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精神的三间小屋
1.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
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我们常常会因为各种原因而感到自惭形huì。读完毕淑敏的《精神的三间小屋》后,相信大家都能静下心来,思考我们的精神世界。这时我们会发现,我们需要用爱去rú养我们的心灵,需要以孜孜不眷的精神去追求我们的事业,需要用持之以衡的态度去完善我们自身。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拥有更广mào的精神世界,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加从容自信。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建立属于我们自己的精神小屋,在这个过程中顿开茅sè,让自己变得更加美好。
(1) 根据拼音写汉字。
自惭形huì( ) rú( )养 广mào( ) 顿开茅sè( )
(2) 语段中有错别字,请改正。
① “ ”改为“ ” ② “ ”改为“ ”
2. 下列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一年来病痛的折磨已使他形销骨立,让人看了不禁心生怜悯。
B. 这是她父亲留给她的产业,没想到她的叔叔却鸠占鹊巢。
C. 从古至今,美就是一个扑朔迷离的问题,不知道有多少人都在尝试着抽丝剥茧地去了解它。
D. 在语文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小明在演讲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这真是相得益彰啊!
3. 以下是本文作者毕淑敏的名言,你认为哪一句与课文中的第三间小屋的内涵一致?请简要分析。
A. 没有人能代替我,就像我不能代替别人。 B. 人生的第一要素不是善而是真。
(一) 名著阅读。
以下是关关从名著中搜集到的有关色彩的资料,请阅读并完成探究。
《水浒传》 《艾青诗选》
应用 描写环境 描写人物 色彩意象
具体内容 晁盖带领众好汉劫法场救宋江和戴宗,使得“浔阳岸上,果然血染波红;湘浦江边,真乃尸如山积”。 家住沂州翠岭东,杀人放火恣行凶。因餐虎肉长躯健,好吃人心两眼红。闲向溪边磨巨斧,闷来岩畔斫乔松。 在期待着的日子/也将要用自己的悲惨的灰白/去衬映出/新生的跃动的鲜红。 孩子/这火把真亮/照得房子都通红了……
作用 “红”形容鲜血的颜色,渲染了一种极其惨烈的氛围。一众好汉为了救兄弟去劫法场,虽是正义之举,却也有暴力的一面,体现了《水浒传》中好汉形象的两面性。 4.请结合具体情节,分析“红”表现出李逵怎样的形象。 《生命》中的“红”象征生命的力量,表达了艾青对生命的赞美以及实现生命价值的信念。 5.请分析《火把》中的“红”的作用。
结论 在名著中,色彩或用以渲染氛围,或用以表现人物形象,或用以寄托情感。
(二)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枯荷雨声
聂鑫森
① 暮秋的午后,又下起了稀稀落落的冷雨。
② 游千闻坐在听荷楼一楼的落地窗前,喝着茶,听着雨点落在枯荷上的声音。此刻,他想起“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这两句诗,脸上透出落寞的况味。
③ 听荷楼是个茶社,位于雨湖公园的湖面上。
④ 他喜欢坐在窗前喝茶,觉得离湖水近,离已到暮年的枯荷近,离雨打枯荷的声音近。听荷楼的四周都是荷莲,春看浮叶、立叶,夏日和早秋看荷盖碧翠及红红白白的荷花,茶客就多。一入暮秋,花凋叶萎,来喝茶的就少了。稀疏雨点击在枯残荷盖上,声音萧瑟、清寂。
⑤ 游千闻的工作也很清闲。他是自来水公司的管网探漏工,没多少人知道这个工种。探漏工每夜十二点上班,游走在夜深人静的大街小巷,早晨八点下班。游千闻每夜和两个伙伴,身穿反光衣,头戴耳机,肩挎听漏仪,手提一个连着主机的探听器,在划定的区域,一步一步地追着自来水管网里流淌的水脉,聆听每一条管道。他一听见“滴滴答答”的漏水声,全身的神经就会蓦地绷紧,耳机扣在耳朵上,确定有漏水的声音,就标出漏点,通知抢救人员到达现场,以防管道爆裂造成大面积停水。游千闻下班回到家,除了吃早餐和午餐,就是睡觉,下午四点起床。晚上呢,摊开探漏区域的自来水管网图,看各条老管线的岁月历程,熟悉新管线的延伸方位,详细地记在笔记本上,乐此不疲。听荷楼离他家虽不远,但他很少来喝茶,真没有那个闲工夫。
⑥ 几十年来,游千闻夜出晨归,正如他的名字:夜游不止,耳闻不辍。自来水公司员工千余人,没几个人认识他,他也不认识别人。只有在年度先进标兵的红榜上,大家才知道有“游千闻”这么了不起的人物。
⑦ 游千闻年满六十,退休了。
⑧ 第一个夜晚,他睡得很早,也睡得很香。半夜时,他突然掀开被子坐了起来,大声说:“又有管道漏水了!”
