且,所以 .
因为,所以,又 ,
,且, ,所以
,所以 ,
所以 .
[思路点拨]利用三角形相似及等量代换得 ,利用线面垂
直得,进而得 平面 ,结合已知条件得证;
因为,所以 ,
所以 ,即
,所以 ,所以
,即.因为 平面 ,
平面,所以.因为,, 平面
,所以 平面,又因为平面,且 平面 ,
所以平面平面 .
(2)已知点为棱的中点,若,求直线与平面 所
成角的正弦值.
解:如图,取的中点,连接,因为 为棱
的中点,所以,且 ,又因
为 平面,所以 平面 .
因为 平面,所以 .
因为,,所以 ,
.易知,所以 ,
所以,即.又 ,
[思路点拨]通过等体积法得到到平面 的距离,再求线面角.
.因为,且 ,
所以.因为 平面,
平面 ,所以 ,所以
.
因为,,且,所以
.
设为 到平面的距离,因为 ,
所以
,即 ,
解得 .记直
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为 ,则
,所以直线
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
[总结反思]
垂直关系综合问题的解题方法:
(1)对于三种垂直的综合问题,一般通过作辅助线进行线线、线面、
面面垂直间的转化.
(2)对于垂直与平行相结合的问题,应注意平行、垂直的性质及判定
的综合应用.
(3)对于存在性问题,可以利用所给垂直条件先求出点的位置,再进
行位置关系证明或求角.
变式题 [2024·西安模拟] 如图,在九面体 中,平面
平面,平面平面 ,
,,底面 为正六边形.证
明:
(1)平面 .
证明:记,的中点分别为,,连接,, ,因
为,,所以 ,且
.因为平面 平面 ,
平面 平面, ,所以
平面.因为平面平面,所以平面 平面
,同理可得 平面,,所以 ,且
,所以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所以.因为 平面
, 平面,所以平面 .
(2) 平面 .
解:由正六边形的性质可知, ,又平面
平面,平面 平面
,所以 平面,因为 ,
所以 平面 .
【备选理由】例1以高考真题为蓝本,用三种不同方法证明线面垂直;
例1 [配例2使用] 全国卷Ⅰ(节选)] 如
图,为圆锥的顶点,是圆锥底面的圆心, 为
底面直径, 是底面的内接正三角
形,为上一点,.证明: 平面
.
证明:方法一:由题设知 为等边三角形,连接,,
设,则 ,,
所以 ,
,又为等边三角形,所以 ,
所以, ,则
,所以 ,
同理,又,, 平面,所以 平
面 .
方法二:因为是底面圆 的内接正三角形,
且为底面直径,所以 .
因为垂直于底面,在底面内,所以 .
又因为 平面, 平面 ,
,所以 平面 .
又因为 平面,所以 .
设,则为的中点,连接 .
设,则,, ,

因此,则 .
又因为,, 平面 ,所以
平面 .
方法三:不妨设 ,则
,由 平面 ,得
,则 ,
所以.因为是 的外心,
所以.在底面过作的平行线与弧
相交于点,以为原点,的方向为轴正方向,的方向为 轴正
方向,的方向为 轴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 ,
,,所以 ,
, ,
故 ,
,所以 ,

又,, 平面 ,所以
平面 .
例2 [配例3使用] [2024·山西长治模拟] 如图,
是圆的直径,与圆所在的平面垂直, 是圆上
不同于,的一点.求证:平面 平面 .
证明: 平面, 平面 ,
,是圆的直径, ,
,, 平面, 平
面 , 平面, 平面 平面 .
【备选理由】例2考查如何利用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证明面面垂直;
例3 [配例4使用] [2025·湖南衡阳模拟] 在
三棱锥 中, 平面,
,,是的中点, 在线
段 上运动.
【备选理由】例3考查如何从线线垂直到线面垂直再到面面垂直过程
递进,综合考查垂直与平行关系的相互转化,均可作为课外提升补充.
(1)证明:平面 平面 ;
证明:因为 平面, 平面 ,
所以 ,
又,,, 平面 ,
所以 平面,又 平面 ,所以
,
又,是的中点,所以,又,,
平面 ,
所以 平面,又 平面,所以平面 平面 .
解:当平面时,因为 平面 ,
平面 平面 ,
所以,由是的中点,可得是 的中
点,
因为 平面, 平面 ,所以
.
因为,,平面 平面,所以
(或其补角)为平面与平面 的夹角的平面角.
(2)当平面时,求平面与平面 的夹角的正弦值.
, ,
,故
,
所以平面与平面的夹角的正弦值为 .
作业手册
1.已知直线 平面 , ,则( )
A.,且与相交 B.,且与 不相交
C. D.与 不一定垂直
[解析] ,平行于 内的某一条直线,设为, 平
面 ,且 平面 ,,,但与 可能相交,也可
能异面.故选C.

