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谈创造性思维
1.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yuán泉。”爱因斯坦的“xiá义相对论”就是从他年少时幻想人跟着光线跑,并能努力赶上它开始的; 。幻想不仅能引导我们发现新的事物,而且还能激发我们fù出努力,不断探索,去进行创造性劳动。
(1) 根据拼音写汉字。
yuán( )泉 xiá( )义 fù( )出
(2) 在语段的横线上补写一个事例,证明“幻想能引导我们发现新的事物”的观点。
2. 下列诗句与课文中“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表达的意思相近的一项是 ( )
A.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B.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C.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D.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3. 结合语境,填入下面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 ( )
隐不是消极,隐,是从黑影里淡出,而又显现于另一个光明的地方。在这个世界上,并不是一定要对一切人和事都一如既往地持积极的态度,有时候,所谓消极,正是积极。陶渊明从官场退出来了,“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归隐田园,消极了他人的官场,却积极了自己的田园。消极乎?积极乎?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当然是积极的。陶渊明不隐,何来陶诗?所以, 。
A. 面对黑暗,我们唯有隐忍;面对隐士,我们唯有向往。
B. 隐,并不是一味等死,而是安贫乐道,积极于更有价值之事。
C. 无论隐在哪里,都是隐在心里,心里有一个隐,我隐故我在。
D. 隐终究是一种消极的表现,一味隐必将让我们退出历史的舞台。
(一) 名著阅读。
4. 《水浒传》中的杨志,绰号“ ”,他在发配大名府之前,还经历了哪些事?
试举两例: 、 。
5. 有一条著名的理论,叫作“习得无助”,即指一个人在经历了几次失败与挫折后,往往会产生一些心理问题,比如自认为无能为力,进而对自己丧失信心,感觉无论做什么都不会成功。结合《水浒传》中杨志答应梁中书去押送生辰纲的情节判断杨志是否有“习得无助”的心理问题,并说明理由。
6. 假设生辰纲被劫走后杨志并没走远,而是听到了众人准备诬陷他的一番对话,杨志会对他们说什么?请根据情境,设想杨志说话的内容。
杨志 地说:“
。”
(二)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创造的脚手架
万维钢
有一种可操作又比较高级的创新方法,被创新者在各个领域大量使用,而且外行一般看不出来。这个方法的特点是直接借鉴同行作品,但是不直接使用。
举个例子,我们小时候读《西游记》,总觉得这些故事实在匪夷所思,真不知道吴承恩是怎么想出来的!《西游记》里的很多故事并不是作者一拍脑袋想出来的,而能在《禹鼎志》《玄怪录》《酉阳杂俎》等传奇笔记小说中找到素材原型。
比如,孙悟空在车迟国跟虎力大仙斗法,头被砍下来也没事的情节,就取材于《酉阳杂俎》中一个印度僧人“难陀”的故事。而斗法本身,也可能来自书中唐朝道士罗公远和大师不空和尚在唐玄宗面前斗法的故事。
《酉阳杂俎》里甚至还有一个关于蜘蛛精的故事。说有个叫苏湛的人,被蜘蛛精迷惑,妻子和仆人去救他的时候,发现有只巨大的黑蜘蛛用蛛丝把他给绑起来了,仆人就用利刃割断了蜘蛛丝……这不就是《西游记》里盘丝洞的故事吗?其实吴承恩自己也承认这一点,他在《禹鼎志序》一文中说:“余幼年即好奇闻。在童子社学时,每偷市野言稗史……”果然从小就爱读野史和奇闻。
