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第7课
义和团运动
和八国联军侵华
1. 了解义和团运动和抗击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
2. 掌握《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学习目标
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抗击八国联军侵华的斗争
【重点】
《辛丑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难点】
义和团运动
一、兴 起
义和团由山东、直隶一带的义和挙、民间秘密结社和练挙习武的组织发展而来。 19世纪末,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和外国传教士活动的猖獗,这些组织逐渐由反清的秘密结社或单纯的习武团体,转变为具有广泛群众性的反帝斗争组织。
材料一: “不下雨,地发干,都因教堂遮住天。帝国主义满地街”
材料二:“还我江山还我权,刀山火海爷敢钻。哪怕皇上服了外,不杀洋人誓不完”
——义和团歌谣
二、口 号
扶清灭洋
鲜明地表达了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意志。
灭洋
义和团对洋人、洋教以及轮船、铁路等统统排 斥,又具有盲目 排外的落后性。
进步性:
局限性:
扶清
反映出义和团对清政府的本质认识不清,对它抱有幻想。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理性,让爱国更有深度!
理性爱国,从我做起!
义和团是怎样的组织?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
天无雨,地焦干,全是教堂止住天。
升黄表,敬香烟,请下各洞诸神仙。
仙出洞,神下山,附着人体把拳传。
兵法艺,都学会,要平鬼子不费难。
拆铁路,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
大法国,心胆寒,英美德俄尽萧然。
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
——《只因鬼子闹中原》揭贴
兴起背景:
①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
②外国传教上活动的猖獗
封建迷信
盲目排外(破坏近代设施)
反抗帝国主义,支持清政府
反帝组织
扶清灭洋
清政府态度的变化
以招抚代替剿灭,并承认其合法地位。
皇太后┅召集各大臣,密议团匪乱事┅ 决计不将义和团巢除。 ┅如与以上等军械,好为操演,即可成为有用劲旅,以之抵御洋人,颇为有用。
——《拳乱纪闻》
三、发 展
概括清政府对义和团态度有什么变化?分析变化原因?
义和团运动初期,山东冠县义和拳、平原县义和拳和清朝官兵都发生过较大规模的冲突和战斗。清朝统治者为维护其统治秩序,因此对义和团采取剿杀的政策。
变化原因
利用义和团(抵抗洋人)。
剿灭
招抚
兵法艺,都学全,要平鬼子不费难。
拆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
斗争方式
粘贴文告,揭露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
捣毁教堂、拆毁铁轨、砍断电线等,
表达对外国侵略者的愤怒。
1900年夏,义和团已经控制了京津地区。
义和团运动斗争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北京和天津是清政府和帝国主义统治的心脏。1900年6月,义和团运动发展到顶峰,他们到处捣毁教堂,拆毁铁道、砍断电线,中国人民的反帝怒火,在北方大半个中国熊熊燃烧起来。
由于义和团势力的发展,帝国主义担心他们的在华利益受到损害,于是拼凑起八国联军发动了侵华战争。
抗击八国联军
1、概况
义和团运动迅猛发展
(杀洋人毁洋物)
清政府
招抚义和团
引起列强强烈不满
联合镇压义和团
八国联军侵华
八国联军侵华原因 :
镇压义和团运动
进一步瓜分中国,
维护和扩大侵略权益
【直接原因】
【间接原因】
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率侵略军
进入紫禁城
战争开始
1900年6月,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组织联军2000多人,在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的率领下从天津向北京进犯。
经八国联军及列强驻天津领事授权,西摩尔于1900年6月10日凌晨,率2000兵力以保护北京使馆为名,兵锋直指北京,对中国不宣而战。
义和团奋勇抵抗,侵略军在廊坊被包围,经过激烈战斗,侵略军死伤多人,西摩尔不得不改变计划,从水路进京。沿途又遭义和团的袭击,伤亡惨重。直至后来得援兵救助才狼狈逃回天津。事后,西摩尔心有余悸的说:“如果义和团也拥有西式枪炮,那么我所率联军必全体覆没不可。”
廊坊阻击战
天津
北京
乘火车
在廊坊一带遭到义和团阻击,狼狈逃回
攻占大沽炮台
大沽炮台摧毁,守军阵亡千余人。
外国军队不断四处寻衅,射杀团民、清军。大沽炮台失陷的消息传到北京,再加上接到了关于列强要慈禧归政给光绪帝的谎报,气急败坏的慈禧太后遂对外宣战。
廊坊大战的同时,各国联合舰队攻占大沽炮台,扩大对中国的侵略战争。
天津保卫战
天津义和团在清军帮助下,与侵略军在老龙头火车站展开激烈的争夺战,并炮轰紫竹林租界。
八国联军6000人向驻守八里台的聂士成军队反扑,聂士成陷入联军重重包围之中,仍沉着指挥,突围至八里台附近。进攻的德国将军集中炮弹和子弹射向聂士成和他的战马。聂士成一连换乘了四匹战马,两腿先后被打断,身上数处受重伤。这时又一枚炮弹在他身边响起,弹片穿过头部,壮烈殉国。
8月14日,第一枚炮弹飞向北京,联军开始了总攻。
联军攻陷北京
8月16日,中国军队仍在城中与八国联军巷战。晚上,联军占领全城。各国指挥官下令大掠3日,北京的劫难开始了。
8月15日,慈禧太后挟光绪仓皇出逃。北京失陷。
义和团运动的结果
慈禧下令剿杀义和团,并无耻地请求八国联军助剿。义和团在中外反势力的镇压下失败。
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使侵略者不得不承认中国“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
“中国群众……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 “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
义和团运动失败的原因
(1)失败的原因
