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
第一单元 综合素质达标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总分
得分
本单元以“触摸自然”为主题,收录了《草原》《丁香结》《古诗词三首》《花之歌》四篇佳作。核心语文要素是“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鼓励大家阅读时既要把握文本内容、体会情感,也要展开联想,让思维在自然之美与文字之妙中自由驰骋。请认真答题,展现你的理解与思考!
积累与运用(33分)
一、下列词语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苍穹(qióng) 冠冕(miǎn) 摇曳(yè) 旖旎(yǐ nǐ)
B. 野旷(kuàng) 孕育(yùn) 鸣啭(zhuǎn) 婆娑(suō)
C. 烟渚(zhǔ) 日暮(mò) 馥(fù)郁 硕(shuò)大
D. 赠予(yǔ) 场圃(pǔ) 忽见(xiàn) 笨拙(zhuó)
二、 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 迷蒙 豆腐 襟飘带舞 心驰神往
B. 愁怨 宅院 孤芳自赏 色彩斑斓
C. 印象 马蹄 顾影自怜 庞然大物
D. 晃然 笨拙 忽飞忽落 婆娑起舞
三、用查字典知识填空(6分)
“幽”用音序查字法,先查大写字母______,再查音节______;用部首查字法,先查______部,再查______画。“幽”的意思有:①僻静,深远;②隐蔽的,不公开的;③沉静。请给下列词语选义项(填序号):
幽谷( ) 幽居( ) 幽静( )
四、补全词语,并完成练习(5分)
( )( )千里 ( )飘( )舞 翠色( )( )
心( )神( ) 芬芳( )( ) 孤芳( )( )
1.内蒙古草原______,蓝天与绿地相接,格外壮观。
2.花园里的玫瑰盛开了,______,吸引了许多蝴蝶。
3.她穿着民族服饰,骑马奔驰时______,像一朵移动的花。
4.这片原始森林风景独特,让人______,想要一探究竟。
五、下列句子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 丁香花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拟人)
B. 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比喻)
C.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夸张)
D.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排比)
六、下列句子中分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春天来了,花园里的花竞相开放:有玫瑰;有百合;有郁金香。
B. 早晨,我喜欢读书;傍晚,我喜欢散步;周末,我喜欢去郊外踏青。
C. 妈妈说:“今天要做的事有:买菜;做饭;打扫卫生。”
D. 他的爱好很广泛;唱歌、画画、打球都是他的强项。
七、 积累填空(8分)
1.老舍笔下的草原,天比别处的______,空气是______,天空是______,让人想高歌一曲。在天底下,______,而并不茫茫。
2.孟浩然在《过故人庄》中,用“______,______”描绘了青山环绕、绿树掩映的田园风光;辛弃疾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用“______,______”写出了稻花飘香、蛙声阵阵的丰收景象。
3.身处异乡,望着天边的明月,我不禁想起孟浩然《宿建德江》中的“______,______”,思念起远方的家人。
4.《花之歌》中,作者把花比作“______”,赞美了花默默奉献、追求光明的品质。
八、 口语交际(4分)
你和爸爸约定周末去公园放风筝,但爸爸临时要加班,他有些愧疚地跟你道歉。你会怎样安慰爸爸?
