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单元测试 2025-2026学年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原卷+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单元测试 2025-2026学年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原卷+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9-28 11:51:13

文档简介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时间:60分钟 满分: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先后实施一系列措施,守住了耕地红线。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健全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制度体系。下图示意我国部分区域耕地面积及耕地等级(耕地等级数值越小,表示耕地质量越高)。据此完成1~3题。
1.我国的耕地红线是( )
                                  
A.16亿亩 B.17亿亩 C.18亿亩 D.19亿亩
2.图中耕地质量最高的是( )
A.青藏高原 B.东北平原
C.黄土高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3.国家要求健全耕地“三位一体”保护制度体系的主要原因是( )
A.减少农用土地面积 B.增强土地的使用率
C.加速城镇化的建设 D.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2024年以来,湖南宁乡沿河村实行土地整村流转试点,所有田地流转至村集体,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进行土壤改良、水系规划、机耕道修整、荒地复垦等,实现“小田变大田”。改造后,以组为单位分配给种粮大户,统一种植作物品种。实现了粮食产业提质增效,集体经济收入不断提高的良好局面。据此完成4~6题。
4.湖南宁乡沿河村的耕地类型主要是( )
A.草地 B.林地
C.旱地 D.水田
5.“小田变大田”土地整治的主要目的是( )
A.增加作物种类 B.提高耕地质量
C.减少劳动力成本 D.降低耕地流转费
6.土地整村流转,可以提高( )
①农业机械化水平 ②农业生产多样化 ③农民收入 ④粮食种植比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自然资源是存在于自然界中,能为人类提供福利的物质和能量。按性质可将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读中国土地利用类型比重示意图(图1)和中国与部分国家及世界人均耕地面积比较示意图(图2),据此完成7~8题。
   
7.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是( )
A.土地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 B.耕地比重小,人均耕地少
C.土地利用类型的比重均衡 D.人均耕地面积居世界前列
8.针对我国土地利用现状,我国应采取的对策是( )
A.大力开发难利用土地,增加耕地供应
B.大规模毁坏林地,增加城市用地面积
C.将草地开垦为耕地,提高粮食产量
D.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
读我国部分地区土地资源分布简图,完成9~10题。
9.从图中看,我国耕地与草地之间的分界线,大致为( )
A.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
B.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分界线
C.干旱区与半干旱区分界线
D.干旱区与湿润区分界线
10.下列对土地资源的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耕地多分布在降水较多、地形起伏较大的地区
B.林地多分布在降水较多、地形较为平坦的地区
C.草地多分布在降水较少的山地、高原地区
D.高原、山地地区由于地势较高,土地资源无法利用
我国自然资源分布不均,水土配合不合理,严重影响当地生产、生活的发展。下图为我国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据此完成11~12题。
11.下列关于图示土地利用类型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分界线大致为干旱区与半干旱区的界线
B.③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为耕地
C.③④分界线大致与秦岭—淮河一线一致
D.④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为草地
12.下列关于我国自然资源分布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水资源——华北多,东南少
B.草地——主要分布在东南湿润地区
C.林地——西北多,东北少
D.耕地——南方以水田为主,北方以旱地为主
读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图,完成13~14题。
13.与秦岭—淮河一线大致相符的是( )
A.丰水带与多水带分界线 B.多水带与过渡带分界线
C.过渡带与少水带分界线 D.少水带与缺水带分界线
14.为缓解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我国采取的措施主要是( )
A.大力开采地下水 B.推广节水产品 C.修建水利枢纽 D.跨流域调水
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从西江干流取水,通过泵站加压提水,穿过云开大山,调水至雷州半岛,输水线路约500千米,覆盖人口超过1 800万人。据此完成15~16题。
15.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主要服务对象是( )
A.改善水生态环境用水
B.农业生产灌溉用水
C.城乡生活和工业生产
D.回补地下水资源
16.工程建成后,将( )
①优化环北部湾水资源配置格局 ②缓解珠江三角洲水资源短缺问题
③提升区域供水安全保障能力 ④助力粤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重稀土矿因其广泛应用于钢铁、玻璃、陶瓷、电子等各种行业,被称为“工业味精”,非常珍稀宝贵。地球上已知的重稀土矿,几乎全部集中在中国南方地区。读我国重稀土矿分布图,完成17~18题。
17.赣、闽、桂三个省级行政区重稀土矿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 )
A.84% B.79% C.73% D.61%
18.下列关于我国南方重稀土矿开发利用的措施,合理的有( )
①加强保护,适度开发 ②不断扩大开采规模 ③提高稀土开采的技术水平 ④全部以“原矿”出口创汇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云南省个旧市因“锡”而立,因“锡”而生,开采锡矿的历史已有2 000年,素有“中国锡都”之称。右图为个旧市锡矿分布图。读图,完成19~20题。
19.个旧市锡矿资源开发的优势条件有( )
①锡矿丰富,原料充足 ②河流众多,水源充足 ③沿海城市,海运便利 ④铁路分布,交通便利 ⑤煤炭分布,发电量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
20.对于个旧锡矿资源的开发及利用,说法正确的是( )
A.锡矿丰富,可以随意开发
B.保护本地锡矿,不再开发
C.依靠科技创新,实行产品升级战略和品牌战略
D.锡矿不用再循环利用
台湾省盛产海盐,被誉为“东南盐仓”。布袋盐场是台湾省最大的盐场,现已成为观光区。读台湾省略图,完成21~23题。
21.判断图中风向和台湾省所处的季节分别是( )
A.东南风、夏季 B.东南风、冬季
C.西北风、冬季 D.西北风、夏季
22.布袋盐场进行古法晒盐的有利条件是( )
A.临海峡,交通便利 B.河流多,水源充足
C.光照弱,蒸发量小 D.晴天多,地形平坦
23.布袋盐场古法晒盐方式已被机械制盐取代,原因是( )
A.晒盐人力成本低 B.机械制盐成本低
C.古法晒盐品质高 D.机械制盐品质低
2023年9月20日,全球首个漂浮式风渔融合项目平台“国能共享号”顺利安全靠泊金井码头。它既能生产绿电,又是一座蓝色“粮仓”,解决了海上风电向深远海发展的技术瓶颈,推动海水养殖向深远海发展。据此,完成24~25题。
24.该示范项目利用的资源与开发方式正确的是( )
①生物资源——海水养殖 ②能源资源——风力发电 ③矿产资源——石油开采 ④化学资源——海水晒盐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5.福建省建设该项目的有利条件有( )
A.濒临东海,海域广阔 B.受西南季风影响,风力强盛
C.地势平坦,容易建设 D.位于高纬度,利于鱼类养殖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共35分)
26.(10分)如图是小丽在学习“中国的土地资源”这一节内容时总结的知识结构框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小丽的知识结构框图不完整,请你帮助她补充完整,将代表不同含义的字母分别填入图中空白方格内。(4分)
A.比例构成不合理
B.土地资源类型齐全
C.耕地、林地少,难利用土地多
D.人均占有量小
(2)根据你的观察和学习,列举两例我国土地资源在利用中存在的问题。(4分)
(3)针对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应采取什么对策?(2分)
27.(8分)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示意图(图1)、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地形剖面示意图(图2)和我国南北方水土组合状况比较图(图3)。
  
