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第六章评估检测卷(含答案)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单元第六章评估检测卷(含答案)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2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9-29 15:56: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第六章评估检测卷
(时间:60分钟 满分:6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2024年的6月6日是第29个全国“爱眼日”。如图为眼球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眼球结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①角膜无色、透明
B.虹膜中央的小孔叫瞳孔
C.②晶状体能折射光
D.在④视网膜上可形成视觉
2.“祝融号”火星探测车传回来的照片上五星红旗光芒耀眼。“耀眼”是强光刺激了眼球内的(  )
A.角膜 B.视网膜 C.虹膜 D.晶状体
3.守门员注视着从远处向他飞来的足球时,其眼球的变化是 (  )
①睫状肌由舒张变为收缩 ②晶状体曲度由小变大
A.①②都正确 B.①②都不正确
C.①正确,②不正确 D.①不正确,②正确
4.如图为某宣传板画中关于近视、远视及矫正透镜的示意图。下列选项中,近视及其矫正透镜分别是 (  )
A.甲、丙 B.乙、丙 C.甲、丁 D.乙、丁
5.“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是我们获取外界信息的重要器官。下列同学们在用眼方面的几种做法中,错误的是 (  )
A.可以躺在床上看书
B.眼与所看书的距离在33厘米左右
C.不长时间看手机
D.不在光线过亮或过暗的地方看书、写字
6.长期用耳机听音乐可能会损伤对声波敏感的细胞,使听力下降;长期用手机观看视频,手机发出的蓝光可能会损伤对光敏感的细胞,使视力下降。上述两类细胞分别位于 (  )
A.耳蜗、视网膜 B.鼓膜、视网膜 C.半规管、虹膜 D.耳蜗、脉络膜
7.下列说法中,与听觉形成过程无关的是 (  )
A.感觉细胞将声波信息传导到听觉中枢,产生听觉
B.声波经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振动
C.耳郭与听觉关系密切,没有耳郭就无法产生听觉
D.振动经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感觉细胞
8.如图是调查学生在嘈杂环境中是否提高耳机音量与听损情况的统计结果,下列是小明分析数据后提出的保护听力的相关倡议,其中科学准确的是 (  )
A.不要让学生戴耳机
B.不在嘈杂环境中提高耳机音量
C.尽量在嘈杂环境中戴耳机,减少噪声的干扰
D.听力受损是因为外界噪声太大
9.2024年3月3日是第二十五个“全国爱耳日”,活动主题是“科技助听,共享美好生活”。如图为耳的结构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若鼻咽部感染,病菌可通过④咽鼓管引发中耳炎
B.长时间戴耳机听音乐,会影响听力
C.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能产生听觉
D.有巨大声响时,张口或闭嘴、堵耳保护⑤鼓膜
10.我们舌的上表面和两侧有许多对味道十分敏感的味细胞,其能辨别的四种基本的味道是 (  )
A.酸、甜、苦、咸 B.酸、甜、苦、辣
C.酸、苦、咸、辣 D.酸、甜、麻、苦
11.如图为缩手反射及痛觉形成的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被针刺后先缩手后感觉到痛
B.缩手反射的传导途径是⑤→④→③→②→①
C.被针刺后产生痛觉的部位是⑤
D.若⑥受损,能发生缩手反射,但没有痛觉
12.有些人的神经系统由于受到过严重的损伤,致使其中的一部分处于死亡或抑制状态,他们有心跳、呼吸,但不能自主活动,没有意识或者意识模糊,被称作植物人。植物人的神经系统可能没有受到损伤的部位是 (  )
A.大脑 B.脑干 C.小脑 D.脊髓
13.流程图可用来表示连续发生的一系列生理活动。下列流程图中正确的是 (  )
A.神经冲动→骨骼肌收缩→骨绕关节活动→产生运动
B.光→瞳孔→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视网膜→视神经→大脑
C.外界声波→外耳道→鼓膜→内耳→听小骨→听神经→大脑
D.外界刺激→效应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感受器
14.某人出现食量大、消瘦、心跳快、情绪易激动等症状。经化验,发现他的体内某种激素水平偏高,医生诊断其患甲亢。该激素是(  )
A.胰岛素 B.性激素 C.甲状腺激素 D.生长激素
15.慢跑是一项很好的有氧运动。人在慢跑时,腿部屈膝。下列关于慢跑时腿部屈膝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骨骼肌牵拉骨绕着关节活动 B.能量来自骨骼肌内的有机物
C.需多组骨骼肌相互配合参与 D.不受神经系统的调节和控制
16.当小明看到校园里丢弃的食品袋时,他将其捡起并放入分类垃圾桶中。将垃圾分类投放这一反射活动的控制中枢位于 (  )
A.大脑皮层 B.小脑 C.脑干 D.脊髓
17.寒冷时,人体会产生如图所示的一系列反应,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人体对寒冷产生的反应属于条件反射
B.图中所示的①是反射弧中的传出神经
C.骨骼肌、肾上腺是反射弧中的感受器
D.体温受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共同调节
