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综合性学习《君子自强不息》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九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综合性学习《君子自强不息》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0.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28 15:47:19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7.《君子自强不息》
【教学目标】
1.组织学生通过搜集名言警句、历史典故,理解“自强不息”的内涵。
2.引导学生通过讲述自强不息的人物故事,学习“自强不息”的优秀品质。
3.引导学生通过演讲,认识到“自强不息”的重要性。
【课型及课时建议】
综合性学习课 1课时
【教学过程】
活动一:认识自强不息的内涵
(一)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课外搜集有关自强不息的名言、格言、诗词名句等,说说什么是“自强不息的精神”,怎样才能做到自强不息。
(二)通过小组交流或教师帮助,解读学生看不懂的经典语句: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三十三章)
翻译:能战胜别人算有力量,能克服自身弱点、欲望的人才是真强者。
解读:强调“自我超越”,真正的强大源于内在自律与自我突破,而非外在竞争。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 泰伯》)
翻译:有抱负的人需志向远大、意志坚定,因肩负的责任重、实现理想的路长。
解读:对“士人” 的核心要求:以宏大志向承载使命,以坚毅品格应对漫长挑战。
不怨天,不尤人(《论语 宪问》)
翻译:不抱怨命运,不责怪他人。
解读:倡导 “向内归因”,面对困境少归咎外界,多反思自身、主动应对。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 卫灵公》)
翻译:君子遇问题靠自己解决、从自身找原因;小人则推责他人、依赖外界。
解读:以 “君子”“小人” 对比,凸显 “自我负责” 的修养 —— 优先靠己、反求诸己。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 告子下》
翻译:上天要赋予人重大使命,必先让他经心智困苦、身体劳累、处境困窘、行事受挫,以此磨砺心性、增长能力。
解读:核心是 “逆境成才”—— 艰难困苦是锤炼品格、激发潜能的必经之路。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翻译:前方的道路漫长又遥远,我会始终上下探寻、不懈追求(理想)。
解读:体现对理想的执着 —— 即便前路漫长,仍坚守初心、永不放弃探索。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翻译:总会有乘风破浪的那一天,我要扬起高帆渡过茫茫大海(实现抱负)。
解读:传递逆境中的乐观与自信 —— 坚信困境终将过去,理想终将实现。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竹石》)
翻译:历经无数磨难击打仍坚韧挺拔,任凭你从东南西北吹来的风(如何肆虐)。
解读:借竹子喻人 —— 凸显历经挫折仍坚守气节、不屈不挠的品格。
活动二:寻找自强不息的人物
(一)组织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有许多自强不息的人物,搜集和讲述他们的故事,交流讨论。
提供示例:
1.祖逖闻鸡起舞 -> 珍惜时光、勤练本领
翻译:祖逖和司空刘琨都担任司州主簿时,情谊深厚,常盖一条被子同睡。半夜听到野外的鸡鸣声,刘琨醒来,说:“这不是不好的声音啊。” 于是两人就起身舞剑。
解读:以 “闻鸡起舞” 的行动,体现志士仁人珍惜时光、勤练本领,为实现抱负时刻准备的进取精神。
2.范仲淹断齑画粥 -> 艰苦求学、安贫乐道
