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岳阳楼记》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1《岳阳楼记》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28 16:05:28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岳阳楼记》
【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熟读课文直至成诵,能主动积累掌握文言实词的意义、用法和名言警句。
2.引导学生参照注释理解课文内容,能朗读出排比、对偶句的感情和气势,体会作品语言的文采和诗意。
3.指导学生比较阅读课内外借景抒怀的古诗文,能分析其中写景、抒情和议论间的关系,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异同。
【拓展资源】
《游岳阳楼记》《诗三首》
【课型及课时建议】
教读引领课+组文阅读课 2课时
第1课时 指导探究
【本课时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熟读课文直至成诵,主动积累文言实词的意义、用法和名言警句。
2.指导学生参照注释理解课文内容,能朗读出排比、对偶句的情感和气势,体会作品语言的文采和诗意。
【课型】教读引领课
【教学过程】
活动一:引导学生了解作品创作背景及相关文学文化常识。
(一)观赏名楼,走进文本
教师展示江南三大名楼——黄鹤楼、滕王阁、岳阳楼。黄鹤楼有“黄鹤一去不复返”的怅惘,滕王阁有“落霞与孤鹜齐飞”的绚烂,而岳阳楼的灵魂,藏在范仲淹的《岳阳楼记》里。
(二)理解题目,知晓文体
题目是“岳阳楼记”,“记”是古代常见的文体。我们学过的“记”都有哪些,它们侧重点有何不同?有的重叙事,有的重写景,有的重在说明,《岳阳楼记》则重在借记述的对象来抒情言志。
补背景:范仲淹的挚友滕子京被贬到岳州做知州,重修岳阳楼。当时,范仲淹亦被贬在邓州做官。滕子京请范仲淹为重修岳阳楼写记,并送去一本《洞庭晚秋图》。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象,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范仲淹借给岳阳楼作记,一方面重申自己的政治抱负,另一方面勉励、规劝友人。
活动二:指导学生运用文言阅读“三字诀”,疏通文意。
(一)方法指导:文言“三字诀”
看注释(优先借助课下注解)
联语境(结合上下文推断词义)
辨词性(通过词性判断用法)
(二)分段疏通:解词义,通文意
学生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助读资料,按“三字诀”流程疏通段落大意,在书中标注重点词语(课下注释明确标明的实词)的意义、用法,并把疑难处(书中没有明确字意的实词)圈画出来,交流结束每组派代表分享,并全班集体答疑,教师指导和订正。
“三字诀”应用示例:
句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滕子京”是官员,“谪”前文无直接解释,但后接“守巴陵郡”,结合“谪”的常见语境(古代官吏降职),可推测“谪”是“被贬官”之意。
“守”后带宾语“巴陵郡”,“守”与官职相关,结合“谪”(被贬),推测为“担任太守”。
句意:滕子京被贬官后担任巴陵郡的太守。
句2:百废具兴
“百”修饰“废”,“兴”为动词,就“废”所在的位置推测应为名词,推测词义为“荒废的事”。
句意:各种荒废的事业全都兴办起来了。
句3: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气象”在句中处于主语位置,结合“万千”(形容繁多、多样),以及课文中对“朝晖夕阴”的解释,推测“气象”指的是“景物、景象”。
句意:早晚阴晴明暗多变,(湖上的)景象千变万化。
句4:商旅不行
“商旅不行”中“商旅”是商人和旅人,“行”是动词,结合前面的天气情况,推测“不行”为“不能出行”。
句意:商人和旅客不能出行。
句5:而或长烟一空
“或”在文言中有或许、有时、有的人、或者等意。在句中根据“长烟一空”之意,推测“或”为“有时”之意。
句意:有时大片的烟雾完全消散。
句6:或异二者之为
“或”,前文是“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后接“异二者之为”,表推测,推断“或”为“或许、也许”之意。
