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山东省淄博市周村一中初三语文月考试卷9月(图片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2026学年山东省淄博市周村一中初三语文月考试卷9月(图片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6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五四学制)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27 22:44:15

文档简介

八年级语文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青春在于奋斗。学校开展了“奋斗者之歌”主题系列活动,请和同学一起参与。
[活动一 致敬最美奋斗者]
①2021年,北京时间 8月 5日下午,全红婵神色淡定,走向十米跳台。她知道,这是世界跳水界最高
跳台,这个跳台有着“世界屋脊.”般的高度。
“向前翻腾 3周半屈体。”②全红婵凌空一跃,翻腾,入水,动作干净利落,如行云流水。全红婵第
一跳就(扼 遏)住了命运的水花。
又轮到全红婵上场了,③这位来自湛江迈合村的姑娘异常镇定,表现出与年龄不符的沉着冷静。只见
全红婵轻舒双臂,轻抬双手,轻舞身姿,接着“冲天一跃”,飞向碧空。她表现得十分出色,可谓(甲)。
整个过程中,她足尖(乙),动作标准(丙),又不拘束,显得(丁)。那一瞬间,她那轻盈的身姿犹如灵燕
一般,自由轻盈地飞舞。
熏风吹过,全红婵双手抱腿把自己卷成一个球,急速翻腾旋转,动作(急 疾)如流星,快如闪电,
让人看不清她的脸,只见一个灵妙的身躯在空中飘飞。还没等“水精灵”开口,她已经将双肩打开,脖子
拉长,腰杆.挺起,然后将手指、脚趾绷直,绷成一条直线,笔直笔直地插入水中,“哧”的一声,池面只
溅起一丝水花……
“啊,水花消失术!”现场爆发雷鸣般的掌声。跃起似鸿飞, 。
④全红婵史诗级一跳惊艳世界,震撼东京。现场七位裁判齐刷刷给出满分。
1. 文段中加点字的读音和括号中的字形,完全正确的( )
A. jí 扼 急 gǎn B. jí遏 疾 gān
C. jǐ 扼 疾 gǎn D. jǐ遏 急 gān
2. 文段中(甲)(乙)(丙)(丁)四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 )
A. 巧妙绝伦 伸直 熟练 从容不迫
B. 无与伦比 绷直 娴熟 从容不迫
C. 无与伦比 伸直 熟练 悠然自得
D. 巧妙绝伦 绷直 娴熟 悠然自得
3. 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表达不恰当的一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4. 请你联系上下文,在最后一段的横线处补写对偶句。
第 1页/共 8页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活动二 探寻典籍奋斗者】
5. 小齐拟为几本名著的封面配一句话,请你帮他完成下面的配对。
《骆驼祥子》 ①不能治国安天下,妄称男儿大丈夫。
《水浒传》 ②所谓终成正果,只不过比别人多了无数的负累而已。
《西游记》 ③有些人仅仅为了活着,就花光了所有的力气。
6. 在《水浒传》阅读交流会上,小鲁表达以下观点。
小鲁:读贵有法。请根据阅读积累,把表格补充完整。
书名方法 《① 》
人物:②
检索信息
检索行踪:渭州--五台山--瓦罐寺--野猪林--二龙山--六和寺
圈点:
【甲】听得隔壁阁子里有人哽哽咽咽啼
批注人物性格:
圈点批注 哭……便把碟儿盏儿都丢在楼板上。

