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醉翁亭记 课时作业(含答案) 2025-2026学年语文统编版九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2醉翁亭记 课时作业(含答案) 2025-2026学年语文统编版九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27 20:55: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2 醉翁亭记
1. 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环滁(   ) 琅琊(   ) 岩穴瞑(   ) 伛偻(      )
野蔌(   ) 颓然(   ) 觥筹交错(      )
泉香而酒liè(  ) 秀而繁yīn(  ) yì(  )者胜 阴yì(  )
2. 解释下列加点词。
(1) 秀:①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 ② 佳木秀而繁阴(      )
(2) 归:① 云归而岩穴暝(      ) ②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
(3) 谓:① 太守自谓也(      ) ② 太守谓谁(      )
(4) 乐:① 而不知人之乐(      ) ②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
(5) 临:①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 ② 临溪而渔(      )
3. (教材课后习题变式)《醉翁亭记》全篇共21个“也”字,所表示的语气有两种:A. 陈述;B. 判断。请指出下列各句中的“也”字表达的语气。(填字母)
(1) 环滁皆山也。(  ) (2)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
(3) 在乎山水之间也。(  ) (4)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5)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 (6)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
4. 填空。
(1) 本文的作者是    ,字    ,自号    ,晚年又号    。北宋    家。
(2) 本文以“乐”为主线,把全篇各部分串联起来,围绕这一主线,作者先介绍了“亭之概况”,接着描绘了“        ”,最后抒写了“        ”。
(3) 文章第三段描绘了四幅场景,依次是滁人游、        、       、       。
(4) 作者用“         ,         ”写出了琅琊山早晚变化的优美景色。奠定全文的抒情基调,将写景与抒情联系起来的句子是“                ,                  ”。
(5) 作者用“          ”“          ”“           ”“           ”精练传神地描写了琅琊山的四时之美。
(一) 名著阅读。
5. 班级拟开展“读名著·学做人”主题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面各题。
(1) 请你从下面人物中选出一个做推荐,并写出其典型事件和推荐理由。
   
鲁智深 大堰河 武松
推荐人物:
典型事件:
推荐理由:


(2) 填写下面的表格。
作品 名著节选 问题
《水浒传》 万卷经书曾读过,平生机巧心灵。六韬三略究来精。胸中藏战将,腹内隐雄兵。 谋略敢欺诸葛亮,陈平岂敌才能。略施小计鬼神惊。 称赞的人物:①    
《艾青诗选》 我爱这悲哀的国土,/古老的国土/——这国土/养育了为我所爱的/世界上最艰苦/与最古老的种族。 诗人用近乎散文的诗行,传达出了极为深厚的②        情感。
(3) 请你结合自己阅读《水浒传》的体验,谈一谈你对“读书让你看到更广阔的世界”的认识。(要求:不少于150字)




(二)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6. 解释下列加点词。
    
(1) 至于负者歌于途(      ) (2) 临溪而渔(      )
(3) 山肴野蔌(      ) (4) 觥筹交错(      )
7.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的“开”与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 B. 云开雾散
C. 开源节流 D.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8. 下列对文中名句的翻译和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 句子: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翻译:一眼望去,树木繁茂又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
理解:本句简要交代了从周围景象中判断琅琊山的依据,为引出醉翁亭作铺垫。
B. 句子: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翻译: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于心间,寄托在酒上。
理解:这句话承接前一句,阐发文章的主旨,即山水游玩之乐不及宴饮之乐。
9. 根据《醉翁亭记》及下面两则材料,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材料一] 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复得赐度僧牒,易米以救饥者。明年春,又减价粜常平①米,多作  粥②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
  杭本近海,地泉咸苦,居民稀少。轼见茅山一河专受江潮,盐桥一河专受湖水,遂浚二河以通漕。复造堰闸,以为湖水畜泄之限,江潮不复入市……轼二十年间再莅杭,有德于民,家有画像,饮食必祝。 (选自《宋史》,有删改)
  [材料二] 郑燮,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③,我任④之。”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选自《清史稿》,有删改)
[注释] ① 常平:地名。 ② (zhān)粥:稠粥。 ③ 谴:责问,责备。 ④ 任:承担,担当。
  以民为本,可得民心。欧阳修滁州励精图治,(1)                  ;(2)              ,民众将其画像挂于家中供拜;郑燮潍县开仓济民,去任之日,(3)                 。
(三) 小渝学习《醉翁亭记》后,将其与下面的文言文进行了比较阅读,请帮他完成题目。
亭以雨名,志①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敌,以名其子。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予至扶风②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树,以为休息之所。既而弥③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④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⑤祝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⑦。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⑧以乐于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⑨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而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耶?” (选自《喜雨亭记》,有删改)
[注释] ① 志:记述,记载。 ② 扶风:地名。 ③ 弥:满。 ④ 忭(biàn):高兴。 ⑤ 属:斟酒相劝。 ⑥ 荐饥:连年歉收。 ⑦ 滋炽:增多且势旺。 ⑧ 优游:悠闲自得。 ⑨ 遗:抛弃。
10. 小渝朗读下面句子时,发现没有断句,请帮他用“/”断句。(限断两处)
使 吾 与 二 三 子 得 相 与 优 游 而 乐 于 此 亭 者 皆 雨 之 赐 也
11. 请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帮小渝解释加点词。
句子 释义方法 解释加点词
泉香而酒洌 字形推断法:形声字 (1)
觥筹交错 根据语境法 (2)
官吏相与庆于庭 课文勾连法:相与步于中庭(《记承天寺夜游》) (3)
而吾亭适成 成语印证法:适逢其会 (4)
12. 请你帮小渝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


