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学习合理论证,学会质疑思考【大单元教学】《怀疑与学问》《谈创造性思维》《创造宣言》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单元 学习合理论证,学会质疑思考【大单元教学】《怀疑与学问》《谈创造性思维》《创造宣言》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28 15:41:16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怀疑与学问》《谈创造性思维》《创造宣言》
《在读诗读人中感受万千气象》
《学问之趣味》《读书人是幸福人》
《我们为什么要阅读?》
九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组文阅读课 2课时
学习目标
1.梳理文章结构,掌握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2.理解观点和材料之间的联系,掌握论证方法。
3.结合具体语段体会文章逻辑严密、语言准确的特点。
第1课时 课内组文阅读
一、默读课文,说说文中所说的怀疑精神有什么样的内涵?它对做学问有什么重要意义?
内涵:对于传说的话,都要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不随便轻信。
重要意义:怀疑精神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只有具备怀疑精神,才不会盲从和迷信,才能辨伪去妄,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
活动一:把握观点内涵,梳理论证结构
二、提示:阅读课文中承上启下的关键语句,梳理文章的论证思路。
中心论点
分论点一
分论点二
活动一:把握观点内涵,梳理论证结构
承上启下句:
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提示:阅读《怀疑与学问》一文中承上启下的关键语句,梳理文章的论证思路。
中心论点
分论点一
分论点二
学则须疑
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
怀疑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活动一:把握观点内涵,梳理论证结构
活动二:细读课文,研析文章论证语言
一、本文逻辑严密,语言准确。结合上下文,揣摩下面这段文字,回答问题。
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
1.开头的“一切”是否太绝对了?对此,你怎么看?2.这段文字中有四个以“常常”开头的短句,它们的顺序是否可以任意调整?为什么?
活动二:细读课文,研析文章论证语言
不绝对。因为作者这里用的“一切”是由论述问题的内涵所决定的,着重强调“怀疑”对于学问家的重要。因为前面已充分论证了“怀疑”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所以只要是做学问,就得有怀疑精神,这个思维品质更是所有学问家应该具备的。“一切”有“所有”之意,却比“所有”更多一种加重、强调的意味。
1.开头的“一切”是否太绝对了?对此,你怎么看?
不能任意调换顺序。第一个“常常”后面所说的是“要报怀疑的态度”,第二个“常常”后面所说的是“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前句所说的“怀疑”是“辩论”的前提条件;第三个“常常”后面所说的“评判书中的学说”和第四个“常常”后面的“修正书中的学说”,前面所谈的“评判”也是后面所说的“修正”的前提,所以“怀疑”“辩论”“评判”“修正”。这四步构成逐层深入步步递进的关系,不能随意调换顺序。
2.这段文字中有四个以“常常”开头的短句,它们的顺序是否可以任意调整?为什么?
活动二:细读课文,研析文章论证语言
二、引用名家名言来阐释自己的观点是本文的论证特色,请摘抄、熟记课文所引用的名言,并在课外搜集有关治学方法的名言警句。
[示例]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张衡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韩愈
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卡莱尔
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韩愈
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爱迪生
一、默读《谈创造性思维》,从分析材料入手,用心体会作者的观点,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根据提供的格式,完成填空。
《谈创造性思维》
“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论述了
____________的重要性
点明了
1._________
2._________
3._________
最后指出

活动三:关注材料,体会观点,分析论证思路
一、默读《谈创造性思维》,从分析材料入手,体会作者观点,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根据提供的格式,完成填空。
《谈创造性思维》
“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论述了
____________的重要性
创造性思维
点明了
创造性思维
1._________
2._________
3._________
最后指出
如何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
活动三:关注材料,体会观点,分析论证思路
____________所
必需的关键要素:
创造性思维
1.孜孜不倦汲取知识;
2.探求新事物,有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
3.必须留意细小的想法,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二、默读《创造宣言》,从论证线索入手,关注材料,把握观点,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
首先,引出话题
其次,阐述
这一分论点。
然后,批驳了五种人们常说的不能创造的观点
接着,论述了“
”的观点
最后,以 砍树为喻,揭示了失去创造力的可怕之处,鼓励教育者要保护和培育学生的创造力
二、默读《创造宣言》,从论证线索入手,关注材料,把握观点,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
首先,引出话题
其次,阐述
这一分论点。
然后,批驳了五种人们常说的不能创造的观点
接着,论述了“
”的观点
最后,以 砍树为喻,揭示了失去创造力的可怕之处,鼓励教育者要保护和培育学生的创造力
我们要创造
崇拜的创造理论和创造技术
教育者要创造出
值得自己崇拜的人以及自己
“东山樵夫”

处处是创造之地,
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
作业
【必做】摘抄并背诵文章中出现的名言警句(至少两条)。
【选做】读丛书中文章《学问之趣味》《我们为什么要阅读》等。
第2课时 课外组文阅读
学校要开展主题为“开卷有益”的辩论赛,如果你是正方辩手,你会搜集哪些名人名言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呢?你会用什么样的论证方式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呢?
