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
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船笔把答題卡上对应題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玫动,
用橡皮挤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題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巡卡一并交回。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以下数据可供作时:参考。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H一1C一12N一140一16S一32Zn一65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
1.2025年8月7日成都世运会开幕式采用“水火交融”的点火仪式,即天然气在水柱
中燃烧。2008年北京奥运会“样云”点火用的是丙烷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烷、丙烷燃烧的火焰领色都为黄色
B.天然气灶具和液化气灶具可以通用
C.丙烷比甲烷易液化
D.水煤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2.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CCl4的空间填充模型:
B.聚丙烯的链节:一CH2一CH2一CH2一
C.NCl,的VSEPR模型:o号o
D.P轨道的电子云轮廓图:
3.化学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热的纯碱溶液洗去油污,其原理是Na2CO3溶液水解显碱性
B.我国航天工程近年来成就斐然,卫星计算机芯片使用的是高纯度的二氧化硅
C.铁磁流体液态机器人中驱动机器人运动的磁铁的主要成分是Fe20,
D.用酚醛树脂可制成集成电路板,酚醛树脂可由甲醛与苯酚在一定条件下加聚而成
4.药物布洛芬具有抗炎、镇痛、等热作用,但口服该药对胃、肠道有刺激性,将分子结
构进行修饰可降低副作用,图1是对该分子的酯修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一0H
-OCH,
H,C-
CH,
一H,C
CH
CH
A.布洛芬的成酯修饰分子的分子式为C1 HNO2
B.布洛芬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可以在同一平面
C.1mol布洛芬的成酯修饰分子可与7molH2反应
D.布洛芬可以发生取代、氧化、加成、消去反应
5.图2所示实验装置不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令浓巷胺
Mn0,
里水
甲
乙
图2
A.用图甲装置蒸发结晶制取NaCl
B.用图乙装置吸收NH3尾气
C.用图丙装置制备Cl2
D.用图丁装置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不溶性杂质
6.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黑火药的爆炸反应为S+2KN0,+3C=K2S+N2↑+3C02↑。设
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每生成2.8gN2转移电子数目为W4
B.11.2LC02含键数目为N
C.0.5 mol KNO3晶体中含离子数目为W
D.1L0.1mol·LK2S溶液中含S2数目为0.1N
7.碘对动植物的生命是极其重要的。下列有关碘及其化合物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利用食醋、淀粉碘化钾试纸检验碘盐中的碘酸钾:I03+5I+6H一312+3H20
