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 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 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9-27 17:59: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上第1课《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元谋人、郧县人、蓝田人、北京人等旧石器时代原始人类及其文化遗存,知道中国境内原始社会时期的人类活动。
教学分析
教材分析《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是2024版统编版新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的第一课时。
事实证明,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本单元的主题内容是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本节主要内容及内在联系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第一部分内容主要了解元谋人、郧县人、蓝田人,以及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特点;第二和第三部分是并列关系,先介绍北京人,讲述北京人的特征和发现北京人的意义,再介绍山顶洞人,呈现山顶洞人的状况及其相对北京人的进步之处。(二)学情分析《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这一课涉及的内容主要是关于人类起源和早期人类文明的发展,对于刚升入初中的学生来说,大部分学生对人类起源和早期人类文明的发展都会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兴趣。另外,在小学阶段学生对考古和历史研究可能已经有了一些了解,但只存在于表面,本课涉及到了许多关于早期人类生活和文化的证据,如化石、工具等。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理解这些证据的含义,并学会如何从证据中推断出历史事实的过程还不了解,需要老师进行引导。最后,要增强学生对于中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感,认识到中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激发我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培养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学目标
1.阅读地图,知道元谋人、郧县人、蓝田人、北京人等旧石器时代原始人类及其文化遗存。(时空观念、史料实证)2.通过探究化石等史料,知道北京人的特征和生产生活状况,了解北京人发现的意义。比较了解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生产、生活状况。(唯物史观、历史解释)3. 认识到中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激发我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培养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唯物史观、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元谋人、郧县人、蓝田人、北京人等旧石器时代原始人类及其文化遗存; 教学难点 北京人的特征。
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资源班级优化大师;视频、导学案(二)教学方法利用文字资料和视频资料,小组讨论,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让教师成为课堂的促进者和帮助者。问题式教学:教师设计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先自主学习。教师出示相关材料,小组合作探究,组长带领学生梳理本课的学习思路。情境式教学:创设教学情境,营造课堂氛围,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导入: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将一起开启一场小小历史考古队——“我”从远古走来的活动。想象一下,假如我们能够穿越时空,回到远古时代,能考古到哪些有关远古时期古人类活动的证据呢?请大家做好准备,跟我一起走进远古时期的世界! 创设情境:小小历史考古队,提出问题,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课堂氛围,引入本节课课题。
新课讲述 第一篇章: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人类是如何产生的?考古学家又是通过是什么研究历史?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女娲造人和上帝造人属于古代神话传说;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属于近代科学印证。
教师:相关史事:人类由古猿演化而来。距今300万年左右,有的古猿已能直立行走,并会制作和使用工具,脑容量增加,演化成能人,后来又演化成直立人。距今约20万年,直立人经过演化发展为具有现代人体质特征的人类,即早期智人。到距今约5万年,早期智人演化为晚期智人,即现代人。
直立人:生存年代距今约170万年至20万年前(我国发现的直立人已有十多次,除北京人外,还有元谋人、郧县人、蓝田人、和县人等)早期智人:生活与距今25万年至4万年前(马坝人、长阳人、丁村等)
晚期智人:也称现代智人,指距今四五万年前至一万年前的化石人类(我国发现柳江人、资阳人、山顶洞人等)知识拓展①古代生物的遗骸或遗迹埋藏在地层中,经过漫长的时间,被周田沉积物中的矿物质所渗入,逐渐石化,称为“化石”。化石是研究远古人类历史的重要证据。
②人类以石器为主要生产工具的时代称为“石器时代”。其中,主要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旧石器时代”。
考古现场一 —— 直立人
教师:同学们,通过对元谋人、郧县人、蓝田人等旧石器时代原始人类及其文化遗存的考古研究,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学生:共同点:研究遗址可知,他们已经能够制作和使用工具。教师:学习历史,如何看历史地图呢?读图学史教师:观察地图,中国远古人类分布特点是什么?1.数量众多,分布范围广泛。2.主要集中在大江大河流域,特别是分布在长江、黄河流域。教师提问:从特点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学生: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化石和旧石器时代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这些古人类遗址遍布全国各地。第二篇章:北京人
考古现场二 —— 直立人1.北京人发现的过程教师:阅读教材,结合视频,如果你是考古队长,你能用自己的语言向队员讲述北京人发现的过程?学生:这些化石和石器的发现,为复原北京人的体质特征和生活状况提供了重要证据。教师补充:经测定,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一20万年。
2.北京人的体貌特征
教师:阅读教材,观察《北京人复原头像》,说说北京人的头像具有哪些特征?提出问题,学生通过图片、史料,知道北京人的体质特征、生产生活状况,知道火的来源以及用途,以及产生的意义,培养的史料分析能力。
3. 北京人的生产生活状况
教师:远古时期,由于生产工具简陋,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生存环境的险恶,只靠单个人的力量采集狩猎,北京人应该如何生活下去呢?“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韩非子》学生:北京人以猎取动物、采集植物果实为生;过着群体生活。教师:北京人的生产工具有哪些呢?主要用来做什么?结论:北京人制作工具的技术比较成熟,使用不同类型的打制石器,如砍砸器、刮削器、尖状器,处于旧石器时代。教师提问:很好奇,北京人吃兽肉是吃生肉还是熟肉?过渡:同学们,北京人已经能够通过各种方法获取火种,比如雷电生火、偶然碰撞生火、森林自燃生火等,所以北京人已经学会用或火。提问:北京人使用火用来做什么呢?又有什么意义?
