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 同步练 2025-2026学年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原卷+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5.1 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 同步练 2025-2026学年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原卷+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3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9-28 11:41:45

文档简介

第一节 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
一、自然灾害严重
1.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我国是世界自然灾害较为 的国家之一,自然灾害种类 、发生频率高、分布 。
2.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分布
(1)气象灾害
  (2)地质灾害
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
二、除害兴利并举
1.我国历史上应对自然灾害的措施:修建于两千多年前的 ,一直发挥着防洪和灌溉并举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 ”。
2.中国防灾减灾建设举例:灾前防灾备灾(建设防灾工程、开展灾害监测、建设救灾物资储备库)→灾中应急救援(抢救受灾人员、抢修基础设施)→灾后恢复重建(重建家园、恢复正常秩序)。
3.我国现在应对自然灾害的措施:我国坚持“预防为主、 相结合”。
三、自救互救
1.救助原则:应该 ,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积极救助他人,并设法把消息 地传递出去,寻求救援。
2.救助措施
自然灾害 救助措施
暴雨、洪水 暴雨天尽量不要外出;遭遇水位上涨时,就近向高处转移;尽可能抓住 的或能漂浮的物品
台风 关注台风预警信息;前往安全场所避险;停止 活动
地震 在室内选择易形成 的地方躲避,保护头部,采取低伏姿态;择机沿着逃生通道,迅速撤离到安全地带
泥石流、滑坡 要向与滚石或泥石流方向 的两侧迅速逃离、躲避;若无法逃离,可寻找大型、坚固物体躲避
重难点 我国主要自然灾害分布区及形成原因
灾害 分布区 成因
台风 东南沿海 是一种发源于热带洋面的大气涡旋,从低纬度海洋入侵,登陆后逐渐减弱直至消亡
寒潮 影响范围广,西北、华北、东北严重 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
洪涝 南方地区 南方地区年降水量大,季节分配不均,集中于夏秋季节,雨季长,多暴雨和连续性降水
干旱 华北地区 华北平原降水量较少,尤其是春季降水少,但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用水量大
滑坡、 泥石流 中西部山区,以西南地区最集中 多山、坡陡,相对高度大,降水多、集中且多暴雨
地震 分布范围广,台湾、西南、西北多发 地处环太平洋地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
第五章【对点训练】
(陕西咸阳秦都区期末)读中国某种自然灾害分布图,完成(1)~(2)题。
(1)图示自然灾害最有可能是( )
                
A.地震 B.洪涝
C.寒潮 D.泥石流
(2)该自然灾害( )
A.属于典型的地质灾害
B.与冬季风有密切关系
C.与夏季风有密切关系
D.影响范围小,危害小
(辽宁葫芦岛连山区期中)读中国主要气象灾害分布图,完成1~2题。
1.图例中的A、B、C、D对应的气象灾害是( )
                
A.洪涝、干旱、寒潮、台风
B.洪涝、干旱、台风、寒潮
C.干旱、洪涝、寒潮、台风
D.干旱、洪涝、台风、寒潮
2.图例中灾害A多发区主要集中在( )
A.青藏高原   B.长江中下游地区
C.东北三省   D.黄河流域
(山东济南历城区期中)我国是一个地质灾害多发的国家。下图为我国泥石流多发地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3.泥石流多发区主要分布在( )
A.第一级阶梯 B.平原地区
C.暖温带 D.湿润和半湿润区
4.图中甲地区易发生泥石流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①阶梯交界处,坡度较陡 ②滥伐森林 ③降水量多,且多暴雨 ④开山采矿
A.②④ B.①③ C.③④ D.①②
(福建厦门月考)我国南方某山区经常发生滑坡和泥石流灾害,严重影响了村民生活。据此完成5~6题。
5.该山区滑坡、泥石流多发的气候原因是( )
                
