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作业】2025-2026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江苏名校9月素养过关赛(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国庆作业】2025-2026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江苏名校9月素养过关赛(有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7.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28 10:10: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5-2026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江苏名校9月素养过关赛(1、2单元)
时间:90分钟 分值:100
主题情境:2025年9月3日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80周年纪念日 ,这一天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隆重的纪念大会,旨在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让我们追随先辈的足迹,用新时代的奋斗续写人类文明的壮丽篇章!
任务一:阅读语段,完成小题。(22分)
1.请你为片段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3分)
2.根据拼音将片段中缺漏的字词填在括号里。(10分)
3.给语段中加点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2分)
等闲:①轻易,随随便便;②平常;③无端,平白地。
万水千山只等闲( )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
3.下列词语中的“微”与片段中“微笑”的“微”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1分)
A.人微言轻 B.谨小慎微 C.面色微红 D.日渐衰微
4.下列填入片段横线空缺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A.一望无际 一碧千里 惊叹 B.一碧千里 一望无际 惊异
C.一碧千里 一望无际 惊叹 D.一望无际 一碧千里 惊异
5.《七律·长征》一诗中与宣传语中画“ ”的部分所对应的诗句是“
, ”。(2分)
6.读画“ ”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表达效果,照样子,写句子。(2分)
任务二:整理下面资料,按要求做题。(18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词语字形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歼灭(jiān) 蜷缩(quán) 电钮 全神惯注
B.擎天(qíng) 抡动(lún) 洒脱 排山倒海
C.直奔(bēn) 潜伏(qián) 单簿 热血沸腾
D.冰雹(báo) 旗帜(zhì) 爆发 斩钉截铁
2.下面路牌有一块拼写错误,请你指出并改正。(2分)
拼写错误的路牌是( )(填序号),正确的拼写应该是 。
3.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2分)
A.居高临下 如临大敌 B.热血沸腾 人声鼎沸
C.学贯古今 万贯家私 D.千钧一发 雷霆万钧
4.下列词句中加点字读音及含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1分)
A.明月别枝惊鹊 映日荷花别样红 B.还来就菊花 春去花还在
C.路转溪桥忽见 风吹草低见牛羊 D.过故人庄 雨过天晴
5.下面词句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B.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C.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D.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1分)
A.春天到了,冰雪消融,潺潺的小溪以排山倒海之势,蹦跳着向前流去。
B.解放军与人民一道,心手相牵、风雨向前,谱写了一曲气壮山河的英雄赞歌。
C.在手榴弹即将爆炸的千钧一发的时刻,班长用身体掩护了队友。
D.冲锋号角响起,战士们挥舞战旗向前冲锋,热血沸腾的呐喊震彻云霄。
7.下列句子中,分号的用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松树,使人想起志士;槐树,使人想起将军;而修竹,则使人想起隐者。
B.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C.它在春天中回荡;在冬雪中徘徊;在欢乐时嘶吼;在忧伤时泣诉。
D.潮水涨来时,我拥抱着他;潮水退去后,我扑倒在他脚下。
8.用多种形式代替“说”,下列加点部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炊事员温柔地提醒同志们:“别太紧张,该吃饭了。”
B.老红军虚弱地嘱咐小战士:“带着对革命的信仰,活下去。”
C.红领巾们在国旗下庄严宣誓:“时刻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贡献力量!”
D.我漫步街头,看着满地的落叶窃窃私语:“霜树尽空枝,肠断丁香结。”
9.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在上海天文馆,AR眼镜可以帮助游客追踪野生熊猫并同步形成水墨动画纪录片。
B.成都大熊猫国家公园运用纳米发光苔藓装置,防止夜晚的废弃矿坑不漆黑一片。
C.黄山引入AI旅行助手,游客可上传景点照片获取智能讲解,感受科技与自然的深度融合。
D.巴黎世园会的镜面花园通过数字投影技术,游客在现实花海中看到虚拟候鸟迁徙的画面。
10.下列句子中,不是“点面结合”中“面”的描写的一项是( )(2分)
A.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
B.人们叮叮当当地敲响了铁碗铜盆,嘀嘀嗒嗒的喇叭声与人们的喧嚷声汇成了一片。
C.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
D.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拄着拐杖,背靠着一棵洋槐树,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
11.选择恰当的句子填入语段横线处,符合“点面结合”写法的一项是( )(2分)
每当夜阑人静时,我躺在床上或是梦中醒来,经常听到猫头鹰在那株榕树上,“咕……咕咕,咕……咕咕”地叫,那声音是单调的,阴森的,凄凉的,听着使人畏怯!
