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复习三(第五单元 生物与环境) 测试题(含答案)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阶段复习三(第五单元 生物与环境) 测试题(含答案)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9-29 15:52: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阶段复习三(第五单元 生物与环境)
一、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1.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    和    的因素。
2.生态因素的分类
生态因素 举例
非生 物因 素     阔叶林分布在海拔低的地方,针叶林分布在海拔较高的地方
光 万物生长靠太阳
    沙漠上只有靠近水源的地方出现绿洲
空气 大雨过后,蚯蚓纷纷爬出洞穴
生 物 因 素     狮子捕食斑马;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杂草与作物争夺水、肥和空间
共生 真菌与藻类共生形成地衣
寄生 噬菌体与细菌;蛔虫和人
合作 蚂蚁群体、蜜蜂群体
3.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举例
生物  环境 海豹的皮下脂肪很厚;沙漠中的骆驼排尿少
生物    环境 森林能净化空气;蚯蚓能疏松土壤
二、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1.概念: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    与    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作生态系统,如一片森林、一块农田等。
2.生态系统的组成
组成 成分及作用
生物 部分     绿色植物(能自己制造有机物)
    动物(直接或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
    一些细菌、真菌(把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
非生物部分 阳光、空气、水和土壤等
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3.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1)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        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联系。
(2)食物网:多条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    和    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    和    流动的。
4.生态系统的功能
(1)    和    是生态系统的两大基本功能。
(2)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来源是    。
(3)物质是    流动、反复利用的,能量是单向流动的。
三、生物圈
1.生物圈的概念及范围:地球上所有的    与其    的总和。包括   的底部、 
的表面和整个水圈。
2.生态系统的类型:森林生态系统(“    ”“地球之肺”)、湿地生态系统(“    ”)、草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以    为主,动植物相对较少,人的作用非常大)、城市生态系统(    起重要的支配作用,植物种类和数量    )。
3.生物圈是由各类型的生态系统组成的   ,是地球上最大的   ,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四、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人类从生态系统获得的各种惠益称为        ,这是人类    的基础。
2.人类面临多种生态环境问题的实例:污染物会沿着    传递并积累。广泛使用DDT,会破坏生态系统的    ,削弱生态系统的    ,从而造成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3.生态系统具有     能力,可以在受到一定程度的外界影响后逐步恢复原有的     
与    。但是这种能力是有一定    的,如果外界干扰超过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就会    。
4.人类活动影响生态环境的事例
(1)水污染导致湖泊出现    ;非法捕杀和走私濒危    ;乱砍滥伐;河流湿地或滩涂被大量开发等。
(2)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成因:主要是人类活动向大气中排放大量    、    等造成的。
危害:破坏土壤、使水源酸化,影响动植物的生长等。
五、维护生态安全
1.生态安全:指        能够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使人类的    不受生态环境问题威胁的状态与能力。
2.维护生态安全的对策: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水、动植物等    ,防治环境    ,保护和修复        。
3.山水林田湖草沙是    ,因此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    保护与修复,保护    就是维护生态安全。
1.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关系示意图
2.生态系统中物质与能量的变化示意图    
3.淡水生态系统中污染物沿食物链传递、积累示意图
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
1.提出问题: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吗
2.作出假设:               。
3.制订并实施计划
