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
第一单元 单元综合素质达标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总分
得分
本单元以“自然之美”为主题,带我们领略《观潮》的壮阔、《走月亮》的温馨、《现代诗二首》的灵动与《繁星》的静谧。单元语文要素是“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请带着这份对自然的热爱认真答题,展现你的学习收获!
积累与运用(39分)
一、 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4分)
1.潮头奔腾西去,余波还在漫天卷(juǎn juàn)地般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háo hào)浪吼。
2.归巢的鸟儿,尽(jǐn jìn)管是倦了,还驮着斜阳在天空中缓缓飞行。
3.夜空中,繁星似(sì shì)乎在眨眼,仿佛在和我们分享宇宙的秘密。
二、看拼音,写词语(8分)
cháo shuǐ dà dī pú tao zhuāng jia
xīn xiān fēng sú tián kòng yuè guāng
三、选择表示声音的成语填空(填序号)(4分)
A. 低声细语 B. 人声鼎沸 C. 震耳欲聋 D. 锣鼓喧天
1.元宵节的广场上( ),舞龙队伍走过,欢呼声此起彼伏。
2.演唱会开始了,歌手一出场,台下立刻响起( )的掌声。
3.图书馆里,大家都在安静看书,偶尔有人( )地交流问题。
4.赶集的日子,菜市场里( ),讨价还价的声音到处都是。
四、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与其他选项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 月亮像一个银盘,高高挂在夜空。
B.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
C. 树叶在风中沙沙作响,好像在诉说着秋天的故事。
D. 稻田在月光下闪闪发光,宛如一块巨大的银毯。
五、对下列句子描写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她双手捧着书本,眼睛紧紧盯着文字,嘴角露出微笑。(动作、神态描写)
B. “明天我们去郊游!”老师笑着对大家说。(语言、神态描写)
C. 我快步跑回家,心里想着:今天一定要把作业先写完。(动作、心理描写)
D. 远处的山峰连绵起伏,像一条沉睡的巨龙。(动作描写)
六、下列有关课文内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观潮》按照“潮来时→潮来前→潮过后”的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
B. 《走月亮》通过描写“我”和阿妈在月光下散步的情景,表达了母女间的温情。
C. 《繁星》的作者是冰心,文中描写了她在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感受。
D. 《秋晚的江上》描绘了秋天傍晚江上的景色,突出了冬天的寒冷。
七、按要求改写句子(10分)
1.这难道不是大自然最美的礼物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星星在夜空中闪烁。(仿写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这次观察,让我对大自然有了更深的认识。(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雨中的公园”“傍晚的街道”“清晨的校园”中任选一种情境,用上“忽然”“转眼间”“不一会儿”写几句话(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口语交际。(4分)
大自然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启示,比如人们根据蝙蝠发明了雷达。你还知道哪些人类从自然中获得启发的例子?写两个(4分)
阅读与理解(36分)
九、阅读理解(36分)
(一)课内片段阅读(9分)
《走月亮》(节选)
秋天的夜晚,月亮升起来了,从洱海那边升起来了。
是在洱海里淘洗过吗?月盘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也照亮了,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
这时候,阿妈喜欢牵着我,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走着,走着……啊,我和阿妈走月亮!
