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素能测评 2025-2026学年语文统编版九年级上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素能测评 2025-2026学年语文统编版九年级上册(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5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27 21:49: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素能测评 满分:130分时间:150分钟
第一部分(20分)
1.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8分)
理想的生活,早餐要有小米粥。米粒金黄,小口慢喝,zuǒ以新腌制的小白菜,和风润雨,日精月魄,都到胃里来,有天人合一之陶醉感。理想的生活,要推门有山有水。窗前要有树,树大而冠盖硕茂,浓荫蔽日。然后,坐在窗前听风声,听雨声,听鸟声,听万lài之妙,枯坐即是禅定。理想的生活,须有雅趣。张岱说,人无癖不可与交。癖者,趣味也。一个人的趣味,必然要外露在某些喜好上。春日访湖,秋日登高,月夜畅想人间事,大雪闭门读好书……人有①     ,才有②     ,自己过得有意思,别人也觉得你有③     。理想的生活, 
 。
(1) 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① zuǒ    ② lài   
(2) 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填字母)(2分)
冠    (A. guān B. guàn)盖 人无癖    (A. pǐ B. pì)不可与交
(3) 文中①②③处分别填入哪个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 滋味  意味  趣味 B. 趣味  滋味  意味 C. 意味  趣味  滋味
(4) “理想的生活”还可以是怎样的?请在横线上写一写。(2分)
2. 默写古诗文名句。(8分)
  意象就是包含诗人独特情感的客观物象。同样是山,毛泽东借高山、高原写出内心的豪迈之情:“(1)       ,(2)       ,欲与天公试比高”(《沁园春·雪》);韩愈借高山道尽了英雄末路的悲慨:“(3)         ?雪拥蓝关马不前”(《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同样是月,杜甫在白露时节,借月思亲:“(4)        ,(5)        ”(《月夜忆舍弟》);温庭筠却是借月写出了早行之苦:“(6)          ,人迹板桥霜”(《商山早行》)。同样是写秋,“戍鼓断人行,(7)        ”(《月夜忆舍弟》),杜甫借孤雁写出凄切之境;刘长卿在秋日的斜阳下,走访贾谊宅,看到“秋草独寻人去后,(8)  ”(《长沙过贾谊宅》),
发出感慨。
3. 班级即将以“自强不息”为主题组织演讲活动,小霞为本次演讲活动设计了两张主题背景图。你认为哪一幅图更好?请说明理由。(提示:可以根据画面要素、活动主题和演讲受众等分析作答)(4分)




第二部分(50分)
(一) 名著阅读
4. (2024·宿迁沭阳期中)在中国新诗发展的历史当中,艾青具有重要地位,他的诗集总是一版再版。下面分别是A出版社出版的《艾青诗选》和B出版社出版的《艾青诗集》(B版封面底色为深蓝色),你喜欢哪个版本的封面?说说理由。(3分)



5. 下面是一首怀念艾青的诗,请你在中间再加一节,投稿班刊。(2分)
  那个讴歌土地/讴歌太阳的诗人/走了走了。      /      /走了走了。那个大堰河的儿子/那个土地的儿子/走了走了。他的诗没有走/还留在我们的心头/赶也赶不走。
(二) 古代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6~9题。(18分)
[甲] 辛弃疾列传(节选)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耿京聚兵山东,节制山东、河北忠义军马,弃疾为掌书记①,即劝京决策南向。僧义端者,喜谈兵,弃疾间与之游,使隶京。义端一夕窃印以逃,京大怒,欲杀弃疾。揣僧必以虚实奔告金帅急追获之斩其首归报京益壮之。
乾道六年,孝宗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不为迎合。作《九议》并《应问》三篇、《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以讲和方定,议不行。迁司农寺主簿,出知滁州。
盗连起湖湘,弃疾悉讨平之。遂奏疏曰:“田野之民,郡以聚敛②害之,县以科率③害之,吏以乞取害之,豪民以兼并害之,盗贼以剽夺害之,民不为盗,去将安之(  )夫民为国本,而贪吏迫使为盗,今年剿除,明年划荡,譬之木焉,日刻月削,不损则折。欲望陛下深思致盗之由,讲求弭盗之术,无徒恃平盗之兵。”诏奖谕之。
弃疾一生主战,力图恢复河山。然多为议和所阻,且历任多文职,又常赋闲于家,不由感慨:“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选自《宋史》,有删改)
[乙]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丙]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④ [宋]辛弃疾   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行客⑤。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⑥。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  儿女泪,君休滴。荆楚路,吾能说。要新诗准备,庐山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⑦陌上三更月。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
[注释] ① 掌书记:节度使的属官,掌管文书笺奏,亦可参议军务。 ② 聚敛:敛取赋税。 ③ 科率:官府于民间定额征购物资。 ④ 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一年,当时辛弃疾闲居江西上饶。提刑,官名,主管地方司法、监察等事务。 ⑤ 绣衣行客:指李正之。 ⑥ 相如《檄》:指司马相如所作《喻巴蜀檄》,主旨是安抚巴蜀百姓。 ⑦ 铜鞮:在今湖北襄阳。
6. 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词。(4分)
文言词句 方法 解释
即劝京决策南向 参考词语法:北雁南飞 (1)
弃疾间与之游 语境推导法 (2)
甚备 课内迁移法:前人之述备矣 (3)
讲求弭盗之术 查阅词典法:①弓两端的弯曲处;②消除,停止;③安抚,安定。(《古代汉语词典》) (4) (填序号)
7. 用“/”给甲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3分)
揣 僧 必 以 虚 实 奔 告 金 帅 急 追 获 之 斩 其 首 归 报 京 益 壮 之
8. 以下哪个语气词更适合添加在甲文中画横线句末尾?请结合内容,说明理由。(3分)
   