(1)设置对照:在铁盘内铺一层湿土,以横轴中线为界,一侧盖上纸板,一侧盖上   。形成以 
为变量的阴暗和    两种环境。
(2)观察记录:将10只鼠妇平均分成    组,分别放入铁盘两侧中央(如图)。静置2分钟,待鼠妇安静下来,每分钟统计一次明亮处和阴暗处的鼠妇    并记录。
(3)数据处理:统计10次,计算全班各组10次数据的    。
(4)实验结束:应将鼠妇放回适合它们生存的        中。
4.实验现象与结论
环境 明亮处 阴暗处
现象 鼠妇数量    鼠妇数量   
结论 光对鼠妇的生活    影响,鼠妇喜欢生活在    的地方
5.实验拓展突破
(1)实验中选取多只鼠妇,而不是2只的目的是                。
(2)本实验的变量是光照,如何保证实验动物出现的变化只能是由光照引起的        。
(3)如何判断实验中A、B两组中哪个是实验组,哪个是对照组             。
针对训练一
(2024凉山州中考)某兴趣小组在探究“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时,使用了10只鼠妇,并设计了如图所示有缺陷的实验装置,小萱同学对该实验设计提出了下列修正意见,其中正确的是 (  )
A.纸盒上面全都用玻璃板盖住
B.将纸盒放在冰箱-2 ℃的冷冻室内
C.纸盒的底部全都铺上细湿土
D.10只鼠妇太多,改成2只
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1.提出问题:酸雨对种子的发芽率有影响吗
2.作出假设:            。
3.制订并实施计划
(1)取三个培养皿,分别标号为甲、乙、丙(如图所示),在每个培养皿的底部各放三层湿润的纱布,并均匀地摆放30粒大小    且新鲜的绿豆种子,同时置于温度适宜且    的环境中。
(2)用食醋和清水配制pH为3和5的两种“模拟酸雨”(pH越小,雨水酸性越大)。每天在甲中喷洒一定量的清水,在乙中喷洒    的pH为3的“模拟酸雨”,在丙中喷洒   的pH为5的“模拟酸雨”。
(3)记录和观察绿豆种子的萌发情况。
4.实验现象及结论:绿豆种子萌发数量最多和最少的培养皿分别是    、    ,另外一个培养皿中绿豆种子萌发数量居中。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5.实验拓展突破:实验中设置甲培养皿的作用是    。每个培养皿不用1粒绿豆种子而用30粒绿豆种子的原因是 
 。
针对训练二
酸雨是指燃烧煤、石油等燃料时产生的二氧化硫等在大气中与水蒸气结合而形成的pH小于5.6的降水。某兴趣小组开展了探究酸雨对水稻幼苗生长的影响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食醋和蒸馏水分别配制pH为6、5、4、3的4种模拟酸雨。
②将50株幼苗等分为5组,每组10株,分别培育在编号为A、B、C、D、E的水槽中,共同放置于适宜的环境中。
③每天用喷壶定时给A组喷洒适量的蒸馏水,给B、C、D、E 4组水稻幼苗的叶和芽分别喷洒等量的不同pH的模拟酸雨。
④连续7天,每天定时观察、认真记录幼苗生长及伤害情况。7天后的实验结果如图:
注:“+”表示伤害程度,“+”越多表示伤害程度越大;“0”表示没有伤害。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2)实验中设置A组,其作用是与其他4组形成    。
(3)实验中,每组用10株幼苗,而不是1株,这是为了避免因偶然因素而产生实验    ,从而提高实验结论的可信度。
(4)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模拟酸雨对水稻幼苗叶和芽的生长有伤害作用,pH在3~7时,pH越小,伤害程度越    。
(5)作为中学生,从自身做起可以减少酸雨的危害,具体措施是    (答出1点即可)。
1.(2024滨州中考)自然界中的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下列实例,不属于生物对环境影响的是 (  )
A.树叶在秋冬季节纷纷飘落
B.过度放牧会使草场逐渐沙漠化
C.在农场中饲养蚯蚓可改善土质
D.在沙漠地区植树造林能防风固沙
2.(2024长春中考)水族箱是小型生态系统,其组成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①代表非生物部分
B.植物是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
C.②包含细菌和真菌
D.其中存在食物链:阳光→植物→动物
3.(2024绵阳中考)位于绵阳市的四川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风景秀丽,环境清幽,是人们避暑纳凉的好去处。回答下列问题:
(1)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动植物种类繁多,其中植物主要以高大乔木为主,从生态系统的类型上讲,属于    生态系统,其自我调节能力比草原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更    (填“强”或“弱”)。
(2)每年5月—7月,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杜鹃花盛开。一般来说,海拔越高,杜鹃花开花越晚,这说明影响杜鹃花开放的主要因素是    (填“光照”或“温度”),该影响因素属于生态因素中的    因素。
(3)在该生态系统中存在着如图所示的食物网:
它由    条食物链组成,其中消费者有    (填字母),D和E是    关系。
4.(2024绥化中考)爱护生物,保护环境是现代公民的基本素养和行为准则。如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的一部分,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在草原生态系统组成中,草属于    者。
(2)当人类排放的有毒物质进入该生态系统,有毒物质可能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在草→鼠→狐这条食物链中,体内有毒物质最多的是    。
(3)以下食物链中书写正确的是    。
A.草→鼠→蛇→鹰
B.草←鼠←蛇←鹰
C.阳光→草→鼠→蛇
D.草→鼠→蛇→细菌
(4)   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它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岩石圈的表面和整个  圈。
(5)生活在荒漠中的骆驼刺根系非常发达,说明生物能够不断地   (填“适应”或“影响”)环境。