⑨ 妻子惊醒了,说:“是下雨的声音,安心睡吧。”
⑩ “哦,我还以为在上班哩。”
“老游,你以后不要上班了。儿子已成家立业,家务事不要你操心,还是多去听荷楼喝喝茶,看看荷,听听雨。听雨就当作你还在上班探漏。”
有雨的午后,游千闻就去听荷楼。夏日和初秋,荷叶重重叠叠,荷花有红有白。暮秋,荷叶枯残,变成了赭石色;花早落了,赭黑色的荷梗,在一池白水里投下灰色的影子。游千闻心里总觉得有点空。
店堂里响起脚步声。游千闻转过脸一看,一个满头白发的老人,额上皱纹又深又密,还蓄着一把银亮的胡子。肩上挎着一个大帆布袋,手里提着折叠木画架。
女服务员走出来,“伏老,好久不见,到哪里云游去了?”
“小尤呀,我去云南乡村学校义务短期支教,培训美术教师,是我要求去的,一眨眼就是一个多月啰。”
“七十岁了,你真是伏老‘不服老’!怎么还带着画画工具来喝茶?”
“也喝茶,也画画,我们美术学院要搞退休教师画展,让我画枯荷。这不,来写生了。”
小姑娘很快就端上一杯茶来。
“伏老,怎么让你画枯荷?这有啥看头!”
“人到老年,就像进入枯萎期的荷。有的自悲自叹,清冷、落寞;有的却活得自尊,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伏老忽然走过来,朝游千闻拱了拱手,说:“这位老哥,恕我冒昧,我姓伏名嘶远,退休美术教师。您一个人坐在窗前,应是枯荷的知音。”
游千闻赶忙站起来,拱手回礼,说:“还听……枯荷雨声。”
“好!过会儿我画枯荷,只用黑、赭、灰三种颜色,请老哥指教。”“不敢不敢,一定当面聆教。”
……
自那个下午后,游千闻再没有在听荷楼见过伏嘶远,这个老爷子许是又去忙什么事了。游千闻依旧在每天午后来到听荷楼,天晴来,下雨也来。他挎着一个装满笔记本、图纸、资料的帆布袋,在靠窗的桌子边坐下后,喝茶、赏枯荷,然后写应邀为新来的探漏工讲课用的讲稿:《如何正确使用仪器探测自来水管网的漏点》。
游千闻写着写着,闻到了枯荷散发出来的清香。 (选自《四川文学》,有删改)
6. 通读全文,围绕“枯荷”梳理情节。
退休赋闲,听妻劝看荷听雨→(1) →(2) →听悟枯荷,静坐喝茶撰讲稿
7. 请赏析文中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游千闻每夜和两个伙伴,身穿反光衣,头戴耳机,肩挎听漏仪,手提一个连着主机的探听器,在划定的区域,一步一步地追着自来水管网里流淌的水脉,聆听每一条管道。
8. 请仿照对游千闻姓名的解读,结合文本内容,探究伏嘶远的命名用意。
游千闻,正如其名“夜游不止,耳闻不辍”。他夜晚听音探漏,保障城市用水。
伏嘶远,
9. 毕淑敏在《精神的三间小屋》一文中说:“我们的事业,是我们的田野。我们背负着它,播种着,耕耘着,收获着,欣喜地走向生命的远方。”结合本文中人物的经历,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一) 综合实践。