A. 耶 B. 耳 C. 矣
我选择  (填字母),理由: 
9. 小语和小文在读完甲文后,进行了如下对话,请你帮助补全内容。(8分)
小语:甲文中,辛弃疾两次劝谏,一成一败,我发现他第二次劝谏成功的原因是(1)
 。(从说理方法的角度加以分析)(2分)
小文:是的,劝谏者的语言是决定劝谏成败的重要因素。此外,还要考虑其他因素。根据他第一次劝谏的经历,我们得到启示:(2)  。(2分)
小语:读史不仅可以知得失,还可以识人魄。辛弃疾的人生“辛”味十足,但不改忠肝义胆。你能结合上述古诗文具体分析吗?
小文:(3)
 。(4分)
(三)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0~13题。(11分)
  [前言] 无人驾驶飞机简称“无人机”,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机。它具有体积小、造价低、操作简便等特点,在多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无人机从稀奇的“高科技”产物,变成我们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产品。这背后,不仅意味着中国无人机产业链的崛起,也体现出中国科技工作者自强不息的精神。
  [材料一]
  [材料二] “无人机+高速公路巡查”,出行更安全
2024年,浙江省交通集团高速公路杭州南管理中心在杭金衢高速绍兴段完成无人机装配,开启了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的新篇章。与传统的路面巡查方式相比,无人机巡查具有显著优势:它不受地形和交通状况的限制,能够定时定点对指定路段进行自动巡查作业,在短短几分钟内,无人机就可以完成对指定区域的巡查任务,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此外,无人机还可以对高速公路上的违法驾驶行为进行抓拍,让超速行驶、违法占用应急车道等行为“无处遁形”。这不仅对违法驾驶者起到了强大的震慑作用,也为维护高速公路的交通秩序提供了有力保障。
“无人机+无人车”,配送更高效
最初一千米,农用采摘无人机将脐橙从山上果园运到农民家门口的空地,过去来回3小时的搬运任务,现在仅需10分钟就能完成;最后一千米,无人车将货物直接运到小区门口,快递员不用再去网点拖货。近期,部分快递公司试行“无人机+无人车”模式,提升服务效益。记者从国家邮政局获悉:截至目前,快递行业无人机配送飞行已超百万次。
“无人机+热成像”,科研显身手
无人机寻找咬伤人东北虎热源的话题引起热议。无人机如何捕捉东北虎的踪迹?如果藏身山林,又怎么在树丛掩映中准确识别东北虎?其中,少不了“无人机+热成像”技术的助力。
使用无人机,可以排除地面移动时的地形、植被阻拦等问题,实现自由移动,并且大大提高调查行进速度;利用热成像技术,可以探测红外热辐射而不再是可见光,只要探测目标温度与环境温度有明显的温差就可以被发现,这使得原本隐藏的人或动物显现出来。
专家介绍,这两项技术的融合应用,可有效解决传统调查方法中难以克服的问题,成为科研领域的一大亮点,在野外搜寻、消防救援、农业监测、建筑检测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选自“人民网”,有删改)
  [材料三] 相对于无人机应用热,无人机监管方面仍存在不少短板。比如,什么地方能飞,什么地方不能飞;什么时候能飞,什么时候不能飞;无人机自身性能和安全问题等,都要有综合的考量和详细的规定。政府应尽快明确相关的执法机构和监管部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障安全。
有无人机的市民汪先生提出,民用无人机存在不少禁飞区,如果用于管理和执法的无人机没有限制,显然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不少市民也有类似担忧。“有些无人机能飞到三四百米,一旦没有信号或电池故障,下坠可能会砸到车和人。”有无人机操控员担心,无人机受信号干扰很大,出现故障后,安全性无法保证,还会造成次生危害。
无人机用于日常管理和执法监管,其中可能涉及的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是公众关注的又一个焦点。据业内人士介绍,无人机搭载的高清摄像头和先进的监测设备,可能会在不经意间捕捉到个人行踪、车辆内部情况等信息。如果这些信息没有得到妥善的管理和保护,就有可能被滥用,从而对个人的隐私造成侵犯。 (选自“上观新闻”,有删改)
10. 关于我国民用无人机发展情况,从材料一的数据中,可以得出哪些结论?请写出两点。(2分)