所以像《西游记》这样博大精深的传世之作,绝不是一两个作家坐在家里玩头脑风暴就能写出来的。吴承恩通读了各种传奇笔记,融合了佛教和道教的哲学,影射了官场政治,把这些综合在一起,才构建出一个庞大的神话体系。所以,创造的基本技术是“借鉴”。
1994年,乔布斯在接受《连线》杂志采访时,谈到了他对创造的理解:“创造就是把东西连接起来。如果你问有创造力的人是怎么做出东西来的,他们会有一点负罪感,因为他们并没有真正‘做’东西,他们只是能‘看到’东西。观察一段时间之后怎么做就会变得非常明显。这是因为他们能把自己的经验和新东西综合起来。”
在这篇访谈里,乔布斯讲了他对某品牌电脑市场定位的设计思想,其实也是借鉴的结果。这种电脑比用Windows(基于图形用户界面的操作系统)的个人电脑要贵得多,而计算性能也没有顶级配置的个人电脑快,但是它的外观设计和用户体验特别好。这种在价格、速度和用户体验之间的权衡选择,其实是某个洗衣机品牌教给乔布斯的。
乔布斯一家曾经花了很长时间做市场调研,想买台好洗衣机。他们发现欧洲货比美国货要贵得多,而且洗衣耗时更长——但欧洲洗衣机的优点是用水少、洗后衣物更松软、洗涤剂残留少。换句话说,欧洲洗衣机对美国洗衣机,就是上述电脑对个人电脑。乔布斯从欧洲洗衣机悟出的道理是用户体验比价格和速度更重要,而他悟出这个道理是跟家人连续两周在晚餐餐桌上讨论欧洲洗衣机的结果。
这种电脑还有很多高级的借鉴。有人考证其设计总监乔纳森·艾维借鉴过罗马尼亚雕塑家的作品,从糖果厂获得过灵感,还曾经为了获得设计轻薄型笔记本电脑的灵感向一位日本铸剑大师学习。
创造是想法的连接,某些创造是同类想法的直接连接。
那为什么我们总觉得有些好想法是横空出世的呢?这是因为高明的发明人会故意不给别人留下线索。
最后说一个数学家高斯的典故。高斯是公认的天才数学家,是祖师爷级别的人物。他做出了很多令人难以置信的工作,别的数学家能看懂他的证明,但是完全想不出高斯是怎样想到那些证明的。比如,数学家阿贝尔就曾经抱怨,说高斯“就好像走过沙子的狐狸,用尾巴抹去自己所有的脚印”。
高斯对此的回答:“一个有自尊的建筑师不会在盖好的房子里留下脚手架。”如果我们能看到每一个发明背后的脚手架,也许这些发明就不会显得那么神奇了吧。(选自《让幸运来敲门》,有删改)
7. 下列观点与本文不相关的一项是 ( )
A. 知识是形成新创意的素材。
B. 创造性的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
C. 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
D. 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
8. 下列对于脚手架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 创作《西游记》的脚手架是对各种传奇笔记和现实生活的借鉴。
B. 乔布斯设计某品牌电脑市场定位的脚手架是对欧洲洗衣机的优点的借鉴。
C. 数学家阿贝尔认为高斯证明题目时的脚手架是完整的证明过程。
D. 一个高明的发明人会故意不让其他的人看到发明背后的脚手架。
9. 阅读全文,根据提示,概括主要观点。
段落 观点
第1~5段 (1)
第6~10段 (2)
第11~13段 高明的借鉴不着痕迹。
10. 作为说理性文章,文中语言不生硬,不枯燥,读来生动有趣。请结合文中画线句分析本文是如何达到这种效果的。
(一) 综合实践。
11. 学完本课后,九年级(3)班拟举办“跳出习惯性思维怪圈”主题班会,请你积极参与。
(1) [变换角度谈一谈] 请你运用创造性思维,从不同角度对《滥竽充数》这个故事进行立意。
滥竽充数
齐宣王让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个人一起吹。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混在其中也没有被发现。齐宣王死后,他的儿子齐湣王即位。齐湣王也喜欢听吹竽,但他喜欢让乐手们一个一个地吹,南郭先生只好逃走了。
① 从南郭先生的角度立意:
