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 健康地生活评估检测卷(含解析)生物学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4.7 健康地生活评估检测卷(含解析)生物学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9-29 16:38: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第七章评估检测卷
(时间:60分钟 满分:6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下列常见疾病中属于传染病的是 (  )
A.贫血 B.呆小病 C.蛔虫病 D.糖尿病
2.在流感肆虐的冬季,下列针对预防流感的具体举措与预防措施对应不正确的是 (  )
A.隔离流感患者——控制传染源
B.为老人和儿童接种流感疫苗——保护易感人群
C.经常开窗通风换气——保护易感人群
D.在公共场所佩戴口罩——切断传播途径
3.艾滋病防控刻不容缓。下列有关艾滋病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艾滋病又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B.艾滋病病毒主要攻击并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
C.艾滋病的高危人群主要包括多性伴人群、静脉注射毒品者等
D.预防艾滋病的有效措施是接种艾滋病疫苗
4.人体对病原体侵害的防御共设置了“三道防线”。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皮肤能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属于第一道防线
B.血液中的吞噬细胞能吞噬多种病原体,属于第二道防线
C.淋巴细胞在病原体的刺激下能产生抗体,属于第三道防线
D.免疫功能是维护自身健康的重要保障,所以越强越好
5.皮肤能防止病原体侵入人体,下列选项中与这种免疫属于同种类型的是 (  )
A.某人接触花粉等而出现过敏反应
B.体液中的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
C.患过麻疹的人不再患麻疹
D.接种百白破疫苗预防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
6.如图为人体某种免疫反应的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图中的病毒是抗原
B.抗体的本质是蛋白质
C.该免疫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D.免疫细胞属于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7.为了预防疫病,清朝的《鼠疫抉微》中提出:“当无事时,庭堂房屋,洒扫光明,厨房沟渠,整理洁净,房间窗户,通风透气。”上述预防传染病流行的措施属于 (  )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群 D.消灭病原体
8.免疫是人体内的一种防御功能,正常情况下免疫反应是对身体的一种保护。下列免疫反应中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
A.外界异物吸入时,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会不停地向外清扫
B.当有细菌进入人体后,人常常会有发烧现象
C.人被猫抓伤后,要及时注射疫苗
D.小虫闯入眼中的瞬时,你会立即产生大量的泪液同时闭眼
9.2024年2月,国际血液与骨髓移植研究中心向中国工程院院士黄晓军教授颁发杰出服务奖,以表彰他创建半相合骨髓移植“北京方案”。从免疫角度看,移植的骨髓属于 (  )
A.病原体 B.抗体 C.抗原 D.疫苗
10.我国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生规律,将各种安全有效的疫苗,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预防接种,以提高人群的免疫水平,控制乃至最终消灭相应传染病的方法,叫作免疫规划。下列关于注入人体的疫苗及其效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疫苗属于第一道防线,能直接阻止病毒的入侵
B.疫苗属于第二道防线,能直接吞噬病毒
C.疫苗属于抗体,能预防各种病毒感染
D.疫苗属于抗原,能激发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
11.流感患者可服用磷酸奥司他韦胶囊(没有OTC标识)(如图)进行治疗。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需要关注有关药物的不良反应、禁忌等注意事项