图3
(1)读图1可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由长江第一大支流—— 上游的丹江口水库的渠首开始引水,经长江、淮河、 、海河四大流域,经郑州、 等省级行政中心,一直流向天津和北京。(3分)
(2)与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相比,中线工程的一大特点是全线基本实现自流输水,输水成本低。从图2中信息分析,中线能自流输水的原因。(2分)
(3)从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及生产生活用水现状等方面,谈一谈南水北调的必要性。(2分)
(4)为缓解北方地区用水紧张,除南水北调外,可以采取的措施还有 。(1分)
①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②治理水污染,加大循环利用 ③积极发展节水农业,修建水库等水利工程 ④利用先进钻探技术,大量开采深层地下水 ⑤加强宣传,提高节水意识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
28.(9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北煤南运”促进区域发展】
我国煤炭储备主要集中于山西、陕西、内蒙古西部,被称作“三西地区”,湖南、江西等南方省级行政区煤炭资源短缺。浩吉铁路是中国“北煤南运”的大通道,下图为浩吉铁路示意图。
(1)浩吉铁路自内蒙古出发,依次经陕、 、 (填省级行政区简称)、鄂、湘等省级行政区一路南下抵达 (填省级行政区全称)。(3分)
(2)“北煤南运”体现了我国自然资源的什么特点?(1分)
(3)有人建议在“三西地区”大力兴建火力发电站,改“北煤南运”为“北电南送”。你是否赞同?并说明理由。(3分)
【“丹水北运”助力区域振兴】
晋、陕、内蒙古长期干旱缺水,饮用水质不佳。以往“北煤南运”空车返回,亿吨级运力被闲置浪费。“丹水北运”利用返回的空车将丹江口水库的水运输至晋、陕、内蒙古等地。
(4)简述“丹水北运”项目实施的积极影响。(2分)
29.(8分)中国是一个海洋大国,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海洋石油资源量393亿吨,但深海石油开采难度大。近年来,我国在深海石油开采领域有了重大突破,位于海南岛东南陵水海域的“深海一号”能源站,是我国自主研发建造的十万吨级深水半潜式生产储油平台。
材料二 中国疆域图(图1)和2021年中国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构成图(图2)。
图1
  