【乙】金老开了房门,便道:“……里面请坐。”
“坐甚么!你去便去,等甚么!”
点评: 从原著中找一处能表现人物
参看点评
“论精细处,他亦甚是精细。”(金圣叹) “精细”的情节:④
[活动三 发现家乡奋斗者]
7. 小鲁收集了家乡奋斗者的资料,制作成了 ABCD四块展板,其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焦裕禄,1922年出生于山东淄博博山县,被誉为“人民的好公仆”。他以“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
求实、无私奉献”的精神,为广大干部树立了榜样。他的一生,是为人民利益鞠.躬.尽.瘁.的一生。
B. 朱彦夫,1933年生,山东沂源人,一级伤残军人。他担任西里镇张家泉村村支书的 25年时间里,为了
村民的富裕,殚.精.竭.虑.,呕心沥血,千方百计发展农业,最终扭转了家乡贫困落后的面貌。
C. 李振华,1937年生,江苏省南京市人。这位风雨老人现身沂蒙山区半个多世纪,从青丝到白发,从青春
到耄耋,一心向教,矢.志.不.渝.,为沂源县的教育奉献了一生,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何为教育家精神。
D. 李振声,1931出生,遗传学家,小麦遗传育种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他谨.小.慎.
微.,潜心研究,成为中国小麦远缘杂交育种奠基人,有“当代后稷”和“中国小麦远缘杂交之父”之称。
[活动四 争做文化传承者]
第 2页/共 8页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8. 为传承好我国的诗词文化,同学们分享着自己的积累和感悟。请你根据语境,和同学一起补充完整下面
的内容。
小齐:从古诗中,我经常发现激励人奋进的语句,如曹操《龟虽寿》中的“________,志在千里;烈士暮
年,________”,让人感受到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意志;而刘桢的《赠从弟(其二)》中的“________?
________”在一问一答中,突出松柏傲雪凌霜的品格,借松柏之刚劲,明志向之坚贞,对堂弟寄予了无限
期望。
小鲁:从古诗中,我还感受到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比热爱,如王绩《野望》中的“________,________”,
仿佛置身于黄昏,登高远眺,目光所至,是漫山遍野的浓浓秋意。
小元:是啊,我们的先人是多么热爱与依恋这片故土啊!李白轻舟赴楚,意气风发,但也有________,________”
(《渡荆门送别》)的依依不舍之感慨。
二、阅读与鉴赏(60分)
(一) (7分)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仲春郊外
王勃
东园垂柳径,西堰落花津。物色连三月,风光绝四邻。
鸟飞村觉曙,鱼戏水知春。初晴山院里,何处染嚣尘。
9. 下列对《仲春郊外》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移步换景,描写了诗人信步走到东园、走过西堰所看到的美好景象。
B. 颔联从空间角度写春光无处不在,“连”“绝”二字精炼而准确。
C.“何处染嚣尘”用反问手法,抒发诗人超尘脱俗、思归田园的思想感情。
D. 全诗采用点面结合、动静结合等手法描写春天,把春意渲染得强烈浓郁。
10. 有人评价“鸟飞村觉曙,鱼戏水知春”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有异曲同工之妙,请谈
谈你的理解。
(二) (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第 3页/共 8页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永昌府珍珠泉
永昌府城外九龙山,亦名太保山。下有易罗池,方二丈许.。池底常喷出如碎珠者万颗斜而上,将至波
面,辄散为.水不可见。池中有鱼,其首皆俯趋。盖泉初出时味最甘,故鱼惯趋而下也。池水流出,又有一
大池,可五六十亩,颇有烟波浩淼之致。傅文忠经略①来滇,明中丞②特构一亭于湖中,比杭之湖心亭,而
架曲木桥以通之,颇可憩。惜堤上无树,若植桃、柳数百株,当称“小西湖”也。黔之威宁城外有葡萄泉,
亦从池底涌出,其颗大如葡萄,色嫩绿,亦如之,惜无廊槛映其旁,但一破亭而已。余方欲经始③. ,适.去官
④,遂不果。
(选自《檐曝杂记》)
【注释】①傅文忠经略:傅文忠为人名,经略为官名。②中丞:明清时期对巡抚的称呼,③经始:开始营
建,开始经营。④去官:免除或辞去官职。
11. 下列文中加点词语的理解,说法不正确的( )
A. 《古代汉语词典(第 2版)》中“许”的释义有:①答应,允许;②赞同,称许;③表示约计的数量。
文中“方二丈许”中“许”应为序号③的释义。
B. 文中“辄散为水不可见”中的“为”与《<论语>十二章》中“为人谋而不忠乎”的“为”的用法及意思
分别是“动词,成为、变为”和“介词,给、替”。
C. 由《卖油翁》中“但微颔之”中“但”的意思迁移可知,文中“但一破亭而已”的“但”意思为“只”。
D.“适去官”中“适”的意思可结合前文中“方欲经始”和后文中“遂不果”的语境推断,翻译为“合适,
适宜”。
12.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概述和理解,不正确的( )
A. 作者通过观察发现了鱼儿机智的一面,它们通过趋向下面游动的方式,可以喝到刚涌出来的甘甜泉水。
B. 易罗池水流出后,又有一个面积颇为宽广的水池,水面烟波浩渺,景致可观。
C. 作者认为云南的湖面上有亭、有桥,只差种植一些桃树、柳树,就能与西湖景物一模一样。
D. 永昌府珍珠泉与葡萄泉的共同特点是:泉水都从池底涌出,都有亭子。
13.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如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需断句处相应的字母依次填写到答题卡上。
池底 A常 B喷出 C如 D碎珠者 E万颗 F斜而上
14. 借助下面资料,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明中丞特构一亭于湖中,比杭之湖心亭。
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比”的常见意义有:①比较,较量。②类似,相像。③并列,并排。