B.购买此药时不需要医师处方,可在药房自行购买
C.服药后病情未见好转,可以加倍服药以尽快康复
D.病情稍有好转时,可自行停药以减少药物的副作用
12.通过学习生物学,同学们肯定能对一些医学、医药学、卫生学、健康保健等基础常识,作出初步的判断,你认为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
A.轻微擦伤——在远心端止血
B.异物入耳——用尖锐器具挖出
C.普通感冒——大量服用抗生素
D.购买食品——看包装是否完好,看保质期
13.了解急救方法对于挽救生命具有重要意义。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对煤气中毒导致昏迷的患者急救时,应先将其移至通风处
B.对溺水者急救时,应先保证其呼吸道畅通,再进行心肺复苏
C.对动脉出血的外伤患者急救时,应按压或捆扎伤口的远心端止血
D.心肺复苏时,先做30次心脏按压,再做2次人工呼吸,反复进行
14.某学生因学习压力大,出现了烦躁、焦虑等情绪,请为他找出能缓解负面情绪的做法 (  )
①闷在心里,自己解决
②多向老师和家长寻求处理问题的方法
③疯狂娱乐,以缓解负面情绪
④均衡饮食、适当锻炼,多培养业余兴趣爱好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艾滋病可以通过握手、拥抱等传播
B.我国法律规定:贩毒和制造毒品属于犯罪行为,但吸毒不属于犯罪行为
C.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不应该饮酒、吸烟
D.长期吸食毒品会感染除艾滋病以外的传染病
16.“健康,随烟而逝;病痛,伴烟而生。”下列有关吸烟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吸烟不会影响周围人的身体健康
B.吸烟使大脑兴奋,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C.吸烟会引发呼吸道疾病,增大肺癌发生率
D.吸烟是人际交往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手段
17.下列不属于免疫功能的是 (  )
A.抵抗抗原的侵入
B.修复、愈合伤口
C.清除体内的肿瘤细胞
D.清除体内衰老、损伤、死亡的细胞
18.下列关于健康的观点中,错误的是 (  )
A.积极的人生态度有利于健康 B.健康就是体质强健没有疾病
C.心理健康也是健康要求 D.社会适应良好也是健康要求
19.人们的生活方式与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下列各项不属于健康的生活方式的是 (  )
A.平衡膳食 B.适度运动 C.拒绝毒品 D.长期熬夜学习
20.生物社团的同学为探究酒精和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进行了如图实验。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酒精会使水蚤心率变慢
B.烟草浸出液使水蚤心率变慢
C.清水中水蚤的心率为0
D.吸烟可促进新陈代谢,对身体有利
21.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植物黄花蒿的提取物)可用于治疗疟疾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疟疾是经按蚊叮咬或输入带疟原虫者的血液而感染疟原虫所引起的疾病。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
A.疟疾属于非传染性疾病
B.消灭按蚊,属于控制传染源
C.疟原虫是疟疾的病原体
D.黄花蒿的结构复杂,出现了系统层次
22.下列各项叙述中属于人体第二道防线的是 (  )
A.皮肤的保护作用
B.呼吸道黏膜上纤毛的清扫作用
C.血液中溶菌酶的杀菌作用
D.抗体与抗原结合,使病原体失去致病性
23.甲型H1N1流感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A同学患甲流后,老师采取了一系列措施:①要求所有同学勤洗手,勤通风;②要求A同学回家积极治疗;③要求同学们都要保证充足睡眠,加强体育锻炼;④要求同学们全部佩戴口罩;⑤要求没患病的同学不要到人多的公共场所聚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①④⑤的目的都是切断传播途径
B.②和⑤的目的都是控制传染源
C.③和④的目的都是保护易感人群
D.要求同学们接种疫苗的目的与②相同
24.生活中发现有人因意外造成呼吸、心搏骤停时,需要对患者进行急救并等待医生到来。以下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判断患者情况后,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
