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环境中的生态因素
1.下列关于生态因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生态因素是指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
B.生态因素指以某种生物为食的所有其他生物
C.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温度、水、空气等
D.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2.下列影响水稻生长的生物因素是 ( )
A.阳光 B.空气 C.蝗虫 D.温度
3.(传统文化)“仓充鼠雀喜,草尽兔狐愁。”这句诗中的鼠与雀、狐与兔之间的关系分别是 ( )
A.仅捕食 B.仅竞争 C.合作和捕食 D.竞争和捕食
4.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许多俗语、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生物学知识,请从生物学视角来回答下列生物学知识:
(1)公园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作 。它分为两类,像阳光、空气、水分和土壤等属于 。
(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影响桃花盛开的非生物因素是 。
(3)“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此诗句中草和豆苗之间是 关系。
(4)蜜蜂的群体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是 关系。
(5)猫捕鼠指的是 关系。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5.下列不属于生物适应环境的是 ( )
A.沙漠中生活的骆驼,蹄子宽大
B.鱼生活在水中,用鳍游泳
C.在干旱环境中生活的植物,根特别发达
D.蚊子飞行时翅的振动发出声音
6.雷州半岛海岸线分布着超九千公顷的红树林,它们的根有“拒盐”功能,叶片有“泌盐”功能,可以生活在滩涂上,这体现了 ( )
A.生物适应环境 B.生物影响环境 C.环境影响生物 D.环境适应生物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7.炎热的夏季,校园里的香樟树下温度较低、空气湿度较大,这主要体现了 ( )
A.生物适应环境 B.环境影响生物
C.生物影响环境 D.适应具有普遍性
8.生物与环境关系密切。下列实例中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
A.仙人掌的肉质茎表面长满了尖刺
B.地衣加速岩石风化成土壤
C.骆驼体温升高到40.7 ℃才出汗
D.瓶子树雨季贮水使其度过旱季
1.下列哪项不是影响生活在河中的鲫鱼的生态因素 ( )
A.河中水质 B.水的温度
C.同种的鱼 D.河岸上吃草的羊
2.长白山人参被誉为“百草之王”“稀世珍宝”,民间称人参为长白山上三宝之首,是吉林省著名的中草药特产。若要人工养殖人参,最适宜的环境应为 ( )
A.高温 B.强光照射
C.弱光 D.干旱
3.(2024海南中考)塞罕坝人50多年坚持植树造林,极大缓解了沙尘暴灾害。下列选项与所描述的生物与环境关系一致的是 ( )
A.惊蛰雨雷,小麦成堆
B.大树底下好乘凉
C.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4.(传统文化)宋代诗人苏麟有“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的诗句。下列选项中,与该诗句体现的生物与环境关系一致的是( )
A.蚜虫滋生导致小麦减产
B.蚯蚓的活动使土壤疏松
C.过度放牧加速草场退化
D.大雨过后蚯蚓爬出地面
5.(2024威海中考)神农架山间的一种野菊花,能发出阵阵芳香,当被移栽到其他地方后,就不能散发香味。由此可见 ( )
A.生物能适应环境 B.环境能适应生物
C.生物能影响环境 D.环境能影响生物
6.过度放牧会使草场逐渐沙漠化。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分析,下列与之相同的是 ( )
A.沙漠中的植物根系发达
B.绿色植物能够净化空气
C.野兔随季节换毛
D.北极海豹的皮下脂肪非常厚
7.秦岭国家植物园是世界上最具自然风貌的植物园,园内除了有丰富的植物资源,还有多种国家珍稀保护动物,如大熊猫、朱鹮、金丝猴和羚牛等。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秦岭国家植物园中植被分带清晰,主要受温度的影响,温度属于生态因素中的 (填“生物”或“非生物”)因素。
(2)秦岭金丝猴又名川金丝猴秦岭亚种,出生时体型很小,成年时体型中等,且在成年后可以繁衍后代,这说明金丝猴能生长、发育和 。它们过着树栖群居生活,以野果、嫩芽、竹笋和苔藓植物为食,这说明生物的生活需要 。
(3)在炎热的夏季,走进秦岭国家植物园,我们会感到空气清新、凉爽。这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生物会 (填“适应”或“影响”)环境。
8.(科学探究)小秦的爷爷喜欢养鸟,经常购买活的黄粉虫作为鸟食,剩余的黄粉虫用玉米粉暂时饲养着。一天,小秦看见窗台边饲养黄粉虫的容器盖子打开着,走过去一看,发现玉米粉表面几乎见不到黄粉虫,黄粉虫全部钻到玉米粉堆里去了。这是为什么呢 光会影响黄粉虫的分布吗 小秦决定自己动手来弄明白这个问题。
小秦取来一个厚实的敞口纸盒,左侧盖上小木板,右侧盖上 ,使纸盒内形成明亮和阴暗两种环境(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在两侧的中央各放入10只大小相近、活动状况相似的黄粉虫。静置2分钟后,每隔1分钟记录一次明亮和阴暗处的黄粉虫数目。