活动一:品读经典篇目,梳理辩论思路
阅读可以让我们与圣贤同行,阅读可以让生命更厚重,阅读可以让我们遇见更好的自己。我们一起阅读以下篇目,借鉴下面文章中用到的论证方式和思路来获得辩论的胜利。
文章 中心论点 论证方法 论证思路
《在读诗读人中感受万千气象》
《学问之趣味》
《我们为什么要阅读?》
《读书人是幸福人》
活动一:品读经典篇目,梳理辩论思路
文章 中心论点 论证方法 论证思路
《在读诗读人中感受万千气象》
我们要以唐诗宋词为首选对象读古代典籍,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文章以总分总的方式,首先分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提出可以从中国古典诗歌入手,了解传统文化精神,又运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论证唐诗宋词的深远意义,从而论证“我们要以唐诗宋词为首选对象读古代典籍,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中心论点。
举例论证:举杜甫诗作特点的例子,具体论证唐诗宋词中的典范作品可以提升我们的情操、气质和人格境界,有深远教育作用,具有说服力。
活动一:品读经典篇目,梳理辩论思路
文章 中心论点 论证方法 论证思路
《学问之趣味》
比喻论证:以不坚持跑步会废腿类比不坚持做学问会弄坏学问的“胃”;“趣味总是慢慢地来,越引越多”,就像“吃到甘蔗,越往下才越得好处”;做学问的趣味就如冬天晒太阳的滋味。大量的比喻,论证了如何才能领略到学问之趣味的问题,深入浅出,透辟明晰。
作者先提出“趣味”的重要性;接着明确什么才算趣味之主体,提出学问的趣味;然后现身说法,将自己的心得分享给大家,勉励为学者自觉、主动地进行学问研究;最后总结做学问的趣味总要自觉通过实践去领略,旁人无法代替。
我们应培养做学问的兴趣。
活动一:品读经典篇目,梳理辩论思路
文章 中心论点 论证方法 论证思路
《我们为什么要阅读》
举例论证:举伽利略、达尔文、歌德的例子来论证无论做哪一行,都得先从阅读入手。
作者先用孩子因常看书而找到办法帮助大人救急的故事来论证阅读的作用,接着阐述了阅读的原因,又以写作为例,进一步点明阅读的作用,最后又举二战美军胜利的原因是配发图书来论证“我们要为丰富精神生活而阅读”这一中心论点。
阅读是为了丰富健康的精神生活。
活动一:品读经典篇目,梳理辩论思路
文章 中心论点 论证方法 论证思路
《读书人是幸福人》
道理论证:引用笛卡尔和雨果的名言,来论证读书可以使人向善、避恶,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文章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在文章的开头明确提出“读书人是幸福人”,因为他还拥有现实世界之外更为丰富也更为浩瀚的世界;接着用三个分论点展开论述;最后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再次重申“读书人是幸福人”。
读书人是幸福人。
活动二:积累名言警句,丰富辩论素材
勾画、摘录有哲理意义的语句作为辩论素材,选择感悟最深刻的语句,写出自己的思考。
积累:
1.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渐渐熔化。——雨果
2. 。
3. 。
……
我的感悟: 。
积累:
1.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渐渐熔化。——雨果
2.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尔
3.太阳虽好,总要诸君亲自去晒,别人却替你晒不来。——梁启超
……
我的感悟:我认为开卷有益,因为假如我们多读书,就会使我们的心灵净化,思想升华,还会提高我们的个人素质,增强我们对好、坏的辨别能力。多读书可以让我们的写作能力有所提高。
活动三:完成“开卷有益”的辩论提纲
提纲
中心论点:开卷有益
论证方式:
举例论证:
道理论证:
对比论证:
论证思路:
活动三:完成“开卷有益”的辩论提纲
提纲
中心论点:开卷有益
论证方式:立论
举例论证:马克思创作《资本论》读了一千余册的自藏书