B.实施心肺复苏抢救时,不必检查呼吸道是否通畅
C.患者出现自主呼吸、颈动脉有搏动,证明抢救有效
D.如图所示的用于心肺复苏的药品不可自行购买
25.为探究“被动吸烟对仔鼠学习记忆力的影响”,某研究团队训练仔鼠走迷宫,从第7天开始记录仔鼠逃出迷宫所需时间,结果如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两组仔鼠除是否接受香烟烟雾处理外,其余条件应相同
B.随着实验进行,两组仔鼠逃出迷宫所用时间均减少
C.与对照组相比,被动吸烟组仔鼠逃出迷宫用时少
D.实验结论:被动吸烟会影响仔鼠的学习记忆力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个小题,共35分)
26.(每空1分,共7分)气候变化易诱发呼吸系统疾病,如肺炎等。曲霉、肺炎链球菌、流感病毒等都能引发肺炎。请回答下列问题:
红霉素肠溶片说明书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红霉素肠溶片 【适 应 证】本品可作为青霉素过敏患者治疗下列感染的替代用药:溶血性球菌、肺炎链球菌等所致的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炎、鼻窦炎、肺炎等;肺炎支原体肺炎;肺炎衣原体肺炎等。 【规  格】0.125 g(12.5万单位) 【用法用量】口服,成人一日1~2 g(8~16片),分3~4次服用。小儿按体重一日30~50 mg/kg,分3~4次服用。
(1)从传染病的角度分析,题干中的三种微生物均是引发肺炎的    ,其中没有细胞结构的是    。严重肺炎患者肺功能受损,影响其从空气中摄取代谢所需要的    。
(2)人体体液中的杀菌物质能破坏许多种病菌的细胞壁,使病菌溶解,这种免疫属于    (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医生建议在环境密闭或者人员密集等公众场所时仍要佩戴口罩,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分析,这属于    。
(3)小明(25周岁)被确诊为肺炎链球菌引发的肺炎,他服用如图所示的药品,一日服用16片,分2次,是否合理     。若他被确诊为流感病毒引发的肺炎,还能服用该药吗     。
27.(每空1分,共7分)流感病人鼻腔里有大量病毒和细菌,鼻腔黏膜受到它们的刺激,人就会接二连三地打喷嚏。有些对花粉过敏的人,在赏花时也会不断地打喷嚏。请回答下列问题:
(1)打喷嚏是一种防御性反射活动,神经传导途径如图所示。完成该反射的结构基础是        。其中传入神经是        ,膈肌、肋间外肌属于        。
(2)流感病人属于        (填“传染源”或“病原体”),下列与“打喷嚏时使用纸巾挡住口鼻,避免飞沫传播”预防措施相同类型的有        。
①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②跑早操、做课间操 ③勤洗手,避免脏手接触口、眼、鼻 ④给体质较弱的学生接种流感疫苗 ⑤流感患者用具及分泌物要彻底消毒 ⑥流感患者及时就医,尽量居家休息
(3)花粉症是一种过敏反应,花粉是其过敏原。从免疫学角度分析,花粉相当于    ,刺激人体的免疫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
(4)鼻喷糖皮质激素是一种治疗花粉症的药物,此药物的用量一般    (填“较多”或“较少”)。
28.(每空1分,共7分)如图为免疫产生的实验探究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甲、乙两组实验中,设置甲组的目的是    。
(2)乙组实验说明了鼠体内的    细胞产生了抵抗肺炎链球菌的    。鼠产生的这种免疫类型属于    性免疫。
(3)如果将另外一种致命病菌注入经过乙处理的鼠体内,鼠    (填“能”或“不能”)存活。其原因是经乙处理的鼠的体内只有抵抗      的抗体,而没有针对其他病菌的抗体。
(4)在人类的免疫规划中,如服用脊髓灰质炎糖丸相当于上述实验中的哪一步骤    (填字母)。
A.甲处理中的“取活的肺炎链球菌注入鼠体”
B.乙处理中的“取用热水杀死的肺炎链球菌注入鼠体”
29.(每空1分,共7分)人体健康受传染病、心血管疾病、癌症及外部伤害的威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医疗措施是健康的重要保障。请分析下面的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研究显示,幽门螺杆菌是常见的胃肠道致病细菌,是目前发现的唯一能在胃酸中生存的细菌,其会导致胃黏膜上皮损伤,进而引发胃炎、胃溃疡等,甚至导致胃癌。在我国幽门螺杆菌呈现明显的家庭聚集性传播现象,感染率高达40%~60%。
材料二:在日常生活中掌握一些必要的急救常识(如图A、图B所示),对于保障身体健康、挽救生命具有重要意义。如果遇到心搏、呼吸骤停的患者,拨打“120”急救电话之后,应该马上对患者实施心肺复苏。遇到外伤出血患者需及时止血。
