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质量检测(六) 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据《汉书·文翁传》记载:“景帝末,(文翁)为蜀郡守,仁爱好教化。见蜀地辟陋有蛮夷风,文翁……乃修起学官于成都市中,招下县子弟以为官学……由是大化,蜀地学于京师者比齐鲁焉。”据此可知( )
A.官学在促进蜀地文化进步上作用显著
B.蜀地因修官学成为汉朝文化中心
C.文翁的努力使蜀地文化超过齐鲁大地
D.文翁改变了“学在官府”的情形
2.有学者指出,16世纪“随着欧洲逐渐被划分成一些中央集权的政治单位和宗教单位,大学丧失了它们一贯具有的国际性。它们变成了地区性的中心,为它们所在的国家服务”。这反映了当时欧洲( )
A.宗教改革使大学丧失学术自由
B.文艺复兴推动地方教育兴起
C.民族国家崛起推动大学世俗化
D.人文主义冲击教会学校教育
3.斯宾塞是19世纪英国著名的教育家,下表是其代表作《教育论》中的课程设置方案。该课程设置方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 )
人类活动 课程
直接保全自己 生理学、卫生学
间接保全自己 逻辑学、力学、数学、化学
抚养与教育子女 生理学、心理学、教育学
培养公民 历史
娱乐休闲 美术、音乐
A.日益工业化的社会需要
B.学校教育体系的成熟
C.资产阶级利益的需求
D.自然科学体系的完善
4.1902—1906年,中国近代最早的国立综合性大学京师大学堂的师范馆共有学生512人,其中举人62人、贡生48人、生员232人、监生84人等。这表明( )
A.传统教育制度稳定发展
B.新式学堂教育得到普及
C.培养人才处于转型时期
D.学生以求取功名为目的
5.1952年,中国开始第一次大规模扫盲运动。扫盲班遍布工厂、农村、部队、学校。1956年以后,扫盲运动又掀起两次高潮。从1949年到1960年,约有1.5亿人参加了扫盲和各级业余学校学习。新中国的扫盲运动( )
A.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B.构建了完备的国民教育体系
C.贯彻了“科教兴国”战略
D.反映了国家政权的根本属性
6.古书多为绵长卷轴,到宋朝则多为单页,并“作蝴蝶装,直立架中如西书式,糊浆极坚牢”。藏书者也随之显著增多,家藏万卷书甚至十万卷者大有人在。这种情况出现主要缘于( )
A.商品经济发展 B.造纸术的改进
C.科举制的盛行 D.印刷术的革新
7.亚历山大博物馆里边大约收藏了70万件著作,阿基米德、亚里士多德、欧几里得、希波克拉底等的亲笔书稿和著作皆存放于此。它吸引了无数的科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医学家聚集于此,他们利用希腊和东方文化的成果进行科学创造与知识传播。据此可知,该博物馆( )
A.促进了文化传承与创新
B.推动了西方文化的普及
C.具有鲜明的近代特征
D.直接诱发文艺复兴运动
8.18—19世纪是英国图书馆成长的关键时期,英国颁布的《1850年公共图书馆法》是世界上第一部国家公共图书馆法,这是对英国公共图书馆社会地位的认可。这可用来说明,此时期英国( )
A.科技发展水平较高 B.政府重视文化传播
C.社会需要大量人才 D.城市人口急剧膨胀
9.新中国建立的第一座博物馆是辽宁省博物馆,其藏品以传世的历史艺术类文物为主,分为考古、书画、雕刻、陶瓷、丝绣、服饰、铜器、货币、漆器、景泰蓝、家具、古生物、少数民族文物、甲骨、碑志等17类文物。由此可见,该博物馆( )
A.藏品丰富且特色鲜明
B.侧重收藏少数民族文物
C.历史悠久且享誉中外
D.得到地方政府大力支持
10.2019年4月15日,巴黎圣母院发生火灾,尖塔倒塌、屋顶焚毁,玫瑰花窗也被破坏,所幸主体建筑得以保存。按照法国政府计划,修复工程将于2024年完成,届时巴黎圣母院将重新开放。同年7月,中国“良渚古城遗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共有55项世界遗产。世界遗产保护( )
A.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B.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
C.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动力
D.有利于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11.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现代国际法归还文物的原则”,即任何因战争原因而被抢夺或丢失的文物都应归还,没有任何时间限制。这一原则( )
A.确定了文物保护的第一要义
B.否定了战争手段的合法基础
C.促进了文物保护理念的发展
D.实现了文物保护的国际合作
12.法国1887年颁布的《纪念物保护法》要求国家对与国家利益相关的历史纪念物进行保护;1913年颁布的《历史文物法》要求国家对从历史或艺术角度符合公共利益的建筑进行列级保护,有的私人建筑甚至可以不经产权人的同意进行征收。这些做法( )
A.阻碍法国城市化进程
B.与民众生活有机结合
C.意在增强民族自豪感
D.注重彰显城市的个性
13.2022年11月7日,北京市文物局、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工作办公室主办的“数字传承,链接未来”纪念《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50周年主题活动拉开帷幕,此活动分别展现了几代人对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的保护、创新与传承的故事,同时一系列数字化成果也于当天发布。该活动旨在( )
A.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B.推动文化遗产和数字化的融合
C.建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制度
D.确保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14.下面表格内容为《我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科技类名录项目(部分)》。它反映出我国古代科技的重要特点是( )
遗产项目名称 批准时间
传统桑蚕织技艺 2009年10月
宣纸传统制作技艺 2009年10月
雕版印刷技艺 2009年10月
中医针灸 2010年11月
中国珠算 2013年12月
二十四节气 2016年11月
A.技艺先进 B.实用性强
C.体系完整 D.注重实验
15.学者陈长芬在《仰望长城》中说:“我看见一段段长城得以修复。可是简单的、粗暴的修复,唯一的作用就是让长城失却了历史,同时失却了灵魂!我就只喜欢那些真实的、残缺的、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的长城。”该学者认为长城保护应该坚持( )
A.传承建筑艺术价值 B.真实性与完整性原则
C.修旧与建新的统一 D.保护与开发同时并举
16.有学者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绝对的原汁原味既无必要也不可能,我们现在看到的昆曲,早已不是明代的昆曲……任何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活态的,这就意味着它必然要发生变化”。这说明非物质文化遗产( )
A.可不具备真实性和完整性
B.没有加以保护的必要性
C.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D.变化无常具有不可知性