“二者之为”中“二者”指前文迁客骚人的悲与喜,从“为”所在的位置判断,应为名词,推测是“表现、行为”之意。
句意:或许和这两种人的表现不同。
活动三:指导学生通过诵读感受对偶之美和排比之势
(一)学生自主阅读全文,圈出对偶句和排比句,选择最喜欢的一组句子,大声朗读,并用“读这组句子,我仿佛看到了___(概括景色特点),感受到了____(作者情感)”的句式表达诵读体会。
(二)以小组为单位,选定一组对偶句和一组排比句,讨论怎么读更有味道,更能把握住作者情感,并每组派代表展示诵读。
示例:
对偶句“沙鸥翔集,锦鳞游泳”,重读“翔集”“游泳”,语调轻快,语速平缓,体现景象的动态美。
排比句“淫雨霏霏,连月不开……薄暮冥冥,虎啸猿啼。”重读动词和形容词,突出阴沉凄凉的氛围:从“淫雨霏霏”开始,语气逐渐沉重,到“虎啸猿啼”时达到低沉压抑的顶点,通过语气的层层递进,让听众感受到洞庭湖阴雨天气下的萧瑟与悲凉,体会排比句“以多组句式叠加增强情感浓度”的表达效果。
(三)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诵读,想象文字展现的画面,体会文章的文采和诗意。用“我读____句,仿佛看到了___(描绘画面),其中____词用得妙,因为___ _”的句式,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感受到的文采和诗意。
示例:
我读“沙鸥翔集,锦鳞游泳”一句,仿佛看到了一群沙鸥在湖面上飞翔,有的翅膀一收,落在船舷上休息,水里的鱼穿着‘花衣服’,一摆尾巴就游远了,水面荡起一圈圈波纹,其中“翔集”“游泳”用得好,展现了动物不同状态的美感,动静交织,充满生机,富有诗意。
活动四:引导学生梳理各段内容,辨识表达方式,体会作者匠心。
用四个字概括各段内容,并分析其运用的表达方式,小组讨论后展示:
第1段:修楼嘱文(叙事) 第2段:洞庭总览(写景)
第3段:阴雨悲情(写景+抒情) 第4段:晴和喜情(写景+抒情)
第5段:忧乐言志(议论)
作者从叙述滕子京重修岳阳楼之事着笔,借丰富的想象浓墨重彩地描写了不同境遇之人在岳阳楼上所观洞庭之景的不同情状,替迁客骚人们直抒胸臆,自然引出古仁人的志趣抱负,向友人和天下与自己有同样情怀的同道人表明自己的政治理想。
叙事是全文的引子,写景是抒情、议论的铺垫,抒情是转向议论的自然过渡,议论是全篇的统率、灵魂和有力收束。起、承、转、合自然过渡,一气呵成。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用“三字诀”疏通文意,掌握了文言解读的有效路径,体会了对偶、排比句的美感与文采,还领略了作者基于表达的需要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匠心巧思。整体提升文言文的鉴赏能力。
【作业】
1.用“三字诀”整理本课重点字词,制成卡片。
2.积累文章中的名言警句。
【板书设计】
第2课时 辅助实践
【本课时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借景抒情手法的表达效果。
2.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写景、抒情和议论之间的关系,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型】组文阅读课
【教学过程】
导入:
文章描写了岳阳楼哪些景色?作者为何花费大量笔墨写景?这些景与“情”有何关系?
活动一:引导学生品景语 悟情语
(一)朗读第2段,结合关键词语,品味岳阳楼景色中蕴蓄的情感。
明确:“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在空间上写出湖面的广阔浩渺,气势雄浑;“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在时间上表现景象的千变万化。
(二)小组合作,朗读第3-4段,找出描写“淫雨霏霏”“春和景明”的语句,以及对应的“迁客骚人”的情感语句,结合自身经历推测他们情感变化的原因。
(三)思考这种“景变→情变”的写法,有什么作用?
活动二:引导学生对比“古仁人”,悟情怀差异
(一)齐读第5段“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思考:古仁人的情感与迁客骚人有何不同?
明确:古仁人的情感不随景物、境遇变化,他们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二)小组讨论,你觉得范仲淹是哪一类人?
