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乡愁 课时作业 (含答案) 2025-2026学年语文统编版九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4乡愁 课时作业 (含答案) 2025-2026学年语文统编版九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0.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27 20:48: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4 乡 愁
1.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
诗人余光中于2017年12月14日去世。余先生一生漂泊,出生在大陆,求学于美国,任教于香港,最终落脚于台湾高雄的西子湾畔。很多读者对余光中赞赏有加,来自那首脍zhì人口的《乡愁》。余先生曾把自己的生命划分为三个时期:旧大陆、新大陆和一个岛屿。他的人生就是一段接一段的[甲]       (刻骨铭心 入木三分)的思念。最初,思念的是台湾;后来,思念的是祖国;再往后,变成对中国文化——汉魂唐魄的无限眷恋。读他的诗,迎面而来的是一种入骨的[乙]     (苍凉 凄凉)与顽强。
从诗歌艺术上看,余光中被誉为“艺术上的多栖主义诗人”。他的作品风格极不统一,一般来说,    。表达意志和理想的诗,    ,而描写乡愁和爱情的作品,    。
(1) 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西子湾畔(   ) 脍zhì(  )人口
(2) 从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依次填写在甲、乙两处的横线上。
(3) 填入文中第二段横线处的语句,排列顺序恰当的一项是 (  )
   
① 一般都显得细腻而柔绵 ② 他的诗风是因题材而异的 ③ 一般都显得壮阔铿锵
    
A. ①②③ B. ③②① C. ③①② D. ②③①
2. 在寻找“乡愁”的过程中,以下与此相关的材料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福建福州,三坊七巷白墙黛瓦、飞檐翘角,软木画、牛角梳、油纸伞等民间艺术相映成趣。
B. “活着的古城”见证历史与当代相得益彰,也传递出守护中华民族文化根脉的历史自觉和文化自信。
C. 余光中以一首缠绵悱恻的《乡愁》,连缀起大陆和台湾的遥思和怀念,从而成为两岸隔海相望、举杯邀约的信使。
D. 随着热播剧《我的阿勒泰》火热收官,剧中巧夺天工的自然风光,让这座北疆小城迅速火爆全网,也让这座小城成了许多人心中美丽的乡愁。
3. 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
A.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B. 我在/这头
C.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D. 大陆/在那头
(一) 名著阅读。
4. 根据你对艾青诗歌的了解,下列不是出自艾青诗歌的两项是 (  )(  )
A. 活着就要斗争,/在斗争中前进,/即使死亡,/能量也要发挥干净。
B. 麻雀看见孔雀负担着它的翎尾,替它担忧。
C. 从塞外吹来的/沙漠风,已卷去北方的生命的绿色
D. 我从东方来/从汹涌着波涛的海上来
E. 如果你因失去了太阳而流泪,/那么你也将失去群星了
5. 小语选取了《艾青诗选》中的《礁石》和《树》两首诗推荐给同学,请选择你喜欢的一首,可结合你阅读时喜欢的句子进行赏析,作为推荐理由。
礁 石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 像刀砍过的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一九五四年七月二十五日

一棵树,一棵树
彼此孤立地兀立着
风与空气
告诉着它们的距离
但是在泥土的覆盖下
它们的根生长着
在看不见的深处
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
一九四○年春




(二)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民 歌
余光中
传说北方有一首民歌,
只有黄河的肺活量能歌唱,
从青海到黄海,
风,也听见。
沙,也听见。
如果黄河冻成了冰河,
还有长江最最母性的鼻音,
从高原到平原,
鱼,也听见,
龙,也听见。
如果长江冻成了冰河,
还有我,还有我的红海在呼啸,
从早潮到晚潮,
醒,也听见,
梦,也听见。
有一天我的血也结冰,
还有你的血他的血在合唱,
从A型到O型,
哭,也听见,
笑,也听见。
(选自《中外名诗选读》,有删改)
6. [领悟朗读技巧] 如果要朗诵余光中的这首《民歌》,下面语调最合适的一项是 (  )
A. 婉转悠扬 B. 雄浑高亢 C. 活泼欢快 D. 沉郁顿挫
7. [理解词句含义] 诗人说“如果长江冻成了冰河,/还有我,还有我的红海在呼啸”,句中的“红海”喻指什么?如何理解“我的红海在呼啸”?



