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1课再塑生命的人训练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下面是某同学写的对老师真情告白的一段文字,请你阅读并完成练习。
①在求知的大海上,您不仅是为我指引航向的灯塔,更是我心灵的量尺。②您用严谨的态度和无穷的智慧,不断阐释着知识的真蒂,让我逐渐从zhì 气的孩童成长为有思想的少年。③记得那些迷惘的时刻,当困惑与难题吞shì 我的信心时,您总是用那温暖而坚定的目光,将我从 ______(A. 茫然无措 B. 举目无亲)中解救出来。④您的每一次鼓励,每一次耐心引导,都像一股沁凉的清泉,滋润着我的心田,让我在困难面前不再退缩。
⑤老师,我想对您说,您不仅是我人生路上的导师,更是知识的传播者。⑥我定不辜负您的期望!
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阐释( ) 沁凉( ) zhì( )气 吞shì( )
2、第②句中有一个错别字是“_____”,应改为“_____”。
②您用严谨的态度和无穷的智慧,不断阐释着知识的真蒂,让我逐渐从zhì 气的孩童成长为有思想的少年。
3、选择正确的词语填在语段中的横线上。(只填序号)
您总是用那温暖而坚定的目光,将我从 ______ (A. 茫然无措 B. 举目无亲)中解救出来。
4、第⑤句有语病,请你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⑤老师,我想对您说,您不仅是我人生路上的导师,更是知识的传播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金钱能买到书籍,却买不到知识;能买到钟表,却买不到时间。
B.朱自清曾这样赞美春天:“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C.把报刊亭改造成志愿者服务站?还是生活服务便民亭?人们对此意见不一。
D.尊老爱幼、勤俭持家、知书达礼……这些都是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美德。
6.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生活中的磨难没能掩盖生活中的温情。
②还是刻骨铭心的纯真爱情,都在荒寒的人生底色上涂抹上温情的色彩,温暖着读者的心。
③尤其是孙少平和田晓霞之间近乎柏拉图式的爱情,纯真甜美,让人心醉。
④这是一个温暖的世界。
⑤无论是醇厚的父子之爱、纯洁的同窗友情、美好的同事情分、淳补的乡邻情谊。
①④⑤②③ B. ④①⑤②③
①⑤②③④ D. ④⑤②①③
7.在活动开始前,七年级(2)班的班主任张老师生病住进了医院,不能和同学们一起开展活动了。同学们都很挂念张老师,但又怕去医院看望她会打扰她休息。你的文采特别好,班委会推荐你代表全班同学给张老师发一条手机短信,你会怎么写?
名著导读
人生很多时候就是由“离开—— 归来”的模式构成的。根据《朝花夕拾》的阅读积累,回顾鲁迅的“离开—— 归来”,选出正确的选项( )
鲁迅在__________中提到“好。那么,走罢!……总得寻别一类人们去,去寻为S 城人所诟病的人们。”因为________,鲁迅“离开”,走上了__________之路。《藤野先生》中提到“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因为仙台学医时的所见所闻,鲁迅的意见“却变化了”,归国后走上了一条__________之路。
A. 《琐记》 衍太太散布流言 求学 弃医从文
B. 《父亲的病》 衍太太散布流言 弃医从文 求学
C. 《琐记》 学校“乌烟瘴气” 弃医从文 求学
D. 《父亲的病》 衍太太散布流言 求学 弃医从文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再塑生命的人(节选)
海伦·凯勒
①第二天早晨,莎莉文老师带我到她的房间,给了我一个布娃娃。后来我才知道,那是柏金斯盲人学校的学生赠送的。衣服是由年老的萝拉亲手缝制的。我玩了一会儿布娃娃,莎莉文小姐拉起我的手,在手掌上慢慢地拼写“doll”这个词,这个举动让我对手指游戏产生了兴趣,并且模仿着在她手上画。当我最后能正确地拼写这个词时,我自豪极了,高兴得脸都涨红了,立即跑下楼去,找到母亲,拼写给她看。
②我并不知道这就是在写字,甚至也不知道世界上有文字这种东西。我不过是依样画葫芦模仿莎莉文老师的动作而已。从此以后,以这种不求甚解的方式,我学会了拼写“别针”(pin)、“杯子”(cup)以及“坐”(sit)、“站”(stand)、“行”(walk)这些词。世间万物都有自己的名字,这是在老师教了我几个星期以后,我才领悟到的。
③有一天,莎莉文小姐给我一个更大的新布娃娃,同时也把原来那个布娃娃拿来放在我的膝上,然后在我手上拼写“doll”这个词,用意在于告诉我这个大的布娃娃和小布娃娃一样都叫做“doll”。
