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第1课时 眼和视觉
眼和视觉
1.如图是小芳绘制的人的眼球的结构简图,其中标注有误的一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2.(2024黑龙江中考)在进行乒乓球运动时,眼球中能折射光,让远近不同的乒乓球在视网膜上清晰成像的主要结构是 ( )
A.角膜 B.晶状体
C.瞳孔 D.玻璃体
3.我们俗称的“白眼球”和“黑眼球”分别是指眼球中的哪个结构 ( )
A.巩膜、瞳孔
B.角膜、瞳孔
C.巩膜、虹膜
D.角膜、虹膜
4.视觉形成过程中,形成物像和形成视觉的部位分别是 ( )
A.视网膜、视网膜
B.大脑的特定区域、大脑的特定区域
C.视网膜、大脑的特定区域
D.大脑的特定区域、视网膜
5.某视力正常的交警在执勤过程中,先是看到一辆汽车停在远处,然后向他迎面驶来。图中能反映该交警在注视汽车过程中眼球晶状体曲度变化情况的是 ( )
A B
C D
6.眼球的结构和功能及视觉的形成
(1)眼球的结构和功能:
(2)从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到形成视觉需通过角膜→房水→瞳孔→ →玻璃体→成像于
→视神经→ 的特定区域。
(3)当人从亮到暗的地方,人眼的瞳孔变化情况是 。
近视及其预防
7.患近视后可能 ( )
A.晶状体曲度过大 B.眼球前后径过短
C.物像成于视网膜后方 D.配戴凸透镜矫正
8.看书一小时后,向远处眺望一会儿,可以预防近视,其主要原因是 ( )
A.使调节瞳孔的肌肉放松
B.使调节晶状体的肌肉放松
C.使视神经得到休息
D.使大脑的特定区域得到休息
9.下列行为不利于保护视力的是 ( )
A.定期检查视力 B.长时间刷手机
C.增加户外活动 D.保持良好坐姿
1.(2024河北中考)某同学在窗前远眺时,一只昆虫突然飞到眼前;经眼的一系列调节后,他看清了眼前的昆虫。能表示该过程的正确顺序是 ( )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③②①
2.如图是视觉形成的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结构名称表述错误的是 ( )
A.1是瞳孔,它是虹膜中央的小孔
B.2是玻璃体,3是晶状体
C.4是视网膜,其上有对光敏感的细胞
D.5是视神经,6是大脑的特定区域
3.
ICL晶体植入手术可以矫正近视,其原理可以理解为在眼球的虹膜后,晶状体前植入一个“隐形眼镜”(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手术后,患者的物像形成位置是视网膜
B.植入的ICL晶体会使近视患者眼球的晶状体变凸
C.植入近视患者眼球的ICL晶体相当于一个凹透镜
D.术前,近视患者看不清远处物体是因为物像未落到视网膜上
4.眼是获取外界信息的重要结构,青少年要科学用眼,保护视力。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中填图中序号)
(1)图1中正常情况下,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经过角膜、[ ]晶状体、 等结构的折射作用后,在视网膜上形成物像,最终在 形成视觉。
(2)科研人员请视力正常的成年志愿者在弱光照下阅读,测定阅读前(0 min)、阅读30 min和60 min时眼球前后径,结果如图2。与阅读前相比较,志愿者弱光照下阅读后的眼球前后径变 ,推测长期弱光照下阅读可能是引起 (填“近视”或“远视”)的原因之一。
(3)研究发现,人们长时间使用电脑或手机,会导致 的曲度过大且不易恢复,从而导致近视,近视可通过配戴 加以矫正。
5.(跨学科实践)某班同学要探究眼睛成像奥秘,利用水透镜和其他材料制作了人体眼球成像模型如图1,图2是眼球结构示意图。请你观察模型,并结合眼球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中填图中序号)
(1)利用注射器向囊状的水透镜注水或从中抽水,可改变其曲度,从而改变焦距。水透镜模拟的是图2所示的[ ] ;纸盒内的屏幕模拟的是[⑨] ,后者的功能是 。
(2)用注射器缓慢向水透镜内注水,水透镜曲度逐渐变大,这可模拟人在 (填“由近到远”或“由远到近”)看物体时眼球相应结构的状态;当物像清晰时,停止向水透镜注水;把LED灯拉远,物像变得模糊,此时模拟的是 (填“近视眼”或“远视眼”)成像的状态。要想使物像重新变清晰,方法之一是在纸盒和LED灯之间加上合适的 镜。
(3)有一失明患者经检查眼球结构完好无损,原因之一可能是图2中 发生了病变,视觉最终形成的部位是在 。
(4)请你写一条保护眼睛的建议: 。
【详解答案】
基础达标
1.C 2.B 3.C 4.C 5.A
6.(1)白眼球 瞳孔 晶状体的曲度 视网膜 感受光的刺激 折射光 折射光
(2)晶状体 视网膜 大脑
(3)由小变大
7.A 8.B 9.B
能力提升
