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第11课古代日本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九上第11课古代日本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1.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9-27 19:06: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我国长期分裂,贵族争斗不断,百姓困苦。听闻唐朝制度先进,国泰民安,我们想仿照唐朝改革,但不知从何入手?
同学们,假设我们穿越到公元 646年的日本,收到一封来自日本皇室的求助信。
求助信
日本皇室为什么会向唐朝求助?在这之前,日本是什么样子的?
制作:黎燕琳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1课
远古奠基
——6世纪前的日本
一、远古奠基
根据日本地图,日本主要由几个部分组成?
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及其附近几千个小岛组成
九州
四国
北海道
本州
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归纳日本地理环境特点?
岛屿众多,山地多,平原少,火山与地震频繁,自然资源相对匮乏
地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古代日本地图
推断日本这种地理环境造成的影响?
不利于统一中央政权的建立,但相对闭塞的地理环境又为分裂割据提供了基础
9
一、远古奠基
战国时代,中国最早称日本为“倭”,如古地理书《山海经·海内北经》说:“盖国在矩燕南、倭北、倭属燕。”
当时中国人仅知道日本的地理方位。
结合梳理古代日本的发展历程?
兴起
统一
大和国的统治



措施
1-2世纪
3世纪
5世纪
“公元3世纪,日本仍处于小国林立的局面,在本州中部兴起一个国家大和国,多次发动战争,逐渐统一了日本。”——杨宁一 《一本书读懂日本史》
有100多个小国
大和国出现
大和基本实现统一
此时中国早已进入封建社会
一、远古奠基
结合教材,大和政权是如何统治全国的?
大王(最高统治者)
贵族
统治全国依靠
“大和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大王最初只是大和地区的一个部落国家的首领,凭借武力及宗教权威逐渐征服了周围的小部落国家,最后将统治扩展到全国。”——李卓《日本社会史研究(精)——《南开史学家论丛》第四辑
部民
田部
海部
锦织部
锻冶部
实质:奴隶制的贵族政治
农业
海洋捕捞
中国、朝鲜
移民依特长
“部民制是“模拟氏族集团的奴隶制”,以此为经济基础的大王国家本质上应该是一种“奴隶主的国家”——[日]井上清:《日本历史》(上册),第43页。
部民制是日本奴隶制国家的经济基础
地位近似奴隶
日本社会结构示意图
此时中国早已进入封建社会
仍处于奴隶社会
一、远古奠基
材料中提到了古代日本与中国哪些朝代有交往?交往的主要形式是什么??
倭国印
三国时期的魏国
汉朝(西汉、东汉)
形式:朝贡、册封、印绶
变革转型
——大化改新
二、变革转型
“从古坟中出土的铁制农具唐锄、马锄、U 形锄、U 形锹、镰等 ,说明 6 - 7 世纪铁器已广泛普及。在关东后期古坟中,还发现肩上扛着锄头、腰上插着镰刀的土偶 。”——王保田《日本简史》
“老者啃草根而死于道垂,幼者含乳以母子共死””——《日本书纪·推古天皇三十四年条》
结合材料,概括大化改新的背景?
①铁制农具的普遍使用,农业生产力显著提高
②国内阶级矛盾非常尖锐和日益激化
“这时的部民制,已经不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部民制度开始瓦解,部民们开始纷纷逃亡,走投无路的奴隶、部民和平民的起义不断出现,大和国已处于混乱状态。”——韩佳媛《历史是什么玩意儿大全集·世界卷》
③根本原因:部民制严重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二、变革转型
结合教材,概括大化改新的背景?
我们过来学习哈~
神秘的大唐究竟有什么~
世界各国都听闻大唐威名,向大唐遣使留学,商贸往来不断。
遣唐使
外因:中国隋唐时期国力强盛,制度先进
背景④
时间
学习对象
结果
领导者
二、变革转型
确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体制
结合教材,概括大化改新的内容?
政治