A.早晨,我睁开双眼,揉揉蒙眬睡眼,听到树上的鸟儿叽叽喳喳地歌唱。
B.夜晚,乡村的山野,沉寂得寥无声息,那株大榕树却仍然在奏着夜曲。
C.那株大榕树,好粗大的树干呀,要五六个人手牵着手,才能围抱得拢。
D.我们孩子的童年时光,都在大榕树的足下,就那样轻轻悄悄地溜过了。
任务三:根据所学内容填空。(11分)
1.老舍在《草原》中写道:“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 ,
天空是那么 ,使我总想 ,表示我满心的愉快。”(1.5分)
2.苏轼在《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中用诗句“ ,
”进行生动描写;建德江上江水清清,月光清幽,孟浩然这样写道“
,江清月近人”;黄沙道上惊喜无限,辛弃疾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写下诗句“ , ”,此两句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有异曲同工之妙。(2.5分)
3.《七律·长征》全诗生动地概述了红军长征的 ,赞扬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 精神。其中表现红军取得长征胜利后喜悦心情的诗句是“更喜岷山千里雪, ”。(1.5分)
4.《狼牙山五壮士》按照 的顺序记叙了“接受任务→ →
→ 。《开国大典》把群众进场、举行典礼、 、
等众多场面都描绘得有声有色,令人激动万分,突出了开国大典
的气氛。(3分)
5.爱国,是陆游“ ”的坚贞;爱国 ,是曹植“
, ”的坚毅;爱国,是李纲“祖宗疆土, ,
”的坚守。(2.5分)
任务四:完成下面的阅读训练,检验一下你的阅读能力吧。(24分)
(一)读习作《难忘的拔河比赛》片段,完成练习。(4分)
赛事即启,班级之光——“大力士”突遭腹痛侵袭,急得乔乔团团转,嘴里不停地说( ) :“这可如何是好啊!”紧要关头,班长说( ):“换将!上替补!”令下如山。替补队员如同离弦之箭,迅速填补空缺,整装待发

众人协力,一边用劲拉绳,一边大声说( ):“人心齐,泰山移!”
1.根据语境用合适的词语替换片段中的“说”,填入括号中,让习作语言更丰富生动。(1.5分)
2.【语文要素】在片段的横线空缺处补充对参赛选手“点”的描写,使片段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体现拔河比赛的精彩。(2.5分)

(二)[对比阅读]读《狼牙山五壮士》和《开国大典》片段,完成练习。(10分)
【选段A】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
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
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
相继从悬崖往下跳。
【选段B】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早上六点钟起,就有群众的队伍入场了。人们有的擎着红旗,有的提着红灯。进入会场后,按照预的
地点排列。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
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郊区的农民是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
十里路赶来的。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
浪。
1.选段A主要描写了 的场面,选段B的场面可以用 这一小标题概括。(2分)
2.从描写方法来看,选段B中画“ ”的句子属于“ ”的描写,选段B还通过选取 和 进行“点”的刻画。这两种描写结合运用的好处是什么?(4分)
3.选段A首句中的加点词语“屹立”能否换成“站立”?为什么?(2分)
4.下列对两则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选段A和B都通过生动的场景描写,展现了不同情境下的人物活动和情感氛围。
B.选段A的情感基调是悲壮,选段B的情感基调是喜悦。
C.如果没有选段A中英雄们的付出,就不会有选段B中呈现的场面。
D.选段A和选段B都采用由概括到具体的描写顺序来写场面。
(三)[文学性文本阅读]带着问题,用较快的速度阅读短文,完成练习。(10分)
海思(节选)
没有见过海,真想不出她是什么样的。
眼前是如花一般灿烂的浪,时起时伏的波,星星点点的雨,湿湿蒙蒙的雾,一起塞满了这个蓝天覆盖下的穹庐。她们笑着,叫着,舔食着天上的云朵,吞没了岸边的沙滩,狂呼疾走,翻腾飞跃。极目望去,那从天边垂下来的波涛,一排赶着一排,浩浩荡荡,如冲锋陷阵的大军。
①啪的一声,一头撞在那些圆溜溜的礁石上,顷刻间便化作了点点水珠和星星飞沫。②那些波浪互相拥挤着,追逐着,越来越近,越来越高。③还不等这些水珠从礁石上退下,又是一排水墙,又是一声巨响,一阵赶着一阵,一声接着一声,
无休无止,不穷不尽。④赶来到脚下时,便成了一道道齐齐的水墙,像一匹匹扬鬃跃蹄的野马,呼啸着扑上岸来。
[A]我站在礁石上,任海风鼓满襟袖,任浪花打湿鞋袜。那清风碧波,像是从天上,从地下,从四面八方,从我的五脏六腑间一起涌过。[B]我立即被冲洗得没有一丝愁绪,没有一星杂虑。而那隆隆的浪,滚滚的波,那浪波与礁石搏斗的交响乐,又激荡起我浑身的热血。
海啊,原来是这个样子的!