阅读理解(35分)
阅读理解(35分)
(一)古诗词阅读(9分)
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 这首诗是______(体裁),题目中“过”的意思是______(2分)
2. 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故人/具/鸡黍 B.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C.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D.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3. 用“______”画出诗中描写田园风光的句子(2分)
4.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
(二)课内片段阅读(11分)
《草原》(节选)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快了,快到了。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1. 选段中“洒脱”的意思是______,体现了草原______的特点(2分)
2. 文中画“______”的句子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把 比作 ,生动写出了 (3分)
3. 选段从 和 两个角度,写出了草原从“静寂”到“热闹”的变化(2分)
4. 主人“几十里外欢迎远客”的行为,体现了草原人民怎样的性格特点?(4分)
(三)课外阅读(15分)
菊之美
①秋日的午后,我漫步在小区的菊园,原本只是偶然路过,却被那一片绚烂留住了脚步。此前,我总觉得菊花寻常,不及牡丹华贵、玫瑰娇艳,直到此刻,才懂它藏在平淡里的美。
②菊园不大,却种满了各色菊花。有的花瓣细长,像少女的发丝,风一吹,便轻轻摇曳;有的花瓣层层叠叠,像蓬松的绣球,裹着满满的生机;最惊艳的是墨菊,紫中带黑的花瓣,在阳光下泛着光泽,像被浓墨晕染过,透着一股沉稳的雅致。它们或站或卧,或疏或密,没有刻意的排列,却自成一幅灵动的画。
③记得去年深秋,一场暴雨过后,我路过菊园,以为娇嫩的菊花早已被打垮。可走近一看,却见它们虽沾着水珠,却依旧挺立,花瓣微微弯曲,像是在与风雨较劲。有几株被吹倒的,也努力地把花盘抬向阳光,丝毫没有衰败的模样。那一刻,我忽然明白,菊花的美,不止在外形,更在它骨子里的坚韧。
④后来,我常在午后去菊园坐坐。看着阳光洒在花瓣上,听着蜜蜂在花丛中轻鸣,偶尔有花瓣飘落,落在手心里,带着淡淡的清香。我想起古人说“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原来他们爱的,不仅是菊花的耐寒,更是它在万物凋零时依旧绽放的勇气。
⑤如今,每到秋天,我总会来菊园看看。菊花依旧年年开放,而我每次相见,都能从它身上读出新的感悟:美,从不只在耀眼的外表,更在那份历经风雨仍不低头的风骨。
1. 下列对第②段画“______”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2分)
A. 运用比喻,把菊花花瓣比作“少女的发丝”“绣球”,写出了菊花的形态美
B. 通过“细长”“层层叠叠”等词语,细致描写了菊花的外形
C. “泛着光泽”“浓墨晕染”突出了墨菊的华贵,暗含作者对牡丹的轻视
D. 体现了作者对菊花形态美的欣赏之情
2. 作者对菊花的态度变化是( )(3分)
A. 忽视→欣赏→敬佩→领悟 B. 欣赏→忽视→敬佩→领悟
C. 忽视→敬佩→欣赏→领悟 D. 欣赏→敬佩→忽视→领悟
3. 文中写“去年深秋暴雨后的菊花”,作用是( )(3分)
A. 突出菊花被暴雨破坏的惨状 B. 体现菊花坚韧不拔的品质
C. 说明作者经常关注菊园 D. 表达对暴雨破坏菊花的惋惜
4. 作者从菊花身上读出了怎样的感悟?(3分)
5. 生活中还有哪些植物具有象征意义?请选择一种,说说它给你的启发(4分)
习作与表达(32分)
十、写作(32分)
题目:《假如我是一阵风》
要求:1. 展开想象,写一写变成风后的经历(如掠过草原、拂过荷塘等);2. 按一定顺序描写,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3. 从经历中提炼出对自然或生活的感悟;4. 不少于450字。
第一单元 综合素质达标卷答案:
积累与运用(33分)
一、字音选择(2分)
A(解析:B项“鸣啭”读“zhuàn”;C项“日暮”读“mù”;D项“笨拙”读“zhuō”;A项读音均正确。)
二、字形判断(2分)
D(解析:D项“晃然”应为“恍然”;A、B、C项无错别字。)
三、查字典填空(6分)
Y;yōu;山;6;①;②;③(解析:“幽”音序为“Y”,音节“yōu”,部首“山”,除去部首剩6画;“幽谷”指僻静的山谷(①),“幽居”指隐蔽居住(②),“幽静”指沉静、安静(③)。)
四、补全词语与选词填空(5分)
一碧;襟;带;欲流;驰;往;馥郁;自赏
(1)一碧千里 (2)芬芳馥郁 (3)襟飘带舞 (4)心驰神往(解析:“一碧千里”形容草原广阔,“芬芳馥郁”形容花香,“襟飘带舞”形容服饰飘动,“心驰神往”形容对风景的向往,均符合语境。)
五、修辞手法判断(3分)
D(解析:D项为对比,并非排比;A项拟人、B项比喻、C项夸张判断均正确。)
六、分号使用判断(3分)
B(解析:A、C项冒号后并列短语应用逗号;D项“爱好广泛”后应用冒号;B项分号分隔并列分句,使用正确。)
七、积累填空(8分,每空1分)
1.更可爱;那么清鲜;那么明朗;一碧千里
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3.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4.诸元素之女(或“大自然的话语”“星星”等,符合《花之歌》内容即可)
八、 口语交际(4分)
示例:
爸爸,没关系!工作要紧,您别愧疚啦。等您不忙的时候,我们再去放风筝也一样。而且您努力工作的样子,也让我学会了认真对待事情呢!