② 从齐宣王的角度立意:
③ 从齐湣王的角度立意:
(2) [仿照示例写一写] 请仿照示例,从备选的几组形近字中任选一组,写一句有创意的话,从中感受汉字表形表义的无穷魅力。
示例:众对人说:“没有你们每个人的努力,就没有我的存在。”(或:人对众说:“一会儿没见,哥几个就玩上杂技叠罗汉了。”)
备选形近字:丰—干 林—木 甲—由
(二) 阅读古诗文,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 溪①
[清] 许承祖
好山多在圣湖西,绕屋梅花映水低。
过客探幽休问径,雪香深处是西溪。
[注释] ① 该诗选自许承祖《雪庄西湖渔唱》。
[材料二] 采 桑 子
[宋] 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材料三] 行西溪未半,至吴家湖头,登陆可三里所①,入花坞②矣。坞以多花名,余来初不见花。一径绝窄,出万竹中,幽邈无穷。厓下多沃壤尽以莳③竹小溪宛宛如绳盘出竹外。溪次有微径两三道,咸阴沉,上沮白日,细草翠润,香气蓊葧。稍南多杉,霜皮半作深紫之色,杂立竹中,紫翠荡漾,如垂湘帘。路断辄④支石梁,潭水出其下,为小石所沮,淙然作声。潭中生石菖蒲⑤,小鱼出没蒲根,涵虚若空游,或联队行,或否。 (选自《记花坞》,有删改)
[注释] ① 所:表示约数,相当于“许”。 ② 花坞:位于杭州西溪。 ③ 莳:栽种,种植。 ④ 辄:就。 ⑤ 石菖蒲:一种观赏植物。
[材料四]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晖。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选自《与朱思元书》)
12. 下列给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 厓下多沃壤/尽以莳竹/小溪宛宛如绳/盘出竹外
B. 厓下多沃/壤尽以莳竹/小溪宛宛/如绳盘出竹外
C. 厓下多沃壤/尽以莳竹/小溪宛宛/如绳盘出竹外
D. 厓下多沃壤尽/以莳竹/小溪宛宛如绳盘/出竹外
13. 材料三中部分词的意思存在争议,请你根据“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
文言词句 方法提示 释义
坞以多花名 联系课文解释词义: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陋室铭》) (1)
幽邈无穷 联系课文解释词义:互相轩邈(《与朱元思书》) (2)
或联队行 查阅词典选择义项:①或者,也许;②有时;③又。 (3) (填序号)
14. 请把材料三和材料四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潭水出其下,为小石所沮,淙然作声。
(2)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15. 围绕材料中的笔法之美展开探究,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材料一与材料二都用“好”字表达出作者对游玩之地的喜爱,抒发了作者对自然景物的赞美之情。
B. 材料一和材料四都运用视觉和听觉相结合的手法,通过对多种感官的描写歌咏自然山水之美。
C. 材料三中四言至八言均有,间用整齐句式,节奏舒缓;材料四多用四言,句式整齐,节奏感较强。
D. 四则材料都体现了文人们对山川之美的欣赏,都以景物描写为主,融入细腻的情思,展现了自然山水之趣。
16. 材料一描绘了西溪的美景,营造了独特的意境。请你根据材料一中“过客探幽休问径,雪香深处是西溪”概括诗歌营造的意境。
20* 谈创造性思维