18.如图表示关节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关节的结构主要是由图中①②③④构成的
B.结构③中的滑液能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
C.结构②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
D.关节囊与关节的牢固性有关
19.有研究发现,晚上21:00至凌晨1:00,是人体某腺体分泌生长激素的高峰期,该激素能促进人体生长。因此,儿童及少年早睡且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增加身高。这种腺体是 (  )
A.胰岛 B.性腺 C.甲状腺 D.垂体
20.小明在吃某种料理时,突然觉得有苦味,于是立刻吐出查看,才知道食物中混有苦瓜。如图所示为相关的反射弧结构。下列相关叙述合理的是 (  )
A.立刻吐出不是一种反射
B.苦味的感受器位于大脑中
C.觉得有苦味是一种非条件反射
D.味觉的形成离不开大脑皮层
21.据下图分析,下列关于游泳时神经系统发挥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控制泳姿变化 B.乙调节呼吸频率
C.丙维持身体平衡 D.丁感受泳池水温
22.如图为神经元结构模式图,下列关于神经元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①是轴突,③是树突
B.①④都是神经末梢
C.神经元由胞体和突起组成
D.神经元只能接受刺激,不能产生兴奋
23.小俞同学在学校运动会中取得了男子长跑第一名的好成绩。校长要他在台上发表自己的获奖感言时,小俞同学非常激动,不由面红耳赤、心跳加快,话都说不好了。这是由于人体 (  )
A.血液循环系统调节的结果 B.神经、激素共同调节的结果
C.神经调节的结果 D.激素调节的结果
24.如图为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表中各反射的反射弧组成部分与模式图对应的分析正确的是
(  )
选项 反射 反射弧的组成部分
A 望梅止渴 a是角膜
B 谈虎色变 b是听神经
C 缩手反射 c位于大脑皮层
D 膝跳反射 d是传入神经
  
25.如图为“测定反应速度”实验的示意图,下列关于被测试者的反射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感受器是手指的皮肤
B.神经中枢位于脊髓
C.效应器是手部的骨骼
D.夹住的刻度值大小可反映反应速度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个小题,共35分)
26.(每空1分,共7分)研究人员根据人耳(结构如图2)利用空气传导和骨传导听到声音的两种方式,制造出“入耳式耳机”和“骨传导耳机”(如图1),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入耳式耳机”佩戴的部位为图2的[①]    的入口处;“骨传导耳机”佩戴的部位为耳朵外部。
(2)两种耳机形成听觉的区别在于将声波信号传递给[③]    的方式不同。“入耳式耳机”声波信号的传递需经过①传递到[②]    ,②通过振动将声波信号传递给③;“骨传导耳机”则通过声波引起的颅骨振动,直接将声波信号传递到    (填序号),不需要经过①和②的传递。
(3)无论是佩戴“入耳式耳机”还是“骨传导耳机”,③在接收到声波信号后,都会将声波的刺激传到内耳,刺激[⑥]    内相应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将声波信号通过[⑤]    传给
    (填“大脑”“脑干”或“小脑”)的一定区域,从而产生听觉。
27.(每空1分,共8分)如图是人体眼球结构图,请据图回答:
(1)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进入眼球成像,经过的途径是[2]    、房水、[1]瞳孔、[3]    、[4]玻璃体、[5]    。
(2)一个眼睛正常的人既能看清远处的物体也能看清近处的物体,在成像过程中,起调节作用的主要结构是    。视觉形成的部位在        。
(3)沉迷于上网不但会影响学业,而且会因长时间近距离注视屏幕导致晶状体的    且不易恢复原状,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    方,造成近视。
(4)注意用眼卫生,除预防近视外,还应注意饮食营养,如果缺乏    很容易患夜盲症。
28.(每空1分,共6分)资料分析:
案例1:一位妇女脑颅内长了肿瘤,肿瘤压迫大脑形成视觉的区域,结果造成了这位妇女失明。
案例2:一位运动员在跳马比赛中,不幸摔伤腰部,腰部脊髓因此受到了严重损害。尽管及时进行了治疗,并且该运动员的下肢没有任何损伤,却形成了截瘫,下肢丧失运动功能,大小便失禁。
案例3:一位小伙子在劳动中不慎将腰部扭伤,致使由腰部脊髓通向右下肢的神经——右侧坐骨神经受到了压迫。这位小伙子的右下肢没有任何损伤,却出现了麻木和疼痛等症状。
某学习小组将上述资料归纳整理成下表:
案例1 案例2 案例3
受伤部位 脑内肿瘤压迫大脑 ①受伤 右侧坐骨神经受压迫
发病症状 失明 截瘫:下肢丧失运动功能,大小便失禁 ②
(1)请依据上述资料内容和表格示例,完善表格:①    ;②          。
(2)上述资料说明人体的感觉、运动等活动与神经系统有关,神经系统的组成包括中枢神经系统(脑和    )和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和    )。
(3)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由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组成,其中细胞核位于
    部分,长的突起外表大都套有一层鞘,组成神经纤维,神经纤维聚集成束,外面包膜,构成一条    ;神经纤维末端的小分支叫神经末梢。
