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基本粒子”与恒星演化
作业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直到19世纪末,人们都认为原子是组成物质的不可再分的最小微粒
B.基本粒子是指光子、质子、电子和中子
C.质子、中子等本身是不可再分的
D.20世纪后半期,人们把“基本”二字去掉,统称为粒子
解析:在发现质子、中子、电子以前,人们认为原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发现了质子、中子、电子后,使人们认识到原子也是可以分的,这些粒子虽小,仍然具有复杂的结构,故A、B、D正确.
2.关于新粒子的发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932年发现了正电子
B.1937年发现了μ子
C.1947年发现了K介子
D.1949年发现了π介子
答案:ABC
3.关于反粒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子的反粒子就是正电子,它的电荷量与电子相同,但带的是正电荷
B.质子的反粒子就是反质子,它的电荷量与质子相同,但带的是负电荷
C.粒子与它的反粒子质量相同
D.粒子与它的反粒子的物理性质相反
答案:ABCD
4.下列关于粒子分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强子是参与强相互作用的粒子,质子是最早发现的强子
B.轻子是不参与强相互作用的粒子,每种轻子都有对应的反粒子
C.现代实验已经发现了轻子的内部结构
D.媒介子是传递各种相互作用的粒子
答案:ABD
5.下列关于加速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1937年发明了加速器
B.加速器能使带电粒子加速到很高的能量
C.加速器使许多实验不再依赖于天然的宇宙射线
D.利用加速器可进行的实验很少
答案:BC
6.根据宇宙大爆炸的理论,在宇宙大爆炸后温度降到下列哪一个值时,电子与质子复合成中性的氢原子(
)
A.1032K
B.1013K
C.104
K
D.3
000
K
答案:D
7..现在,科学家们正在设法寻找“反物质”,所谓“反物质”是由“反粒子”构成的,“反粒子”与其对应的正粒子具有相同质量和相同电荷量,但电荷的电性相反,据此,若有反α粒子,则它的质量数为________,电荷数为________.
解析:由于“正α粒子”为,质量数为4,电荷数为2,根据题中对“反粒子”的定义,反α粒子,质量数也为4,而电荷数则应为-2.
答案:4
-28
8.恒星最后的归宿与恒星的质量大小有关,如果恒星质量小于1.4倍太阳质量,它会演变为________,如果恒星质量是太阳质量的1.4—2倍,恒星将演变为________;当恒星质量更大时,将演变成________.
答案:白矮星
中子星
黑洞
9.当恒星处于稳定阶段时,辐射产生的向外的压力与引力产生的________平衡.
答案:收缩压力
10.研究微观世界的________、________,与研究宇宙的理论竟然是相互沟通、相互支撑的.
答案:粒子物理
量子物理
11.K-介子衰变的方程为:K-→π-+π0,其中K-介子和π-介子带负的基元电荷,π0介子不带电.一个K-介子沿垂直于磁场的方向射入匀强磁场中,其轨迹为圆弧AP,衰变后产生的π-介子的轨迹为圆弧PB,两轨迹在P点相切,如图所示,它们的半径RK-与Rπ-之比为2∶1.π0介子的轨迹未画出.求π-的动量大小与π0的动量大小之比.
解析:由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规律知:
轨道半径R=∝p
所以
即pπ-=pK-
又由动量守恒定律pK-=pπ0-pπ-
得pπ0=pK-+pπ=
pK-
所以=.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