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我看 课时作业(含答案) 2025-2026学年语文统编版九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6我看 课时作业(含答案) 2025-2026学年语文统编版九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0.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27 20:50: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6 我 看
1.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
诗人和自然结下了不解的yuán分——[甲]是作为对社会人生的逃避,[乙]对造物的崇拜,都开始于一个惊奇的观察和一个象征性的比喻。《我看》之中“哦!多少年来你丰润的生命/永在寂静的谐奏里勃发”这句话可看出诗人对于自然孕育生命的chóng拜之情。诗人看到的自然景色是生机勃勃、绿意盎然、自由欢快的,有孕育生命的神奇,有时光chuí炼的成熟平稳。
(1) 根据拼音写汉字。
   
yuán(  )分 chóng(  )拜 chuí(  )炼
(2) 填入文段中甲、乙两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 不但  而且 B. 无论  还是
C. 因为  所以 D. 虽然  但是
2. 写出下列句子的复句类型。
(1) 我母亲对我这一举动不但不反对,还给我许多慰勉。 (      )
(2) 他急忙背上了书包,匆匆地走了。 (      )
3.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 《我看》一诗选自《穆旦诗文集》,作者是著名诗人穆旦。
B. 诗中诗人将“春风”“青草”“飞鸟”“流云”等意象连缀在一起,描绘了一幅平和、宁静而又辽阔的画面。
C. “我枉然在你的心胸里描画”,诗句中的“你”指的是大自然和充满生机的万物。
D. 诗歌的最后一节流露出诗人淡淡的忧伤。
(一) 名著阅读。
4. 小苏在阅读《艾青诗选》时采用了以下阅读方法,请完成下表。
阅读方法 具体阅读内容
把握诗歌的意象 如《树》,“一棵树,一棵树/彼此孤离地兀立着/……但是在泥土的覆盖下/它们的根生长着/在看不见的深处/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借“(1)    ”这一意象,赞扬了一种既独立向上又团结互助、坚韧不拔的精神。
体味诗歌的情感 如《北方》,“荒漠的原野/冻结在十二月的寒风里,/村庄呀,山坡呀,河岸呀,/颓垣与荒冢呀/都披上了土色的忧郁……”中“土色的忧郁”抒发了诗人(2)          。
品味诗歌的 表现手法 如《太阳》,“从远古的墓茔/从黑暗的年代/从人类死亡之流的那边/震惊沉睡的山脉/若火轮飞旋于沙丘之上/太阳向我滚来……”用(3)    的修辞手法来描绘太阳升起时给人的强烈视觉冲击和感受。
(4)      如《鱼化石》,诗人由鱼化石引发出对生命本质的思考:“离开了运动,就没有生命。”
5. 阅读完《艾青诗选》,小苏从诗歌的主题、内容及情感方面想到了以下几个关键词,请结合具体诗歌内容,任选其中一个关键词进行分析。
   
① 苦难 ② 抗争 ③人民


6. 小苏所在的朗诵组选出《我爱这土地》进行诗歌朗诵,同学们就如何朗诵《我爱这土地》进行了讨论,请你补充完整。(4分)
小苏:朗诵《我爱这土地》时,我们要注意    ,比如“鸟”“嘶哑”“深沉”“黎明”等词要用较强的气息,要加大音量来读,能更好地表现出诗人的情感。
小艾:我觉得在朗读形式上可以多样化,比如独诵、双人朗诵、齐声合诵,还要选对背景音乐、视频等辅助朗诵。
小语:朗诵前还应弄清楚      ,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诗歌的情感,此诗写于1938年,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小文:我认为加上适当的肢体语言,比如读到“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时可以双手打开,自然向外,抒发对土地的无限深情。
(二) 阅读课外诗歌,回答问题。
理 想
穆 旦
没有理想的人像是草木,
在春天生发,到秋日枯黄,
对于生活它做不出总结,
面对绝望它提不出希望。
没有理想的人像是流水,
为什么听不见它的歌唱?
原来它已为现实的泥沙
逐渐淤塞,变成污浊的池塘。
没有理想的人像是空屋
而无主人,它紧紧闭着门窗,
生活的四壁堆积着灰尘,
外面在叩门,里面寂无音响。
那么打开吧,生命在呼喊:
让一个精灵从邪恶的远方
侵入他的心,把他折磨够,
因为他在地面看到了天堂。
理想是个迷宫,按照它的逻辑
你越走越达不到目的地。
呵,理想,多美好的感情,
但等它流到现实底冰窟中,
你看到的就是北方的荒原,
使你丰满的心倾家荡产。
“我是一个最合理的设想,
我立足在坚实的土壤上,”
但现实是一片阴险的流沙,
只有泥污的脚才能通过它。
“我给人指出崇高的道路,
我的明光能照澈你的迷雾,”
别管有多少人为她献身,
我们的智慧终于来自疑问。
毫无疑问吗?那就跟着她走,像追鬼火不知扑到哪一头。(选自《穆旦诗文集》,有删改)
7. 请概括诗歌第一、二节的内容。


8. 请从诗歌中找出最能反映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9. “邪恶”“折磨”等词语对感情的宣泄有什么作用?