图2
(1)我国海陆兼备,图1中① (国家)与我国隔② 海相望。(2分)
(2)2021年我国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构成比例最大的产业是 ,列举两个可能发展该产业的省级行政区 (填简称)。(3分)
(3)海洋石油开采一直以来争议较大,你是否同意我国大规模开采海洋石油,并说明理由。(3分)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时间:60分钟 满分: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先后实施一系列措施,守住了耕地红线。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健全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制度体系。下图示意我国部分区域耕地面积及耕地等级(耕地等级数值越小,表示耕地质量越高)。据此完成1~3题。
1.我国的耕地红线是(C)
                                  
A.16亿亩 B.17亿亩 C.18亿亩 D.19亿亩
我国的耕地红线是指国家对耕地保有量的最低限制标准,确保耕地总面积保持在一定数量以上,从而保障粮食安全。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我国的耕地红线为18亿亩。
2.图中耕地质量最高的是(B)
A.青藏高原 B.东北平原
C.黄土高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耕地等级数值越小,表示耕地质量越高,故图中耕地质量最高的是东北平原,其次是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黄土高原、青藏高原。
3.国家要求健全耕地“三位一体”保护制度体系的主要原因是(D)
A.减少农用土地面积 B.增强土地的使用率
C.加速城镇化的建设 D.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基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实施耕地保护制度的主要原因。因此,健全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的保护制度体系,旨在保护耕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2024年以来,湖南宁乡沿河村实行土地整村流转试点,所有田地流转至村集体,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进行土壤改良、水系规划、机耕道修整、荒地复垦等,实现“小田变大田”。改造后,以组为单位分配给种粮大户,统一种植作物品种。实现了粮食产业提质增效,集体经济收入不断提高的良好局面。据此完成4~6题。
4.湖南宁乡沿河村的耕地类型主要是(D)
A.草地 B.林地
C.旱地 D.水田
湖南省位于秦岭—淮河以南地区,耕地利用类型主要是水田。
5.“小田变大田”土地整治的主要目的是(B)
A.增加作物种类 B.提高耕地质量
C.减少劳动力成本 D.降低耕地流转费
“小田变大田”土地整治的主要目的是提高耕地质量。
6.土地整村流转,可以提高(A)
①农业机械化水平 ②农业生产多样化 ③农民收入 ④粮食种植比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土地整村流转,可以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农民收入。
自然资源是存在于自然界中,能为人类提供福利的物质和能量。按性质可将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读中国土地利用类型比重示意图(图1)和中国与部分国家及世界人均耕地面积比较示意图(图2),据此完成7~8题。
   