11. 前言中为何引用“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请简要回答。(2分)


12. 材料二中三则新闻的标题都采用“无人机+ ”的形式,有何作用?(4分)


13. 未来无人机的应用,还需要在哪些方面做进一步努力?请结合三则材料谈谈看法。(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7题。(16分)
我们离非凡只差了一个“孤独”?
崔 妍
① “无人问我粥可温,无人与我立黄昏”“无聊的日子和孤独的我真是绝配”“我试着销声匿迹,最后真的无人问津”……我们身边,总是有些人以孤独自诩,展示着孤独、向往着孤独,甚至沉溺于孤独。今天,我们来聊聊向往孤独。
② 市面上,有太多的励志故事试图揭示这样一个命题:非凡者是孤独的。不信你看,音乐传奇贝多芬是孤独的,被评为“最伟大的英国人”的丘吉尔是孤独的,“苹果”天才乔布斯是孤独的……这些故事都有着统一的叙事框架、煽情的文学语言和雷同的底层逻辑:因为孤独所以不凡。故事中,他们选定了自己的道路,没人理解、缺少支持,甚至迷茫无助,最终却在自己与自己的对话中成就了自我、收获了成功。仓促中,有人得出结论——凡人离非凡就差了一个“孤独”。于是,有些人开始向往孤独。
③ 应该说,作为一种普遍性的情绪,每个人都有感觉“孤独”的时刻。社会性是人的一种本质属性,当社会联系变弱、社交出现问题时,孤独感难免会相伴而生。尤其是所谓的“陌生人社会”,更容易放大这样的感受。而那些非凡之人的“孤独”,可能来自“走在前面”而不被认可、思考深邃而不被理解、背负沉重而不被接受。孤独,与其说是原因,不如说是结果。当然,能够不顾世俗眼光、陈旧套路的束缚,独自上路去追求真善美,也可能欣赏到更奇绝的风景,但这样的孤独,与“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已经有了完全不同的意味。剥去“非凡孤独者”励志故事的外衣可以发现,孤独并不是非凡的必需条件,非凡也不是孤独的必然结果。
④ 因此,为了成为非凡者而踏上孤独的道路,也许只是徒劳。肤浅地追求孤独,并不能在本质上改变什么。在空白中游荡不会摘得成功的果实,沉溺于孤独更容易陷入“见花落泪、对月伤怀”的情绪困境之中。那些伟大的孤独者们,往往是在坚持中获得力量、在执着中坚定前行、在孤独中创造了一个热烈的灵魂。更何况,不少人向往的孤独,其实是一种“孤独滤镜”,用以标榜出一种与众不同而已。
⑤ 在奋斗的过程中,有人喜欢独自探索,也有人喜欢团队协作。成功没有定则,但如若没有内心的向往、没有向着梦想持之以恒地奋斗,却肯定不会成功。王国维曾有“人生三境界”之说,第一境界的“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描摹的是迷茫与孤独;但是,只有继之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上下求索,才终能有“蓦然回首”的了悟。不被理解的梦想,可能会成为起点;但让我们不断超越自己、实现梦想的,绝不是孤独,而是内心的渴望与不竭的奋斗。
⑥ 在敏感的青春期,自我意识张扬、个人情感丰沛,更容易产生孤独之感,甚至向往孤独之感。这可以理解,许多人都经历过这样的阶段。我们需要学会与孤独相处,适当的孤独也未尝不是在喧嚣中沉静下来的一种选择。不过,最终或许需要意识到,个性并非来自标榜,而是来自每个人独特的人生经历、学识见识、观察视角;成功也并不一定需要特立独行,与更多的人群、更大的世界建立更深刻的联结,才能拥有更开阔的人生。 (选自《人民日报评论》,有删改)
14. 阅读文章,完成思维导图。(4分)
15. 如果用以下材料作为本文的论据,你认为放在哪一段最合适?请说明理由。(4分)
  19世纪,巴黎印象派还不能被世人所接受,画家凡·高在世的时候,其作品无人欣赏。但凡·高却并不在乎,他并没有因为世俗的不理解而失望,也没有因为商业世界的排斥而灰心,依旧沉浸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探索着艺术的奥义。