B.向AgCl悬浊液中滴加KI溶液:AgCl(s)+I(aq)=Agl(s)+Cl(aq)
C.Fe(NO3)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HH溶液:2Fe3*+2I一2Fe2++L2
D.氢殃酸在空气中变质:4H*+2I+02一l,+2H20化学评分细则
一、选择题:本题共 14 小题,每小题 3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
目要求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答案 C D A A B C B
题号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C D B B D C B
【解析】
1.甲烷燃烧的火焰颜色是蓝色或淡蓝色,丙烷燃烧的火焰颜色为黄色,A 错误。天然气灶具
和液化气灶具不可以通用,B 错误。丙烷比甲烷易液化,C 正确。水煤气的主要成分是 CO
和 H2,D 错误。
2.Cl 原子的半径大于 C 原子,中心原子半径小,A 错误。聚丙烯的链节为 ,B
1
错误。NCl3中心原子 N 的价层电子对数为3 (5 3 1) 3 1 4,VSEPR 模型为四面体2
形,C 错误。px轨道的电子云轮廓图为哑铃型, ,D 正确。
3.碳酸钠为强碱弱酸盐,水解显碱性,加热能促进盐类的水解,所以用热的纯碱溶液洗去油
污,A 正确。芯片主要成分是硅单质,B 错误。Fe3O4 具有磁性,故磁铁的主要成分是 Fe3O4,
C 错误。酚醛树脂是酚与醛在酸或碱催化下发生缩聚反应而成的,D 错误。
4.布洛芬的成酯修饰分子有 9 个不饱和度,分子式为 C19H23NO2,A 正确。布洛芬分子中所
有碳原子不可以在同一平面,B 错误。1mol 布洛芬的成酯修饰分子可与 6mol H2反应,C
错误。布洛芬可以发生取代、氧化、加成反应,不能发生消去反应,D 错误。
5.用图甲蒸发结晶制取 NaCl,A 正确。装置中的 NH3 能与水直接接触,无法防倒吸,B 错误。
△
用图丙装置制备Cl2 ,反应方程式为 4HCl(浓)+MnO2=====MnCl2+Cl2↑+2H2O,C 正确。难
溶于水的杂质可用过滤方法除去,D 正确。
m 2.8
6.2.8g N2 的物质的量 n mol 0.1mol ,生成 1mol N2 转移的电子数为 12N ,则生成M 28 A
0.1mol N2 转移的电子数为 1.2NA,A 错误。题中没有说明是否处于标准状况条件下,无法
化学评分细则·第 1 页(共 7 页)
计算,B 错误。KNO +3 晶体含有离子为 K 、 NO 3 ,0.5mol KNO3 晶体中含离子数目为 NA,
C 2 1 2 正确。因为 S 水解,使 1L 0.1mol·L K2S 溶液中 S 的数目小于 0.1NA,D 错误。
7 . 醋 酸 是 弱 酸 , 不 能 拆 , 反 应 的 离 子 方 程 式 为 IO 3 5I
+6CH3COOH =
3I2 3H2O+6CH3COO
,A 错误。氯化银、碘化银为同种类型沉淀,由于氯化银的 Ksp 大
于碘化银的 Ksp,因此向 AgCl 悬浊液中滴加 KI 溶液可以得到碘化银沉淀,反应为
AgCl(s) I (aq) AgI(s) Cl (aq) ,B 正确。HI 是一元强酸,电离产生氢离子和碘离子,
其中氢离子和硝酸铁电离出的硝酸根离子构成强氧化性的体系,又因为还原性的强酸过
3+ + -
量,所以两种氧化剂都完全反应,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 Fe + 3NO 3 +12H +10I
=Fe2++5I2+3NO ↑ +6H2O , C 错 误 。 电 荷 及 电 子 转 移 均 不 守 恒 , 反 应 为
4H 4I +O2=2I2 +2H2O ,D 错误。
8. S 和 CS2 都属于非极性分子,H2O 是极性分子,由“相似相溶”原理可知,A 正确。NaCl
属于离子晶体,S8 属于分子晶体,NaCl 熔点大于 S8 熔点,B 正确。NCl3 和 NH3 中心原子
都采取 sp3 杂化,且均含有 1 个孤电子对,因电负性:H子对偏向于氮,共用电子对之间的斥力较大,键角较大,则键角:NCl3 小于 NH3,C 错误。