材料三:目前,在许多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影响人们健康的疾病已经不再是传染病,而是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一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这些疾病也常被称为“生活方式病”或“现代文明病”。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利于预防这种疾病,特别是这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1)幽门螺杆菌能引起消化道类传染病,从细胞结构上看,幽门螺杆菌与人体细胞不同,其最大的特点是没有    ,幽门螺杆菌进入胃后,寄生在胃及十二指肠的黏膜层中,通过    方式繁殖。胃黏膜分泌的溶菌酶和胃酸等,可杀死多种病菌,属于保卫人体的第    道防线。
(2)分析材料一,为阻断幽门螺杆菌在家庭中传播,常采取餐具定时消毒、分餐、不与患者共用餐具等措施,这些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属于    。
(3)材料二中,实施心肺复苏时,图A所示甲、乙二人施救的先后顺序是    。若图B所示受伤部位b处有暗红色的血液缓缓流出,则按压或包扎点应在    (填字母)处。
(4)为预防材料三中的“生活方式病”,作为青少年,我们可以选择的健康生活方式是
                (写一条即可)。
30.(每空1分,共7分)冬天是流感高发季节,妈妈准备吃完午饭带小明去医院打流感疫苗。请回答下列问题:
(1)吃饭时,小明看到电视上一青年与家人争吵,还不理他人劝解扬长而去。小明知道健康的人要有良好的社会适应状态,对此,你认为什么状态才是良好的社会适应状态          
                    ;当你遇到挫折或者不顺心的事情时,你是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的                         
(都只答一条)。
(2)妈妈告诉小明进医院时要佩戴口罩,这种措施在传染病预防上属于       ;接种流感疫苗后,体内可产生相应的抗体,这类免疫方式属于    性免疫。
(3)打疫苗时一个老人说:“吃抗生素就能杀死流感病毒,没有必要打疫苗。”若你是小明,请运用所学的知识对老人予以解释说明:  ;
日常生活中你是如何预防流感的                         (答一条,戴口罩除外)。
(4)离开医院时小明看见一人因饮酒过量正送来急救,对于吸烟、酗酒、吸毒等行为,我们应该拒绝;一天中的所见所闻再次证明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在今后的日常生活中要
                         (任答一种)。
【详解答案】
1.C 解析:贫血不是由病原体引起的,不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因此不属于传染病,A不符合题意;呆小病是由甲状腺激素缺乏导致的,并非由病原体引起的,因此也不属于传染病,B不符合题意;蛔虫病是由蛔虫寄生在人体小肠内引起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因此蛔虫病属于传染病,C符合题意;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它不是由病原体引起的,因此不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不属于传染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2.C 解析:流感患者是传染源,隔离流感患者,阻止其将病原体传播给其他人,属于控制传染源,A正确。老人和儿童属于流感的易感人群,接种流感疫苗可以使他们获得对流感病毒的免疫力,属于保护易感人群,B正确。经常开窗通风换气,可使室内空气流通,减小室内病原体的浓度,这是针对病原体传播途径采取的措施,属于切断传播途径,C错误。在公共场所佩戴口罩,能阻挡流感病毒通过飞沫等方式传播,属于切断传播途径,D正确。故选C。
3.D 解析: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A正确。HIV主要侵犯并瓦解人体的免疫系统,使人体不能抵御病原体,因此病人常死于多种疾病的侵害,B正确。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母婴传播、血液传播和性接触传播,艾滋病的高危人群主要包括多性伴人群、静脉注射毒品者等,C正确。目前并没有有效的疫苗可以预防艾滋病病毒感染,所以切断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是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最重要方式,D错误。故选D。