二、非选择题(第17题12分,第18题12分,第19题16分,第20题12分,共52分)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古代学校教育的变迁(部分)
朝代 学校教育概况
春秋 战国 春秋时,官学衰废,私学兴起。孔子编修的六艺成为教学内容之一;战国时儒、道、法、墨对教育都有建树
汉朝 汉尊崇儒术,设立太学以及郡国学校。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儒家经典,包括《诗经》《尚书》《礼经》《易经》《春秋(公羊传)》
魏晋 时期 曹魏时创办了律学,设置律博士,用儒家思想解释法律。两晋延续了曹魏的教育内容,仍然以儒家经学为主导教学内容
隋唐 隋朝国子寺(监)统国子、太学、四门、书、算学,各置博士、助教等学官。以讲授“五经”为主要的学习内容
宋元 宋代教学内容,主要学习儒家的经书。宋朝还设立了专科学校如武学、律学、医学、算学等;元朝有国子学、蒙古国子学和回回国子学。国子学专门学习汉文化,如《孝经》《小学》《论语》《孟子》《大学》等
明 明代宗学专为贵族子弟设立,学习内容为《皇明祖训》《孝顺事实》。地方官学分为儒学、专门学校和社学二类。儒学主要学习六艺
——摘编自孙培青《中国教育史》
根据材料任选一个视角,围绕“学校教育”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阐述时要史论结合、逻辑恰当。)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1800年,拿破仑写信给警务部长富歇,勒令:“禁止巴黎墙上的任何招贴;禁止出版商展销任何违背健全道德和政府政策的出版物。”帝国出版管理署聘请一些“检查官”对历书、通俗画册、识字课本、报刊等进行审查,一旦有“无视社会公约、人民主权或军队荣誉的文章”就予以取缔。在他执政的15年间,颁布了《公共教育组织法》《大学组织令》等一系列重要的教育法令。拿破仑通过控制帝国大学,确立了对国家公共教育的绝对管理权,将开办学校的权力收归国家,完全置入中央统一管理之下;建立了以国家掌握教育权力、公共教育为基础,公立教育为主导的近代法国教育体制。拿破仑希望通过高等专科学校培养更多社会需要的各行各业的技术精英,在巴黎及其他地区创办了十几所高等专科学校,如师范学校、武器学校、军事学校、音乐学校、医学学校等。这些学校强调实用技术传授,开创了近代工程技术教育的先河,培养了大批能够独当一面的精英人才。
——摘编自董小燕《拿破仑的文教政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拿破仑文教政策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拿破仑文教政策。(6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1905年建立的南通博物苑在中国博物馆早期实践中是独特的。张謇既清醒地意识到保护民族历史文化遗产的历史意义,又务实地践行着教育救国的理念。历史、美术、天然三部与动植物园的建制,使中国人拥有了自己的学理意义上的博物馆。隶属南通师范学院“为本校师范生备物理上的实验,为地方人民广农业上之知识”的宗旨以及独特的馆名,让南通博物苑具有了民族性和时代性的色彩。
——摘编自黄春雨《传统文化与现代化视野下的
中国博物馆发展史》
材料二 1949—2015年《人民日报》中关于博物馆的相关报道统计表
新中国成立初期 改革开放以来
《旅顺军事历史博物馆举行开幕典礼》(1955.5.20)、《内蒙古修建第一座博物馆》(1956.8.9)等 《我国博物馆有五百多座》(1984.1.5)、《中国博物馆逾2 400个》(2007.12.22)
《延安革命博物馆正式开放》(1958.12.6)、《定陵博物馆今起开放》(1959.9.26)等 《广西筹建洞穴博物馆》(1982.6.12)、《四川兴建恐龙博物馆》(1984.1.14)、《北京市兴建中国紫檀博物馆》(1997.11.23)
《苏联鞑靼国立博物馆展览我斗争胜利事迹并陈列中国民间艺术制品》(1949.10.31)、《民主德国博物馆专家到京》(1954.5.3)等 《首都纪念国际博物馆日》(1997.5.19)、《国际博物馆协会亚太地区大会在沪开幕》(2002.10.22)
《坚持政治挂帅,积极发展文物、博物馆事业》(1960.3.27)、《毛主席的人民战争思想是世界革命人民的法宝——记外国朋友参观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1966.8.5)等 《北京市政府发出通知 中小学生每学期参观一次博物馆》(1991.2.4)、《旅行社开发市场 博物馆增加客源》(2002.8.12)
——摘编自姬秀丽《建国以来博物馆公共形象的
历史变迁探析——以<人民日报>为中心的考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通博物苑成立的背景及特点。(1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成立后博物馆的变化。(4分)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文化遗产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文物从历史、艺术、建筑、科学或人类学角度承载了突出的普遍价值。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世界遗产公约》规定,对于一部分全人类的共同遗产,应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建议重点保护。下表是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部分)。
时期 国家 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部分)
古代 文明 中国 (第一批列入)长城、莫高窟、明清皇宫、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五项世界文化遗产
古代 文明 希腊 雅典卫城
意大利 古罗马城
埃及 孟菲斯及其墓地金字塔
近代 文明 意大利 佛罗伦萨历史中心
德国 德国路德纪念馆及建筑群
英国 德文特河流域工厂群
美国 独立国家历史公园
现代 日本 广岛和平纪念公园原爆遗址
从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部分)简表中任选两项遗产,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它们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理由。(要求:明确列出两项遗产,理由准确充分,表述清晰。)
单元质量检测(六) 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1.A 据材料可知,文翁任蜀郡守时,兴办官学,蜀人在京求学人数和齐鲁差不多,说明官学在促进蜀地文化进步上作用显著,故选A项;蜀人在京求学人数和齐鲁差不多不等于蜀地成为汉朝文化中心,排除B项;蜀人与齐鲁在京求学人数差不多,排除C项;春秋时期,孔子开创的私学改变了“学在官府”的情形,排除D项。