10. 班级开展“君子自强不息”综合性学习活动,同桌将以《青年当自强不息》为题作演讲,你认为以下最适合他引用的一句是 ( )
A. 失于一物之细,疏于一事之微。
B. 根深才能叶茂,本固方可枝荣。
C. 攻坚克难,唯有勇毅笃行。
D. 众智谋事必明,众力举事必成。
(二) 阅读古诗文,回答问题。
“君子”是中国儒家文人对自我人格追求的最高目标。姑苏人在敢当时代弄潮儿的同时,也不忘追求先贤的君子之风,汲取营养,修养身心。
[甲] 君子亭记
[明] 王守仁①
阳明子既为何陋轩,复为亭,环植以竹,而名之曰“君子”。曰:“竹有君子之道四焉:中虚而静,通而有间,有君子之德;外节而直,贯四时而柯叶无所改,有君子之操;应蛰②而出,遇伏③而隐,雨雪晦明无所不宜,有君子之时;清风时至,玉声珊然④,风止籁静,挺然特立,有君子之容。竹有是四者,而以‘君子’名,不愧于其名;吾亭有竹焉,而因以竹名名,不愧于吾亭。”
门人曰:“夫子盖自道也。吾见夫子之居是亭也,持敬以直内,静虚而若愚,非君子之德乎?遇屯⑤而不摄⑥,处困⑦而能亨,非君子之操乎?昔也行于朝,今也行于夷,顺应物而能当⑧,虽守方⑨而弗拘,非君子之时乎?其交翼翼⑩,其处雍雍11,意适而匪12懈,气和而能恭,非君子之容乎?夫子盖谦于自名也,而假之竹。虽然,亦有所不容隐也。夫子之名其轩曰‘何陋’,则固以自居矣。” (选自《王阳明全集》,有删改)
[注释] ① 王守仁:号阳明,明代理学家、教育家。正德元年,谪贵州龙场驿丞。因陋就简,伐木为轩,名之曰何陋轩,轩成,又建君子亭。 ② 蛰:惊蛰。 ③ 伏:伏天。 ④ 珊然:珮玉相击之声。 ⑤ 屯(zhūn):《周易》卦名,意为困难,挫折。 ⑥ 摄:同“慑”,恐惧。 ⑦ 困:《周易》卦名,意为困厄,窘迫。 ⑧ 当:适合,确当。 ⑨ 方:正道。 ⑩ 翼翼:恭敬、谨慎的样子。 11 雍雍:形容人际关系和谐、融洽。 12 匪:同“非”。
[乙] 义师院丛竹
[金] 郭长倩
南轩移植自西坛,瘦玉亭亭十数竿。得法未应输老柏,植根兼得近幽兰。
虽无秾艳包春色,自许贞心老岁寒。百草千花尽零落,请君来向此中看。
11. 请根据“适”字意义演变图,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适”选择相应的释义。(填序号)
(1) 无所适从( ) (2) 意适而匪懈( ) (3) 适得其反( ) (4) 削足适履( )
12. 王守仁在甲文中将个人理想寄托在“竹子”上,请根据提示,完成下表。
“竹”之特点 “竹”之象征
(1) 象征君子谦虚、通达、有气节的品行
外节而直,贯四时而柯叶无所改 (2)
(3) 象征君子应该有审时度势的聪颖
清风时至,玉声珊然,风止籁静,挺然特立 (4)
13. 《义师院丛竹》中,作者是怎样来表达对竹子的赞美的?