7.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是(B)
A.土地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 B.耕地比重小,人均耕地少
C.土地利用类型的比重均衡 D.人均耕地面积居世界前列
8.针对我国土地利用现状,我国应采取的对策是(D)
A.大力开发难利用土地,增加耕地供应
B.大规模毁坏林地,增加城市用地面积
C.将草地开垦为耕地,提高粮食产量
D.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
读我国部分地区土地资源分布简图,完成9~10题。
9.从图中看,我国耕地与草地之间的分界线,大致为(B)
A.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
B.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分界线
C.干旱区与半干旱区分界线
D.干旱区与湿润区分界线
10.下列对土地资源的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C)
A.耕地多分布在降水较多、地形起伏较大的地区
B.林地多分布在降水较多、地形较为平坦的地区
C.草地多分布在降水较少的山地、高原地区
D.高原、山地地区由于地势较高,土地资源无法利用
我国自然资源分布不均,水土配合不合理,严重影响当地生产、生活的发展。下图为我国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据此完成11~12题。
11.下列关于图示土地利用类型说法正确的是(D)
A.①②分界线大致为干旱区与半干旱区的界线
B.③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为耕地
C.③④分界线大致与秦岭—淮河一线一致
D.④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为草地
12.下列关于我国自然资源分布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D)
A.水资源——华北多,东南少
B.草地——主要分布在东南湿润地区
C.林地——西北多,东北少
D.耕地——南方以水田为主,北方以旱地为主
读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图,完成13~14题。
13.与秦岭—淮河一线大致相符的是(B)
A.丰水带与多水带分界线 B.多水带与过渡带分界线
C.过渡带与少水带分界线 D.少水带与缺水带分界线
14.为缓解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我国采取的措施主要是(D)
A.大力开采地下水 B.推广节水产品 C.修建水利枢纽 D.跨流域调水
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从西江干流取水,通过泵站加压提水,穿过云开大山,调水至雷州半岛,输水线路约500千米,覆盖人口超过1 800万人。据此完成15~16题。
15.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主要服务对象是(C)
A.改善水生态环境用水
B.农业生产灌溉用水
C.城乡生活和工业生产
D.回补地下水资源
16.工程建成后,将(C)
①优化环北部湾水资源配置格局 ②缓解珠江三角洲水资源短缺问题
③提升区域供水安全保障能力 ④助力粤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重稀土矿因其广泛应用于钢铁、玻璃、陶瓷、电子等各种行业,被称为“工业味精”,非常珍稀宝贵。地球上已知的重稀土矿,几乎全部集中在中国南方地区。读我国重稀土矿分布图,完成17~18题。
17.赣、闽、桂三个省级行政区重稀土矿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D)
A.84% B.79% C.73% D.61%
18.下列关于我国南方重稀土矿开发利用的措施,合理的有(A)
①加强保护,适度开发 ②不断扩大开采规模 ③提高稀土开采的技术水平 ④全部以“原矿”出口创汇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我国南方地区重稀土矿资源丰富,对其开发利用时,应当加强保护,适度开发;提高稀土开采的技术水平。不断扩大开采规模和全部以原矿出口创汇不是开发利用的合理措施。
云南省个旧市因“锡”而立,因“锡”而生,开采锡矿的历史已有2 000年,素有“中国锡都”之称。右图为个旧市锡矿分布图。读图,完成19~20题。
19.个旧市锡矿资源开发的优势条件有(B)
①锡矿丰富,原料充足 ②河流众多,水源充足 ③沿海城市,海运便利 ④铁路分布,交通便利 ⑤煤炭分布,发电量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
个旧锡矿分布点多,资源丰富;个旧市地势北高南低,地形起伏大,水能充足,能源充足,但煤炭不丰富;个旧河流众多,水源充足;这里有铁路分布,交通便利,但不沿海。
20.对于个旧锡矿资源的开发及利用,说法正确的是(C)
A.锡矿丰富,可以随意开发
B.保护本地锡矿,不再开发
C.依靠科技创新,实行产品升级战略和品牌战略
D.锡矿不用再循环利用
对于个旧锡矿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应加强锡矿资源开发的长期规划,合理开采锡矿;利用云南邻东南亚的优势,积极引进利用国外的锡矿资源;提高生产技术,提高锡矿资源的利用率;依靠科技创新,实行产品升级战略和品牌战略。
台湾省盛产海盐,被誉为“东南盐仓”。布袋盐场是台湾省最大的盐场,现已成为观光区。读台湾省略图,完成21~23题。
21.判断图中风向和台湾省所处的季节分别是(A)
A.东南风、夏季 B.东南风、冬季
C.西北风、冬季 D.西北风、夏季
22.布袋盐场进行古法晒盐的有利条件是(D)
A.临海峡,交通便利 B.河流多,水源充足
C.光照弱,蒸发量小 D.晴天多,地形平坦
布袋盐场进行古法晒盐的有利条件是位于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晴天多,地形平坦。
23.布袋盐场古法晒盐方式已被机械制盐取代,原因是(B)
A.晒盐人力成本低 B.机械制盐成本低
C.古法晒盐品质高 D.机械制盐品质低
2023年9月20日,全球首个漂浮式风渔融合项目平台“国能共享号”顺利安全靠泊金井码头。它既能生产绿电,又是一座蓝色“粮仓”,解决了海上风电向深远海发展的技术瓶颈,推动海水养殖向深远海发展。据此,完成24~25题。
24.该示范项目利用的资源与开发方式正确的是(A)
①生物资源——海水养殖 ②能源资源——风力发电 ③矿产资源——石油开采 ④化学资源——海水晒盐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由材料“全球首个漂浮式风渔融合项目平台‘国能共享号’顺利安全靠泊金井码头,解决了海上风电向深远海发展的技术瓶颈,推动海水养殖向深远海发展”可知,该示范项目利用的海洋资源是风力发电和海水养殖,海水养殖属于利用生物资源,风力发电属于利用能源资源。
25.福建省建设该项目的有利条件有(A)
A.濒临东海,海域广阔 B.受西南季风影响,风力强盛
C.地势平坦,容易建设 D.位于高纬度,利于鱼类养殖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共35分)
26.(10分)如图是小丽在学习“中国的土地资源”这一节内容时总结的知识结构框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小丽的知识结构框图不完整,请你帮助她补充完整,将代表不同含义的字母分别填入图中空白方格内。(4分)
A.比例构成不合理
B.土地资源类型齐全
C.耕地、林地少,难利用土地多
D.人均占有量小
(2)根据你的观察和学习,列举两例我国土地资源在利用中存在的问题。(4分)
乱占耕地;土地污染;水土流失等。
(3)针对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应采取什么对策?(2分)
制定法律、法规,加强土地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在农耕地区,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和基本农田保护;在牧区,建设人工草场,保护天然草地;在水土流失严重地区营造防护林等。
27.(8分)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示意图(图1)、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地形剖面示意图(图2)和我国南北方水土组合状况比较图(图3)。
  
