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 6.16.3 性状遗传有一定的规律性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 6.16.3 性状遗传有一定的规律性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9-30 11:31: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6章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第3节 性状遗传有一定的规律性
1.学生能够理解基因控制生物性状,以及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遵循一定规律。通过分析性状遗传实例,认识到生物遗传现象背后的本质,形成遗传信息决定生物性状,遗传和变异在生物进化中重要作用的生命观念。例如,在学习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后,能阐述基因分离和自由组合如何决定豌豆性状,以及这种遗传规律对豌豆种群繁衍和适应环境的意义。
2.运用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等科学思维方法,分析基因与性状关系,如通过对多种生物性状遗传现象归纳,总结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概念。能基于孟德尔遗传实验数据,进行演绎推理,解释性状遗传规律,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例如,给定亲代基因组成,能推理出子代可能的基因组成和性状表现。
3.通过模拟遗传实验,如 “模拟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学会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收集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提升科学探究能力。在小组合作探究中,培养合作交流和创新能力。例如,小组自主设计实验探究某一性状遗传规律,在实验过程中学会分工协作、解决问题。
4.认识到遗传规律在农业育种、遗传病预防等方面的应用,关注遗传技术发展对人类生活和社会的影响。积极参与遗传知识科普宣传,增强对遗传现象的科学认知,树立正确对待遗传问题的态度,向家人朋友解释近亲结婚危害。
【重点】1.阐述基因和性状的关系,明确基因控制生物性状,如解释双眼皮基因如何决定眼皮性状。
2.区别基因和等位基因、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基因型和表现型等概念,通过实例和图表帮助学生理解,如以豌豆高茎和矮茎为例说明相关概念。
3.用遗传图解方式分析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如绘制孟德尔豌豆高茎和矮茎杂交遗传图解,展示基因传递和性状表现。
【难点】1.理解等位基因分离和自由组合的过程及本质,通过动画演示、模型构建等方法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如用彩色纸条模拟染色体和基因,演示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分离。
2.运用遗传规律解释复杂遗传现象,如多对相对性状遗传、不完全显性遗传等,通过典型例题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逐步提升学生应用能力。
3.理解遗传概率计算原理和方法,如通过抛硬币模拟基因分离,让学生理解概率含义,再进行遗传概率计算练习。
一、新课导入
教师:(展示一组兔子的图片)某同学的爸爸从养兔场买来了一对白色的家兔。过了一段时间,母兔下了一窝小兔。奇怪的是小兔中出现了一只黑兔,你能解释这种现象吗?
学生:(认真观看图片,结合自身生活经验,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部分学生可能会提出自己对遗传现象的一些初步看法,如 “可能是亲代家兔把某些东西传给了小兔” 等。)
教师:同学们,我们之前学过性状,谁能举例说明什么是生物的性状?那相对性状呢,以豌豆为例,豌豆的哪些特征属于相对性状?基因又是什么,它和性状有什么关系?(根据学生回答进行补充和总结,强调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位于染色体上,在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
学生:(回忆所学知识,积极回答问题,举例说明性状)如人的肤色、头发颜色等;相对性状有豌豆的高茎与矮茎、圆粒与皱粒等;基因与性状关系:基因决定性状。
二、新知讲解
(一)性状表现决定于基因组成
教师:(利用 PPT 详细介绍孟德尔生平及他进行的豌豆杂交实验背景。)我们以人为例,一对夫妇,一位有耳垂,一位无耳垂,生的孩子有耳垂;另一对夫妇都有耳垂,却生了一个无耳垂的孩子。这是为什么呢?遗传学认为,性状表现是由相应的特定基因控制的。人有耳垂的这种性状是由有耳垂基因决定的,无耳垂这种性状是由无耳垂基因决定的。为了表达方便,我们以大写英文字母A表示有耳垂基因,以小写英文字母a表示无耳垂基因。一个人是有耳垂,还是无耳垂,取决于这个人的基因组成。前面提到,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在体细胞中是成对的。成对的基因组成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在成对基因中,两个不同的基因,称为等位基因。在等位基因中,有一个基因是占主导地位的,它会掩盖另一基因的作用,使其没有表现。这种能得到表现的基因被称为什么?
学生:显性基因。
教师:对!那什么是隐性基因呢?
学生:等位基因中没有表现的基因。
教师:不错。那相对应的,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成为显性性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成为隐性性状。现在谁能告诉我什么是基因型和表现型吗?