A.光照强烈 B.蒸发旺盛
C.降水集中 D.年温差大
6.当地政府部门为减少滑坡、泥石流造成的损失,可采取的预防措施有( )
①修建护坡工程,加固灾害多发路段坡面 ②线路改道,废弃滑坡、泥石流多发地区交通线路 ③加强山体植被保护,植树种草,保持水土 ④减少滑坡、泥石流多发地区附近的生产活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陕西榆林期末)受强冷空气影响,2024年10月19日,内蒙古中部、山东、江苏北部等地出现了6~12℃降温;19~21日,西北地区东部、东北大部分地区、黄淮等地有小到中雨(雪)。据此完成7~8题。
7.强冷空气可能带来的气象灾害是( )
A.干旱 B.台风 C.洪涝 D.寒潮
8.受本次强冷空气影响,以下应对方式合理的是( )
①外出注意交通安全 ②注意增添衣物,以防感冒
③牲畜、家禽、农作物等无需采取防寒措施 ④在海上航行、作业的船舶需注意安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河北沧州南皮县期中)下图为珠江和黄河流域1—12月发生山体滑坡次数统计图。读图,完成9~10题。
9.两条河流流域内山体滑坡多发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0.由此可见诱发山体滑坡的重要因素之一是( )
A.地震 B.地质构造
C.强降雨 D.高温
(吉林期末)读我国主要气象灾害的分布图,完成11~13题。
11.我国台风灾害主要分布在( )
A.东北地区 B.华北地区
C.西南地区 D.东南地区
12.每年我国大多数地区经常发生旱涝灾害,主要是由于我国( )
A.大部分地区受冬季风影响
B.夏季风活动不稳定
C.气候复杂多样
D.地形复杂多样
13.下列关于一些自然灾害发生时采取的应急措施,比较合理的是( )
A.雷雨天气在野外躲在大树下
B.泥石流发生时顺着泥石流运动方向撤离
C.地震发生时躲在高大建筑物下面
D.遭遇洪水时,往高处转移,等待救援
14.山体滑坡是指山体斜坡上某一部分岩土在重力作用下,整体地向斜坡下方移动的现象,是常见地质灾害之一。某校同学开展了山体滑坡影响因素的实验探究活动。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山体滑坡影响因素实验示意
【实验过程】
(1)小组同学从相同的高度往图B所示坡面洒水,发现洒水强度越 ,径流越浑浊,增加滑坡的发生概率。
(2)为了研究植被覆盖对山体滑坡的影响,可以选择 (填字母)两组实验对比。两组实验中, (填字母)容器中的“径流”相对清澈些,滑坡的发生概率小。
(3)小组同学以相同高度、相同强度对图A和C所示坡面洒水,探究的问题是 。
【实验思考】
(4)滑坡、泥石流是我国西南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尤其每年夏季多发。根据本实验探究结果,你认为夏季多发的原因是 。
【应急措施】
(5)如果遭遇滑坡、泥石流,正确的逃生路线是 (填“甲”“乙”“丙”或“丁”)。第一节 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
一、自然灾害严重
1.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我国是世界自然灾害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自然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分布广。
2.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分布
(1)气象灾害
  (2)地质灾害
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
二、除害兴利并举
1.我国历史上应对自然灾害的措施:修建于两千多年前的都江堰,一直发挥着防洪和灌溉并举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
2.中国防灾减灾建设举例:灾前防灾备灾(建设防灾工程、开展灾害监测、建设救灾物资储备库)→灾中应急救援(抢救受灾人员、抢修基础设施)→灾后恢复重建(重建家园、恢复正常秩序)。
3.我国现在应对自然灾害的措施:我国坚持“预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
三、自救互救
1.救助原则:应该冷静应对,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积极救助他人,并设法把消息及时、准确地传递出去,寻求救援。
2.救助措施
自然灾害 救助措施
暴雨、洪水 暴雨天尽量不要外出;遭遇水位上涨时,就近向高处转移;尽可能抓住固定的或能漂浮的物品
台风 关注台风预警信息;前往安全场所避险;停止户外活动
地震 在室内选择易形成支撑的地方躲避,保护头部,采取低伏姿态;择机沿着逃生通道,迅速撤离到安全地带
泥石流、滑坡 要向与滚石或泥石流方向垂直的两侧迅速逃离、躲避;若无法逃离,可寻找大型、坚固物体躲避
重难点 我国主要自然灾害分布区及形成原因
灾害 分布区 成因
台风 东南沿海 是一种发源于热带洋面的大气涡旋,从低纬度海洋入侵,登陆后逐渐减弱直至消亡
寒潮 影响范围广,西北、华北、东北严重 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
洪涝 南方地区 南方地区年降水量大,季节分配不均,集中于夏秋季节,雨季长,多暴雨和连续性降水
干旱 华北地区 华北平原降水量较少,尤其是春季降水少,但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用水量大
滑坡、 泥石流 中西部山区,以西南地区最集中 多山、坡陡,相对高度大,降水多、集中且多暴雨
地震 分布范围广,台湾、西南、西北多发 地处环太平洋地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
第五章【对点训练】
(陕西咸阳秦都区期末)读中国某种自然灾害分布图,完成(1)~(2)题。
(1)图示自然灾害最有可能是(B)
                
A.地震 B.洪涝
C.寒潮 D.泥石流
图示自然灾害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地区,南方重于北方,最有可能是洪涝灾害。
(2)该自然灾害(C)
A.属于典型的地质灾害
B.与冬季风有密切关系
C.与夏季风有密切关系
D.影响范围小,危害小
洪涝灾害属于气象灾害;与冬季风无关,与夏季风有密切关系;影响范围大,危害较大。
(辽宁葫芦岛连山区期中)读中国主要气象灾害分布图,完成1~2题。
1.图例中的A、B、C、D对应的气象灾害是(A)
                
