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5张PPT)
第一章 运动的世界
第四节 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在高速公路区间测速路段,一辆汽车经过位置A
时,摄像头抓拍并记录此时的时间;当该车经过位置B
时,摄像头抓拍并记录此时的时间,后台数据中心就可
以计算出这辆车在这两个位置间的路段上行驶的平均速
度。区间测速的原理是什么?测量方法又是什么?
1.平均速度的测量。
(1)实验目的:测量变速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
(2)实验原理: 。
(3)测量器材: 、 。
v=
刻度尺
秒表
(4)实验步骤。
①使斜面保持 的坡度,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
挡板放在斜面的底端,测出小车将通过的路程s1;
②测量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 的时间t1;
较小
底端
④将挡板移至斜面的中点,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过斜
面上半段路程s2所用的时间t2,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
程的平均速度v2。
③根据测得的s1和t1,利用公式v= ,算出小车通
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1;
2.平均速度的计算。
(1)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平均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
动的平均快慢程度。
(2)公式:v= 。
3.图像法描述物体的运动。
知识点:路程-时间图像解读
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华均在操场上沿直线跑道
跑步训练。在某次训练中,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变化
的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两人都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C.前2 s内,小华跑得较快
D.0~8 s内,小华的平均速度大于
小明的平均速度
答案:C
s-t图像解读
(1)s-t图像的纵坐标表示路程,横坐标表示时间,利
用任意一组对应的时间和路程值,可求出该物体的运
动速度的大小。
(2)若s-t图像是过原点的斜线,则说明物体通过的路
程与时间成正比,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3)可以通过s-t图像得到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4)可以通过s-t图像得到该物体通过某段路程需要的
时间。
(5)如果是两条线在同一个图像中,可以比较两个物
体运动速度的大小关系。
(6)如果某段时间内线是水平的,就说明这段时间内
物体静止。
1. 如图所示,记录了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
驶时,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D )
A.甲、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甲、乙都做变速直线运动
C.10 s~20 s内,甲、乙的平
均速度相等
D.20 s~30 s内,甲、乙的平
均速度相等
D
2. 一辆汽车从甲地驶往乙地,共用了1 h,前20 min内的平均速度是30 km/h,后40 min内的平均速度是60 km/h,则该汽车在这1 h内的平均速度是( D )
A.35 km/h B.40 km/h
C.45 km/h D.50 km/h
D
3. 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
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将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 cm)的
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
的示数如图所示。(数字表示“时:分:秒”)
(1)完成该实验需要用到的测量工具是 和 。
(2)该实验是根据公式 进行速度计算的。
刻度尺
秒表
v=
(3)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 (选
填“大”或“小”)。
(4)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sAB= cm,
tBC= s,vAB= m/s,vBC= m/s。
小
40.0
1
0.2
0.5 (共17张PPT)
第一章 运动的世界
第三节 测量:长度与时间
如图所示,请目测此人臂展(两臂侧向最大限度地
水平伸展时,两个中指指尖间的直线距离)与身高的大
小关系。仅靠目测,有同学认为此人身高大于臂展;但
若实际测量一下,结果一样吗?
1.测量单位。
(1)长度的单位。
①长度的国际单位为 ( ),常用单位有
千米( )、分米( )、厘米( )、
毫米( )、微米( )、纳米( );
②换算关系:1 km= m,1 m= dm=
cm= mm= μm= nm。
米
m
km
dm
cm
mm
μm
nm
1 000
10
102
103
106
109
(2)①时间的单位:秒( )、分钟( )、
小时( );
②换算关系:1 h= min,1 min= s。
s
min
h
60
60
2.长度的测量。
(1)测量长度的常用的工具是 。
刻度尺
(2)刻度尺的使用规则。
①“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
②“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 、
、 ;
③“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沿着所测直线
( 物体且不歪斜);
④“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 ;
⑤“读”: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 ;
⑥“记”:测量结果由准确值、 和单位组成。
分度值的下一位
估读值
零刻度线
量程
分度值
紧贴
垂直
3.时间的测量。
古代测量工具: 、沙漏、滴漏、脉搏
等; 现代测量工具:机械钟表、石英钟、电子表等。
日晷仪
4.误差。
(1)定义: 和 的差异叫误差。
(2)产生原因: 、 、 。
(3)减小误差的方法: 、使用更精
密的仪器等。
(4)误差和错误的比较:误差只能 而不能避免,
而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和主观粗心造
成的,是能够 的。
测量值
真实值
测量工具
测量环境
人为因素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减小
避免
