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范进中举 课时作业(含答案)2025-2026学年语文统编版九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23范进中举 课时作业(含答案)2025-2026学年语文统编版九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0.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27 21:46: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3 范进中举
1.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
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    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    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    ,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    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众人大眼望小眼,一齐道:“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老太太哭道:“怎生这样苦命的事!中了一个甚么举人,就得了这个zhuō病!这一疯了,几时才得好?”娘子胡氏道:“早上好好出去,怎的就得了这样的病!却是如何是好?”众邻居劝道:“老太太不要心慌。我们而今且派两个人跟定了范老爷。这里众人家里拿些鸡蛋酒米,且管待了报子上的老爹们,再为商zhuó。”
(1) 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不省人事(   ) 踹在(   )
zhuō(  )病 商zhuó(  )
(2) 填入文段横线上恰当的一项是 (  )
A. 跌 爬 跑 挣
B. 摔 爬 奔 拔
C. 跌 站 跑 挣
D. 摔 站 奔 拔
(3) 下列对于文段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用夸张手法写了“范进中举喜极而疯”的情节。
B. 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生动地描写了范进中举发疯时的语言、动作、外貌、神态。
C. 文段中的邻居从家里拿些鸡蛋酒米管待了报子上的老爹们,体现了乡邻们的热情周到,以及他们对趋炎附势的厌弃。
D. 几次笑道“我中了”,表现了范进屡考无望,中举后难以置信而又惊喜过望的心情。
2.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 明清科举考试中,乡试、会试、殿试,考中者分别称作“举人”“贡士”“进士”。殿试是皇帝主持的考试,前三名分别被称为“状元”“探花”“榜眼”。
B. 古时住宅旁常栽桑树、梓树,后人就用“桑梓”指代家乡。《范进中举》中张乡绅称与范进“同在桑梓”,就是说他与范进是同乡。
C. 《范进中举》选自我国清代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作者是小说家吴敬梓。
D. 《儒林外史》是一部章回体小说,“章回体小说”的特点是将全书分为若干章节,每一章节称为“回”或“节”。
(一) 名著阅读。
3. 下面是小文和张老师对《水浒传》和《儒林外史》的探究,请根据情境将对话内容补充完整。
小文:您好,张老师。我读《水浒传》和《儒林外史》时,发现两部名著正文出场人物都和“进”字有关,《水浒传》中是王进和(1)       (填人名),《儒林外史》中是(2)       (填人名)和范进。有什么特殊意蕴吗?
张老师:好样的,小文,读书就要善于思考。“进,登也。”“进”就是人物登场的意思。
小文:我明白了,谢谢张老师。我还发现了《水浒传》中的“二进”和《儒林外史》中的“二进”都有师生关系。
张老师:你能简要说说吗?
小文:好的,张老师。(3)

张老师:嗯,说得简洁明了。有人说,《儒林外史》通过写“二进”对科举的痴狂,揭示末代儒学的腐朽。你认同这种观点吗?可以结合相关情节说说自己的思考。
小文:我认同这种观点。例如,小说写范进中举后喜极而疯,可见其痴迷科举;中举后,与官场贪污分子串通一气,可见其人格堕落,说明儒学的没落与腐朽。
张老师:讲得太好了,另一个“进”,你是怎么思考的?
小文:(4)