1. (1) 源 狭 付 (2) 示例:世界上第一架飞机的制造就是从人们幻想像鸟儿一样飞翔开始的 2. D 解析:“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告诉我们,观察事物的立足点、立场不同,就会得到不同的结论。也就是说,看任何事物要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不能单从一方面想问题。与所给课文中的句子表达的意思相近。 3. B 解析:根据横线前面的“所以”可知,所填句应是一个总结性的语句。根据“隐不是消极”“有时候,所谓消极,正是积极”可知,作者认为隐并不是纯粹的消极,在某些时候,隐在某一方面代表着的消极,在另一个方面却是积极的。举陶渊明的例子,说他“消极了他人的官场,却积极了自己的田园”,意为他于官场消极,却于田园积极,这对于他来说,更有价值。所以隐并不是一味等死,而是安贫乐道,积极于更有价值之事。 4. 青面兽 示例:丢失生辰纲 杀泼皮牛二 5. 没有。因为杨志首先想到的是去年生辰纲被劫的事情,并以此为依据,认为今年押送生辰纲会失败,这是一种经验主义的错误,而不是“习得无助”。 6. 示例:气愤 你们这些无知的家伙,怎能颠倒黑白,把责任都推给我 7. C 解析:C项谈的是抓住灵感而后坚持发展,与本文不相关。 8. C 解析:C项有误,文中提到数学家阿贝尔抱怨高斯“就好像走过沙子的狐狸,用尾巴抹去自己所有的脚印”,这意味着高斯在证明过程中没有留下明显的线索或步骤,让其他人难以看出他是如何证明的。这与C项中“数学家阿贝尔认为高斯证明题目时的脚手架是完整的证明过程”相矛盾。 9. (1) 创新的特点是直接借鉴同行作品。 (2) 创造是想法的连接,某些创造是同类想法的直接连接。 10. 第一句运用感叹句式抒发作者强烈的感慨,表达作者的难以置信之情。第二句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语气,抒发强烈的情感,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11. 示例:(1) ① 有真才实学的人才有出路。 ② 用人不察。 ③ 打破“大锅饭”,让人展示个性才华。 (2) 示例一:丰对干说:“没有你的干劲,就没有我的丰收。”(或:干对丰说:“去掉头上的‘十’字,你会干得更轻松。”) 示例二:林对木说:“没有树木,就没有我这一片林。”(或:木对林说:“林子茂盛了,树木才有依靠。”) 示例三:甲对由说:“我们都是田氏子孙,只不过我钻研地,你探究天。”(或:由对甲说:“老兄,根基牢才能站得稳。”) 12. A 解析:画波浪线部分的意思是,山崖下有很多肥沃的土地,全都用来种植竹子。一条小溪弯弯曲曲,像绳索一样盘绕在竹林之外。“厓下多沃壤”写的是土壤的状态。“尽以莳竹”写的是竹子,其中“尽”是用来修饰竹子的。“小溪宛宛如绳”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来描写小溪。“盘出竹外”从喻体角度描写小溪的状态。故断句为“厓下多沃壤/尽以莳竹/小溪宛宛如绳/盘出竹外”。 13. (1) 出名,有名 (2) 远 (3) ② 14. (1) 潭水从它的下面流出,被小石头阻挡,发出淙淙的声响。 (2) 夕阳快要落山了,水中潜游的鱼争相跃出水面。 15. B 解析:B项有误,材料一主要是从视觉角度来写,写了看到的好山、梅花、西溪等景象,没有明显运用听觉描写。所以说“材料一和材料四都运用视觉和听觉相结合的手法”表述错误。 16. 示例:诗人以雪香暗喻梅花,曲径通幽,勾勒出西溪隐逸安宁的意境。
[材料三参考译文] (我沿着)西溪行船,路程还没走到一半,来到吴家湖头,上岸后走三里左右,就进入花坞了。花坞因为花多而闻名,我刚来的时候却没有看到花。一条小路极其狭窄,从大片竹林中延伸出来,幽深邈远,没有尽头。山崖下有很多肥沃的土地,全都用来种植竹子。一条小溪弯弯曲曲,像绳索一样盘绕在竹林之外。溪边有两三条小道,都很阴暗,连白天的阳光都被(枝叶)遮蔽。细草翠绿润泽,香气浓郁。稍微往南,杉树很多,树干的表皮经霜后一半呈现出深紫色,它们杂乱地立在竹林中,紫色和翠绿相互荡漾,就像垂下的湘地竹帘。路被阻断的地方就架起石桥,潭水从它的下面流出,被小石头阻挡,发出淙淙的声响。潭水中生长着石菖蒲,小鱼在菖蒲根间出没,在清澈的水中游动仿佛在空中游,有时成群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