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原子核与放射性 学案 (1)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章 原子核与放射性 学案 (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4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6-08-26 07:05: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一、对核反应方程及类型的理解
1.核反应方程的比较
名称
核反应方程
时间
其他
衰变
α衰变
U―→Th+He
1896年
贝克勒尔
β衰变
Th―→Pa+e
人工转变
正电子
Al+He―→P+nP―→Si+e
1934年
约里奥·居里夫妇
发现质子
N+He―→O+H
1919年
卢瑟福
发现中子
Be+He―→C+n
1932年
查德威克
2.解题时注意事项
(1)熟记一些粒子的符号:α粒子(He)、质子(H或p)、中子(n)、电子(e)、正电子(e)、氘核(H)、氚核(H)
(2)注意在核反应方程中,质量数和电荷数是守恒的;在解有关力学综合问题时,还有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
例1 在下列四个核反应中,X表示中子的是(  )
属于原子核的人工转变的是(  )
A.N+He―→O+X
B.Al+He―→P+X
C.H+H―→He+X
D.U+X―→Sr+Xe+10X
答案 BCD AB
解析 在核反应中,不管是什么类型的核反应,都遵守电荷数守恒和质量数守恒.据此,可以判断未知粒子属于什么粒子,在A中,未知粒子的质量数为:14+4=17+x,x=1,其电荷数为:7+2=8+y,y=1,即未知粒子是质子(H);对B,未知粒子的质量数:27+4=30+x,x=1,其电荷数为:13+2=15+y,y=0,所以是中子(n);对C,未知粒子的质量数为:2+3=4+x,x=1,电荷数为:1+1=2+y,y=0,也是中子(n);对D,未知粒子质量数为235+x=90+136+10x,x=1,电荷数为:92+y=38+54+10y,y=0,也是中子(n).故方程中X是中子的核反应为B、C、D.属于原子核的人工转变的是A、B.
针对训练 完成下列核反应方程.
A.N+He―→O+________
B.P―→Si+________
C.U+n―→Sr+Xe+________
D.H+H―→________+n
其中属于衰变的是________,属于人工转变的是________.
答案 H e 10n He B A
解析 根据电荷数守恒和质量数守恒可完成核反应方程,然后由核反应的类型即可判断出反应的类型.
二、半衰期及衰变次数的计算
1.半衰期: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需要的时间.
计算公式:n=Nn或m=Mn,其中n=,
T1/2为半衰期.
2.确定衰变次数的方法
(1)X―→Y+nHe+me
根据质量数、电荷数守恒得
A=A′+4n,Z=Z′+2n-m
二式联立求解得α衰变次数n和β衰变次数m.
(2)根据α衰变和β衰变(β衰变质量数不变)直接求解.
例2 恒星向外辐射的能量来自于其内部发生的各种热核反应,当温度达到108K时,可以发生“氦燃烧”.(1)完成“氦燃烧”的核反应方程:He+________―→Be+γ.(2)Be是一种不稳定的粒子,其半衰期为2.6×10-16s.一定质量的Be,经7.8×10-16s后所剩下的Be占开始时的________.
答案 (1)He或α (2)或12.5
%
解析 (1)由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可得答案为He或α;(2)由题意可知经过了3个半衰期,故剩余的Be的质量m=m03=m0,故应填或12.5%.
例3 放射性元素U衰变有多种可能途径,其中一种途径是先变成Bi,而Bi可以经一次衰变变成X(X代表某种元素),也可以经一次衰变变成Tl,X和Tl最后都变成Pb,衰变路径如图1所示.则(  )
图1
A.a=82,b=211
B.Bi―→X是β衰变,Bi―→Tl是α衰变
C.Bi―→X是α衰变,Bi―→Tl是β衰变
D.Tl经过一次α衰变变成Pb
答案 B
解析 由Bi―→X,质量数不变,说明发生的是β衰变,同时知a=84.由Bi―→Tl是核电荷数减2,说明发生的是α衰变,同时知b=206,由Tl―→Pb发生了一次β衰变.故选B.
三、α衰变和β衰变在磁场中的运动轨迹
 分析α衰变和β衰变在磁场中的运动轨迹,一般思路为:
1.衰变过程中,质量数守恒、电荷数守恒.
2.衰变过程中动量守恒.
3.带电粒子垂直于磁场方向做匀速圆周运动时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
4.静止的原子核发生α衰变和β衰变的规律以及它们在磁场中运动的轨迹特点如下表:
α衰变
X―→Y+He
两圆外切,α粒子半径大
β衰变
X―→Y+e
两圆内切,β粒子半径大
例4 一个静止的氮核N俘获了一个速度为2.3×107
m/s的中子生成一个复核A,A又衰变成B、C两个新核,设B、C的速度方向与中子方向相同,B的质量是中子的11倍,速度是106
m/s,B、C在同一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之比RB∶RC=11∶30,轨迹如图2所示,求:
图2
(1)C核的速度大小.
(2)根据计算判断C核是什么?
(3)写出核反应方程.
答案 (1)3×106
m/s (2)氦原子核 (3)N+n→B+He
解析 氦核吸收了一个中子变成复核不稳定,发生衰变,整个过程中,中子、氮核以及两个新核组成的系统过程前后都不受外界的干扰,所以整个系统在俘获与衰变过程中动量均守恒,利用这一点,可求出C核的速度,然后根据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情况就可以判断出新核的种类,写出核反应方程.
氮核俘获中子到衰变成B、C两个新核的过程中动量守恒
mnvn=mBvB+mCvC,①
根据衰变规律,可知C核的质量数为14+1-11=4.
由此解得vC=3×106
m/s.
再由带电粒子在洛伦兹力的作用下做圆周运动的知识R=可得
===②
qB+qC=7.③
将②③联立,qC=2,而mC=4,则C核是氦原子核,核反应方程式是N+n→B+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