【详解答案】
教材要点梳理
一、1.生活 分布
2.温度 水 捕食 竞争
3.适应 影响和改变
二、1.生物 环境
2.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3.(1)吃与被吃
(2)食物链 食物网 食物链 食物网
4.(1)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
(2)太阳
(3)循环
三、1.生物 生存环境 大气圈 岩石圈
2.绿色水库 地球之肾 农作物 人类 少
3.统一整体 生态系统
四、1.生态系统服务 生存和发展
2.食物链 结构 功能
3.自我调节 结构 功能 限度 退化
4.(1)水华 动植物
(2)二氧化硫 氮氧化物
五、1.生态系统服务 生存和发展
2.自然资源 污染 自然生态系统
3.生命共同体 一体化 生物圈
教材图片专练
1.生产 细菌和真菌 动物
2.二氧化碳 光合 氧气
3.微小的水生生物→剑水蚤→蜻蜓的幼虫→小鱼→大鱼 大鱼 微小的水生生物
教材实验突破
实验1: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
2.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鼠妇喜欢生活在阴暗的地方
3.(1)玻璃板 光照 明亮 (2)两 数目 (3)平均值 (4)自然环境
4.少 多 有 阴暗
5.(1)避免偶然性,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2)鼠妇的生长状况相近以及土壤湿度等条件保持相同且适宜
(3)实验组是指接受变量处理的对象组。而对照组是不进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A、B两侧形成的一组对照实验中,其中A组是对照组
针对训练一
C 解析:由图可知,两组实验有光和土壤的干湿度两个不同的条件,实验要探究“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因此应设置除光外,其他实验条件相同且适宜的实验,故可在纸盒的底部全都铺上细湿土,C正确。故选C。
实验2: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2.酸雨对种子的发芽率有影响
3.(1)一致 相同 (2)等量 等量
4.甲 乙 酸雨能够抑制种子的萌发
5.形成对照 避免偶然性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使结果更准确
针对训练二
(1)酸雨会影响水稻幼苗的生长吗(或酸雨对水稻幼苗的生长有影响吗)
(2)对照
(3)误差
(4)大
(5)绿色出行
解析:(1)实验的目的是确定酸雨是否会对水稻幼苗的生长产生影响,以及这种影响的程度如何变化,因此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酸雨会影响水稻幼苗的生长吗 (2)对照实验是唯一变量实验,除变量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且适宜,A组作为对照组,使用蒸馏水,模拟正常雨水环境,以此来比较酸雨对幼苗生长的影响。(3)每组使用10株幼苗而不是1株,是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和偶然性。如果只使用1株幼苗,会出现偶然性,导致实验结果出现偏差。通过增加样本数量,可以更准确地反映酸雨对幼苗的一般影响,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4)根据实验结果,随着模拟酸雨pH的降低,幼苗受到的伤害程度增加。实验表明模拟酸雨对水稻幼苗叶和芽的生长有伤害作用,pH在3~7时,pH越小,伤害程度越大。(5)中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参与减少酸雨的危害,例如减少矿物燃料的燃烧(如少开车,支持公共交通),使用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或参与植树造林活动。这些措施有助于减少大气中的污染物排放,提高空气质量,从而降低酸雨的形成和对环境的危害。
中考真题链接
1.A 解析:树叶在秋冬季节纷纷飘落,是植物对冬季寒冷环境的一种适应,A符合题意;过度放牧会使草场逐渐沙漠化,能体现动物对环境的影响,B不符合题意;在农场中饲养蚯蚓可改善土质,说明生物可以影响和改变环境,C不符合题意;在沙漠地区植树造林能防风固沙,体现了植物对环境的影响,D不符合题意。故选A。
2.D 解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等,①代表非生物部分,A正确;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B正确;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C正确;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阳光,D错误。故选D。
3.(1)森林 强
(2)温度 非生物
(3)5 CDE 捕食和竞争
解析:(1)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动植物种类繁多,其中植物主要以高大乔木为主,属于森林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取决于其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强;反之越弱。该生态系统比草原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强。(2)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海拔每升高1千米气温下降6摄氏度左右,因此一般来说,海拔越高,杜鹃花开花越晚,这说明影响杜鹃花开放的主要因素是温度。(3)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联系叫作食物链。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该食物网由5条食物链组成,即A→C→E,A→C→D→E,B→C→E,B→C→D→E,B→D→E。其中消费者有BDE,图中D和E之间存在着两种关系,一种是捕食关系,另一种是竞争关系。
4.(1)生产 (2)狐 (3)A (4)生物圈 水
(5)适应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