张老师:我也赞同。今天的探究很有收获。
小文:我也收获很多,谢谢张老师。
(二)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小语学了《范进中举》后,对小说的讽刺艺术产生浓厚的兴趣。为深入理解小说的讽刺手法,小语以小说《查问》为例进行探究,请你一起参与。
查 问
[俄国] 契诃夫
那天中午,地主沃尔迪烈夫,一个高大壮实、头发剪短、眼睛突出的男子,脱掉大衣,拿绸手绢擦了一阵额头,胆怯地走进衙门里。那儿满是用钢笔写字的沙沙声。
“我想在这儿查问一点事情,不知该找谁接洽?”他对看门人说。那人正从办公室深处走出来,手里托着盆子,上面放着玻璃杯。“我要在这儿打听一点事情,并且要一份会议记录簿上决议的副本。”
“那您就往那边走,老爷!喏,找窗子旁边坐着的那一位!”看门人用托盘指着尽头的窗子。
沃尔迪烈夫嗽了嗽喉咙,往窗子那边走去。那边是一张绿色桌子,桌面上满是斑点,倒好像那桌子害了斑疹伤寒似的。桌子的边上放着两叠厚厚的蒙着一层灰尘的案卷。一本还算整洁的翻开的簿子放在醒目的桌子中央。一个青年靠桌子坐着,头上竖起四撮头发,鼻子很长而且生着粉刺,身上穿着褪色的制服。他把大鼻子戳到纸上,正在写字。他右边鼻孔旁边有一只苍蝇在散步,他就不时努出下嘴唇,往鼻子底下吹气,这就给他的脸添上极其操心的神情。
“我可不可以在这儿,……在您这儿,”沃尔迪烈夫小心地对他说,“查问一下我的案子?我姓沃尔迪烈夫。……顺便我要一份三月二日会议记录簿上决议的副本。”
文官把钢笔探进墨水瓶里蘸墨水,然后看一看:笔尖上蘸的墨水是不是太多了?他确认墨水不致滴下来,于是沙沙响地写起来。他的下嘴唇努出去,然而用不着再吹气:苍蝇飞到他耳朵上去了。
“我可不可以在这儿查问一下?”过了一分钟,沃尔迪烈夫又问道,“我姓沃尔迪烈夫,是一个地主……”
“伊凡·阿历克塞伊奇!”文官对空中喊了一声,仿佛没看见沃尔迪烈夫似的。“等商人亚里科夫来了,你就对他说,要他在给警察局的呈文副本上签个字!我已经跟他说过一千回了!”
“我想查问我同古古林娜公爵夫人的继承人的诉讼,”沃尔迪烈夫喃喃地说,“这个案子是大家都知道的。我恳切地请求您为我费一费神。”
文官仍然没看见沃尔迪烈夫,正捉住他嘴唇上的一只苍蝇,仔细观察它,然后把它扔了。地主嗽了嗽喉咙,拿出方格手绢大声擤鼻子。然而这也无济于事。文官仍然不理他。他们沉默了两分钟光景。沃尔迪烈夫从衣袋里取出一张一卢布钞票,放在文官面前那本翻开的簿子上。文官皱起额头,带着操心的脸色把簿子拉过去,合上了。
“我要查问一点小事,……我只想弄清楚古古林娜公爵夫人的继承人是根据什么理由……我可不可以打搅您一下?”
可是文官只顾想心思,站起来,搔着胳膊肘,不知什么缘故走到一个橱柜那儿去了。过了一分钟,他回到他的桌子这边来,又摆弄簿子:这回簿子上又放了一张一卢布钞票。
“我只打搅您一分钟。……我只要查问一点小事。……”
文官却没有听见。他动手抄写一个什么文件。
沃尔迪烈夫皱起眉毛,灰心地打量所有那些笔底下沙沙响的人。
“他们写个没完!”他暗想,叹气。“他们写个没完,叫他们都见鬼去吧!”
他离开桌子,在房子中央站住,绝望地垂下双手。看门人端着玻璃杯穿过房间,大概留意到沃尔迪烈夫脸上的狼狈神情了,因为他走到沃尔迪烈夫面前,轻声问道:“哦,怎么样?问过了吗?”
“问过了,可是人家不愿意理我。”
“那您就给他三卢布好了,……”看门人小声说。
“我已经给过两卢布了。”
“那您就再给一卢布。”
沃尔迪烈夫回到桌子那边,在翻开的簿子上又放了一张钞票。
文官又把簿子拉到跟前来,动手翻阅,随后,忽然间,仿佛出于无意似的,抬起眼睛瞧着沃尔迪烈夫。他的鼻子开始发亮,转红,眼角由于微笑而起皱纹了。
“哦,……您有什么事要我效劳吗?”他问。
“我想查问一下我的案子。……我是沃尔迪烈夫。”
“很高兴,先生!是古古林一案吧?很好,先生。那么认真说来,您要查问的究竟是什么呢?”
沃尔迪烈夫就向他陈述他的要求。
文官活跃起来,仿佛一股旋风把他卷进去了似的。他查档案,吩咐人抄写副本,给申请人端椅子,所有这些事一刹那间全办完了。他甚至谈了谈天气,问了问收成。等到沃尔迪烈夫起身走出去,他就送他下楼,殷勤而恭敬地笑,做出他随时愿意在申请人面前跪下去磕头的样子。不知什么缘故,沃尔迪烈夫倒觉得过意不去,就顺从某种内心的冲动,从衣袋里取出一张一卢布钞票来,递给文官。那一个不住鞠躬,把钞票接过去,而且用的是一种近乎魔术师的手法:钞票只在空中一闪,就无影无踪了。
“哎,这些人啊,……”地主暗自想着,走到外面街道上,站住,用手绢擦额头。 (选自《契诃夫文集》,有删改)
4. [情节·想象] 小说结尾,地主沃尔迪烈夫的一声叹息——“哎,这些人啊,……”意味深长。请根据小说情节,合理想象,补写出所省略的内容。(不少于20字)
哎,这些人啊, 。
5. [人物·典型] 小说中绝大多数角色都有名字,唯独主人公“文官”没有名字,根据上下文推测,“文官”代表了哪一类人?这一类人有什么特点?作者不给“文官”取名有什么用意?