④亲,亲近。
15. 本文和《三峡》在写景时运用的描写方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请结合本文和下面《三峡》中的相关语句
第 4页/共 8页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进行具体分析。
链接材料: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
以疾也。
(节选自《三峡》)
(三) (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获取信息变得更加便捷和智能,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面临的挑战已
经从“如何获取信息”转变为“如何处理、理解和利用信息”。同时,当代社会的科学技术已经逐步从解
决单一特定任务、解决特定领域的问题转向促进行业生产变革和全面服务于人类学习、工作和生活,当代
社会对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要求愈加凸显,未来人才需要具有整合真实世界中的学习内容,
协同多方力量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针对当代社会政治经济形势与未来发展趋势,基于全民终身学习视角,指向 21世纪人才培养需
要的核心素养教育成为全球共同的教育目标定位。教育部于 2022年 4 月 21日正式发布了《义务教育课程
方案(2022年版)》和 16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文件。其中,新方案指出,新课标的主要变化
之一是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提出各门课程原则上至少要用 10%的课时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
(摘编自“小学科学教学公众号”,有删改)
【材料二】
跨学科主题学习所蕴含的意义可以用两个词来概括,一是“实践”,二是“综合”。“实践”的意蕴
何在?明明可以教,为什么还需要实践?在传统课堂学习中,身体和心智往往被视为是二元对立的。我们
强调课堂规训,要求学生静听,因为身体上的盲动可能引起他们的思维分散。但正如美国教育学者布鲁巴
克在《教育问题史》一书中所言:“在向知识堡垒的进军中,如果只是通过理智这一武器来进行正面进攻,
而感官则处于侧面佯攻的状态,那么教育战役可能从童年时代开始就变成一场最为困难的战斗。”学生本
质上不喜欢静坐的、枯燥的学习,所以我们讲实践的逻辑在于希望学生能够身体力行,不只是通过课堂上
听老师讲这种多以大脑的思维活动的方式,而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去做,也就是通俗意义上说的“让学
生进入课程”。
“综合”的意义又是什么呢?这种综合既有学科内部的综合,也有学科间的综合。学科内部的综合从
现在提倡的“大单元”“大概念”里就能窥见一斑;学科间的综合实际上更好理解。现在绝大多数国家仍
是分科教学,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强调课程之间的关联呢?因为生活是不分学科的。学生需要看到自己
第 5页/共 8页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的学习与当下的生活,甚至未来生活之间的内在关联。综合的意蕴就在于教育和学习本身就是与生活连接
的。
(编自 2024年 4月 9日《中国教育新闻网》,有删改)
【材料三】
为激发学生发现和创造的内在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学校开展了“龙行龘龘”跨学科综合实践
活动。本次活动以龙文化为载体,重构系列跨学科实践课程,涵盖了语文、书法、数学、科学、道德与法
治、美术、体育与健康等七大学科领域,学科活动衔接巧妙,融合各学科知识。“语文+”课堂设计了一系
列有趣的游戏活动,如汉字叠叠乐和叠字拼一拼等,以情境设置引导学生们深入了解“龙”文化,感受汉
字的魅力;在“数学+”课堂上,学生们制作出生动的“小飞龙”,观察“小飞龙”的运动路线,并测量
飞行距离。通过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的深度学习,培养了学生在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时,综合运用多
学科知识的能力,同时也展现了不同学科之间的互补性。在“综合+”课堂中,学生们在道德与法治板块
深入解读中国传统文化,感受非遗的独特魅力。在美术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走进“非遗博物馆”观赏
“龙”,并绘制承载美好祝愿的神圣“龙鳞”;在体育与健康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们合作成为“舞龙人”,
在欢声笑语中展现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表达文化自信,传承作为龙的传人的自豪感。这次活动不仅让学生
们对中国传统文化和非遗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也激发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敬意,提升了他们
的文化素养和民族自豪感。
(摘编自 2024年 3月 29日《广西新闻网》,有删改)
16. 下列对材料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为培养具备 21世纪核心素养的人才,新课标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强调原则上至少用 10%的课时设计
跨学科主题学习。
B.“实践”在跨学科主题学习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身体力行参与各种活动,学生能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
知识,提升学习效果。
C.“综合”是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另一核心,指的是通过实现学科内部的融合,帮助学生建立学习与生活的
