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熟悉而陌生的力 全章习题课件(共5份打包)2025-2026学年沪科版(2024)八年级全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章 熟悉而陌生的力 全章习题课件(共5份打包)2025-2026学年沪科版(2024)八年级全一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9-28 12:25:48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第六章 熟悉而陌生的力
第三节 来自地球的力
向空中撒开的渔网,会飘落到水里;向上抛出的石
块,最终也会落向地面……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
1.重力: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 而受到
的力叫重力;重力的符号是 ,单位是 。
地球吸引 
G 
N 
2.重力的三要素。
(1)重力的大小:通常把重力的大小叫 。物体所受重力大小跟它的 成正比,计算公式: ,
其中g= ,粗略计算的时候g可取 。
(2)重力的方向: 。
物重 
质量 
G=mg
9.8 N/kg 
10 N/kg 
竖直向下 
(3)重力作用点:重心。质地均匀、形状规则物体的重心
在它的 上。如球的重心在 ,方形
薄木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不规则的物体,我
们可以采用支撑法或悬挂法来确定它的重心。重心的位
置 总在物体上,如圆环的重心在 ,
空心球的重心在 。
几何中心 
球心 
不一定 
中心 
球心 
知识点:重力与质量的区别与联系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质量与重力是一回事,质量大的重力大
B.质量与重力方向都是竖直向下的
C.在同一地点,质量相同的物体所受重力一定相等
D.9.8 N/kg表示的物理意义是质量为9.8 kg的物体受
到的重力是1 N
答案:C
下列关于重力和质量的关系说法中,正确的
是(  )
A.1千克等于9.8牛
B.地球表面上1 kg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 N
C.将10 kg物体从地球带到月球上,其质量和所受重力
都要变小
D.天平和测力计在月球上将无法正常使用
答案:B
在小学阶段,我们常接触 “重量” 并借用质量单
位(如千克)来描述,这容易让大家误以为 “重量” 就
是 “质量”。而到了中学,需要明确区分:质量是物
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是物体本身的属性,与物体的状
态、形状、所处位置无关,单位是千克(kg);重力则是
由于地球吸引使物体受到的力,方向竖直向下,其大
小用公式G=mg计算。
1.下列关于物体所受重力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C )
A.物体所受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
B.物体重心就是重力作用点
C.物体所受重力方向总是垂直向下
D.地面上的任何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
C
2.一个被运动员踢出的在空中向前运动的足球所受重
力的情况是( D )
A.不受重力
B. 受到向前的重力
C.比静止在地面上时所受重力小得多
D.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
D
3.所受重力约为4 N的物体可能是( A )
A.物理教科书 B. 一枚图钉
C.一个鸡蛋 D. 一只母鸡
A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 物体所受重力与质量是相同的
B. g取10 N/kg,1 kg物体所受的重力是10 N,即1 kg=
10 N
C.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D. 以上说法都正确
C
5. 下列关于常数g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B )
A. 质量为1 kg的物体受到的力是9.8 N
B. 在地球表面,质量为1 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为9.8 N
C. g=9.8 N/kg,表示9.8 N=1 kg
D. g是常数,因此,质量为1 kg的物体在月球受到的重
力仍是9.8 N
B
6. 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要挑选喜庆的春联贴于门
上,增加喜庆的节日气氛,小明为了把春联贴正,就用
了一块橡皮绑在绳子上挂起来,这是利用了重力的方向
是 的。
竖直向下 
7. 质量是2.5 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 N,一个
物体受到重力是4.8 N,则物体质量大约是 g。(g
取10 N/kg)
25 
480 
8. 质量为1.2 t的重物,所受重力是 N,当
其被吊车加速向上吊起时,物体所受重力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g取10 N/kg,吊车吊升距离与地球半径相比可忽略不计)
1.2×104 
不变
9. 一个质量为40 kg的学生,在地面上时,所受重力
为 N。(g取10 N/kg)
400 
10. 斜面上一个质量为3 kg的物体A,沿斜面下滑时,
请在图中画出物体A所受重力的示意图。(g取10 N/kg)(共15张PPT)
第六章 熟悉而陌生的力
第四节 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如图所示,将手掌压在桌面上滑动时,你是否能感
到桌面对手掌有阻碍作用?要改变手掌受到的阻力的大
小,有哪些方法?