6. [手法·讽刺] 讽刺手法的运用,可以使文章更具艺术魅力。请结合这篇小说的相关内容,赏析其讽刺手法的运用及产生的艺术效果。
小贴士:作家常用的讽刺手法有以下几种,你可以选择其中一种赏析。① 漫画法:把人或事的假、丑、恶加以扩大或缩小,使之变相、变形。② 对比法:借助对象在对待同一人或事的前后不同的言行以显示其愚蠢可笑。③ 托物法:把讽刺对象托比于某物,使讽刺对象具体化、形象化。




7. [风格·冷冽] 有人说契诃夫的小说“以幽默冷冽著称”,你觉得应该怎样理解契诃夫小说的“冷冽”?请以这篇小说为例,从内容和主题的角度做简要分析。
小贴士:冷冽:“冽”,即“冷”。“冷冽”比“冷”程度更深。令人心生寒意的社会环境,是一种冷冽;冷峻批判,无情地嘲讽,又是一种冷冽;冷眼旁观地叙述,冷静而理性地剖析,也是一种冷冽。



(一) 语言运用。
  九年级(1)班组织开展“落实‘双减’促成长,规范书写传文明”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完成相关任务。
8. 你所在的活动小组想了解当前中学生汉字书写的现状,准备做一次问卷调查,请你为问卷设计三个问题。