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灰白色的鹅卵石,布满河床。哟,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
1. 文中画“______”的句子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月光______的特点(3分)
2. 文中加点的“抱”字用得好,好在哪里?(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读了这段文字,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11分)
“自然观察小指南”
观察对象 最佳观察时间 观察要点 注意事项
牵牛花 清晨6-8点 花瓣颜色(紫色、粉色)、形状(喇叭状),随太阳升高花瓣逐渐合拢 不要采摘花朵,避免破坏植物生长
萤火虫 夏夜7-9点 尾部发光颜色(黄绿色)、飞行轨迹(忽高忽低),发光频率 用手电筒弱光观察,避免强光惊吓
枫叶 深秋10-11月 叶片颜色变化(绿色→黄色→红色)、叶脉纹路,风吹时的动态 可捡拾落地枫叶观察,不摘树上的叶子
蚂蚁 晴天上午9-11点 搬运食物的路线、合作方式,蚂蚁洞穴的位置 不要用手按压蚂蚁,保持安全距离
1. 观察牵牛花的最佳时间是______,此时牵牛花的花瓣呈______状(2分)
2. 下列做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为了仔细看萤火虫,用强光手电筒照射它们
B. 采摘树上的枫叶,观察颜色变化
C. 清晨观察牵牛花时,记录花瓣颜色和形状
D. 用手按压蚂蚁,观察它们的反应
3. 判断下列说法正误,对的画“”,错的画“×”(6分)
(1)萤火虫的尾部会发出黄绿色的光,飞行轨迹忽高忽低。( )
(2)深秋时,枫叶会从红色逐渐变成绿色。( )
(3)观察蚂蚁时,要保持安全距离,不破坏它们的洞穴。( )
(三)课外阅读(16分)
①秋天的早晨,雾气像一层薄纱,轻轻笼罩着田野。我沿着田埂慢慢走,脚下的泥土带着湿润的清香,踩上去软软的,像铺了一层地毯。
②不远处,稻田在晨光中泛着金光。稻穗沉甸甸的,低垂着头,仿佛在向大地鞠躬。风一吹,稻浪翻滚,发出“沙沙”的声响,像是在唱着丰收的歌。田埂边,几株向日葵还没完全醒来,花盘微微倾斜,花瓣上挂着晶莹的露珠,阳光一照,像撒了一把碎钻。
③继续往前走,一片菜园出现在眼前。翠绿的黄瓜藤爬满架子,小黄瓜穿着带刺的绿衣裳,躲在叶子后面,像害羞的小姑娘;红彤彤的西红柿挂在枝头,像一个个小灯笼,格外显眼。几位农民伯伯已经在田里忙碌了,他们弯着腰,采摘着新鲜的蔬菜,脸上带着丰收的笑容。
④路边的草丛里,几只蚂蚱蹦跳着,翅膀上的花纹在阳光下格外清晰。偶尔有几只小鸟飞过,落在稻穗上,啄食着成熟的谷粒,又快速飞走,留下一串清脆的鸣叫。
⑤秋晨的田野,是一幅流动的画,是一首动听的歌。我爱这充满生机的秋晨,更爱这朴实而美丽的田野。
1. 用“______”画出短文的中心句,并给短文拟一个合适的题目(3分)
2. 第②自然段中,作者描写了______和______两种植物,用“沉甸甸”“低垂着头”写出了稻穗______的特点(3分)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第④自然段描写了蚂蚱和小鸟,这样写的作用是( )(3分)
A. 突出田野里动物很多
B. 衬托秋晨田野的生机与活力
C. 说明作者喜欢小动物
D. 表现田野里的动物很调皮
5. 读了短文,你感受到作者对秋晨田野怎样的情感?(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习作与表达(25分)
十、写作(25分)
题目:《我最喜欢的自然景象》
要求:1. 写一种你喜欢的自然景象(如晚霞、雾、雪景等);2. 按一定顺序描写,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3. 边写边想象画面,表达出对自然景象的喜爱之情;4. 不少于350字。
第一单元 单元综合素质达标卷答案:
积累与运用(39分)
一、 字音选择(4分,每空1分)
1.卷(juǎn√);号(háo√)2.尽(jǐn√) 3.(3)似(sì√)
(解析:“卷”表“席卷”读juǎn,“号”表“呼啸”读háo,“尽”表“尽管”读jǐn,“似”表“好像”读sì,区分多音字不同语境的读音。)
二、看拼音写词语(8分,每空1分)
潮水;大堤;葡萄;庄稼;新鲜;风俗;填空;月光
(解析:注意“葡萄”的“萄”、“庄稼”的“稼”、“风俗”的“俗”等易错字的书写,“葡萄”为上下结构,“稼”不要少写“家”的笔画。)
三、声音成语填空(4分,每空1分)
(1)D (2)C (3)A (4)B
(解析:“锣鼓喧天”形容节日热闹,搭配“元宵节广场”;“震耳欲聋”形容声音大,搭配“掌声”;“低声细语”形容小声说话,搭配“图书馆交流”;“人声鼎沸”形容人多嘈杂,搭配“菜市场”。)