29.(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7分)“一盔一带,安全常在”,有关研究表明,正确佩戴安全头盔、规范使用安全带能将交通事故死亡风险降低60%~70%,能有效保护群众生命安全。请据图分析回答:
(1)如图1,戴头盔可加强对人头部的保护,从而保护颅腔内神经系统中枢部分的    。
(2)因图2    (填序号)内有调节心跳、呼吸、血压等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所以佩戴头盔能有效降低摩托车、电动自行车事故的死亡率。
(3)某人在骑行过程中未佩戴头盔,导致头部受伤。医生通过膝跳反射检查其神经系统是否受损,请用序号和箭头表示图3中完成膝跳反射的反射弧:              。(3分)
(4)若图3中④上行神经纤维受到损伤,则膝跳反射    (填“能”或“不能”)进行,人    (填“能”或“不能”)感受敲击产生的疼痛。
30.(每空1分,共7分)2型糖尿病是指人体不能有效利用胰岛素,从而出现血糖水平持续升高的疾病。正常人空腹全血血糖为70~110毫克/100毫升,糖尿病患者的空腹全血血糖大于120毫克/100毫升。图1是糖尿病患者和正常人的血糖含量的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
(1)据图判断,曲线    是糖尿病患者,理由是 
  。
(2)AB段血糖含量大幅上升的原因是进食后葡萄糖通过小肠绒毛壁和        进入血液。BC段血糖含量下降的原因是人体胰岛分泌的        调节葡萄糖在人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降低了血糖的浓度。
(3)研究发现:骨骼肌中过多的炎症因子会抑制血液中的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运动一直被认为是治疗和预防2型糖尿病的一种重要方法。运动与骨骼肌中炎症因子浓度是否有关呢 为此,科研小组用大小及患病程度基本相同的20只糖尿病鼠和20只健康鼠进行了相关实验,在运动的第2、4、6周分别测定了健康鼠和患糖尿病鼠骨骼肌中炎症因子的浓度,实验结果如图2:
①患糖尿病鼠和健康鼠进行对照,实验的变量是    。
②与实验开始前相比,患糖尿病鼠运动后炎症因子的含量持续    。说明运动可以通过调节炎症因子的含量治疗2型糖尿病。
③根据实验结果,请你提出一条预防糖尿病的建议:                。
【详解答案】
1.D 解析:①角膜无色、透明,在眼球的最前方,有利于光的透过,A正确。虹膜内有色素,中央的小孔叫瞳孔,瞳孔可以调节进入眼内光的多少,B正确。②晶状体无色、透明,有利于光的通过,很像双凸透镜,是折射光最主要的结构,C正确。④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能够感受光的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是形成物像的部位,视觉的形成是在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D错误。故选D。
2.B 解析:视觉的形成过程: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经过角膜、房水、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了视觉。可见,眼球的结构中对光线敏感,能感受光刺激的结构是视网膜中的感光细胞。因此,“耀眼”是强光刺激了眼球内的视网膜。故选B。
3.A 解析:视远物时,睫状体舒张,晶状体的曲度变小;视近物时,睫状体收缩,晶状体的曲度变大。故守门员注视着从远处向他飞来的足球时,其眼球的变化是睫状肌由舒张变为收缩,晶状体曲度由小变大。故选A。
4.C 解析:图甲光线在视网膜前会聚,表示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表示的是近视,近视用丁(凹透镜)矫正;图乙光线在视网膜后方会聚,表示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表示的是远视,远视用丙(凸透镜)进行矫正。所以近视示意图以及可以配戴的矫正透镜分别是甲、丁。故选C。
5.A 解析:躺在床上看书,姿势不正确,容易导致近视,A符合题意;读写姿势要正确,眼与书本的距离要在33厘米左右,B不符合题意;长时间看手机,会造成视力下降,C不符合题意;不在光线过亮或过暗的地方看书、写字,避免造成视力下降,D不符合题意。故选A。
6.A 解析:当外界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时,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相应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波信息通过听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听觉中枢),这样就产生了听觉,因此感受声波刺激的细胞位于内耳的耳蜗内。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依次通过角膜、房水、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并经过晶状体等的折射,最终落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物像。视网膜上有对光敏感的细胞。这些细胞将图像信息通过视神经传给大脑的特定区域,人就产生了视觉。长期玩手机可能会损伤对光敏感的细胞,使视力下降,感光细胞位于视网膜上。故选A。