对羟基苯甲酸中羧基和羟基相距较远,只能形成分子间氢键,使沸点升高,而邻羟基苯甲
酸中羧基和羟基相距较近,形成分子内氢键,反而使沸点降低,D 正确。
9.Y 原子核外 s 能级上的电子总数与 p 能级上的电子总数相等,说明 Y 为 O 元素;1mol M
单质与足量稀硫酸作用,在标准状况下能产生 33.6L H2,说明转移的电子数为 3mol,说明
M 为 Al 元素;常温下,M 的单质与 Z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浓溶液作用,形成
一层致密的氧化膜,Al 在冷的浓硝酸中会钝化,说明 Z 为 N 元素;根据化合物 W2X6、Z2X4、
X2Y2 中,相应分子内各原子最外层电子都满足稳定结构,说明 X 为 H 元素,W 为 C 元素,
因此 X、Y、Z、W、M 分别为 H、O、N、C、Al 元素,据此作答。AlCl3 是共价化合物,
A N3 O2 冶炼铝可以通过电解熔融的三氧化二铝, 错误。 、 、Al3+是核外电子排布相同,
3 2 3+
核电荷数不同的离子,序小径大,故离子半径:N >O >Al ,B 错误。氨气的沸点大于
甲烷的沸点,碳的氢化物有很多,随着碳原子数目的增加,沸点升高,C 错误。过氧化氢
的结构式为 H—O—O—H,既有极性键又有非极性键,D 正确。
10.向蔗糖中加入几滴蒸馏水,然后再加入浓硫酸,若产生疏松多孔的海绵状炭,说明浓硫
△
酸具有脱水性,放出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发生的方程式为 C+2H2SO4(浓 ) =====
CO2↑+2SO2↑+2H2O,则说明浓硫酸有强氧化性,A 正确。高锰酸钾溶液一般用硫酸酸化,
化学评分细则·第 2 页(共 7 页)
即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本身就含有SO2 4 ,不通入二氧化硫气体,加入氯化钡溶液也会出
现白色沉淀,则不能通过测定白色沉淀的质量,推算二氧化硫的物质的量,B 错误。实验
-
中控制了单一变量,结论有效,C 正确。SO2 将Br2 还原,所以还原性SO2 > Br ,D 正确。
1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H2+CO2=HCOOH,据图可知物质Ⅰ虽然参与整个过程,但整个
反应前后没有变化,且反应从物质Ⅰ和氢气的反应开始,所以为该反应的催化剂,B 正确。
据图可知催化剂也参与了整个循环,C 错误。每生成 2mol HCOOH 放出 62.4 kJ 的能量,
据此可知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能量之差,但不能确定反应的活化能,D 错误。
12.电子流向:负极到通入 NOx一极;通入 SO2 一极到正极,A 错误。通入 NOx一极发生还
原反应,是阴极,B 错误。溶液中阳离子向通入 NOx 的电极移动,C 错误。由图,NO2
-
在阴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转变成铵根离子,根据元素守恒和电荷守恒即可得 NO2+7e
+8H+=NH 4 +2H2O,D 正确。
13.图甲晶体是石墨晶体,每一层内原子之间为共价键,层与层之间存在的作用力为范德华
力,属于混合型晶体,A 正确。图乙为某气态团簇分子的结构,该分子结构中有 13 个 C,
14 个 Ti,因此其化学式为 Ti14C13,B 正确。晶胞结构中,Zn2+周围等距且最近的 S2 有 4
个,即 Zn2+的配位数为 4,因为 Zn2+∶S2 =1∶1,则S2 的配位数为 4,C 错误。由图可知,
原子 M 1 1为坐标原点,原子 N 为上层的 晶胞正四面体的中心,在 x 轴上位移为 ,在 y
8 4
3 3 1 3 3
轴上位移为 ,在 z 轴上位移为 ,则原子 N 的坐标为( , , ),已知原子 M 的
4 4 4 4 4
0 0 0 1 3 3坐标为( , , ),则原子 N 的坐标为( , , ),D 正确。
4 4 4
14.y -点时,溶液呈中性,水的电离不受影响,b 点为 KA 溶液,发生 A 的水解反应,从而促