2.C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宗教改革推动了民族国家的形成和民族教会的建立,民族国家的建立推动欧洲传统大学在指导思想、课程设置、组织结构等方面向世俗化等方向发展,欧洲传统大学逐步演变为近代高等教育机构,故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宗教改革对大学学术自由的影响,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宗教改革的影响,不是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排除B项;从材料“为它们所在的国家服务”可知材料主要强调大学的世俗化,不是人文主义冲击教会学校教育,排除D项。
3.A 依据表格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使生产日益细化,所以出现了不同学科的分类,这是日益工业化的社会需要,A项正确;材料只是对斯宾塞的课程设置进行总结,未体现学校教育是否实施,排除B项;19世纪资产阶级利益的需求更多的是从经济、政治上反映出来,排除C项;该课程设置方案无法与自然科学体系的完善联系在一起,排除D项。
4.C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末新政期间,作为中国近代最早的国立综合性大学,京师大学堂师范馆的学生有不少兼具举人、贡生、生员、监生等旧身份,反映出培养人才处于转型时期,C项正确;A项与材料不符,排除;20世纪初新式学堂教育远未达到普及水平,B项错误;D项材料未体现,排除。
5.D 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展大规模扫盲运动,可见当时教育面向工农,大力提高人民文化教育水平,说明党和政府对人民教育的重视,反映了国家政权的根本属性,即代表人民群众的无产阶级政权,D项正确;A项与史实不符,排除;仅凭扫盲运动不足以构建完备的国民教育体系,排除B项;“科教兴国”战略于1995年提出,时间不符,排除C项。
6.D 印刷术的革新导致纸张印刷数量的增多和质量的提高,从而导致书卷发生变化,故D项正确;书卷的变化主要源于技术的革新,而不是商品经济的发展,故A项错误;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与此题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科举制的盛行与藏书的盛行和书卷的变化无直接关系,故C项错误。
7.A 亚历山大博物馆馆藏丰富,吸引众多学者利用希腊和东方文化的成果传播知识和科学创造,这说明该博物馆促进了文化传承与创新,故选A项;材料未涉及西方文化的普及,排除B项;亚历山大博物馆不具备“近代特征”,排除C项;亚历山大博物馆并未直接诱发文艺复兴运动,排除D项。
8.B 图书馆有利于国民教育,18—19世纪时英国图书馆得到成长且颁布了第一部国家公共图书馆法,这说明英国政府重视文化传播,故选B项;材料显示的是英国图书馆的成长而不是科技发展,排除A项;建立图书馆与培养人才没有必然联系,排除C项;建立图书馆不是城市人口膨胀的必然产物,排除D项。
9.A 材料“其藏品以传世的历史艺术类文物为主”说明该馆藏品特色鲜明,而材料“分为考古、书画、雕刻、陶瓷、丝绣、服饰、铜器、货币、漆器、景泰蓝、家具、古生物、少数民族文物、甲骨、碑志等17类文物”则说明该馆藏品十分丰富,A项正确。
10.B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果的重要标志,加强文化遗产的申报与保护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B项正确;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排除A项;C项说法错误,排除;庆祝民族节日有利于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而非文化遗产的保护,D项是关于民族节日的说法,与文化遗产不符,排除。
11.C 该原则有利于避免战争对文物的破坏,即促进了文物保护理念的发展,故选C项;文物保护的第一要义是真实性,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避免战争对文物的破坏,而不是“战争”本身,排除B项;材料只提出了“现代国际法归还文物的原则”,并没有“实现了文物保护的国际合作”,排除D项。
12.C 材料反映的是法国强化对文物的保护,旨在增强民众的民族自豪感,故选C项;材料未涉及城市化进程,排除A项;材料中保护文物的做法没有体现出与民众生活结合的特点,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城市的个性”,排除D项。
13.B 根据材料“一系列数字化成果也于当天发布”可知,通过数字化成果来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推动文化遗产和数字化的融合,B项正确;A项不是材料主旨,排除;材料未涉及制度建设,排除C项;该活动无法确保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排除D项。
14.B 从表中的科技项目可知,都与现实社会实践密切相关,注重实用,故B项正确;从表中看不出技艺先进,排除A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体系完整”,也不符合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排除C项;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不注重实验,排除D项。
15.A 据材料可知该学者强调对长城的保护应该保护其艺术价值,而不仅仅当作一座建筑来修复,即该学者认为应该坚持传承建筑艺术价值,故选A项;材料只强调对长城建筑艺术价值的保护,B、C、D三项均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16.C 从材料“绝对的原汁原味既无必要也不可能”和“我们现在看到的昆曲,早已不是明代的昆曲”可以看出,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故C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保持真实性和完整性是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两个基本要素,排除A项;B项不符合世界文物保护的原则,排除;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17.示例
论题:学校教育在传承儒学思想中发挥重要作用。
阐述:春秋时期,孔子创立儒家学派,私学兴起,六艺是教学内容;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尊崇儒术,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想,汉武帝设置太学和郡国学校,其教学内容主要是儒家经典,促进了儒学的传承和发展;魏晋时期,虽然儒学受到了佛、道思想的冲击,但是在魏晋的学校,仍然以儒学作为重要教学内容,儒学思想得到了传承和发展;隋唐时期,三教并立,且实行科举制,学校教育在国家人才培养和传承文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教学内容以讲授“五经”为主;宋朝时随着儒学复兴运动的发展,儒学吸收佛、道思想发展为理学,在南宋末年逐渐成为官方思想,宋元明时期的学校重视教授儒学经典著作,传授儒家思想文化。
综上所述,学校教育是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学校教育在传承儒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解析:首先,围绕“学校教育”自拟论题,如学校教育在传承儒学思想中发挥重要作用。然后进行阐述,可以从春秋时期、汉代、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宋元明等进行说明。最后,进行总结升华。
