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健康的生活方式
第2节 当代主要疾病和预防
1.了解心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等疾病的严重危害并学习这些疾病的预防方法。
2.关注当代社会中的常见疾病对人体和社会产生的危害,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
【重点】心血管疾病的成因及预防措施;癌症的常见致病因素及预防方法;糖尿病的典型症状及1型、2型糖尿病的区别。
【难点】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冠心病、心肌梗死的病理逻辑;生活习惯与疾病发生的间接关联;糖尿病中“胰岛素异常”与“血糖升高”的因果关系。
一、新课导入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和医学科学技术的进步,很多疾病得到了有效的治疗和控制。提问:“生活水平提高了,为什么心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等非传染性疾病还在威胁我们的健康?我们该如何预防?”
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猜想(如 “吃太多油腻食物”“缺乏运动”),随后总结:“今天我们就一起探究‘当代主要疾病和预防’,找到守护健康的方法。”
二、新知讲解
(一)良好的生活方式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
心血管疾病的成因(动脉粥样硬化)
展示“动脉正常”与“动脉粥样硬化”对比图,讲解:“胆固醇等脂肪沉积在动脉壁,会使血管变窄、血流减少;若冠状动脉硬化,就会引发冠心病。”
播放“心肌梗死”科普动画,补充:“冠心病发作时,冠状动脉堵塞,心肌缺氧坏死,就是心肌梗死。”
生活习惯与心血管疾病风险
呈现“行为习惯判断表”(含吸烟、酗酒、运动、高糖饮食等),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判断哪些习惯能“减少患病风险”(画“√”)、哪些会“增加风险”(画“×”)。
行为习惯 减少患病风险 行为习惯 减少患病风险
吸烟 不吸烟
酗酒 不饮酒
每天运动≥20min 不爱运动
常吃高脂肪食物 适当吃高脂肪食物
常吃高蛋白食物 适当吃高蛋白食物
常吃高糖食物 适当吃高糖食物
易激动,脾气暴躁 不易激动,比较随和
汇总小组结果,讲解:“吸烟损伤血管内皮,高糖饮食导致脂肪堆积,而每天运动20分钟能促进血液循环,降低风险。”
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措施
结合前面的分析,总结预防要点:①多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②合理饮食(控糖、控动物脂肪);③不吸烟;④定期测血压。
教师提问:“为什么定期测血压能预防心血管疾病?”
学生思考回答:“高血压会损伤血管,定期测量能及时发现问题,避免引发更严重的疾病。”
(二)良好的生活方式也可以降低癌症发生的风险
癌症的致病因素
展示“癌症致病因素” 图文:①环境因素(X射线、紫外线、污染);②遗传因素;③不良生活习惯(吸烟、烤焦食物)。讲解:“多数癌症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生活习惯可通过自身调整改善。”
教师提问:“为什么长期暴晒容易得皮肤癌?”
学生回答问题:“紫外线会损伤皮肤细胞的遗传物质,增加细胞癌变的风险。”
癌症的预防方法
分点讲解预防措施:①戒烟(避免烟草中的焦油、尼古丁);②健康饮食(不吃腌烤、变质食物,少吃加工食品);③避免暴晒、多通风(减少环境刺激);④运动与情绪调节(避免过度紧张);⑤定期检查(早发现、早治疗)。
癌症患者的健康心态
展示“癌症患者积极治疗”的图片,讲解:“现代医学能有效治疗部分癌症,患者保持乐观心态、配合治疗,能提高康复概率。”
教师提问:“我们能为身边的癌症患者做些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陪伴他们聊天、鼓励他们运动、分享正能量的故事。”
(三)糖尿病并不“甜蜜”
糖尿病的典型症状
展示“糖尿病‘三多一少’症状”图(多食、多饮、多尿、体重减轻),讲解:“胰岛素异常导致血糖无法被利用,身体只能消耗脂肪,从而出现这些症状。”
教师提问:“为什么糖尿病患者会‘多饮’?”
学生回答问题:“多尿导致身体缺水,所以需要多喝水补充。”
1型与2型糖尿病的区别
观看视频后,呈现对比表格(类型、发病时期、原因、治疗方法),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填写:
1型:青少年发病,胰岛素分泌不足,需注射胰岛素;
2型:成人多发,胰岛素敏感性低,需控饮食+运动。
补充:“近年来2型糖尿病也出现低龄化,与儿童高糖饮食、缺乏运动有关。”
糖尿病的预防
讲解预防要点:①控制糖分摄入(少喝甜饮料、少吃甜点);②规律运动(促进血糖利用);③定期监测血糖(早发现异常)。
三、课堂小结
1.良好的生活方式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
2.良好的生活方式也可以降低癌症发生的风险。
3.糖尿病并不“甜蜜”。
(1)糖尿病的典型症状:多食;多饮;多尿;体重减轻;
(2)糖尿病的类型: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
四、课堂训练
1.心血管疾病患者逐年低龄化,不良的生活方式往往是心血管疾病的诱因。下列可以减少心血管疾病发生的生活方式是( D )。
A.高盐高糖,烧烤不断
B.吸烟喝酒,熬夜学习
C.精神紧张,经常焦虑
D.合理膳食,锻炼身体
2.下列关于健康的生活方式说法,不正确的是
( B )
A.不可服用过期药物
B.吸烟不可能诱发肺癌
C.酗酒可能引发心血管疾病
D.遗精或月经来潮不会影响身体健康
3.癌症是当前致死率最高的病症之一,以下不属于预防癌症措施的是( D )。
A.加强体育锻炼
B.保持良好的心态
C.注意劳逸结合
D.经常吃街边的小吃
4.我国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居高不下,关于心血管疾病,以下观点错误的是( C )。
A.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有高血脂、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心肌炎,脑血栓、脑出血等
B.高血压是引起其他一些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
C.偶尔的醉酒对心血管不会产生影响
D.心血管疾病会增加猝死的风险
5.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部分癌症等慢性疾病,已经成为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
A.中老年人饮食中长期缺铁容易导致骨质疏松症
B.糖尿病患者要注意控制糖类食物的摄入
C.食用加碘盐,可有效预防地方性甲状腺肿
D.长期酗酒或吸烟,会损伤心脏和血管,导致心血管疾病
五、布置作业
本节课成功结合动脉粥样硬化对比图、糖尿病生活病例等素材,将病理知识与生活案例融合,通过"行为习惯判断"等活动强化预防意识,学生参与度高。但存在难点讲解深度不足(如胰岛素机制)、部分学生参与度低、癌症案例单一(缺环境致癌分析)等问题。后续拟用动画演示代谢过程、设计分层小组任务、补充甲醛/PM2.5致癌案例,并结合健康主题日深化公共卫生认知,进一步优化教学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