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课件(共30张PPT)-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必修2

文档属性

名称 1.2 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课件(共30张PPT)-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必修2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9-28 08:12: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核心问题:酿酒和做面包都要用到酵母菌,这些酵母菌可以用液体培养基(培养液)来培养,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数量是怎样随时间变化的?
一.提出问题
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数量是怎样随时间变化的
二.作出假设
酵母菌在开始一段时间呈“ ”型增长,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资源和空间有限,呈“ ”型增长,时间再延长,由于养料不足酵母菌数量会 。
三.设计实验
配制酵母菌培养液
接种酵母菌到培养液中
培养
计数
统计分析
得出结论
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J
S
下降
自变量: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变量: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关变量: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
酵母菌数量
培养液的体积等
2.材料用具:
酵母菌,无菌马铃薯培养液或者肉汤培养液,试管、
血细胞计数板,滴管、显微镜等。
1.变量设置
三.设计实验
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酵母菌菌种
培养液
血细胞计数板
导流凹槽
两个计数室
所在区域
血细胞计数板正面观
血细胞计数板侧面观
问题:怎样对酵母菌进行计数?
①计数方法:
②计数工具:
抽样检测
血细胞计数板
计数室
工具
1
红框代表
一个大格
大格
一个大格(计数室)分为25个中格(双线边)
黄框代表
一个中格
一个中格分为16个小格
1mm
面积
1mm2
1/16mm2
1/400mm2
厚度(高度)
0.1mm
A1
A2
A5
A3
A4
思考1: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当怎么计数?
取相邻两边及其夹角
思考2:如果小方格内酵母菌数量过多,难以数清,怎么办?
进行稀释
计数
2
稀释100倍
计数
2
思考3:你能用公式表示种群密度吗?
【例1】通常用血球计数板对培养液中酵母菌进行计数,若计数室为1mm×1mm×0.1mm方格,由400个小方格组成。将样液稀释100倍后计数,多次重复计数后,算得每个小方格中平均有5个酵母菌,则1mL该培养液中酵母菌总数有 个。
2×109
1ml=1000mm3
计算公式:
1ml培养液中酵母菌总数=
小方格中酵母菌平均数×400×104×稀释倍数
计数
2
思考3:你能用公式表示种群密度吗?
【例2】若使用的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1 mm×1 mm×0.1 mm)每个计数室分为25个中方格,每个中方格又分为16个小方格,将样液稀释100倍后计数,发现计数室四个角及中央共5个中方格内的酵母菌总数为20个,则培养液中酵母菌的密度为 个/mL。
1×108
计算公式:
1ml培养液中酵母菌总数=
中方格中酵母菌平均数×25×104×稀释倍数
规格一:25×16型
A1
A2
A3
A4
A5
规格二:16×25型
A1
A3
A2
A4
计数
2
规格一(25×16):
1 mL培养液中细胞个数=中方格中酵母菌数量的平均值×25×104 ×稀释倍数
规格二(16×25):
1 mL培养液中细胞个数=中方格中酵母菌数量的平均值× ×104 ×稀释倍数
16
1.某小组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利用血细胞计数板(25×16型)对酵母菌进行计数。取1 mL培养液加9 mL无菌水,若观察到所选5个中方格内共有酵母菌80个,则培养液中酵母菌的种群密度为 。
4×107(个/mL)
对点训练1 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法
2.某小组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利用血细胞计数板(16×25型)对酵母菌进行计数。取1 mL培养液加9 mL无菌水,若观察到所选4个中方格内共有酵母菌400个,则培养液中酵母菌的种群密度为 。
1.6×108(个/mL)
步骤
3
如果先滴加菌液再加盖玻片,容易使盖玻片由于液滴的表面张力作用而不能严密的盖到计数板表面上,使计数室内的体积增大,计数结果将偏高。
思考1:盖盖玻片和滴加培养液,哪个步骤在前?
步骤
3
盖盖玻片
滴培养液
让培养液自行渗入
酵母菌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
计数
使菌体分散开来、混和均匀,减少实验误差。
酵母菌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减少实验误差。
思考2:吸取培养液之前为什么要将培养液摇匀?
思考3:为什么要待酵母菌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再计数?
思考4:计数的酵母菌都是活的吗?怎么分辨死亡细胞和有活性的细胞?
计数的包括活菌和死菌。可以用台盼蓝对菌体进行染色,被染成蓝色的是死菌,没有染色的是活菌。
1.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同学进行了如下操作:
①将适量干酵母放入装有一定浓度葡萄糖溶液的锥形瓶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
②静置一段时间后,用吸管从锥形瓶中吸取培养液
③在血细胞计数板中央滴一滴培养液,盖上盖玻片
④用滤纸吸除血细胞计数板边缘多余的培养液
⑤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中央,待酵母菌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
其中操作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④⑤
对点训练2 实验步骤
思考5:本探究需要设置对照吗?如果需要,请讨论对照组怎样设计和操作? 如果不需要,请说明理由。
不需要单独设置对照, 在时间上形成前后自身对照。
思考6:要做重复实验吗?为什么?
需要重复实验,对每个样品可计数三次,再取平均值,以提高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记录
4
第1天 第2天 第3天 第4天 第5天 第6天 第7天
1
2
3
平均
时间/天
次数
注意:每天计数酵母菌量的时间要固定,计数间隔要固定。
重复组
第 1 天
第 4 天
第 6 天
第 7 天
死亡
如图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相关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相当一段时间内,酵母菌的
增长符合哪种模型?
 符合“S”形曲线增长。
2.de段曲线下降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营养物质随着消耗逐渐减少,有害产物逐渐积累,培养液的pH等理化性质发生改变等。
四.实验结果
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3.试着在下面坐标系中画出该酵母菌的增长速率的曲线。
如图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相关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培养时间/d
酵母菌数量种
先增加再降低
酵母菌在开始一段时间呈“J”形增长,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资源和空间有限,将呈“S”形增长,并最终将全部死亡。
五.实验结论
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
受培养液的成分、空间、pH、温度、代谢产物等因素的影响。
A. 实验过程中酵母菌种群的年龄组成先是增长型,后是稳定型,最后变为衰退型
B. 种群数量在不同时间的增长速率可能相同
C. 本实验中不存在对照
D. 每次取样前应将培养瓶振荡摇匀
1.某学生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根据实验结果绘制出下图所示的曲线。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对点训练3 实验结果分析
(1)可用抽样检测的方法监测酵母菌数量(  )
(2)应先向计数室滴加样液,再盖盖玻片(  )
(3)待酵母菌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再开始计数(  )