周恩来发宏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
道理论证:刘向“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高尔基“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
对比论证:读书的好处与读书无用论做对比论证
活动三:完成“开卷有益”的辩论提纲
论证思路:
先引用名人名言来提出论点“开卷有益”。再用事实论据“无数名家大师皆是读书破万卷”来论证读书可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读书可以获取精神食粮;读书可以掌握世界动态……接着用对比论证的方式批驳“读书无用论”的错误观点。最后做辩论总结。
作业
【必做】依据“开卷有益”的辩论提纲,完成辩论词。
【选做】阅读丛书的《生命的三分之一》《不知足者常乐》,思考如何做到合理地论证。(共13张PPT)
《精神的三间小屋》
+《生命的宽度》
《不要错过人生的低谷》
九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组文阅读课 1课时
学习目标
1. 能抓住关键语句,提炼文章的主要观点。
2. 能寻找文章相同点,分析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3. 能联系生活实际思考,在深入理解作者观点的基础上,传达自己的理解。
4. 能发现并欣赏视角独特的议论性文章令人耳目一新的表达手段。
活动一:抓住关键语句,提炼作者观点
(一)阅读《精神的三间小屋》《生命的宽度》两篇文章,勾画关键语句,提炼作者的观点。
精神的
三间小屋
引出话题:①____________________( )
分析话题:
第一间:盛放爱和恨( 给爱留下足够的容量)
第二间:②盛放 ( )
第三间:③盛放 ( )
总结升华:④增建精神新舍( )
那容心之所,该有怎样的面积和布置
事业
规划自己的职业,使事业和人生呈现缤纷和谐、相得益彰的局面
自我
要形成独立自主的思想、精神
矗立我们的精神大厦,
开拓我们的精神旷野。
为自己的精神修建三间小屋
《生命的宽度》
引出话题
分析话题
总结升华
仅仅拥有生命的长度是不够的,生命的价值更体现在生命的宽度上。
身边总有一些看起来毫不起眼的人,用自己的行动,把生命的河流加宽,把人生渲染得瑰丽多姿。
引述故事,论证②:
引述当代“愚公”故事,再次证明观点。
①:
活动二:多篇比较阅读,发现作品特色
(一)通览三篇,探寻共性写法
请浏览《精神的三间小屋》《生命的宽度》和《不要错过人生的低谷》三篇议论性文章,说说它们阐明观点的方式、手段有什么共同特点,用这样的方式说理有什么好处?
共性特色:
这三篇文章都选择贴近日常生活经验的比喻助力表达观点。
表达效果:
1.用这种独辟蹊径的方式说理,视角独特,令人耳目一新;
2.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论证过程始终在给人鲜明印象的具体生活场景中进行,易引起读者共鸣;
3.化抽象为形象,读者更容易理解作者观点的深刻内涵。
参考示例
(二)举例分析,领会方法妙用。
请以三篇文章中的具体句段为例,分析比喻论证的作用。
《精神的三间小屋》
“如果想重温祥和,就得净手焚香,洒扫庭院。销毁你的精神垃圾,重塑你的精神天花板,让一束圣洁的阳光,从天窗洒入。”
采用比喻论证,把人的精神世界比作庭院,把一切负能量的精神品质比作垃圾,形象生动地论证了人们要清除内心的负能量的东西这一观点,化抽象为形象,论证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活动二:多篇比较阅读,发现作品特色
参考示例
参考示例
《生命的宽度》
“生命是一条奔流不息的河流,逝者如斯夫。”
采用比喻论证,把生命比作河流,生动地呈现生命飞速流逝的情景,进一步论证了中心论点——时不我待,应及时拓展生命的宽度。化抽象为形象,使论证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不要错过人生的低谷》
“真正倔强的生命,应该是像逆流而上的鱼群一样,昂起头,一路顶水而上,那头顶上翻卷的浪花不就是最动人的诗章吗?”
