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2课《论语》十二章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2课《论语》十二章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29 09:48: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2课《论语》十二章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
论(  )语  不亦说(  )乎 不愠(  ) 三省(   )
罔(   ) 殆(  ) 一箪(  )食 曲肱(   )
不逾矩(  ) 笃(  )志
2.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学而时习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朋自远方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不知而不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思而不学则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吾日三省吾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不逾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好之者不如乐之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博学而笃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不亦说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解释下列句子中的一词多义
(1)为
(2) 知
(3)乐
5.指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词类活用。
(1)学而时习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日三省吾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温故而知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传不习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饭疏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下列句子中,“而”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
A.人不知而不愠  B.温故而知新
C.学而时习之 D.择其善者而从之
7. 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2)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3)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8. 名句默写。
(1)[漫步关中书院,听琅琅书声,禁不住吟诵“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仁在其中矣”。
(2)宽厚包容之怀,宛若孔子从不因被误解而迁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心态在长安城的街巷里生生不息。
(3)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青年一代更应珍视时光,深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间的流逝如同滔滔江水,昼夜不息,不容片刻的疏忽与浪费。
(4)“_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孔子教我们要“学”“思”结合。
(5)即使是普通人,也要坚守气节,不能改变志向,正如孔子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理解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论语》十二章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9.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饭疏食,饮水 水:热水
B.传不习乎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C.不亦说乎 说:通“悦”,高兴
D.人不堪其忧 堪:能忍受
10.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翻译: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
B.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翻译: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
C.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充满疑惑,只是空想不学习就会心中感到迷惑。
D.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
翻译: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三个句子能否颠倒位置?为什么?
课文中提到了孔子及其弟子在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上的许多观点,选择其中一例谈谈你的体会。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选自《〈论语〉十二章》)
【乙】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①也日益②,赐③也日损④。”曾子曰:“何谓也?”子曰:“商也好与贤己者处,赐也好说不若己者。不知其子,视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不知其君,视其所使;不知其地,视其草木。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⑤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注释】①商:指孔子的弟子子夏。②益:指长进。③赐:指孔子的弟子子贡。④损:指退步。⑤化:指融合。
13.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不亦说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日三省吾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知其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入鲍鱼之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而”,与“人不知而不愠”中“而”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学而时习之 B.为人谋而不忠乎
C.择其善者而从之 D.久而不闻其香
15. 请将【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商也好与贤己者处,赐也好说不若己者。
根据【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写出一个成语。
阅读【甲】【乙】两文,你获得了哪些关于“交友”的启示?请简要概括。
(三)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
原文语句 方法指导 具体说明 加点词释

敝之而无憾 字义推导法 “敝”字左边像“败巾”之形,右边像手拿木棒的样子。整个字形像是手拿着木棒去击打“巾” (1)

传不习乎 词类活用法 在文言语句中,动词往往可以活用为名词 (2)
而翁知我 课内迁移法 人不知而不愠(选自
《〈论语〉十二章》) (3)
卒辇而致之 词典查询法 ①送达;②表达;③招引;④取得 (4) (只填序号)
19.阅读完文章,真友研学组针对“‘真友’的标准”的话题展开讨论,梳理归纳了“真友”的标准,请你帮助他们完善表格内容。
选材 关键语句 品读
方法 品读释义 “真友”的标

【甲】 为人谋而不忠
乎?与朋友交
而不信乎 原文
翻译 (1)
真诚守信
【甲】 愿车马衣裘,
与朋友共,敝
之而无憾 原文
翻译 (2)
懂得分享
【乙】 券在心,不在
纸,而翁知
我,故不语郎
君 语句 朗读 (3)朗读重
音:
___ 朗读语
气: (4)

真友研学组同学对【乙】文中的“其子”很感兴趣,他会与《陈太丘与友期行》中的元方成为“真友”吗?请你结合两文具体情节和人物形象,谈谈你的观点。
答案
1、lún yuè yùn xǐng wǎng dài dān ɡōnɡ yú jǔ dǔ 2.(1)温习 (2)从 (3)生气,恼怒 (4)疑惑 (5)自我检查、反省 (6)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7)越过 (8)喜爱,爱好 (9)坚定 3.(1)“说”,同“悦”,愉快 (2)“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4.(1)担任,充当 替 (2)了解 得到 (3)快乐
以……为快乐 乐趣 5.(1)名词作状语,按时 (2)名词作状语,每天 (3)形容词作名词,学过的知识 (4)动词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 (5)名词作动词,吃 6.A
7.(1)别人都不能忍受那种困苦,颜回却不改变他自有的快乐。多么高尚啊,颜回!
(2)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3)孔子说:“一国军队,可以改变其主帅,一个平民百姓的志向却是不可改变的。”
8.(1)博学而笃志 切问而近思 (2)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3)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 (4)学而不思则罔 (5)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
9.A 10.C
11.不能。因为这三个句子所针对的对象先是“他人”,接着是“朋友”,最后是“自己”,体现了由疏到亲、由人到己的顺序,能更好地体现曾子先人后己、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情操。颠倒后就破坏了这种顺序,不能很好地体现曾子的高尚品格。
12.示例:学习态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体会:“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揭示了学习的三个层次,层层推进,以“知之者”突出“好之者”,以“好之者”突出“乐之者”,点明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指出只有全身心投入地学习,才能有所成就。
13.(1)同“悦”,愉快 (2)自我检查、反省 (3)了解 (4)店铺
14.B
15.子夏喜欢和比自己贤能的人相处,子贡喜欢谈论那些不如自己的人。
16.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17.示例:①与朋友交往要讲诚信;②交友要慎重,要选择与比自己贤能的人交往。(写出两点且言之有理即可)
18.(1)用坏了破旧 (2)老师传授的知识 (3)了解 (4)①
19.(1)替别人谋划事情是不是竭尽自己的心力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恪守诚信呢
(2)希望将自己的车马衣裘与朋友们共享,即使用坏了也不感到遗憾
(3)“心”“知我”重读 坚定、郑重
(4)重诺守信、恪守原则
20、我认为会。《陈太丘与友期行》中友人失信、无礼在先,元方据理力争,勇敢地维护父亲的尊严,是一个聪明、懂礼的孩子。乙文中面对蔡磷要归还千金的行为,“其子”并没有直接接受,反而坦然提出了自己的疑惑,可见他也是一个诚实、率真的孩子。两人秉性相投,质朴纯真,可以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