16. 本文第②段提到的市面上的命题在论证上有怎样的逻辑错误?请你结合命题与论证材料进行分析。(提示:常见的逻辑错误有偷换概念、因果倒置、以偏概全等)(4分)


17. 本文被选录在校刊“心灵之窗”栏目,请你为此文配上一段评论性文字。(提示:① 要贴合情境;② 可以从论证方法、语言表达、主题思想、阅读启示等方面任选两个角度撰写)(4分)


第三部分(60分)
18. 作文。(60分)
  只要大方向是对的,不是死胡同,你只要坚持下去,就会达到光明的彼岸。 ——袁隆平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老子》
  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梦想、努力、坚持、不屈等的体验和思考,就其中一点或记述经历,或讲述故事,或发表看法。
  要求:① 角度自选,题目自拟;② 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 不少于600字;④ 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第二单元素能测评
1. (1) ① 佐 ② 籁 (2) A A (3) B (4) 示例:身上无病,心底无事。倒头便睡,一觉天亮,没有比这更惬意的事了 2. (1) 山舞银蛇 (2) 原驰蜡象 (3) 云横秦岭家何在 (4) 露从今夜白 (5) 月是故乡明 (6) 鸡声茅店月 (7) 边秋一雁声 (8) 寒林空见日斜时 3. 示例一:我认为图①更好。理由:图①中一丛竹子在石缝间茁壮生长着,这与演讲主题 “自强不息”相呼应。青少年在面对逆境时,也应像竹子一样,无论遇到多大的压力和困难,都能保持坚忍的姿态,不屈不挠地前行。并且竹子的形象具有一定的美感和文化内涵,能为演讲活动增添一份雅致和深度。 示例二:我认为图②更好。理由:图②是一个人背负写着“责任”和“压力”等词的重担顽强地弯腰前行。这幅图直接点明了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责任与压力。演讲主题是“自强不息”,而责任和压力正是青少年需要面对的。它能让人更直观地感受到青少年所面临的现实处境,引发对“如何在责任与压力下不屈不挠”的思考,从而更好地聚焦演讲的核心内容。 4. 示例一:我喜欢A版。上半部分是黛瓦白墙的村庄前坐着一个农村妇人,她抱着孩童,使人联想到艾青的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右上角写着书名《艾青诗选》,下方的“现代名家”是对艾青的高度评价,能够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示例二:我喜欢B版。封面深蓝的底色显得厚重大气,上方的书名《艾青诗集》十分显眼,下方是一幅山水画,太阳照着层叠的山峦和浩渺的湖水,色彩鲜明,线条清晰,显示出艾青的诗“诗中有画”的特点。 5. 示例:那个迎着北方的飞雪 歌唱黎明的诗人 6. (1) 向南 (2) 偶尔、间或 (3) 详尽 (4) ② 7. 揣僧必以虚实奔告金帅/急追获之/斩其首归报/京益壮之 8. A 此句是反问句,“耶”字表反诘的语气,体现了辛弃疾因百姓受压迫只能去做盗贼而产生的悲愤之情。“耳”和“矣”表示感叹与陈述语气,不符合句意。 9. (1) 他运用比喻论证,将剿除强盗一事类比伐木,希望皇帝讲求消除盗贼的方法。说理透彻,让皇帝易于理解 (2) 劝谏时要注意场合和时机,第一次辛弃疾论南北形势等虽有理,但朝臣因讲和方定而不采纳,说明不合时宜的劝谏难以成功 (3) 辛弃疾一生主战,多次向朝廷献上恢复中原的策略,但多被议和所阻,只能担任文职或闲居在家,其人生充满坎坷。然而,他始终未改忠君爱国、恢复河山的初心,如在词中表达渴望建功立业、为国效力的愿望,体现出他的忠肝义胆
[甲参考译文] 辛弃疾,字幼安,是齐历城人。耿京在山东聚集兵马,控制山东、河北效忠(大宋王朝)的军马,辛弃疾(在耿京手下)做掌书记,就劝耿京南归。僧人义端,好论军事,(早先)辛弃疾偶尔跟他有来往,后来辛弃疾劝义端投奔耿京。一天晚上,(义端)窃得耿京的大印而逃,耿京大怒,要杀辛弃疾。辛弃疾推测义端一定将义军的虚实报告金国首领,急忙追赶抓住了他,斩下他的头颅回到义军中把情况报告给耿京,耿京更加看重辛弃疾。