④这天上午,我和莎莉文老师为“杯”和“水”这两个词发生了争执。她想让我懂得“杯”是“杯”,“水”是“水”,而我却把两者混为一谈,“杯”也是“水”,“水”也是“杯”。她没有办法,只好暂时丢开这个问题,重新练习布娃娃“doll”这个词。我实在有些不耐烦了,抓起新布娃娃就往地上摔,把它摔碎了,心中觉得特别痛快。发这种脾气,我既不惭愧,也不悔恨,我对布娃娃并没有爱。在我的那个寂静而又黑暗的世界里,根本就不会有温柔和同情。莎莉文小姐把可怜的布娃娃的碎布扫到炉子边,然后把我的帽子递给我,我知道又可以到外面暖和的阳光里去了。
⑤我们沿着小路散步到井房,房顶上盛开的金银花芬芳扑鼻。莎莉文老师把我的一只手放在喷水口下,一股清凉的水在我手上流过。她在我的另一只手上拼写“water”——“水”,起先写得很慢,第二遍就写得快一些。我静静地站着,注意她手指的动作。突然间,我恍然大悟,有一种神奇的感觉在我脑中激荡,我一下子理解了语言文字的奥秘了,知道了“水”这个字就是正在我手上流过的这种清凉而奇妙的东西。
⑥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⑦井房的经历使我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啊!原来宇宙万物都各有名称,每个名称都能启发我新的思想。我开始以好奇的眼光看待每一样东西。回到屋里,碰到的东西似乎都有了生命。我想起了那个被我摔碎的布娃娃,摸索着来到炉子跟前,捡起碎片,想把它们拼凑起来,但怎么也拼不好。想起刚才的所作所为,我悔恨莫及,两眼浸满了泪水,这是生平第一次。
⑧那一天,我学会了不少词,譬如“父亲”(father)、“母亲”(mother)、“妹妹”(sister)、“老师”(teacher)等。这些词使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花团锦簇,美不胜收。记得那个美好的夜晚,我独自躺在床上,心中充满了喜悦,企盼着新的一天快些来到。啊!世界上还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吗?
9.根据文章内容,填写下面表格。
这天上午“我”经历的事件 “我”的心情
① 不耐烦
② 痛快
“我”理解了水的含义 快乐
“我”拼凑布娃娃的碎片 ③
10.结合加点的文字,赏析下列句子。
两眼浸满了泪水
11.分析下列划线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我们沿着小路散步到井房,房顶上盛开的金银花芬芳扑鼻。
12.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你对文章题目“再塑生命的人”的理解。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我已经讲过,户是基本经济单位。但一户中并不是全体成员都参加农业劳动;孩子只是有时候到田地里去,女人通常也不参加农业劳动。农业主要是男人的职业。男人和女人的这种劳动分工是产丝地区的一个特点。它说明了蚕丝工业的发展是产生这种特点的主要因素。在家庭缫丝业兴旺时期,女人忙于缫丝时,男人正忙着准备稻田。另一方面,从丝业得到的收入可与农业收入比拟。这也使人们有可能靠小块农地生活下去。因此农田的大小一直保持在有限的范围内,农业所需的劳动量也相应地有所限制。
为说明村里的劳力和土地是如何恰当安排的,我可引用几个统计数字。成年男子是实际的或潜在的农业劳动者,年龄在15至55岁之间,总数共450人。如果将2758.5亩耕地平均分配给劳动者,每人将得6.1亩。上文我已经说明了工作速度、稻的生长所需时间,以及得出一个人可耕种约7亩地的结论。从技术上来说,我已经表明了使用铁耙耕作使得大部分劳动成为非常个体性的。集体工作不比个体劳动增加多少收成,效率也不会提高很多。目前的技术已决定了这样大小的一片土地需要多少劳动量。因此,我们也有了每个农业劳动者能种多少亩地的近似数字。这一事实对土地占有、对农田分散的制度、对分家的频率以及对小型的户都有深远的影响。
目前,丝业的衰落打乱了传统协调的经济活动。缫丝工业被现代工厂接收后,农田的大小仍然同过去一样。由工业变化而剩下的妇女劳动力不能为这种小块农田所吸收。这种失调的情况可以从妇女在村里闲暇时间较多这一情形中观察到,也可以见于妇女人口从农村到城镇的高度流动性中。在邻近的村庄里农田较大,在适应工业变化的新情况过程中,妇女劳力被农业所吸收。这说明传统的劳动分工是出于实践的安排,而不是由于非经验的原因。它是经济调节的一个部分。在男子只靠自己劳动,而农田不能再扩大的情况下,农业是不需要女劳力的。唯一需要女劳力的场合是紧急灌溉或排水的时期。控制水有时候需要立即行动,女人便毫不犹豫地去车水。
一户里的男子在同一农田里工作。他们之间没有特殊的分工。每个人做同样的工作,除在插秧时,孩子不插秧而是给成人递秧苗。所以大部分劳动是个体性的。
(节选自费孝通《江村经济》,有删改。文章调查对象为20世纪30年代的江南村落“江村”)
材料二