◆ 基础热身 ◆
2.[2024· 苏北七市二调]在正方体 中,下列关系正
确的是( )
A. B. C. D.
[解析] 如图,对于A选项,在正方体
中,,显然 与
不垂直,故与 不垂直,故A错误;
对于B选项,连接,可知 为等边
三角形,故与成 角,故B错误;

对于C选项,连接, ,易知四边形为矩形,故与
不垂直,故C错误;
对于D选项,连接, 因为 平
面, 平面 ,所以
,又, ,
, 平面,所以 平面
,又 平面 ,所以
,故D正确.故选D.
3.设,是两条不同的直线, , 是两个不同的平面,若
, , ,则“ ”是“ ”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解析] 若 ,由 可知成立;若,可能 或
与 相交,故不一定有 .所以“ ”是“ ”的充分不必
要条件.故选A.

4.在正方体中,直线,分别在平面 和
上,且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垂直于,则垂直于
B.若垂直于,则不垂直于
C.若不垂直于,则垂直于
D.若不垂直于,则不垂直于

[解析] 若垂直于,由平面 平面 ,得平面
内的所有直线均与垂直,无法证明和 的关系,故A,B
错误;
若不垂直于,因为,所以当时, ,
又因为,所以垂直于 ,故C正确,D错误.故选C.
5.《蝶恋花·春景》是北宋大文豪苏轼所写的一首
词作.其下阙为:“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
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如
图所示,假如将墙看作一个平面,墙外的道路、
秋千绳、秋千板看作是直线,那么道路和墙面线
面平行,秋千静止时,秋千板与墙面线面垂直,
A.秋千绳与墙面始终平行 B.秋千绳与道路始终垂直
C.秋千板与墙面始终垂直 D.秋千板与道路始终垂直
秋千绳与墙面线面平行.那么当佳人在荡秋千的过程中,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

[解析] 显然,在荡秋千的过程中,秋千绳与墙面始终平行,但与道路
所成的角在变化,秋千板与墙面垂直,故也与道路始终垂直.故选B.
6.已知 , 是两个不同的平面,,是平面 及 之外的两条不
同直线,给出下列四个论断:
; ; ; .
请你根据上面四个论断写出一个真命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或, ,)
[解析] 由 , 是两个不同的平面,,是平面 及 之外的两条
不同直线,构造命题: , , .由面面垂
直的性质定理得.
构造命题:, , ,由面面垂直的判定
定理得 .
构造命题: , , ,但这里与 相
交、平行或 ,故得不出 .
构造命题:, , ,但这里与
相交、平行或 ,故得不出 .
7.[2024·湖北新高考协作体联考] 已知,是不同的直线, , 是
不同的平面,给出下列四个结论:
①若 , ,则 ;
②若, ,则 ;
③若 , ,则 ;
④若 , ,则 .
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____.

[解析] 对于①,设,当, , 时, ,
,所以 与 不一定平行,所以①不正确;
对于②,若 , ,则 或 ,所以②不正确;
对于③,由 , ,根据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
得 ,所以③正确;
对于④,若 , ,则与 的位置关系不确定,所以④
不正确.
8.已知点,分别在平面的两侧,四棱锥 与四棱锥
的所有侧棱长均为2,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四边形可能是 的菱形
B.四边形 一定是正方形
C.四边形 不可能是直角梯形
D.平面不一定与平面 垂直

◆ 综合提升 ◆
[解析] 因为四棱锥 与四棱锥
的所有侧棱长均为2,所以点, 在
底面上的射影都是四边形 的外心,
所以两射影重合,即有 平面 ,且
四边形 有外接圆.
对于选项A,当四边形是的菱形时,四边形
没有外接圆,所以选项A错误;
对于选项B,当四边形 是矩形时,显然满足题意,所以选
项B错误;
对于选项C,因为直角梯形没有外接
圆,所以选项C正确;
对于选项D,因为
平面,又 平面,
所以平面 平面 ,所以选项D错误.故选C.
9.在某次数学探究活动中,小明先将一副三角板按照图①的方式进行
拼接,然后他又将三角板折起,使得二面角 为直二
面角,得到如图②所示的四面体.小明对四面体 中
的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作出了如下判断,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平面
B. 平面
C.平面 平面
D.平面 平面

[解析] 对于A,因为二面角 为直二面角,
所以平面 平面,又因为平面
平面, ,且 平面,
所以 平面 ,所以A中判断正确;
对于B,由 平面, 平面,
可得 ,又因为,且
,, 平面,所以 平面
,故B中判断正确;
对于C,因为 平面,且 平面,所以平面
平面 ,故C中判断正确;
对于D,因为 平面, 平面,所以
平面 平面 ,若平面 平面,且
平面 平面,则 平面,
又 平面,可得,因为与 不
垂直,矛盾,所以平面与平面 不垂直,
故D中判断不正确.故选D.
10.过所在平面 外的一点,作 ,垂足为,若点
到直线,和的距离都相等,则点是 的( )
A.内心 B.外心 C.重心 D.垂心
[解析] 如图,过作于,
于,于,则 ,连接
,,, 平面,
平面, 平面, 平面
,,, ,

