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波与粒子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章 波与粒子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2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6-08-26 07:15: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3张PPT。第五章 波与粒子波与粒子 (2011·广东)关于光电效应实验,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
A.光照时间越长光电流越大
B.入射光足够强就可以有光电流
C.遏止电压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
D.入射光频率大于极限频率才能产生光电子光电效应及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例1】解析 光电流的大小与光照时间无关,选项A错误;如果入射光的频率小于金属的极限频率,入射光再强也不会发生光电效应,选项B错误;遏止电压Uc满足eUc=hν-hν0,由该表达式可知,遏止电压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选项C正确;只有当入射光的频率大于极限频率时,才会有光电子逸出,选项D正确.
答案 CD
(2011·福建)爱因斯坦因提出了光量子概念并成功地解释光电效应的规律而获得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某种金属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k与入射光频率ν的关系如图1所示,其中ν0为极限频率.从图中可以确定的是__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
A.逸出功与ν有关
B.Ek与入射光强度成正比
C.当ν<ν0时,会逸出光电子
D.图中直线的斜率与普朗克常量有关【例2】图1解析 根据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方程Ek=hν-W0可知,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而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在Ek-ν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普朗克常量,图线在ν轴上的截距表示极限频率,故选项B错误、D正确;逸出功是金属本身对金属内电子的一种束缚本领的体现,与入射光的频率无关,选项A错误;当ν<ν0时,不会发生光电效应,选项C错误.
答案 D (2010·天津高考)用同一光电管研究a、b两种单色光产生的光电效应,得到光电流I与光电管两极间所加电压U的关系如图2所示.则这两种光 (  ).
A.照射该光电管时a光使其逸出的光电
子最大初动能大图2【例3】B.从同种玻璃射入空气发生全反射时,a光的临界角大
C.通过同一装置发生双缝干涉,a光的相邻条纹间距大
D.通过同一玻璃三棱镜时,a光的偏折程度大解析 本题考查光电效应及光的全反射、折射、干涉等问题.由图象可知,用a光照射光电管时的遏止电压小于用b光照射光电管时的遏止电压,故a光的频率要小于b光的频答案 BC利用光电效应规律解题的技巧
应用光电效应规律解题应当明确:
(1)光电效应规律中“光电流的强度”指的是光电流的饱和值(对应从阴极发射出的电子全部被拉向阳极的状态).因为光电流未达到饱和值之前,其大小不仅与入射光的强度有关,还与光电管两极间的电压有关,只有在光电流达到饱和值以后才和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
(2)明确两个决定关系
①逸出功W0一定时,入射光的频率决定着能否产生光电效应以及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
②入射光的频率一定时,入射光的强度决定着单位时间内发射出来的光电子数. (江苏高考)现代物理学认为,光和实物粒子都具有波粒二象性.下列事实中突出体现波动性的是 (  ).
A.一定频率的光照射到锌板上,光的强度越大,单位时
间内锌板上发射的光电子就越多
B.肥皂液是无色的,吹出的肥皂泡却是彩色的
C.质量为10-3 kg、速度为10-2 m/s的小球,其德布罗意
波长约为10-28 m,不过我们能清晰地观测到小球运动
的轨迹波粒二象性【例4】D.人们常利用热中子研究晶体的结构,因为热中子的德
布罗意波长与晶体中原子间距大致相同
解析 说明光具有波动性的是干涉现象和衍射现象,而光电效应说明光具有粒子性.故本题应选B、D.
答案 BD (北京高考)在下列各组的两个现象中都体现出光具有波动性的是 (  ).
A.光的折射现象、色散现象
B.光的反射现象、干涉现象
C.光的衍射现象、偏振现象
D.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光电效应现象
解析 光的折射现象、反射现象、色散现象、直线传播现象均属于几何光学内容,干涉现象、衍射现象、偏振现象属于光的波动性内容,光电效应现象属于光的粒子性内容.
答案 C【例5】(1)能区别出干涉与衍射各自的特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了解常见的生活现象和物理现象,熟悉教材、会解释教材中涉及的一些现象是解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