4.D 解析:皮肤和黏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它们不仅能够阻挡大多数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还有杀菌作用;呼吸道黏膜上有纤毛,具有清扫异物(包括病菌)的作用,A正确。血液中的吞噬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可以将侵入人体的病原体吞噬、消化,B正确。人体的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如胸腺、淋巴结和脾)和免疫细胞(如淋巴细胞,白细胞的一种)组成的,淋巴细胞在病原体的刺激下能产生抗体来抵抗抗原,C正确。免疫功能可以维护人体健康,但并不是免疫功能越强,越有利于健康,如抵抗抗原的功能过强,可使人体产生过敏反应等,D错误。故选D。
5.B 解析:某人接触花粉等而出现过敏反应属于特异性免疫,A错误。体液中的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与皮肤能防止病原体侵入人体属于同种类型,B正确。患过麻疹的人不再患麻疹属于特异性免疫,C错误。接种百白破疫苗预防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属于特异性免疫,D错误。故选B。
6.C 解析:图中的病毒是抗原,A正确。抗体指淋巴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产生的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且具有特殊抗病能力的蛋白质(免疫球蛋白),B正确。该免疫主要针对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具有特异性,属于特异性免疫,C错误。人体的第三道防线是出生以后才建立的,它主要针对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免疫细胞属于人体的第三道防线,D正确。故选C。
7.B 解析: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为了预防疫病,清朝的《鼠疫抉微》中提出:“当无事时,庭堂房屋,洒扫光明,厨房沟渠,整理洁净,房间窗户,通风透气。”是对传播途径采取的措施,所以属于切断传播途径,A、C、D错误,B正确。故选B。
8.C 解析: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能对多种病原体有防御作用,包括第一、第二道防线。“外界异物吸入时,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会不停地向外清扫”“当有细菌进入人体后,人常常会有发烧现象”和“小虫闯入眼中的瞬时,你会立即产生大量的泪液同时闭眼”都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人出生后才有的,主要针对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有防御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人被猫抓伤后,要及时注射疫苗”属于特异性免疫。故选C。
9.C 解析:移植到人体内的器官相当于抗原,会被人体的免疫系统识别为非己成分,从而产生免疫排斥反应。故选C。
10.D 解析:疫苗一般是由减毒或灭活的病原体或其中的抗原性物质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疫苗能使人体产生免疫力,有效地预防某种传染病。从人体免疫角度分析,注射的疫苗相当于抗原,能刺激人体淋巴细胞产生抗体,这属于人体的第三道防线。这种免疫主要针对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因此属于特异性免疫。故选D。
11.A 解析:无论处方药还是非处方药,在使用之前,都要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了解药物的功能主治、成分、注意事项、生产日期、有效期、不良反应、禁忌等,以确保用药安全,A正确。磷酸奥司他韦胶囊没有OTC标识,属于处方药,不能自行购买,B错误。服药后病情未见好转,应停药并去医院寻求医生的帮助,不可加倍服药,以免发生意外,C错误。用药都有一定的疗程,不能病情稍有好转就自行停药,要根据药品说明书或遵医嘱服用,D错误。故选A。
12.D 解析:结合分析可知,轻微擦伤,属于毛细血管出血,一般能自行凝固止血或在伤口处贴创可贴止血,不需要在远心端止血,A错误。不要用尖锐的东西挖耳朵,以免戳伤外耳道或鼓膜,从而影响听觉,B错误。抗生素是一类能够杀死细菌的物质,对病毒引起的感冒等疾病不起作用。因此“治疗普通感冒,大量服用抗生素”的做法不正确,C错误。购买食品时,要看包装是否完好,注意识别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以保证食品的安全,D正确。故选D。