×
判断正误

1.在进行酵母菌计数时,先将盖玻片放在血细胞计数板的计数室上,然后用吸管吸取摇匀的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多余的培养液用滤纸吸去。稍待片刻,将计数板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中央进行观察。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稍等片刻再观察,是为了使酵母菌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便于观察计数
B.对培养液中的酵母菌逐个计数非常困难,可用抽样检测的方法进行估算
C.计数时,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计数,可将培养液适当稀释后再计数
D.实验中没有对酵母菌细胞进行染色,会导致活菌计数值小于活菌实际值

典题应用
2.(2024·山东枣庄高二期末)某小组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利用血细胞计数板(25×16型)对酵母菌进行计数。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从静置试管中吸取底层酵母菌培养液进行计数
B.将培养液滴入血细胞计数板的计数室,待酵母菌全部沉降后盖上盖玻片
C.取1 mL培养液加9 mL无菌水,若观察到所选5个中格内共有酵母菌300个,
则培养液中酵母菌的种群密度为1.5×108个/mL
D.连续观察七天,每天在相同时间取样计数并记录数据,绘成种群数量变
化曲线,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呈“J”形增长

一、概念检测
1.在自然界,种群数量的增长既是有规律的, 又是复杂多样的。判断下列相关表述是否正确。
(1)将一种生物引入一个新环境中,在一定时期内,这个生物种群就会出现“J”形增长。( )
(2)种群的“S”形增长只适用于草履虫等单细胞生物。 ( )
(3)由于环境容纳量是有限的,种群增长到—定数量就会保持稳定。( )
练习与应用
×
×
×
2.对一个生物种群来说,环境容纳量取决于环境条件。据此判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
A.对甲乙两地的蝮蛇种群来说,环境容纳量是相同的
B.对生活在冻原的旅鼠来说,不同年份的环境容纳量是不同的
C.当种群数量接近环境容纳量时,死亡率会升高,出生率不变
D.对生活在同一个湖泊中的鲢鱼和鲤鱼来说,环境容纳量是相同的
B
练习与应用
感谢观看
202X/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