采用比喻论证,把逆境中的人们比作逆流而上的鱼群,形象生动地展现了鱼群头顶上翻卷的浪花的精彩动人,论证了低谷处的奋进才诗意盎然,低谷处的崛起才是伟大的崛起,不容错过。使论证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活动三:联系生活,传递自己的精神力量
回顾两篇文章,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思考我们应该如何构建自己的精神空间。可以摘录两篇文章中让你获得启迪的词句,仿写改写,撰写一段寄语,鼓励初一新生,也激励自己。
致年轻的我们
同学们,中学时代是人生最美好的岁月。身体飞速成长的我们,应该如何构建自己的精神世界呢?
我认为,要正确看待挫折与磨难。
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我们不仅要热情地迎接一颗向上沸腾的心,还要接受沉寂与落寞的孤独和失意。正因为有了这些挫折和磨难,才塑造了我们伟大的人生。我们要做苦难的征服者而不是臣服者。我们可以不美丽,但我们健康;我们可以不完满,但我们努力;我们可以不永恒,但我们真诚。真正倔强的生命,应该是在逆境里拥有一颗顺境的心,在逆流里怀抱着对顺流的憧憬,便没有人能阻挡你!
参考示例
活动四:对接中考,实践运用
阅读丛书中的《不要错过人生的低谷》,回答下面的问题。
【中心论点】本文作者阐明的观点是什么 (3分)
【论证思路】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文中(4-7)段论证思路。(3分)
【论证方法】第8段的“在我们生命的……甩向岸边礁石的危险。”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3分)
参考答案:
1.要积极乐观面对人生低谷,面对挫折逆境,做一个征服苦难、逆境中奋起的人。
2.先从正面举例:锯子、版图、养生,论证了“低谷的重要意义”;进而指出“低谷是人生的常态”,我们要正确面对;接下来从反面举例论证了“人生低谷的积极作用”;最后引用哲人话,证明“永远不要错过人生的低谷”。
3.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生动有力地证明人不要只为追求安逸自在的生活,看不到人生的难,进一步论证了低谷处的崛起才是伟大的崛起,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作业
【必做】阅读丛书“观点要明确”单元中的文章,为《习惯于安逸,或习惯于努力》做批注。
【选做】“当我们把自己的精神小屋建筑得美观结实、储物丰富之后,不妨扩大疆域,增修新舍,矗立我们精神的大厦,开拓我们的精神旷野。”在你心中,增修新舍后的第四间精神小屋是怎样的?请先用一句话提出观点,然后用对比论证或比喻论证的方法阐述这间精神小屋。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怀疑与学问》《谈创造性思维》《创造宣言》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梳理文章结构,掌握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2.引导学生理解观点和材料之间的联系,掌握论证方法。
3.引导学生结合具体语段体会文章逻辑严密、语言准确的特点。
【拓展资源】
《在读诗读人中感受万千气象》《学问之趣味》
《我们为什么要阅读?》《读书人是幸福人》
【课型及课时建议】
组文阅读课 2课时
第1课时 课内组文阅读
【本课时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梳理文章结构,掌握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2.引导学生理解观点和材料之间的联系,掌握论证方法。
3.引导学生结合具体语段体会文章逻辑严密、语言准确的特点。
【拓展资源】

【课型】组文阅读课
【教学过程】
活动一:引导学生把握观点内涵,梳理论证结构
一、安排学生默读课文,说说文中所说的怀疑精神有什么样的内涵?它对做学问有什么重要意义?
内涵:对于传说的话,都要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不随便轻信。
重要意义:怀疑精神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只有具备怀疑精神,才不会盲从和迷信,才能辨伪去妄,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
二、引导学生找到《怀疑与学问》一文中承上启下的关键语句,梳理文章的论证思路。
活动二:细读课文,研析文章论证语言
一、本文逻辑严密,语言准确。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揣摩下面这段文字,回答问题。
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
①开头的“一切”是否太绝对了?对此,你怎么看?
不绝对。因为作者这里用的“一切”是由论述问题的内涵所决定的,着重强调“怀疑”对于学问家的重要。因为前面已充分论证了“怀疑”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所以只要是做学问,就得有怀疑精神,这个思维品质更是所有学问家应该具备的。“一切”有“所有”之意,却比“所有”更多一种加重、强调的意味。
②这段文字中有四个以“常常”开头的短句,它们的顺序是否可以任意调整?为什么?