乾道六年,孝宗在恢复中原问题上态度坚决,辛弃疾乘机谈了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的人才,所持的观点强硬而直露,(切中时弊)毫不迎合。(辛弃疾)写了《九议》和《应问》三篇、《美芹十论》献给朝廷,论述(敌我)不利和有利的条件,形势的变化发展,战术的长处短处,地形的利弊,极为详细。(因为)朝廷(和金国)讲和刚成定局,(所以他的)建议不能实行。改任司农寺主簿,出任滁州知州。
湖湘地区盗贼四起,被辛弃疾全部讨伐平定了。于是(他)上疏说:“乡中的老百姓,郡用敛取赋税祸害他们,县用征购物资祸害他们,官吏用索取(财物)祸害他们,有钱有势的人用侵占财地来祸害他们,盗贼用掠夺来祸害他们,老百姓不去做盗贼,离开这里将到哪里去呢?百姓是国家的根本,而贪吏迫使他们成为盗贼,今年剿除,明年扫荡,(剿灭盗贼)就像(砍伐)树木,每天割去一点,每月割去一点,不是损坏就是折断。希望陛下深入思考产生盗贼的缘由,讲求消除盗贼的方法,不要只是依靠平定盗贼的军队。”皇上下诏嘉奖他。
辛弃疾一生力主抗击(金国),极力谋求恢复宋朝疆土。但很多时候被议和派所阻挠,而且多次担任文官的职务,又常常在家闲着,不禁感叹道:“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10. 示例:① 2018-2023 年我国民用无人机市场规模呈增长趋势,消费无人机和工业无人机市场规模都在不断扩大。② 预计到 2025 年,民用无人机细分领域中,消费级领域个人航拍占比较大,工业级领域中电力巡查、安防等也有较大市场规模。 11. 形象地说明了无人机从过去稀奇的高科技产物,已成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产品,突出了中国无人机产业链的崛起和发展,增添了文化韵味。 12. ① 简洁明了,直接表明了无人机与不同领域的结合应用。② 形式统一,富有节奏感和吸引力,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强调了无人机在多个领域的广泛应用。 13. 示例:① 进一步提升无人机的性能,不断创新融合更多技术,拓展应用领域,加强对无人机自身安全性的研究和改进。② 政府部门应尽快明确无人机相关的执法机构和监管部门,保障飞行安全。③ 建立完善的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保护机制。 14. (1) 批驳错误观点,提出论点 (2) 非凡者成功不是因为孤独,是因为坚持奋斗 (3) 比孤独更重要的因素是坚持奋斗 (4) 学会与孤独相处 15. 示例一:放在第③段合适,材料中凡·高因画作不被世人接受而走向孤独,论证了第③段中非凡者的孤独是因为“走在前面”而不被认可的观点。而且凡·高在孤独中始终不顾世俗眼光,追求自己艺术的真谛,无疑证明了非凡者的成就不是源于孤独,而是因为始终坚持自我,不断奋斗,这与第③段的观点一致。 示例二:放在第④段合适。材料中凡·高的画作不被世人接受,在孤独的道路上,他始终不顾世俗的眼光,坚持追求自己艺术的真谛,放在第④段与肤浅追求孤独的人们形成对比,有力地论证了第④段中伟大的孤独者,在坚持中获得力量并创造热烈灵魂的观点。 16. 选文第②段通过名人的例子,得出“凡人离非凡就差了一个‘孤独’”的结论,并将“非凡者是孤独的”作为一个命题揭示。但这些例子也只是名人当中的个例,还有很多并不“孤独”的名人。这个命题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 17. 示例:本期“心灵之窗”选用的这篇文章,观点新颖,能以切实的内容帮助孤独迷茫的青少年走出精神困境,富有现实意义。这是一篇诚恳真挚的文章,将人生之道娓娓道来,一个“我们”将读者当作朋友,字里行间带着漫谈的亲切感,并给予读者们诚恳的人生建议——走出孤独,拥抱开阔人生;同时,作者用举例论证引出观点,引用诗句论证了成功源于坚持奋斗的观点,以对比论证批驳了人们肤浅的“孤独滤镜”,多样的论证方法使得论证更具说服力,更深入地探讨作者对“孤独”与“成功”的思考。 18.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