(2) 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13. 小渝收集了背景资料来帮助自己理解文章。根据你的理解,回答问题。
[背景资料] 庆历五年欧阳修被贬官到滁州。《醉翁亭记》作于他到滁州上任后的第二年。
苏轼在扶风修建房舍,并在房舍北面建了一座亭子,作为休息之所。那年春天久旱不雨,亭子建成时,下了一场大雨,民众欢欣,于是作者为此亭命名为“喜雨亭”,并写下了《喜雨亭记》。
两文中都写到了乐,都能体现(1)              的思想,但又略有不同。《醉翁亭记》中,“乐”中还蕴含着(2)              ,《喜雨亭记》中的“乐”直接源于(3)              。
(一) 综合实践。
14. 为了拓展素养,学校开展古代“亭台楼阁文化”专题探究,请你参与。
  亭,甲骨文,小篆。“亭”的释义:① 路旁供行人停留食宿的处所;② 指窥视敌情的哨所;③ 秦汉时基层行政单位;④ 亭子,一种有顶无墙的小型建筑,设于路边,供人休息;⑤ 正,正值;⑥ 亭亭,耸立的样子。
(1) 刘熙《释名》中说:“亭,停也。亦人所停集也。”这表明亭的初始功能是 (  )
   
A. 远观鉴赏 B. 驻足休息 C. 祭祀神灵
(2) 请你结合自己的积累,为义项④选择合适的例句 (  )
A. 《三峡》:“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B. 《醉翁亭记》:“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C. 《爱莲说》:“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二) 古诗文阅读课上“一代文宗欧阳修”专题学习活动中,老师选择了三篇与欧阳修相关的诗文作品进行专题阅读,请完成下面小题。
[甲] 忆滁州幽谷
[宋] 欧阳修
滁南幽谷抱千峰,高下山花远近红。
当日辛勤皆手植,而今开落任春风。
主人不觉悲华发,野老犹能说醉翁。
谁与援琴亲写取,夜泉声在翠微中。
[乙]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丙] 方是时,杜衍等相继以党议罢去,修慨然上疏曰:“杜衍、韩琦、范仲淹、富弼,天下皆知其有可用之贤,而不闻其有可罢之罪。正士在朝群邪所忌谋臣不用敌国之福也。今此四人一旦罢去,而使群邪相贺于内,四夷相贺于外,臣为朝廷惜之。”于是邪党益忌修,因其孤甥张氏狱傅致以罪,左迁知制诰、知滁州。居二年,徙扬州、颍州。复学士,留守南京。小人畏修复用,有诈为修奏,乞澄汰内侍为奸利者。其群皆怨怒,谮之,出知同州,帝纳吴充言而止。 (选自《宋史》,有删改)
15. 解释下列加点词。
    