经济



打击了奴隶主贵族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统治
抑制了土地兼并,减少了刹削使人民生活有了保障
促进了日本社会经济的发展
充实了国库,提升政府的综合实力
影响
性质:一场自上而下的封建性质改革
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二、变革转型
依据材料并结合教材知识,小组合作,完成下列表格:日本大化改新”写中国隋唐时期的政治、经济制度的对比。
中国隋唐 大化改新后的日本
政治
经济
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度、加强中央集权
实行租庸调制
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
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
废除一切私地、私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
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
统一赋税
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
二、变革转型
唐风盛行
服装样式
建筑风格
礼仪风俗
大化改新的启示:①一个国家或民族应该善于学习他国的长处②要正视自身的不足锐意改革,与时俱进③改革是国家发展的动力,是强国之路
武家崛起
——幕府统治
三、武家崛起
大化改新百余年后,土地私有与土地兼并盛行。贵族、豪门、寺院大量购买、兼并土地,建立庄园。大庄园享有“不输不入”的特权,既不向国家纳税,也不准地方官吏进入庄园,干涉庄园事务。中央对地方逐渐丧失了控制能力,社会局势动荡。地方豪强为了保护自己的庄园,把自己家族和仆从中的青壮男子武装起来,组成一种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军事集团,成员称为“武士”。小的武士团追随、服从一个更强大的首领组成大的武士团。武士团有时代表庄园利益与地方政府对抗,有时也响应朝廷号召去征战。12世纪晚期,源氏武士集团击败平氏武士集团,源氏首领源赖朝获得“征夷大将军”称号,设幕府于镰仓 。镰仓幕府拥有独立于朝廷的政治、军事权力,日本由此进人近700年的幕府统治时期。
找出大化改新百余年后,日本出现什么社会现象?
背景
兴起原因/目的
武士和武士集团的形成
性质


幕府统治的建立
时间
领导人
特权
影响
权力
成员
实质:封建军事独裁统治
三、武家崛起
买到就是赚到!
有钱
30000元
28000元
40000元
付款
付款
付款
百余年后,土地私有兼并之风盛行,贵族、豪门、寺院大肆购买兼并土地建立庄园。
土地公有
土地私有
日本庄园是怎样形成的呢?
百余年后,大庄园可以“不输不入”,即不向国家纳税,不准地方官吏进入庄园。干涉庄园事务。
地方
中央
三、武家崛起
幕府统治时期,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幕府首领“征夷大将军”名义上由天皇任命,但实际上天皇大权旁落,成为一种礼仪性的摆设,幕府将军实际上把持着国家大权。武士集团的长期统治,逐渐形成了武士道。武士效忠的对象不是国家而是他的主公。
幕府统治有何特点?

天皇
幕府将军(掌权)
大名(诸侯)
下层武士(为上层武士卖命)



天皇名义上仍旧是国家元首,但是他并无实权;以将军为首的武士政权-幕府与朝廷同时并存,将军名义上由天皇任命,实际上却是掌握实权的最高统治者。——王立达《日本幕府政治》
特点
影响


效忠对象
实质:以以勇敢和牺牲精神做主人的忠实奴仆
三、武家崛起
“忠、勇是“武”的方面,风雅则是“文”的方面,日本武士道精神就是“文武两道”,就是“菊花”(象征风雅)和“刀剑”(象征尚武)、“和魂”与“荒魂”两方面性格的统一。”——王向远《东方文学史通论》
武士道精神的影响?
积极:为理想而不屈的精神,是武士道精神的扩展消极:经历了一次畸变,成为帝国主义侵略扩张的工具,成为日本右翼的文化土壤。
四、课堂总结
古代日本
6世纪前的日本
大化改新
幕府统治
大和政权统一日本
部民制
改革内容
改革影响
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
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庄园不输不入
幕府统治的特点
武士道思想的形成
课堂演练
1.(2025·福建·中考真题)日本僧人空海随第17次遣唐使入唐,回国后编撰《文镜秘府论》,创立日本汉诗学,满足了日本诗人把握唐诗的形式和技巧的需求。这说明当时日本( )
A.借鉴中国先进文化 B.社会动荡不安
C.幕府把持国家大权 D.典章制度建立
2.(2025·内蒙古乌海·模拟预测)12世纪晚期,源氏首领源赖朝获得“征夷大将军”称号,建立镰仓幕府,日本由此进入长达700年的幕府统治时期。在幕府统治时期,日本鲜明的政治特点是( )
A.建立了以天皇为核心的中央集权 B.天皇与幕府轮流执政
C.建立起庄园制度 D.国家大权掌握在幕府将军手中
A
D
课堂演练
3.(2024·辽宁丹东·二模)假如你是8世纪时的一名中国使者,到达日本,看到下列情景。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
A.建立起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
B.农田里从事劳作的多是奴隶
C.地方设置国、郡、里三级管理机构
D.土地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
4.(2025·河南·模拟预测)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年号制度发端于中国,孝德天皇使用了日本历史上第一个年号,至今日本是世界上唯一使用年号的国家。材料表明大化改新( )
A.旨在传承中华文化 B.使日本成为封建国家
C.致力于加强中央集权 D.效仿中国的典章制度
B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