(1)实验装置中纸盒的右侧应该如何处理 请将实验过程填写完整。本实验的变量是 。
(2)本实验不能只用1只黄粉虫做实验,原因是
。
(3)小秦又重复进行了两次实验,统计数据时应求三次实验数据的 。
(4)小秦观察统计的结果如下表所示,分析实验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
时间 (分钟) 2 3 4 5 6 7 8 9 10
明亮 6 4 4 6 6 2 2 0 1
阴暗 14 16 16 14 14 18 18 20 19
(5)调整实验装置,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小秦在纸盒两侧分别放置了等量的含水量90%的饲料和含水量10%的饲料,统计、计算黄粉虫在两侧的分布情况。这次小秦探究的问题是
【详解答案】
基础达标
1.B 2.C 3.D
4.(1)生态因素 非生物因素
(2)温度 (3)竞争 (4)合作 (5)捕食
5.D 6.A 7.C 8.B
能力提升
1.D 解析:鲫鱼生活在水中,影响鲫鱼生活的因素主要有光、温度、水、空气、同种的鱼和不同种的其他水中生物。河岸上吃草的羊和鲫鱼生活的环境不同,对鲫鱼没有直接影响,因此不属于影响鲫鱼生活的生态因素。故选D。
2.C 解析:人参是一种喜阴植物,适宜在弱光环境下生长。高温、强光照射和干旱都不利于人参的生长。因此,最适宜的环境应为弱光,C正确,A、B、D错误。故选C。
3.B 解析:塞罕坝人植树种草,极大缓解了沙尘暴灾害,这属于生物影响环境。“惊蛰雨雷,小麦成堆”属于环境影响生物;“大树底下好乘凉”属于生物影响环境;“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属于环境影响生物;“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属于环境影响生物。故选B。
4.D 解析:“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体现了环境因素中的水和阳光对生物的影响;蚜虫滋生导致小麦减产,是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蚯蚓的活动使土壤疏松是生物影响环境;过度放牧加速草场退化是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大雨过后蚯蚓爬出地面体现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综上所述,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5.D 解析:神农架山间的一种野菊花,能散发出阵阵芳香,而把它移栽到其他地方,就不能散发出香味,体现了环境能够影响生物。这是因为其他地方与神农架的水分、土壤、光照、温度等不同。故选D。
6.B 解析:过度放牧使草场沙漠化体现了生物影响环境。沙漠中缺乏水分,植物根系发达使其能够吸收土壤深处的水分,体现了生物能够适应环境,A错误。绿色植物能够净化空气体现了生物能够影响环境,B正确。野兔随季节换毛体现了生物能适应环境,C错误。北极海豹的皮下脂肪非常厚体现了生物能适应环境,D错误。故选B。
7.(1)非生物 (2)繁殖 营养 (3)影响
解析:(1)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作生态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等,生物因素包括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故温度属于生态因素中的非生物因素。(2)秦岭金丝猴出生时体型很小,成年时体型中等,体现生物能够生长,在成年后可以繁衍后代,说明生物能够生长、发育和繁殖。秦岭金丝猴以野果、嫩芽、竹笋和苔藓植物为食,补充生活所需的营养,说明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3)生物影响和改变环境是指由于生物的存在或者某些活动,使得环境有了变化。在炎热的夏季,走进秦岭国家植物园,我们会感到空气清新、凉爽,这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生物影响环境。
8.玻璃板 (1)光
(2)只用一只黄粉虫,实验具有偶然性
(3)平均值
(4)光会影响黄粉虫的分布,黄粉虫喜欢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
(5)不同含水量的饲料会影响黄粉虫的生活吗
解析:(1)按照题图所示设置一边玻璃板一边小木板,这个实验所探究的影响黄粉虫分布的非生物因素是光,即该实验的变量是光,有光与无光形成了一组对照实验。(2)本实验不能用1只黄粉虫,所用黄粉虫的数量要多,因为这样可以减少其他偶然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的误差。(3)为了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实验要重复多次才能得到可靠的结果,最后取实验数据的平均值。(4)得出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光对黄粉虫的生活有影响,黄粉虫喜欢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5)根据题意,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小秦在纸盒两侧分别放置了等量的含水量90%的饲料和含水量10%的饲料,故本实验中不同含水量的饲料作为变量,可提出相关问题:不同含水量的饲料会影响黄粉虫的生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