9. 如图是某位同学收集到的一幅漫画,请认真观察漫画,说说这幅漫画反映出的社会现象及其寓意。



10. 活动中,语文老师在黑板上写出了下列词语,请你运用对联知识,把这些词语组合成一副对联,完整地书写在横线上。
如金龙 收手 下笔 归林 出水 似彩凤
上联:                     
下联:                     
(二) 阅读古诗文,回答问题。
[甲] 《儒林外史》开篇词
蝶 恋 花
[清] 吴敬梓
人生南北多歧路,将相神仙,也要凡人做。百代兴亡朝复暮,江风吹倒前朝树。功名富贵无凭据。费尽心情,总把流光误。浊酒三杯沉醉去,水流花谢知何处。
[乙] 《儒林外史》序
古今稗官野史①不下数百千种,而《三国志》《西游记》《水浒传》,世称之奇书,人人乐得而观之。余窃有疑焉。稗官为史之支流,善读稗官者,可进于史。故其为书,亦必善善恶恶,使读者有所观感戒惧,而风俗人心庶以维持不坏也。《西游》元虚荒渺。《三国》不尽合正史。至《水浒》诲人以盗,久干例禁,乃言者津津,夸其章法之奇、用笔之妙,且谓其摹写人物事故,即家常日用米盐琐屑,皆各穷神尽相画工化工合为一手从来稗官无有出其右者。呜呼!
其未见《儒林外史》一书乎?夫曰“外史”,原不自居正史之列也;曰“儒林”,迥异元虚荒渺之谈也。其书以功名富贵为一篇之骨;有心艳功名富贵而媚人下人者;有倚仗功名富贵而骄人傲人者;有假托无意功名富贵自以为高,被人看破耻笑者;终乃以辞却功名富贵、品地最上一层,为中流砥柱。篇中所载之人,不可枚举,而其人性情心术,一一活现纸上。读之者无论是何人品,无不可取以自镜。《传》云:“善者,感发人之善心,恶者,惩创人之逸志。”是书有焉。甚矣!有《水浒》之笔之才,而非若《水浒》之致为风俗人心之害也。则与其读《水浒》,无宁读《儒林外史》。世有善读稗官者,当不河汉予言②也夫! (选自《儒林外史》,有删改)
[注释] ① 稗官野史:泛称记载逸闻琐事的文字。这里指小说。 ② 河汉予言:比喻言论虚夸荒诞,不着边际。
11.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 善读稗官者           陈康肃公善射(《卖油翁》)
B. 使读者有所观感戒惧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鱼我所欲也》)
C. 甚矣!有《水浒》之笔之才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D. 是书有焉 今日是也(《唐雎不辱使命》)
12. 用“/”给乙文中的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皆 各 穷 神 尽 相 画 工 化 工 合 为 一 手 从 来 稗 官 无 有 出 其 右 者
13. 一杯“浊酒”蕴含了万千情思。结合下面句子具体说说“浊酒”中所表达的情感。
① 浊酒三杯沉醉去,水流花谢知何处。——吴敬梓《蝶恋花》
②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14. 结合上述古诗文,分析乙文作者为何认为“与其读《水浒》,无宁读《儒林外史》”。




