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七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 单元练习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七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 单元练习卷(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9-27 18:57: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七单元练习卷
(考试时间:45分钟 试卷满分:60分)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学号填写在试卷上。
1. 回答第Ⅰ卷时,将选择题备选答案的序号填写在选择题答题表格中。
1. 回答第Ⅰ卷时,将答案直接写在本试卷上。
第Ⅰ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每小题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1. 1945年8月29日重庆《大公报》发表社评:“昨日下午三点多钟,毛泽东先生到了重庆。毛泽东先生来了!中国人听了高兴,世界人听了高兴,无疑问的,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毛泽东到重庆是一件喜事”反映出当时中国人民的迫切愿望是( )
A.创立民国 B.反对复辟 C.抗日救亡 D.和平民主
2. 下面是画家冯真的年画《娃娃戏》。扮演人民解放军和群众的小朋友们愤怒地围攻戴着写有“美帝国主义”高帽和戴着蒋介石假面的两个小朋友。这幅漫画最可能创作于( )
A.1924—1927年
B.1927—1937年
C.1931—1945年
D.1945—1949年
3. 重庆《大公报》1945年8月29日社评:“昨日下午三点多钟,毛泽东先生到了重庆。毛泽东先生来了!……无疑问的,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这则社评反映出当时国人的迫切愿望是( )
A.“要和平,争民主” 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C.“还我河山、守土抗战” D.“打倒列强,消灭军阀”
4. 中国共产党在重庆谈判中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了实质的让步:公开宣布放弃南方的八个解放区;将解放军缩编为国民党军队的七分之一。这反映了( )
A.重庆谈判确立了和平建国方针
B.中共坚持人民利益至上的原则
C.人民和平建国的愿望得以实现
D.国民党成功地削弱了中共势力
5. 1945年,《大公报》社评《毛泽东先生来了!》:“毛泽东先生来了!中国人听了高兴,世界人听了高兴,无疑问的,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材料中的“大喜事”是( )
A.抗战胜利 B.政协会议召开 C.重庆谈判 D.北平和平解放
6. 鸦片战争后,物美价廉的“洋货”取代本土生产的“土货”,很快得到中国百姓的青睐。但到19世纪90年代,“国货”取代“土货”成为与“洋货”相对应的词汇,并逐渐受到民众欢迎。这种变化说明( )
A.帝国主义加剧了对中国的掠夺
B.洋务派创办了大量的军事工业
C.“实业救国”的思想深入人心
D.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
7. 1947年8月7日,刘伯承邓小平发出命令:勇往直前,不要后方,不向后看,千里跃进大别山!经过20多天的艰苦跋涉和激烈战斗,刘邓大军以锐不可当之势,战胜数十万敌人的围追堵截,胜利到达大别山区。这次胜利进军
A.严重威胁了南京和武汉 B.开辟了陕甘宁解放区
C.开辟了晋冀鲁豫根据地 D.解放了东北全境
8. 陈毅在1948年的某次会议上指出:“去年我们这一反攻,带决定性的胜利就是把蒋介石的战略方针破坏了,把战争的包袱放到‘蒋委员长’头上。”材料中的“反攻”指的是( )
A.百团大战 B.孟良崮战役 C.跃进大别山 D.平津战役
9. 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胸膛(武汉、南京)插上一刀。”这里“插上一刀”的军事行动是指:( )
A.粉碎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 B.人民解放军发动淮海战役
C.人民解放军发进辽沈战役 D.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10. 对下列形势图解读正确的是( )
A.粉碎了国民党军对陕北的重点进攻
B.打退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C.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D.宣告了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覆灭
11.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这首发出中华民族抗日的怒吼,震撼一代中国人心屝的《黄河大合唱》的作者是
A.徐悲鸿 B.聂耳 C.冼星海 D.田汉
12. 我们要研究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以下最有力的证据是
A.屠杀现场遗迹与当时的新闻照片
B.电影片段中的场景
C.文学作品中的描写
D.日本的官方言论
13. 下列是一组中国近代历史的图片,与这组内容吻合的主题是
A.洋务企业的产生
B.近代工业的兴起和发展
C.外国资本主义扩张
D.社会主义国营企业的建立
14. 近年来学者们通过查找资料,结合时代背景…发现有些历史人物并不像过去人们认为的那么不堪,对一些事情的处理当时甚至有“不得不为”的理由,这说明( )
A.评价历史人物没有客观标准
B.越往后人们评价历史越接近客观事实
C.评价历史人物不应该有定论
D.学者们可根据自己的主观标准来评价.
