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情境·新趋势】2026年八年级上册 (历史)第二单元 早期现代化的初步探索和民族危机加剧 单元检测(A)卷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新情境·新趋势】2026年八年级上册 (历史)第二单元 早期现代化的初步探索和民族危机加剧 单元检测(A)卷 (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15.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9-27 14:36: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5—2026学年度八上历史第二单元检测(A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题2分,共30分)
1.“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些比较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此文主要阐述洋务运动的( )
A.背景 B.内容 C.结果 D.影响
2.【新情境-思维导图】作思维导图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以下思维导图的主题是( )
A.追求民主政治 B.外交政策演变 C.思想解放运动 D.近代边疆危机
3.1874年,日本曾试图武力侵入中国台湾;1879年,日本吞并了清朝藩属国——琉球;1885年,日本制定出“十年扩军计划”;1894年,日本乘机出兵朝鲜。这些史实主要说明( )
A.日本侵华战争蓄谋已久 B.清朝逐步放弃周边管辖
C.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D.西欧列强无法抗衡日本
4.1894年11月21日,日军攻陷位于辽东半岛的一个军事重镇,对城内连续进行了四天的大屠杀,死难者人数达两万余人。这里的“一个军事重镇”指的是( )
A.安庆 B.天津 C.旅顺 D.威海卫
5.【历史解释】有学者认为,甲午中日战争前,列强的主要侵华方式是“贸易+特权”,甲午中日战争后则变为“投资+特权”。能够反映这一变化的条款是( )
A.设立租界 B.巨额赔款 C.开放商埠 D.允许设厂
6.【历史解释】史实是客观存在的历史事件,史论是对其价值、影响的分析或判断。下列选项中属于史论的是( )
A.1842年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 B.洋务运动期间派遣留学生出国学习
C.左宝贵在平壤战役中牺牲 D.甲午中日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7.三国干涉还辽后,德国随后以两名传教士在山东被杀为由,占领了胶州湾。俄国借口保护中国不受德国侵略,强行占领旅顺与大连。而英国不甘落后于德、俄两国,租借了威海卫与九龙新界。法国又以 99年为期租借了广州湾。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
A.列强对外资本输出日益增大 B.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C.封建势力与帝国主义相勾结 D.帝国主义之间矛盾彻底激化
8.【家国情怀】主动放弃高官厚禄,毅然回到家乡创办大生纱厂,带动了很多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道路的状元实业家是( )
A.张謇 B.卢作孚 C.侯德榜 D.郭沫若
9.【史料实证】梁启超:“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梁启超认为要推动维新变法,就要从根本上改革( )
A.传统观念 B.政治制度 C.教育制度 D.军事制度
10.【家国情怀】他在戊戌变法失败后,拒绝出走,矢志为变法献身,高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英勇就义。他是( )
A.张之洞 B.陈玉成 C.李秀成 D.谭嗣同
11.【家国情怀】1900年6月,一名美国《纽约时报》记者在华北前线日记中写道:“这些来自乡村的战士装备仅有大刀、长矛和简陋土炮……高呼‘扶清灭洋’,以血肉之躯冲向装备马克沁机枪的军队……这种超越军事技术差距的爱国热忱,彻底改变了西方对中国民众‘麻木顺从’的偏见。”这描述的最可能是( )
A.武装抗击日军的台湾军民 B.重创了洋枪队的太平军
C.怒冲吉野号的致远舰官兵 D.抗击八国联军的义和团
12.【唯物史观】帝国主义国家组织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的主要目的是( )
A.镇压义和团运动 B.维护清王朝统治
C.维护和扩大在华权益 D.迫使清政府妥协
13.【家国情怀】瓦德西说“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施行统治之善政,乃万事之最难者,况欲制御此亿万之众,岂能速以轻便之心行之乎?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这说明义和团运动( )
A.冲击了清政府的腐朽统治 B.导致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C.打击了列强瓜分中国野心 D.引起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冲突
14.中国是带着耻辱进入20世纪的,1901年,中国被迫与列强签订了又一个不平等条约,此条约的签订使中国( )
A.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C.大大加深了半殖民地化程度 D.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15.《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清政府日趋沦为列强的附庸,成为“洋人的朝廷”。下列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A.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
B.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
C.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不准中国人居住
D.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历史学科
试卷第1页,共3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30分)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他力排众议,力主收复新疆。1875年他被任命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1878年,清军成功收复除伊犁以外的新疆领土……根据他的建议,1884年新疆建省。