1.这篇选文是围绕“ ”这句话来写的。(1分)
2.【语文要素】填写选文内容,并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3.5分)
作者所见所闻 作者联想到的内容 我联想到的内容
浪涛 灿烂的花、 、 由 ,我联想到: (不超过30个字)
波浪与礁石 撞击 交响乐
3.重新排列第3自然段的句子,正确的顺序是: 。(2分)
4.选择第4自然段A处或B处的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体会句子写得好在哪里。(2分)
5.读了选文,你觉得海是怎样的?用简洁的语言赞美它。(1.5分)
海是 的,海是 的,海是 的!
任务五:习作。(25分)
2025年9月3日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80周年纪念日 ,这一天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隆重的纪念大会,包括阅兵仪式和文艺晚会等活动,旨在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请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描写其中一个活动场面,抒发真情实感。题目自拟,不少于450字。
参考答案:
一、
1.měng cēn cī xuàn sè lè
2.裳 襟飘带舞 彩虹 恰 绿毯 蕾 稍微 玻璃 缀 德 悬崖
手榴弹 日寇 坦克 粉身碎骨 豪迈不屈 灯盏 汇集 屹立
3.② ①
4.A
5.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6.考场里十分安静,只听见笔尖在试卷上书写的声音,只听见同学们轻轻地翻动卷子的声音。
二、
1.D 2.D GUANHE NANLU 3.D 4.C 5.A 6.A 7.C
8.D 解析:“窃窃私语”指私下里小声交谈,不合语境,可改为“自言自语”
9.C 10.D 11.B
三、
1.清鲜 明朗 高歌一曲
2.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野旷天低树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桥忽见
3.艰难历程 革命乐观主义 三军过后尽开颜
4.事情发展 痛击敌人 引上绝路 顶峰歼敌
阅兵仪式 群众队伍游行 喜庆、庄严、隆重、热烈
5.位卑未敢忘忧国 捐躯赴国难 视死忽如归 当以死守
不可以尺寸与人
四、
(一)1.示例:念叨 一锤定音 齐喊
2.示例:哨音划破天际,壮壮首当其冲,稳扎马步如山岳,双手如铁钳般紧扣绳索,浑身力量汇聚,身形近乎贴地,誓不让对手寸进
(二)1.五壮士完成任务后英勇跳崖 群众进场
2.面 铁路工人 郊区农民 写出了人民群众参加开国典礼的激动与兴奋。
3.不能,“屹立”指像山峰一样高耸地站着,常用来比喻坚定不移,“站立”意为直立着。作者运用“屹立”一词,能够更好地突出五壮士顶天立地的高大、英勇的形象。如果换成“站立”,就达不到此效果。
4.D
(三)1.海啊,原来是这个样子的!
2.
作者所见所闻 作者联想到的内容 我联想到的内容
浪涛 灿烂的花、 冲锋陷阵的大军 一匹匹扬鬃跃蹄的野马 由 蓝蓝的海水 ,我联想到: 这颜色深邃得像一个智者,比天空蓝深,比宝石
波浪与礁石撞击 交响乐 蓝浅,真是大自然的杰作。 (不超过30个字)
3.②④①③
4. 示例:我选A处的句子。A处的句子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将“我”站在礁石上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感受表达得更强烈。
5.奔腾呼啸 无休无止 充满激情
五、佳作示例
屏幕前的荣光
2015年9月3日的清晨,我们全班围坐在教室的多媒体屏幕前,等待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式的开始。(面:时间、地点、场景总述)当《义勇军进行曲》的旋律从扬声器里迸发而出时,窗外的阳光恰好穿透云层,照在黑板旁悬挂的国旗上,那一抹红与屏幕里天安门广场的旗帜遥相呼应。(点:光影细节的象征意义)
装备方阵 驶过长安街时,后排的军事迷小张突然挺直了背。他指着屏幕上驶过的“东风-41”导弹,声音因激动而发颤:“看!这就是我们的底气!”(点:人物特写与语言描写)而班主任王老师则轻轻摘下眼镜擦拭——她父亲曾是抗美援朝老兵,此刻她泛红的眼眶里,倒映着屏幕上老兵方阵的斑白鬓角。(点:代际情感联结)
最震撼的是 空中梯队 。当歼-20战机以楔形编队划破长空,教室后排传来低低的惊呼。我注意到平时最调皮的阿强正死死攥着桌角,指甲因用力而发白。(点:群体反应中的个体细节)解说员提到“这些战机全部国产化”时,班长突然带头鼓掌,掌声像潮水般淹没了整个教室。(面:集体情绪爆发)
直播结束后的 静默时刻 ,黑板上方“勿忘国耻”的粉笔字格外醒目。小张在周记本上写下:“原来历史书上的‘落后就要挨打’,今天变成了‘强大才能和平’。”(点:思想升华)而窗外,不知哪个班级的孩子们正用稚嫩的声音唱着《歌唱祖国》,歌声飘过操场,飘向云端。(面:现实场景与历史回声的交织)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