1. 正确认识滑动摩擦力。
(1)滑动摩擦力定义:把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
上滑动时所受到的 的力,叫做
滑动摩擦力。
(2)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 。
表面 
阻碍物体间相对运动 
相反
2.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1)测量滑动摩擦力的方法:用弹簧测力计拉物体做
运动,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弹簧测力计的
读数 。
(2)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①与物体间的 有
关;②与接触面的 有关;③与物体的运行
速度、接触面的大小等 。压力越大、接触面越
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平匀速直线 
相等 
压力 
粗糙程度 
无关 
3.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1)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①增加物体间的 ;
②增大接触面的 。
(2)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①使接触面光滑和减小压力;
②用 代替滑动;③加润滑油;④利用气垫;
⑤让物体之间脱离接触(如磁悬浮列车)。
压力 
粗糙程度 
滚动 
知识点: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及方向判断
某同学利用牙刷做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实验,当他在桌面上匀速拖动牙刷时,刷毛发生了如图所示的弯曲。下列对这一实验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
A. 刷毛弯曲程度越大说明牙刷受到的摩擦力越小
B.从刷毛弯曲方向可以判断牙刷受向右的摩擦力
C.仅增大拖动速度,刷毛受到摩擦力大小不变
D.由于桌面没有发生弯曲,所以它不受摩擦力
答案:C
小明用水平推力推着箱子在水平桌面上向右运
动。经过一段时间撤去水平推力,箱子仍能继续在水平
桌面上向右运动一段距离,最后停在水平桌面上。在撤
去水平推力后到箱子停止运动之前的过程中,下列关于
箱子受到水平面的摩擦力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摩擦力为0
B.摩擦力逐渐增大
C.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
D.摩擦力大小保持不变
答案:D
解这类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及方向判断题目时,先明确研究对象,判断其受到的摩擦力类型是
否为滑动摩擦力,接着重点分析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粗
糙程度这两个关键因素,若二者不变,滑动摩擦力大
小就不变,其大小与物体运动速度、接触面积等无关;同时,摩擦力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可
通过物体相对运动方向来确定摩擦力方向。
1.如果世界上不存在一切摩擦,下列现象中不会发生
的是( D )
A.不能拧瓶盖
B.人将寸步难行
C.不能用螺钉螺母固定工件
D.物体将飘浮在空中
D
2.消防队员抓着竹杆从楼顶向地面匀速滑下,这过程
中关于消防队员所受的摩擦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不受摩擦力
B.受摩擦力,方向向下
C.受摩擦力,方向向上
D.无法判断
C
3.很多体育赛事都与摩擦有关,有时要增大摩擦力,
有时又要减小摩擦力。下列四个实例中属于减小摩擦力
的是( B )
A.在跑鞋的底部有许多花纹和鞋钉
B.滑冰运动员所穿的滑冰鞋底部有冰刀
C.足球比赛中守门员戴有防滑手套
D.举重比赛时,运动员先在手上涂抹“镁粉”
B
4.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中,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选取三个相同的木块分别放在不同
的接触面上,其中甲、乙两个图的接触面是相同的木
板,图丙的接触面是棉布。
(1)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水平木板上做
运动,通过比较 来比较滑
动摩擦力的大小。
匀速
直线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由图 可以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
粗糙程度关系。
乙、丙 
(3)若图乙中,木块在运动过程中拉力突然变大,滑动摩
擦力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不变 
(4)此实验方案的不足之处是
。(写出一
条即可)
不能保证木块一直做匀速
直线运动(或弹簧测力计在运动中读数困难) (共24张PPT)
第六章 熟悉而陌生的力
单元复习
【单元知识建构】
【重点问题辨析】
1.力的两种命名方式。
类别 按性质命名 按效果命名
命名
依据 力的产生原因和本质特征 力对物体产生的作用效果
命名