15. 从以下人物中选择合适的两位,写下你对乙文中画横线句子的理解。
   
王冕 周进 杜慎卿




23 范进中举
1. (1) xǐng chuài 拙 酌 (2) A (3) C 2. A 解析:殿试前三名分别被称为“状元”“榜眼”“探花”。 3. (1) 史进 (2) 周进 (3) 示例:王进在史家庄指导史进武艺,史进拜王进为师,两人形成师生关系;周进提携并指点范进,范进中举后称周进为恩师,两人形成师生关系。 (4) 示例:周进在贡院中因科举无望而痛哭流涕,表现出他对科举的极度痴迷;后来成为学道,却只能选中像范进这样的无知之徒,这反映了儒学的衰败和科举制度的腐朽。 4. 示例:不见兔子不撒鹰,不见卢布不办事,政府怎么养了这样一帮见钱眼开、虚伪冷漠的坏家伙 5. “文官”是作者着力抨击的人物,他没有名字,他是一类人的代表,是衙门里那群染上官僚习气的官员代表。 他们装模作样,官腔十足,见钱眼开,唯利是图,冷漠自私,虚伪贪婪。 作者不给文官起名字,是为了把批判的矛头指向整个官僚体制和黑暗的官场,乃至整个腐朽制度。 6. 示例:作者巧用对比法来达成讽刺效果。比如,在第三个卢布递出前,文官对地主完全无视;第三个卢布递出后,他立马变得殷勤而恭敬。小说正是通过文官对地主态度的前后表现,构成鲜明的对比,形象地刻画出了文官见钱眼开、势利恶俗的丑态,具有极强的讽刺性。 7. 示例:① 从内容上看,地主的曲意奉承、文官的全然无视、看门人的见怪不怪、环境的肮脏不堪,映射出人物的卑俗恶劣、社会的荒诞黑暗。这一切共同营造出了凄冷的环境氛围,产生了冷冽的效果。② 从主题上看,本文无情地揭露了当时俄国社会底层官员的官僚作风,人浮于事却贪婪无耻,流露出了作者对黑暗社会的有力鞭挞,冷冽而毫不留情。 8. 示例:① 你一天内用电脑打字的时间有多长?② 你每周能够练几次书法?③ 汉字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进步,是否会被电子输入取代? 9. 示例:人们长时间使用电子输入,不重视汉字书写能力的培养,忽视了汉字书写的意义,长此以往,人们都会变得不会书写了。 10. 下笔如金龙出水 收手似彩凤归林 11. B 解析:A. 相同,善于。B. 不同,让/假如。C. 相同,很,非常。D. 相同,这。 12. 皆各穷神尽相/画工化工合为一手/从来稗官无有出其右者 13. 《蝶恋花》中的“浊酒三杯沉醉去,水流花谢知何处”一句,诗人喝下几杯浊酒后沉沉醉去,不去在意河水流逝,花儿凋谢,以及自己身在何处,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往事的追怀,对于功名富贵的厌恶和追求淡然生活的洒脱。《渔家傲·秋思》中的“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一句则表达边塞将士们思念家乡和壮志未酬的矛盾中的浓浓愁绪。 14. 乙文中说《水浒传》被世人称为奇书是因为其文采出众,而乙文作者认为这是因为世人没有读过《儒林外史》,《儒林外史》同样文采出众;同时《水浒传》有导致世俗人心变坏的缺点,而《儒林外史》没有这个问题,相反《儒林外史》讽刺了追逐功名富贵之徒,并且塑造了一些不慕名利的读书人,对世俗人心有正面的影响。甲词作为《儒林外史》的开篇词,吴敬梓直接点出了“功名富贵无凭据”的观点,印证了乙文作者的说法。 15. 示例:“假托无意功名富贵自以为高”指假装无心功名利禄,自恃清高实则暗地追逐的人。例如杜慎卿,他以名士自居,饮酒赋诗间主张学习魏晋名士清谈,但他真正热衷的是科举取士。“辞却功名富贵、品地最上一层,为中流砥柱”指淡泊名利,具有理想品格的士人。例如王冕,他卖画为生,拒绝与危素等达官贵人结交,为此避走他乡;他不慕名利,为拒绝朝廷的征聘而隐居会稽山。由此可见王冕淡泊超然的儒士风骨。
[乙参考译文] 古今稗官野史不下数百千种,而《三国志》《西游记》《水浒传》,世人把它们称为奇书,人人都乐于阅读观看。对此,我不敢苟同。野史小说是史书的分支,喜好阅读野史小说的人可以在史学方面有进益。所以那些写野史小说的人一定要赞扬美好的(人事),贬斥邪恶的(人事),使读者浏览后有所警戒恐惧,希望风气习俗、人心能维持不坏。《西游记》虚妄离奇。《三国志》不完全符合正史。至于《水浒传》则是拿强盗行径来教导人,长久地触犯条例中明令禁止的内容,论说者竟然兴味浓厚,夸赞它章法奇特、用笔精妙,并且说它描摹叙述人物、事情,即日常生活、繁杂琐碎,都极其生动逼真,绘画精巧、自然技巧合为一人手笔,从来野史小说没有能超过它的。唉!
(他们)大概是没有见到《儒林外史》一书吧?(作者)称《儒林外史》为“外史”,本是其自身没有定位于“正史”之列;称为“儒林”,(是)与虚妄离奇的谈论完全不同。该书把功名富贵作为整篇的筋骨,有内心艳羡功名富贵而谄媚逢迎、行为庸劣卑下的人;有倚仗功名富贵而傲慢自大的人;有假借无意于功名富贵自命清高却被人看破耻笑的人;也有最终选择辞却功名富贵,品格达到了最高境界(的人),成为中流砥柱。文中所记载的人无法列举,然而他们的秉性情感、思想居心,都跃然纸上。读到它的人无论是什么人品,无不可取来照镜自审。《诗集传》说:“美好的东西,能够激发人美好的心灵;丑恶的东西,能够惩戒人的纵欲放荡之心。”这本书都有啊。太好了!有《水浒传》的文采,却没有像《水浒传》那样招致风俗、使人心(变坏)的祸患。那么与其读《水浒传》,不如读《儒林外史》。世上有喜好阅读野史小说的人,应当不认为这是不着边际的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