知识点一:正确使用刻度尺
如图所示,小丽用刻度尺测量物体A的长度,则A的长度是 ;她用另一把刻度尺测量物体B的长度时,记录的数据分别为14.51 dm、14.50 dm、14.53 dm、14.65 dm,则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物体
长度测量值应记为 dm。
答案:3.50 cm 1 cm 14.51
1.看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如已磨损应从其他
清晰的整刻度线量起。
2.看刻度尺的量程(测量范围)。
3.看刻度尺的分度值。量程和分度值应从实际测量的
要求出发兼顾选择。
知识点二: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测量时出现了误差,则说明一定出现了错误
B.测量时,多测量几次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C.误差是由于操作不规范造成的
D.改进实验方法、采用精密仪器去测量长度,可以消
除误差
答案:B
误差 错误
产生
原因 与测量工具的精密程度有关 与测量者读取的估计值不同有关等 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
规则;
读取、记录结果时粗心等
减小
或避
免 不能避免,只能减小 减小方法:采用精密的测量
工具;改进测量方法;多次
测量求平均值等 采用正确的方法就可以
避免
1.PM2.5是指空气中直径很小的颗粒,其直径还不
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二十分之一。PM2.5中的“2.5”是
表示颗粒直径的数值,则它的单位是( D )
A. 米 B.分米
C. 厘米 D.微米
D
2.关于刻度尺的使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必须让刻度尺的零刻度
线对齐物体的起始端
B.在使用刻度尺测量时,选择量程越大,分度值越小
的刻度尺一定越好
C.误差就是由于不遵守操作规则而造成的,不可以避
免
D.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记录数据时必须估读到分
度值的下一位
D
3.请在下列横线中写出对应木块的长度。
(1)甲: 。
(2)乙: 。
(3)丙: 。
1.2 cm
1.40 cm
1.70 cm
4.图甲所示是小梦在测量物体长度时的两种情况,读
数时视线正确的是 ,物体的长度为 cm;
如图乙所示,秒表的读数为 s。
B
2.50
338.3 (共20张PPT)
第一章 运动的世界
第一节 动与静
假期到了,几个同学送小明乘列车回家。列车徐徐
开动, 小明坐在窗边,却看到同学们渐渐向后退去。究
竟是谁在运动呢?
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
物体 的变化称为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位置
2.参照物:描述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是以
哪个物体为参照标准,这个被选作参照标准的物体
叫 。
参照物
3.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在发生变化, 则
称这个物体是 的;反之,则称这个物体是
的。同一个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它的运动
情况可能不同。
运动
静止
知识点一:根据运动情况选择参照物
如图所示是“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对接时
的情景,成功对接后,若认为“神舟十号”处于静止状
态,则选取的参照物可能是( )
A. 地球 B.月球
C.太阳 D.“天宫一号”
答案:D
参照物的选择可以是任意的。物体相对参照物的
位置发生改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运动的;若相对
参照物的位置没有改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静止的。
知识点二: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
某大厦建有室外观光电梯,乘客在随电梯上升
时,能透过玻璃欣赏到美丽的风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是( )
A.以地面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
B.以地面为参照物,电梯是静止的
C.以乘客为参照物,电梯是静止的
D.以乘客为参照物,地面是静止的
答案:C
同一个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它的运动情况可能不同。某物体相对于一个物体是静止的,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可能是运动的,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因为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所以描述物体的运动时必须选定参照物,不选定参照物,就无法对物体的运动状态作出判断。
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C )
A. 一江春水向东流 B.海水奔腾
C.心潮澎湃 D.流星似箭
C
2.一天,小明骑自行车去上学,在骑行途中,他说自
己是“静止”的,则他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B )
A. 公路两旁的房屋 B.自行车
C.公路两旁的树 D.对面驶来的汽车
B
3.甲、乙两列火车在两条平行的铁轨上匀速行驶,两
车交汇时,甲车座位上的乘客从车窗看到地面上的树木
向南运动,看到乙车向北运动,由此可判断( C )
A. 甲、乙两车都向南运动
B. 甲车向南运动,乙车向北运动
C. 甲、乙两车都向北运动
D. 甲车向北运动,乙车向南运动
C
4.列有关参照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运动的物体不能做参照物
B.只有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才能做参照物
C.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情况一定不同
D.研究某一物体的运动,必须选定参照物
D
5.两艘轮船沿河岸顺流而下,甲船在前,乙船在后,
甲船的速度大于乙船的速度,甲船上的人感到乙船在后
退,甲船上的人所选择的参照物为( A )
A.甲船 B.乙船
C.河岸 D.都有可能
A
6.甲物体以乙物体为参照物是静止的,甲物体以丙物
体为参照物是运动的,若以丙物体为参照物,乙物体
是( C )
A. 可能运动 B.可能静止
C. 一定运动 D.都有可能
C
7.一名飞行员在2 000 m高空飞行的时候,发现脸旁有
东西在和他一起运动,他顺手抓过来一看,竟然是一颗
子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子弹是静止在空中的
B.子弹飞行的方向与飞机飞行的方向相反,但子弹运
动得很慢
