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1 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同步练习(含答案)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5.2.1 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同步练习(含答案)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9-29 15:44: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节 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从生态系统视角看生态环境问题
1.湖泊中有一条食物链:藻类→水蚤→鱼→鱼鹰。若该湖泊被化学药剂DDT(一种杀虫剂)污染,四类生物体内DDT含量最多和最少的生物分别是 (  )
A.水蚤、鱼 B.藻类、鱼鹰
C.鱼、水蚤 D.鱼鹰、藻类
2.某湖水被DDT污染,经检测发现该生态系统中三种生物体内的DDT含量分别是甲:2.0×10-6 mol/L;乙:0.005×10-6 mol/L;丙:77.5×10-6 mol/L,如果这三种生物能形成一条食物链,那么这条食物链是 (  )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乙→甲→丙
D.丙→甲→乙
3.下列有关生态系统服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就是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服务
B.生态系统服务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C.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实现依赖于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D.人类的活动不会削弱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探讨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4.要提高一个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下列方法中最有效的是 (  )
A.减少分解者的数量
B.增加消费者的数量
C.减少生产者的数量
D.增加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5.回答下列问题:
(1)在草场上适度放牧,草场会由于牧草的不断生长而基本维持原状,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能力。草原上牧草与牲畜的关系是    (填“共生”“竞争”或“捕食”)。
(2)草场上放养的牲畜太多,会严重破坏草场植被,造成土地沙化,这说明生态系统的            。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生态系统    功能就会退化。
分析人类活动影响生态环境的事例
6.(2024上海中考)下列各种做法中,有利于生态环境改善的是 (  )
A.草原进行轮换放牧
B.农业生产大量施用杀虫剂和除草剂
C.长期使用含磷洗衣粉
D.垃圾混合丢弃
7.下列人类活动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是 (  )
A.围湖造田 B.开采矿藏
C.喷药灭虫 D.退耕还林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8.下列哪种气体和酸雨的形成有关 (  )
A.氧气
B.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
C.氮气
D.二氧化碳
9.下列做法不会造成酸雨的是 (  )
A.塑料垃圾的燃烧
B.乱砍滥伐
C.工业废气随意排放
D.汽车尾气不经处理排放
10.在“探究模拟酸雨对生物的影响”的实验中,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可用食醋和清水配制模拟酸雨,把pH控制在6以上
B.可测定模拟酸雨条件下种子的发芽率来判断
C.该实验需要设计对照实验,对照组用清水处理
D.实验组和对照组中每组所用种子数量不宜太少
1.科研小组为研究某种不易分解的有毒物质对池塘生态系统的影响,测定水体及其中一条食物链中各生物体内该有毒物质的含量,如图。此食物链中的生产者是生物 (  )
A.甲 B.乙 C.丙 D.丁
2.某地常年栖息着约30万只鸟类,其中农林害虫的主要天敌灰椋鸟就有10万只之多。该地欲招引20万只以上灰椋鸟,大规模种植其喜居树种并清除其他树种,该措施的实施将使该地 (  )
A.农林害虫数量激增
B.食物网越来越复杂
C.鸟的种类趋于多样
D.自我调节能力减弱
3.下列人类活动影响生态环境的事例中,叙述错误的是 (  )
A.滥伐森林会造成当地水土流失等一系列问题
B.植树造林就是为了获取大量木材
C.近几十年来,由于化石燃料的大量开采和使用,温室效应增强
D.若沿海一些工厂将工业污水直接排进江、湖,会造成江、湖污染
4.如图是一个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食物网中,生产者是    ,共有食物链    条。
(2)图中所有生物若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要补充非生物部分和    (填“生产者”“消费者”或“分解者”)。
(3)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能力。
