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流水地貌(课件)(共4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1+流水地貌(课件)(共4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2.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9-27 22:00: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6张PPT)
湘教版(2019)必修1
常见地貌类型
第二章
喀斯特
常见地貌
流水地貌
常见地貌
风成地貌
常见地貌
海岸
冰川地貌
常见地貌
· 流水作用
· 风力作用
· 冰川作用
· 海浪作用
延迟符
外力作用
内力作用
· 地壳运动
· 岩浆活动
· 变质作用
表现形式
· 风化
· 侵蚀
· 搬运
· 堆积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风化作用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侵蚀作用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流水地貌
第2章 第1节
湘教版(2019)必修1
课标要求:“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流水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综合思维:能够分析流水地貌与影响其形成的某一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
区域认知:结合特定区域流水地貌的成因,推理并归纳其空间分布特征;
人地协调观:能够简单分析流水地貌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地理实践力:与他人合作,能够运用技术及工具,对流水地貌进行观察,并简要归纳解释。
核心素养目标
目录



流水侵蚀地貌
流水堆积地貌
滑坡和泥石流
复习旧知
分水岭
流域
水系(干支流)
湖口
宜昌
昭通鹦哥溜索:长470米
武汉长江大桥:长1670米
南京长江第三大桥:长4744米
复习旧知
河流侵蚀地貌

流水侵蚀作用
溯源侵蚀
侧蚀


1. 溯源侵蚀
是指地表径流使侵蚀沟向水流相反方向延伸,并逐步趋近分水岭的过程;
使河谷反向延长
虎跳峡
河流上游落差大,流速快,对河谷的下蚀和溯源侵蚀作用强烈。
2. 下蚀
(1)“V型”河谷
在湿润或半湿润山区,
流水侵蚀切割地面形成峡谷,河谷横断面大多呈V字形。
活动-雅鲁藏布大峡谷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雅鲁藏布大峡谷在西藏自治区东南部、雅鲁藏布江深切喜马拉雅山转折处。它是世界最大的峡谷,长504.6千米,高峰与谷底相对高差达6009米,江面最狭处仅35米。峡谷水力资源极为丰富,两岸森林郁郁葱葱。
活动-雅鲁藏布大峡谷
雅鲁藏布大峡谷地貌的主要特点。
结合新生代发生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的相关知识,查看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讨论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形成与哪些因素密切相关。
峡谷深且险峻、长且弯曲,两侧山体较为陡峭
与该地区地壳抬升有关
由于该地区降水丰富,河流径流量巨大,流速快,侵蚀作用强。
总体上看,大峡谷是地壳抬升和流水下蚀共同作用的结果。
2. 下蚀
(2)河流阶地
河谷中枯水期出露、洪水期淹没的部分称为河漫滩。
在河谷两侧常分布有洪水不能淹没的阶梯状地形,称为河流阶地。
2. 下蚀
(2)河流阶地
河流阶地是地壳间歇性抬升和河流下蚀共同作用的结果;
靠近河床底部的阶地形成年代最新,远离河流的阶地形成年代最老;
阶地坡度越大,说明地壳抬升幅度越大。
河流阶地地势平坦,
方便修建活动及交通设施
土层深厚,适合耕作
临近河流,水源丰富,
方便取水
河流是天然防御设施
# 河流阶地与人类活动
3. 侧蚀
河流中下游,河流落差减小,下蚀作用减弱,侧蚀作用加强;
河道变得弯曲,河谷拓宽
(1)“U”型谷
河流凹凸岸
堆积为主


侵蚀为主
侵蚀为主

堆积为主

河流凹凸岸
河流作用
长江第一湾
3. 侧蚀
(2)裁弯取直
平原地区蜿蜒曲折的河流,受到河岸的限制较少,可以侧向自由发展。
当河床弯曲愈来愈大时,河流的上下河段愈来愈接近,曲流呈“Ω”形,出现狭窄的曲流颈。
洪水期,曲流颈可能被冲开,河流不经过曲流而直接进入下一河段,这种现象称为裁弯取直。
裁弯取直后,弯曲河道被废弃,形如牛轭,称为牛轭湖。
素有“九曲回肠”之称的荆江
河流下游,继续向河谷的两岸侵蚀,河谷展宽,
横剖面呈宽而浅的槽形
3. 侧蚀
(3)槽型河谷
河谷的演变
阶段 侵蚀作用 河谷形态 河段
a.初期 下蚀和溯源侵蚀 V型 上游
b.中期 下蚀减弱,侧蚀增强 U型 中游
c.成熟期 以侧蚀为主 浅而宽的槽型 下游
河流堆积地貌

1. 河流上游
冲积扇
洪积扇
河流自山地流至山麓,因地形急剧变缓,流速剧减,所挟带物质在沟谷出口处不断堆积而成的扇状堆积体,称为冲积扇。
暂时性河流在山谷出口处因水流分散而形成的扇状堆积体,称为洪积扇。洪积扇多分布于干旱、半干旱地区。
贺兰山东部
河流作用
扇顶
扇缘
冲(洪)积扇外形似张开的折扇,自扇顶至扇缘,地面逐渐降低,堆积物由粗到细。
冲(洪)积扇
2. 河流中下游
冲积平原: 在河流的中下游,或河流流经盆地时,常形成沙洲和地形平坦的冲积平原,如我国的华北平原、东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等。
3. 河流入海口
三角洲:当河流挟带较多的泥沙入海时,河水流速减慢,同时受到海水的顶托作用,泥沙在河口大量沉积,常形成三角洲。
流水堆积地貌
滑坡和泥石流

定义:大量山体物质在重力作用下,沿滑动面整体滑动的现象。
滑坡形成条件:
地势起伏较大;岩体比较破碎;植被覆盖差。
诱发因素:
降雨(增加滑坡体质量)
地震(滑坡体失衡)
在滑坡体上施工(增加滑坡体的质量)
人为破坏滑坡体下部(开挖山脚等)
1. 滑坡
危害
掩埋农田和村庄;阻断道路;淤塞河道;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1. 滑坡
泥石流是山地沟谷中含有大量固体碎屑物和水的混合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沟床向下流动的特殊流体。
2. 泥石流
①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坡度较大
②地质条件-位于板块边界附近,地壳活动剧烈,岩石破碎,地表松散物多
③植被条件-植被稀少,地面缺少保护
④气象条件-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多,且多暴雨;  
⑤人类活动:人口总量大,分布密集,人类活动对植被、地形破坏较大。 
滑坡、泥石流的形成条件
小结
随堂练习
读长江沿岸地貌图,完成1~2题。
1.图中地貌从源头到入海口排序正确的是(  )
A.④①②③       B.④②③①
C.④③①② D.④③②①
2.主要由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地貌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A
B
随堂练习
流水地貌是由流水塑造而形成的地表形态。据此完成3~4题。
3.在下图所示河流的②处,流水作用主要表现为(  )
A.搬运 B.堆积 C.侵蚀 D.风化
4.如果在图示的①、②、③、④四处进行码头选址,
比较合适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B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