不能任意调换顺序。第一个“常常”后面所说的是“要报怀疑的态度”,第二个“常常”后面所说的是“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前句所说的“怀疑”是“辩论”的前提条件;第三个“常常”后面所说的“评判书中的学说”和第四个“常常”后面的“修正书中的学说”,前面所谈的“评判”也是后面所说的“修正”的前提,所以“怀疑”“辩论”“评判”“修正”。这四步构成逐层深入步步递进的关系,不能随意调换顺序。
二、引用名家名言来阐释自己的观点是本文的论证特色。安排学生摘抄、熟记课文所引用的名言,并在课外搜集有关治学方法的名言警句。
[示例]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张衡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韩愈
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卡莱尔
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韩愈
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爱迪生
活动三:关注材料,体会观点,分析论证思路
一、引导学生默读《谈创造性思维》,从分析材料入手,体会作者观点,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根据提供的格式,完成填空。
文章从“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说起,论述了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点明了创造性思维所必需的关键要素(1.孜孜不倦汲取知识;2.探求新事物,有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3.必须留意细小的想法,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最后指出如何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
二、引导学生默读《创造宣言》,从论证线索入手,关注材料,把握观点,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
【板书设计】
黑板应呈现:《怀疑与学问》:怀疑是学问的基础;《谈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需知识、活用与坚持;《创造宣言》:人人能创造。下方列出共同论证方法:举例、引用、比喻,并标注关键词如“辨伪去妄”“活用知识”“创造勇气”。
【教学建议】
教学中重点引导学生比较三篇文章的论证风格与适用场景,可组织学生摘录名言并进行小组分享。
第2课时 课外组文阅读
【本课时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由阅读,提炼文章论点,积累与“学问”“阅读”相关名言警句。
2.引导学生旁批论证方法,理清文章论证思路,加深理解观点和材料间的联系。
【拓展资源】
《在读诗读人中感受万千气象》《学问之趣味》《我们为什么要阅读?》《读书人是幸福人》
【课型】组文阅读课
【教学过程】
发布情景任务:学校要开展主题为“开卷有益”的辩论赛,如果你是正方辩手,你会搜集哪些名人名言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呢?你会用什么样的论证方式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呢?
活动一:安排学生品读经典篇目,梳理辩论的思路
阅读可以让我们与圣贤同行,阅读可以让生命更厚重,阅读可以让我们遇见更好的自己。引导学生阅读以下篇目,借鉴下面文章中用到的论证方式和思路来获得辩论的胜利。(《在读诗读人中感受万千气象》《学问之趣味》《我们为什么要阅读?》《读书人是幸福人》)
文章 中心论点 论证方法 论证思路
《在读诗读人中感受万千气象》 我们要以唐诗宋词为首选对象读古代典籍,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举例论证:举杜甫诗作特点的例子,具体论证唐诗宋词中的典范作品可以提升我们的情操、气质和人格境界,有深远教育作用,具有说服力。 文章以总分总的方式,首先分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提出可以从中国古典诗歌入手,了解传统文化精神,又运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论证唐诗宋词的深远意义,从而论证“我们要以唐诗宋词为首选对象读古代典籍,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中心论点。
《学问之趣味》 我们应培养做学问的兴趣。 比喻论证:以不坚持跑步会废腿类比不坚持做学问会弄坏学问的“胃”;“趣味总是慢慢地来,越引越多”,就像“吃到甘蔗,越往下才越得好处”;做学问的趣味就如冬天晒太阳的滋味。大量的比喻,论证了如何才能领略到学问之趣味的问题,深入浅出,透辟明晰。 作者先提出“趣味”的重要性;接着明确什么才算趣味之主体,提出学问的趣味;然后现身说法,将自己的心得分享给大家,勉励为学者自觉、主动地进行学问研究;最后总结做学问的趣味总要自觉通过实践去领略,旁人无法代替。
《我们为什么要阅读?》 阅读是为了丰富健康的精神生活。 举例论证:举伽利略、达尔文、歌德的例子来论证无论做哪一行,都得先从阅读入手。 作者先用孩子因常看书而找到办法帮助大人救急的故事来论证阅读的作用,接着阐述了阅读的原因,又以写作为例,进一步点明阅读的作用,最后又举二战美军胜利的原因是配发图书来论证“我们要为丰富精神生活而阅读”这一中心论点。