特点 名称固定,不受作用对象、方式和效果影响 名称随作用效果变化而变化
常见
例子 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拉力、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等
相互
关系 同一种性质的力可以有不同的效果,如弹力可表现为
拉力、压力、支持力等;不同性质的力可能产生相同
效果,动力可以是弹力,也可以是摩擦力等
下列各力中,属于弹力的是(  )
A.课桌受到的重力
B. 擦黑板时,黑板擦对黑板的摩擦力
C. 地面对讲台的支持力
D.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答案:C
铁块所受力中,属于弹力的是(  )
A.铁块所受的重力
B.地面对铁块的支持力
C.地球对铁块的吸引力
D.地面对铁块的摩擦力
答案:B
下列各力中,不属于弹力的是(  )
A.绳子的拉力
B.桌面对茶杯的支持力
C.弹簧所受的重力
D.书对桌面的压力
答案:C
【中考范题追踪】
1.下列措施中,为了减小摩擦的是( B )
A.浴室铺防滑垫
B.缝衣针表面做得光滑
C.车把上加装橡胶套
D.瓶盖侧表面刻有竖纹
B
2.如图所示,用大小相同的力,分别在不同位置按如
图所示方向开门,最容易的是( C )
C
3.如图所示,书静止在水平桌面上。请在图中画出书
的受力示意图。
4.下图是“测量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实验装置示意
图。
(1)如图甲所示,将木板固定,水平拉动木块,木块受到
的滑动摩擦力与其受到的水平拉力 大小相
等;如图乙所示,水平拉动木板,待弹簧测力计示数稳
定后,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与其受到的水平拉力
大小相等。(均选填“一定”或“不一定”)
不一定 
一定
(2)如图丙所示,水平拉动木板,待弹簧测力计示数稳定
后,弹簧测力计A的示数为4.0 N,弹簧测力计B的示数
为2.5 N,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 N。若增
大拉力,当A的示数为4.8 N时,B的示数为 N。
2.5 
2.5 
5. (2023·雅安改编)小雨在做“探究影响滑动
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时,结合生活中的现象,提出
了以下两个猜想。
猜想一: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所受的压力大小有关
猜想二: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1)如图甲所示,将一个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用弹簧
测力计沿水平方向 拉动。滑动摩擦力的大
小可通过 来比较。
匀速直线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如图乙所示,在木块上放一个重物,重复上面的操
作。比较甲、乙两个图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可探究滑
动摩擦力大小与 的关系。
接触面所受的压力大小 
(3)如图丙所示,将木块放在毛巾上,重复上面的操作。
比较甲、丙两个图可得出:压力大小相同时,
,滑动摩擦力越大。
接触面
越粗糙 
(4)小雨猜想滑动摩擦力大小还与速度大小有关。她设计
了如图丁所示的实验装置,传送带速度可以自由调节,
物块A始终相对地面静止,拉力传感器可以显示拉力大
小。改变传送带速度,根据实验数据分别绘制出传送带
的速度与时间(v-t)和拉力与时间(F-t)的关系图像,如
图戊、己所示。
分析图戊、己两个图可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相对传送带运动速度的大小 (选填“有关”或“无关”),理由是

无关 
当速度发生变化时,压力和接触面粗糙
程度不变,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不变
6. 为了更精确地测量木块的滑动摩擦力,小丽引入拉力传感器并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她将一块长、宽、高均不同的长方体木块平放,拉动木板时发现传感器示数不稳定,同时观察到实验中木块总有些摆动,获得的数据图像如图乙所示。是什么引起了木块的摆动,进而引起摩擦力测量值的不稳定?小丽继续实验,将同一个木块侧放,重复实验,获得的数据图像如图丙所示。
(1)实验中测量滑动摩擦力时,木板 (选填
“需要”或“不需要”)匀速直线拉动。
(2)分析图乙所示图像,第1秒末,木块所受的摩擦力
为 N。
(3)继续实验环节基于的假设是

不需要 
1 
接触面积不同会引起木
块摆动程度不同,进而引起滑动摩擦力测量值不稳定
(4)小丽认为,本实验还可得出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
积有关。小科认为不正确,并从实验中找出了说服小丽
的证据:


图乙、丙的图像大致相同,说明木块受到的
滑动摩擦力相同;接触面积大小影响的是滑动摩擦力的
稳定性,而不是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共19张PPT)
第六章 熟悉而陌生的力
第二节 测量: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
我们拿起一本物理课本用不了太大的力,提起装满
书的书包要用较大的力,如果搬起书桌可能就要用更大
的力。这些大小不同的力该如何测量呢?