“千万工程”(千村未来,万村共富)的一条宝贵经验就是顺应人民对共同富裕的向往,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发展和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注重在保护好自然生态和改善好人居环境的基础上,想方设法将乡村建设与乡村经营结合起来。在强调村庄整治的同时也强调特色资源开发利用,在强调环境保护的同时也强调经济发展。因地制宜培育乡村特色优势产业,努力探索生态富民实现路径。不断助力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美丽资源转化为美丽经济、公共产品转化为民生福利,走生态立村、美丽生财、村民共富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对标未来乡村经营要求,可以借鉴“千万工程”经验,以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为抓手,激发未来乡村经营新动能。特别是要立足各地资源禀赋、区位条件和发展阶段,围绕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动改革兴村、发展强村、经营富村,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积极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着力促进生态产品价值有机实现,不断让乡间“沉睡”资源变为城乡“流动”资产,努力让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成果惠及全体村民。
“千万工程”的一条典型经验就是顺应城乡融合发展趋势,始终坚持统筹城乡的系统思维。从县域切入努力破除妨碍城乡要素平等交换、自由流通的制度壁垒。深入实施“千万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和“浙江绿领培育行动计划”,培育一大批新农人、新农匠、新农商和新头雁,积极推进“两进两回”行动计划,促使科技进乡村、资金进乡村、青年回农村、乡贤回农村,大力开展“十万农创客培育工程”,着力留住原乡人、唤回归乡人、吸引新乡人。促进城市非农产业向乡村辐射、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公共服务向乡村覆盖、资源要素向乡村流动,不断提升乡村发展人气、活力与水平。
对标未来乡村发展要求,可以借鉴“千万工程”经验,以城乡要素双向流动为主线,构建未来乡村发展新格局。特别是要以县域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把城市和乡村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统筹考虑、协调推进,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和农村对城市的促进作用,着力破除土地、资本、户籍、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方面的体制机制制约,积极推动城乡要素双向自由流动,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节选自郑淋议《“千万工程”开启未来乡村新实践》,有删改)
13.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江村的孩子有时候去田地里劳动,妇女则通常不参加农业劳动,这说明一户中并不是全体成员都参加农业劳动。
B.江村男女分工的特点主要受当地特有的经济构成影响,家庭缫丝业兴旺时期,女子忙于缫丝事业,男子忙于准备稻田。
C.江村农业使用铁耙耕作使得大部分劳动成为非常个体性的劳动,而且这种技术使得集体工作也根本无法增加收成。
D.材料一第三段“失调的情况”,指的是丝业的衰落打乱了传统协调的经济活动,妇女在村里闲暇时间多,或流动到城镇。
14.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材料一第一段内容可以看出,江村人有可能依靠小块农地活下去,是因为家庭缫丝业可以带来跟农业差不多的收入。
B.从材料一的地图可看出,密布的河流是江村水稻种植得以发展的重要条件,但这种地理条件不利于蚕丝业的持续发展。
C.“努力让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成果惠及全体村民”,是因为人民有共同富裕的向往,同时也是“千万工程”意义所在。
D.目前县域之内还存在着一些不利于“千万工程”的制约性因素,譬如土地、资本、户籍、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方面。
15.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第一段观点的一项是( )
A.贵州杂交水稻制种大户陈良东流转村民闲置的土地进行杂交水稻制种,每年可带动周边100多户村民就业。