8. [比较鉴赏] 从结构形式上看,本诗与课文《乡愁》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9. [体会情感] 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一) 语言运用。
  “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记得住乡愁”,就要保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保留中华文化基因。为此,学校开展了“留住乡愁”主题系列活动,你和同学小苏一起参加了这个活动。为深入了解该主题,小苏搜集了以下资料。
[资料] 多少年的追寻,多少次的叩问。乡愁是一碗水,乡愁是一杯酒,             ,             。年深外境犹吾境,日久他乡即故乡。游子,你可记得,土地的芳香,妈妈,你可知道,儿女的心肠。一碗水,一杯酒,一朵云,一生情。 ——纪录片《记住乡愁》的主题曲歌词
10. 仿照资料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在上面的横线上续写两句,使之与前后文构成一个整体。
11. 学校开展“留住乡愁”主题征文活动,请仿照资料,以“乡愁”为主题,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写一段话,不少于50字。


12. 小苏在“留住乡愁”宣传标语征集活动中写出了三条标语,请你为他推荐一条上交,并阐明推荐的具体理由。
① 乡愁是远方的山,是近处的河,是梦中的歌。
② 乡愁深处是吾乡。
③ 传承美丽乡愁,拥抱多彩世界。


(二) 阅读诗文,回答问题。
[甲] 乡 愁
余光中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乙] 思吴江歌
[晋] 张 翰①
秋风起兮木叶飞,吴江水兮鲈正肥。
三千里兮家未归,恨难禁兮仰天悲。
[注释] ① 张翰:字季鹰,吴郡人。
[丙] 张 翰 传(节选)
  齐王冏①辟②为大司马东曹掾③。冏时执权,翰谓同郡顾荣曰:“天下纷纷祸难未已夫有四海之名者求退良难。吾本山林间人,无望于时。子善以明防前,以智虑后。”荣执其手,怆然曰:“吾亦与子采南山蕨,饮三江水耳。”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俄而冏败,人皆谓之见机。然府以其辄去,除吏名。
翰任心自适,不求当世。或谓之曰:“卿乃可纵适一时,独不为身后名邪?”答曰:“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时人贵其旷达。(选自《晋书》,有删改)
[注释] ① 齐王冏(jiǒng):即司马冏,西晋齐献王司马攸次子,袭齐王,“八王之乱”参与者之一。 ② 辟:征召。 ③ 大司马东曹掾(yuàn):官名。
13. 下列对诗文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乡愁》《思吴江歌》两诗虽然时代不同,但是都抒发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B. 《乡愁》中,“小小”“窄窄”“矮矮”“浅浅”四组形容词的叠用,以一种看似轻描淡写的方式,把乡愁浓缩于四个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之上,恰恰反衬出诗人内心深处浓烈的思乡情感。
C. “秋风鲈脍”的典故出自张翰,后来成了厌弃仕途、向往家园、向往自由自在生活的代名词。
D. 《张翰传》(节选)中,齐王司马冏非常赏识张翰的才华,但是张翰因为看准了司马冏不久将兵败的形势,坚决辞官不受。
14. 请结合《思吴江歌》全诗,说说“秋风起兮木叶飞”一句的作用。



15. 根据《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的相关注释,为下列句中加点字选择正确义项。
(1) 翰任心自适,不求当世 (  )
   
A. 顺从,满足 B. 女子出嫁 C. 副词,恰好
(2) 天下纷纷祸难未已夫有四海之名者求退良难 (  )
A. 良好 B. 和悦,善良 C. 甚,很
16. 用“/”给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天 下 纷 纷 祸 难 未 已 夫 有 四 海 之 名 者 求 退 良 难
17.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俄而冏败,人皆谓之见机。

(2) 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

18. 读了《思吴江歌》和《张翰传》(节选)后,你觉得张翰辞官还乡的原因有哪些?