15. 1909年京张铁路建成通车,2019年京张高铁正式运营。京张高铁在当年京张铁路设计人字线的顶点下方穿过,与其实现地上与地下的立体交汇。担任京张铁路总工程师的是
A.胡适 B.詹天佑 C.齐白石 D.聂耳
第Ⅱ卷
二、简答题(共3题,共45分)
16. (本小题13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习近平说:“前进道路上,全国各族人民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向着我们既定的目标继续奋勇前进!”回顾党走过的90多年的奋斗历程我们无比的自豪。
(1) 哪个历史事件揭开了中国共产党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在八七会议上通过了什么的总方针?
(2) 在党的历史上有很多重要会议,哪场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其军事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3) 中共为了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了不懈的努力,为了推翻国民党的统治,中共对国民党进行了哪三场战争?哪一事件标志着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结束?
(4)对于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关系变化的历史你有什么感悟?
17. (本小题15分) 下列图片中的人物在中国近代史上关系到国共两党关系的两个重大事件,更关系到中华民族命运的两个重大历史事件。
图一 张学良(1901-2001)和杨虎城(1893-1949)
图二毛泽东和蒋介石在重庆谈判期间的合影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图一、图二分别与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相关? 国共双方分别就哪个问题达成了一致意见?
(2).图一所指的重大历史事件,“一致意见”达成后,落实情况如何?产生了怎样的深远影响?(两点)
(3).图二所指的重大历史事件中,签署了什么文件?随后,中国国内形势有什么重大变化?
(4).当民族前途面临抉择时,上述史实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是什么?
18. (本小题17分)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历史小组开展“伟人毛泽东”的探究学习,请你一同完成学习任务。
【伟人论断】
材料一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在会上,毛泽东提出了B的著名论断。
——摘编自统编历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伟人诗词】
材料二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摘编自《毛泽东诗词》
【伟人思想】
材料三 中共七大确立C(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为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
——摘编自统编历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伟人智慧】
材料四 1945年8月,蒋介石先后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面商国家大计。蒋介石的目的,一方面是为发动内战争取时间,另一方面是想在政治舆论上获得主动,把不愿意和平的罪名强加到中国共产党身上。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毛泽东高瞻远瞩,以惊人的胆魄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
——摘自统编历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怀念伟人】
材料五 毛泽东同志在青年时期就立下拯救民族于危难的远大志向。1919年,毛泽东同志在《湘江评论〉创刊宣言》中写道:“时机到了!世界的大潮卷得更急了!洞庭湖的闸门动了,且开了!浩浩荡荡的新思潮业已奔腾海湃于湘江两岸了!顺他的生,逆他的死”年轻的毛泽东同志,“书生意气,挥斥方道。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既有“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仰天长问,又有“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浩然壮气。
——摘编自《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回答材中B处的内容。
(2).材料二中分析,长征中遇到哪些困难?(一点即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长征途中的哪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择点?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回答C处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七大召开的历史意义。
(4).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回答这是什么历史事件?
(5).结合上述材料,你能在毛泽东的身上学习到哪些宝贵精神?
参考答案
1、 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D D A B C D A C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D C C A B B B
1、 非选择题
16. 答案:
(1)南昌起义、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
(2)遵义会议①这次行动保留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其转危为安。②在此过程中所传播的长征精神,深刻地影响着每一个中国人。
(3)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
(4)言之有理即可。如国共合作有利于中华民族,分裂给中华民族带来灾难。
17. 答案:
(1). 事件:图一,西安事变;图二,重庆谈判。问题:图一,停止内战,联合抗日;图二,避免内战,和平建国。
(2). 落实情况: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逐步建立,国共联合抗日(或全民族抗战局面逐步形成,国共联合抗日)。影响: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或全民族抗战)为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奠定了重要基础。
(3). 文件:《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或“双十协定”)。变化:内战爆发,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沉重灾难。
(4). 启示:实现民族团结才能维护民族利益;任何党派、团体和个人都应以民族利益为重。(言之有理即可)
18. 答案:
(1). B:政权是由枪杆子里面取得的。(或答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2). 困难:自然环境的艰难险阻;国民党的围追阻截等。
会议:遵义会议。
(3). 内容:毛泽东思想。
历史意义:中共七大选出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领导集体,使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达到空前的统一和团结,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夺取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4). 历史事件:重庆谈判。
(5). 精神:独立探索,敢于实践; 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信仰坚定、意志坚强;好学务实、虚怀若谷;严于律己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