C.子弹飞行的方向与飞机飞行的方向相同,但飞机运
动得很慢
D.子弹相对于飞机是静止的
D
8. 地球同步通信卫星总是静止在地球上空某处,这是
以 为参照物;如果以太阳为参照物,这颗卫星
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地面
运动
9.2024年12月20日,通信技术试验卫星十二号在西昌
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如图所
示。火箭升空过程中,以 (选填“发射塔”“卫星”或“地面”)为参照物,火箭是静止的。
卫星
10.小明乘坐观光电梯上升时,看见地面上的物体均离
他远去,这是以 作为参照物。
电梯(或小明自己) (共12张PPT)
第一章 运动的世界
专题一 速度图像与计算
类型一:s-t图像
1.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路程,图像表示物体
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当图像是一条斜线时,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斜线的倾斜度越大,表示物体的速度越大。
3.如图所示,甲、乙两个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并
且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
4. 如图所示,丙的路程没有随着时间变化,所以丙是
静止的。
一辆汽车在公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汽车通过
的路程s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应该是( )
答案:A
甲、乙两名同学步行回家,他们都向东走,其
运动的路程s随时间t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则下列关于
他们的运动情况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C )
C
A.甲走得比乙慢
B.甲比乙早出发4 s
C.8 s~12 s内,乙相对于甲向西运动
D. 二者相遇时甲运动了8 s
类型二:v-t的图像
1.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速度,图像表示物体
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如图所示,图甲是一条水平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
直线运动;如果不是一条水平线,则表示物体做变速运
动。图乙表示物体在做加速运动,图丙表示物体在做减
速运动。
右图是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像,由图像可知,
前2 s物体做 运动;第2 s~6 s内物体做 运动;第6 s~7 s内物体做 运动;7 s后物体停止运动。(均选填“加速”“减速”或“匀速”)
答案:加速 匀速 减速
右图是甲、乙两个物体的速度与时间关系的图
像。由图可知,甲、乙两个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向西
做 直线运动;若以甲为参照物,则乙向 做
匀速直线运动;经过6 s,甲、乙两个物体相距 m。
答案:匀速 东 30
周末,小明和小芳在风景如画的柳叶湖畔骑自
行车,右图是他们在某段路面上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
像。下列分析中错误的是( A )
A
A.0~10 s内两人所通过的路程相等
B.以湖畔的垂柳为参照物,小芳总是
运动的
C.第10 s末,两人的速度相等
D.小芳做匀速直线运动
类型三:图像数据分析
小明的爸爸携全家驾车去湖边游玩,驾驶途中,路边突然蹿出一只小猫,他紧急刹车才没撞到它。右图是紧急刹车前后汽车行驶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图像的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
A.紧急刹车发生在8:27
B.在8:23~8:27时间段内,他驾车
匀速前进
C.在8:20~8:30时间段内,他驾车的
最大速度为60 km/h
D.在8:20~8:30时间段内,他驾车的
平均速度为60 km/h
答案:D
某快递公司利用5G无人车沿直线路径送货到派
送点,其路程s与所用时间t的关系如右图所示,车辆在
第一个派送点停留派送货物,再到下一个派送点。图中
表示在第一个派送点派送货物的是( B )
B
A.OA B.AB
C.BC D. CD(共15张PPT)
第一章 运动的世界
第二节 快与慢
在百米跑比赛过程中,观众是如何判断谁跑得快
的?运动员跑完全程后,裁判员又是怎样计算成绩的?
观众与裁判员所用的方法一样吗?你认为应该怎样比较
运动的快慢?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1)比较两个物体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的 ,时间
越短,速度越 。
(2)比较两个物体在相同的时间内所通过的 ,路
程越长,速度越 。
时间
大
路程
大
2.速度。
(1)定义:在物理学中,把 与 之比叫做
速度。
(2)公式:v= 。
(3)国际单位:m/s;交通运输中的常用单位: 。
(4)意义:速度是表示 的物理量。
路程
时间
km/h
物体运动快慢
3.匀速直线运动:在物理学中,我们把速度
的 运动称为匀速直线运动。在匀速直线运
动中, 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 。
保持不变
直线
任意相等
相等
知识点: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小张、小王、小李从同一地点A沿同一道路同时出
发,最终都到达地点B。其中小张骑自行车以20 km/h的
速度匀速前进,小王以3 m/s的速度跑步匀速前进,小李
以每分钟通过0.6 km的速度骑电动车匀速前进。则( )
A.小张先到达B地 B.小王先到达B地
C.小李先到达B地 D.三人同时到达B地
答案:C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一是控制路程相等比较时间,所用时间少的物体运动得快;二是控制时间相等比较路程,路程长的物体运动得快。这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1.下图展示了在陆地、水中、空中运动最快的三种动
物,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猎豹速度最大
B.旗鱼速度最大
C.褐海燕速度最大
D.三者速度一样大
C
2.甲、乙两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甲、乙速度
之比为4∶3,通过的路程之比为5∶2,则所用时间之比
为( A )
A.15∶8 B.8∶15
C. 10∶3 D.3∶10
A
3.小明一家在假期到贵阳玩,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
了一段时间后,路边有如图甲所示的标志牌。问:
(1)由图甲可知,汽车在高速公路上的最大速度是多少?