18.(1)强调思想与舆论控制;以立法为手段,建立中央集权教育行政体制;重视科学教育,推崇精英教育。
(2)直接继承了法国大革命的精神,建立了符合国家利益需要的近代教育制度;重视教育的世俗性和实用性,使教育能够更好地为法国的国家建设服务;拿破仑为了实现稳定和秩序,文教政策具有偏颇、保守色彩,影响了法兰西帝国的文化声誉;拿破仑的文教政策主要是为帝国政治统治和大资产阶级利益服务的,是一个矛盾的综合体。
解析:第(1)问,据材料“禁止巴黎……禁止出版商展销任何违背健全道德和政府政策的出版物”得出强调思想与舆论控制;据材料“颁布了……教育法令……中央统一管理”得出以立法为手段,建立中央集权教育行政体制;据材料“培养……技术精英……高等专科学校”得出重视科学教育,推崇精英教育。第(2)问,据材料“建立了……近代法国教育体制”得出直接继承了法国大革命的精神,建立了符合国家利益需要的近代教育制度;据材料“通过高等专科学校培养更多社会需要的各行各业的技术精英”得出重视教育的世俗性和实用性,使教育能够更好地为法国的国家建设服务;据材料“对历书、通俗画册、识字课本、报刊等进行审查”得出拿破仑为了实现稳定和秩序,文教政策具有偏颇、保守色彩,影响了法兰西帝国的文化声誉。
19.(1)背景:西方博物馆学的传入;民族危机加深,救国运动发展;人们对博物馆认识不断深化;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特点:与救亡图存相结合;兼具民族性和时代性;兼顾教育和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功能。
(2)数量不断增加;类型丰富,专题类博物馆增加;博物馆交流的范围扩大到世界各国;博物馆由强调政治使命到多功能综合。
解析:第(1)问,背景:根据材料一“1905年建立的南通博物苑在中国博物馆早期实践中是独特的。张謇既清醒地意识到保护民族历史文化遗产的历史意义,又务实地践行着教育救国的理念”,可从社会环境、人们对博物馆的认识、经济的发展等角度展开分析。特点:根据材料一“让南通博物苑具有了民族性和时代性的色彩”可推出兼具民族性和时代性;根据材料一“张謇既清醒地意识到保护民族历史文化遗产的历史意义,又务实地践行着教育救国的理念”可推出与救亡图存相结合,兼顾教育和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功能。第(2)问,根据材料二“《我国博物馆有五百多座》(1984.1.5)、《中国博物馆逾2 400个》(2007.12.22)”可推出数量不断增加;根据材料二“《广西筹建洞穴博物馆》(1982.6.12)、《四川兴建恐龙博物馆》(1984.1.14)、《北京市兴建中国紫檀博物馆》(1997.11.23)”可推出类型丰富,专题类博物馆增加;根据材料二“《首都纪念国际博物馆日》(1997.5.19)、《国际博物馆协会亚太地区大会在沪开幕》(2002.10.22)”可推出博物馆交流的范围扩大到世界各国;根据材料二“《北京市政府发出通知 中小学生每学期参观一次博物馆》(1991.2.4)、《旅行社开发市场 博物馆增加客源》(2002.8.12)”可推出博物馆由强调政治使命到多功能综合。
20.示例一:长城
理由:长城历史悠久,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存在。伴随中国长达两千多年;长城是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建筑工程之一,堪称世界建筑奇迹;长城又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古往今来,围绕长城留下的诗词歌赋、民间文学等体现了丰富内涵,具有很高的文化艺术价值;并且也是长城内外民族间文化交流的见证,有较高的历史和战略价值。
示例二:雅典卫城
理由:它是古希腊文明的标志,是欧洲文明诞生地之一;是希腊最杰出的古代城市建筑群;是古希腊城邦社会繁荣昌盛、强大富足的体现,阐释了古希腊繁荣兴盛的城邦文明;神话和宗教为代表的古希腊艺术文化特色,闪耀着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光芒。
示例三:佛罗伦萨历史中心
理由:它是近代西方文艺复兴的发源地;是15—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繁荣的商业重镇的历史见证;是近代城市规划和建筑艺术的杰作。文艺复兴时期留下的教堂雕塑和绘画作品闪耀着人文主义的光芒。
示例四:德文特河流域工厂群
理由:是18—19世纪早期工业文明发展的历史见证;见证了人类工厂系统的诞生;体现了英国工业革命依靠水力发展的水力棉纺织业新技术;是具有历史和科技影响力的工业景区;其工业建筑群在当时是独一无二的,见证了该地区工厂生产形式下的工业文明的发展。
解析:根据题意要求,从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部分)简表中任选两项遗产,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它们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理由。
5 / 6(共64张PPT)
单元质量检测(六)
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 据《汉书·文翁传》记载:“景帝末,(文翁)为蜀郡守,仁爱好
教化。见蜀地辟陋有蛮夷风,文翁……乃修起学官于成都市中,招
下县子弟以为官学……由是大化,蜀地学于京师者比齐鲁焉。”据
此可知( )
A. 官学在促进蜀地文化进步上作用显著
B. 蜀地因修官学成为汉朝文化中心
C. 文翁的努力使蜀地文化超过齐鲁大地
D. 文翁改变了“学在官府”的情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据材料可知,文翁任蜀郡守时,兴办官学,蜀人在京
求学人数和齐鲁差不多,说明官学在促进蜀地文化进步上作用
显著,故选A项;蜀人在京求学人数和齐鲁差不多不等于蜀地成
为汉朝文化中心,排除B项;蜀人与齐鲁在京求学人数差不多,
排除C项;春秋时期,孔子开创的私学改变了“学在官府”的情
形,排除D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 有学者指出,16世纪“随着欧洲逐渐被划分成一些中央集权的政治
单位和宗教单位,大学丧失了它们一贯具有的国际性。它们变成了
地区性的中心,为它们所在的国家服务”。这反映了当时欧洲
( )
A. 宗教改革使大学丧失学术自由
B. 文艺复兴推动地方教育兴起
C. 民族国家崛起推动大学世俗化
D. 人文主义冲击教会学校教育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宗教改革推动了民族国家的
形成和民族教会的建立,民族国家的建立推动欧洲传统大学在指导
思想、课程设置、组织结构等方面向世俗化等方向发展,欧洲传统
大学逐步演变为近代高等教育机构,故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宗教
改革对大学学术自由的影响,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宗教改革的
影响,不是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排除B项;从材料“为它们所在
的国家服务”可知材料主要强调大学的世俗化,不是人文主义冲击
教会学校教育,排除D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3. 斯宾塞是19世纪英国著名的教育家,下表是其代表作《教育论》中