13.C 解析:动脉是指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处去的血管,动脉血液鲜红、血流速度快,因此,对动脉出血的外伤患者急救时,应按压或捆扎伤口的近心端止血。故选C。
14.C 解析:当出现了烦躁、焦虑等情绪时,不能闷在心里,自己解决,①错误。出现了烦躁、焦虑等情绪,应多向老师和家长寻求处理问题的方法,②正确。出现了烦躁、焦虑等情绪时,疯狂娱乐,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负面情绪,但过度娱乐会造成其他负面影响,如影响学习等,③错误。均衡饮食、适当锻炼,多培养业余兴趣爱好等,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情绪,④正确。故选C。
15.C 解析: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性接触传播、母婴传播、血液及血液制品传播。握手、拥抱等日常生活接触不会传播艾滋病,A错误。我国法律规定:吸毒、贩毒和制造毒品均属于犯罪行为,B错误。吸烟、饮酒会危害身体健康,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不应该饮酒、吸烟,C正确。长期吸食毒品对人体健康具有很大的危害,吸毒者共用不洁注射器注射毒品,可能会感染艾滋病,D错误。故选C。
16.C 解析:吸烟使血液凝结加快,容易引起心肌梗死、中风、心肌缺氧等心血管疾病。更为严重的是,吸烟者还严重妨碍他人健康。研究结果表明,吸烟者吸烟时对旁人的危害比对他自己的危害还大,A错误。吸烟损害大脑,会使思维迟钝,不利于提高学习效率,B错误。吸烟首先危害呼吸系统,能诱发多种呼吸系统疾病,使人易患支气管炎、肺气肿等呼吸道疾病,增大肺癌发生率,C正确。吸烟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严重危害人体健康,也不是人际交往中不可缺少的交际手段,D错误。故选C。
17.B 解析:抵抗抗原的侵入属于人体的免疫功能,A正确。修复、愈合伤口不属于免疫的功能,B错误。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如肿瘤细胞)属于人体的免疫功能,C正确。人体的免疫系统能及时清除自身的衰老、损伤、死亡的细胞,维持自身环境的稳定,D正确。故选B。
18.B 解析:健康是指个体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因此,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也是健康要求,同时,积极的人生态度有利于健康,A、C、D正确,B错误。故选B。
19.D 解析: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坚持平衡膳食;坚持适度体育锻炼;按时作息;不吸烟、不喝酒;拒绝毒品;积极参加集体活动。故选D。
20.A 解析:分析题图可知,和清水相比,酒精使水蚤的心率变慢,A正确。分析题图可知,和清水相比,烟草浸出液会使水蚤的心率变快,B不正确。分析题图可知,清水中水蚤的心率并不是0,C不正确。吸烟危害呼吸系统,破坏呼吸道黏膜,烟草中的烟碱对气管、支气管有不良的刺激作用,易导致慢性支气管炎、肺癌等呼吸系统疾病,D不正确。故选A。
21.C 解析:疟疾属于传染性疾病,A错误;消灭按蚊属于切断传播途径,B错误;疟疾患者或无症状带虫者为传染源,疟原虫是疟疾的病原体,C正确;黄花蒿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D错误。故选C。
22.C 解析:皮肤和黏膜的屏障作用,属于第一道防线,A不符合题意。呼吸道黏膜上纤毛的清扫作用,属于第一道防线,B不符合题意。血液中的溶菌酶破坏病菌的细胞壁,属于第二道防线,C符合题意。抗体与抗原结合使病原体失去致病性,属于第三道防线,D不符合题意。故选C。
23.A 解析: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①要求所有同学勤洗手,勤通风和④要求同学们全部佩戴口罩以及⑤要求没患病的同学不要到人多的公共场所聚集都属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中的切断传播途径,A正确。②要求A同学回家积极治疗属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中的控制传染源;③要求同学们都要保证充足睡眠,加强体育锻炼属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中的保护易感人群,B、C错误。要求同学们接种疫苗的目的是保护易感人群,②要求A同学回家积极治疗,属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中的控制传染源,D错误。故选A。