B.大学生袁孝鑫回到家乡,创办“下庄布谷”植物扎染工坊,在家乡大力发展扎染产业,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C.浙江省湖州市人栾金祥,毕业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回国后在家乡创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带动广大蟹农创收。
D.新疆阿勒泰地区禾木村,利用当地特有乡村风光资源,成立观光马队农民专业合作社,村民人均纯收入达4.4万元。
16.简述材料一第一段的论证思路。
结合你对材料二的理解,谈一谈应该如何振兴江村经济。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的生活和学习
季羡林
1 北园高中对我一生的影响,还不仅仅是培养购书的兴趣一项,还有更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是关键性的,夸大一点儿说是一种质变。
2 我在许多文章中都写到过,我幼无大志。小学毕业后,我连报考著名的一中的勇气都没有,可见我懦弱、自卑到什么程度。
考试时虽然成绩颇佳,距离全班状元的宝座十分近,可我从来没有产生过当状元的野心,对那玩意儿一点儿兴趣都没有。钓虾、捉蛤蟆对我的引诱力更大。至于什么学者,我更不沾边儿,我根本不知道天壤间还有学者这一类人物。自己这一辈子究竟想干什么,也从来没有想过。我朦朦胧胧地觉得,自己反正是一个上不得台面的人,一辈子能混上一个小职员当当,也就心满意足了。
我常想,自己是有自知之明的,但是自知得过了头,变成了自卑。我家的经济情况始终不算好,叔父对我大概也并不望子成龙,婶母则是希望我尽早能挣钱。正谊中学毕业后,我曾被迫去考邮政局。邮政局当时是在外国人手中,公认是铁饭碗。幸而我没有被录取,否则我就会干一辈子邮政局,完全走另外一条路了。
3 但是,人的想法是能改变的,有时甚至是一百八十度的改变。我在北园高中就经历了这样的改变。
这次改变,不是由于我参禅打坐顿悟而来的,也不是由于天外飞来的什么神力,而完全是由于一件非常偶然的事件。
4 北园高中是附设在山东大学之下的。当时山大的校长是王寿彭,他是清朝的状元,是有名的书法家,提倡尊孔读经。
5 在一年级第一学期结束时,考试完毕以后,状元公忽然要表彰学生了。大学的情况我不清楚,恐怕同高中差不多。
高中表彰的标准是每班的甲等第一名,平均分数达到或超过95 分者,可以受到表彰。表彰的奖品是状元公亲书的一个扇面和一副对联。王寿彭的书法本来就极有名,再加上状元这个吓人的光环,因此他的墨宝就极具经济价值和荣誉意义,是很不容易得到的。高中共有6 个班,当然就有6 个甲等第一名,但其他5 人的平均分数都没有达到95 分。只有我这个甲等第一名平均分数是97 分,超过了标准,因此,我就成了全校中唯一获得状元公墨宝的人,这当然算是极高的荣誉。
没想到经过了70 多年,经历了不知道多少时局动荡,这个扇面竟然保留了下来,一直保留到今天。扇面的全文是:
净几单床月上初,主人对客似僧庐。
春来预作看花约,贫去宜求种树书。
隔巷旧游成结托,十年豪气早销除。
依然不坠风流处,五亩园开手剪蔬。
录樊榭山房诗丁卯夏五羡林老弟正王寿彭
6 A. 王状元的这个扇面和这副对联对我的影响万分巨大,这看似出乎意料,实际上却在意料之中。虚荣心恐怕人人都有一点儿的,我自问自己的虚荣心不比任何人小。我屡次讲到幼无大志,讲到自卑,这其实就是有虚荣心的一种表现。如果一点儿虚荣心都没有,哪里还会有什么自卑呢?
7 我原来的想法是,中学毕业后,当一个小职员,抢到一只饭碗,浑浑噩噩地,甚至窝窝囊囊地过上一辈子算了。我只是一条小蛇,从来没有幻想成为一条大龙。
这一次表彰却改变了我的想法: 自己即使不是一条大龙,也绝不是一条平庸的小蛇,最明显的例证是几年以后我到北京来报考大学的情况。当时北京的大学五花八门,鱼龙混杂,有的从几十个报考者中选一人,而有的则是来者不拒,因为多一个学生就多一份学费。从山东来的几十名学员中大都报考六七个大学,我则信心十足地只报考了北大和清华。这同小学毕业时不敢报考一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好像我变了一个人。
我从不认真读书到勤奋学习的一个关键就是虚荣心。是虚荣心作祟呢,还是虚荣心作福?我认为是后者。虚荣心是不应当一概贬低的。王状元表彰学生可能完全是出于偶然性,他万万不会想到,一个被他称为“老弟”的十几岁的大孩子,竟由于这个偶然事件而改变为另一个人。我永远不会忘记王寿彭老先生。
8 我在北园白鹤庄的两年,我不过15 岁到16 岁,正是人生最美好的年龄。
B. 我的少年,因为不在母亲身边,并不能说是幸福的,但是,我在白鹤庄,却只能说是幸福的。只是“白鹤庄”这个名字,就能引起人们许多美丽的幻想。古人云“西塞山前白鹭飞”,多么美妙绝伦的情境。我不记得在白鹤庄曾见到白鹭,但是,从整个北园的景色来看,有白鹭飞来是必然会有的。到了现在,我离开北园已经70 多年了,再没有回去过。可是我每每会想到北园,想到我的青少年。每一次想到,心头总会油然漾起一股无比温馨、无比幸福的感情,这感情将会伴我终生。 (有删改)
18 通读文章,完成下面的表格。
时间: 小学毕业后心理: 懦弱、自卑 想法: (1) _________ 转折事件: (2) ________ 时间: 上北园高中时 心理: (3) ___________ 想法: 绝不是平庸的