(学生可结合对范仲淹的了解来进行分析,也可从文中找语句来佐证。)
明确:“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这句话以反问收束,字里行间满是对“古仁人”的推崇与认同。范仲淹在文中明确阐释了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境界,而结尾的慨叹,实则是将自己归入了追寻这种境界的行列。
活动三:引导学生对比阅读,体会不同情怀
(一)联系背景,品悟议论中的情怀
找出文中议论语句,分析其与范仲淹生平经历的关联,理解他的政治理想。
背景资料:
范仲淹,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他为官敢于直谏,曾因反对刘太后独揽朝政,被贬河中府。任上仍关心民生,督导地方治理。后因弹劾宰相吕夷简任人唯亲,被贬睦州。在此创办中国古代第一所州县官办学校。后移苏州,在苏州时主持修治太湖水利,解除水患,兴办学堂。后任参知政事(副宰相),提出革新朝政建议,触动保守派利益,被贬邓州。他为政宽简,深得民心。曾负责西北边防,屡立战功,当时边塞流行着“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的赞颂之语。
(二)阅读丛书中的诗文,深入理解作者情怀。
学生借助注释、译文自主阅读《游岳阳楼记》《诗三首》,思考:同样是登楼,为何不同的人登楼的所见所感却大不同?依据登楼人的所见所想所感,梳理诗文作者表达的情怀。
师生共同梳理提炼诗文间的区别。
《岳阳楼记》是“景→情→议”层层递进,写景是基础,抒情是过渡,议论是升华;其他诗文多“景→情”直接关联,用简洁的“景”托“情”,少议论但情感更直接。景是触发点,情是核心。
【布置作业】
以“我眼中的忧乐观”为题写一段话,来表达自己观点。(联系现实,如责任、担当等),不少于200字。(共37张PPT)
《岳阳楼记》
+
《游岳阳楼记》《诗三首》
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教读引领+组文阅读课 2课时
1.熟读课文直至成诵,能主动积累文言实词的意义、用法和名言警句。
2.参照注释理解课文内容,能朗读出排比、对偶句的情感和气势,体会作品语言的文采和诗意。
3.能分析写景、抒情和议论间的关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目标
第1课时 指导探究
“江南三大名楼”
湖北武汉
黄鹤楼
江西南昌滕王阁
湖南岳阳岳阳楼
活动一:了解创作背景及文学文化常识
《桃花源记》
《小石潭记》
“记”, 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 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在写法上大多以记述为主而兼有议论、抒情。
《岳阳楼记》
《核舟记》
叙事
写景
说明
言志
范仲淹的挚友滕子京被贬到岳州做知州,重修岳阳楼。当时,范仲淹亦被贬在邓州做官。滕子京请范仲淹为重修岳阳楼写记,并送去一本《洞庭晚秋图》。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象,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
范仲淹借给岳阳楼作记,一方面重申自己的政治抱负,另一方面勉励、规劝友人。
活动二:用疏通文意“三字诀”读懂全文
疏通文意“三字诀”
看注释(优先借助课下注解)
联语境(结合上下文推断词义)
辨词性(通过词性判断词义)
“谪”前文无直接解释,但后接“守巴陵郡”,结合“谪”的常见语境(古代官吏降职),可推测“谪”是“被贬官”之意。
“守”后带宾语“巴陵郡”,“守”与官职相关,结合“谪”(被贬),推测为“担任太守”。
句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句意:滕子京被贬官后担任巴陵郡的太守。
句2:百废具兴
“百”修饰“废”,“兴”为动词,就“废”所在的位置推测应为名词,译为“荒废的事业”。
句意:各种荒废的事业全都兴办起来了。
句3: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气象”在句中为名词,结合“万千”(形容繁多、多样),以及课文中对“朝晖夕阴”的解释,推测“气象”指的是“景物、景象”。
句意:早晚阴晴明暗多变,(湖上的)景象千变万化。
句4:商旅不行
“商旅不行”中“商旅”是商人和旅人,“行”是动词,结合前面的天气情况,推测“不行”为“不能出行”。
句意:商人和旅客不能出行。
句5:而或长烟一空
“或”在文言中有或许、有时、有的人、或者等意。在句中根据“长烟一空”之意,推测“或”为“有时”之意。
句意:
有时大片的烟雾完全消散。
句6:或异二者之为
“或”,前面是“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后接“异二者之为”,表推测,推测“或”为“或许、也许”。