(4)该生态系统中,鹰和蛇的关系是    。
(5)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进行着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且能量传递具有单向性和逐级递减的特点,平衡状态下,该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少的生物是    。
5.(科学探究)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成分之一。为了探究常见城市绿化树清除大气中二氧化硫的能力,某研究团队测定了我国南方地区芒果、大叶榕、红花羊蹄甲三种植物的叶片对二氧化硫的清除率(以4 g活性炭对二氧化硫的清除率80%为对照),实验数据如下表,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不同植物类别对二氧化硫的清除率
植物类别 叶片质量(g) 二氧化硫清除率(%)
芒果 40 93
大叶榕 x 90
红花羊蹄甲 40 85
注:通过实验测定,40 g新鲜植物叶片的干物质量约相当于4 g活性炭。
(1)该研究团队探究的问题是                    
(2)该实验探究的变量是        ,大叶榕的叶片质量x应为    g,选择该质量是为了遵循    原则。
(3)为避免偶然因素的影响,研究团队还应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    。
(4)相比于活性炭的吸附作用,植物通过自身代谢清除二氧化硫的效果更    。相同叶片质量条件下    的叶片对二氧化硫的清除效果最好。
(5)要降低城市酸雨的发生率,除了选种吸附二氧化硫的植物外,请你再提出一项降低空气中二氧化硫含量的合理建议:
 。
【详解答案】
基础达标
1.D 2.C 3.D 4.D
5.(1)自我调节 捕食
(2)自我调节能力有一定的限度 服务
6.A 7.D 8.B 9.B 10.A
能力提升
1.C 解析: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据图可知有毒物质的含量由少到多分别是池塘水、生物丙、生物乙、生物甲、生物丁。池塘水属于非生物部分,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以最高级消费者为终点,该食物链是生物丙→生物乙→生物甲→生物丁,所以,此食物链中的生产者是生物丙。故选C。
2.D 解析:由于灰椋鸟是农林害虫的主要天敌,如果灰椋鸟的数量增加,那么理论上农林害虫的数量应该会减少,而不是激增,A不符合题意。题目中只提到了增加灰椋鸟的数量,并没有提到增加其他物种,因此不能确定食物网是否会变得更加复杂。而且,清除其他树种可能会减少食物网的复杂性,B不符合题意。题目中只提到了增加灰椋鸟的数量,并没有提到其他鸟类的数量或种类会增加。而且,清除其他树种可能会减少其他鸟类的栖息地,导致鸟的种类减少,C不符合题意。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与物种种类和复杂性有关。当大规模种植灰椋鸟喜居的树种并清除其他树种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减弱,D符合题意。故选D。
3.B 解析:植树造林不光是为了获取大量的木材,更重要的是涵养水源、保护环境。故选B。
4.(1)草 4 (2)分解者
(3)自我调节 (4)捕食和竞争 (5)鹰
解析:(1)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图中生产者是草。图中食物链有草→鼠→狐,草→兔→鹰,草→鼠→鹰,草→鼠→蛇→鹰,共4条。(2)生态系统由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组成,食物网中含有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要构成生态系统,还要有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3)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4)鹰和蛇都吃鼠,属于竞争关系;鹰吃蛇,属于捕食关系。(5)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进行着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所以在生态系统中,该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少的生物是位于食物链顶端的鹰。
5.(1)常见城市绿化树清除大气中二氧化硫的能力相同吗
(2)绿化树的种类(或植物类别) 40 单一变量
(3)重复实验
(4)好 芒果
(5)使用清洁能源(或工厂要安装净化废气的装置)
解析:(1)由题干内容可知,本实验可提出的问题是常见城市绿化树清除大气中二氧化硫的能力相同吗 (2)在探究一种条件对探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该不同的条件即为变量。实验中分别测定了我国南方地区芒果、大叶榕、红花羊蹄甲三种植物的叶片对二氧化硫的清除率,所以,该探究实验的变量为绿化植物的种类。大叶榕的叶片质量x应为40 g,选择该质量是为了遵循单一变量原则。(3)对照实验还应遵循重复实验原则,为避免偶然因素的影响,研究团队还应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重复实验。(4)由表格可知,相比于活性炭的吸附作用,植物通过自身代谢清除二氧化硫的效果更好。相同叶片质量条件下芒果的叶片对二氧化硫的清除效果最好。(5)为了降低空气中二氧化硫的含量,我们可以减少煤、石油等燃料的燃烧,使用清洁能源;工厂要安装净化废气的装置等。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