以上内容,作者通过运用(4) _____手法,更好地突出了文章的主题
完成下面的探究任务。
探究对象 探究任务
A. 王状元的这个扇面和这副对联对我的影响万分巨大,这看似出乎意料,实际上却在意料之中。 (1) “出乎意料”和“意料之中”的说法是否矛盾?
B. 我的少年,因为不在母亲身边,并不能说是幸福的,但是,我在白鹤庄,却只能说是幸福的。 (2) “不能说是幸福的”与“只能说是幸福的”的表达是否前后矛盾?为什么?
20. 处境不同,心境不同,感受亦不同。请结合文本和链接材料,探究中外作家回忆幼时的心理状态,请分别阐述。
链接材料: 我明白了“水”的意思,那就是流过我手心的那种美妙沁凉的东西。这个有生命的词唤醒了我的灵魂,给我的灵魂带来了光明、希望和快乐,我的灵魂获得了自由! (海伦·凯勒《再塑生命的人》)
答案
1、chǎn qìn 稚 噬 2.蒂--谛 3.A 4.老师,我想对您说,您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我人生路上的导师。 5.C 6.B 7.示例: 张老师,您好!鸟儿的歌声寄托着我们的问候,阳光的微笑带去我们的思念。同学们都非常挂念您,期盼您早日康复! 8.A
9. “我”把“杯”和“水”混为一谈 “我”摔碎了布娃娃 悔恨(自责、愧疚)
10.“浸”,泡的意思,写出了“我”满眼都是泪水的样子,真实深刻地写出了“我”内心的悔恨(自责和愧疚)。
11.景物描写,渲染了温馨的氛围,烘托了散步时的愉悦心情,为下文“我”理解“水”的含义时的恍然大悟,感受到“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作铺垫。
12.“再塑生命”从字面意思看,是“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的意思;在莎莉文老师的教育下,“我”的灵魂被唤醒,再次拥有“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表现了莎莉文老师在我心中的重要地位;表达了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的无比敬爱和感激之情。
13.C 14.B 15.D
16.①从户的角度提出“男人和女人的这种劳动分工是产丝地区的一个特点”的观点。②分析原因:女人忙于缫丝时,男人正忙着准备稻田;从丝业得到的收入可与农业收入比拟。③得出结论:江村农田的大小一直保持在有限的范围内,农业所需的劳动量也相应地有所限制。
17、①促使科技进乡村,淘汰铁耙耕作等旧式农具农机,使用新型农机。②成立农户缫丝合作社,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③因地制宜,利用江村水乡资源,发展旅游业。④吸引外地资本进入,保护环境,开发本地资源,尤其是水域资源。⑤开展职业教育,培育一批新农人、新农匠、新农商和新头雁,尤其要让那些“闲暇时间多”的妇女掌握一门技能。⑥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城乡融合,多修建桥梁、公共厕所、交通设施。
18.(1)一辈子能混上一个小职员当当 (2)王状元发奖品 (3)信心十足 (4)对比
19.(1)不矛盾。作者认为自己是一个上不得台面的人,懦弱、自卑,没有过高的人生目标,受到表彰出乎意料;作者成绩优异,有“虚荣心”,受到表彰后更加勤奋,又在意料之中。
(2)不矛盾。“不能说是幸福的”是说作者少年离家,独自在外读书,想念母亲,难免孤独。“只能说是幸福的”是说在北园学习,作者受到表彰,走出自卑,改变人生
20、①本文中的感受是指季羡林回味自己在北园高中的时光,有受到表彰后的激动,有明晰目标后的自信,还有对老师的感激和对北园生活的眷恋,充满了美好的回忆。②链接材料中的感受充 满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老师的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