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第8课
中国同盟会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知识回顾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
义和团运动
背景
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
外国传教士活动的猖獗
华北地区干旱严重
口号
结果
失败
表达反帝斗争意志,盲目排外,对清政府抱有幻想
中外反动势力镇压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影响
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 的野心
八国联军侵华
时间:1900-1901年
直接原因:
根本原因:
经过
西摩尔率兵从天津向北京进犯
义和团廊坊大捷
联军攻占大沽炮台,慈禧太后对外宣战
义和团围攻教堂和使馆
天津保卫战,聂士成殉国,天津失陷
联军攻陷北京,慈禧携光绪帝西逃,下令借师助剿
英俄调兵进京
结果
与11国签订《 》
政治:惩祸首、停科举;禁反帝
经济:赔巨款( 两白银,本息共 两)
外交:划使馆( )、改外务
军事:拆炮台,允驻军(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
影响
清政府
中国
扶清灭洋
瓜分中国
镇压义和团运动
维护和扩大侵略权益
辛丑条约
4.5亿
9.8亿
东郊民巷
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1840
1842
1851
1856
1860
1864
1894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太平天国运动(农民阶级)
边疆危机
1895
甲午中日战争
1898
瓜分中国狂潮
洋务运动
(地主阶级)
戊戌变法
(资产阶级)
1900
义和团运动
(农民阶级)
1901
八国联军侵华
一、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
孙中山个人档案 姓名 孙文
别号 逸仙,化名中山樵
籍贯 广东香山县
出身 农民家庭
经历 求学檀香山,后在香港、广州学医
偶像 洪秀全,称其“反清英雄第一人”
孙中山(1866—1925)
一、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
据材料,说说孙中山的思想转变。
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
若无良好政府,不论何种民族,办事必不能成;我等为此而受之苦难久矣。遂一俟毕业,即声明必须放弃行医救人,投身救国。
——孙中山《在香港大学的演说》
“革命为惟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戏院的演说》
医人
医国
改革
革命
一、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
成立兴中会 发起人 孙中山
时间
地点
宗旨
口号
地位
兴中会成员合照
檀香山兴中会旧址
1894年11月
美国檀香山
振兴中华
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
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一、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
1895年,孙中山回到香港,联络陆皓东等人成立香港兴中会总会,同时开展筹款、联络会党和军队等秘密工作,准备在广州发动武装起义,建立革命据点。10月,起义消息泄露,陆皓东等人被捕牺牲,起义失败。
陆皓东铜像
广州起义前,陆皓东提出需树立革命旗帜以团结同志并号召响应,得到孙中山及其他志士的支持。陆皓东受命设计革命军旗,最终设计出青天白日旗(后来的国民党党旗)。
中国有史以来,为共和革命而牺牲者之第一人。
——孙中山评价陆皓东
一、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
广州起义失败后,孙中山遭到清政府通缉,被港英当局驱逐出境。从此,他断发改装,流亡海外,先后在日、美、英等国考察社会实际,发展革命组织。
1896年秋,孙中山在
伦敦被清政府使馆人员诱
捕,后因英国政府干涉获
释。此事在当时成为国际
事件,各种报纸争相报道
。他借此机会撰文宣扬自
己的政治主张,使国际社
会对孙中山的革命思想有了一定的认识。
流亡期间,孙中山创办报刊四处演讲、宣传动员革命、募捐筹集经费、筹建学校交……4次横渡太平洋、4次横渡印度洋、6次横渡大西洋、4次到马来西亚、4次到美国、4次到英法、6次到越南、9次到新加坡、2次到泰国、15次到日本……总计行程达20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5圈。
二、中国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国内革命情绪日趋高涨。
当初次之失败也(指兴中会成立后领导的广州起义),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咒诅谩骂之声不绝于耳。惟庚子失败(指义和团运动期间,孙中山领导的惠州起义)之后,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惜,恨其事之不成矣。前后相较,差若天渊。
——孙中山《建国方略》
二、中国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阅读课本P47,说出革命思想的传播者及其著作。
然则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我中国今日不可不革命;我中国今日欲脱满洲人之羁缚,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独立,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与世界列强并雄,不可不革命。 ——《革命军》
我们要想拒洋人,只有讲革命独立,不能讲勤王。 ——《警世钟》
号召人们起来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二、中国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相关史事
1904年2月,华兴会在长沙正式成立,黄兴为会长。华兴会成立后,计划在湖南、湖北等省策划反清起义。后因事机败露,黄兴、宋教仁、陈天华等骨干成员流亡日本。1904年10月,光复会在上海成立,蔡元培为会长。光复会成立后,陶成章、徐锡麟等人在浙江等地联络会党,为起义作准备。
二、中国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孙逸仙者,近今谈革命者之初祖,实行革命者之北辰,此有耳目者所同认。……孙逸仙者,非一氏之私号,乃新中国新发现之名词也。有孙逸仙,而中国始可为……
——章士钊《孙逸仙·自序》
据材料,谈谈章士钊对孙中山革命领袖地位的认识。
章士钊认为,孙中山早年从“医人”转向“医国”,从要求改革到投身推翻清朝统治的革命,成为革命的先行者。他在领导民族民主革命的伟大历程中,创建革命团体,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这一系列活动,让孙中山成为中国的新名词。
孙中山成为革命党公认的领袖
二、中国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中国同盟会 时间
地点
政治纲领
总理
机关报
性质
影响
1905年
日本东京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孙中山
《民报》
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使全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和明确的奋斗目标,大大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二、中国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后称“三民主义”。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
推翻清王朝的统治,
反对民族压迫。
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核定全国地价,实现土地国有,解决贫富不均等社会问题。
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三、革命党人发动的武装起义
萍浏醴起义 时间
地点
领导人
结果
地位
影响
1906年
萍乡、浏阳、醴陵
刘道一、蔡绍南
失败
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同盟会的声望由此大振
三、革命党人发动的武装起义
安庆、绍兴起义 时间
地点
领导人
结果
1907年夏
安庆、绍兴
徐锡麟、秋瑾
失败
三、革命党人发动的武装起义
三、革命党人发动的武装起义
广州黄花岗起义 时间
地点
领导人
结果
影响
1911年4月
广州
黄兴
失败
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三、革命党人发动的武装起义
广州起义失败后,人们将收敛到的七十二具烈士遗骸,合葬于广州黄花岗,称作“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历史上也将这次起义称为“黄花岗起义”。
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制,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孙中山《<黄花岗烈士事略>序》
本课小结
中国同盟会
思想转变
早年革命活动
从医人
从改革
革命团体
年11月,在美国 成立 ,提出“振兴中华”
策划起义
1895年,准备 起义,失败, 等牺牲
流亡海外,考察社会实际,发展革命组织
中国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背景
《 》签订后,革命情绪日益高涨
革命思想传播
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邹容《革命军》
陈天华《猛回头》《警世钟》
革命团体: 、 等纷纷成立
成为革命党公认的领袖
成立: 年在日本 成立, 为总理,《 》为机关报
政治纲领:
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
三民主义
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地位:中国同盟会是
革命党人发动的武装起义
:虽然失败,但同盟会的声望由此大振
安庆、绍兴起义:
:1911年,黄兴,失败,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孙中山
医国
革命
1894
檀香山
兴中会
广州
陆皓东
辛丑条约
华兴会 光复会
孙中山
1905
东京
孙中山
民报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萍浏醴起义
徐锡麟、秋瑾
广州黄花岗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