连接。
D.“龙行龘龘”实践活动融合了道德与法治、美术和体育与健康等跨学科知识,让学生在体验非遗文化中
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17. 在家长会上,班主任与家长围绕“跨学科教学”进行交流,请你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
帮班主任补全发言。
家长:孩子只要认真学习每门功课,再考个高分就行了,跨学科学习实在是既没必要又无成效。
班主任:跨学科教学有其必须开展的原因,即________;另外,跨学科教学对孩子的发展也有所助益:
第 6页/共 8页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________。
18. 结合【材料三】的内容,谈谈“龙行龘龘”综合实践活动的成功秘诀。
19. 学校杂志社想将上述材料收录到“教育之光”的校刊专栏中,但编辑却因提炼材料主题而犯了难。请你
帮他选择一个最恰当的主题,并结合三则材料内容,阐明你的理由。
A.智慧生活 B.文化素养 C.学科建设
我选择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
(四) (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再叫一声师父
徐慧芬
①一个白面书生。这是我对许老师的第一印象。20世纪七十年代中叶,二十出头的我踏进这所学校报
到,校领导领我到教导处,对一位正在埋头刻蜡纸的中年人说,老许啊,给你带来一位徒弟,先安排在教
导处,你带带她……而后又对我说,这是教导主任许慧忠老师,我们的大才子。
②我是被推荐到这所中学来任教美术课的,可我从未踏上讲台讲过课,心中的惶恐可想而知。“欢迎
你啊!”是许老师亲切的笑容,和煦的目光,才让我一颗忐忑不安的心渐渐安定下来。我跟着许老师熟悉
教学环境并努力学习教学,比如怎样撰写教案,怎样设计课堂教学步骤,怎样和学生有效地交流,包括怎
样树立教师威信等。
③教导主任的角色让许老师非常忙碌,他虽主教物理,还常常充当“救火”的角色——哪位老师临时
有事或生病请假,找不到合适的老师代课,许老师就要去顶替,无论理科或文科。许老师私下对我说,一
名教师业务知识一定要过硬,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这个桶还要越大越好,各种学科知识都
要涉及一点,你知识面广、本事大,就不怕学生不服你。他说有个数学老师其貌不扬也不修边幅,刚进教
室时,学生对其不以为然,课堂闹哄哄的,但看到他在黑板上画圆时,粉笔徒手一转,一个标准的圆赛过
用圆规画出。就这一招立马让教室里安静了下来……这些话在我脑子里是烙下深深印记的。
④我初来乍到那个冬天,一场大雪后,校园里积雪很深,考完试的孩子们在雪地里打雪仗堆雪人玩。
他们的热闹劲也引发了我的童心,我拿了一只铅桶,拎了几桶雪,找一间空教室,拼起几张课桌,塑了一
座鲁迅像。塑像快完成时,突然虚掩着的教室门被推开,随后是许老师的声音:大家都进来看看吧!接着
一群学生接二连三涌进来了。鲁迅先生的面容轮廓极富特征,版画家赵延年先生创作的那帧《横眉冷对千
夫指》的鲁迅木刻像,当时广为流传,于我也是烂熟于心的,所以塑像并不难。但刚才还在堆雪人打雪仗
的一群学生,看到眼前用雪堆成的鲁迅像还是颇感惊奇的。在孩子们的感叹声中,许老师对他们说,这是
新来的徐老师,下学期就要教你们美术课了。
第 7页/共 8页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⑤很快我就悟到许老师的良苦用心,是他有意识地让我以一个“能人”的姿态在正式任教前先展示给
学生。孩子们对新来的老师都是怀有好奇心的,有了不错的第一印象,他们就愿意听从你配合你,所以我
后来的教学工作一直很顺利。
⑥许老师是颇有古意的谦谦君子,无论待同事还是学生,都是言语晏晏如清风拂面,让人舒服。但是
有一次我看到了许老师的另一面。那天我踏进办公室门,许老师正在教训一个男生,面容严肃,口气严厉:
为什么要说谎呢?你一向是大家心目中的好学生,我们是对你寄予希望的,一个人如果从小不诚实,一点
小事都要耍个花招,将来怎么能成为国家栋梁之材?……后来才知道,前一天晚上许老师下班路上正好碰
到这位学生的母亲,言谈中这位家长说起儿子昨天很晚回家,听孩子说是许老师让他留下来出黑板报,这
样她就放心了。确实这位学生干部写写画画方面很能干,平常学校搞宣传常要用到他。但那晚他是跟一个
同学玩去了。事后许老师对我说,还是对他严格点好,这样有才干的学生如养成讲假话的习惯,那太可惜
了。
⑦三年半后,我因学校改制而离开了学校。今年元月初,突然接到许老师女儿的电话,告诉我许老师
元月 7日已去世。放下电话,我找出许老师的一张照片,照片中童颜鹤发的许老师正在练书法。我注目良
久,轻轻唤一声:师父!
20. 本文回忆了“我”与许老师相处的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21. 本文很多地方都间接引用了许老师的话,如第③段的画线句,请分析此处引用的作用。
22. 请结合语境,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为什么要说谎呢?你一.向.是大家心目中的好学生,我们是对你寄予希望的,一个人如果从小不诚实,一点
小事都要耍个花招,将来怎么能成为国家栋梁之材?
23. 文章中大多称“许慧忠”老师为“许老师”,而题目和和结尾却称“许老师”为“师父”?说说你的理
解。
三、写作(共 60分)
24.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成长路上,有彩虹,也有风雨。成功时,留一点清醒给自己,你会发现,更多的理想需要追求;失败
时,留一点梦想给自己,你会发现,前方的道路何其宽广;幸福时,留一点责任给自己,你会发现,帮助
别人多么快乐;忧伤时,留一点微笑给自己,你会发现,平凡的生活充满阳光……
请以“留一点________给自己”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将标题补充完整;(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字数不少于 6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
名、地名、校名。
第 8页/共 8页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八年级语文阶段性检测
六、(12分)
六(12分)
 