(一) 语言运用。
  我国文学史中有一块瑰宝,它璀璨夺目,耀眼生辉,那就是诗词。九年级同学拟开展主题为“诗海泛舟,撷萃拾珠”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题目。
10. 开展“诗词苑寻花”活动,请在下列选项中挑选出与花无关的一项 (  )
    
A.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B.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C. 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D. 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
11. 开展“家国情集萃”活动,请在下列选项中挑选出与此项目无关的一项 (  )
A. 让欢笑和哀愁洒向我心里,/像季节燃起花朵又把它吹熄。——穆旦
B.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
C.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余光中
D.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温庭筠
12. 开展“诗中有画意,画里绘诗情”活动,请将诗词的序号正确填写在与之意境相符的图片下的横线处。
①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②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③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④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A.     B.     C.     D.    
13. 开展“书诗人才情,法高士风骨”活动,请根据示例从下面其他三幅书法作品中任选一幅赏析。
示例:丁作品属于行书,潇洒畅达,行云流水般展现出改天换地的豪情壮志。




(二) 阅读古诗文,回答问题。
[甲] 禹锡,字梦得,中山人。贞元九年进士,又中博学宏辞科,工文章。时王叔文得幸,禹锡与之交,尝称其有宰相器。朝廷大议,多引禹锡及柳宗元与议禁中。宪宗立,叔文败,斥朗州司马。始,坐叔文贬者,虽赦不原。宰相哀其才且困,将澡①用之,乃悉诏补远州刺史,谏官奏罢之。
时久落魄郁郁不自抑其吐辞多讽托远意感权臣而憾不释。久之,召还,欲任南省郎,而作《玄都观看花君子》诗,语讥忿②,当路不喜,又谪守播州。中丞裴度言:“播,猿狖所宅,且其母年八十余,与子死决,恐伤陛下孝治,请稍内迁。”乃易连州,又徙夔州。后由和州刺史入为主客郎中。至京后,游玄都咏诗,且言:“始谪十年还辇下③,道士种桃,其盛若霞。又十四年而来,无复一存,唯兔葵、燕麦动摇春风耳。”权近④闻者,益薄其行。(选自《唐才子传》,有删改)
[注释] ① 澡:这里指洗脱罪名。 ② 讥忿:讥讽怨恨。 ③ 辇下:代指京城。 ④ 权近:权贵近臣。
[乙] 吏 隐 亭①
[唐] 刘禹锡
结构得奇势,朱门交碧浔。
外来始一望,写尽平生心。
日轩漾波影,月砌②镂松阴。
几度欲归去,回眸情更深。
[注释] ① 吏隐亭:刘禹锡被贬连州重新疏浚海阳湖后所建并命名的亭子。 ② 砌:台阶。
14. 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词。
文言词句 方法提示 解释
坐叔文贬者 查阅词典法:①犯……罪;②由于,因为;③座位;④坚守,守定。 (1) (填序号)
乃悉诏补远州刺史 课内迁移法: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桃花源记》) (2)
乃易连州 语境分析法:“又谪守播州”“又徙夔州” (3)
益薄其行 成语关联法:厚此薄彼 (4)
15.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 时久落魄/郁郁不自抑其吐辞/多讽托远意/感权臣/而憾不释
B. 时久落魄/郁郁不自抑/其吐辞多讽托远/意感权臣/而憾不释
C. 时久落魄/郁郁不自抑/其吐辞多讽/托远意/感权臣/而憾不释
D. 时久落魄/郁郁不自抑其吐辞/多讽托远/意感权臣/而憾不释
16.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尝称其有宰相器。

(2) 唯兔葵、燕麦动摇春风耳。

17. 小文同学在默写《吏隐亭》时将“月砌镂松阴”一句误写成“月砌漏松阴”,请结合诗歌向小文解释不能这样写的原因。



18. “吏隐”是古代文人士大夫追求的一种在仕途与隐逸之间寻找平衡的生活态度。请结合《吏隐亭》分析“吏隐”的具体表现。



19. “君子”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范畴,请结合选文和材料,说说刘禹锡“君子人格”的具体内涵。
①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
②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