(1) 伛偻提携(      )
(2) 射者中(       )
(3) 邪党益忌修(       )
(4) 根据以下信息,推测“其群皆怨怒,谮之”中“谮”的意思是    。(填字母)
A. 说人坏话,诬陷别人。
B. 不信任。
16. 以下对三则文本的解读,有误的一项是 (  )
A. 甲诗中作者回忆了滁州清幽美丽的自然风光,也表达对昔日同游滁州乡间民众的怀念。
B. 乙文写了作者及滁人游玩,采用了不少对偶式的句式,使文章整齐华美,错落有致。
C. 乙文中的“醉翁”即甲诗、丙文中的欧阳修,他被贬滁州后,寄情山水,以“醉翁”为号,晚年又号六一居士。
D. 丙文让我们看到一个打抱不平、不畏奸佞、维护正义的欧阳修,其君子气度令人赞叹。
17. 用“/”给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正 士 在 朝 群 邪 所 忌 谋 臣 不 用 敌 国 之 福 也
18. 请根据乙文和丙文中画横线的语句,完成相应任务。
(1) 请结合乙文画横线句写出欧阳修饮酒喝醉后的情形。


(2) 请结合丙文画横线句说说罢免四位贤臣会产生哪些后果。


19. 欧阳修写甲诗、乙文时的心境是否相同?请结合上下文,说说你的看法。




12 醉翁亭记
1. chú yá míng yǔ lǚ sù tuí gōng chóu  洌 阴 弈 翳 2. (1) ① 秀丽 ② 茂盛 (2) ① 聚拢 ② 返回 (3) ① 用……来命名 ② 为,是 (4) ① 快乐 ② 以……为快乐 (5) ① 居高面下 ② 靠近,在……旁 3. (1) B (2) B (3) A (4) A (5) B (6) B 4. (1) 欧阳修 永叔 醉翁 六一居士 文学 (2) 亭外美景 游亭之乐 (3) 太守宴 众宾欢 太守醉 (4) 日出而林霏开 云归而岩穴暝 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间也 (5) 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 风霜高洁 水落而石出 5. (1) 示例:鲁智深 拳打镇关西 他疾恶如仇、侠肝义胆。鲁智深对不公和邪恶表现出极度的愤怒和反抗,他同情金氏父女,痛恨镇关西这样的恶霸,并毫不犹豫地采取行动来惩治镇关西。他粗中有细、勇而有谋。鲁智深虽然外表粗犷,但内心细腻,他以智慧和策略来应对各种情况。例如在惩治郑屠户的过程中,他先激怒对方,然后巧妙地利用机会,打死郑屠户。 (2) ① 吴用 ② 爱国 (3) 示例:《水浒传》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江湖侠义的世界。书中的英雄好汉快意江湖、行侠仗义,让我们感受到古代人们对平等社会的向往。阅读《水浒传》能够让我们畅游于中国古代市井侠士的生活中,丰富我们的视野。小说中鲁智深这一人物具有鲜明的性格特点。我从他拳打镇关西、大闹野猪林等事件中,可以看出他身上所体现出的侠义精神,并由此认识到《水浒传》为我们营造了一个充满江湖侠义的英雄世界。 6. (1) 唱歌 (2) 钓鱼 (3) 菜蔬 (4) 酒杯 7. B 解析:“云开雾散”指云层散开,雾气消散。“云开雾散”中的“开”与题干中的“干”均指散开。 8. A 解析:B项“山水游玩之乐不及宴饮之乐”说法错误。 9. 示例:(1) 与民同乐 (2) 苏轼杭州救助灾民、兴修水利 (3) 民众沿途相送
[材料一参考译文] (苏轼)到杭州后,遇上大旱,饥荒和瘟疫并发。苏轼向朝廷请求,免去本路上供米的三分之一,又得到朝廷赐予剃度僧人的牒文,用以换取米来救济饥饿的人。第二年春天,又减价出售常平仓的米,做了很多稠粥和药剂,派人带着医生到各街巷治病,救活的人很多。
杭州原本近海,当地泉水咸苦,居民稀少。苏轼看到茅山一条河专门接受江中潮水,盐桥一条河专门接受湖水,就疏通二河来通航运。又造了坝堰闸门,用来作为积蓄和排泄湖水的枢纽,江中的湖水不再流入城市……苏轼二十年中两次到杭州,对百姓有功德,家家有他画像,人们饮食时一定向他祝福。