的课程设置方案。该课程设置方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 )
人类活动 课程
直接保全自己 生理学、卫生学
间接保全自己 逻辑学、力学、数学、化学
抚养与教育子女 生理学、心理学、教育学
培养公民 历史
娱乐休闲 美术、音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 日益工业化的社会需要
B. 学校教育体系的成熟
C. 资产阶级利益的需求
D. 自然科学体系的完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依据表格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使生产日
益细化,所以出现了不同学科的分类,这是日益工业化的社会需
要,A项正确;材料只是对斯宾塞的课程设置进行总结,未体现学
校教育是否实施,排除B项;19世纪资产阶级利益的需求更多的是
从经济、政治上反映出来,排除C项;该课程设置方案无法与自然
科学体系的完善联系在一起,排除D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4. 1902—1906年,中国近代最早的国立综合性大学京师大学堂的师范
馆共有学生512人,其中举人62人、贡生48人、生员232人、监生84
人等。这表明( )
A. 传统教育制度稳定发展
B. 新式学堂教育得到普及
C. 培养人才处于转型时期
D. 学生以求取功名为目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末新政期间,作为中国近代最早
的国立综合性大学,京师大学堂师范馆的学生有不少兼具举人、贡
生、生员、监生等旧身份,反映出培养人才处于转型时期,C项正
确;A项与材料不符,排除;20世纪初新式学堂教育远未达到普及
水平,B项错误;D项材料未体现,排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5. 1952年,中国开始第一次大规模扫盲运动。扫盲班遍布工厂、农
村、部队、学校。1956年以后,扫盲运动又掀起两次高潮。从1949
年到1960年,约有1.5亿人参加了扫盲和各级业余学校学习。新中
国的扫盲运动( )
A. 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B. 构建了完备的国民教育体系
C. 贯彻了“科教兴国”战略
D. 反映了国家政权的根本属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展大规模扫盲运动,可见当时教育面
向工农,大力提高人民文化教育水平,说明党和政府对人民教育的
重视,反映了国家政权的根本属性,即代表人民群众的无产阶级政
权,D项正确;A项与史实不符,排除;仅凭扫盲运动不足以构建
完备的国民教育体系,排除B项;“科教兴国”战略于1995年提
出,时间不符,排除C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6. 古书多为绵长卷轴,到宋朝则多为单页,并“作蝴蝶装,直立架中
如西书式,糊浆极坚牢”。藏书者也随之显著增多,家藏万卷书甚
至十万卷者大有人在。这种情况出现主要缘于( )
A. 商品经济发展 B. 造纸术的改进
C. 科举制的盛行 D. 印刷术的革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印刷术的革新导致纸张印刷数量的增多和质量的提高,
从而导致书卷发生变化,故D项正确;书卷的变化主要源于技术的
革新,而不是商品经济的发展,故A项错误;东汉蔡伦改进造纸
术,与此题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科举制的盛行与藏书的盛行和
书卷的变化无直接关系,故C项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7. 亚历山大博物馆里边大约收藏了70万件著作,阿基米德、亚里士多
德、欧几里得、希波克拉底等的亲笔书稿和著作皆存放于此。它吸
引了无数的科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医学家聚集于此,
他们利用希腊和东方文化的成果进行科学创造与知识传播。据此可
知,该博物馆( )
A. 促进了文化传承与创新
B. 推动了西方文化的普及
C. 具有鲜明的近代特征
D. 直接诱发文艺复兴运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亚历山大博物馆馆藏丰富,吸引众多学者利用希腊和东
方文化的成果传播知识和科学创造,这说明该博物馆促进了文化传
承与创新,故选A项;材料未涉及西方文化的普及,排除B项;亚
历山大博物馆不具备“近代特征”,排除C项;亚历山大博物馆并
未直接诱发文艺复兴运动,排除D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8. 18—19世纪是英国图书馆成长的关键时期,英国颁布的《1850年公
共图书馆法》是世界上第一部国家公共图书馆法,这是对英国公共
图书馆社会地位的认可。这可用来说明,此时期英国( )
A. 科技发展水平较高 B. 政府重视文化传播
C. 社会需要大量人才 D. 城市人口急剧膨胀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图书馆有利于国民教育,18—19世纪时英国图书馆得到
成长且颁布了第一部国家公共图书馆法,这说明英国政府重视文化
传播,故选B项;材料显示的是英国图书馆的成长而不是科技发
展,排除A项;建立图书馆与培养人才没有必然联系,排除C项;建
立图书馆不是城市人口膨胀的必然产物,排除D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9. 新中国建立的第一座博物馆是辽宁省博物馆,其藏品以传世的历史
艺术类文物为主,分为考古、书画、雕刻、陶瓷、丝绣、服饰、铜
器、货币、漆器、景泰蓝、家具、古生物、少数民族文物、甲骨、
碑志等17类文物。由此可见,该博物馆( )
A. 藏品丰富且特色鲜明
B. 侧重收藏少数民族文物
C. 历史悠久且享誉中外
D. 得到地方政府大力支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材料“其藏品以传世的历史艺术类文物为主”说明该馆
藏品特色鲜明,而材料“分为考古、书画、雕刻、陶瓷、丝绣、服
饰、铜器、货币、漆器、景泰蓝、家具、古生物、少数民族文物、
甲骨、碑志等17类文物”则说明该馆藏品十分丰富,A项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0. 2019年4月15日,巴黎圣母院发生火灾,尖塔倒塌、屋顶焚毁,玫
瑰花窗也被破坏,所幸主体建筑得以保存。按照法国政府计划,
修复工程将于2024年完成,届时巴黎圣母院将重新开放。同年7
月,中国“良渚古城遗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
国共有55项世界遗产。世界遗产保护( )
A. 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B. 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
C. 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动力
D. 有利于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果的重要标
志,加强文化遗产的申报与保护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B
