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湖心亭看雪》是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的一篇经典文言文,出自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的《陶庵梦忆》。文章以精炼的笔墨,描绘了西湖雪景的奇绝,以及作者在湖心亭偶遇知音的情景,字里行间流露出淡淡的故国之思和孤高情怀。
文本篇幅短小,但意蕴深厚。在语言上,用词精准传神,如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寥寥数语便勾勒出天地苍茫的雪景;在结构上,脉络清晰,从独往湖心亭看雪,到偶遇金陵人,再到船夫的感叹,情节自然推进;在情感表达上,含蓄蕴藉,将作者的情感融入雪景和叙事之中,需要学生细细品味。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基础,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章的大致意思。但对于文中精炼的语言、细腻的情感以及深层的文化内涵,理解可能还不够透彻。
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时,往往更关注字词句的解释,而忽略对文章整体意境的把握和作者情感的体会。此外,对于张岱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他的个人经历了解较少,这也会影响对文章情感的理解。
三、学习目标
1.积累并理解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如 “是日更定矣” 中的 “是”“更”,“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中的 “强”“白” 等,能够准确翻译课文。
2.学习作者运用白描手法写景的技巧,体会其表达效果。通过反复朗读、小组讨论等方式,梳理文章的叙事脉络,把握主要内容。结合时代背景和作者经历,深入探究作者的思想情感,提高对文言文的鉴赏能力。
3.感受西湖雪景的壮美,培养对自然美的欣赏能力。体会作者孤高自赏的情怀和对故国的思念之情,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四、评价任务
通过课堂提问和小测验,检查学生对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的掌握情况,要求学生能够准确解释重点词语并翻译关键句子,准确率达到 90% 以上。
让学生模仿文中的白描手法进行景物描写练习,评价其是否能抓住景物特征,语言是否简洁传神,优秀作品不少于 30%。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文章的叙事脉络和作者情感,每个小组推选代表发言,评价其分析是否准确、深入,观点是否有依据,达标小组不少于 80%。
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湖心亭看雪》的读后感,评价其是否能结合时代背景和作者经历,表达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优秀读后感不少于 20%。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 分钟)
播放西湖雪景的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西湖雪景的美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同学们,看完这段视频,你们对西湖雪景有什么感受呢?” 引导学生自由发言。
引入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描写西湖雪景的千古名篇 ——《湖心亭看雪》,让我们一起走进张岱的世界,感受他笔下的西湖雪景。”
(二)初读课文,疏通文意(15 分钟)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节奏。
教师范读课文,强调重点字词的读音和句子的节奏。
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自主疏通文意,将不理解的字词和句子标注出来。
小组讨论,解决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若仍有疑问,提交给教师。
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讲解,重点解释文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和句式。
学生再次朗读课文,尝试准确翻译课文。
评价方式:教师通过课堂提问,随机抽查学生对重点字词的解释和句子的翻译情况,检查学生对文意的疏通程度。
(三)再读课文,把握内容(20 分钟)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看法,共同梳理文章的叙事脉络。
各小组推选代表发言,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明确文章的结构:第一部分写作者独往湖心亭看雪的经过;第二部分写在湖心亭偶遇知音的情景;第三部分写船夫的感叹。
提问:“作者在看雪时看到了怎样的景色?找出文中描写雪景的句子,说说这些句子好在哪里?”
学生朗读描写雪景的句子,小组讨论其妙处,教师引导学生体会白描手法的特点和作用。
评价方式:教师根据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代表的发言,评价学生对文章内容和结构的把握程度,以及对写景句子的分析能力。
(四)三读课文,探究情感(20 分钟)
介绍作者张岱的生平经历和时代背景,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情感基调。
学生朗读课文,结合作者的经历和背景,思考:作者在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小组讨论,深入探究作者的情感,如孤高情怀、故国之思等。
各小组分享讨论结果,教师进行引导和补充,使学生明确作者的情感。
提问:“文中的‘痴’字有什么含义?作者为什么说自己‘痴’?” 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情感。
评价方式:通过学生的讨论发言和对 “痴” 字含义的理解,评价学生对作者思想情感的探究深度。
(五)拓展延伸,学以致用(15 分钟)
让学生模仿文中的白描手法,描写一处自己熟悉的景物,字数不少于 100 字。
学生完成后,小组内互相交流,评选出优秀作品进行展示。
教师对优秀作品进行点评,强调白描手法的运用要点。
评价方式:教师根据学生的景物描写练习,评价其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六)课堂小结(5 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回顾文章的重点字词、叙事脉络、写景手法和作者情感。
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总结自己的学习体会。
(七)布置作业(5 分钟)
背诵课文,默写描写雪景的句子。
撰写一篇关于《湖心亭看雪》的读后感,要求结合自己的感受和理解,不少于 500 字。
评价方式:教师通过检查学生的背诵和默写情况,评价其对课文的掌握程度;通过批阅读后感,评价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深度。
六、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围绕教学目标设计了相应的评价任务和教学活动,力求体现教学评一致性。通过初读疏通文意、再读把握内容、三读探究情感等环节,逐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从评价结果来看,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子,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对作者的情感也有一定的体会。在景物描写练习中,部分学生能够较好地运用白描手法,写出了不错的作品。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在介绍作者和时代背景时,可能过于冗长,影响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二是在小组讨论中,有些学生参与度不高,教师没有及时进行引导。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精简背景介绍,给学生更多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机会;同时,加强对小组讨论的组织和引导,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