6 我 看
1. (1) 缘 崇 锤 (2) B 解析:“是作为对社会人生的逃避”和“对造物的崇拜”之间存在选择关系,应填入“无论”“还是”。 2. (1) 递进复句 (2) 承接复句 3. D 解析:诗歌的最后一节流露出诗人对闲适恬淡的自然生活的追求。 4. (1) 树 (2) 对遭受苦难的北方人民的同情 (3) 拟人 (4) 体悟诗歌的哲理 5. 示例:抗争 艾青诗歌常用意象“土地”与“太阳”,表达了为深爱的祖国与人民驱散黑暗和苦难,坚持战斗,争取胜利与光明的信念。 6. 语音的强弱变化 创作背景 7. 示例:第一节:没有理想,就会虚度生命。 第二节:没有理想,就会被现实淤塞,变得死气沉沉。 8. 呵,理想,多美好的感情,/但等它流到现实底冰窟中,/你看到的就是北方的荒原,/使你丰满的心倾家荡产。 9. 加大感情宣泄的力度,强调尽管理想是难以实现的,有时甚至让人感到痛苦,但理想提升了我们的境界,让我们在现实生活之外有一个梦想的天堂,激励我们一直向前。 10. C  解析:A. “枳花”是枳树的白花;B. “落红”是落花;C. 和花无关;D. “白莲”是荷花。 11. A 解析:A项和家国情无关,这句写的是个人的情感;B、C、D项都和家国情有关。 12. A. ③ B. ① C. ④ D. ② 13. 示例一:甲作品属于楷书,方正坚劲,一笔一画间体现出大义凛然的气概。 示例二:乙作品属于隶书,敦厚庄重,按提顿折处凸显出狂放洒脱的风范。 示例三:丙作品属于篆书,圆转挺健,刚柔并济中表现出爱憎分明的品质。 14. (1) ② (2) 全,都 (3) 改任,调任 (4) 轻视,看不起 15. C  解析:这部分的意思是“当时(刘禹锡)长久地落魄,心情郁闷不能自我排遣,他的言辞大多含有讽喻、寄托深远的意思,触动了有权势的大臣,(他们)的怨恨不能消除”。“时久落魄”“郁郁不自抑”分别表述刘禹锡的处境和心情,中间断开;“其吐辞多讽”“托远意”表示他的言辞的特点;“感权臣”“而憾不释”分别表示对权臣的触动和权臣的态度,中间断开。故应断为“时久落魄/郁郁不自抑/其吐辞多讽/托远意/感权臣/而憾不释”。 16. (1) (王叔文)曾经称赞他(刘禹锡)有做宰相的才能。 (2) 只有兔葵、燕麦在春风中摇动罢了。 17. “镂”是雕刻的意思,这里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月光如同能工巧匠,把松树的阴影雕刻在台阶上,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月光下松树影子错落有致地投射在台阶上的美景,有一种精致的美感。而“漏”有“遗漏、泄漏”的意思,意境比较普通,而且与原诗想要营造的精巧、静谧的意境不符。 18. 仕途不顺而寄情山水,在这亭子及其周围的美景中寻找内心的慰藉。欣赏美景与入世之心交织,说明他内心还是放不下仕途或者世事,有一种在归隐和入世之间徘徊的复杂情感,这正是“吏隐”在仕途与隐逸之间寻找平衡的表现。 19. 正直敢言,坚持自我,体现了“君子坦荡荡”的品质,他正直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不隐瞒、不退缩、不屈不挠,积极进取(或:自强不息),在逆境中依然能够坚持自我,不断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体现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精神,他就像一个不屈的君子,在困境中坚守自己的人格和理想。
[甲参考译文] 刘禹锡,字梦得,是中山人。贞元九年考中进士,又考中博学宏辞科,擅长写文章。当时王叔文受到皇帝宠幸,刘禹锡和他交往,(王叔文)曾经称赞他(刘禹锡)有做宰相的才能。朝廷里重大的商议,大多招引刘禹锡和柳宗元到皇宫中商议。宪宗即位,王叔文失势,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当初,因为王叔文而被贬的人,即使遇到大赦也不能被宽恕。宰相怜惜他的才华和他的处境困窘,想要为他洗脱罪名并任用他,于是全部下诏(让他们)补任边远州郡的刺史,谏官上奏阻止了这件事。
当时(刘禹锡)长久地落魄,心情郁闷不能自我排遣,他的言辞大多含有讽喻、寄托深远的意思,触动了有权势的大臣,(他们)的怨恨不能消除。过了很久,(朝廷)召回(刘禹锡),想要任命他为南省郎,(但是他)写了《玄都观看花君子》这首诗,言语中有讥讽怨恨之意,当权者不喜欢,又被贬为播州太守。中丞裴度说:“播州,是猿猴居住的地方,并且他的母亲八十多岁了,和儿子诀别(可能)是死别,恐怕会伤害陛下以孝道治理国家(的理念),请(把他)稍微往内地调动。”于是改为连州,又迁徙到夔州,后来从和州刺史入朝担任主客郎中。到京城后,游览玄都观并写诗,并且说:“最初被贬十年回到京城,道士种的桃树,繁盛得像云霞一样。又过了十四年再来,不再有一棵桃树存在,只有兔葵、燕麦在春风中摇动罢了。”听到这些话的权贵近臣,更加看不起他的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