项正确;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排除A项;C
项说法错误,排除;庆祝民族节日有利于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而非文化遗产的保护,D项是关于民族节日的说法,与文化遗产
不符,排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1. 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现代国际法归还文物的原
则”,即任何因战争原因而被抢夺或丢失的文物都应归还,没有
任何时间限制。这一原则( )
A. 确定了文物保护的第一要义
B. 否定了战争手段的合法基础
C. 促进了文物保护理念的发展
D. 实现了文物保护的国际合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该原则有利于避免战争对文物的破坏,即促进了文物
保护理念的发展,故选C项;文物保护的第一要义是真实性,排
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避免战争对文物的破坏,而不是“战争”
本身,排除B项;材料只提出了“现代国际法归还文物的原
则”,并没有“实现了文物保护的国际合作”,排除D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2. 法国1887年颁布的《纪念物保护法》要求国家对与国家利益相关
的历史纪念物进行保护;1913年颁布的《历史文物法》要求国家
对从历史或艺术角度符合公共利益的建筑进行列级保护,有的私
人建筑甚至可以不经产权人的同意进行征收。这些做法( )
A. 阻碍法国城市化进程 B. 与民众生活有机结合
C. 意在增强民族自豪感 D. 注重彰显城市的个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法国强化对文物的保护,旨在增强民众
的民族自豪感,故选C项;材料未涉及城市化进程,排除A项;材
料中保护文物的做法没有体现出与民众生活结合的特点,排除B
项;材料未涉及“城市的个性”,排除D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3. 2022年11月7日,北京市文物局、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工作办公室
主办的“数字传承,链接未来”纪念《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
公约》50周年主题活动拉开帷幕,此活动分别展现了几代人对北
京中轴线文化遗产的保护、创新与传承的故事,同时一系列数字
化成果也于当天发布。该活动旨在( )
A.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B. 推动文化遗产和数字化的融合
C. 建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制度
D. 确保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根据材料“一系列数字化成果也于当天发布”可知,
通过数字化成果来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推动文化遗产和数字化
的融合,B项正确;A项不是材料主旨,排除;材料未涉及制度建
设,排除C项;该活动无法确保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排
除D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4. 下面表格内容为《我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科
技类名录项目(部分)》。它反映出我国古代科技的重要特点是
( )
遗产项目名称 批准时间
传统桑蚕织技艺 2009年10月
宣纸传统制作技艺 2009年10月
雕版印刷技艺 2009年10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遗产项目名称 批准时间
中医针灸 2010年11月
中国珠算 2013年12月
二十四节气 2016年11月
A. 技艺先进 B. 实用性强
C. 体系完整 D. 注重实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从表中的科技项目可知,都与现实社会实践密切相
关,注重实用,故B项正确;从表中看不出技艺先进,排除A项;
从材料中无法得出“体系完整”,也不符合中国古代科技的特
点,排除C项;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不注重实验,排除D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5. 学者陈长芬在《仰望长城》中说:“我看见一段段长城得以修
复。可是简单的、粗暴的修复,唯一的作用就是让长城失却了历
史,同时失却了灵魂!我就只喜欢那些真实的、残缺的、与自然
环境融为一体的长城。”该学者认为长城保护应该坚持( )
A. 传承建筑艺术价值 B. 真实性与完整性原则
C. 修旧与建新的统一 D. 保护与开发同时并举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据材料可知该学者强调对长城的保护应该保护其艺术
价值,而不仅仅当作一座建筑来修复,即该学者认为应该坚持传
承建筑艺术价值,故选A项;材料只强调对长城建筑艺术价值的
保护,B、C、D三项均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6. 有学者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绝对的原汁原味既无必要也不可
能,我们现在看到的昆曲,早已不是明代的昆曲……任何一种非
物质文化遗产,都是活态的,这就意味着它必然要发生变化”。
这说明非物质文化遗产( )
A. 可不具备真实性和完整性
B. 没有加以保护的必要性
C. 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D. 变化无常具有不可知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从材料“绝对的原汁原味既无必要也不可能”和“我
们现在看到的昆曲,早已不是明代的昆曲”可以看出,非物质文
化遗产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故C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
知,保持真实性和完整性是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两个基本要素,
排除A项;B项不符合世界文物保护的原则,排除;D项不符合材
料主旨,排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二、非选择题(第17题12分,第18题12分,第19题16分,第20题12
分,共52分)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古代学校教育的变迁(部分)
朝代 学校教育概况
春秋 战国 春秋时,官学衰废,私学兴起。孔子编修的六艺成为教学内容
之一;战国时儒、道、法、墨对教育都有建树
汉朝 汉尊崇儒术,设立太学以及郡国学校。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儒家