1.B 解析:当某同学在窗前远眺时,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形成的物像在视网膜上,处于①状态,一只昆虫突然飞到眼前,昆虫刚开始处于看不清的状态,形成的物像不在视网膜上,处于③状态,调节晶状体曲度后看清了昆虫,在视网膜上形成了清晰的物像,处于②状态。故选B。
2.B 解析:虹膜中央有瞳孔,瞳孔的大小可以调节,能够控制进入眼球内的光,结合题图可知,1是瞳孔,A正确。在眼球的结构中,晶状体透明、有弹性,具有折射光的作用。玻璃体是透明的胶状物质,能支撑眼球壁,并具有折射光的作用。结合分析可知,2是晶状体,3是玻璃体,B错误。4(视网膜)是眼球内成像的部位,其上有对光敏感的细胞,这些细胞能够把物体的色彩、亮度等信息转化为神经冲动,C正确。视觉的形成过程:物体反射的光→角膜→房水→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视神经→大脑的特定区域(形成视觉)。结合题图可知,5是传导兴奋的视神经,6是产生视觉的大脑的特定区域,D正确。故选B。
3.B 解析: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依次通过角膜、房水、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并经过角膜、晶状体等的折射,最终落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物像。视网膜上有对光敏感的细胞,这些细胞将图像信息通过视神经传给大脑的特定区域,人就产生了视觉,可见手术后,患者的物像形成位置是视网膜,A正确;ICL晶体植入手术可以矫正近视,其原理可以理解为在眼球的虹膜后,晶状体前植入一个“隐形眼镜”,植入的ICL晶体不会改变晶状体的曲度,B错误;近视可以配戴凹透镜加以矫正,因此植入眼球的ICL晶体相当于一个凹透镜,C正确;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角膜、晶状体的曲度过大,所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造成近视,因此手术前,看不清远处物体是因为物像落到了视网膜的前方,D正确。故选B。
4.(1)② 玻璃体 大脑的特定区域
(2)长 近视
(3)晶状体 凹透镜
解析:(1)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依次通过角膜、房水、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经过角膜、晶状体等的折射,落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物像。当视网膜上对光敏感的细胞获得图像信息时,会通过视神经将信息传给大脑的特定区域,从而形成视觉。(2)分析图2的曲线可知,与阅读前相比较,志愿者弱光照下阅读后的眼球前后径变长。如果眼球的前后径过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通过折射所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到视网膜的前方,这种以看不清远处物体为主要症状的眼病称为近视,因此我们可推测长期弱光照下阅读可能是引起近视的原因之一。(3)除弱光外,研究发现人们长时间使用电脑或手机,会导致晶状体的曲度增加或者眼球的前后径过长,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近视需配戴凹透镜加以矫正。
5.(1)⑤ 晶状体 视网膜 感受光的刺激,形成物像
(2)由远到近 近视眼 凹透
(3)视神经 大脑的特定区域
(4)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或注意眼部清洁;注意适宜的光线;减少看电子屏幕的时间,合理即可)
解析:(1)水透镜相当于眼球的晶状体,如图2中的⑤,纸盒内的屏幕承接凸透镜成的像,模拟的是眼球中的⑨视网膜。视网膜的作用是能感受光的刺激,形成物像。(2)用注射器缓慢向水透镜内注水,水透镜曲度逐渐变大,这可模拟人在由远到近看物体时眼球相应结构的状态;用注射器向水透镜内注水后,水透镜模拟的晶状体曲度变大,物像清晰后,停止向水透镜注水,把LED灯拉远,屏幕上看到的是一个模糊不清的物像,这可以模拟近视眼看远处物体的成像状态,近视可以通过配戴凹透镜加以矫正。因此,可以在纸盒和LED灯之间加上合适的凹透镜加以矫正,使物像变得清晰。(3)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对光敏感的细胞,这些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的特定区域,就形成了视觉。因此眼球完好的人如果视神经或者大脑的特定区域发生了病变,同样也看不到东西。(4)保护眼睛的建议: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注意眼部清洁;注意在适宜的光线下看书或使用电子产品;减少看电子屏幕的时间等(合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