1.弹力与弹性形变。
(1)弹性形变:物体在 内发生的 叫
做弹性形变。
弹性限度 
形变 
(2)弹力:物体由于发生 而受到的力叫弹
力。弹力的大小与 有关,同一物体
在 内, 越大,弹力 。
弹力大小还与物体的 有关,不同 的物体,发生相同的弹性形变,产生的弹力大小不同,即弹性强弱不同。
弹性形变 
弹性形变的程度 
弹性限度范围 
形变 
越大
材料 
材料
(3)方向: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发生形变的方向 ,
且总是与接触面 。
相反 
垂直 
2.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1)用途:测量 的大小。
(2)构造:弹簧、指针、刻度盘、外壳等。
(3)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 ,弹
簧的伸长量就 。
力 
越大 
越大 
(4)每个弹簧测力计都有一定的测量范围,拉力过大,弹
簧测力计会被拉坏,使弹簧不能恢复到原来的长度,因
此在测量之前,先要估计所测力的大小,选择合适的弹
簧测力计来测量。
(5)注意事项。
①使用前,观察 、 (便于读数);观
察指针是否指在 ( );轻轻来回拉动挂钩几次,防止弹簧卡壳。
②使用中:测力时,要使弹簧中心的轴线方向跟所测力
的方向 ,使指针和外壳无 ,弹簧不要
靠在刻度板上。所测物体一定要挂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
一端,严禁倒挂。读数时,应让指针与刻度板保持相
对 ,视线要与刻度板面 。
量程 
分度值 
零刻度线 
校零
相同 
摩擦 
静止 
垂直 
③使用后:要及时将弹簧恢复原状,以免弹簧受力太
久,弹性受损。
知识点:弹簧测力计读数与力的相互性
如图所示,在弹簧测力计的两侧沿水平方向同时
施加9 N的拉力,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
A. 9 N B.5 N
C. 0 N D.18 N
答案:A
如图甲所示,用水平拉力F1=10 N拉一根弹簧,
使弹簧伸长了2 cm;如果在该弹簧两端同时用两个力F2
和F2'沿水平方向拉弹簧,如图乙所示,要使此弹簧同样
伸长2 cm,则力F2和F2'的大小分别为(  )
A.5 N,5 N
B.10 N,10 N
C.10 N,20 N
D.20 N,20 N
答案:B
弹簧测力计两端的力大小相等,是因为物体间力
的作用是相互的——当一端受到拉力时,另一端必然
会产生一个方向相反、大小相同的力。弹簧测力计的
读数只显示其中一边的力,因为它的刻度是根据挂钩
端所受拉力使弹簧形变的程度来标记的,另一端的力
只是为了让弹簧保持静止。
1. 关于弹力,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D )
A.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对它所接触并挤压的物体产生
弹力的作用
B.平时所说的压力、支持力、拉力,就其实质而言都
是弹力
C.在弹性限度内,同一物体发生的弹性形变越大,弹
力就越大
D.两个物体不发生接触也有可能有弹力
D
2. 使用弹簧测力计时,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
A.弹簧测力计必须竖直放置,不得倾斜
B.使用前必须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上
C.使用中弹簧、指针、挂钩不能与外壳摩擦
D.使用时,必须注意所测的力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
测量范围
A
3.小明自己动手制作弹簧测力计,他选了甲、乙两种
规格不同的弹簧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如表所示。当拉力
为2 N时,弹簧甲的伸长量为 cm;若他要制作测量
范围较大的弹簧测力计,应选用弹簧 ;若要制作
精确程度较高的弹簧测力计,应选用弹簧 。
拉力/N 0 1 2 3 4 5 6 7 8
弹簧甲的 长度/cm 4 5 6 7 8 9 10 13 17
弹簧乙的 长度/cm 4 4.5 5 5.5 6 6.5 8 10 13
2 
甲 
甲 
4.如图所示的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是 N,最大
测量值是 N,测量范围是 N,物体对弹簧
测力计的拉力是 N。
0.2 
5 
0~5 
1.6 
5.使用弹簧测力计应注意:使用前要观察量程和分度
值,指针要在 ;使用过程中,指针、弹簧
不得与外壳有摩擦,拉力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 。
零刻度线 
量程
6.甲、乙两人各用10 N的力沿相反方向拉同一个弹簧
测力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N。
10 (共20张PPT)
第六章 熟悉而陌生的力
第一节 力及其描述
使用一根竹篙,艄公就能让竹排在水面快速前行,
并灵活调整前进的方向。你注意过没有,让竹排前行
时,艄公是怎么撑篙的?让竹排转弯时,艄公又是怎么
撑篙的?