翻译:范仲淹求学时极为贫穷,和一位刘姓同学住在长白山的僧房里,每天只煮两升粟米做成一锅粥,到第二天早上粥凝固后,用刀切成四块,早晚各取两块,再切十几根腌菜,配半盂醋汁,加少许盐,加热后吃。他这样坚持了三年。
解读:通过 “齑粥度日” 的艰苦求学经历,凸显范仲淹在困境中坚守学业、安贫乐道,为日后成才奠定基础的坚韧品格。
(二)组织学生采访身边也不乏自强不息的人,让他们谈谈个人经历,让更多的人了解他们,受到鼓舞。
提供采访要求与流程:
1.采访准备:了解注意事项、确定提纲、商定时间地点;
2.实施采访:尊重对象、用语得体、紧扣主题;
3.撰写采访稿:整理素材、内容充实、图文并茂或制作视频;
4.展示交流
活动三:演讲:青年当自强不息
(一)引入:《十九大报告》节选内容,强调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精神及对青年的期望。
(二)提问:我们青少年应该怎样做才能不辜负这份希望呢 请以“自强不息”为话题,进行一次演讲。
(三)活动流程:
1. 确定演讲主题。(示例:①我的“中国梦”;②志当存高远;③勇做时代的弄潮儿;④论不屈不挠;⑤放飞青春梦想;⑥不可知难而退)
2. 每小组为一个演讲团队。根据兴趣,选择话题,小组内成员分工合作,搜集资料,交流分享,完成3分钟演讲稿的撰写。
3. 开展演讲活动。每小组推荐一名同学,代表本组进行演讲;另每小组推荐一位同学,组成评委会。语文课代表作为主持人主持演讲活动。
4. 根据各组表现,评出“最佳演讲稿”“最佳演讲者”等奖项。
【板书设计】
顶部居中书写课题“君子自强不息”。左侧为“内涵解读”区,纵向列出自强不息关键词;中部为“人物典范”区,上方书写“古代:祖逖、范仲淹”,下方书写“身边:采访对象”;右侧为“演讲实践”区,列出“主题”,如中国梦等)。
【教学建议】
活动一“内涵解读”可提前布置小组搜集任务,课堂聚焦于对经典语句的深度解读与归纳。活动二“寻找人物”可将“古代故事”与“身边采访”分步或选择其一重点进行;若进行采访,需提前一周以上布置,并提供详细的采访方法指导,课堂主要用于故事分享和采访成果展示交流。活动三“演讲”是输出环节,应给予小组充足的讨论与准备时间;演讲主题需明确,可引导学生结合前两个活动的体会来确立观点。演讲稿写作可以课后完成,课上集中讨论。(共17张PPT)
《君子自强不息》
九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综合性学习课 1课时
学习目标
1.能通过搜集名言警句、历史典故,理解“自强不息”的内涵。
2.能通过讲述自强不息的人物故事,学习“自强不息”的优秀品质。
3.通过演讲,认识到“自强不息”的重要性。
活动一:认识自强不息的内涵
活动一:认识自强不息的内涵
(一)以小组为单位,课外搜集有关自强不息的名言、格言、诗词名句等,说说什么是“自强不息的精神”,怎样才能做到自强不息。
活动一:认识自强不息的内涵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三十三章)
翻译:能战胜别人算有力量,能克服自身弱点、欲望的人才是真强者。
解读:强调“自我超越”,真正的强大源于内在自律与自我突破,而非外在竞争。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 泰伯》)
翻译:有抱负的人需志向远大、意志坚定,因肩负的责任重、实现理想的路长。
解读:对“士人” 的核心要求:以宏大志向承载使命,以坚毅品格应对漫长挑战。
不怨天,不尤人(《论语 宪问》)
翻译:不抱怨命运,不责怪他人。
解读:倡导 “向内归因”,面对困境少归咎外界,多反思自身、主动应对。
活动一:认识自强不息的内涵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 卫灵公》)
翻译:君子遇问题靠自己解决、从自身找原因;小人则推责他人、依赖外界。
解读:以 “君子”“小人” 对比,凸显 “自我负责” 的修养 —— 优先靠己、反求诸己。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 告子下》
翻译:上天要赋予人重大使命,必先让他经心智困苦、身体劳累、处境困窘、行事受挫,以此磨砺心性、增长能力。
解读:核心是 “逆境成才”—— 艰难困苦是锤炼品格、激发潜能的必经之路。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翻译:前方的道路漫长又遥远,我会始终上下探寻、不懈追求(理想)。