24.B 解析:判断患者情况后,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A正确。实施心肺复苏抢救时,必须检查呼吸道是否通畅,B错误。患者出现自主呼吸、颈动脉有搏动,证明抢救有效,C正确。题图所示的用于心肺复苏的药品不可自行购买,D正确。故选B。
25.C 解析:根据对照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实验中,两组仔鼠除了是否接受香烟烟雾处理外,其余条件应相同且适宜,A正确;从图中数据可知,随着时间推移,两组仔鼠逃出迷宫所用时间均减少,B正确;分析图中数据,同一天仔鼠成功逃出迷宫所用的时间始终是被动吸烟组大于对照组,即被动吸烟组仔鼠逃出迷宫所需时间更长,这说明仔鼠的学习记忆力相对减弱,因此可以得出结论:被动吸烟影响了仔鼠的学习记忆力,C错误,D正确。故选C。
26.(1)病原体 流感病毒 氧气
(2)非特异性 切断传播途径
(3)不合理 不能
解析:(1)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生物,因此题干中的三种微生物是引发肺炎的病原体,流感病毒是一种病毒,它没有细胞结构,而是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肺炎链球菌和曲霉都是具有细胞结构的微生物。肺炎患者由于肺功能受损,可能无法有效进行气体交换,从而影响氧气的摄取。(2)非特异性免疫是指人体生来就具有的免疫机制,它不针对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可以破坏病菌的细胞壁,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一部分。佩戴口罩可以减少病原体通过飞沫传播,是一种预防措施,属于切断传播途径。(3)根据说明书“成人一日1~2 g(8~16片),分3~4次服用”可知,小明25周岁,按照成人剂量服用,一日16片,分2次服用是不合理的。如果肺炎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抗生素如红霉素肠溶片对该病毒是无效的,因为抗生素只针对细菌感染,而病毒感染需要使用抗病毒药物。
27.(1)反射弧 三叉神经 效应器
(2)传染源 ①③⑤
(3)抗原
(4)较少
解析:(1)打喷嚏是一种防御性反射活动,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组成。结合题图可知,传入神经是三叉神经,因为它负责将鼻黏膜受到的刺激信号传递到大脑。而膈肌和肋间外肌则属于效应器,它们接收到来自神经中枢的指令后,会收缩并引发打喷嚏的动作。(2)流感病人由于体内携带流感病毒,因此属于传染源。在预防措施中,“打喷嚏时使用纸巾挡住口鼻,避免飞沫传播”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方法。与此相同类型的预防措施还包括:①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减小病毒在空气中的浓度)、③勤洗手,避免脏手接触口、眼、鼻和⑤流感患者用具及分泌物要彻底消毒。而②跑早操、做课间操和④给体质较弱的学生接种流感疫苗则属于保护易感人群的预防措施;⑥流感患者及时就医、尽量居家休息则属于控制传染源的预防措施。因此,与“打喷嚏时使用纸巾挡住口鼻,避免飞沫传播”相同类型的预防措施有①③⑤。(3)从免疫学角度分析,花粉作为过敏原,会刺激人体的免疫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这些抗体会与花粉结合,引发过敏反应。因此,花粉在这里相当于抗原。(4)鼻喷糖皮质激素是一种治疗花粉症的药物。由于激素类药物通常具有较强的药理作用,且长期使用可能会产生副作用,因此在使用时需要严格控制剂量。对于治疗花粉症而言,由于只需要缓解过敏反应即可,所以鼻喷糖皮质激素的用量一般较少。
28.(1)作对照
(2)淋巴 抗体 特异
(3)不能 肺炎链球菌
(4)B
29.(1)成形的细胞核 分裂 一
(2)切断传播途径
(3)先乙再甲 c
(4)坚持体育锻炼(或吃营养配餐;按时作息不熬夜;不吸烟、不喝酒;拒绝毒品;积极参加集体活动等)
30.(1)学会与人相处、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与不太熟悉的人交流、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合理即可) 转移注意力,如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或找适当理由安慰自己以保持乐观心态,合理即可)
(2)切断传播途径 特异
(3)抗生素只可以杀死或抑制某些致病细菌,不能杀死病毒 勤洗手(或少去人群集中的地方;常通风、勤消毒,合理即可)
(4)平衡膳食(或按时作息;合理安排上网、看电视时间等)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