经典,包括《诗经》《尚书》《礼经》《易经》《春秋(公羊
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朝代 学校教育概况
魏晋 时期 曹魏时创办了律学,设置律博士,用儒家思想解释法律。两晋
延续了曹魏的教育内容,仍然以儒家经学为主导教学内容
隋唐 隋朝国子寺(监)统国子、太学、四门、书、算学,各置博
士、助教等学官。以讲授“五经”为主要的学习内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朝代 学校教育概况
宋元 宋代教学内容,主要学习儒家的经书。宋朝还设立了专科学校
如武学、律学、医学、算学等;元朝有国子学、蒙古国子学和
回回国子学。国子学专门学习汉文化,如《孝经》《小学》
《论语》《孟子》《大学》等
明 明代宗学专为贵族子弟设立,学习内容为《皇明祖训》《孝顺
事实》。地方官学分为儒学、专门学校和社学二类。儒学主要
学习六艺
——摘编自孙培青《中国教育史》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根据材料任选一个视角,围绕“学校教育”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
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阐述时要史论结合、逻辑恰
当。)
答案:示例
论题:学校教育在传承儒学思想中发挥重要作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阐述:春秋时期,孔子创立儒家学派,私学兴起,六艺是教学内
容;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尊崇儒术,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思
想,汉武帝设置太学和郡国学校,其教学内容主要是儒家经典,
促进了儒学的传承和发展;魏晋时期,虽然儒学受到了佛、道思
想的冲击,但是在魏晋的学校,仍然以儒学作为重要教学内容,
儒学思想得到了传承和发展;隋唐时期,三教并立,且实行科举
制,学校教育在国家人才培养和传承文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
教学内容以讲授“五经”为主;宋朝时随着儒学复兴运动的发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展,儒学吸收佛、道思想发展为理学,在南宋末年逐渐成为官方
思想,宋元明时期的学校重视教授儒学经典著作,传授儒家思想
文化。综上所述,学校教育是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学校教育在传承儒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首先,围绕“学校教育”自拟论题,如学校教育在传承儒
学思想中发挥重要作用。然后进行阐述,可以从春秋时期、汉
代、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宋元明等进行说明。最后,进行总
结升华。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1800年,拿破仑写信给警务部长富歇,勒令:“禁止巴黎
墙上的任何招贴;禁止出版商展销任何违背健全道德和政府政策
的出版物。”帝国出版管理署聘请一些“检查官”对历书、通俗
画册、识字课本、报刊等进行审查,一旦有“无视社会公约、人
民主权或军队荣誉的文章”就予以取缔。在他执政的15年间,颁
布了《公共教育组织法》《大学组织令》等一系列重要的教育法
令。拿破仑通过控制帝国大学,确立了对国家公共教育的绝对管
理权,将开办学校的权力收归国家,完全置入中央统一管理之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建立了以国家掌握教育权力、公共教育为基础,公立教育为主导的近
代法国教育体制。拿破仑希望通过高等专科学校培养更多社会需要的
各行各业的技术精英,在巴黎及其他地区创办了十几所高等专科学校,
如师范学校、武器学校、军事学校、音乐学校、医学学校等。这些学
校强调实用技术传授,开创了近代工程技术教育的先河,培养了大批
能够独当一面的精英人才。
——摘编自董小燕《拿破仑的文教政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拿破仑文教政策的特点。
(6分)
答案:强调思想与舆论控制;以立法为手段,建立中
央集权教育行政体制;重视科学教育,推崇精英教育。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据材料“禁止巴黎……禁止出版商展销任何违背健全道德和政府政策的出版物”得出强调思想与舆论控制;据材料“颁布了……教育法令……中央统一管理”得出以立法为手段,建立中央集权教育行政体制;据材料“培养……技术精英……高等专科学校”得出重视科学教育,推崇精英教育。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拿破仑文教政策。
(6分)
答案:直接继承了法国大革命的精神,建立了符合国
家利益需要的近代教育制度;重视教育的世俗性和实用性,
使教育能够更好地为法国的国家建设服务;拿破仑为了实现
稳定和秩序,文教政策具有偏颇、保守色彩,影响了法兰西
帝国的文化声誉;拿破仑的文教政策主要是为帝国政治统治
和大资产阶级利益服务的,是一个矛盾的综合体。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据材料“建立了……近代法国教育体制”得出直
接继承了法国大革命的精神,建立了符合国家利益需要的近
代教育制度;据材料“通过高等专科学校培养更多社会需要
的各行各业的技术精英”得出重视教育的世俗性和实用性,
使教育能够更好地为法国的国家建设服务;据材料“对历
书、通俗画册、识字课本、报刊等进行审查”得出拿破仑为
了实现稳定和秩序,文教政策具有偏颇、保守色彩,影响了
法兰西帝国的文化声誉。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1905年建立的南通博物苑在中国博物馆早期实践中是独
特的。张謇既清醒地意识到保护民族历史文化遗产的历史意义,
又务实地践行着教育救国的理念。历史、美术、天然三部与动植
物园的建制,使中国人拥有了自己的学理意义上的博物馆。隶属
南通师范学院“为本校师范生备物理上的实验,为地方人民广农
业上之知识”的宗旨以及独特的馆名,让南通博物苑具有了民族
性和时代性的色彩。
——摘编自黄春雨《传统文化与现代化视野下的
中国博物馆发展史》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材料二 1949—2015年《人民日报》中关于博物馆的相关报道统计表
新中国成立初期 改革开放以来
《旅顺军事历史博物馆举行
开幕典礼》(1955.5.20)、
《内蒙古修建第一座博物
馆》(1956.8.9)等 《我国博物馆有五百多座》
(1984.1.5)、《中国博物馆逾2 400
个》(2007.12.22)
《延安革命博物馆正式开
放》(1958.12.6)、《定陵
博物馆今起开放》
(1959.9.26)等 《广西筹建洞穴博物馆》
(1982.6.12)、《四川兴建恐龙博物
馆》(1984.1.14)、《北京市兴建中
国紫檀博物馆》(1997.11.2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新中国成立初期 改革开放以来
《苏联鞑靼国立博物馆展览
我斗争胜利事迹并陈列中国
民间艺术制品》
(1949.10.31)、《民主德
国博物馆专家到京》
(1954.5.3)等 《首都纪念国际博物馆日》
(1997.5.19)、《国际博物馆协会亚