[材料二参考译文] 郑燮,调任到潍县做官。恰逢荒年,(到了)人吃人(的地步),郑燮开官仓放粮赈济灾民,有人阻止他,郑燮说:“这都到什么时候了,如果向上申报,辗转往复,百姓怎么活命?(要是)皇上责问,我一人承担责任。”于是立即把粮食发放给百姓,使上万人活命。(他)任命到期的时候,百姓沿路送他离开。
10. 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而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 11. (1) 清 (2) 酒杯 (3) 在 (4) 恰好 12. (1) 然而此后整整一个月没有下雨,百姓为此忧虑起来。 (2) 忧愁的人因此而高兴,生病的人因此而痊愈,而我的亭子也恰好建成了。 13. (1) 与民同乐 (2) 被贬后的豁达 (3) 久旱逢雨
[参考译文] 这座亭子用雨来命名,是为了纪念喜庆的事件。古时候有了喜事,就用它来命名事物,表示不忘的意思。周公得到(天子赏赐的)稻禾,便用(“嘉禾”)作为他文章的篇名;汉武帝得了宝鼎,便用(“元鼎”)称其年号;叔孙得臣打败狄人,便用其作为儿子的名字。他们的喜事大小不一样,但表示不忘的意思是一样的。
我到扶风的第二年,才开始造官邸,在堂屋的北面修建了一座亭子,在南面开凿了一口池塘,引来流水,种上树木,把它当作休息的场所。然而此后整整一个月没有下雨,百姓为此忧虑起来。到了三月,乙卯日,天才下雨,甲子日又下雨,百姓们认为下得还不够;丁卯日又下了大雨,一连三天才停止。官吏们在院子里一起庆贺,商人们在集市上一起唱歌,农夫们在野地里一起欢笑,忧愁的人因此而高兴,生病的人因此而痊愈,而我的亭子也恰好建成了。
于是(我)在亭子里设酒宴,向客人劝酒,告诉了(他们)这件事,问他们道:“五天不下雨可以吗?”(他们回答)说:“五天不下雨,就长不成麦子了。”又问:“十天不下雨可以吗?”他们回答说:“十天不下雨就养不活稻子了。”“没有麦没有稻,就会连年歉收,诉讼案件增多了,盗贼也猖獗起来。那么我与你们即使想在这亭子游玩享乐,难道可能做得到吗? 现在上天不遗弃这里的百姓,刚有旱象便降下雨来,使我与你们能够一起在这亭子里游玩赏乐的,都靠这雨的恩赐啊! 这又怎么可以忘记呢?”
14. (1) B 解析:根据“人所停集也”可知答案。 (2) B 解析:A. “亭”的意思是“正,正值”。B. “亭”的意思是“亭子,一种有顶无墙的小型建筑,设于路边,供人休息”。C. “亭亭”的意思是耸立的样子。 15. (1) 弯腰曲背,这里指老年人 (2) 这里指投壶,宴饮时的一种游戏 (3) 更加 (4) A 16. B 解析:乙文没有对偶式的句式。 17. 正士在朝/群邪所忌/谋臣不用/敌国之福也 18. (1) 容颜苍老、头发花白的人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 (2) 在朝奸邪之徒弹冠相庆,四邻蛮夷之敌振臂喝彩。 19. 不同。甲诗:朝中一系列的纷争和政敌的诬陷打击使欧阳修渐渐心灰意冷,萌发了辞官退隐、回归自然的念头。欧阳修在滁州所过的贬谪生活既是痛苦郁闷、幽凄彷徨的,又是风流潇洒、自得其乐的。尾联表达了对幽谷的怀念之情。乙文:欧阳修被贬到滁州做了知州,内心抑郁,但还能发挥“宽简而不扰”的作风,取得了一些政绩。既有“与民同乐”的情怀,又表明自己是借山水之乐来排遣谪居生活的苦闷。
[丙参考译文] 正当这个时候,杜衍等人因被诬陷私结朋党而相继被罢免,欧阳修慨然上疏说:“杜衍、韩琦、范仲淹、富弼四人,天下人都知晓他们有治国的贤能,而不知他们有能被罢免的罪行。正直之士在朝,是邪恶者之大忌,谋臣置而不用,乃是敌人的福分啊。现在这四个人一旦被罢免,而让在朝奸邪之徒弹冠相庆,四邻蛮夷之敌振臂喝彩,我真为朝廷感到惋惜呀。”从此奸邪之徒更加忌恨欧阳修,并借欧阳修外甥张氏犯罪下狱之事罗织他的罪状,致使他降职为知制诰、滁州知州。到任二年又徙迁扬州、颍州。恢复学士官职,兼留守南京。小人皆恐惧欧阳修的重新任用,就有人伪造他的奏章,请求清洗宦官中作奸谋利的人。那些宦官都非常怨恨,他们联合起来诬陷欧阳修,外任欧阳修为同州知州,皇上听取了吴充的意见后取消了这一道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