A.洪涝、干旱、寒潮、台风
B.洪涝、干旱、台风、寒潮
C.干旱、洪涝、寒潮、台风
D.干旱、洪涝、台风、寒潮
2.图例中灾害A多发区主要集中在(B)
A.青藏高原   B.长江中下游地区
C.东北三省   D.黄河流域
(山东济南历城区期中)我国是一个地质灾害多发的国家。下图为我国泥石流多发地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3.泥石流多发区主要分布在(D)
A.第一级阶梯 B.平原地区
C.暖温带 D.湿润和半湿润区
4.图中甲地区易发生泥石流的主要自然原因是(B)
①阶梯交界处,坡度较陡 ②滥伐森林 ③降水量多,且多暴雨 ④开山采矿
A.②④ B.①③ C.③④ D.①②
(福建厦门月考)我国南方某山区经常发生滑坡和泥石流灾害,严重影响了村民生活。据此完成5~6题。
5.该山区滑坡、泥石流多发的气候原因是(C)
                
A.光照强烈 B.蒸发旺盛
C.降水集中 D.年温差大
6.当地政府部门为减少滑坡、泥石流造成的损失,可采取的预防措施有(C)
①修建护坡工程,加固灾害多发路段坡面 ②线路改道,废弃滑坡、泥石流多发地区交通线路 ③加强山体植被保护,植树种草,保持水土 ④减少滑坡、泥石流多发地区附近的生产活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为减少滑坡、泥石流造成的损失,可采取的预防措施有:修建护坡工程,对灾害多发路段坡面进行加固;加强河谷沿线山体植被保护,植树种草,增加植被覆盖率,保持水土;减少滑坡、泥石流多发地区附近的生产活动等。
(陕西榆林期末)受强冷空气影响,2024年10月19日,内蒙古中部、山东、江苏北部等地出现了6~12℃降温;19~21日,西北地区东部、东北大部分地区、黄淮等地有小到中雨(雪)。据此完成7~8题。
7.强冷空气可能带来的气象灾害是(D)
A.干旱 B.台风 C.洪涝 D.寒潮
8.受本次强冷空气影响,以下应对方式合理的是(C)
①外出注意交通安全 ②注意增添衣物,以防感冒
③牲畜、家禽、农作物等无需采取防寒措施 ④在海上航行、作业的船舶需注意安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河北沧州南皮县期中)下图为珠江和黄河流域1—12月发生山体滑坡次数统计图。读图,完成9~10题。
9.两条河流流域内山体滑坡多发季节是(B)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0.由此可见诱发山体滑坡的重要因素之一是(C)
A.地震 B.地质构造
C.强降雨 D.高温
(吉林期末)读我国主要气象灾害的分布图,完成11~13题。
11.我国台风灾害主要分布在(D)
A.东北地区 B.华北地区
C.西南地区 D.东南地区
12.每年我国大多数地区经常发生旱涝灾害,主要是由于我国(B)
A.大部分地区受冬季风影响
B.夏季风活动不稳定
C.气候复杂多样
D.地形复杂多样
我国大部分地区属于季风气候区,夏季风的强弱和进退反常会造成旱涝灾害:如果夏季风势力强,向北推进速度快,会造成北涝南旱;如果夏季风势力弱,向北推进速度慢,会造成南涝北旱。
13.下列关于一些自然灾害发生时采取的应急措施,比较合理的是(D)
A.雷雨天气在野外躲在大树下
B.泥石流发生时顺着泥石流运动方向撤离
C.地震发生时躲在高大建筑物下面
D.遭遇洪水时,往高处转移,等待救援
14.山体滑坡是指山体斜坡上某一部分岩土在重力作用下,整体地向斜坡下方移动的现象,是常见地质灾害之一。某校同学开展了山体滑坡影响因素的实验探究活动。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山体滑坡影响因素实验示意
【实验过程】
(1)小组同学从相同的高度往图B所示坡面洒水,发现洒水强度越大,径流越浑浊,增加滑坡的发生概率。
(2)为了研究植被覆盖对山体滑坡的影响,可以选择AB(填字母)两组实验对比。两组实验中,B(填字母)容器中的“径流”相对清澈些,滑坡的发生概率小。
(3)小组同学以相同高度、相同强度对图A和C所示坡面洒水,探究的问题是坡度对山体滑坡的影响。
【实验思考】
(4)滑坡、泥石流是我国西南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尤其每年夏季多发。根据本实验探究结果,你认为夏季多发的原因是夏季降水集中(夏季多雨)。
【应急措施】
(5)如果遭遇滑坡、泥石流,正确的逃生路线是丙(填“甲”“乙”“丙”或“丁”)。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