注意事项: 准考证号
考号_______ (13)3分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
0 0 0 0 0 0 0 0 0 0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且按正确填涂方式填涂: (14)3分                                                     
_______ 1 1 1 1 1 1 1 1 1 1姓名 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 2 2 2 2 2 2 2 2 2 2
(15)6分                                                     
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3 3 3 3 3 3 3 3 3 3
_______ 4 4 4 4 4 4 4 4 4 4班级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                                                          
5 5 5 5 5 5 5 5 5 5
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6 6 6 6 6 6 6 6 6 6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 7 7 7 7 7 7 7 7 7 7
缺考 8 8 8 8 8 8 8 8 8 8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9 9 9 9 9 9 9 9 9 9 七、(12分)
七(12分)
一、(24分)
 
1 A B C D 11 A B C D (17)4分                                                     
2 A B C D 12 A B C D
3 A B C D 16 A B C D                                                          
7 A B C D
9 A B C D (18)5分                                                    
二、(4分)                                                          
4                                                          
5 (19)3分                                                     
 
三、(6分)
6(6分) 八、(20分)
 
(1)1分                          (2)1分                         八(20分)
 
(3)2分                                                       (20)6分                                                     
(4)2分                                                                                                               
 
                                                         
 
四、(8分)
(21)4分                                                     
8(8分)
                                                           
                                                           
(22)4分                                                      
                                                         
                                                         
                                                         
 
                                                          (23)6分                                                      
 
                                                         
五、(4分)
                                                         
10(4分)
   
 
                                                          
 
第 1 页 第 2 页
九、作文题(60分)
▲600
▲200
▲800
▲400
第 3 页 第 4 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