【主观原因】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根本原因)
(没有先进理论的指导,缺乏严密的组织,封建色彩浓重等)
【客观原因】
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
“中国群众……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
(2)影响
义和团运动具有强烈的反帝爱国倾向,它展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牺牲精神,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
八国联军在北京犯下的罪行
在八国联军炮火下燃烧的北京城
烧
法军抢来的耕牛
抢
八国联军在北京杀害义和团团民
杀
美军在天津抢劫的白银
掠
《辛丑条约》
时间
1901年
清政府与英、美、俄、日、法、德、意、奥、比、荷、西11国
双方
条约内容 危害
政治
经济
军事
外交
①惩:惩办“首祸诸臣”,在华北等地区停止科举考试5年
②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④拆: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
⑤划: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
加重人民负担,便于列强控制中国经济
丧失军事自主权,处于外国军队的控制之下
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使馆界成为“国中之国”,成为列强侵华的大本营
⑥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便于列强侵略中国;同时是中国外交体制的近代化
③赔:赔款白银4.5亿两,本息共计9.8亿两,以海关税、盐税等税收作担保
内容 、危害
(1)地位:《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是中华民族的巨大耻辱。
你们的地盘,我做主。
(2)影响: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辛丑条约》签定后,列强承认慈禧太后执政合法,慈禧携光绪皇帝回到北京。慈禧太后对列强没把她作为“祸首”来惩办,感激涕零,保证今后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地位、影响
中国社会是怎样一步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1900—1901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840—1842年的鸦片战争
清政府战败签订《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56—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
清政府战败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1894—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
清政府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深渊。
总结
2.“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首,由清朝近支王公主管。”该情形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
A.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 B.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C.戊戌变法运动的失败 D.《辛丑条约》的签订
课堂检测
1.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庚子事变的枪炮沉寂以后……而列强之见及中国所有好战精神,尚未完全丧失,可于此次‘拳民运动”中见之。”材料中“拳民运动”提出的口号是( )
A.“平均地权” B.“实业救国”C.“自强求富”D.“扶清灭洋”
D
D
3.某校学生对中国近代史中的一个专题做了如下梳理。对该专题主线概括最为准确的是( )
A.中国人民的抗争 B.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和发展
C.救亡图存的探索 D.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D
4.条约的第十款规定:各省官员必须保证外国人的安全,否则立予革职,永不录用。凡发生反帝斗争的地方,停止文武各等考试5年。这规定给中国带来的危害是( )
A.增加了中国劳动人民沉重的负担
B.严重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
C.使使馆界成为列强侵华的大本营
D.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D
5.“时代的一粒灰,落在每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2020年是农历庚子年,100多年前的“庚子赔款”就是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一座大山。与“庚子赔款”相关的那场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是( )
A.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C.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
D.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
D
6.历史学习需要把握单元主题,右边图示内容可提炼的单元主题是( )
A.皇权强化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B.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D.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创建
C
感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