1.力的概念:力是 对 的
作用,用字母 表示。
一个物体 
另一个物体 
F 
2.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物体间的力的作用是 的,相互作用力在任
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 、作用在不同物
体上。两个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
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 物体。
相互 
相反 
受力
施力 
3.力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使其发生 。
如:用力捏橡皮泥时,橡皮泥的 发生了变化;
用力压或拉弹簧时,弹簧的 也发生了变化。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物体运动状态的改
变包括三种情况:①运动方向不变,速度大小改变;②
速度大小不变,运动方向改变;③运动方向和速度大小
同时改变。
形状 
形变 
形状 
形状 
运动状态 
4.力的描述。
(1)力的三要素是指力的 、 、 ,
它们都能影响到力的 。
(2)力的单位: ,简称 ,用 表示。
(3)力的大小估测: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约为 ;蚂蚁拉动树叶的拉力约为10-3 N。
(4)力的示意图:用 把力的 、
、 表示出来。
大小 
方向 
作用点
作用效果 
牛顿 
牛 
N 
1N
一条带箭头的线段 
大小
方向 
作用点 
知识点:施力物体判断
如图所示,手通过绳子拉着木块在水平桌面上向
右运动,使木块向右运动的力记为F,则F的施力物体
是(  )
A. 桌面 B.手
C. 地面 D.绳子
答案:D
诗句“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描
绘的是儿童放飞风筝的画面。如图所示,放风筝时,风
筝受到拉力作用,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  )
A.线绳 B.地球
C.手 D.风筝
答案:A
如图所示,小华在家烹饪美食时,将鸡蛋在碗沿
上敲击一下,鸡蛋破裂。使鸡蛋破裂的力的施力物体
是(  )
A.手 B.碗
C.桌面 D.鸡蛋
答案:B
判断施力物体时,若力为接触力,先确定受力物
体,再找与其直接接触的物体,该物体即为施力物
体,而力的源头(如手、人)若不直接接触受力物体,则
并非施力物体。例如手通过绳子拉木块,木块是受力
物体,直接接触的绳子是施力物体;放风筝时,风筝
受力,直接接触的线绳是施力物体,而非握线的手。
1.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两个物体不接触,就不会产生力的作用
B.没有物体就没有力的作用
C.一个物体也会产生力的作用
D.两个物体相互接触,就一定会产生力的作用
B
2.甲、乙两个同学穿着滑冰鞋面对面静止站在冰面上,如果甲用力推了一下乙,其结果是( D )
A.甲仍静止,乙被推开
B.乙受到甲的推力,甲不受推力作用
C.乙受到的推力大于甲受到的推力
D.甲、乙将同时相对离开
D
3.下列物体中的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的是( D )
A. 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小球
B. 在盘山公路上减速运动的汽车
C.加速上升的火箭
D.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
D
4.下列事例中不能说明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的是(  )
A.射箭运动员箭上弦后将弓拉开
B. 一块石子在空中加速下落
C.用手将橡皮筋拉长
D. 陨石落地,将地面砸开一个大坑
B
5.物理学中,力的单位是 ,托起两个鸡蛋所
用的力大约是 N。
牛顿 
1 
6. 如图所示,开门时,用手推在A处比推在B处更容易
打开,这说表明力的作用效果与 有关。
作用点 
7. 如图所示,用手将物块压在墙上静止不动,请在图
中画出物块对墙壁的压力。
8.如图所示,把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请在图中画出
物体受到的支持力和桌面受到压力的示意图。
9.请在图中画出下列力的示意图。
(1)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书对桌面的压力。
(2)用50 N沿水平方向推桌子的力。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