(解析:体现理解与安慰,语句通顺、情感真挚得3-4分;内容简单得1-2分。)
九、阅读理解(35分)
(一)古诗词阅读《过故人庄》(9分)
1. 体裁与字义(2分)
五言律诗(或“律诗”);拜访(解析:《过故人庄》是律诗,“过”指“拜访”。)
2. 朗读节奏(2分)
C(解析:A项应为“故人/具鸡黍”;B项应为“青山/郭外斜”;D项应为“待到/重阳日”;C项节奏划分正确。)
3. 田园风光句子(2分)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解析:准确画出描写田园景色的句子,多画、漏画均扣1分。)
4. 情感分析(3分)
示例:表达了诗人对田园风光的喜爱,对友人热情款待的感激,以及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解析:结合诗句内容,概括情感,语句通顺即可。)
(二)课内片段阅读《草原》(节选)(11分)
1. 词语理解与草原特点(2分)
自由、不受约束;广阔无垠(解析:“洒脱”指行车自由,体现草原“广阔”的特点。)
2. 修辞手法分析(3分)
比喻;远处穿着各色衣裳的马群;一条彩虹;草原人民迎客的热情与服饰的鲜艳(解析:本体、喻体各1分,表达效果1分,准确概括即可。)
3. 描写角度(2分)
视觉;听觉(解析:“看见马群、蒙古包”是视觉,“欢呼声、马蹄声”是听觉。)
4. 性格特点(4分)
示例:体现了草原人民热情好客、豪爽大方的性格特点。他们特意到几十里外迎接远客,欢呼引路,用热烈的方式表达欢迎,让人感受到浓浓的善意与真诚。(解析:结合行为分析性格,语句通顺、理由充分即可。)
(三)课外阅读《菊之美》(15分)
1. 句子理解判断(2分)
C(解析:文中未“轻视牡丹”,仅对比菊花与牡丹的不同特点,C项理解错误。)
2. 态度变化(3分)
A(解析:起初“觉得菊花寻常”(忽视)→ 被形态吸引(欣赏)→ 暴雨后见其坚韧(敬佩)→ 领悟“美在风骨”(领悟),A项顺序正确。)
3. 段落作用(3分)
B(解析:写暴雨后菊花挺立,突出其“坚韧不拔”的品质,A、C、D均非主要作用。)
4. 作者感悟(3分)
示例:作者领悟到,美不仅在于耀眼的外表,更在于历经风雨仍不低头的风骨与坚韧的品格。(解析:结合结尾句,概括感悟,语句通顺即可。)
5. 植物象征与启发(4分)
示例:
我想到了梅花。梅花在寒冬中绽放,不畏严寒,象征着坚强与傲骨。它给我的启发是: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不能退缩,要像梅花一样,在逆境中坚守,用勇气和毅力战胜挑战,绽放属于自己的“美丽”。(解析:选择有象征意义的植物,说明象征义与启发,语句通顺即可。)
十、习作与表达(32分)
评分标准
1. 内容完整(12分)
按顺序写变成风后的经历(如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包含“场景、动作、感受”,得10-12分;
写出经历但顺序混乱、细节不足,得7-9分;
内容偏离“风的经历”,得0-6分。
2. 语言与修辞(12分)
运用比喻、拟人等2种及以上修辞手法,语句通顺,无错别字,得10-12分;
运用1种修辞,语句较通顺,1-2个错别字,得7-9分;
无修辞,语句不通顺,错别字多,得0-6分。
3. 感悟与字数(8分)
提炼出对自然/生活的感悟(如“自由与责任”“自然的美好”),不少于450字,得7-8分;
有感悟但较浅显,400-449字,得5-6分;
无感悟,少于400字,得0-4分。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