7.C 解析:听觉形成的过程:外界的声波由耳郭收集后,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相应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将声波信息通过听神经传给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耳郭有收集声波的功能,耳郭与听觉关系密切,但不是没有耳郭就无法产生听觉,C符合题意,故选C。
8.B 解析:分析图可知,环境嘈杂时,提高耳机音量组听损人数占比远高于未提高音量组,因此科学准确的倡议是“不在嘈杂环境中提高耳机音量”。故选B。
9.C 解析:咽鼓管连通了咽喉部和鼓室,因此,若鼻咽部感染,病菌可通过④咽鼓管引发中耳炎,A正确。研究表明,长时间戴耳机听音乐,会影响听力,对身体造成危害,B正确。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而产生听觉的部位是大脑皮层,C错误。当我们遇到巨大声响时,要迅速张开口或闭嘴、堵耳使鼓膜内外气压平衡,以保护⑤鼓膜,D正确。故选C。
10.A 解析:味觉是在大脑皮层产生的,舌上的味觉感受器能够感受酸、甜、苦、咸这四种基本的味道。故选A。
11.C 解析: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感觉是在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形成的,必须经过脊髓上行传导到大脑才能产生感觉,因此被针刺后先缩手后感觉到疼痛,A正确。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图中⑤为感受器,④为传入神经,③为神经中枢,②为传出神经,①为效应器,故缩手反射的传导途径是⑤→④→③→②→①,B正确。被针刺后产生痛觉的部位是⑧大脑皮层,C错误。若⑥受损,缩手反射的反射弧完整,依然能发生缩手反射,但神经冲动不能传导到大脑,不能产生痛觉,D正确。故选C。
12.B 解析:大脑由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灰质,叫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命活动的最高级中枢,A不符合题意。脑干中含有一些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B符合题意。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C不符合题意。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是脑与躯干、内脏的联系通路,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3.A 解析:支配骨骼肌的神经传导神经冲动使骨骼肌收缩,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的相应部位产生运动,A正确。视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经过角膜、房水、瞳孔进入眼球内部,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物像。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物像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然后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B错误。听觉的形成过程: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C错误。外界刺激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反射弧传导的途径为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D错误。故选A。
14.C 解析:甲状腺激素的作用是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易患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故某人出现食量大、消瘦、心跳快、情绪易激动等症状。经化验,发现他的体内某种激素水平偏高,医生诊断其患甲亢,该激素是甲状腺激素。故选C。
15.D 解析: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A正确。运动要消耗能量,能量来自肌细胞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B正确。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每一个动作总是由多组肌肉相互配合完成的,C正确。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还需要其他系统如神经系统的调节。运动所需的能量,有赖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D错误。故选D。
16.A 解析:当小明看到废弃的食品袋时,将其捡起并放入分类垃圾桶中。该反射属于复杂反射,其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A符合题意。故选A。
17.D 解析:人体对寒冷产生的反应是生来就有的,属于非条件反射,A错误。图中所示的①是反射弧中的传入神经,B错误。骨骼肌、肾上腺是反射弧中的效应器,C错误。由题图可以看出,体温受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共同调节,D正确。故选D。
18.C 解析:关节主要是由关节面、②关节囊和③关节腔三部分组成。关节面包括①关节头和④关节窝,A正确。③关节腔里面有滑液,能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B正确。②关节囊由结缔组织构成,C错误。关节囊及囊里面、外面的韧带使关节变得牢固,D正确。故选C。