《读书人是幸福人》 读书人是幸福人 道理论证:引用笛卡尔和雨果的名言,来论证读书可以使人向善、避恶,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文章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在文章的开头明确提出“读书人是幸福人”,因为他还拥有现实世界之外更为丰富也更为浩瀚的世界;接着用三个分论点展开论述;最后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再次重申“读书人是幸福人”。
活动二:引导学生积累名言,作为辩论素材
1.引导学生勾画、摘录有哲理意义的语句,选择感悟最深刻的语句,写出思考。
主题:开卷有益
积累:
1.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渐渐熔化。——雨果
2.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尔
3.太阳虽好,总要诸君亲自去晒,别人却替你晒不来。——梁启超
我的感悟:
2.引导学生交流分享自己的摘录和感悟,积累经典语句(3~5个),集体共享,作为辩论素材。
活动三:引导学生完成“开卷有益”的辩论提纲
提纲:
中心论点:开卷有益
论证方式:
举例论证:马克思创作《资本论》读了一千余册的自藏书
周恩来发宏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
道理论证:刘向“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高尔基“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
对比论证:读书的好处与读书无用论做对比论证
论证思路:先引用名人名言来提出论点“开卷有益”。再用事实论据“无数名家大师皆是读书破万卷”来论证读书可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读书可以获取精神食粮;读书可以掌握世界动态;读书可以获取功名,走向成功。接着用对比论证的方式批驳“读书无用论”错误观点。最后做辩论总结。
【板书设计】
“开卷有益”辩论赛
【教学建议】
本课时重点结合“开卷有益”辩论任务,提升学生的论证与表达能力。训练学生分析材料,寻找论据支撑观点的能力。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5.《精神的三间小屋》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提炼文章的主要观点。
2. 引导学生寻找文章相同点,分析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3.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抓住文中贴近生活经验的比喻思考,深入理解作者观点,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4. 引导学生发现并欣赏视角独特的议论性文章令人耳目一新的表达手段。
【拓展资源】
《生命的宽度》《不要错过人生的低谷》
【课型及课时建议】
组文阅读课 1课时
【教学过程】
活动一:引导学生抓关键语句,提炼作者观点
阅读《精神的三间小屋》《生命的宽度》,勾画关键语句,提炼作者观点。
活动二:引导学生抓关键语句,提炼作者观点
引导学生通览三篇文章,探寻共性写法。
引导学生从文中举例分析,领会比喻论证的妙处。
活动三: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传递自己的精神力量
引导学生联系三篇文章,思考我们应如何构建自己的精神空间。可以从三篇文章中获得启发,摘录词句,仿写改写,撰写一段寄语,鼓励初一新生,也激励自己。
参考示例
致年轻的我们
同学们,中学时代是人生最美好的岁月。身体飞速成长的我们,应该如何构建自己的精神世界呢?
我认为,要正确看待挫折与磨难。
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我们不仅要热情地迎接一颗向上沸腾的心,还要接受沉寂与落寞的孤独和失意。正因为有了这些挫折和磨难,才塑造了我们伟大的人生。我们要做苦难的征服者而不是臣服者。我们可以不美丽,但我们健康;我们可以不完满,但我们努力;我们可以不永恒,但我们真诚。真正倔强的生命,应该是在逆境里拥有一颗顺境的心,在逆流里怀抱着对顺流的憧憬,便没有人能阻挡你!
活动四:对接中考,实践运用
组织学生阅读丛书《不要错过人生的低谷》,回答下面的问题。
(中心论点)本文作者阐明的观点是什么 (3分)
要积极乐观面对人生低谷,面对挫折逆境,做一个征服苦难、逆境中奋起的人。
(论证思路)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文中(4-7)段论证思路。(3分)
先从正面举例:锯子、版图、养生,论证了“低谷的重要意义”;进而指出“低谷是人生的常态”,我们要正确面对;接下来从反面举例论证了“人生低谷的积极作用”;最后引用哲人话,证明“永远不要错过人生的低谷”。
(论证方法)第8段的“在我们生命的……甩向岸边礁石的危险。”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3分)
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生动有力地证明人不要只为追求安逸自在的生活,看不到人生的难,进一步论证了低谷处的崛起才是伟大的崛起,使论证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板书设计】
精神建构三维度
· 情感(爱恨平衡)
· 事业(职业规划)
· 自我(思想独立)
生命价值:宽度 > 长度
手法:比喻化抽象为形象
【教学建议】
本课学习比喻论证是重点,引导学生比较比喻论证与直白表述,化抽象为形象,体会文学化说理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