“二者之为”中的“二者”指前文迁客骚人的悲与喜,就“为”所在位置判断其是名词,推测为“表现、行为”。
句意:
或许和这两种人的表现不同。
活动三:诵读,感受对偶之美和排比之势
(一)自主阅读全文,圈出对偶句和排比句,选择最喜欢的一组句子,大声朗读,并用“读这句时,我仿佛看到了
(概况景色特点),感受到了 , (作者情感)”的句式表达诵读体会。
(二)以小组为单位,选定对偶句和排比句各一组,讨论怎么读更有味道,并每组派代表展示诵读。
参考示例:
对偶句“沙鸥翔集,锦鳞游泳”,重读“翔集”
“游泳”,语调轻快,语速平缓,体现动态美。
(三)结合诵读,想象文段展现的画面,用“我读
句,仿佛看到了 (描述画面),觉得 词用得妙,因为 ”的句式,在小组内交流自己体会到的文采和诗意。
参考示例:
我读“沙鸥翔集,锦鳞游泳”一句,仿佛看到了一群沙鸥在湖面上飞翔,有的翅膀一收,落在船舷上休息。水里的鱼穿着花衣,一摆尾巴就游远了,水面荡起一圈圈波纹,其中“翔集”“游泳”两词用得好,展现了动物不同状态的美感,动静交织,充满生机,富有诗意。
活动四:梳理内容,体会表达方式中的匠心
小组交流,用四个字概括各段内容,并分析其运用的表达方式及其作用。
第1段:修楼嘱文(叙事)
第2段:洞庭总览(写景)
第3段:阴雨悲情(写景+抒情)
第4段:晴和喜情(写景+抒情)
第5段:忧乐言志(议论+抒情)
岳阳楼记
记叙缘由
议论抱负
岳阳楼景色
览物之情
全文引子(起)
抒情铺垫(承)
议论过渡(转)
全文收束(合)
作业
1.用“三字诀”整理本课重点实词,制成卡片。
2.积累文中的名言警句。
第2课时 辅助实践
活动一:品景语,悟情语
(一)朗读第2段,结合关键词语,品味岳阳楼景色中蕴蓄的情感。
参考示例:
“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在空间上写出湖面的广阔浩渺,气势雄浑;“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在时间上表现景象的千变万化。
(二)小组合作,朗读第3-4段,找出描写“淫雨霏霏”“春和景明”的语句,以及对应的“迁客骚人”的情感语句,结合自身经历推测他们情感变化的原因。
淫雨霏霏……虎啸猿啼,登斯楼也,……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春和景明……此乐何极,登斯楼也,……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个人遭遇
周围环境
迁客骚人
以物喜、以己悲
(三)思考这种“景变→情变”的写法,有何作用?
活动二:对比“古仁人”,悟情怀差异
(一)齐读第5段“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思考:古仁人的情感与迁客骚人有何不同?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二)小组讨论:你觉得范仲淹是哪一类人?
(学生可结合对范仲淹的了解来进行分析,也可从文中找语句来佐证。)
明确:“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这句话以反问收束,字里行间满是对“古仁人”的推崇与认同。范仲淹在文中明确阐释了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境界,而结尾的慨叹,实则是将自己归入了追寻这种境界的行列。
活动三:对比阅读,体会不同情怀
范仲淹,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他为官敢于直谏,曾因反对刘太后独揽朝政,被贬河中府。任上仍关心民生,督导地方治理。后因弹劾宰相吕夷简任人唯亲,被贬睦州。在此创办中国古代第一所州县官办学校。后移苏州,在苏州时主持修治太湖水利,解除水患,兴办学堂。后任参知政事(副宰相),提出革新朝政建议,触动保守派利益,被贬邓州。他为政宽简,深得民心。曾负责西北边防,屡立战功,当时边塞流行着“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的赞颂之语。
(一)找出文中议论语句,分析其与范仲淹生平经历的关联,理解他的政治情怀。
(二)阅读丛书中的诗文《游岳阳楼记》《诗三首》, 思考:为何登同一座楼,不同的人所见所感却大不同,依据写景、抒情、议论句,体悟诗文作者的情怀。
写景抒情议论关系
《岳阳楼记》是“景→情→议”层层递进;写景是基础,抒情是过渡,议论是升华。
其他诗文多“景→情”直接关联,用简洁的“景”托“情”,少议论但情感更直接。景是触发点,情是核心。
作业
以“我眼中的忧乐观”为题写一段话(联系现实,如责任、担当等),表达自己观点。不少于200字。
岳阳楼记
板书设计
迁客骚人:以物喜,以己悲
着眼功名利禄荣辱得失
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忧君忧民忧国先忧后乐
岳阳楼上日衔窗,
影到深潭赤玉幢。
—唐·元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