进水的电离,所以水的电离程度:b 点>y 点,A 正确。HA 是弱酸,与氢氧化钾中和滴
定的指示剂应选酚酞,B 错误。b 点滴定分数为 1.00,二者恰好完全反应,但是体积变成
原来的二倍,则浓度降为原来的一倍,所以 c(K+) = c(HA) +c(A-) =0.05mol/L,C 正确。a
点时,KA、HA 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但溶液的 pH<7,则表明以 HA 的电离为主,所
以溶液中存在: c(A ) c(K ) c(HA) c(H ) c(OH ),D 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4 小题,共 58 分。
15.(每空 2 分,共 14 分)
(1)+(a+b)
1 1 3
(2)0.0125mol/(L·min) Kx 11 11 11 1 5
11 11
化学评分细则·第 3 页(共 7 页)
(3)①CH3CH=NH ②不断移出体系中的氢气
(4)①正 ②0.6NA
【解析】(1)根据盖斯定律:Ⅰ+Ⅱ得总反应: H =+(a+b)kJ/mol。
(2)初始 CH3CH2OH(g)充入 1mol,NH3(g)充入 3mol;根据图示可知,平衡时乙醛和乙腈
物质的量分数都是 50%,说明二者物质的量相等,无乙醇存在,根据碳原子守恒,体系
中有 0.5mol 的乙醛和 0.5mol 乙腈;反应Ⅰ生成 1mol 氢气,反应Ⅱ消耗 0.5mol 氨气,生
成 0.5mol 水蒸气和 0.5mol 氢气,即平衡体系中有 0.5mol 乙醛,0.5mol 乙腈,1.5mol 氢
气,2.5mol 氨气和 0.5mol 水蒸气。气体总物质的量 5.5mol,乙醛、乙腈和水蒸气物质的
1 3 5
量分数: ,氢气物质的量是乙醛 3 倍为 ,氨气物质的量是乙醛 5 倍为 ,则 NH
11 11 11 3
0.5 1 1 3
的消耗速率为 2 0.0125 mol/(L·min),代入表达式: K 11 11 11 。
20 x 1 5
11 11
(3)①根据 Y 和 Z 的结构简式及反应条件,可推出 X 的结构简式:CH3CH=NH。
②结合反应过程可知,不断移出体系中的氢气,可有效减少副产物 Y 平衡产率。
(4)氢离子向右移动,则左侧为负极,b 处进入的是乙醇;右侧是正极,c 口通入氧气或
空 气 ; 2.3 g 乙 醇 完 全 反 应 生 成 CO2 时 , 外 电 路 中 通 过 的 电 子 数 目 为
2.3g
12 N 0.6N
46g/mol A A 。
16.(除特殊标注外,每空 2 分,共 15 分)
(1)恒压分液漏斗或恒压滴液漏斗(1 分) 平衡气压,便于溶液顺利流下
(2)排尽空气 饱和 NaHS 溶液
(3)FeS+2H+=Fe2++H2S↑
(4)b ③
(5)4NiS+O2+2H2O=4Ni(OH)S
【解析】(1)装置图中,仪器 a 的名称是恒压分液漏斗(或恒压滴液漏斗)。
(2)先通氮气排尽装置内空气,防止干扰后续试验;装置Ⅱ中的试剂为饱和 NaHS 溶液,
饱和 NaHS 溶液可以除去生成硫化氢气体中挥发的氯化氢气体杂质。
(3)装置Ⅰ中制硫化氢,反应为 FeS+2H+=Fe2++H2S↑。
(4)反应结束后关闭 K1、K4,在 b、c 处分别连接如图两个装置,打开 K2、K3进行抽滤
洗涤,抽滤洗涤时,洗涤水进入装置Ⅲ然后通过抽气装置抽出达到洗涤目的,故连有抽
化学评分细则·第 4 页(共 7 页)
气泵的装置Ⅳ接在 b 处以便能够抽出洗涤水;由于 NiS 难溶于水可溶于稀酸,洗涤制备
出来的 NiS 可以用蒸馏水,故选择③。
(5)已知,NiS 在潮湿的空气中可转化为碱式硫化高镍[Ni(OH)S],从而降低除铜离子能
力,故随时间延长残留铜离子增加的原因是 4NiS+O2+2H2O=4Ni(OH)S。
17.(每空 2 分,共 14 分)
(1)Fe2O3、铝硅酸盐(2 分,两个物质各 1 分)
(2)Al2O3+2OH-+3H2O=2[Al(OH) - - 4] [Al(OH)4] +CO2=Al(OH)3↓+ HCO3 或
2[Al(OH)4]-+CO 2 2=2Al(OH)3↓+ CO3 +H2O 也给分
(3)BC
(4)①0.7 ②能更快形成 Al(OH)3 胶体,使絮凝效果更好 ③pH 过低,指示剂会与氢