太地区大会在沪开幕》
(2002.10.2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新中国成立初期 改革开放以来
《坚持政治挂帅,积极发展文物、博物馆事业》
(1960.3.27)、《毛主席的人民战争思想是世界革命人民的法宝——记外国朋友参观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1966.8.5)等 《北京市政府发出通知 中小学生每学期参观一次博物馆》
(1991.2.4)、《旅行社开发市场 博物馆增加客源》(2002.8.12)
——摘编自姬秀丽《建国以来博物馆公共形象的历史变迁探析
——以<人民日报>为中心的考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通博物苑成立的背景及特
点。(12分)
答案:背景:西方博物馆学的传入;民族危机加深,救国运动发展;人们对博物馆认识不断深化;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特点:与救亡图存相结合;兼具民族性和时代性;兼顾教育和
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功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背景:根据材料一“1905年建立的南通博物苑在中
国博物馆早期实践中是独特的。张謇既清醒地意识到保护民族
历史文化遗产的历史意义,又务实地践行着教育救国的理
念”,可从社会环境、人们对博物馆的认识、经济的发展等角
度展开分析。特点:根据材料一“让南通博物苑具有了民族性
和时代性的色彩”可推出兼具民族性和时代性;根据材料一
“张謇既清醒地意识到保护民族历史文化遗产的历史意义,又
务实地践行着教育救国的理念”可推出与救亡图存相结合,兼
顾教育和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功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成立后博物馆的变化。(4分)
答案:数量不断增加;类型丰富,专题类博物馆增加;博物馆交流的范围扩大到世界各国;博物馆由强调政治使命到多功能综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根据材料二“《我国博物馆有五百多座》
(1984.1.5)、《中国博物馆逾2 400个》(2007.12.22)”可
推出数量不断增加;根据材料二“《广西筹建洞穴博物馆》
(1982.6.12)、《四川兴建恐龙博物馆》(1984.1.14)、
《北京市兴建中国紫檀博物馆》(1997.11.23)”可推出类型
丰富,专题类博物馆增加;根据材料二“《首都纪念国际博物
馆日》(1997.5.19)、《国际博物馆协会亚太地区大会在沪开
幕》(2002.10.22)”可推出博物馆交流的范围扩大到世界各
国;根据材料二“《北京市政府发出通知 中小学生每学期参
观一次博物馆》(1991.2.4)、《旅行社开发市场 博物馆增加客源》(2002.8.12)”可推出博物馆由强调政治使命到多功能综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文化遗产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文物从历史、艺术、建
筑、科学或人类学角度承载了突出的普遍价值。联合国教科文组
织通过的《世界遗产公约》规定,对于一部分全人类的共同遗
产,应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建议重点保护。下表是世界文化
遗产名录(部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时期 国家 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部分)
古代 文明 中国 (第一批列入)长城、莫高窟、明清皇宫、秦始皇
陵及兵马俑坑、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五项世界文化遗
产
古代 文明 希腊 雅典卫城
意大利 古罗马城
埃及 孟菲斯及其墓地金字塔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时期 国家 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部分)
近代 文明 意大利 佛罗伦萨历史中心
德国 德国路德纪念馆及建筑群
英国 德文特河流域工厂群
美国 独立国家历史公园
现代 日本 广岛和平纪念公园原爆遗址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从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部分)简表中任选两项遗产,根据材料并
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它们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理由。
(要求:明确列出两项遗产,理由准确充分,表述清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示例一:长城
理由:长城历史悠久,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存在。伴随中国长达
两千多年;长城是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建筑工程之一,堪称世
界建筑奇迹;长城又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
象征。古往今来,围绕长城留下的诗词歌赋、民间文学等体现了
丰富内涵,具有很高的文化艺术价值;并且也是长城内外民族间
文化交流的见证,有较高的历史和战略价值。
示例二:雅典卫城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理由:它是古希腊文明的标志,是欧洲文明诞生地之一;是希腊
最杰出的古代城市建筑群;是古希腊城邦社会繁荣昌盛、强大富
足的体现,阐释了古希腊繁荣兴盛的城邦文明;神话和宗教为代
表的古希腊艺术文化特色,闪耀着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光芒。
示例三:佛罗伦萨历史中心
理由:它是近代西方文艺复兴的发源地;是15—16世纪文艺复兴
时期繁荣的商业重镇的历史见证;是近代城市规划和建筑艺术的
杰作。文艺复兴时期留下的教堂雕塑和绘画作品闪耀着人文主义
的光芒。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示例四:德文特河流域工厂群
理由:是18—19世纪早期工业文明发展的历史见证;见证了人类
工厂系统的诞生;体现了英国工业革命依靠水力发展的水力棉纺
织业新技术;是具有历史和科技影响力的工业景区;其工业建筑
群在当时是独一无二的,见证了该地区工厂生产形式下的工业文
明的发展。
解析:根据题意要求,从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部分)简表中任选
两项遗产,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它们被列入《世
界遗产名录》的理由。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感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