又, ,
, 平面,
平面, 平面,又 平面
, 平面, 平面 ,
,, .在
, , 中,
, ,
, ,
,故一定是 的内
心.故选A.
11.(多选题)[2024·山西吕梁二模] 如图,在平行六面体
中,底面是正方形,为与 的交点,
则下列条件中能成为“ ”的必要条件的有( )
A.四边形 是矩形
B.平面 平面
C.平面 平面
D.直线,所成的角与直线, 所成的
角相等



[解析] 要成为“ ”的必要条件,则
该条件可由“ ”推出.对于A,因为在
平行六面体 中,
, ,所以四边形
为平行四边形,又 ,所以四边形
为矩 形,故A正确;
对于B,假设平面 平面 ,
由选项A可知四边形为矩形,则
,又平面 平面
, 平面,
所以 平面 ,因为
平面,所以 ,与四边形 为正方形矛盾,故B错误;
对于C,因为四边形是正方形,所
以 ,因为, ,
所以 ,又,,
平面 ,所以 平面
,又 平面,所以平
面 平面 ,故C正确;
对于D,因为四边形 为矩形,为的
中点,易得 ,又正方形中,
, 是公共边,所以,
则 ,又, ,所
以, 分别为直线, 所成的角
(或其补角)与直线,所成的角(或其
补角),则直线 , 所成的角与直线, 所成的角相等,故
D正确.故选 .
12.如图所示,已知正方形和正方形 不在同一平面内,
,分别为,的中点.若,平面 平面 ,
则 ____.
[解析] 如图,取的中点,连接, .因为
四边形,四边形 均为正方形,且边长
为2,所以,, .因为平
面 平面,平面 平面
, 平面,所以 平
面,又 平面,所以 ,所以
.
13.如图,在矩形中,,,点为线段 的中点,
沿直线将翻折,点运动到点的位置.当平面 平面
时,三棱锥 的体积为_ ___.
[解析] 如图,取的中点,连接交 于
点,连接,.易知四边形 为正方形,
则 ,由翻折前后的不变性可知,
,当平面 平面 时,又平
面 平面, 平面,所以 平面
.由题意可知,, ,
所以 .
14.如图,在四棱锥中,底面为菱形, ,
点为的中点, 且,求证: 平面 .
证明:连接,,如图.由底面 为菱
形, ,得 ,又因为
为的中点,所以.因为在
中, ,为 的中点,
所以 .
设,则, , 即
,所以 ,
又因为, 平面, 平面 ,
所以 平面 .
15.[2024·安徽合肥一中期末] 如图,多面体 是由一个正四棱
锥与一个三棱锥拼接而成的,,在棱
上找一点,使得平面 平面 ,并证明你的结论.
解:当点为的中点时,平面 平面
, 证明如下:
因为四棱锥 是正四棱锥,所以
,,又因为在正方形
中,,所以 .
在正方形中,,因为,所以 ,因为
,, 平面,所以 平面,因为
平面 ,
所以平面 平面 .
16.[2024·巴蜀中学模拟] 如图,在正三棱柱
中,,,为
的中点.
◆ 能力拓展 ◆
(1)证明: ;
证明:如图,取的中点,连接,,则 ,
又因为为正三棱柱,所以平面 平
面 ,又平面 平面,所以
平面 ,又 平面,
所以.又, ,所以
, ,
所以 ,所以 ,又
,所以 ,
又,所以 平面,所以 .
(2)求三棱锥 的体积;
解:过点作于点 ,如图,
由(1)知 平面,所以,所
以 平面 . 又为的中点,所以
,因为,所以,所以 ,
又 ,
所以 .
(3)求平面与平面 夹角的大小.
解:过点作于点,连接 ,如图,
因为 平面,且 ,所以
即为平面与平面 的夹角.
又,且 ,
所以 ,
所以 ,所以平面与平面夹角的大小为 .
【知识聚焦】1.(1)任意一条直线 垂线 垂面 (2)两条相交直线 一条直线 另一条直线
任意一条直线 平面 2.(1)直二面角 (2)直二面角 ∠AOB=90° 垂线 二面角的平面角
∠AOB=90° 交线 垂直
【对点演练】1.4 3 2.② 3.(1)外 (2)垂 4.必要不充分 5.②③ 6.5 7.一定
课堂考点探究
例1 (1)C (2)B 变式题 (1)C (2)BC 例2 略 变式题 略 例3 略 变式题 (1)略 (2)
例4 (1)略 (2)  变式题 略
教师备用习题
例1 略 例2略 例3(1)略 (2)  
基础热身
1.C 2.D 3.A 4.C 5.B
6. m⊥α,n⊥β,α⊥β m⊥n(或m⊥n,m⊥α,n⊥β α⊥β) 7. ③
综合提升
8.C 9.D 10.A 11.ACD 12. 13.
14.略 15.当点G为DE的中点时,平面ABC⊥平面AFG
能力拓展
16. (1)略  (2) (3)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