离子反应生成重铬酸根离子,会氧化氯离子,导致消耗的硝酸银偏少,而 pH 过高,氢氧
根离子会与银离子反应,导致消耗的硝酸银偏多
【解析】(1)Fe2O3 和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SiO2 转变为难溶性的铝硅酸盐,步骤Ⅰ所得
滤渣为 Fe2O3、铝硅酸盐。
(2)步骤Ⅰ中主要反应为 NaOH 与 Al2O3 反应,生成 Na[Al(OH)4],步骤Ⅱ中主要反应为
Na[Al(OH)4]和过量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碳酸氢钠,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
Al O +2OH-式为 2 3 +3H2O=2[Al(OH)4]-和[Al(OH)4]-+CO2=Al(OH)3↓+ HCO 3 或
2[Al(OH) ]- +CO=2Al(OH) ↓+ CO2 4 2 3 3 +H2O。
(3)为提高原料利用率可以将矿石粉碎,反应过程中适当搅拌,均可以使得反应更充分,
提高原料利用率,A 正确。若步骤Ⅰ中采用盐酸处理铝土矿,则所得溶液中铝元素主要以
Al3+的形式存在,若加入过量 NaOH 溶液,则不能得到沉淀 Al(OH)3,B 错误。步骤Ⅲ,
洗涤时不能对漏斗中的沉淀进行搅拌,C 错误。[Al2 (OH)a Clb ]m 中 a、b 可通过控制 Al(OH)3
和 AlCl3 的投料比控制,所以控制 Al(OH)3 和 AlCl3 的投料比可控制产品盐基度,D 正确。
选 BC。
(4)①平均消耗 0.1mol/L - +的 AgNO3 标准溶液 22.50mL,n(Cl )=n(Ag )=0.0225L×
0.00225mol
0.1mol/L=0.00225mol c(Cl-)= 0.09mol/L c(Al3+)=0.1000mol L 1, , · ,根据电
0.025L
荷守恒,c(OH-)=0.21mol/L,所以产品的化学式为 [Al2 (OH)4.2 Cl1.8 ]m ,产品的盐基度为
4.2
0.7 。
4.2 1.8
化学评分细则·第 5 页(共 7 页)
②盐基度在 0.60~0.85 时,铝离子水解更快,所以絮凝效果较好。
③pH 过低,指示剂会与氢离子反应生成重铬酸根离子,会氧化氯离子,导致消耗的硝酸
银偏少,而 pH 过高,氢氧根离子会与银离子反应,导致消耗的硝酸银偏多,所以测定
Cl-过程中溶液 pH 过低或过高均会影响测定结果。
18.(除特殊标注外,每空 2 分,共 15 分)
(1)2 氟甲苯(或邻氟甲苯) 氧化反应(1 分)
(2)酰胺基、氨基(2 分,两个名称各 1 分)
(3)F 的电负性大,具有吸电子效应,导致 B( )的羧基中的羟基的极性更大,
酸性更强
(4)
(5)Y 中有—NH2,具有碱性,可以与 HBr 反应生成盐,促进反应正向进行
(6)4
(7)
【解析】(1)物质 A 的名称为 2 氟甲苯或邻氟甲苯;物质 B( )的生成是—CH3
转变为—COOH,是氧化反应。
(2)物质 F 中含氮官能团的名称为酰胺基、氨基。
(3)从物质 B( )的结构和苯甲酸( )的结构对比看,它们都含有苯环和
羧基结构,但由于物质 B 的羧基邻位还有 1 个 F 原子,由于 F 原子电负性强,具有吸电
子效应,对羧基中羟基的影响比较大,导致羧基中的羟基极性更大,更易电离出H ,导
致酸性比苯甲酸强。
(4)C 与 X( )在 NaOH 的作用下发生取代生成 D( )
和 NaCl 与 水 , 所 以 C→D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为
化学评分细则·第 6 页(共 7 页)
。
(5)E( )与 Y( )在 CH2Cl2 作用下发生取代生成 F
( )和HBr ,加入过量反应物 Y 可以提高另一反应物 E 的转
化率,同时 中的氨基显碱性,过量的 还可以吸收反应生成的
HBr,使反应向生成 F 的方向进行。
(6)物质 G( )的分子结构中共有 4 个环状结构。
化学评分细则·第 7 页(共 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