四、修辞手法判断(3分)
C(解析:A、B、D均为比喻,C为拟人,赋予树叶“诉说”的动作,与其他选项不同。)
五、描写手法判断(3分)
D(解析:D项为比喻,将“山峰”比作“巨龙”,并非动作描写,A、B、C判断均正确。)
六、课文内容表述(3分)
B(解析:A项《观潮》顺序为“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C项《繁星》作者是巴金;D项《秋晚的江上》未突出“冬天的寒冷”,B项表述正确。)
七、 句子改写(10分)
1.这是大自然最美的礼物。(2分,删去“难道不”“吗”,问号改为句号,保留原意。)
2.示例:星星在夜空中眨着明亮的眼睛,仿佛在和我们打招呼。(2分,赋予星星人的动作,拟人合理即可。)
3.这次观察,让我对大自然有了更深的认识。(或:通过这次观察,我对大自然有了更深的认识。)(2分,删去“通过”或“让”,消除成分残缺。)
4.示例:清晨的校园里,同学们正安静地早读。忽然,一阵鸟鸣从窗外传来,打破了校园的宁静。转眼间,几只小鸟落在教学楼的栏杆上,好奇地望着教室里的我们。不一会儿,上课铃响了,小鸟扑棱着翅膀飞走了,校园又恢复了安静。(4分,选择情境,用上三个词语,语句通顺、逻辑清晰即可。)
八、 口语交际(4分)
示例:
1. 人类根据蜻蜓翅膀的结构,发明了飞机的机翼,有效减少了飞行时的阻力;
2. 科学家观察青蛙的眼睛,发明了电子蛙眼,用于监测空中的目标。
(解析:写出两个人类从自然获得启发的例子,合理即可,每点2分。)
九、 阅读与理解(36分)
(一)课内片段阅读《走月亮》(节选)(9分)
1. 修辞手法与特点(3分)
排比;明亮、柔和(解析:“照亮了……照亮了……也照亮了……”为排比,突出月光“明亮”“柔和”的特点。)
2. “抱”字的妙处(3分)
“抱”字运用拟人,将小水塘当作人来写,生动形象地写出小水塘倒映月亮的样子,仿佛水塘主动“抱住”月亮,充满童趣,体现了月光下小水塘的可爱。
3. 想象画面(3分)
示例:我仿佛看到秋天的夜晚,明亮的月亮挂在天空,柔和的月光照亮了点苍山、大青树和村间的道路;阿妈牵着“我”的手走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溪水潺潺,鹅卵石布满河床,每个小水塘里都映着一个圆圆的月亮,美丽又温馨。(解析:结合文段内容,描述月光、景物、人物活动,语句通顺即可。)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自然观察小指南”(11分)
1. 观察时间与花瓣形状(2分)
清晨6-8点;喇叭(解析:从表格“牵牛花”一行提取信息。)
2. 正确做法判断(3分)
C(解析:A项“强光照射”错误,B项“采摘枫叶”错误,D项“按压蚂蚁”错误,C项符合“不采摘、记录特点”的要求。)
3. 说法判断(6分,每空2分)
(1)√ (2)× (3)√
(解析:(2)枫叶应从绿色变成红色,故错误;(1)(3)与表格内容一致,正确。)
(三)课外阅读《秋晨的田野》(16分)
1. 中心句与题目(3分)
中心句:秋晨的田野,是一幅流动的画,是一首动听的歌。我爱这充满生机的秋晨,更爱这朴实而美丽的田野。(1分)
题目:《秋晨的田野》(或《美丽的秋晨田野》,2分,围绕“秋晨”“田野”拟题即可。)
2. 植物与稻穗特点(3分)
稻田(稻穗);向日葵;饱满、成熟(解析:第②段描写稻穗和向日葵,“沉甸甸”“低垂着头”体现稻穗成熟、饱满的特点。)
3. 修辞手法与好处(4分)
修辞手法:拟人、比喻(2分)
好处:把小黄瓜比作“害羞的小姑娘”,赋予小黄瓜“躲”的动作,生动形象地写出小黄瓜藏在叶子后的可爱样子,让读者能直观感受到菜园的生机与趣味(2分)。
4. 段落作用(3分)
B(解析:描写蚂蚱蹦跳、小鸟鸣叫,衬托出秋晨田野充满生机,A、C、D均非主要作用。)
5. 作者情感(3分)
示例:感受到作者对秋晨田野的喜爱与赞美之情,从“是一幅流动的画”“是一首动听的歌”“我爱这充满生机的秋晨”等语句中,能体会到作者对田野美景的欣赏和对自然的热爱。(解析:结合文中抒情句,概括情感,语句通顺即可。)
十、习作与表达(25分)
评分标准
1. 内容完整(10分)
明确写一种自然景象,按顺序描写(如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包含“景象特点、动态/静态描写”,得8-10分;
写出景象但顺序混乱、细节不足,得5-7分;
内容偏离“自然景象”,得0-4分。
2. 语言与修辞(10分)
运用比喻、拟人等2种及以上修辞手法,用上“边读边想象画面”的语句(如“仿佛看到”“好像听到”),语句通顺,无错别字,得8-10分;
运用1种修辞,语句较通顺,1-2个错别字,得5-7分;
无修辞,语句不通顺,错别字多,得0-4分。
3. 字数要求(5分)
不少于350字,得5分;
300-349字,得3-4分;
250-299字,得1-2分;
少于250字,得0分。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