图3
(1)读图1可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由长江第一大支流——汉江上游的丹江口水库的渠首开始引水,经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经郑州、石家庄等省级行政中心,一直流向天津和北京。(3分)
(2)与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相比,中线工程的一大特点是全线基本实现自流输水,输水成本低。从图2中信息分析,中线能自流输水的原因。(2分)
地势南高北低。
(3)从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及生产生活用水现状等方面,谈一谈南水北调的必要性。(2分)
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上南多北少、东多西少,而耕地资源北多南少,水土资源配合不协调;华北地区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用水十分紧张。
(4)为缓解北方地区用水紧张,除南水北调外,可以采取的措施还有B。(1分)
①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②治理水污染,加大循环利用 ③积极发展节水农业,修建水库等水利工程 ④利用先进钻探技术,大量开采深层地下水 ⑤加强宣传,提高节水意识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
28.(9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北煤南运”促进区域发展】
我国煤炭储备主要集中于山西、陕西、内蒙古西部,被称作“三西地区”,湖南、江西等南方省级行政区煤炭资源短缺。浩吉铁路是中国“北煤南运”的大通道,下图为浩吉铁路示意图。
(1)浩吉铁路自内蒙古出发,依次经陕、晋、豫(填省级行政区简称)、鄂、湘等省级行政区一路南下抵达江西省(填省级行政区全称)。(3分)
(2)“北煤南运”体现了我国自然资源的什么特点?(1分)
地区分布不均。
(3)有人建议在“三西地区”大力兴建火力发电站,改“北煤南运”为“北电南送”。你是否赞同?并说明理由。(3分)
赞同,理由:我国远距离输电能力较强,改输煤为输电可缓解铁路运输紧张的压力,减少运输过程中能源的消耗和环境污染。(或不赞成,理由:建设发电站成本较高;建设输电线路距离远、难度大;加剧资源输出区环境污染。)
【“丹水北运”助力区域振兴】
晋、陕、内蒙古长期干旱缺水,饮用水质不佳。以往“北煤南运”空车返回,亿吨级运力被闲置浪费。“丹水北运”利用返回的空车将丹江口水库的水运输至晋、陕、内蒙古等地。
(4)简述“丹水北运”项目实施的积极影响。(2分)
缓解晋、陕、内蒙古地区干旱缺水的情况,提高居民饮水品质;利用“北煤南运”闲置返空运力,提高了铁路运输效率;促进水资源均衡利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等。
29.(8分)中国是一个海洋大国,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海洋石油资源量393亿吨,但深海石油开采难度大。近年来,我国在深海石油开采领域有了重大突破,位于海南岛东南陵水海域的“深海一号”能源站,是我国自主研发建造的十万吨级深水半潜式生产储油平台。
材料二 中国疆域图(图1)和2021年中国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构成图(图2)。
图1
  
图2
(1)我国海陆兼备,图1中①韩国(国家)与我国隔②黄海海相望。(2分)
(2)2021年我国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构成比例最大的产业是滨海旅游业,列举两个可能发展该产业的省级行政区辽、冀、津、鲁、苏、沪、浙、闽、粤、桂、港、澳、台、琼(任选两个)(填简称)。(3分)
(3)海洋石油开采一直以来争议较大,你是否同意我国大规模开采海洋石油,并说明理由。(3分)
同意,理由:我国海洋石油资源蕴藏量丰富;可缓解我国能源供应紧张状况;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进一步优化能源消费结构等。
不同意,理由:深海石油开采难度大,成本高;石油泄漏,会造成海洋环境污染,破坏海洋生态;开采海洋石油可能引发国际冲突,导致地区不稳定等。
同课章节目录