解:(1)由图甲可知,汽车在高速公路上的最大速度为
100 km/h。
(2)在不违规的前提下,若汽车以最快的速度行驶,从图
甲中标志牌的位置到贵阳至少需要多长时间?
解:(2)从标志牌到贵阳需要的时间t===
1.2 h。
(3)若以图乙所示的速度行驶1.5 h,通过的路程为多
少?
解:(3)由图乙可知,此时的速度为80 km/h,所以汽车
行驶的路程s'=v't'=80 km/h×1.5 h=120 km。
4.甲、乙两地的距离是600 km,一列火车从甲地早上
8:00出发开往乙地,于当日14:00到达乙地。火车行
驶途中以144 km/h的速度匀速通过一座长度为550 m的
桥梁,火车的长度为350 m。求:
(1)火车从甲地到乙地的平均速度。
解:(1)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所用时间
t=14:00-8:00=6 h,
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
v===100 km/h。
(2)火车全部通过桥梁的时间。
解:(2)过桥速度v'=144 km/h=144÷3.6 m/s=40 m/s,
火车全部通过桥梁行驶的路程s'=L车十L桥=350 m+
550 m=900 m,由v=可得,火车全部通过桥梁的时间
t'===22.5 s。(共16张PPT)
第一章 运动的世界
单元复习
【单元知识建构】
【重点问题辨析】
1.两种描述物体运动的图像解读。
(1)路程图像:路程随时间的变化图像叫路程时间(s-t)
图像,纵坐标表示路程(s),横坐标表示时间(t),图像表
示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
如果图像是一条斜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斜线的倾斜度越大,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如果图像是一条水平直线,表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由图可知,甲比乙在相同时间内经过的路程长,甲、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但甲的速度大,乙的速度小。
(2)速度图像: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像叫速度时间(v-t)
图像,纵坐标表示速度(v),横坐标表示时间(t),图像表
示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
图甲是一条水平直线(平行于横轴),表示物体做匀速直
线运动;如果不是水平直线,表示物体做变速运动,图
乙表示物体的速度越来越大(加速运动),图丙表示物体
的速度越来越小(减速运动)。
M、N两辆小车从同一地点同时朝同一方向做直线
运动,M车运动的v-t图像如图甲所示,N车运动的s-t
图像如图乙所示,则对M、N两辆车运动过程的分析
中,正确的是( )
A.0~2 s,M车的速度小于N车的速度
B.2 s~4 s,M车的速度等于N车的速度
C.N车在0~2 s内的速度小于在4 s~6 s
内的速度
D.0~6 s,M车通过的路程大于N车通
过的路程
答案:C
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方向做匀速运动,它们的运动图像如图(a)(b)所示,则( )
A.甲车的速度为8 m/s
B.甲车的速度大于丙车的速度
C.2 s时,甲、乙两车相距6 m
D.甲、乙两辆车的速度之比为2∶1
答案:C
【中考范题追踪】
1. (2024·福建)“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
来。”出自《望天门山》。就此诗句而言,若认为站在
帆船上的人是静止的,所选的参照物是( C )
A.青山 B.江岸
C.帆船 D.太阳
C
2.(2023·福建)右图是某衬衫吊牌的部分信息,号型
“170/92A”表示适穿人群的特征参数及体型。“A”表
示适用于一般体型,“170”表示身高170 cm,“92”
表示( A )
A.胸围92 cm
B.肩膀宽92 cm
C.上臂周长92 cm
D.脖子周长92 cm
A
3.如图所示,画中题有李白《早发白帝城》诗句,诗
中能估算出速度大小的一句是( B )
A.朝辞白帝彩云间
B.千里江陵一日还
C.两岸猿声啼不住
D.轻舟已过万重山
B
4.下列测量硬币直径的做法中,正确的是( C )
C
5. 在项目化学习活动中,小华和小聪测量自己
步行的平均速度。
(1)实验原理是 。
v=
(2)在测量步距s前,他们讨论后设计了下列三种测量方
式,其中正确的是 (填字母)。
A
(3)小华正常步行,走一步时两脚在刻度尺上的位置如图
甲所示,则他正常行走的步距s为 cm。
70.0
(4)小聪测得小华正常行走60步时,秒表的示数如图乙所
示,则小华行走60步所用时间为 s,小华行走的
平均速度为 m/s。
40.0
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