学生:基因型是指生物个体的基因组成,如AA、Aa、aa等。表现型是指生物个体的某一具体的性状表现。
(二)基因随配子代代相传
教师:父母是将有耳垂、无耳垂这种性状遗传给子女,还是将控制性状的基因遗传给子女?为什么有的同学的爸爸妈妈都有耳垂,自己却没有耳垂呢?
学生:是控制性状的基因
教师:对!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内成对的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染色体上成对的基因也是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所以亲代向子代传递的是控制性状的基因。父母通过配子(生殖细胞)将各自的一半基因传给子代。配子是联系上下代的桥梁,是传递物质的唯一媒介,基因可随配子代代相传。子女无耳垂的基因组成是aa,这一对基因分别来自父母双方,又由于父母双方都是有耳垂,含有基因A,因此,父母控制耳垂的基因组成都为Aa。基因组成为Aa的有耳垂夫妇,他们产生的后代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我们可以根据亲代和子代的性状判断性状的显性和隐性:
1.“无中生有”的性状是隐性性状:两个具有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中出现了性状分离,则分离出的那个性状为隐性性状。
2.“凭空消失”的性状是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中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为显性性状,没有表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为隐性性状。
下面让我们预测一对夫妇所生子女的性状表现。在人类中,左利手(惯用左手)与右利手(惯用右手)是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R-r控制。一对右利手的夫妇,生了一个左利手的子女。预测他们再生一个子女的有关基因型和性状表现。
首先,我们要先分析一下父母控制右利手的基因组成,谁能告诉我答案呢?
学生:夫妇都是右利手,子女左利手,根据“无中生有”,可知右利手是显性性状,控制右利手的基因是R。子女的左利手基因型为rr,这一对基因分别来自夫妻双方,又由于夫妻都是右利手(含有基因R),因此,这对夫妇的基因型都为Rr。男女双方都可以产生含有基因R和r两种类型的配子。
教师:不错。那下一步我们就需要预测子女的基因型和性状表现了,哪位同学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学生:
教师:非常好!预测未来子女的基因型和性状表现时,为什么要首先知道双亲产生的配子类型?
学生:子女是由双亲配子结合形成的受精卵发育成的。不同类别的配子结合直接决定子女的基因组成,从而也决定了子女的性状表现。因此,只有知道双亲产生的配子类型,才能预测未来子女的基因组成和性状表现。
教师:双亲能否将自己成对的基因(如R-r),通过同一个精子或卵细胞传递给子女?
学生:在正常情况下,双亲形成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分离,分别进入一个配子。因此,双亲不能将自己成对的基因通过同一个精子或卵细胞传递给子女。
三、课堂小结
四、课堂训练
1.子女总是有些性状与父母相似,这属于遗传。父母的性状是通过什么遗传给子女的?( D )
A.通过父母的言传身教
B.通过孩子的学习和模仿
C.通过长期的共同生活
D.通过生殖细胞
2.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杂交,子一代都表现为高茎,这种高茎属于( A )
A.显性性状 B.隐性性状
C.显性基因 D.隐性基因
3.若一对夫妇的基因型是Aa,则他们的子女的基因型可能是( C )
A.AA、AA B.aa、Aa
C.AA、Aa、aa D.AA、Aa
4.在杂交育种中,能够稳定遗传的性状是( C )
A.优良性状 B.不良性状
C.显性性状 D.隐性性状
5.下列关于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描述,正确的是(  C )
A.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都是显性性状
B.出现频率高的性状是显性性状,出现频率低的性状是隐性性状
C.相对性状有显性和隐性之分
D.隐形性状只有在子二代中才能表现出来
6.人的双眼皮是显性性状(A),单眼皮是隐性性状(a),如果父母双方控制该性状的基因组成都是AA,其子女是单眼皮的可能性为 ( B )
A.100% B. 0 C.50% D.25%
7.一对具有酒窝的夫妇,生了一个没有酒窝的儿子。他们再生一个孩子没有酒窝的概率是多少?
1/4
8.如果某家庭中的父母都是单眼皮(基因组成为bb),其母亲做了双眼皮手术,那么该母亲能生出双眼皮的孩子吗?
不能
五、布置作业
本节课通过白兔生黑兔的生活案例导入,成功激发学生对遗传现象的好奇心。在讲解基因型与表现型时,采用耳垂遗传的实例分析,配合R-r基因的模拟配对,有效突破等位基因分离的教学难点。但发现部分学生对配子形成过程仍存在困惑,建议后续增加染色体模型操作环节。左利手案例的互动讨论活跃了课堂氛围,但时间把控稍显不足,需精简PPT内容以强化核心概念。整体达成教学目标,但需加强基础薄弱学生的个别辅导。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