解读:体现对理想的执着 —— 即便前路漫长,仍坚守初心、永不放弃探索。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翻译:总会有乘风破浪的那一天,我要扬起高帆渡过茫茫大海(实现抱负)。
解读:传递逆境中的乐观与自信 —— 坚信困境终将过去,理想终将实现。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竹石》)
翻译:历经无数磨难击打仍坚韧挺拔,任凭你从东南西北吹来的风(如何肆虐)。
解读:借竹子喻人 —— 凸显历经挫折仍坚守气节、不屈不挠的品格。
活动一:认识自强不息的内涵
活动二:寻找自强不息的人物
活动二:寻找自强不息的人物
(一)中国古代有许多自强不息的人物,搜集和讲述他们的故事,可以让大家获得教益。到图书馆查阅书报或借助网络,搜集相关故事,举办一场故事会。还可以将故事打印或抄写下来,张贴在教室里,大家交流讨论。
(二)我们身边也不乏自强不息的人,他们的精神让我们感动。采访他们,让他们谈谈个人经历,让更多的人了解他们,受到鼓舞。
活动二:寻找自强不息的人物
1.祖逖闻鸡起舞(《晋书 祖逖传》)
翻译:祖逖和司空刘琨都担任司州主簿时,情谊深厚,常盖一条被子同睡。半夜听到野外的鸡鸣声,刘琨醒来,说:“这不是不好的声音啊。” 于是两人就起身舞剑。
解读:以 “闻鸡起舞” 的行动,体现志士仁人珍惜时光、勤练本领,为实现抱负时刻准备的进取精神。
活动二:寻找自强不息的人物
2.范仲淹断齑画粥(《墨客挥犀》卷三)
翻译:范仲淹求学时极为贫穷,和一位刘姓同学住在长白山的僧房里,每天只煮两升粟米做成一锅粥,到第二天早上粥凝固后,用刀切成四块,早晚各取两块,再切十几根腌菜,配半盂醋汁,加少许盐,加热后吃。他这样坚持了三年。
解读:通过 “齑粥度日” 的艰苦求学经历,凸显范仲淹在困境中坚守学业、安贫乐道,为日后成才奠定基础的坚韧品格。
采访要求与流程
1.采访准备。了解采访注意事项、采访者的基本情况,确定采访提纲,联系采访对象,与采访对象共同商定采访时间和地点,事先沟通采访内容。
2.实施采访。采访过程中要尊重采访对象,用语文明得体,内容紧扣自强不息这一主题。采访中,还可以根据情况补充新的问题。
3.撰写采访稿。整理采访素材和笔记,撰写采访稿。采访稿要紧扣主题,内容充实,形式上尽量做到图文并茂,还可以录制成小视频。
展示交流。将各组的采访稿展示出来,分享交流。
活动二:寻找自强不息的人物
活动三:演讲:青年当自强不息
中华民族是历经磨难、不屈不挠的伟大民族,中国人民是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人民,中国共产党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伟大政党。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全党一定要保持艰苦奋斗、戒骄戒躁的作风,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十九大报告》
活动三:演讲:青年当自强不息
对青少年,这份报告给予了厚望:“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希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那么,我们青少年应该怎样做才能不辜负这份希望呢
请以“自强不息”为话题,进行一次演讲。
活动三:演讲:青年当自强不息
活动流程
1. 确定演讲主题。根据前面活动中得出的认识,围绕“自强不息”,确定几个演讲主题。比如:
①我的“中国梦” ②志当存高远 ③勇做时代的弄潮儿
④论不屈不挠 ⑤放飞青春梦想 ⑥不可知难而退
2.每小组为一个演讲团队。根据兴趣,选择话题,小组内成员分工合作,搜集资料,交流分享,完成3分钟演讲稿的撰写。
3.开展演讲活动。每小组推荐一名同学,代表本组进行演讲;另每小组推荐一位同学,组成评委会。语文课代表作为主持人主持演讲活动。
4.根据各组表现,评出“最佳演讲稿”“最佳演讲者”等奖项。
活动三:演讲:青年当自强不息
作业
完成活动三中以“自强不息”为话题,3分钟左右演讲稿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