14. 下列小语平时摘录的语句中,跟诗文中所赞扬的君子品性最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易经》
B. 兰芳不厌谷幽,君子不为名修。——《养正遗规》
C.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诫子书》
D. 君子之交淡若水。——《庄子》
15. 小语和小文读完以上古诗文后,又找来了一些古诗文片段,想探究一下它们在选材和立意上的共同点。请谈谈你的发现。
①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刘桢《赠从弟》(其二)
②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
③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周敦颐《爱莲说》
10* 精神的三间小屋
1. (1) 秽 濡 袤 塞 (2) ① 眷 倦 ② 衡 恒 2. D 解析:“相得益彰”指相互帮助,互相补充,更能显出各自的好处。不合语境。 3. 我认为A句与课文中的第三间小屋的内涵一致。A句中“我”的含义很重要,这与第三间小屋“安放我们自身”的内涵是一致的,而B句强调人生的要素是真,与“安放我们自身”无关。 4. 示例:李逵的“红”体现在他既残忍冷酷、滥杀无辜、庸俗势利,又天真、直率、忠诚、勇敢,具有质朴的道德观念和强烈的反抗意识。如在“梁山泊好汉劫法场 白龙庙英雄小聚义”一回中,李逵为救宋江,手持两把板斧去劫法场,杀出一条血路,展现出其勇敢和对宋江忠诚的一面;但他不分军官百姓,杀得尸横遍野,又展现出其滥杀无辜、残忍冷酷的一面。 5. “红”描写了火把照亮了房子的情景,表现了诗人对光明和希望的向往和追求。 6. (1) 雨打枯荷,落寞独坐听荷楼 (2) 偶遇伏老,聆听新解话枯荷 7. 示例:此句运用了动作描写(或:细节描写),再现了游千闻和伙伴们每夜工作的具体流程,“一步一步”突出了他们工作的严谨细致,“聆听”表现了他们工作的专注认真,突出了他们敬业守责的形象。 8. 示例:正如其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或:老当益壮,不服老,有志向,老有所为)。他义务支教乡村,智慧解读枯荷。 9. 示例:事业是一个人的人生追求,是人生价值的体现。追求事业的道路并非坦途,需要我们踏踏实实、兢兢业业,把平凡的事做好,才会有收获。文中游千闻老人数十年如一日,在夜深人静的大街小巷细查管道漏洞并乐此不疲地详细记录,他的工作态度获得单位认可。退休后的他在听荷楼受到伏老启发,明白了事业不应该因为年华老去而停滞,要做力所能及的事,继续发挥价值。同时,我们也要踏实勤奋地做好每件事,从所做的事中领略出趣味,这样我们的生命才会焕发光彩,人生才会更有价值。 10. C 11. (1) ① (2) ④ (3) ⑤ (4) ③ 12. (1) 中虚而静,通而有间 (2) 象征君子坚守本心、品行正直的操守 (3) 应蛰而出,遇伏而隐,雨雪晦明无所不宜 (4) 象征君子有美好挺拔的姿容、气质 13. 作者首先直接描写竹亭亭玉立的身姿,表达对竹子形象的赞美;再用松柏、幽兰来衬托竹子的不张扬和能经风霜的高洁品性;最后又以“百草千花”岁寒而凋零来与竹子进行对比,进一步对竹子不畏严寒的品格进行赞美。 14. D 解析:D项谈的是交友之道,而非君子的品性。 15. 这些古诗文都选取自然事物作为写作对象,都对事物本身的自然属性进行了细致描写,并以此来比喻人的某种精神品质,以借物喻人或者托物言志的手法抒发个人志向与情怀。
[甲参考译文] 阳明子建起何陋轩后,又建了一个亭子,亭子的周围种上了竹子,取名为“君子亭”。(他)说:“竹子有君子的四个特点:虚心而静默谦恭,通达而有节制,有君子的品德;竹节分明而笔直,历经春夏秋冬而枝叶不变,有君子的节操;惊蛰时分便破土而出,三伏天就长势暂止,风雨冰雪,黑夜白天,什么时候都能适应,有君子的处事才能;清风吹来,竹声清脆,清风过后,万籁俱静,竹子挺立着,有君子的仪容。竹子有这四个特点,因此被称为‘君子’,是无愧于这个名字的;而我的亭子(周围)种了许多竹子,因为有竹而取名‘君子’,是无愧于这个亭子的。”
有学生说:“先生是在描述您自己呀。我见先生住在这个亭子里,保持端庄,内心正直,谦虚恬静像是愚笨,这不是君子的德行吗?遇到挫折而不退缩,处于困境而能安然,这不是君子的操守吗?从前在朝廷,今天在蛮夷,都能物来顺应,随遇而安,坚持原则又能灵活变通,这不是君子的处世才能吗?与人交往彬彬有礼,自己独处和乐从容,意闲适而不懈怠,气温和而恭敬,这不是君子的仪容吗?先生大概因为谦虚而借竹取名,虽然这样,但先生的君子之风还是不能够隐藏的。先生之前给亭子取名叫‘何陋轩’,就是以君子自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