(1)材料一中描述的是哪位历史人物的功绩?“新疆建省”有哪些历史意义?(写出两点)(3分)
材料二 1885年,一位清军老将临危受命,在中越边境率领将士奋勇杀敌,取得大捷,并乘胜收复谅山等地,扭转了整个战局。
(2)材料二中的“一位清军老将”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材料中的“大捷”指的是哪一事件?中法战争结束后,清政府1885年设立了哪一行省(3分)
材料三 1894年9月,他在致远舰受重创时,毅然下令全速撞向日军旗舰“吉野号”,不幸献身海疆,用生命诠释了他杀敌报国的铮铮誓言。
(3)材料三是哪位清军将领的事迹?他牺牲在哪次战役中?这次战争战败后,清政府签订了哪一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3分)
(4)通过以上材料,你体会到哪些优秀品质?(1分)
17.某历史学习小组以“中国近代化探索”为主题开展探究性学习。请你参与完成。(10分)
材料一 史料实证
(1)请将材料一中的内容进行归类。(要求:写出序号)(4分)
兴办新式学校: ;开办民用企业: 。
创办军事工业: ;建设新式海军: 。
材料二 从1861年开始到1895年,清朝统治集团一部分当权人物领导的洋务运动,在军事、工商企业、交通运输和文化教育等许多领域,向西方国家学习。这场历时35年的洋务运动,以1883年爆发的中法战争分为前、后两期。洋务运动虽然成效有限,但也在客观上助成了一些新的经济因素产生。
(2)依据材料一,概括洋务运动的特点。(2分)
材料三:李鸿章晚年这样评价自己的洋务事业:“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阐述洋务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4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一 19世纪末,在国难当头、瓜分危机迫在眉睫的关头,康有为等维新派挺身而出,掀起了戊戌维新运动。虽然戊戌维新运动最终失败了,但它点燃了爱国、民主的火炬,唤起了近代民族意识,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也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早日到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出拉开维新运动序幕的事件和戊戌变法开始的时间。(2分)
材料二 维新变法开始后,光绪帝发布多道上谕,扶植、鼓励官绅士民创办报刊。维新派开创了新的报刊政论文体。这种文体半白半文,平实易懂,出现了一些既有时效性,又具体生动的新闻报道。维新派的报刊提倡资产阶级新文化、颂扬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等思想,介绍进化论学说,对陈腐的封建思想进行批判,开展资产阶级思想的启蒙教育。维新派的报刊始终贯穿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强调民族主义和国家观念,维护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推动了民族近代新闻事业的发展。
(2)据材料二,概括维新派办报的特点,并列举这个过程中影响较大的两份报刊。(4分)
(3)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讨论戊戌变法,小历认为“戊戌变法失败了,它对中国近代社会没有产生积极影响”。你是否同意这个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4分)
2025—2026学年度八上历史第一单元检测(A卷)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ADACD
6-10:DBABD
11-15:DCCDD
二、非选择题
16.(1)左宗棠。(1分)加强了中央对新疆的管辖,巩固了西北边防,维护了边疆稳定和国家统一。(2分,答出两点即可,任意一点得1分)
(2)冯子材。(1分)镇南关大捷。(1分)台湾行省。(1分)
(3)邓世昌。(1分)黄海海战(或甲午中日战争)。(1分)《马关条约》(1分)
(4)热爱祖国、敢于抗争、大无畏的英雄气概等。(1分,符合题意即可)
17.(1) ④、②、①、③。
特点: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分为两阶段;取得的成效有限;对外国资本具有依赖性。(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3)作用:客观上促进了我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2分,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局限性: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封建统治,不符合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发展的时代潮流;仅仅学习西方科技,而不改变落后腐朽的封建制度本身等(2分,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18.(1)事件:公车上书。(1分)时间:1898年。(1分)
(2)特点:统治者大力支持;具有政论性;语言平实易懂;突出时效性;提倡资产阶级新文化;具有救亡图存色彩;受西方思想影响。(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得2分)
报刊:《时务报》《国闻报》。(2分)
(3)〖示例〗不同意小历的观点。(1分,表明反对态度即可得分)
理由: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它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积极影响。戊戌变法点燃了爱国、民主的火炬,唤起了近代民族意识,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也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早日到来;在思想文化方面,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传播了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有利于资本主义思想的传播;在政治上,它尝试对封建政治制度进行改革,一定程度冲击了封建专制统治;经济上,提倡兴办近代企业等措施,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所以,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有着多方面的积极影响,不能因其失败就否定其积极作用。(3分,理由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