19.D 解析:生长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故选D。
20.D 解析:小明在吃某种料理时,突然觉得有苦味,于是立刻吐出,这是通过神经系统对刺激作出的反应,属于反射,A错误。苦味的感受器位于舌上,B错误。觉得有苦味是一种感觉,不是反射,C错误。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命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味觉的形成在大脑皮层,D正确。故选D。
21.A 解析:甲(大脑)由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灰质,叫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命活动的最高级中枢,约有140亿个神经细胞,具有调控感觉、运动、语言、听觉、视觉等多种生命活动的功能区——神经中枢,因此,甲(大脑)控制泳姿变化,A正确;乙(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丙(脑干)中有些部位专门调节心跳、呼吸、血压等人体基本的生命活动,B、C错误;脊髓位于脊柱的椎管内,上端与脑相连,是脑与躯干、内脏的联系通路,有反射和传导的功能,感受泳池水温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内,D错误。故选A。
22.C 解析:图中①是树突、②是细胞核、③是轴突、④是神经末梢,A、B错误;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胞体和突起两部分,C正确;神经元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兴奋,并且能把兴奋传导到其他神经元,D错误。故选C。
23.B 解析: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也受到激素调节的影响。小俞同学激动时面红耳赤、心跳加快,是由于神经系统接收到情绪刺激后,通过神经调节使肾上腺等分泌激素增加,激素又作用于相应的器官和组织,产生这些生理反应,是神经、激素共同调节的结果,B正确。故选B。
24.B 解析:分析可知,a是感受器、b是传入神经、c是神经中枢、d是传出神经、e是效应器,在视觉的形成过程中,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能感受光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因此在“望梅止渴”反射过程中,a(感受器)位于视网膜,A错误;在“谈虎色变”反射过程中,b(传入神经)是听神经,B正确;在“缩手反射”过程中,c(神经中枢)位于脊髓,C错误;d是传出神经,D错误。故选B。
25.D 解析:在该实验中,感受器位于视网膜,不是手指的皮肤,A错误。该实验中,大脑皮层对刺激进行更复杂的分析、判断和决策,然后通过传出神经将指令传至效应器做出相应的反应动作。在这个过程中,大脑皮层在反应速度的测定中起着更为关键的作用,因为它负责高级的认知功能和精细的运动控制,因此该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B错误。效应器是手部的肌肉,而非骨骼,C错误。夹住的刻度值大小反映的是反应速度的快慢,刻度值越小,说明反应速度越快,D正确。故选D。
26.(1)外耳道
(2)听小骨 鼓膜 ③
(3)耳蜗 听神经 大脑
27.(1)角膜 晶状体 视网膜
(2)晶状体 大脑的特定区域
(3)曲度过大 前
(4)维生素A
28.(1)脊髓 右下肢麻木和疼痛等
(2)脊髓 脊神经
(3)胞体 神经
29.(1)脑
(2)②
(3)⑨→⑦→②→⑥→⑧
(4)能 不能
解析:(1)神经系统是由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的;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脑神经和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因此,颅腔内的神经系统中枢部分是脑。(2)脑由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组成,而脑干内含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调节心跳、呼吸、血压等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因此,当头部受到冲击时,佩戴头盔可以有效减轻对图2中②脑干的冲击,从而降低摩托车、电动自行车事故的死亡率。(3)膝跳反射是人体的一个反射活动,其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根据图3,膝跳反射的过程应为韧带受到敲击时,⑨感受器感受刺激,通过⑦传入神经将冲动传至②神经中枢,然后通过⑥传出神经传到⑧效应器,引起肌肉收缩产生膝跳反射,因此用序号和箭头表示图3中完成膝跳反射的反射弧为⑨→⑦→②→⑥→⑧。(4)如果④上行神经纤维受到损伤,膝跳反射的反射弧完整,膝跳反射能进行,但是神经冲动不能沿着脊髓的白质中上行神经纤维传到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形成感觉。因此膝跳反射能进行,但不能感受到敲击产生的疼痛。
30.(1)甲 甲的最低血糖含量超过190毫克/100毫升(或甲的血糖含量保持在190毫克/100毫升以上)
(2)毛细血管壁 胰岛素
(3)运动时间 下降 加强体育运动可以有效预防糖尿病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