19. 请模仿余光中的《乡愁》,创作一首以“友谊”为题的诗歌。




4 乡 愁
1. (1) pàn 炙 (2) [甲] 刻骨铭心 [乙] 苍凉 (3) D 解析:“一般来说”为总说,“他的诗风是因题材而异的”概括点明余光中的诗风特点,故第一处应选②;结合语境可知,“壮阔铿锵”形容余光中表达意志和理想的诗歌特点,故第二处应选③;“细腻而柔绵”形容余光中描写乡愁和爱情的作品特点,故第三处应选①。 2. D 解析:“巧夺天工”指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不能形容自然风光。 3. B 解析:正确划分应为“我/在这头”。 4. B E 解析:B. 泰戈尔的《飞鸟集》中有大量的哲理诗,如,“麻雀看见孔雀负担着它的翎尾,替它担忧”。E. 此句是泰戈尔的《飞鸟集》中的经典诗句。 5. 示例一:选《礁石》。浪,不断地扑向礁石的浪,代表着艰难,代表着恶势力。而礁石,则是坚强的正义的化身。诗人通过此诗表达了对坚韧顽强的生命存在的由衷赞美,亦对正处在种种困扰和挤压中的祖国人民以深切的鼓舞。根据“一个浪,一个浪”可知,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根据“含着微笑,看着海洋”可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根据“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的一样,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可知,礁石象征了顽强的斗志,坚忍不拔的毅力,不对强权低头,不向暴力屈服,这也正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示例二:选《树》。“在泥土的覆盖下/它们的根生长着/在看不见的深处/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这几句诗中,艾青用了象征手法,赋予那些生长在大地上的树以性格,以独具的眼光看到了我们伟大民族正在团结并凝聚成坚强力量。 6. B 解析:整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民歌的热爱之情,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和深入骨髓的热忱,歌唱了中华民族雄强自主、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因此,朗读语气应是雄浑高亢的。 7. “红海”喻指满腔热血。 “我的红海在呼啸”即“我”的热血如同红海一般汹涌澎湃,表现诗人热情奔放、激扬豪迈的情愫。 8. 象征手法。 运用了许多生动凝练的意象,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视觉效果,还赋予了诗歌更深的内涵。如诗中的“红海”意象,既体现了诗人激昂的情感,也象征了诗人对生命、对爱情的热烈追求。 9. 表达了诗人对民歌的热爱之情,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对中华民族雄强自主、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的赞美之情,抒发了诗人对祖国深切的依恋与赞颂。 10. 示例:乡愁是一朵云 乡愁是一生情 11. 示例:无论我飞得多高,都挣不开你的牵绊;无论我走到哪里,都忘不掉你的温暖。故乡啊,你是开在河畔的红花,你是林间绚烂的朝霞,你是飞在天空的风筝……我的根永远在你那里! 12. 示例一:推荐①句。“乡愁是远方的山,是近处的河,是梦中的歌”运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突出了乡愁之深。 示例二:推荐②句。“乡愁深处是吾乡”语言简明,突出了对故乡的深情。 示例三:推荐③句。“传承美丽乡愁,拥抱多彩世界”突出了传承乡愁的主题。 13. D 解析:张翰与世无争,只是因秋风忽起,想念故乡的美味,便弃官回家,并不是因为看准了司马冏不久将兵败的形势。 14. 该句通过对秋风、落叶的描写,交代了写作的时节,勾勒出一幅凄冷、萧条的画面;诗人触景生情,引出下文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同时奠定了全诗伤感与落寞的感情基调。 15. (1) A (2) C 解析:(1) 句意为“张翰任随心意舒适自得”。“适”的意思是顺从,满足。 (2) 句意为“急流勇退恐怕会相当困难”。“良”的意思是甚,很。 16. 天下纷纷/祸难未已/夫有四海之名者/求退良难 17. (1) 没过多久,齐王司马冏兵败,人们都说张翰能看准时机。 (2) 让我死后留得声名,还不如饮得眼前一杯美酒。 18. 思念故乡,向往自由生活(思念故乡的美味);淡泊名利,与世无争(“吾本山林间人,无望于时”);顺随心意,舒适自得(“任心自适,不求当世”);性情旷达,放纵不羁(“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
19. 示例:友 谊
小时候,友谊是一个关切的眼神,看在眼里面,热到心里头。
长大后,友谊是一句鼓励的话语,听进耳朵里,更美到心里面。
后来啊,友谊是一个温暖的拥抱,触到了身上,融入血液里。
而现在,友谊是一种强烈的思念,念在口里面,想在心里面。
[丙参考译文] 齐王司马冏征召张翰授予大司马东曹掾的官职。司马冏当时执掌大权,张翰对同乡顾荣说:“天下纷乱,祸难不断。盛名享誉四海的人,急流勇退恐怕会相当困难。我本来就是与世无争之人,对时势不感兴趣。您善于以明达之思防患未然,也善于以睿智谋虑未来。”顾荣拉着张翰的手,悲伤地说:“我也和你一起去南山采蕨菜,痛饮家乡之水。”张翰见秋风起,就思念起吴地的菰菜、莼羹、鲈鱼脍这些美味,于是说道:“人生可贵的是舒适自得,怎么能在几千里之外束缚为官来谋取功名爵位呢!”于是命人驾车回归故里。没过多久,齐王司马冏兵败,人们都说张翰能看准时机。然而官府因其擅自离开,革除了他的官职。
张翰任随心意舒适自得,不求随顺世俗。有人对张翰说:“您只能任随心意舒适自得一时,难道不为过世后的声名考虑吗?”张翰回答道:“让我死后留得声名,还不如饮得眼前一杯美酒。”当时的人都认为他的旷达十分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