材料: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五层面积较大、堆积较厚的灰烬和其他用火遗迹。灰烬最厚的达6米。灰烬成堆成层分布,含有烧过的朴树籽、木炭、烧石、烧过的鹿角和各种动物骨骼。——朱汉国《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教师:学会用火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4. 北京人发现的意义
教师:合作探究:阅读材料,结合教材内容,分析北京人发现的意义。材料一:
材料二:从前的考古学者认为,人类发明用火开始于二三十万年以前的尼安德特人,这是由于在欧洲还没有发现尼安德特人以前的人类化石和遗物,仅在尼安德特人所居住的山洞中发现火的痕迹……北京人用火的发现,至少可以把人类用火的历史提早到四五十万年以前。这不仅在考古学上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对于人类物质文化的发展也给予了相当大的影响。——裴文中《中国的旧石器时代》意义:①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②包括北京人在内的我国境内直立人遗存的发现,对研究人类起源和古人类演化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第三篇章:山顶洞人
考古现场三 —— 晚期智人教师:观看图片并依据教材知识,在课本中圈画出山顶洞人的基本信息。发现地点周口店龙骨山上顶部距今时间距今约3万年特点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具有现代人类特征生产生活使用打制石器(骨针),懂得人工取火,过着集体生活,使用装饰品。教师:考古发现是了解原始社会的重要依据,观察下列考古发现及图片,你可以了解山顶洞人的哪些信息?看图说史:
学生:学生依然使打制石器,但已经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会缝制衣服。
提出问题,知道考古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了解直立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的区别,学会区分新旧石器时代,明确史料的分类类型。“知识拓展”和“相关史事”,增加学生的课外知识,补充正文的不足。创设情境,通过考古现场,设计信息卡,问题式教学,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读图学史,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建立时空观念,构建空间思维。
读图方法,提供做题思路,学会观察地图,培养解题能力。带着问题观看视频,结合教材,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和归纳能力。通过考古挖掘,知道化石是研究远古人类历史的重要证据。通过史料,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史料分析能力和综合归纳的能力。论从史出,教授学生解题思路和技巧,注重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意识。
通过填写表格,完成有关山顶洞人的相关知识。看图说史,知道使用打制石器(骨针),懂得人工取火,过着集体生活,使用装饰品。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具有现代人类特征,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
课后活动 完成下表,并说说与北京人相比,山顶洞人有了哪些进步。
① 使用打制石器(骨针),懂得人工取火,过着集体生活,使用装饰品。
② 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具有现代人类特征。 该表格是对本课对的重要复习,也是课本课后活动的习题,学生通过对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对比,发现不同,知道人类进步的表现。
板书设计 通过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再次熟悉本课知识点。
作业与延伸
在那个没有文字记载的时代,我们的祖先与大自然抗争,学会了使用火种,打造出一件件石器工具。这一切的一切,都充满了无尽的想象空间。
如今,我们可以通过考古发掘,通过科学研究,去逐步还原那个遥远时代的真实面貌。每一次的发现,都像是找到了一块拼图,让我们对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我从远古走来”的主题活动马上就要结束了,请同学们根据今天的学习内容,利用课本P5《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选择一位课堂未讲到的古人类,课后查阅资料,进行深入研究,了解其相关内容,制作知识卡片。
PAGE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